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
融合新闻学期末复习资料

融合新闻学

基础概念辨析

(一)什么是融合

(二)什么是媒介融合

(三)什么是融合新闻学

融合

融合是通过多媒体组织的合作和写作,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发送更丰富的新闻和信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给更多的公众。

融合作为新闻学的一种形式,是24小时在新闻编辑部不断发生的采编过程,在这里采编人员为多媒体平台写作,出版制作多媒体产品以达到与受众之间最大程度的互动。(P7

媒介融合

国内代表性观点有四个:

1.形态融合论

2.组织融合论

3.规制融合论

4.大媒体论(全媒体论)

媒介融合的广义与狭义

广义:媒介融合描述的是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具体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的需求为指向,由网络融合、媒体融合和内容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狭义:媒体融合描述的是近年来国际传媒业的一种新作业模式,它是相对于过去各类媒介产品分立而言的。(P12)

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是与传播平台融合相对应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包括多媒体采集、统一平台加工、多媒体发布和受众互动等过程(P13)。

细节辨析

多媒体采集是指同一条新闻,同时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flash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来采集。

统一平台加工是指一个统一的多媒体编辑部对采集到的新闻进行多媒体整合和深度加工。

多媒体发布是指同一条新闻同时发布文本的、音频的和视频等多媒体文本。

融合新闻的特点

1.信息来源多元化

2.新闻业务整合化

3.信息载体数字化

4.内容产品兼容化

5.媒介产品互动化

融合新闻的生存前提

一、前提:网络融合

信息传输渠道的融合

三网融合

二、关键:媒体融合

1.媒体形态融合

2.媒体经营主体的融合

高级阶段表现为各类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成立

角色转变

记者

单纯的“新闻采制者”——————》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者”

编辑

“新闻把关人”——————》“新闻解析者”“整合传播策划者”

三、核心:内容融合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多媒体思维,即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能够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地运用不同媒介,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

多媒体思维包括

1.拥有多媒体的技术感

2.善于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

3.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融合新闻的社会制约

一、政策法规的制约

二、媒介市场的考验

三、媒体人才缺乏

四、组织文化碰撞

五、社会文化矛盾

网络媒介盈利主要模式:

1.以社区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在凝聚受众方面占优势,处于金字塔顶端。

2.以产品为中心,这种模式依赖于网站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处于金字塔底端。

3.以平台为中心,这种模式侧重对信息获取平台的建构,处于金字塔中端。

媒体人才缺乏,缺乏在哪

1.操作技能的缺乏

2.融合意识缺乏

3.思想观念上的抵制

第二章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

融合源流的两个层面:个体层面、媒介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一般记者-----全能型超级记者

媒介组织层面:单打独斗----媒介聚合

融合新闻的社会动因

(一)技术动因

一方面技术本身具有推动经济形态变革的作用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影响了人们的感知、感情、认知和价值观(P37)。

(二)经济动因

(三)受众动因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演进,媒介产品和信息信息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信息的交流的速度、深度、实用度以及愉悦度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差异(P38)。

(四)政策动因

第二节融合媒体的历史演进

媒体融合的演进是递进式、立体式的,从世界范围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合并:融合新闻的媒体并购重组

二、联动:融合新闻的媒体交流合作

(一)报刊、广播电视数字化

国外:《圣何塞信使报》

国内:《神州学人》

(二)报网联动、台网联动

视频分享网站的繁荣

网络广播电台的出现

三、整合:融合新闻的媒体资源共享

这个阶段一般也被称为“全媒体”或“融媒体”。

坦帕新闻中心

较早进行媒介融合试验并取得成功的典范。

新华社多媒体中心2009年4月24日迈出了国家通讯社向多媒体业态发展的的第一步“中央厨房”模式2014年——

以《人民日报》为例

中央厨房的组织模式

在组织架构上,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打破了过去媒体的板块分割的运作模式,专门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建立采编联动平台,统筹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

为提升内容质量和产品的多样性,让媒体人的创意产生更大的内容价值,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创新机制,另建了一条崭新业务线——融媒体工作室,鼓励报、网、端、微采编人员按兴趣组合、项目制施工,资源嫁接,跨界生产,充分释放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这也是“中央厨房”从重大事件报道迈入常态化运行的全新尝试。

“中央厨房”类型

内控型(对内)和聚合型(对外)

聚合型“中央厨房”是指以打造聚合平台为目的指向,通过聚合其他媒体、单位的内容生产资源,搭建平台,再将内容分发给其他媒体、单位的生产模式。

内控型合并部门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整合各部门的资源,把媒体集团内部各个子报、部门以及新媒体部门的记者、编辑、视觉、技术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指挥、调度。

偶发性中央厨房

偶发性中央厨房也较为常见,依然是在两会中比较普及。2017年全国两会,四川广播电视台在北京搭建了近三百平米的“中央厨房”,跨平台整合了全台采访、编辑、技术力量,组建近百人的报道团队,统筹安排“大屏”电视栏目和全媒体产品矩阵的报道内容。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全国两会上建立了“中央厨房”,技术团队与编辑团队合作拆除“围墙”,尝试生产可视化程度高的新媒体产品,在形式、内容、品质、数量等方面实现了两会报道的多重突破。

通过观察这些各种各样的“中央厨房”,你认为它们在空间架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在新闻生产中有哪些影响?

