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媒体传播

第二章新闻

1.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时效

2.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

实变动的信息,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3.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4.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

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5.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是指主角(谁who)、发生的事情(what

什么)、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简称新闻五W。

6.新闻的类别:

a)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文教卫生新闻、

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b)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c)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d)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a)广义定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定义: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定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3.信息量:

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事实变动的影响力(成正比),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成正比),事物变动的速度(成反比),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成反比)。

4.信息与新闻工作:

a)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b)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c)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加

强深度报道,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加强全方位报道。

5.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客观性报道的含义:

a)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b)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实之外。

c)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

供意见。

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a)完整(或称全面)

b)平衡(或称对等)

c)(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

d)引语的运用。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1.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a)出发点不同:宣传出于宣传自身需要,新闻出于受众需要

b)归属点不同: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新闻发布者无主观意图,新闻

由受众自己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c)传播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是重复的。

d)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以及准确;宣传要求定

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

2.宣传与学术研究

宣传:传播已知学术:探究未知

1要求不同2对工作人员约束不同3评价标准不同4运用材料方式不同

3.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who、whom、what、where、when、why、how

4.宣传三元素:

a)事实:真实性、接近性、典型性,

b)理性,

c)感情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1.舆论

舆论的定义: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的主体——公众

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

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

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2.舆论的社会功能:

a)对国家政体、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b)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3.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a)反应并代表舆论

b)引发舆论

c)引导舆论

第六章新闻媒体的产生

五次重大信息技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术广播电视、电脑、互联网

口头新闻:优点:简便、反馈及时、直观生动、广泛的群众性

缺点: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1.中国传媒业概况

总体格局:

a)广告增速快,总量位列全球第四,但人均支出远低于平均水平

b)数量多,影响小

c)发展不平衡

2.当代中国著名报纸

党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

晚报都市类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成都商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

生活服务类:《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

3.中国中国著名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

4.当代中国两大通讯社: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

第九章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1社会主义制度国家:a新闻媒体属国家所有b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追求目标c“党管媒体”是新闻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

2西方发达国家:a新闻自由b政党不办新闻媒体c私营媒体占优势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原因:1生产力水平提高刺激新闻传媒业的发展2受众水平提高3广告增多3经济、科技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物质手段

3.

4.

a)以办报方针分: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

b)以报纸内容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c)以发行范围分: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

d)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周报

5.反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题材的多样化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

第十章新闻媒体的性质

1.双重性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长期也来,我们把新闻媒体的属性定位在上层建筑内,认为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媒体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喉舌,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2.商品性

3.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a)中国新闻媒体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b)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c)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d)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e)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f)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十一章新闻媒体的功能与效果

1.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实施舆论监督传播

知识,提供娱乐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新闻媒体的正负效应:

a)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b)新闻媒体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c)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d)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e)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3.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基本的排列组合有

a)信息+宣传+营利型的新闻媒体

b)信息+营利性的新闻媒体

c)消闲+服务+营利型的新闻媒介

d)知识+营利型的新闻媒介

e)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4.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a)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与满足模式

b)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

c)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5.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a)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

c)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

d)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e)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f)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g)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第十二章新闻媒体的受众

1.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最主要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

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特点:广泛性、混杂性、隐蔽

第十三章新闻学的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基本原则:

1、报刊不受政府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弊端:

1、资本取代了政府控制报刊

2、煽情新闻泛滥

3、自由竞争被垄断取代,垄断扼杀意见自由市场

2.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1、报道真实、全面、理智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评论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

3.客观主义理论

4.公共新闻学

公共新闻学核心概念:公共利益和民主

公共新闻学实践局限:

1、只能在小范围进行

2、只能在小媒体进行

3、不能在国家大事上起作用

公共新闻学盲区:动摇了客观性原则;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

5.集权主义理论

第十六章新闻选择

1.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就是新

闻选择。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

2.新闻选择标准:

a)新闻定义:真实、新鲜

b)新闻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新奇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c)宣传价值

