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②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列强之中包括俄国和日本。其实,在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也同中国一样,是封建落后的国家,但是十几年之后,为什么他们的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多媒体课件展示农奴劳作有关图片

1.本节内容

(1)材料一:明斯克州有一个女地主,她把铁链系在农奴的颈上,用开水和烧红的烙铁残害农奴,并强迫其吃蚂蚱。一位牧师在日记中记载,他用农奴吃的面包去喂猪,“连猪也只是嗅嗅,没有一头猪去吃它”。因为农奴的面包里,掺和了四分之三的草本植物。

提问:反映了农奴怎样的处境?

农奴地位低微,境况悲惨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主毒打农奴的图片

材料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所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的步枪射程的三分之一;他们只有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上缺乏铁路,他们不得不用大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以前步行数百里。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到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PPT展示《亚历山大二世》和《废除农奴制法案》图片

面对严重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改革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来赎买。

>>>PPT展示《农民吻主人脚面的场面》图片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

(3)从表面上看,这个法令解放了农奴。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被“解放”了的农奴需付出高额的赎金。原来农奴取得份地,按当时市价,总价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PPT播放《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图片

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PPT播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片

(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①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

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挽救统治危机。)

2.思考讨论

(1)>>>PPT展示老人和小孩辩论观点

老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孩: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削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提问:谁说的对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①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是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但都不够全面。

②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老人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小孩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相比之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局限: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本节内容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多媒体课件播放《黑船事件》视频

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进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对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向日本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外国势力,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PPT展示马可波罗觐见元世祖忽必烈的图片

(2)>>>利用多媒体课件梳理日本各个阶级的矛盾和改革背景

1867年,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改革派,从年幼的天皇手中取得了讨伐幕府的密诏。第二年在京都附近战胜幕府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1869年,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开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多媒体播放图片《明治天皇肖像》

(3)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多媒体播放日本改革之后的各种改变图片

2.思考讨论

师: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那些影响?

生:......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作用:使日本由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局限性: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合作探究

①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②提问: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俄国、日本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三、课堂总结

俄国和日本的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俄国的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日本明治维新后,疯狂对外侵略——这些都是俄、日改革的消极作用。但是,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来看,俄、日当年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四、课堂练习

1.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C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2.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 C )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主要内容

3、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背景

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明治维新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第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质教案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认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及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 ②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③了解中国创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②课上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学习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通过改革开放十年初期1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最佳状态,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学习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内容,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1.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师: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一战加剧了矛盾 师: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 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师: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0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师: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惟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他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二月革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教案2]

第9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程标准】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3.概述对外开放的史实,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重难点突破】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 2.主要内容: (1)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转移: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决定:改革开放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政治思想路线、对外政策、工作重心 (2)历史性转变: (3)开辟道路。 (4)光辉标志:时代的巨变,社建的新时期。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历史上的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题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高中历史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岳麓版必修一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十月革命前俄国是社会状况,记忆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认清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的俄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3、通过十月革命必然爆发、新政权的建设等基本史实,初步理解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目标一应属于该完成的知识目标,熟悉教材即可解决;目标二体现“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学中应该从基本概念的阐释入手,结合俄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目标三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既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在教学中应该以灵活方式处置之。 重点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学生学习掌握的重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 导入:可通过设计“你知道苏联是怎样诞生的吗?”直接导入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第1、2页的内容,分析归纳了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稍停)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一、原因——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一战加剧了矛盾 师: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 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师: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师。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唯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它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创意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在专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由于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基础知识薄弱,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参阅图片说说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那些事?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群众: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党政企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应认 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问题与发现:从材料来看,三中全会上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的? 经济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儿开始?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组讨论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原因: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

最新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 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后在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2、日本明治维新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A发展近代工商业 B确定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C废藩置县 D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3、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农业发达,农民富有,不愿从事工业生产B国家处于四分五裂,未形成统一的市场预C外族入侵,无暇顾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农奴制的阻碍 4、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B伊凡四世称俄国沙皇C1861年改革D俄罗斯帝国建立 5、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烈,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但对于废除的方式,存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俄国最终的选择是 () A农民革命推翻农奴制B沙皇被迫废除农奴制C二月革命推翻农奴制D十月革命推翻农奴制 6、19世纪50年代,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 7、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地实施了()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 8、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C明治维新的经验对亚洲各国具有借鉴意义D改革不彻底,封建割据势力依然很强大 9、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革推翻旧政权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0、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A吸收外来文化B摆脱落后状态C成为中央集权国家D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1、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教学提纲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爆发: (1)爆发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发“二月革命”,(2)结果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②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③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 (1)背景 ①二月革命之后,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拒绝满足人民的愿望,宣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任务:号召人民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留血事件: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1月6日夜,起义开始 (2)11月7起义工人和士兵迅速攻占了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3) 8日凌晨,起义者攻占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 (4)结果:革命取得胜利,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工农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三、伟大的开端 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内容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和《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③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1)意义: ①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十月革命的道路特点是什么?中国的革命道路?启示? 俄国:----- “城市中心论”——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广大农村到乃至全国。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启示:符合本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3.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正式开辟;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过程: ①自发尝试: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中央支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

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推广全国: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④配套改革: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主要内容: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4)结果: 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①设立:1980年,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开放: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目的: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③意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对外开放格局 (1)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 (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第19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第1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十月革命前俄国是社会状况,记忆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认清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的俄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3、通过十月革命必然爆发、新政权的建设等基本史实,初步理解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目标一应属于该完成的知识目标,熟悉教材即可解决;目标二体现“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学中应该从基本概念的阐释入手,结合俄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目标三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既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在教学中应该以灵活方式处置之。 重点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学生学习掌握的重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