“中央厨房”与媒体融合的关系是什么?

“中央厨房”模式是否可以嫁接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第三节融合媒体的现实发展

在我国2009年,南方报业集团正式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理念,成为我国首批向

全媒体转型的媒体之一。

全媒体

是指打通传统媒介界限,在数字介质上,构建全新的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内容平台,并打破原有的刊发和播出平台,实现全天24小时滚动内容提供。第三章融合新闻学的报道主体

第一节融合新闻记者

密苏里大学2005年9月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新的“媒介融合”专业,在“交叉”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闻传播技能的全面训练(P65)融合新闻记者的转型

(一)全能型融合记者

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能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和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P68)。

记者开始跨媒体平台工作,向掌握我写作、摄影、摄像、剪辑等技巧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成为“全能型记者”(P68)。

(二)信息的筛选者/知识的管理者

信息爆炸时代

(三)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记者应当细分信息,针对不同受众的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定制服务,实现信息服务的无时无刻不在,并与受众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P72)。(四)信息的解读者

首先,要对信息进行深度报道;

其次,要对信息进行深度阐释;

再次,要对信息进行深度评论。

所以,融合新闻记者就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一)跨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技能

(二)海量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

(三)融合新闻的多次开发能力

全媒体时代-------->智媒时代

智媒时代的媒介融合

智媒时代的三大特征

第一,万物皆媒。过去媒体是以人为主导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所有的智能物体,智能机器在某种意义上都有可能媒体化。

第二,人机共生。当人和智能机器碰撞在一块之后,他们会形成一种相互的协作,会带来全新业务的模式。

第三,自我进化。在深层次互动之间,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以及机器对人感知能力,领悟能力会相互促进。

智媒时代记者的角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智媒时代的媒介融合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

智媒时代记者的工作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融合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成品生产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版面设计

等专业性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P77)

编辑处于信息的采集者、记者和受众之间,担任着信息的决策、选择、优化和表现等工作。融合新闻编辑的职能转变(回忆之前的)

媒介融合的优势

媒介融合带来的优势是媒介组织能够延伸产业链,释放潜能,提高新闻的生产力与快速反应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受众群体,增加盈利的来源,从而扩大媒体的整体社会影响力融合新闻编辑

1.全能生产者(生产多面手)

能够处理从文字到视音频的所有符号形态,不仅能够将不同媒体平台的内容进行融合创新,而且还要能够按照不同媒体平台的特色与传播特点生产出相应的媒体产品。

2.记者和编辑合一

可以实现信息采写编播的一站式发布,这样既有利于缩短信息发布时间,也有利于编辑贴近受众,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产品

3.信息与资源的整合者

编辑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出受众感兴趣的信息。

融合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

1.掌握多种媒体技术;

2.熟悉不同媒体的内容编辑;

3.协调统筹能力(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

4.融合编辑策划能力

编辑策划内容包括

1、报道的范围和重点;

2、报道的规模和进程;

3、报道结构和方式;

4、报道资源配置和报道运行机制(P87)

第三节融合新闻管理

(一)流程管理

简单化和高效化

在融合背景下,各种媒介形式都可以转化为数据流以实现共享与自由转换。

(二)平台管理

扁平化!(P89)

(三)知识化管理

融合新闻的知识化管理指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制度,对组织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分享、扩散、转移、更新,帮助提高全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降低生产成本。(P93)

(四)资源管理办法就是在媒介集团内部建立一个跨媒体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新闻信源、新闻采写编播等资源的共享,同时在外部建立一个国际国内的新闻交换网络(P94)。

新闻资源

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资源

(五)融合新闻人才管理

强调不同岗位之间的团队合作。

融合媒介需要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懂新闻!懂技术!懂管理!且擅长策划!”

记者也有越来越和编辑角色合并的趋势

第四章融合新闻的纸媒转型

现在的趋势

报业受到网络的极大冲击,传统报纸的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低贱。与此同时,网络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管道和通路(P144)

报纸转型的核心

必须抓住纸媒相较于网络媒体的独特性!

