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在经济金融全球联动日益紧密的今天,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在不断加深,这点仅从美国次债风波,香港、内地股市波动等可见一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使读者更加熟悉和了解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金市场基本架构与特征,了解不同的金融市场制度,我报选择了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郁方推荐的几篇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国外金融市场研究介绍文章,分期出版,以飨读者。

根据伦敦金融城2007 年3月份发表的GFCI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香港在金融中心竞争力方面的排名是世界第三,与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到2006年年底,全球10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77家在香港营业,由此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可略见一斑。

宽松的市场管制

由于香港特殊的政治渊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香港统治者一直在香港实行较为宽松的市场管制,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取消了一系列的管制,如外汇管制、黄金进口管制、放宽对海外来港开设分行的禁令等;80年代由于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来港开业的限制,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使香港经济获得新的机遇,金融业发展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

新加坡金融市场的兴起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亚洲美元市场,当时美国发生通货紧缩,政府要把流通在外的美元收回,但是美国在外公司却想把美元继续留在境外,新加坡政府恰好抓住这个机遇,取消外汇管制,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美元市场。

发达的离岸市场

香港的离岸市场是在1973年香港取消外汇管制后,在没有特别资助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香港是亚洲唯一的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也称伦敦型离岸市场,又称“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交易和在岸交易浑然一体,居民和非居民在金融市场上都可以自由交易。

与香港不同,新加坡实行离岸和在岸市场分离的市场制度。

特殊的银行体制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本身没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职能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司(金融管理局、金融事务科)、外汇基金、银行公会及几家大商业银行共同承担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为减少同业间的竞争,香港确立了三级银行制度,并修订银行条例,向国际银行监管标准和银行业惯例看齐;从1990年起,港府对原有三级银行制度进行结构调整为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同时提高了对三级机构的最低资本金要求。从所属国家来看,香港的银行可分为四个主要的集团,即英资银行、中资银行、华资银行和非英国的外资银行。

与香港相同,新加坡金融机构的主体也是商业银行,其商业银行按经营范

围分为三类:完全性执照银行、限制性执照银行、离岸性执照银行,其中外资银行占新加坡银行的大多数。

货币市场活跃

香港货币市场中最主要、规模最大的是银行同业市场。参加者除了持牌银行以外,还包括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收存款公司以及海外银行。银行同业市场是一个无形的市场。银行同业市场以港元同业市场为主。港元同业市场在香港金融中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港元同业市场中有两种基本的交易模式:一是同业资金存放,二是外汇掉期。大部分同业交易期限在3个月,主要交易方式是资金存放。香港货币市场中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是可转让存款证(CD)市场。

新加坡银行的货币市场中比较活跃的是同业市场和贴现市场。新加坡各商业银行在金融管理局开设往来账户,存放法定现金余额和办理结算的资金。而超过规定部分的资金则由经纪行拆借给资金不足的银行,调节银行间的资金头寸。贴现是货币当局调节市场资金的重要工具,贴现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贴现所、商业银行、货币经纪行和金融管理局等。

外汇市场庞大

与同业市场一样,香港外汇市场也是一个无形市场,是香港金融机构通过电讯网络进行外币买卖的市场,其主要参与者是认可机构、外汇经纪和海外金融机构。香港外汇市场国际化程度很高,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全球24小时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香港外汇市场中,美元是所有货币的交易媒介,此外还有日元、欧元、英镑和澳元等。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成熟,交易活跃,以成交额计是全球第七大外汇市场。

新加坡的外汇市场规模较大。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以平均日成交1000亿美元以上的成绩跻身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

股票市场开放

香港股票市场是其金融市场体系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市场之一。上世纪70年代,香港曾经形成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交易所“四会”共存的局面。1986年“四会”正式合并成立的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也是全球最开放的股市之一,外资为股市主导力量之一。同时内地的H股对香港股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截至2006年底,已经有367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市值达6.71万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值的50%。

新加坡股票时常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截止至2006年末已有707家挂牌上市企业,总市值约5,896亿新元,其中外国企业占了总上市公司的37%,其它63%的上市企业则是新加坡本地企业。香港和内地占总上市公司的22%。

此外,香港是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香港是第五大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香港的债券市场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各具特色,都是以银行主导的市场体制,国际化非常明显。总体而言,在金融制度方面,香港显得更加宽松,几乎取消了所有的管制,完全靠市场来调节,市场体系上,香港更加完备。