重要的。 教学过程: 导入:可通过设计“你知道苏联是怎样诞生的吗?”直接导入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文第1、2页的内容,分析归纳了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稍停)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一、原因——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T: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 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

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配套K12】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3.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直观观察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去年是中国“俄罗斯年”,今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最佳状态。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板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教师提问:我们上历史课时,每学习一件历史事件,首

先必须分析它的背景。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俄国的史实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工业革命以后,俄国进行了1861年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特征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教师讲述: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国际形势: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此外,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有利于革命的到来。 因此我们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析归纳一下俄国国内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但是这个国家却没有像英、德、美国那样快速发展,只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同学们想一想: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案例 姓名:张兆强 单位: 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时间:2012年9月20日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材依据】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刚学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基础上,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阐述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和其后取得的突出成就。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重大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经济特区的创办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分析】 学习者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对知识的接受上已初步运用理性思维。当学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之后,认识到了在探索中前进不可避免有失误。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节课学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自然会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调动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师通过运用歌曲欣赏、课堂讨论、合作探究、影视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大意义。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探究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巨大变化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并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激发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3) 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的具体状况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事业

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

第19课xx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了解《四月提纲》和武装起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社会主义在俄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大事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时政,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难点】

难点:xx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十月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很有帮助。 【导入新课】 演示1989年东欧剧变有关录像资料,以及1991年冬莫斯科,镰刀斧头苏联红旗被俄罗斯取代。将学生注意力从现实引向历史纵深,激发起探究新质的兴趣 教学导言: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入火的岁月。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就让我们把努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把 【讲授新课】 一、革命前的xxxx——背景 在1861年俄国发生了农奴制改革,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贵族特权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俄国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狭窄,这些成为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正是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的原因。利用多媒体演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归纳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 材料一: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讲述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所以它成为以上两课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正因为考虑到这一因素,本课课文指出:十月革命“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这一点,就会把握住本单元和本课的主要线索。由此出发,教师可以在阐述具体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将主要的线索融入其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现象,进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建立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在《标准》的相关部分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把握本课的核心思想:课文内容围绕本单元的中心,即“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展开。本课的前一课是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内容,后一课是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内容。 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俄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探究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和理解十月革命条件的成熟、彼得格勒起义的概况、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有关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状况的材料,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对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照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格尔木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年级 组别 高一历史备课人王志海授课时间2019.4 课题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个大国的转身 课型讲授新课 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的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民版)中3·2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切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上来,一方面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方面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广义上来说完成本课的学习也将有助于必修三4·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节的学习、领会与把握。本节内较容在高考考纲要求较高,考的较频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其有关改革 开放的决策,认识它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深远意义。 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认识其开放的层次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 料,学习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和历史比较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 和发展过程和成就,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 难点 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教学 方法 比较法、启发式、阅读法、多媒体、自主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高一(7)班为理科班,班中同学比较活跃,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都较为熟悉,但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欠缺理性的认识。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明标自学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胜利及意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历史条件 ①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进行改革,推进,为创造了条件(物质条件)。 ②由于改革,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在西方列强中处于,使社会矛 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俄国的,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激化了各种矛盾。 ④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拥有广大的同盟军农民(主观条件) 2.酝酿准备: ①1917年3月,工人和市民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沙皇被迫退位。二月 革命推翻统治俄国年的王朝,形成和两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 ②列宁发表《》,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夺取政权,实现,通过 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 意义:《四月提纲》成为的纲领,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并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③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的方针,并掌 握越来越多的的领导权,起义时机日趋成熟。 二、概况 1.爆发:1917年11月6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推翻,取得起义胜利。 【合作探究】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2,建立政权:全俄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通过了《》和《》,选举组成,世界上国家诞生。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苏俄政治体制建设初具规模。

【思考】苏维埃政体有什么特点?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的束缚和的统治,建立起专政,开辟了的道路。 2.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革命。给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的道路,开创了 的新模式。 【重难诠释】 1、十月革命的特点: (1)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 (2)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2 【巩固练习】 1、一战期间,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思想,其基本含义为() A、把帝国主义战争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战争 B、变帝国主义战争为民族解放战争 C、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利用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的危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20世纪初,俄国一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 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战争”,对这句话的 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这个条件 4、下面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推翻了沙皇统治 D、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举行武装起义 D、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 B、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革命性质基本相同 D 、产生结果基本相同 7、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8、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相同点不包括()

九年级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的历史转折(1861年改革): 1、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农奴制防碍了的发展;②农奴暴动频繁,严重威胁着 2、改革的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地主和贵族统治,维护其利益。 3、改革的时间和内容: (1)、时间:年。 (2)、内容: 4、性质:是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5、影响: ★思考: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为什么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奴成为自由人,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②农奴赎买份地付出了巨额资金,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雄厚的资本; ③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 ①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防碍了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激化了日本国内的矛盾。 2、内容: ①政治上:(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统一市场) ②经济上:(作用:促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社会生活方面:(作用:提升了国民素质)。 3、性质:是自上而下实行的性质的改革。 4、影响: 5、局限性: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6、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明治维新前——闭关锁国;明治维新时——对外开放;明治维新后——侵略扩张。 ★思考:明治维新的成功,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①积极对外开放,引进西方技术;②努力发展教育,提升国民素质;③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④坚持对内改革,改进生产关系。 ★思考:明治维新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情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水准 ★思考:19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美、日、俄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分别是什么?他们是通过哪些措施或手段解决的? 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废存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奴隶制严重防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面临的问题是幕府的封建统治防碍了经济的发展,列强的侵略使日本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奴制防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严重威胁着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了幕府的封建统治,而后又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思考: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主要有哪几种方式?请举例说明。 一种方式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例如英国通过资本主义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例如俄国通过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后在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2、日本明治维新中,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A、发展近代工商业 B、确定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