思考:相较于网络媒体,其传统媒体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网络媒体的最明显优势在于其海量的存储功能与方便快捷的渠道优势,而报纸的明显优势在于其内容的生产与再加工能力(P144)。

二、新闻资讯市场的改变

(一)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

1、UGC: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P150)。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

UGC的发展趋势

(1)PGC/PPC专业内容成产

(2)移动UGC的逐步繁荣

2.公民新闻

一般的公众能够在不依赖大众媒体的基础上,对时事发表独立的观点,以此促进舆论乃至组织的形成,从而影响媒体和公共事务的决策。这种“互动新闻”或“参与式新闻”的新闻形式就是公民新闻(P150)。

较为著名的案例

韩国的OhmyNews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iReport 台湾的PeoPo公民新闻

(二)定制化的信息消费

1.点对点的定制化消费模式

RSS订阅

RSS订阅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即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

RSS以其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但是也助长了信息高度重复。

算法新闻

算法新闻是运用智能算法工具自动生产新闻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过程、方法或系统,它包括信息采集、储存、写作、编辑、展示、数据分析及营销等业务的自动化实现。该表述更准确地揭示了新一代新闻生产的本质特征及基本规律。

2.点对面的定制化消费模式

3.交互式的传播渠道

麦克米兰和唐尼斯提出互动程度高低的三个层次:单向沟通、双向沟通、虚拟社区。

回顾之前讲过的网络媒介盈利的三个层次,将这种盈利模式与互动程度进行比对,能得出什么结论?

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中,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角色模糊化,所有人均能提供与分享意见,相互了解,所以互动程度最高。由此,所着重的不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多的是侧重于资料库的功能(P157)

第二节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转型

报业数字化可以从内容、平台和渠道三方面入手,转型成为基于网络的信息提供商(P157)。

一、全媒体的内容生产

基于内容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定位,传统报业需要向内容数据库转变,以内容产业为根本,凸显传统报媒内容资源的强势地位(P158)。

尝试回忆,之前上过的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谈一谈作者希望报业转型走得是哪一种?

内容产生的两个取向

(1)独家的原创内容

(2)将已有内容重新“切碎、打包、重新包装”的集成内容

独家原创内容的付费化取向

第一条路径的可能化路径:知识付费。

第二条路径采用算法新闻的方式。

(一)多渠道的信息搜集

1.利用微博、博客用户提供的新闻资讯;

2.开发论坛服务,对论坛内容进行二次加工;

3.开通公民投稿系统,建立由用户直接提交新闻文本、新闻图片、新闻视频、音频材料的投稿渠道;

4.积极运用新技术,在媒介集团内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二)多主体的内容生产

多主体型的内容生产是指针对不同的媒体平台,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信息加工标准、加工方式、信息处理首府案和信息表现形式。

(三)多介质的视频制作

常见的网络视频报道内容分为三类(P159):

(1)其他电视台视频及自产视频,以每天实时滚动的形式播放;

(2)专题性视频报道产品;

(3)来源广泛的综合性视频报道产品。

国内外报业集团自办网站上普遍设立了“视频”、“播客”、“直播”等频道。

非线形编辑技术

非线性编辑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

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将一连串的媒体数据压缩后,经过网上分段发送数据,在网上即时传输影音以供观赏的一种技术与过程,此技术使得数据包得以像流水一样发送;如果不使用此技术,就必须在使用前下载整个媒体文件。

全世界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商是

Netflix(网飞)

Netflix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也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流媒体平台,即百度公司旗下的爱奇艺。

二、多层次的资源共享

(一)数据库资源共享

(二)互动性资源共享

(三)区域性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探索比较早的区域联盟平台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奥一网。

奥一网隶属于广东南都全媒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南都全媒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长,致力于建设以新闻互动为核心的城市门户,具有"杂交、两栖、混血"特点,即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杂交,线上与线下两栖,印刷工业与互联网混血。

奥一网坚持"看见了一切"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打造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门户网站、最有影响的24小时多媒体新闻平台、最大规模的网络社区和无线城市门户。

腾讯网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打造的大楚网、与重庆商报联手打造的大渝网

腾讯网与地方优势品牌都市报共同出资建立地方新闻独立页面,增强新闻业务竞争力和区域消费市场渗透力,将自身塑造成地方性门户网站

这或许也可以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某种路径,即借助已经很强大的互联网公司。

跨平台合作具体合作方式有三种:

(1)在新闻内容市场的生产、编辑层面,报媒与网企合作加工,共同继承内容资源;

(2)在经营资源层面,结合两者的广告资源,优化组合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广告服务;

(3)品牌资源层面,立足区域市场,发展专业地区信息,联合开展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

三、多媒体的信息传播

(一)依托移动终端拓展传播

(二)依托社交媒体拓展传播

(三)依托报业新媒体拓展传播

第三节融合新闻下的跨媒体重构

融合新闻的内容重构关键就在于全方位的技术运用和在全媒体基础上整合新闻传播,建立新的内容体系和流程。

一、互联网生存

(一)互联网思维

(二)多样化技能

(三)新媒体战略

(四)区域化网站

目前我国报业新闻网站大致分类:

(1)单个报媒兴办的网站;

(2)报业集团兴办的网站;

(3)由各地报业集团及媒体主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他们是互联网本地新闻的重要源头。(4)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由当地的宣传主管部门(或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整合区域内主要新闻单位力量建立的大型区域性门户网站。

