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培养物和纯培养

2.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5.同化硝酸盐还原与异化硝酸盐还原

6.接合作用

7.光复活

8.条件致死突变

9.单克隆抗体与杂交瘤

10.CD4+T细胞和CD8+T细胞

二、匹配题

(一)

1.链霉菌a.古菌

2.根瘤菌b.放线菌

3.甲烷球菌c.酵母菌

4.白色念珠菌d.生产丁醇

5.接合芽孢菌e.革兰氏阴性菌

(二)

1.细胞壁有磷壁酸a.衣原体

2.细胞壁有脂多糖b.金黄色葡萄球菌

3.有叶绿素c.大肠杆菌

4.细胞壁有几丁质d.构巢曲霉

5.无细胞壁e.小球藻

(三)

1.EMP途径a.能量代谢

2.弗兰克氏菌b.厌氧消化

3.蓝细菌c.糖酵解

4.光合磷酸化d.自生固氮

5.甲烷生产e.共生固氮

(四)

1.HIV a.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2.冠状病毒b.人库鲁病、疯牛病

3.HBV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4.朊病毒d.慢性肝炎

5.HCV

三、填空题(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填入答案的个数,无数字为1个空)

1.微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一般要求温度达到()摄氏度,时间持续20分钟

2.判断细菌鞭毛有无可通过(4)等方法

3.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这道题有点长没抄下来,只记了考点,考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

4.自然条件下,外源DNA进入细胞的方式(3)

5.酵母菌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3);真菌有性孢子有(3)

6.氨基酸饥饿时,细菌会采取一种应急反应以求生存,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和(),产生这两种物质的诱导物是()

7.硫酸铵和碳酸钙是亚硝化培养基中重要的成分,硫酸铵的功用是作为(2)和硫源,碳酸钙的功用是作为(2)

8.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员(),()和生物演化的先锋物种(这道题出的。。感觉好欢乐)

9.微生物在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包括(4)和异硫化还原作用

10.待测样品中所含病毒的数量,通常以单位体积病毒悬液所含的感染单位数目表示(如IU/ml),称作病毒的()或()。()是最先建立的测定噬菌体感染性的方法

11.病毒的复制周期根据发生顺序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5)

四、简答题

1.基因在缺乏乳糖的培养基中不表达,而在含有乳糖的培养基中表达,请简述其机制

2.简述细菌和古菌在细胞结构、转录和翻译元件上的主要差异

3.简述动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三种方式

五、实验设计题

1.某地向日葵因染病而大幅减产,请你应用微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实验,确定其病原菌

2.研究人员从细胞中分离鉴定某一种重要蛋白,现欲进一步分析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请设计实验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鞭毛和菌毛 2.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3.微生物生态系统 4.生命三域学说 5.生物修复 6.前体激活 7.无义突变 8.原生质体恢复 9.病毒的核衣壳和包膜 10.人工免疫和免疫调节剂 二、匹配题(每空1分,共20分。每个答案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问题)(一) 1、首先发现微生物的人a、Alexander Fleming 2、否定“自然发生说”的人b、Louis Pasteur 3、发现青霉素的人c、Robert Koch 4、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人d、Watson 5、提出双螺旋结构的人e、Antony van Leeuwenhoek (二)

1、蓝细菌 2、大肠杆菌b、化能异养 3、硝化细菌c、碳源 4、紫色非硫细菌d、光能自养 5、CO2e、光能异养 (三) 1.信号肽a.切除修复 2.包涵体b.核糖体和DNA结合位点 3.细菌转化c.与细胞膜进行结合 4.光复活d.外源基因的表达 5.SD序列e.蛋白和DNA的融合 (四) 1、NK细胞a、特异杀伤 2、噬中性粒细胞b、自然杀伤 3、巨噬细胞c、体液免疫 4、T细胞d、吞噬作用 5、B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微生物按照()染色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2.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此外还有少量的()和()。 3.微生物命名法的主要根据是林奈的()法,种名主要由()和()构成。 4.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主要有()、()、()、()、()和水这6种。 5.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和竞争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611生物化学(甲)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名称:611生物化学(甲)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3.糖苷:糖苷(glycoside)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容易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称糖苷。非糖部分叫配糖体。糖苷有α、β两种形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转录的过程 答: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起始包括对双链DNA特定部位的识别、局部(17bp)解链以及在最初两个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第一个核苷酸掺入的位置称为转录起点。