中国与新加坡韩国公务员制度的对比

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定义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 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韩国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颇为典型的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多党轮流执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新加坡共和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和领导人宽广的政治文化视野,使得该国公务员制度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即:政权民授与人民行动党幕后主导;公务员精英化;融东西方先进文化于制度建设。日本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原则,作为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取代了战前“为天皇效忠”的思想。《日本宪法》第15条规定:“一切公务员都是为全体服务,而不是为一部分服务”《国家公务员法》第96条规定:“一切公务员必须作为全体国民的服务员,为公共的利益而服务,并在执行任务时,应专心致志尽全力致力于工作”,这就以法确定了公务员必须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日本公务员,无论从事于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国民全体利益而奋斗。虽然同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亚洲国家,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了解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借鉴韩国和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实践有效的建设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对比 (一)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 在我国,是否对公务员队伍实行高薪养廉,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一部分人以许多国家实行高薪养廉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例,认为在我国实行高薪养廉也可以成为防止腐败的有力举措。也有一部分人反对高薪养廉,认为这与我们的国家性质不相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尽管高薪养廉有利于防止腐败,但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事实上,高薪并不意味着一定实现廉洁,低薪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导致腐败,只是,适度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更加激发公务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实行高薪,需要同时配合提高贪污腐败的代价。实行高薪养廉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国家必须有足够的财力。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大幅度地全面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要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新加坡公务员的待遇在世界各国中是较高的。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说过,新加坡能常年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因为有一个能干的政府,有一个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政府认为,与其让公务员贪污腐败获得非法收入,不如直接给予丰厚的合法收入。他们的口号是“高薪养贤”。政府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政府部门中来,要让他们觉得参加政府工作为广大公众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公务员的总体工资福利待遇比社会平均工资高许多。这种以“高薪养贤”为特色的公务员薪金制 度,尽管还有一些争论,但已在许多国家被应用。 日本公务员的工资最终决定权属于国会,依据两条原则,即与民间职工工资基本均衡原则;与其官职的职务和责任相对应原则。实行严格的工资分类制度。福利名目很多,各种津贴和补偿较多。

新加坡金融监管体制介绍

新加坡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相当发达,其发达的金融业有赖于其不断发展完善的银行监督管理体制。新加坡的银行监督管理体制建立于银行法基础之上,颇具特色。 1.监管组织构架。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主体为新加坡金管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它同时有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两大职能。从职能结构上看,MAS 可分为6 大职能组团,其组织构架如图1 所示: MAS 的金融监管职能由“金融机构监管组团”实施。该组团是MAS 最大的组团,由银行署、保险署、证券期货署、市场体系与风险顾问署、监管政策署、监管法律服务署组成。银行署是该局最大的一个部门,其人员占MAS 总员工数的1/8。由于在新加坡的银行较多,银行署下设六个银行监管组群,明确每个组群的监管机构。同时在银行署内部专门设置了“资本市场部”,以便与银行署内的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对银行资本期货业务的监管。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系,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监管当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从图1 的结构可以看出,MAS 采取了董事会——执行总裁办——职能部门的治理结构模式。MAS 董事会由政府官员及财政金融界、法律界的资深要员组成。新加坡MAS 董事会这种人员构成为保证MAS 职能的有效行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