千龙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由北京日报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社、北京晨报社等京城主要传媒共同发起和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

一、设置方式。

地方报业集团网站主要采用两种设置方式:

(1)设立地方报业集团网站,其余下属报纸不再另设网站,改为在网站主页面罗列出来,以电子报的形式提供网络阅报。

(2)地方报业集团设立官方网站,下属部分报纸也单纯设置官方网站。

二、合办方式

三、品牌效应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为龙头组建的党报集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

新闻媒介客户端的发展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蓝海时代,东澎湃、西上游,南并读,北无界,中九派

蓝海

所谓的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要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就必须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这其中包括一块是突破性增长业务(旧市场新产品或新模式),一块是战略性新业务开发(创造新市场、新细分行业甚至全新行业)。

澎湃:

平面内容团队以完整建制实现全员转型

“澎湃新闻”脱胎于《东方早报》,也是国内目前传统媒体转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按照澎湃新闻总编辑李鑫的说法,这是“平面媒体内容(团队)以完整建制最大规模进入新媒体”。与其他媒体不一样的是,《东方早报》创办“澎湃新闻”并非成立一个新媒体部,而是300余名采编人员全体转型。“澎湃”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东方早报》原有的生产模式,并成为整个流程中的核心,真正做到了“数字第一”(digital first)。

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

澎湃新闻“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澎湃新闻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比较有影响力栏目,如中国政库、中南海、打虎记、人事风向、一号专案、舆论场、知识分子等。

上游新闻

做一个城市的联结中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客户端“上游新闻”于2015年11月5日上线,由《重庆晨报》团队运营。与前述新闻客户端纷纷引入业外资本不同,“上游新闻”完全由报业集团出资。“上游”从原创内容、高品质的严肃新闻入手,下一步则从“服务”方面更多着力,并朝平台方向发展,引入一些机构、个人作为内容生产者。

不过,总体而言,“上游新闻”的差异化策略并不清晰,在版面、栏目设置上没有明显特色,对于原创/转载的定位也比较模糊。其倡导的“一个城市的联结点”的功能,目前尚未有明确的体现,这可能是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

并读新闻

开创“新闻、社交、分成”业务模式

“并读”的定位是“有趣、有用、有钱赚”。它将新闻嵌入社交场景,“阅读即享现金收益”。此前有评论认为,以“分成”吸引来的用户可能破坏评论的质量,刷分评论易破坏其他正常用户的阅读体验,进而引发核心用户流失。“并读”为此设置了新的功能——并友热议,可以将较有质量的评论置顶。在内容风格上,“并读”强调互联网思维、青年人思维,更多采用图片、图表、数据,让读者轻松了解新闻。在生产上,“并读”从南都外部组建团队,希望采编团队跳出传统媒体路径,更好适应互联网思维。目前并读新闻采编团队中,不少编辑都是“90后”。

无界

开创传媒集团、互联网资本、地方政府三方合作模式

“无界新闻”上线于2015年9月16日,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财讯集团、新疆自治区政府。与其他客户端不同,“无界” 以原创为主,立足于“一带一路”,主打时政和商业。

跟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符合双方的战略,阿里巴巴的投资会强化“无界”在大数据分析和海外投资方面的关注。财讯集团旗下拥有《财经》杂志等一批高品质媒体,有助于“无界”的内容品质提升。在经营上,“无界”用“母体+模块”双层结构,搭建崭新的运营模式。“无界”除了“无界新闻”,还有几个板块:无界智库、无界新辉大数据、无界新盟文化、无界基金(公益)。其执行主编黄志杰表示,“无界”是新闻立身,但“无界”不能只是一个资讯平台。“我们希望不断在上面增加板块,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九派新闻

地方党委主导的一场新媒体变革

2015年6月,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长江全媒体公司,推出主打原创新闻的新媒体“长江新闻”。但三个月后,9月23日,“长江新闻”突然宣布更名为“九派新闻”。

此次股权变更是武汉市委主导的。市委领导认为,在新媒体舆论场中,武汉市委缺乏话语权,地方党委政府也必须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因此希望做一个“内容加服务”的产品。

新的“九派新闻”定位于全国性舆论平台,以“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媒体产业融合平台。战略方向的巨大转变,起因是“避免同质化”。数据新闻、前沿思想、延伸产业链是“九派”的主攻方向。所谓“前沿思想”,即转载具有思辨性、前瞻性的专家学者的文章。在所有的文章中,原创的比例不超过20%。

“九派”不仅仅做新闻,还包括本地服务(如旅游、饮食)、舆情分析、互联网金融等,这就是“延伸产业链”。

第七章融合新闻流程

新闻业务的工作流程,是指新闻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转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流程再造的趋势

(一)科学技术改变:促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二)传播环境改变:促使单向传播改变,采编角色变化;