起始后起始因子离开,核心酶构象改变,沿模板移动,转录生成杂交双链(12bp),随后DNA 互补链取代RNA链,恢复DNA双螺旋结构。延伸速度为50nt/s,酶移动17nm。错误几率为10-5 2.真核生物细胞作为宿主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1)该体系能识别和除去外源基因的内含子,剪接加工成熟的mRNA。 (2)能对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3)用作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易被重组DNA转染,其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真核生物基因转移载体都附有标记基因,以便于转染外源基因的细胞的筛选。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常用的由磷酸钙转染法,电穿孔转染,脂质体包裹转染,显微注射及DEAE-葡聚糖转染技术。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等方法进行。例如,抗虫棉,外源基因是杀虫的。例如,转基因奶牛,外源基因表达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答:乳酸循环的形成的是由肝脏和肌肉中的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糖异生作用很低,而且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肌肉中生成的乳酸不能异生成葡萄糖。但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经细胞膜弥散入血,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为肌肉摄取利用,这样就构成了乳酸循环。其生理意义是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的酸中毒。 4.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1).代谢都经过三羧酸循环

中科院生物化学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甲)》考试大纲 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与生物化学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和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考试要求 ●了解脂质的类别、功能 ●熟悉重要脂肪酸、重要磷脂的结构 ●掌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 ●掌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5. 酶学 考试内容 ●酶的作用特点 ●酶的作用机理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导)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的基本方法 ●熟悉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了解抗体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微生物学考博试题答案

2010年中科院微生物考博真题答案 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的主要方法,试简述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的原理、优点和 基本操作步骤 (1)G+C含量的测定 (2)核酸分子的杂交: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核酸探针 (3)16s rRNA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的原理:核糖体rRNA对所有生物的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16 S rRNA在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被称为细菌的“分子化石”。在16S rRNA 分子中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此很适于对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种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借鉴恒定区的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RNA 基因片段扩增出来,测序获得16S rRNA基因序列,再与生物信息数据库(如GenBank)中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比较,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该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在分子进化过程中的系统发育关系(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对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目的。通常认为,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小于97 %,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种,同源性小于93~95 %,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属。 优点:(1)rRNA参与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 (2)16S rRNA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3)16S rRNA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4)16S 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中,可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基本操作步骤: (1)设计合成引物 (2)PCR扩增16S rRNA片段 (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4)胶回收16S rRNA片段 (5)16S rRNA基因片段通过pMD18-T载体进行克隆 (6)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 (7)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哪几类?各有何功能?按所需碳源和能源的性质来划分,微生物的 营养类型可以分为哪几类?各营养类型举一例说明。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1)碳源:碳源是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碳源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后,成为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同时,绝大多数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生化反应过程中还能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碳源也是能源物质。氮源:氮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氮素来源,这类物质主要用来合成细胞中的含氮物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能源,只有少数自养微生物可以利用铵盐硝酸盐等作为氮源与能源。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无机盐: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其生理功能是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求量很少,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古菌 2.特异性拮抗 3.脂多糖 4.噬菌斑 5.补体系统 6.类病毒 7.生长因子 8.连续发酵 9.灭菌与消毒 10.异核体 二、选择题(每题三分,共30分;今年变化最大部分) 1.细菌核糖体RNA包括16S和()两种 A.18S B.23S C.28S D.30S 2.生物固氮过程最终是将耽转为()

A.氨 B.亚硝酸盐 C.硝酸盐 D.尿素 3.细菌分类系统中正式的最低等级分类单位是()A.种 B.变型 C.亚种 D.株系 4.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主要功能()A.抑制宿主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子代核酸所需的DNA多聚酶 C.抑制宿主核酸的合成 D.构成子代病毒的结构蛋白 5.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病毒 B.增殖感染 C.机体 D.环境条件

6.下列不属于新型疫苗的是() A.减毒疫苗 B.合成疫苗 C.亚单位疫苗 D.核酸疫苗 7.以下哪个色素不参与微生物的光合作用()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 C.藻胆素 D.花青素 8.一下那种手段经常用于转录组的研究()A.质谱 B.二维电泳 C.RNA 测序 D.液相色谱 9.以下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游动孢子 B.担孢子

C.分生孢子 D.厚垣孢子 10.以下哪种细菌以菌丝生长() A.细菌 B.粘菌 C.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 三、填空题(20分) 注:共十题有几题为一空,每题2分,多数题是一题两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变化较大,题量加至5题) 1.简述科赫法则的内容及其在微生物学中的意义。 2.什么是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分别有什么特点? 3.简述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并说明各自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有哪四种?简要描述其特点。 5.简述间隙灭菌的概念,方法及原理。 五、实验设计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埃博拉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列举两种检测人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中科院微生物生态学复习题