·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针对性

·普遍性

·典型性

·时宜性

·新闻法规

新闻职业道德标准:

1、职业理念

2、职业态度

3、职业纪侓

4、职业责任

2020-2021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浙江传媒学院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2010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省部共建高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浙江传媒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二级学院,始建于1986年的新闻专业,2010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学校共生长的历史,造就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现有新闻系、传播系、编辑出版系3个系,有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学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00人。2012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媒体传播两个方向全日制在校研究生70人。 一、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招生人数:103人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广播电视新闻(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02(全日制)新媒体传播 03(全日制)新闻与媒体管理 04(全日制)播音与主持 05(全日制)广告与品牌传播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学制:2年 备注:同等学历加试两门主干课程 二、浙江传媒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 《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 《新媒体概论》石磊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 《媒介管理学概论》邵培仁

新闻学热门名词解释全集

1、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共新闻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即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臵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优点:鼓励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自己达成共识,寻求问题的解决 缺点:①动摇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社区成员复杂,很多问题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③往往成为报纸提高发行量的幌子。 2、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 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批判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过于琐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不利于公众利益的真正实现。公民新闻学指出要把市民当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 3、民生新闻 最早从《南京零距离》推出的一种新闻形式。民生新闻以给百姓排忧解难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中遇到的疾苦报道出来,为平民摆脱困境的一种新闻。 意义:①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媒介的人文关怀。 ②提高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③帮助平民摆脱困境,让平民获得生存权,维护他们的公民权。 4、新闻策划 新闻媒介的一种运作方法,媒介从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创造性地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调动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5、新闻炒作 媒介对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大肆报道,或着力渲染、放大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为自己谋取利益。 6、新闻评议制度 最早由英国发起,后来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仿效。通过由新闻界、法律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议会,依据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有争议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民间评议,令新闻界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新闻学重点[1]

新闻学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瓦耶纳:主要的报道职能;随意的辩论职能;附带的娱乐职能。 3、联合国两个与新闻自由相关的文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4、新闻法规范的主要权利: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5、“三色宣传法”:“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灰色宣传——不说明消息来源;黑色宣传——故意隐蔽真实消息来源。 6、耳目喉舌论的最早提出者:梁启超。 7、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社会挫折感取决哪两个基本要素:社会动员、经济发展。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1、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2、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新闻活动中充分体现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第一,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第二,在政治上,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第三,在组织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是指新闻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判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其外在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的、道义上的力量,而且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形成新闻媒体具有双重性的新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问答题(15分)(二选一) 1、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前新闻实践中的意义。 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二、理念层面的含义:指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和观念。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两者分开。具体要求: 1、诚实。 2、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 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 4、不牵扯个人利益。 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两者分开。 2、如何理解“反新闻价值理论”? 新闻价值是一种效用,就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是一种即时性的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多样性;新闻价值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本能的感觉。因此,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知识性、激励性、娱乐性的事实也可以成为事实,这就是反新闻价值理论。由于传媒的受众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传媒服务的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教版)笔记 绪论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 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 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5.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 1活动规模越来越大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3传递手段多样了 6.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方法交替使用。但传播面窄,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无明确对象。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但是反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既是定向又是无定向传播。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1.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电视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2.新闻的基本特点并非人为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3.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人类传播新闻的手段日趋丰富、复杂,但新闻的真实、迅速的特点并没改变,改变的仅仅是人们对新闻真实、迅速要求的程度不同。 4.在现代社会,真实、迅速决定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1 新闻归根到底是依靠真实和迅捷吸引受众。 2 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特性决定。 3 真实和迅速的要求还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学导论》复习笔记

《新闻学导论》(修订版) 李良荣著 复习承诺书 我,承诺在____年__月__日前完成《新闻学导论》整理、背诵__遍任务!!! 签名: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复习时间表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绪论 一、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只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论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新闻学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四、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五、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媒体,在传播学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②、出现了社会分工。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1、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2、从奴隶到封建社会,社会条件改变了,但和奴隶社会相比,新闻活动有两点没有改变:

19考研mjc笔记之精神交往理论

19考研mjc笔记之精神交往理论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这么说的原因(基于几种现实需要): 第一,在我国.传播学是主从西方尤其美国引进的。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为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出发重新建构传播学理论体系。 第二,传播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

第三,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传播学研究的指导。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交往”的概念 “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 关系; “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 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是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的;交往与生产,从人类诞生那 一天起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 和分工的保障。

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报考建议 什么样的同学适合报考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意味着什么? 1.就业:处在重庆地带,西南地区的院校,也是211院校,总体来说就业在重庆很好的(仅次于重庆大学,今年因为就业很好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其中农业偏向科研类。 2.导师资源:学院师资队伍学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性强。现有教职工44人(含退休1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9人;获博士学位者17人,在读博士6人,具有博士后经历4人;现有博导4人,硕导14人,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1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全国专业学会副会长2人。 3.学院资源:学院彰显“开放·融合·实践”的办学特色,已成为西部新闻传媒教育重镇。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写作》)、全国大学生精品通识课程1门(《写作》);新闻传播学学科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学专业获批重庆市特色专业,新闻采写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学院教师先后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专业教材40余部,建有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大后方电影研究中心、影视传播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院先后与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英国格林姆斯比学院等多所大学和科研结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学生互换关系,先后聘请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 Tim Gleason教授、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赵月枝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张振华教授、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等3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先后支持8名专业教师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访学。 自2005年以来,学院共有46名学生赴国外(境外)名校交流和实习,占学生总人数的6.5%;有67人赴国(境)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占毕业总人数的9.5%;学院先后接收来自尼日利亚、泰国、越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0余人。 4.考题分析:西南大学的题目基础和提高占比大概是7:3,所以需要同学们既然要牢牢把握住基础同时,对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学习,同时,新闻业务考察内容相对比较多,所以复习的同时需要提高对新闻业务的锤炼。 学科评估排名 参考书目 参考书学硕专硕通用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发展。 2、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点、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突发性新闻。 2、延缓性新闻。 3、硬新闻。 4、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信息的特点。 2、信息概念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 3、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2、宣传的基本特点和定义。 3、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 2、舆论的定义。 3、舆论的个性特点。 4、舆论的主要社会功能。 5、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6、舆论形成过程。 7、新闻媒介与舆论的联系。 8、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二、简答题 1、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的核心。 2、生产力水平如何影响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3、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具体国情出发,由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受文化传统影响。规律二: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规律三:每一种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自己求得发展,不被淘汰,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优势。 规律四:不断适应读者的需要。 规律五:以最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最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最大的影响。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中国确立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给新闻媒介带来的新变化。 3、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4、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意义。 5、以商品原则指导办报(台)的消极因素。 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3、媒介功能定位的基本排列组合。 4、我国新闻媒介的具体任务。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二、简答题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2、当代中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3、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新闻学导论复习要点

1.新闻的两种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得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它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如果要做些分析,也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 2.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所必须的材料 Who(人物)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 (原因) 3.新闻常见类别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教育、社会 发生地:国际、国内、地方 时间性: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与读者的关系:硬新闻--决策、行动;软新闻--娱乐、消遣

