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各章节知识点

初中科学各章节知识点

初中科学各章节知识点
初中科学各章节知识点

初中科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科学

1、身边的科学

2、科学是什么

3、科学活动

(1)科学是一种探究活动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产生新的问题)4、实验室是我们学科学、做科学的主要场所。进入实验室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实验室发生意外怎么办?P12-14

5、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1)温度计是测量物体了冷热程度的仪器,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P8

(2)刻度尺的使用P15、16

(3)体积的测量P17\体积单位换算P18

(4)时间的单位、计时工具、心率的测量P19

4、科学是一项有趣而艰苦的事业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第二章感知世界

1、触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触觉功能。触觉是人体最早能体会的感觉。

感受:冷热痛触;盲人通过触觉感知世界

2、嗅觉与味觉:嗅觉的器官;触觉与嗅觉密切联系;

舌(味觉感受器官)、味蕾(味觉感受器)、基本味觉:甜酸苦咸

3、听觉:听到声音的三个必要条件:声源、介质、受声器(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介质: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最慢;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米/秒

耳朵: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声音的单位:分贝(dB)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中,使人听力下降、心情烦躁等。

4、视觉:正常人的信息大约2/3来自于视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入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法线用虚线。

面镜:光反射,透镜:光折射。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凸透镜可聚光。

照相机镜头时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凸透镜会聚光,凹透镜发散光

眼睛: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倒立的像。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

5、脑与感觉

脑控制着人体大多数活动,是人体惟一能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

左右脑分工不同,左脑是理性脑、右脑是感性脑。

脑有时候能也会发生错觉。

要注重合理用脑、劳逸结合。

第三章水与人类

1、地球上的水

地球表面71%的面积是海洋,地球不缺水,缺的是淡水,淡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地球上水总量的96.5%是海水,能用的江河湖泊淡水占总量的0.266%

3月22日世界水日

液化凝固

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水--------冰

汽化熔化

酒精灯: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

2、生命离不开水

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

计算家庭用水量:本月水费=(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单价。设计家庭节水方法

3、水是良好的溶剂

溶液是澄清、均匀、稳定的液体。溶液=溶质+溶剂。如:食盐水、碘酒

不澄清、不均匀的液体是浊液。如:牛奶

水不能溶解一起物质,其它的溶剂:酒精、汽油。

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硫酸铜溶液:蓝色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天平的使用:调零,左物右码,读数:砝码+游码。

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溶质颗粒大小(控制变量)

4、水溶液的酸碱性

水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试纸来检测:pH <7酸性,pH>7碱性,pH=7中性,

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粉红色,中性和酸性不变色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中性不变色(紫色)

浓酸、浓碱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注意安全。

酸雨:pH <5.6的雨水,危害环境及生物的生存,腐蚀雕塑

5、水污染与水净化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过多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氮、磷等元素过多,藻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如:赤潮(海洋),水华(湖泊)

水净化:过滤法(一贴二低三靠)(了解过滤装置)

蒸馏法:汽化+液化

沉淀法:明矾。使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水有自我净化能力,但能力有限。

第四章空气与生命

1、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78%氮气、21%氧气、1%其它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检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大气压也称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十六匹马)说明大气压强非常大

2、空气的作用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

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与营养物质反应,使营养物质分解,释放出能量。植物同样也要呼吸: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松土,给根部提供更多空气。

火三角:燃料、氧气、一定的温度。

灭火的原理:阻止火三角,切断氧气,取走燃料,降低温度。

了解正确的火灾逃生:走楼梯、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3、空气污染与净化

空气污染主要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产生酸雨)

会阅读空气质量报告:空气污染指数API:首要污染物的指数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净化空气的根本途径:1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2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第五章材料与生活

1、我们周围的材料

材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

能区别哪些是传统材料、新材料

2、常用材料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如:金、银、白金、氢气、氧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从金属矿物中提取金属的过程叫金属冶炼

铁用途:机械、桥梁;铜用途:紫铜作电线等;铝:饮料瓶、餐具等

黑色金属:铁、铬、锰;其他是有色金属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恒定的。

相同体积的物体,感觉重的密度大,感觉轻的密度小。单位:克/立方厘米

几乎所有金属固体,汞(水银)常温下为液体,制作体温计。

金属有特别的光泽(表面常有氧化物使其颜色灰暗),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涂油漆、涂机油,制成合金

陶瓷、玻璃是人们最常用的材料,它们各有优点

陶:烧制温度低,吸水率高、声音低沉、表面无釉或低温釉唐三彩,例:紫砂茶壶;

瓷:烧制温度高、吸水率低、声音清脆、表面高温釉,例:景德镇瓷器

塑料特性:质量轻、易加工、易成型、强度大、耐腐蚀,

白色污染:塑料耐腐蚀、强度大的特性,废弃塑料难分解不易腐烂,污染环境。限塑令

3、复合材料和新材料

复合材料: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复合成一体的新型材料。

复合材料比单一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特性:利乐包、玻璃钢。兼具优点。

新材料: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超导材料:在某一温度下导体的电阻趋近于零的一类材料。可用于远距离无损输电。