微生物生态学 1、重要人物及贡献: A. 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 【寂静的春天】,在国外,有人认为“生态学时代”的出现开始于该书的出版。 B. 恩斯特·海克尔: 德国人,第一次提出生态学概念。 C. 列文虎克:改进了显微镜以及,首次观测到了微生物个体,建立了微生物学。 D.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及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和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为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他和费迪南德·科恩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 E.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发现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提出“科赫原则”。 F. Robert Hungate:发明了厌氧培养基,并从牛胃中成功培养出厌氧微生物。 G. 马丁努斯·拜耶林克: 病毒学的开创者,发现了氮气转化为植物所能够吸收的铵离子的过程──固氮作用,认识到细菌能够以硫酸盐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H. 维诺格拉斯基(Sergei Winogradsky):确定了它利用无机物H 2 S作为能源、以CO2作为碳源。他首次提出了自养生物的概念及其与自然循环的关系。成功分离出固氮菌。描述了微生物的H2、So 和Fe2+的氧化发展了富集培养技术。 I. Carl Woese:16S指出16S的特殊性,建立生命三域假说。 J. 佐贝尔(Zobell C E):明确海洋微生物这一特殊群体的普遍意义;基本确立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法(Zobell 2216E);认识并加深钻研海洋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开创和发展海洋微生物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关注海洋微生物的经济重要性。 2、未培养微生物:是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包括生理/生态功能未知,没有相应培养技术,可能代表一大类微生物。以及生理/生态功能已知,具有培养技术,但尚未获得培养,目前分离报道的多数菌种属于此类。 3、MPN: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将细菌菌落从一主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菌落细胞裂解以释放出DNA,将DNA烘干固定于膜上与32P或荧光标记的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或激发荧光以检测菌落杂交信号、并与主平板上的菌落对位。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异性结合,形成可被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使用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微生物自然群体的16S rRNA 基因,产生长度相同但序列有异的DNA片段的混合物,然后用DGGE分离产物混合物。DGGE 胶是在6%聚丙烯酰胺胶中添加线性梯度的变性剂,变性剂的浓度由上到下,从低到高成线性梯度。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CR,QC-PCR: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已知量的竞争性模板作为内标,与未知浓度的目标模板一起进行PCR扩增。通过二者产物的比值反映初始目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培养物和纯培养 2.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5.同化硝酸盐还原与异化硝酸盐还原 6.接合作用 7.光复活 8.条件致死突变 9.单克隆抗体与杂交瘤 10.CD4+T细胞和CD8+T细胞 二、匹配题 (一) 1.链霉菌a.古菌 2.根瘤菌b.放线菌 3.甲烷球菌c.酵母菌 4.白色念珠菌d.生产丁醇 5.接合芽孢菌e.革兰氏阴性菌 (二) 1.细胞壁有磷壁酸a.衣原体 2.细胞壁有脂多糖b.金黄色葡萄球菌 3.有叶绿素c.大肠杆菌 4.细胞壁有几丁质d.构巢曲霉 5.无细胞壁e.小球藻 (三) 1.EMP途径a.能量代谢 2.弗兰克氏菌b.厌氧消化 3.蓝细菌c.糖酵解 4.光合磷酸化d.自生固氮 5.甲烷生产e.共生固氮 (四) 1.HIV a.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2.冠状病毒b.人库鲁病、疯牛病 3.HBV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4.朊病毒d.慢性肝炎 5.HCV 三、填空题(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填入答案的个数,无数字为1个空) 1.微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一般要求温度达到()摄氏度,时间持续20分钟 2.判断细菌鞭毛有无可通过(4)等方法

3.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这道题有点长没抄下来,只记了考点,考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 4.自然条件下,外源DNA进入细胞的方式(3) 5.酵母菌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3);真菌有性孢子有(3) 6.氨基酸饥饿时,细菌会采取一种应急反应以求生存,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和(),产生这两种物质的诱导物是() 7.硫酸铵和碳酸钙是亚硝化培养基中重要的成分,硫酸铵的功用是作为(2)和硫源,碳酸钙的功用是作为(2) 8.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员(),()和生物演化的先锋物种(这道题出的。。感觉好欢乐) 9.微生物在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包括(4)和异硫化还原作用 10.待测样品中所含病毒的数量,通常以单位体积病毒悬液所含的感染单位数目表示(如IU/ml),称作病毒的()或()。()是最先建立的测定噬菌体感染性的方法 11.病毒的复制周期根据发生顺序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5) 四、简答题 1.基因在缺乏乳糖的培养基中不表达,而在含有乳糖的培养基中表达,请简述其机制 2.简述细菌和古菌在细胞结构、转录和翻译元件上的主要差异 3.简述动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三种方式 五、实验设计题 1.某地向日葵因染病而大幅减产,请你应用微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实验,确定其病原菌 2.研究人员从细胞中分离鉴定某一种重要蛋白,现欲进一步分析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请设计实验