时,并没有过多地影响MAS 的独立性,在实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过程中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很高的权威性;二是实行混业经营和合业监管的体制;三是银行业监管注重管监分离和有效协作。 2.监管理念和文化 新加坡政府把金融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实行积极的开放政策,鼓励金融自由化,MAS 致力于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MAS 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金融监管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MAS 颁布法规放松流动性管制,允许银行实行自我申报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逐步取消银行统一执行的流动性指标。二是专注风险性监管。三是注重银行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督促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四是注重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合作,对外资金融机构实行联合监管。五是MAS 根据银行风险大小,在金融业中的地位以及对金融业的影响程度将银行划分为三个类型,将所有本地银行和大型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定为第一类,实施重点监管,将业务规模小的外资金融机构定为第三类不予重点监管,其余银行划入第二类。六是注重持续监管。 3.监管技术和方法 MAS 建立了相当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它们借鉴美联储的骆驼(CAMELS)评级法,结合新加坡银行业的实际,对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建立了(CAMELOTS)评级系统(C 资本充足性、A 资产质量及信贷风险、M 经营管理、E 盈利能力、L 流动性风险、O 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T 信息技术风险、S 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和PLATOS 评级系统(P 母国银行的支持、L 流动性、A 资产质量、T 信息技术、O 操作风险、S 市场风险敏感度)。 MAS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风险评级——非现场跟踪监管”的良性循环。在监管循环中,将非现场监管置于主导地位,MAS 采取全方位搜集信息、全面风险评级、全程跟踪完成非现场监管工作。MAS 的非现场监管人员与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时刻保持联络,对其经营和管理情况进行广泛的征询和讨论,通过各种渠道取得银行的真实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输入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监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监管的效率。MAS 在对相关信息加工、处理后,根据新加坡银行业的经营特点和自身监管能力,运用CAMELOTS 和PLATOS 评级系统对银行现实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经过对每一项指标评估并加权综合后,确定最终风险级别。一般对重点银行每季(对非重点银行每半年)评级1 次。 MAS 根据非现场监管信息,确定对银行的现场检查力度和频率,实施专注风险的现场检查。MAS 通常不开展对银行业的统一检查,而是根据每一家银行对本地金融业的影响程度及非现场评级所揭示的风险状

全球主要城市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香港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快速发展,零售业务细分化管理。受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香港银行业在传统业务不断萎缩的 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以增加非利息收入。2003年,香港本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20%~30%,到今年上半年提高至25%~35%,不少银行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提升至30%~40%,逼近欧美40%~50%的水平。 香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有手续费收入、佣金收入和资金业务(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外汇买卖)收入。个人理财的产品有基金投资、债券投资、衍生工具(股票联系存款,外汇联系存款,货币联系存款)、结构性产品(信贷相联债券,股票相联债券,保本基金)。香港银行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重视存款的吸收。只是对客户进行分层选择和管理,即把50万元及以上的存款户作为顶级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较高的回报;把10~50万元的存款户作为优惠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一定回报;把1~10万元的存款户作为普通客户,这类客户能给银行带来一般回报。以上三类客户数量呈正三角形分布,对各层客户,银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对顶级和优惠客户配备客户经理,提供有别于普通客户的服务,以突出银行经营的效益和效率。

香港银行并不以单纯增加存款为目的。他们的目的在于,对存款客户推荐上面提及的各种个人理财的投资性产品,尽最大可能稳定和扩大各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为了适应竞争,银行的业务创新非常活跃。只要是法律非明令禁止的,又是客户所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马上就会应运而生。混业经营,是香港银行业繁荣与稳定的基础。 此外,经济金融法律的完善,金融管理局的有效监管和廉政公署有力监督,给香港银行业在高度市场化条件下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 一、香港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提要]战后,東亚经济的腾飞让世界为之侧目,全世界都在探究背后的原因。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東亚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两者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一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特征,比较研究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香港;新加坡;模式;发展道路 一、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二战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的新目标就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各种尝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東南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所谓的東亚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東亚模式中的不同分支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此选择香港和新加坡进行讨论。 二、战后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道路 (一)香港经济发展道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66年),从“转口型”经济转向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经济。香港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的第一次转型。大陆政局的变动,使得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大量资本、机器设备、熟练工人流向香港,为香港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1952~1960年年均名义经济增长速度为8.9%,1961~196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9%。1961年制造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服务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3.6∶21.9∶9.6∶15.3,制造业规模最大,而且相对规模继续增大。该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1966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低位收入水平,在亚洲紧随日本之后,位于第二位。该阶段香港制造业发展迅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主要角色,香港经济实现了“转口型”经济向“出口加工型”经济的转变。 第二阶段(1967~1975年),香港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加工型”为主转向以“制造型”为主。1975年四大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6.9∶20.7∶7.2∶17.0。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加,其他行业变化不大。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6.4%;1975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和地区收入的中位水平。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速度