1纳米:十亿分之一米=10-9米。纳米材料:材料颗粒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

第六章电与磁

1、家庭用电

发电的方式有火力、水力、风力、核能等多种形式。

电驱动用电器工作。

2、简单电路

电流的通路叫做电路。区分:短路、断路、通路。

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会造成短路,短路会使电路产生高温,甚至火警。电路图是表示电路中各元件连接情况的示意图,学会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

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实物和符号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里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间

电流:A,单位安培。电流表必须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里。会读数。

电压:V,单位伏特。电压表必须与用电器并联在电路里。会读数。

学会抄读电能表:本月电费=(本月抄见数-上月抄见数)×单价

家用电能表是家庭用电的计量工具。

1度电(1千瓦时)相当于额定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连续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

3、安全用电

养成安全、节约用电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变热,这叫电流的热效应。使用保险丝或断路器,保护用电器。

4、磁

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指向北方的称北极

磁体有N、S两极,同名磁极相推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地球是个大磁体

地球磁极和地理两极相反,司南、指南针指南北。

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实验

电流磁效应:电磁铁。应用:电磁铁搬运器材、电铃、喇叭。(电流热效应:电饭煲)

5、电信

电信:利用电报、电话、传真、因特网等电子手段传播信息。利用电和磁的原理。

贝尔发明电话;光纤:以光信号进行传播。

第七章阳光与生物

1、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能

水+ 二氧化碳--------------- 淀粉+ 氧气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P3-7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使用方法:安放、对光、观察、复位。先下后上、先粗后细

临时装片步骤:净片、滴水、取材、展平、盖片、染色、观察

显微镜成像特点: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字母片观察,如何将要看的像移到视野中央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生物及其多样性

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能量。

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草 蝗虫 青蛙 蛇 猫头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动植物的种类繁多,人们根据动植物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二歧分类法。

现在已知的植物40多万种,动物约150万种

动物分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95%,低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物的特点可用直方图表示。

保护濒危生物刻不容缓,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

第八章能与能源

1、能及其转化

生物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能有多种形式,人们利用各种能的转化器来获取能量

能有多种形式:光能、声能、势能、动能、电能、化学能、内能、核能

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能量可以转化,但转化失控会酿成灾害,如火灾,了解安全标志

能量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能消失、创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

电灯

能量转化通过转化器来实现,电能------光能、内能

能量转化效率:(有用的能量/总能量)×100%。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能量的消耗。

能量转化有时会引起环境污染:电磁辐射、废电池要回收。

2、热传递

热传递:热可以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热传导:热的良导体(金属),热的不良导体(空气、水、木头、塑料)

热辐射:太阳能的热传递方式,能在真空中沿直线进行,物体温度高热辐射能力强。颜色深浅和吸收热辐射的关系

对流:通过气体、液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热向上、冷向下。

若能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尽可能避免了,就达到了有效保温的目的。

保温瓶:软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镀银--阻止热辐射,玻璃夹层为真空----阻止对流

动物保暖:皮下脂肪;皮毛里含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3、能源及其利用

能源:一次能源:可直接使用的能源,如木材、煤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能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潮汐能

非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常规能源,新能源

缓解能源危机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开源节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环保:节能减排

太阳能的三种转化方式:光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

光能----电能,太阳能电池

光能----化学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第九章健康与生活

1、营养与健康

六大营养素:糖类(如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营养素的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色;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酒精;脂肪油迹法

维生素C能使碘淀粉溶液褪色。

科学饮食原则:食物种类多样化,膳食的容量要适当,粗细要搭配,油脂要适量、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量,三餐要合理,早、中、晚三产的比例为:30%、40%、30% 营养缺乏症: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钙--------佝偻病

缺铁--------贫血缺维生素C--------坏血病

BMI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千克、米):19~25正常

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流动进行的。

牙齿:切牙、尖牙、磨牙。乳牙、恒牙(28~32颗)。防止龋齿的方法。

水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主要通过肾脏完成,还可以通过出汗和呼吸排出水2、运动、休息与健康

运动能使人增强心、肺功能。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量多、壁薄、表面积大、有丰富毛细血管。

心脏由四个腔构成: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睡眠是神经系统休整、人体贮备能量的过程,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保证9小时。

衣着、饮食、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3、影响健康的因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烟酒等不良嗜好,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知道科学的用药常识:是药三分毒。阅读药品说明书。不服用过期药、用水送服药水。

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所以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第十章地球资源

1、了解地球

地球的形状:赤道处略微隆起,两极略微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月食、环球航海等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覆盖地表的是岩石和土壤.土壤是由岩石分化而成。矿物含量高具有利用价值的是矿石。

土地荒漠化:产生沙尘暴。要退耕还林。

2、地球上的矿物资源

矿物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矿石品位低。山西煤炭多。西气东输。单质矿:黄金矿,铂金矿,化合物矿:水晶矿,辰砂矿

3、了解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有许多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海水中有盐(氯化钠等),密度比淡水大。盐度。海水平均盐度3.5%

海水的淡化:蒸馏(先汽化,再液化)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同的。

4、海洋开发

海洋生物资源:各种鱼、贝类。提供食物等。

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潮汐能电站、海浪发电、海流发电。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围海造陆、跨海大桥、海底隧道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深海锰结核、海底石油开发