(三)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改变:手机促使移动文化产生。

手机媒体让受众从“客厅文化”向“移动文化”转变,并与其他媒体实现无缝连接,让受众真正感受到“信息”无处不在(P225)。

●融合编辑:报道流程的核心

新闻资源提供者

新闻流程管理者

新闻故事构建者

多技能报道者

一、新闻资源的提供者

从传统媒体记者采访、发布新闻拓展到专业记者和“草根记者”采访、提供信息相结合。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这个角色涉及信息的搜集、集成构建和内容管理,同时还涉及信息机构之外的途径,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P226)

二、新闻流的管理者

新闻管理中厘清信息的关系和层次,拓展信息的深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效率(P228)。

●新闻编辑需要

“明确不同终端之间内容的区分,协调传媒内部生产,使同一新闻选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的

切入角度,内容选择以及新闻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同时,不同媒体发布的内容之间互为依托,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特征,以某种巧妙的构联引导受众在不同载体之间流动,产生更加理想的传播效果,最终实现新闻资源开发与报道效果的最优化”

三、新闻故事的构建者

媒体要面临的不是强新闻的播发速度,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充足,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的联系和深刻的意义。

四、多种技巧的报道者

了解每种媒体的优缺点,他擅长采访、手机影像资料,可以编辑音频和图像,能够写跨媒体发布的故事

●什么叫叙事?

最简单的意思,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但在文学、符号学等领域成为重要的概念,有其特定的意义,并发展出专门探讨叙事相关问题叙事学这门学科。具体而言,叙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叙述和故事,或者说“讲什么”和“如何讲”。

●新闻叙事学

新闻叙事学是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属性、功能和形式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一切新闻叙事作品和新闻叙事行为,特别是承载一定信息的符号如何更好地表现传者的认知态度、意图等等。

新闻叙事的范畴包括叙事者,叙事原理,叙事方法等等

●出色的编辑

需要正确的把握不同情况的新闻叙事

每种新闻叙事在框架上如何修改。

1.叙事主体

新闻播报中一般认为有两个叙事主体,一位是播报新闻的主持人或者出镜记者,另一位是新闻故事里的人物。相比传统视频新闻主持人演播室+画面,短视频新闻一般没有主持人口播,片头过后就是新闻画面,叙事主体更为单一。短视频作者和新闻叙事者的分离让新闻更加贴近人们的感受,也让快节奏信息社会中获取新闻咨询的人们能够快速获取信息。

2.叙事语言

以往视频新闻的叙事语言为镜头语言,虽然新闻需要秉持着客观性的原则,但在建构主义者眼中新闻生产是个选择的过程,新闻不仅描绘社会现实,也完成着社会建构。传感器新闻盛行的今天,在短视频新闻生产中,叙事语言不仅仅是PGC拍摄的镜头语言,还包括很多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还会用上UGC的现场用手机等设备拍摄的一手资料,这些都丰富了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语言。

PGC——UGC

3.叙事形式

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形式也顺应着人们碎片化的需求,画面会配合背景音,以让人们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画面中,情绪更容易被唤起。字幕的选取也突破传统视频新闻滚动式字幕的单一形式,字幕能够出现在画面的不同地方,对于监控录像中模糊的地方还可以标红显示,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新闻信息。

4.叙事内容上

短视频新闻的标题一般更长,基本概括新闻内容,且更具吸引力。选取新闻上不是完整的采写式报道,只是新闻中的某个刺激点,其中话题与观看者相关性大,或争议性强,引导受众点赞、评论、分享。

这样的叙事框架会带来什么问题?

1.碎片化难以展现新闻全貌,新闻反转时有发生;

2.情绪化造成新闻失焦;

3.稀释公众注意力,新闻事件难以跟进

... ...

广电融媒体的叙事重构(P209)

一、线形叙事和非线性叙事

融媒体非线性叙事的两种模式

(一)超文本模式

是指建立在网络超链接基础上,突破传统媒体单一叙述层面的限制,以超链接的形式进行多层面叙述的模式。超文本模式的特点是:利用网络超链接,根据信息价值的大小分层。

超文本的优势

1.标题的使用

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

允许有更多种表现形式

2.超链接的使用

3.分层叙述

(1)重点突出

(2)更全面

(二)互文叙述模式

是指对某一事件的报道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仅仅依靠某篇特定的具体的报道来实现,而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和flash动画来实现,文字报道、图片、视频与佛拉屎动画互为文本,为文本意义的阐释和升华提供了相互理解的条件。(P212)

二、独立叙事与组合叙事

组合叙事并不是每一个叙事片段的自然集合,而是一个互文性的游记整体,每一个片段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或紧或松的联系,共同的叙事目的和主体使每一个叙事片段具有连贯性和统