新加坡税收制度

xx税收制度 2009年06月23日08:44 新加坡是以领土原则征税的,在新加坡所赚得的收入或者在海外赚得却在新加坡收取的一切所得都得纳税。在2003估算年里,推出了集体扣除条款。公司间的交易必须是以公平原则完成。纳税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并根据上一年的所得征税,即2003估算年针对2002年的收益征税。 集体估税、扣税制度 目前,新加坡不允许将一家公司的亏损转移至另一家公司。从2003估税年度开始,允许将属于同一企业集团的一家公司的亏损或资本税务补贴全部转移到另一家公司进行抵扣。该措施不仅适用于属于同一企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之间,也适用于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但享有集体估税扣税的公司必须在新加坡注册,且母公司至少持有子公司75%的股权。投资补贴和来自海外企业的亏损不允许转移。 集体估税扣税制度能通过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减轻企业的负担,也有助于降低新创立公司的起步成本,从而为培育创新和冒险精神提供一个有利环境。公司在开展新业务时,通常会设立子公司而非新的部分,以便利用"有限责任"来保护新业务的发展。 没有集体估税扣税,公司也许会出于将新业务的亏损与公司其它业务的盈利相抵销的考虑,设立新的部门来开展新业务。这项制度的出台旨在减少这些因公司税务结构所造成的不得已的企业决策。 单一公司税制度 新加坡目前使用的是全面归原税制度。在该税制下,公司须在盈利完税后才可派发股息,这使得公司在分配诸如资本收益等免税项目收入时受限,通常须在额外征税后才可分配。从2003年1月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单一公司税制度。这意味着股东将不必再为到手的股息缴税。股息分配将不再遵从全面归原税制度。从

香港金融环境分析

香港的金融环境怎么样? 1 当地货币 香港货币港元可以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英镑、日元等)都可以在银行以市场价兑换。2019年5月,1美元=7.849港元,1欧元=8.78港元,1元人民币=1.1418港元。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维持港元兑美元汇率在7.75:1至7.85:1区间内波动。 2 外汇管理 香港无外汇管制,旅客携带各类币别现金、有价证券、旅行支票等入境均无需申报。海关人员检查旅客行李时,如发现旅客携带大量现金(港

币十万元以上),会记录旅客的个人资料后再予放行。 香港本地货币港元可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都可在银行以市价兑换。大部分在香港的银行都提供人民币服务。香港没有外汇管理局,对货币买卖和国际资金流动,包括外国投资者将股息或资金调回本国,都无限制。资金可随时进入或撤出香港。 香港的外汇市场成熟活跃,与海外金融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外币交易得以每天24小时在全球市场不停进行。内地企业更可在香港银行开立多种货币账户,使用不同货币方便业务往来或进行投资。 3 银行机构 香港是亚太区重要的银行和金融中心,全球排名前100的银行中有75家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截至2019年5月,香港共有194家认可机构,包括160家持牌银行、18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16家接受存款公司,此外,还有46家外资银行在香港设立的代表办事处。据国际结算银行调查(每三年一次)显示,2016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370亿美元。 截至2019年5月底,在内地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共有12家持牌银行和7家代表处在香港经营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在香港开展分行业务。其他内地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东莞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及平安银行则在港设有代表处。 【开设银行账户】内地投资者应先在香港的银行开设往来账户,以方便其公司的日常商业运作。投资者可以个人名义或香港公司名义开设银行账户。 香港公司开设银行账户需出示以下文件的正本或由注册律师、会计师或公司董事签署验证的副本。所需文件可能因个别银行而异。当中主要包括: (1)公司注册证书; (2)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 (3)公司商业登记证; (4)公司董事会决议开设银行账户及授权某董事操作银行账户的记录; (5)授权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包括通行证件及入境签注; (6)每家银行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有些银行可能要求公司提供咨询人。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林锡星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亚洲小龙”和“亚洲双城”著称。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和新加坡的年均GD P分别增长了813%和7165%。在80年代,新加坡的边际资本产出率是香港的两倍。这意味着新加坡为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付出的额外资本数量之大。不断增加投资无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新加坡是世界上资本报酬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0年代初,它的资本报酬率是40%,但到了80年代末却下降到11~12%。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有56%来自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期新加坡的总要素生产力却下降6%。简言之,香港的富裕和发展是靠提高使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效率,而新加坡则主要靠增加资本投入、征税和强制储蓄。 香港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稍胜一筹,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香港居民主要是解放前后来自上海的移民,其中有不少名流精英和实业家。他们精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和具有国际性。直到80年代,香港对新加坡仍占有这方面的优势。二是香港政府执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甚至对投资、基础事业都不加干涉。新加坡却与此截然相反,干预甚多。三是新加坡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采取了资本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新加坡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当高,尤其是电子、石化、机械、造船之类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港制造业则偏重于轻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及电子业。这些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香港虽然有若干亿万富翁和大财团,但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贸易和运输等第三产业,属于制造业的屈指可数。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以来是对手,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两个亚洲城市历来就存在的竞争。但今非昔比,香港已丧失了对新加坡的绝对优势。两者只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争取成为21世纪的双赢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由于当地居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富饶的自然资源而致富。两地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两地都适于讲英语的人居住,并吸引了不少移居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人讲英语的水平要比香港人稍胜一筹。 两者都在金融市场上占有自己特殊的位置。新加坡在外汇交易方面超过香港,每天的成交额逾1000亿美元。但香港在投 42