2017年中科院微生物学考研参考书

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学定义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 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四)病毒和亚病毒 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病毒的宿主范围 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病毒的复制 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 2.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 3.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4.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5.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次生代谢 7.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8.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 (六)微生物生态学 1.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 2.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 3.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5.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七)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质粒及转座因子 3.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4.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5.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6.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 7.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8.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八)传染与免疫 1.传染的概念 2.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 (九)实验设计 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 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微生物期末名词解释

针对PP后章节重点整理的名解,部分手如有打错别字请见谅。 1.微生物:是自然界许多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代谢旺盛、营养源多、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起源很早、数量巨大。 2.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分子质量比染色体小得多, 可携带细菌的某些遗传信息,能独立复制,可通过性菌毛接合,噬菌体转导等途径将相关性状传递给另一个细菌。 3.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4.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 原微生物。灭菌比消毒条件要高,常需湿热121℃15min或干热170℃2h. 5.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技术。 6.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 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7.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8.转导: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 获得新的性状。 9.转座:是通过转座因子实现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原位置切出转座因子粘贴到转移 位置上;另一种是复制性的,即转座因子先复制,一个拷贝留在原位,另一个拷贝转移到新位置。 10.遗传:遗传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种属得以保存。 11.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12.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 菌转移给受体菌。 13.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4.转导: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 获得新的性状。 15.正常菌群:人类与自然界环境接触密切,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称正常菌群。 16.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之间及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 正常菌群就转化成条件致病菌。 17.菌群失调: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 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种类和数量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种类和数量升高。严重的细菌失调可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菌群失调症。 18.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及其他医 疗保健过程中,或在医院逗留期间获得的一切感染。 19.人工主动免疫: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 的措施。 20.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免疫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1.整合感染:细菌整合入宿主细胞有两种方式:某些RNA病毒基因组经反转录产生DNA 或某些DNA病毒的全部或部分核酸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成为细胞染色体的一部分。整合病毒基因的细胞遗传性会发生改变,在表面出现新的抗原。 22.慢性感染:病毒可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 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病毒可检出,长期感染、长期排毒如HBV 。

中科院--生物化学试题(96-0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生物化学入学试题 1996年 1.请根据功能对蛋白质分类,并举例说明。(10分) 2.DNA的变性与蛋白质变性有何不同,理由是什么?(10分) 3.列出你所知道的具有DNA外切酶活性的酶及它们在分子生物 学研究中的应用。(10分) 4.举例说明蛋白质天然构象的信息存在于氨基酸顺序中。(12分) 5.以图示说明:(22分) a.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指出哪些在细胞核中进行,哪些在胞质中进行。 b.哺乳动物的ATP循环,请解释为什么说ATP是“自然界的货币”。 6. 如何运用DNA序列分析方法确定DNA序列中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12分) 7. 生物膜的不对称的拓扑结构是由什么维持的?它对生物膜的哪些功能是必需的?(12分) 8. 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差别?有人提出用基因工程手段将C3植物改造成

C4植物,你觉得是否可行?为什么?(12分) 1997年 一、名词解释:(40分) 1、蛋白质的去折叠与再折叠5、RNA-酶 2、差向异构体6、抗体酶 3、冈崎片段7、Z-DNA 4、信号肽8、酮体 二、何谓同工酶?试述同工酶分析的原理及应用。(12分) 三、简述生物膜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什么是膜脂的多形性,非双脂层结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12分) 四、什么是反义RNA?举例说明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分) 五、列举四种不同类型的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2分) 六、影响DNA变性和复性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根据DNA复性和反应动力学分离基因组中重复频率不同的序列?(12分) 1998年