(P213)一性,所以它们之间不需要有严密的线索和清晰明朗的因果关系,叙事更加自由灵活。

三、专业叙事与草根叙事

(一)主体特征的不同

主体构成不同

叙事立场不同

(二)发布内容不同

(三)互动模式的不同

(四)叙事形态的不同

web1.0网络是信息提供者,单向性的提供和单一性理解;

web2.0网络是平台,用户提供信息,通过网络,其他用户获取信息;

web3.0网络成为用户需求理解者和提供者,网络对用户了如指掌,知道用户有什么、要什么以及行为习惯,进行资源筛选、智能匹配,直接给用户答案。

个案:微博的叙事特点

(1)叙事便捷性;

(2)叙事的碎片化;

(3)叙事的草根性;

(4)叙事角度个人化;

(5)叙事的原创性;

(6)叙事的交互性

两微一端微博、微信、app客户端

●总之,目前的情况是:“两微一端”成基础媒体平台,

但媒体仍在积极扩展更多平台。

其中UGC平台增长迅速,特别是短视频平台增加尤其迅速。

●目前,融合新闻的平台构成以手机为终端

(1)社交渠道(微博、微信、论坛)40%

(2)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

(3)主流媒体搭建的新闻APP(南都、新华)

(4)互联网公司搭建的平台类APP (头条、百度、新浪)

但每个媒体会选择哪些平台

与它自身的定位很有关系

共青团中央入驻快手和抖音,不少网友表示大跌眼镜,针对网友的疑问,团团在其官方微信号给予坦率回应。中国共产党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曾提出,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快手的用户数已达7亿,日活用户约1.3亿,大多数是青少年。抖音的用户数已达3亿,日活用户约1.5亿,大多数是青少年。在唱吧、虎牙等平台里,也有数以亿计的青少年。

之前你们介绍过的很多平台都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入驻的平台

跟紧当下媒体趋势,把握媒体动向!请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媒介事件!

第七章融合新闻流程

新闻业务的工作流程,是指新闻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转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流程再造的趋势(P219)

(一)科学技术改变:促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二)传播环境改变:促使单向传播改变,采编角色变化;

(三)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改变:手机促使移动文化产生。

第三节融合过程:媒体流程的再造

“和而不同”

一、新闻采集的改变

融合新闻与传统媒体的采编相同点是,都需要新闻记者掌握新闻价值要素,需要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和快速发现新闻的能力。不同点是,融合新闻的采集不受节目(版面)限制,融合新闻的采集更注重全信息化采集(P233)。

融合新闻和传统媒体采集的另一个不同点是,融合新闻更注重全信息化的采集,注重不同媒体内容符号的采集和生产。传统的纸质媒介往往还是以文字为主。(P234)

二、新闻加工构建

互文、碎片化叙事

多用第一视角(235页)

●新媒体时代,当新闻时间发生时

1、第一时间在网络发布新闻,抢占先机,掌握舆论引导权;

2、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数字化采写、制作音视频的能力。

三、融合新闻的多终端传播

(一)首发媒体的确定;

(二)联动媒体的配合;

(三)后发媒体的完善。

第四节融合报道:媒体流程的机制

一、组织系统改变

成立一体化编辑部

跨媒介集团的生产方式有两种

内部拓展型

外部拓展型

二、运作方式改变

媒介综合集团

1.集中办公

2.资源共享

3.整合营销

4.融合生产

三、新闻流程

试着回忆并画出融媒体中心前期、中期、后期新闻流程的过程图再次回忆“中央厨房”

自考大专科学教育复习资料

科学教育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科学知识应该是可以验证的规律的知识,应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体现了科 学知识的(D) A.真理性 B.经验性 C.思辨性 D可重复性 2. 科学的核心在于(B) A.科学知识 B科学探究 C科学态度 D科学精神 3. 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可以相分离 B.科学知识因其正确性,不可推翻 C.任何科学知识的来源都是事实的证据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D.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因而科学知识就是个人的亲身经验 4.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幼儿园(A)的教育目标。 A.科学领域 B.艺术领域 C.社会领域 D.健康领域 5.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综述刨根究底”属于(D)方面的教育目标。 A.科学知识 B.科学方法 C.科学技能 D.科学态度 6. 一般来说,“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一目标更适合于幼儿园(D) A.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7. “饲养蚕宝宝”属于科学教育(A)方面的内容。 A.生命科学 B.物质科学 C.地球和空间科学 D.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8. 以下认识的人体教育内容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C) A.了解大脑活动的机制的功能分区 B.了解皮肤的结构 C.知道要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D.了解感冒的病理机制 9.关于“水”的教育内容中,最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C) A.水的沸点 B.水的三态循环 C.水对人的重要性 D.水分子的结构 10.在各种科学学习方式中,幼儿阅读科学图画书属于(D) A.探讨式学习 B.游戏式学习 C.研讨式学习 D.渗透式学习 11.通过动手操作改变量,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关系的科学教育方式是(C) A.分类 B.观察 C.科学实验 D.测量 12.科学游戏和科学探讨的共同之处在于(D) A.都带有明确的问题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复习资料 2011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科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C.科学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D.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2、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A.好奇的特点 B.好探索的特点 C.自我中心的特点 D.好动的特点 3、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操作活动与简单摆弄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 A.对材料、工具的依赖性不同 B.游戏化程度不同 C.思维的参与程度不同 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 4、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重要,结果并不重要 B.结果重要,过程并不重要 C.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兼得的 D.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 5、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 B.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 C.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D.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6、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 ) A.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B.参观奶牛场 C.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D.了解动物园中的人工喂养 7、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 A.分类法 B.观察法 C.科学实验 D.测量法 8、不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作用的是( ) A.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B.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的范围 C.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D.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进一步发展 9、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材料