新加坡住宅体系

新加坡住宅体系(The Singapore Housing System) 读书报告 ——从新加坡住房体系看中国住房现状 系别建筑与房地产系 专业XX 班级学号XX 姓名XX 2011年9月25日

从新加坡住房看中国住房现状 摘要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对住房的需求几乎是没有弹性的。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和国际化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住房已经成为“奢侈品”,住房的属性在发生着变化,高房价乃至天价房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形象。本文通过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对比,对中国住房制度进行思考。关键词住房对比思考 Abstract: In Chinese tradition, the demand for homes is almost no flexibility. But as China continue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housing has become a "luxury", housing attribute changes take place in high prices and even the day price, caused by the room soci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rious influences of the government's public imag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hina and Singapore compared to China, the housing of housing system thinking. Keywords: housing contrast thinking 1、新加坡住房现状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在填海造地后,人均绿化面积达6平方米,因此有花园城市之称。目前面积707平方公里,新加坡目前人口密度约7300每平方公里,可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人均住房面积却达到了30平方米。其住房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房屋类型 一、组屋 就是政府盖的廉价公屋。散布在全岛各地,有些较为集中的就形成一个很到的组屋社区,人口可以多达3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市镇的规模。一般组屋分三房式组屋,就是两个卧房,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客厅,面积约70多平米;虽然是算廉价屋,但是配套设施也是有的,比如运动设施,小公园,多层停车场,超市,商场,巴士转换站等,如果是大的社区,则建有轻轨方便居民出行。 二、公寓式组屋

《国际金融市场》期末考试试题案例分析(含)解析

第七章国际金融市场 案例7-1 IBF:美国开设离岸金融市场 一、基本原理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所在国银行向该国的非居民提供存款、贷款、发行债券和票据融资等金融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最初由50年代形成的欧洲美元市场发展而来,所谓欧洲美元即在美国境外(最初主要是在欧洲)的所吸存和贷放的美元资金。60年代随着欧洲国家经济的复兴又扩展出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法郎等市场,它们与欧洲美元市场统称为欧洲货币市场。再后来欧洲货币市场又进一步扩展到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欧洲以外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一市场的最主要特征是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是非居民,因而不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法规的管辖和外汇管制的约束。 欧洲美元市场是战后全球金融市场国际化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产物。欧洲美元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为美国跨国银行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舞台,推动了美国跨国银行的海外扩张,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美国国际银行业务的境外化,削弱了美国对银行国际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由于欧洲美元和国内美元可以相当容易地互相转换,因此欧洲美元市场的动荡会对美国的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严重影响。随着欧洲美元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汇集在这个市场上成千上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时时会猛烈冲击各国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市场,对美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美国政府迫切要求对离岸银行和这个“超国家”的外部美元市场加强管理。 依据1974年达成的巴塞尔协议,美国和其他30个国家同意对其离岸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1980年,BIS宣布各中央银行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要求各国领土内的商业银行总行将其全世界范围内的帐户合并计算,以便于各国的银行检查官在一致的基础来监管离岸和在岸业务,从而减少了欧洲美元市场的不稳定。对欧洲美元市场不稳定和失控的担忧减少,使得美国政府将其注意力转向如何在其监管范围内吸引离岸银行业务,以争夺这一巨大的市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国推出了“国际银行业务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s),创建了其境内的“离岸”美元市场。 二、案例内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国国内对银行业的管制和税收方面原因,美国银行发现在境外离岸金融中心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更加有利可图,因为这些地方税收低、管制少,还有其他种种优惠和资金调动的便利,于是纷纷到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以及开曼、巴哈马、巴拿马等境外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这不仅直接导致资金外流,影响到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还使得美国每年损失约4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为了恢复和保持美国本土的国际金融活动,减轻欧洲美元对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美国金融界想尽千方百计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内地、香港、美国与新加坡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