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有关问题:赤潮、海洋垃圾、原油泄漏、渔业过度捕捞。

第十一章从宇宙到粒子

1、认识宇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正确

地心说、日心说(哥白尼)、宇宙中有银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中有太阳系等。

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还在不断膨胀是证据之一

1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距离单位=9.46×1012千米

太阳与围绕它运动的众多天体组成了太阳系。1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恒星、行星、卫星、小天体(彗星、流星等)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月相的成因:1月球自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月球在不停绕地球公转

2、物质的粒子模型

物质的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的粒子构成的,粒子间存在着间隙,粒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除病毒外,生物体由细胞组成。细胞和其他物质都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扩散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酒精、水混合体积减小实验说明粒子间有间隙

物质三态特征的粒子解释P27

3、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在一定条件相可以相互转化

固态

液态气体

熔化、凝固、汽化(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吸热、放热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通风情况

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体内水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降低叶片温度。水以气态从表面散失叶片表皮:表皮细胞、保卫细胞(肾形)、气孔(缺水、夜间关闭)

城市绿化能调节环境的温度和空气中的含水量

4、膨胀与收缩

热胀冷缩:气体热膨胀程度最明显、气体最小。

要防止热胀冷缩带来的危害(如大桥伸缩缝、不同时节架设电线等)利用:火车换轮箍

双金属片:受热、遇冷的变化。加热后像铁弯曲,铜的热膨胀程度大。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体积最小。0~4℃冷胀热缩。

第十二章生殖与发育

1、生命的诞生

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细胞的过程。

体细胞、生殖细胞

男性生殖细胞----精子,人体最小的细胞。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孕育时间:38周~40周

怀孕: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的生理现象。征兆:停经(最早、重要);头晕、乏力、嗜睡等。分娩:胎儿从母体中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胎儿产出母体称为婴儿

性传染病: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称为性传染病。

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还没有有效疗法。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青春期健康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并对待这一时期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身心健康成长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做第一性征,决定第一性征的是遗传物质——染色体。

男性的睾丸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器官。女性的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和雌性激素的器官。

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在外形(如身材、体态、相貌等)以及声音上的差异,进入青春期,男女的第二性征出现明显差异。

青春期发育的标志:男性首次遗精,女性月经初潮

每个人青春期身体出现变化的时间和速度不同,这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影响

第十三章力与空间开发

1、常见的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是成对出现的

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它来自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量程、最小分度值、调零、读数)

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约为9.8牛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改变的。用天平测量。单位:千克kg

重力会随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月球表面的重力大约为该物体在地球表面上重力的六分之一。摩擦有三种: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和增大摩擦的方法(如自行车的结构轮胎的粗糙、加润滑油等)

2、物体的沉浮

浮力:对于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向上托的作用力.竖直向上物体沉浮的条件: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影响浮力的因素:(1)排开液体的体积,(2)液体的密度

3、空间探索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等值、反向、共线)火箭升空的原因:燃料剧烈燃烧产生炽热的气体高速向后方喷出。

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定义、何时发生。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飞天梦想化为现实,空间开发的目的是造福人类

航天大事记

第十四章人与自然

1、环境与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这就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食物网结构越复杂,这种调节能力越强。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环境为人类提供:1、物质,2、能量,3、生存条件

低平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等环境适合人类生存

影响环境的因素:1人为因素,2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人口过度增长、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城市无限膨胀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控制人口数量,二提高人口素质

2、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环境破坏和污染等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201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世界三大自然灾害:地震、旱涝、风灾;学会如何地震逃生。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需求的发展。

绿色生活有哪些?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

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

重点中学中考资源整理 初中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按章节单元整理,中考必备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生物的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2、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图

第7单元 第21 章生命的发生与发展 生命起源的几种论点:1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2 化学进化论(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的开端)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显示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地球上的生命史:前寒武纪时期(原核到真核,单细胞到多细胞)古生代(三叶虫时代、有水生到陆生,出现裸蕨类植物—煤)中生代(恐龙)新生代(哺乳类和鸟类、被子植物)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的微小变异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经过多代,这些有利变异在物种体内积累,这就是自然选择,他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直立行走是人类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进化过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现代人: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基本单位 生物命名法:林奈的双名法 原生生物:藻类 植物的主要类型:苔藓(无真正的根)蕨类(有疏导组织)、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型: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生物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是有限的。 第24章人与环境 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 酸奶:乳酸菌,米酒:酵母菌。沼气:甲烷菌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

1、科学探究 (1)说出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的萌发条件》 (3)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生物的特征七上P3~P5 3、生物与环境。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等关系。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没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5)生物圈的范围七上P11~P1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互相关联的。 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更没有什么屏障可以相隔,可以把生物带到不同的地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物体结构层次。 (1)正确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物镜。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光线暗用凹透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分类 按形态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3、生物圈中的生物: 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4、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 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编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汇编(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观察生物 一、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三、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 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 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 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 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 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 同学们,当你点开这篇文档时,说明你非常优秀,非常有上进心!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 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