一、名词解释:(40分) 1.糖蛋白和蛋白聚糖 2.多酶体系 3.共价催化 4.A、B和ZDNA 5.糖异生 6.非蛋白质性氨基酸 7.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离子泵 9.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10.亲和层析 二、哪种类型的蛋白质适用于系统学研究?为什么?比较在系统学研究中的依据蛋白质分析的技术和依据DNA分析的技术。(15分) 三、阐明核酸变性的特点及此特点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的实验方法及可能解决的问题。(12分) 四、图示多肽合成后的空间输送中信号肽的识别过程。(9分) 五、什么是酶活性中心?如何判明酶活性中心?(12分) 六、请阐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如果已知某物种的基因组全序列是否表示该物种的蛋白质组也已破译?(12分) 1999年

中科院考博真题 2017 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合计24分,每题2分) 1.DNA shuffling 2.准性生殖 3.转座因子 4.质粒 5.菌株 6.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 7.操纵子8.CRISPR-Cas系统 9.无氧呼吸10.次级代谢 11.消毒12.同工酶 二、简答题(合计24分,每题3分) 1.何为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简述其调节机制。 2.古生菌中有几种RNA聚合酶,古生菌的基本转录因子和启动子有何特征? 3.何为分解代谢物阻遏调控,哪些类型的操纵子受cAMP-CAP的调控? 4.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转座可引发哪些遗传学效应? 5.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 6.简述细菌双组份系统。 7.列举诱发基因突变的五种方式。 8.根据微生物和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哪几个类型? 科目名称:微生物学第1页共2页

三、问答题(合计32分,每题4分) 1.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2.抗药性菌株有什么特点,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简述微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4.什么是抗原,常见类型有哪些? 5.列出细菌负转录调控的两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6.分别解释微生物基因组(Genome),泛基因组(Pan-genome)与宏基因组(Meta-genome)的概念。 的固定途径。 7.简述两条CO 2 8.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如果要缩短其生长的延迟期,可以在菌种、培养基和其它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四、综合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Griffith是如何发现转化现象的,他当时为何未能进一步揭示转化因子的实质?Avery等人是如何证实转化因子的实质是DNA的,他面对了哪些质疑,他是如何消除这些质疑的? 2.你可能在博士课程学习与研究中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什么,阐述此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一下你对此的体会与设想。 3.请设计一套简单的CRISPR-Cas9系统用于实现大肠杆菌基因组单基因的单点突变。 4.阐述你对于合成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认识,它与系统生物学、生物技术之间有什么关系? 科目名称:微生物学第2页共2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非专利药开发公司 背景:非专利药(generics)是基本物质专利保护过期的药品。保护期满,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利用其发明创造。但这些药品绝大多数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非专利药的开发风险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而新药研发是多学科、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国外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平均需要12年时间,耗资10亿美元。因此非专利药是一项巨大的公共社会财富,国际市场成长迅速。据IMS报告,2002~2005年,世界非专利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3%,远高于商标名药CAGR的9%。2006年默克公司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普伐他丁(pravastatin,Pravachol)、辉瑞公司的舍曲林(sertraline,Zoloft)、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唑吡坦(zolpidem,Ambien)、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昂丹司琼(ondansetron,Zofran)以及诺华公司的特比萘芬(terbinafine,Lamisil)等6个重要品牌药物专利过期。据统计到2007年底将有35种重要专利药品到期,为非专利药提供了高达82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而在2011年到2015年间将有市值77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期满。可以说,非专利药物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在药品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前提下,非专利药的开发与生产成为我国制药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因素看,2002年和2003年欧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非专利药发展的相关法规,欧洲品牌药从2003年开始变原来的“10年完全保护期”为“未披露数据保护期8年,市场独占期2年”,同时非专利药厂商可以在原创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期未过的情况下进行非专利产品开发必需的试验;美国2002年中止了品牌药公司可以通过无数次的注册附加专利获得专利延长而数年屏蔽非专利药竞争的有关条款,从而为非专利药的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 市场定位:随着新药研发速度的减慢,非专利药正逐步成为药品消费的主流。为推动我国非专利药工业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分析世界非专利药工业发展动向和趋势,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非专利药物开发公司”。充分利用微生物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重点研制开发专利期满或是即将期满的微生物药物或原料药(如多杀菌素,纳他霉素,阿卡波糖,奥利