项目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要业务和 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 更。 必须显示公司有两年 的“活跃业务记录”。 盈利要求盈利测试:过去三年纯利总额达5,000万港元,其中 最近年度须超过2,000万港元,另外前两年的纯利合 计须达3,000万港元;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20亿 港元;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 亿港元;新申请人前3个会计年度年现金流入合计 至少1亿港元; 市值/收益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40亿港元;经审 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亿港元。 不设置盈利要求 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占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25%。 股票于上市时至少必 须达到3000万港元且 须占已发行股本的 20%-25%。 最低市值预期公开发行部分的市值不低于5000万港元。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得少于4600万港元。 证券市场监管其机制相对成熟,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较强,政府 的监管手段结合市场的力量对上市公司构成极大的 约束,监管层和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问 题则反应比较突出。 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 险自担。

项目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 年主要业务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 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采 用美国会计准则或新加坡准则。 有三年或以上连续、活跃的经营纪 录,所持业务在新加坡的公司,须有 两名独立董事;业务不在新加坡的 控股公司,有两名常住新加坡的独 立董事,一位全职在新加坡的执行 董事,并且每季开一次会议。 盈利要求过去三年税前利润达750万新元,每 年至少100万新元,或最近两年累计 税前盈利1000万元新元(1新元约等 于5元人民币)。 并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会计师报 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见,有效期为6 个月。 最低公众持股量25%的股票至少有一千名股东持有, 大于3亿新币则比例减至10% 公众持股至少为50万股或发行缴足 股本的15%(以高者为准),至少 500个公众股东。 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无具体要求 证券市场监管监管很严格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险自担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 体系 1

2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中国初步形成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格局。”十二五”是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关键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将在树立平等理念、满足正当需求、坚持公正透明、强化统筹协调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丰富细化税法宣传。准确及时开展咨询、持续优化办税服务、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分类实施信用管理、全面开展社会协作,并经过强化组织保障、优化经费管理、健全应急机制、细化绩效考评等保障措施,立足科学发展,准确把握纳税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律,合理借鉴国际纳税服务工作的有益经验,实现全面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税务机关的目标。 一、追根溯源,总结经验,理清纳税服务发展方向 纳税服务之因此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既有理论渊源基础,又有现实需求推动,更有成功经验借鉴,因此纳税服务才成为衡量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纳税服务理论渊源 3

从西方古典经济学看,以威廉·配弟、攸士弟、瓦格纳和亚当·斯密为代表人物确立的西方”效率”、”公平”税法基本原则,对纳税服务理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卢梭”主权在民”的社会契约理论成为纳税服务理念的思想基础,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大税务行政改革的税收遵从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成为指导纳税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强调公共性的公共财政理论,确立了公共财政是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是为纳税人和所有公民服务的财政;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也波及税收管理理念和实践方面。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仆论”、列宁”做人民公仆”原则、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观点,均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有过充分的论述,这是税务部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看,在经历了20多年改革和发展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政府职能由管理经济向服务社会转变,作为税务部门,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成为题中之义。 4