科学教育考试资料

科学教育 一、选择题 "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D.5~6岁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B.美国 “帮助儿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的目标属于()A.大班目标 “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世界”这一目标适合于()B.中班 “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这一目标适合于()A.小班 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非正式量具测量 不符合客观性要求的观察记录是()A.他对自然角很有兴趣 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B.四季的成因 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动物是()A.猫 不属于电教媒体特点的是()B.注意稳定性 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C.能尊重儿童 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 ).C.实验法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D.5~6岁 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具有()C.年龄层次性 儿童观察“蚕的一生”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C.长期系统观察; 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是()C.科学经验 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 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B.好奇心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个人探索 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 关于学前儿童教育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教育评价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 关于专门性科学活动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学习过程教师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 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自然角的材料应限于动植物 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孩子说:“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所以星星就会眨眼睛了。”这反映了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的特点 C.拟人化 孩子说:“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是红色的,是滑滑的。”这反映了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的特点D.表面性 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教师参与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其目的是()D.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教师对儿童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态度应该是( )D.观察了解,支持引导。 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作出评定的方式是()。C.自然观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C.蒙台梭利 ()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B.<托儿所组织条例> ()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D.张宗麟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论述游戏的教育家。B.夸美纽斯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B.颜氏家训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B.颜氏家训 .()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D.卢梭 .()说:只有跑到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D.维果茨基 .()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D.陶行知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视学舍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C.王守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B.风化陶染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B.颜之推 .《幼稚教育》是由()创办的。B.陈鹤琴 .1917年,张雪门在浙江鄞县创办了()。C.星荫幼稚园 .1922年,哪国政府制定的《青少年法》强调要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D.德国 .1951年,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B.幼儿园 .1951年,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B.幼儿园 .1966年英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发表了一篇呼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报告,即()C.<普洛登报告书> .1972年,英国发表(),提出把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B.<教育白皮书> .1972年,英国发表(),提出把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B.<教育白皮书>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出现大起大落局面。其背景不包括()D.反对修正主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C.张雪门 .被称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C.陶行知 .被誉为毁家兴学、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是()A.陈嘉庚 .倡导自然教育论,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的我国古代学者是()D.王守仁 .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A.北京香山慈幼院 .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是()C.加德纳 .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后,法国开始()C.为上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合格学历为()D.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古代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的是()C.斯巴达人 .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普遍由()。B.家庭负责 .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是()C.昆体良 .古希腊教育家()强调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C.昆体良 .古印度哪一种姓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权?()D.首陀罗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B.及早施教原则 .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A.<大同书> .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建立于()C.1873年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完整版)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含六个部分)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版(呕心沥血整理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题小抄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 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 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 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 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7.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8.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 学教育活动。 9.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 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 种方法。 1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 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 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 方法。 1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 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1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 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 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教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依据教育目得,运用特定得手段与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有效地实现 教育目标得活动。 2.教育管理原则: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得准则与要求。重要原则为效能性原则,民 主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就是组织在长期得生存与发展中所形成得为组织所特有得、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得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与行为规范等得总与。 目标管理:,以组织得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得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得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 领导:在一定得组织与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动其法定权力与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得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得过程。 6.学校效能:指学校选择目标得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得程度。 7.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处理学校得日常教学科研活动,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 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与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核心机制。由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组成得学校领导得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ZXC4d。 8.管理跨度: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得下属人员或部门得多少。 9、职能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得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与非语言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得感召力量,它在本质上就是权力作用得人格表现,就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她人身上得能力。 10、标杆学习: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得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得成绩,超越标杆,组织创新与流程再造得过程。joCUs。 11、知识管理: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得知识系统,让组织中 得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得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得累积个人与组织得知识成为组织智慧得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得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得决策,以适应市场得变迁。AtsPL。 12、组织承诺:组织承诺一般就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得强度。在组织承诺里。个体确定了与组织连接得角度与程度,特别就是规定了那些正式合同无法规定得职业角色外得行为 13、教育管理学:狭义,以一定类型得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得对象,构建学校与社区环境之间得与谐关系,建立与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得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得一门现代科学。ieQLx。14。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得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得各项制度得总与。它涉及教育系统得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与投资体制为核心得一系列教育制度。 简答题 1、全面质量管理 概念: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与现代科学紧密得结合起来,建立了以整套质量保障保障体系,就是质量管理工作了更高阶段。 企业或其她任何组织存在与发展得根本目得就是为服务对象做贡献,满足其需求。 从整体出发把握质量。 好产品就是生产出来得,而不就是检验出来得。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 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 通过组织落实实现质量保障, 2、亚当斯公平理论 ①人们通常将自己得投入与所得之比与另一个与自己条件大体相当得人得投入与所得之比进行比较,若两者相同,则使人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使人产生不公平感(这里得投入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复习资料 xx年11月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科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C.科学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D.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2、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