4.信息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如何运用这些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媒体传播赖以生存的前提,无限传播。这是信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 新闻机构一经发布一条消息,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 2)扩缩性 根据编辑部、受众的需要来决定扩缩的程度,而不是内容决定文章的长短。 从这一消息可以扩展到几万字、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 3)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事实是多棱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相对性 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 相对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5.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式 1)完整(或称全面)。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 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 2)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者双方当事 人发生争执,报道应该让各种见解或让双方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偏袒一方。 3)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客观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再进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苏州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师资力量和院系设置,以及传说中的,与凤凰卫视合作,所以对于这个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率和文凭的认可度有了一定的含金量了,所以不必怀疑它不够好,除非你是对自己要求特别高,非复旦、人大、中传这类的学校不考了。其次是考研就有了难度,毕竟是研究生嘛,从字面意思上,就不会很容易的,你细想一下,苏大好歹也是211的,(*^__^*) 嘻嘻……所以尽量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至于你从自己的程度出发,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你的英语能力如何,考研英语和四六级不同,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2、你对于新闻是不是由衷的喜欢,真的对这个专业很热爱,那么对于这样的专业,你的基础是怎样 3、新闻在考研中,还是比较大热的专业,每年跨专业考的人很多,在这点上自己是否做好了和本专业就是新闻的同学较量 4、你是二本的学生,那么基本的个人能力不会太差的,每年还有那么多三本的学生考研都成功了,所以对自己要有信心。 5、英语分数线,苏大是A区,跟着国家线走的,不会有排外的事情,但是个人实力是硬道理,建议尽量考到60分左右,这样就相对保险点。专业课的复习,确实只有两本书,但是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不仅仅只是这两本书掌握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你决定考了,就做好以下几块的复习:(专业课) 1.基础知识:(新闻与传播基础) (1)参考书。学校指定的初试参考书有两本《新闻学概论》和《大众传播学》。这两本书在卓越上就有的卖,还有折扣的。至于复试的参考书,我不建议现在就买,等初试过了之后再买就不迟。因为复试很灵活,基本不按书出题。

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复试

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复试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凯程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4年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各方向复试分数线是385分,预计15年变化不大。凯程学员15年考入华东师大达到25人,新闻与传播硕士状元也来自凯程。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老师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二、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 《当代新闻编辑学》,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新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严三九、王虎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管理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凯程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讲义、模拟卷》 《凯程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讲义、模拟卷》 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特别强调,这些参考书凯程老师经过审定,确定是100%没有问题的。凯程作为专业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请大家放心使用凯程提供的信息。 三、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状元也来自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讲义》《新闻与传播硕士题库》《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红宝书》,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深入的理解,在华东师大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舆论的特点是() A.公开性和引导性 B.公众性和隐匿性 C.急迫性和公众性 D.广泛性和评价性 2.下列对舆论形成的量化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四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B.三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C.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D.三分之二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3.我国当前舆论引导的总目标是() A.表达民意 B.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C.显示民众的力量 D.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名词解释 1.舆论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简述舆论的控制作用。 3.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4.简述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5.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ACD 3.B 二、名词解释 1.舆论是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或: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 (1)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意见的针对对象) (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本身) (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传播意见的工具) 2.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决策过程,2)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3)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行为;一是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包括: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3.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4.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包括: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2)具有广泛性。社会各个团体、层次的人

新闻学导论考试复习题(小抄版)

新闻学复习题 绪论 1》新闻学的定义:是研究一切新闻现象,新闻活动及其基本特点和客观规律的科学。 2》新闻学的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学)、新闻史(历史新闻学)、新闻业务(应用新闻学)三部分。 3》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4》世界新闻理论概括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四种。 5》世界上主导性的新闻理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理论、 客观主义理论、党报理论、公共新闻学。 6》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二章 7》新闻的定义: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报道8》新闻的四个基本特点:真实性(新闻的底线)、新鲜性(新闻的灵魂)、及时性(新闻的要求)、公开性(新闻的方式)。而其中的真实、新鲜又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本质的特性,是新闻存在的内在因素。 (1)为什么说真实和新鲜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 答:这是新闻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要求和规律。新闻的本质是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就谈不上新闻;新鲜是新闻的存在价值,新闻是“易碎品”,如果过时了就是旧闻了,所以,新闻要求时间近,事实新。(2)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答:新闻事实原则的全部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统一{准确}(基本要求);二是个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全面};三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深刻}(最高要求)。 所以具体要求就是:新闻要素要准确,新闻事实的情节和细节要准确,新闻背景要准确,先确认个体真实,然后进行实事求是的组合实现整体真实;站在新的高度上反应事物发展的新趋势,统揽全局,视角广阔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9》新闻的本源: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10》新闻的来源: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11》传统的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新闻五要素又被简称为新闻五W : who (谁)、what(什么)、 when(时间)、where(地点)、 why(原因)。 12》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A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B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13》新闻的七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与读者有什么关系。 14》新闻的分类:从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新闻可分为软新闻与硬新闻。硬新闻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新祥旭考研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专业指导 本课程适用于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1】本专业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2】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 2011年报考人数34,录取人数为,17,报录比为50% 2012年报考人数58,录取人数30,报录比约52% 2013年报考人数86,录取人数34,报录比约40% 2014年报考人数147,录取人数43,报录比约30% 2015年报考人数127,录取人数33,报录比约26% (以上均不含该专业历年推免人数) 【3】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