微生物考研

院校排名微生物专业排名 第一水平: 中国微生物所(即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方面水平相当高。武汉病毒所(中科院):病毒方面第一。 武汉大学:微生物方面在大学中绝对是一流。 江南大学:微生物的发酵方向无人能敌。 山东大学:微生物发酵及理论方面也是相当牛的。 华中农大、南京农大、中国农大农业院校的三巨头,微生物都有不错。 中山大学:微生物生物防治方面很好,有国家生防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放线菌方面研究很领先,有国家放线菌研究重点实验室。 第二水平: 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也有微生物方向的研究,但与上面的比可能略有差距。 第三水平:西北农大,福建农大,天津轻院等等与河南农业大学水平相当者。另外:象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较多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这几年在生物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在一些研究方向也是一流的,可能超过前面提到的学校。 微生物方向

1.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 微生物遗传学 02 微生物生理学 03 病毒感染细胞生物学 04 肿瘤与病毒的关系 05 病毒遗传与分子进化 06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癌学 07 昆虫病毒学 08 医学病毒学 09 生物信息学 10 微生物药物 11 分子毒素学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40细胞生物学 ④879分子生物学 复试备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生物化学②遗传学 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 1 报考人数:7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14.3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微生物分子遗传学 02.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 初试科目:1 101政治 2 201英 3 608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815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200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重组修复转座子C4途径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RNA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 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合成的是: A. M期 B. G1期 C. S期 D. G2期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双螺旋模型 B. PCR仪的发明 C. RNA干扰技术 D. 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甲基化 B. 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 加尾 D. RNA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 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8.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聚合酶是: A. RNA聚合酶I B. RNA聚合酶II C. RNA聚合酶III D. RNA聚合酶IV 9.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技术 D. SAGE 技术 10. 能够引起细胞内蛋白降解的反应是: A. 泛素化 B. 去泛素化 C. 磷酸化 D. 去磷酸化 11.双缩脲发应用来测定: A. 肽 B. 糖 C. RNA D. DNA 12. 抗霉素A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 NADH脱氢酶附近 B. 琥珀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b附近 13. 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A. 内质网的核糖体 B. 可溶的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4. T4 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其能量来源是: A. ATP B. NAD C. GTP D. 乙酰CoA 15.组蛋白的修饰可引起核小体的解离,这种修饰是: A. 糖基化 B. 腺苷化 C. 磷酸化 D. 乙酰化 16.磷酸化酶激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 A. 镁离子 B. 钙离子 C. 氯离子 D. 锌离子 17.胰岛素的功能单位是: A. 单体 B. 二体 C. 四体 D. 六体 18.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

中科院微生物部分试题

2002微生物学 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完成5题,1,2,3题必答,4,5,6题中任选2题) 1 目前主要用什么分子作为进化指征,依据是什么,对生物分类学有什么影响 2 以噬菌体感染原核细胞为例,试述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3 试述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4 何谓生物降解何谓降解性质粒如何确定降解基因是否在质粒上 5 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为例,试述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策略 6 何谓基因芯片试述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003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5分) 1 viroceptor 2 IRES 3 Endospore 4 Vransduction 5 Viroid 6 Fertility factor 7 Mycoplasma 8 Selective medium 9 Vource of nitrogen 10 INF 二简答题 1 简述微生物同化CO2的方式 2为什么Ti质粒被广泛应用于构建转基因植物 3 对数生长期中微生物生长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并示出所有参数的意义 4何谓标记拯救举例说明其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5何谓抗原并简述其特征 三论述题 1试述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的原理和基本程序 2试述在微生物育种工作中,通过选育突变株获得高产、优质、低耗菌株的筛选策略 3 试设计一试验,测定病毒的毒力 2004年微生物学 一将下列名词译成中文并简要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 Pillus 2 haptens 3 autotrophs 4 actinomycin 5 retroviruses 6 conditionally lethal mutants 7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8 satellite virus

微生物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学定义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 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四)病毒和亚病毒 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病毒的宿主范围 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病毒的复制 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 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 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三. 考试内容 (一)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 微生物学定义 2.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 3. 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 原核生物 1. 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 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 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 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三) 真核微生物 1. 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 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四) 病毒和亚病毒 1. 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 病毒的宿主范围 4. 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 病毒的复制 6. 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7. 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 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 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 次生代谢 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XX

中科院研究生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考试要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目前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新方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法和新思路很多,而教科书和教学中涉及的可能不够广泛,建议只让学生了解即可)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 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深入,建议增加相关考核) 3?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了解microRNA的序列和结构特点(近年来针对非编码研究越来越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旋光异构掌握RNA的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4?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考试要求 了解脂质的类别、功能 熟悉重要脂肪酸、重要磷脂的结构 掌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掌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 5?酶学 考试内容 酶的作用特点 酶的作用机理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XX方程的推导)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的基本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