A.好奇的特点 B.好探索的特点 C.自我中心的特点 D.好动的特点 3、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操作活动与简单摆弄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对材料、工具的依赖性不同 B.游戏化程度不同 C.思维的参与程度不同 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 ( ) ( ) 4、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重要,结果并不重要 B.结果重要,过程并不重要 C.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兼得的 D.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 5、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 B.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 C.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D.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6、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 ( ) A.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B.参观奶牛场 C.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D.了解动物园中的人工喂养 7、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 A.分类法B.观察法C.科学实验D.测量法 8、不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作用的是 ( ) A.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B.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的范围 C.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D.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进一步发展 9、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学前教育考试资料整理

第五章学前社会教育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1、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社会性 3、社会化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阶段。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其能影响儿童全部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对待,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二)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学前社会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3、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四、学前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二)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三)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五、学前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自我意识 2、人际交往 3、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 4、多元文化

六、精神分析理论 1、主要代表人: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2、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 3、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4、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活经验; 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七、社会学习理论 1、主要代表人:班杜拉、沃尔特斯 2、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3、主要观点: 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4、启示 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八、认知发展理论 1、代表人:皮亚杰、科尔伯格 2、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

华中师大《幼儿园科学教育》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全集题及参考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 一、单选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A、孟子B、墨子

C、老子D、孔子 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 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 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 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 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 A、乾隆B、同治 C、嘉庆D、光绪 1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1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1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何谓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 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定向性 2.价值性 3.现实性 4.新颖性 5.可行性教育文献是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材料,即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有较大的理性认识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的文献,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情报源和信息源。 文献检索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 抽样设计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 1 / 16

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目的在于: 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选取样本的要求(一)规定总体(二)取样的随机性(三)取样的代表性(四)合理的样本容量取样方法(一)简单随机取样(二)分层随机抽样(三)整群随机抽样(四)有序抽样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 研究方案内容: 1.课题名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4.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5.研究内容及方法 6.研究进度 7.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9.现有基础.10.经费估算 11.参考文献与附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资料 一、有关常识: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从古希腊到16世纪(直觉观察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20世纪以来(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对教育研究的作用: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为什么);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发展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如何改进);评价研究是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怎么样);预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将会怎样)。 3、我国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是罗廷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 4、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能动性。 5、测验的基本类型: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测验四大类。 6、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准实验设计是指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其主要类型有: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真实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真实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 7、教育人种学是对特定情景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完整和科学的描述。人种学研究具有现象学和自然主义的特征。人种学研究必须以整体的、全局的观念看问题。 8、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特点:定量分析是赋予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的方法。定量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 9、好的实验的特征有:充分的实验控制;不加人为修饰;比较的基础;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非污染数据;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代表性;省力原则。 10、列联相关对变量测量标准的最低要求是两变量都用名称量表测量。 11、参数检验的类型有:t检验(t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非参数检验的类型有:X2检验(列联表分析)、惠特尼U检验等;相关检验的类型有:t检验、费舍Z转换检验等。 12、建立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客观性、可测性、简易性、可行性。 13、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二、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

教育学考试必备的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于教育工作所应达到的总体目标的规定,所指明的是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究竟应把年轻一代教育、培养和训练成为怎样的人。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功能》 总的来说,是经济制约教育,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社会经济制约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的存在都是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发展现代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教育经费是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教育,这是因为现代的生产日益为科学的生产,成为科学物化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教育之所以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1、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还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总之,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并不断对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教育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功能》 首先是直接制约着教育,然后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部分直接进入上层建筑领域,成为国家各级各部门的政治领导者和政府工作人员。2、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影响群众。3、促进政治民主化。文明进步的教育为政治提供良好的环境,人才思想、舆论条件等。此外,教育的政治功能还表现在实施社会控制上。学校不仅是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要人才的机构,而且也是个国家管理儿童和青少年的重要机构。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在:1、传递、保存文化。文化传递是通过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不断转化实现的,教育将需要于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中的文化,内化为从个人为主体的文化。2、创造、更新文化。文化不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生活的结晶。教育不仅通过自身的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创新、更新文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能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3、传播文化。文化的传播有一个首要条件,要求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达到共享时才能传播,但是要传播文化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育发挥其重要作用。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广义来说,教育也包括在环境这一概念之中。我们把教育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是为了突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特点,以区别于环境影响的某种程度的自发性。人类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人们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改造着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