08年调研报告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向国际一流环卫管理水平看齐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历届党政班子的带领下,深圳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 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在城市环卫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深圳正处于以新的起点、更高的视角,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深圳发展前途寄予厚望,指出“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深圳要敢于叫板国际一流城市”。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大胆的探索。具体于我市环卫管理工作之中,就是要克服狭隘视野,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加大环卫投入,满足现代都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香港、新加坡、深圳环境卫生投入现状 1、香港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食物环境卫生署(以下简称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约有1.2万人,其中负责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的约有8000人,食环署每年各项开支合计达40多亿港币,其中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约占50%,达到近20亿港币。香港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及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很大,在全港设置了20000多个废屑箱、1000多个狗粪收集箱和777个一套3个的分类废物回收箱;香港共设置了160个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746个乡村式垃圾站、2000多个垃圾桶置放处及8个大型垃圾转运站用于转运垃圾;全港共有256辆现代化垃圾车用于收集垃圾,其他特种车辆包括机械化扫街车7辆、洗街车92辆、吸渠车7辆以及清粪车、自动卸斗货车、抓斗货车等;垃圾处理方面,有3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及2座特殊垃圾处理设施;全港共有429间公厕。 2、新加坡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部门是国家环境局下属的环境公共卫生署,该署下设小贩处、环境卫生处、环境卫生研究所,现有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摘要: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MAS) 是新加坡的金融监管部门,其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预防通货膨胀,促进金融服务部门稳健发展”,集中央银行职能和监管职能于一身。2013 年上半年,MAS 修订了《新加坡金融监管目标和原则》,重新确立了新加坡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手段,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金融监管比较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型岛国,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是东西方贸易交通的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种类齐全,数量众多。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MAS,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并担负着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的职责。 一、监管组织构架 (一)新加坡金融监管机构概述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主体是成立于1971 年的金融监管局(Monetary Athou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作为一个崇尚高度法治和严格管理的国家,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局拥有非常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对金融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其他东盟国家不同,MAS 一身二任,既是央行,又是金融业监管机构,职能与中国的“一行三会”类似,具体有两大职能:一是中央银行金融调控职能,与其他国家的央行一样,MAS 也通过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运用利率、货币供给、外汇储备等工具,保持汇率和物价稳定,以调控整个国民经济;二是金融监管职能,负有对所有的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当然,金融监管局也通过强大的公司治理架构和严格遵循国际会计标准来提升塑造新加坡的金融业,并通过与业界合作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MAS 的金融监管职能由“金融机构监管组团”实施。该组团是MAS 最大的组团,由银行署、保险署、证券期货署、市场体系与风险顾问署、监管政策署、监管法律服务署组成。银行署是该局最大的一个部门,其人员占MAS 总员工数的1/8。由于在新加坡的银行较多,银行署下设六个银行监管组群,明确每个组群的监管机构。同时在银行署内部专门设置了“资本市场部”,以便与银行署内的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对银行资本期货业务的监管。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系,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监管当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MAS采取了董事会——执行总裁办——职能部门的治理结构模式。MAS董事会由政府官员及财政金融界、法律界的资深要员组成。新加坡MAS董事会这种人员构成为保证MAS职能的有效行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并没有过多地影响MAS的独立性,在实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过程中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很高的权威性;二是实行混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市场制度的异同 ◆在经济金融全球联动日益紧密的今天,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在不断加深,这点仅从美国次债风波,香港、内地股市波动等可见一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使读者更加熟悉和了解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金市场基本架构与特征,了解不同的金融市场制度,我报选择了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郁方推荐的几篇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国外金融市场研究介绍文章,分期出版,以飨读者。 根据伦敦金融城2007 年3月份发表的GFCI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香港在金融中心竞争力方面的排名是世界第三,与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到2006年年底,全球10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77家在香港营业,由此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可略见一斑。 宽松的市场管制 由于香港特殊的政治渊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香港统治者一直在香港实行较为宽松的市场管制,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取消了一系列的管制,如外汇管制、黄金进口管制、放宽对海外来港开设分行的禁令等;80年代由于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来港开业的限制,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使香港经济获得新的机遇,金融业发展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 新加坡金融市场的兴起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亚洲美元市场,当时美国发生通货紧缩,政府要把流通在外的美元收回,但是美国在外公司却想把美元继续留在境外,新加坡政府恰好抓住这个机遇,取消外汇管制,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美元市场。 发达的离岸市场 香港的离岸市场是在1973年香港取消外汇管制后,在没有特别资助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香港是亚洲唯一的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也称伦敦型离岸市场,又称“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交易和在岸交易浑然一体,居民和非居民在金融市场上都可以自由交易。 与香港不同,新加坡实行离岸和在岸市场分离的市场制度。 特殊的银行体制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本身没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职能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司(金融管理局、金融事务科)、外汇基金、银行公会及几家大商业银行共同承担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为减少同业间的竞争,香港确立了三级银行制度,并修订银行条例,向国际银行监管标准和银行业惯例看齐;从1990年起,港府对原有三级银行制度进行结构调整为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同时提高了对三级机构的最低资本金要求。从所属国家来看,香港的银行可分为四个主要的集团,即英资银行、中资银行、华资银行和非英国的外资银行。 与香港相同,新加坡金融机构的主体也是商业银行,其商业银行按经营范