政治、英语二及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为统考科目,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综合能力科目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自主命题。 历年考试真题难度适中,包含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察,考题答题方法有规律可循。 参考书目 核心参考书目: 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复旦大学出版社 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 5.《当代新闻编辑学》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6.《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7.《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8.《新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9.《网络传播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10.《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严三九、王虎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媒介管理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13.《网络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 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报刊独立自主 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对事实的信念。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示 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 是,故也称“五个”。 6.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 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 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8.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 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 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 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 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 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迅速及时,时 效性强;)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 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现场 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 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作品和教科书。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文学作品。是迅速及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书

新闻学考题有答案

选择+填空: 国人自传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徐宝璜著。 新闻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劳动实践,特别是信息交往。 中国发布官方信息从秦朝皇帝的40字的诏书开始。 新闻传播渠道(方式):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 新闻发布会属于群体传播。 新闻的定义普遍采用陆定一的说法,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最基本的两个特点:真实性和新鲜性。 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手抄新闻、新闻小册子和近代印刷报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 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无产阶级报刊):《新莱茵报》。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在美国,1920年。 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新闻节目。 首次创建网上报刊的是美国,1987年。 新闻事业的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公共 利益至上;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在内容上是观念形态的信息产品。 新闻产业特殊的赢利方式——“二次交换”。 构成新闻价值的具体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冲突 性和人情味。 最早提出“党性原则”的人是列宁。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毛泽东提出的。 媒体融合的方式:1.媒介在形式或内容上借鉴其它媒介;2.传统媒介利用新媒 体平台传播内容;3.跨媒介资源整合;4.新的复合式媒介的出现;5.媒介组织 结构的融合。 受众的特点:广泛性、分散性和混杂性、匿名性和隐蔽性、易变性。 新闻机构的运营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受众的权利: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名词解释: 二次交换:是新闻产业特殊的赢利方式。在第一次交换中,新闻媒介低于成本价将新闻商品卖给受众,收回一定的成本,但主要目的是获得受众 的注意力资源;第二次交换中,新闻媒介将获得的受众注意力资源 以高价卖给广告商,获得巨额利润。 新闻敏感:是一种迅速发现新闻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其主要内涵是:1政治敏感:即政治洞察力。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3对 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别能力。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 能力,见微知著的能力。 媒介:是传播过程当中传受双方的中介物,是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或传媒机构。 广义的媒介指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中使用的符号,狭义指大众传媒。 社会责任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它的基础仍 然是传统新闻自由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 众、政府的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 对立。 新闻法规:一种立法形式,是对新闻的宏观控制。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受众:是新闻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四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使用互联网的网民。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素质的级数越高,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价值的具体要素有新鲜性、重要性、接 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冲突性、人情味。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媒体传播 第二章新闻 1.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时效 2.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 实变动的信息,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3.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4.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 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5.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是指主角(谁who)、发生的事情(what 什么)、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简称新闻五W。 6.新闻的类别: a)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文教卫生新闻、 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b)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c)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d)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a)广义定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定义: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定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3.信息量: 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事实变动的影响力(成正比),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成正比),事物变动的速度(成反比),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成反比)。 4.信息与新闻工作: a)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b)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c)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加 强深度报道,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加强全方位报道。 5.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客观性报道的含义: a)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b)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实之外。 c)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 供意见。 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a)完整(或称全面) b)平衡(或称对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