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文、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文、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文、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悼亡诗词鉴赏

第四讲悼亡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代诗歌中的独特类型——悼亡诗(词)及其概念内涵。 二、了解悼亡诗的特点和常用的抒情方法。 三、熟知悼亡诗的起源与著名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悼亡词的不同风格;对悼亡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 哀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有大致相同的体式和结构。 唐之后,悼念亡妻的诗词,多不以“悼亡”为题。总起来看,悼亡之作远不如哀祭文那样众多,这是因为悼亡诗词毕竟是诗(词)人们的即兴抒情之作,有妻子去世而且要先于诗(词)人的事,也毕竟是极少数。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词人中,以宋·苏轼和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尤其是纳兰性德,词题中明标有“悼亡”、“梦亡妇”、“亡妇忌日”、“亡妇生辰”等字样的词即有五、六首之多,其他无题而语中可能涉及悼亡的词远不止此数。 二、《诗经》中的悼亡诗 悼亡诗《诗经·邶风绿衣》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此诗说一男子手抚妻子遗物衣裳,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耐心规劝,感伤着再也没有另一个人如此的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 三、魏晋南北朝悼亡诗 悼亡诗三首(之一)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千百年来,男人值得一夸的最高褒赞就是“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潘安就是潘岳。“掷果盈车”、“傅粉檀郎”等等成语典故皆出于这位倜傥男儿。潘岳与结发妻子杨氏伉俪和谐,始终如一。 四、唐代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选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言】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orG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

训古学分析题

分析题 1《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答:《说文?水部》:“洒,涤也。从水,西声。古文以为灑扫字。”《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2谓之、曰、为“曰”“谓之”“为”解释词义,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作”,通常在属中求别,兼含同义词的辨析。“曰”“谓之”“为”的训释常隐含着同义词的辨析,隐含的内容可以参见同书的训释或纂集类的训诂专著。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原文中衣、裳同时出现,注释可以辨析、比较。 《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毛传:南风谓之凯风。 《诗经?邶风?凯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传:南风谓之凯风。 同样隐含着同义词辨析的内容。 3谓用“谓”解释词义,多为词义的具体指向。可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特殊义、灵活义,也可能是具体所指的人或事。 《汉书?循吏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颜师古注:胜谓以威力克而杀之,安谓以德化抚而安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统称,谓孔子也。” 4犹“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用来解释词义时,主要是沟通词的相关含义和古今变化。 《汉书?陈胜项籍传》: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与羽。 颜师古注:自解,犹今言分疏也。 颜师古用当时(即唐代)的语言解释汉代的语言。 5之言“之言”的主要作用是以音义相通词作为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的同源关系。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 郑玄注:祼之言灌,灌以欎鬯,谓始献尸求神时也。 “祼”和“灌”同源词,音义相通。 《周礼?春官?大宗伯》:蔽芾甘裳,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裳,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裳,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郑玄笺:拜之言拔也。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 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 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 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

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 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 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 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 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 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 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 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 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 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 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 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肃肃发出与往常不同的 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 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V 赏析 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 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 然。 F 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茵帷张故房,朔望临尔祭。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潘安悼亡诗赏析 这一首《悼亡诗》作于何时?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所作。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采的部分。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云埋一半。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显得生动,用

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梦》),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_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汇总

名师 携手高中一线优秀教师,近距离触摸高中教材,答疑指津,营造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课堂。 阅读驿站?名师堂 这期的名师堂我们请到了四川大学附中高三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他们将就高中语文教学之重难点———诗歌鉴赏为同学剖析常见的诗歌意象,传授答题技巧,助同学在日后的学习中能轻松应对此类型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诗歌鉴赏之送 别诗 (成都市第三十中学秦竹梅 大附中 雷声设计) 川 4.借写离别,慷慨昂扬,一吐 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在一首诗中,以上几点并非孤立,很多时候兼而有之,只是其中一点尤为突出。鉴赏要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的亭子,如“短亭”。 南浦:水边送别常用此意象。如“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西楼:常用在送别后想念之人所在之处。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烟波:常用水之浩淼来隐喻离别的悠悠愁绪。 落花黄叶:伤春之意,秋愁之感,常以此写离别悲伤。 浮萍: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挥手从班马:离群之马。如“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经?小雅?采杨柳:源于《 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而柳丝之“丝”谐“思”。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劝君更尽一杯酒”醉不成欢惨将别”“。 此外,如“劳歌”阳关”渭““城”大都指送别之曲。 题材概览】【 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古代,生离死别总是激起诗人们无尽的喟叹。离别之际,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内容情感】【 送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除了分别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直手法关键词:借景抒情、抒胸臆、渲染烘托。