世界三大离岸金融市场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必须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约束,而离岸金融市场则不受国家政府管制与税收限制,摆脱了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法令的管理约束。如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离岸市场不可或缺。本文就总结了几个世界上著名的离岸金融市场的概览,助您更好地选择离岸注册地。 关键词:著名的离岸金融市场有哪些? 一、香港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一直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香港的营商环境优越,资金信息流通,市场开放,自由有序,集合世界各地的专才,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独立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 的理想平台。香港的税制简单且税率低,被誉为中小企业的天堂、创业的沃土。 香港采用地域来源原则征税,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润才须在香港课税,而源自其他地方的利润则不须在香港缴纳利得税。简言之,即使在香港成立了有限公司,但如果公司业务利润并非来自香港,公司便可于申报香港利得税时,同时向香港税局申请“离岸收入”以豁免缴纳香港利得税。 二、英属维尔京群岛(BVI) 1.英属维尔京群岛概览 英属维尔京群岛(BVI)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官方语言为英语。BVI的行政权力来自英国女皇,由派驻当地的总督代行权力。岛内的法律沿用英国普通法。 BVI以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主导,旅游业占全国收入的45%,而近50%的政府收入来自离岸公司的牌照费。

在BVI注册的公司,在全球所赚取的利润均无须向BVI政府缴税。BVI没有外汇管制,任何货币都可以自由进出。截止2014年,有逾100万所公司在当地注册。BVI的标准货币为美元。 案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易、优酷、TCL国际、华润置地、光大国际、蒙牛乳业等优质的公司都选择在BVI注册。 2.BVI与中国的关系 BVI没有与中国或者我国香港地区签署免双重征税协议。不过,早在2009年,中国便与BVI 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政府关于税收情报交换的协议》及议定书,并与2010年12月30日起生效。 ?原始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现有居民多为非裔加勒比海人,为英国属地 ?被称加勒比海避税天堂,全球获取外国投资排名第四,外国投资首选地 ?政府颁布《国际商业公司法》,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离岸金融中心 三、开曼群岛 1.开曼群岛概览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是在西加勒比群岛的一块英国属地,由大开曼、小开曼和开曼布拉克3个岛屿组成。岛内的法律沿用英国普通法。 金融和旅游业是开曼的两大经济支柱。开曼是全球四大离岸金融地之一、世界最大的离岸银行业中心、世界第二大离岸专属保险基地、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的货币是开曼群岛元。开曼没有外汇管制,任何货币都可以自由进出。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亚农任厮一,?比较研究?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I内窖摘要】本文以金融中m的功能定叉为基准,Ⅸ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d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 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 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 京一样有着强太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赴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 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o的趋势和方向。 K关键词J国际全融中m金融发展金融系统功能国际银行服务 E中图分类号jF831《文献标识码月A《文章编号】1000—6052(2007)06--0102-04 许多学者对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和网络布局进行r卓有成效的研究。太多数研究认为,东京属于“Big--3”的层级,香港与新加坡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台北、上海、马尼拉、曼谷、汉城等属于第三层次(胡坚,1997)。poon(2003)指出,国际金融体系从空间角度看是由众多层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到1998年间,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迅速崛起。这一点也是与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事实相符台的。他运用股票市场的1998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处于第一层级的是纽约、伦敦,其次是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与汉城位于第四层级。 本文将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分层为:东京第一层次;香港、新加坡第二层次;上海第三层次,并在构建一个创新分析框架基础上.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一)金融中口的功能定艾 根据Kinderbcrg(1974)关于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众多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方面具有以下六大功能(曾康霖,2003): 第一,融资功能,主要表现为有能力参与国际性的同业拆借和外汇买卖。第二,筹资功能,主要表现 ’王倩:上海财经太学金融学院博士研览生 ‘薛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墟?AlIA-iDAcnlic|COMOMIC|RYlRW为有条件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投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该地区金融机构融人与融出资金进行投资。第四,交易功能,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第五。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不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第六,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漫施完善和服务质量上乘。这六大功能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发展理论 1969年,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所谓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涉及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的综合井形成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结构优化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的快建有效转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此之后.金融发展理论又不断发展深化,主要代表是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Hellman等(1996)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等。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经济金融学家开始把内生经济增长和内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人金融发展模型中,解释金融中介体和市场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2000,P.40)。 但金融发展理论并未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引起足够重视i只有Shaw(1973)提到了一些金融业空间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