《诗经》目录及 篇目 赏析

诗经篇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国风: 第一节周南 本节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第二节召南 本节包括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邶风 本节包括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第四节鄘风 本节包括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第五节卫风 本节包括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第六节王风 本节包括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第七节郑风 本节包括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八节齐风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鉴赏 这一首词,也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不是没有道理的。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干求深。把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重在发端,词也是起结最难。发端处要开门见,一下擒住题旨,才不致流于浮泛。所以况周颐说:起处不宜泛写,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蕙词话》卷一)。别来半岁音书绝,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素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它既点明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不是别后半岁,音书隔绝,就没有这首词的创作冲动,就没有这首词的审美情趣。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迫于无法遏制的情感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别后的心境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离情,但离情是无形的、抽象的,离肠是有形的、具体的,便于用数字来表现离愁的程度。在极短的一寸离肠上系上千万愁结,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对比,更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韦庄不但喜用离肠,而且喜用数字。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上行杯》),就是同一艺术构思。别易会难,古人所叹。而李商隐翻之为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

用两个难字,说明别也是很难为怀的。柳永正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霖铃》)的描绘。王实甫也为崔莺莺设计过柳丝长,玉聪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痴话。而词人却把这个,化为极其平淡的两句话,并没有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什么新的意境。而且似乎有些执着地坚持这个传统的看法。但若把难相见,易相别放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既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的原因,也是又是玉楼似的过脉、大概半岁前在长亭送别的时候,正是飞雪似杨花;而在两地睽违的今天,又是杨花似雪了。飞花如雪,玉楼中人此时所见光景当亦同之。由此转入所忆之人,及彼此相对忆念之情。张砥中说:凡同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这一结既是有效地照应了起句的别来半岁,又为下阕的词意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大有水穷云起、有余不尽的审美趣昧。 下阕即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兄,无日无夜不在怀念远方的行人。暗相思三句,i黯谈而悲,情深而婉,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天下少妇的娇羞心情,她暗自咽下别是一般滋蛛的苦酒,而不敢在别人面前倾诉那满腔哀怨,万种闲愁。她在朦陇的夜色中,看到天上团圜的月,想起人问离别的人:想到自己在见月思人,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望月思乡?这月曾经是照过他们离别的。那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容态,除却天边月,是没人知(《女冠子》)的。这月也是他们夜半私语时的见证,那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思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文学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

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对句又紧接舞筵,从时、地两个方面加重描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乐游苑上的舞筵。断肠天指繁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场景。 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又是转折。肯字或释为会(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诗意似更深邈:既然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言外之意是说不如不到秋天来,大有悲不欲生之痛。此处的转折,用了如何肯到这样顿挫有力的明转,增强了对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两句中,虚字运用亦很精妙。第三句如何、肯到连用,可反诘、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句已带、又带,更是层层推进。

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2、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3、客舍:旅店。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诗意: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性德与17岁的卢氏成婚。纳兰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封疆大吏。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纳兰性德在卢氏亡后,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 词作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

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

古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

古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王维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A Farewell Song> wèi chéng cháo yǔ yì qīng chén 渭城朝雨浥轻尘,No dust raised on the

wet with morning rain; kè shě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客舍青青柳色新。The willows by the hotel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quàn

gèng jìn yī bēi jiǔ 劝君更尽一杯酒,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西出阳关无故人。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 注释 ⑴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阳古城。 ⑵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润湿。 ⑶客舍:驿馆,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⑷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故人:老朋友。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

诗经《国风·唐风·绸缪》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国风·唐风·绸缪》原文翻译及鉴赏《国风·唐风·绸缪》 先秦:佚名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翻译】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

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鉴赏】 诗文每章的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 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户”则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问他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如何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此诗每小节的后四句颇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这充分显示了民间诗人的创造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好像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调侃的意味,非常温馨、甜蜜。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如何尽情享受这新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了的心理状态。 扩展阅读:《诗经》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

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背 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一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然而这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赏析二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

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评析

诗酒的句子

诗酒的句子 1、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3、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5、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6、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7、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8、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9、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0、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

风》 11、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13、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4、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5、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杜荀鹤《自叙》 16、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17、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18、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9、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20、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

短如春梦》 21、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22、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2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25、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李白《白马篇》 26、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27、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2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29、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30、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晏几道《临江仙·身外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翻译及赏析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翻译及赏析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翻译及赏析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①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②隰(xí):洼地。华(huā):同“花”。 ③子都:古代美男子。 ④狂:狂妄的人。且(jū):助词。一说拙、钝也。 ⑤桥:通“乔”,高大。 ⑥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⑦子充:古代良人名。 ⑧狡童:姣美的少年。一说为狡狯的少年。 翻译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赏析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有论者认为“都“姝”古本双声,都”为“姝”的假借。《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举,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 第二章是叠章,开头两句仍以草木起兴引起下文。“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反复调侃,加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子充”泛指美男子。论者认为“充”,古韵在东部,姝”,古韵在区部,区东可以对转,“充”即“姝”的对转,故子充与子都实为同指。始为“子都”,此为“子充”,重章叠句,整饬中有变化,更显得错落有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