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一)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岩溶水含水层

井田内西部出露于地表,出露标高约1000m,井田东部的奥灰岩埋深846.37m,标高为688.57m,井田内水位推测在710-714m 左右,10号煤底板到O2顶板距离为82.22m。

2、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沟谷中有少量出露,含水层主要由三层灰岩组成,局部相对为四到五层,平均总厚为22m。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沟谷中有部分出露,含水层以细、中、粗砂岩为主,平均厚度为7m。含水层连续性差,厚度不稳定,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4、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沟谷出露,含水层主要由厚层中、粗粒砂岩组成,平均厚度33m,井田内连续性好,厚度大,富水性稍好。

5、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孔隙含水层

上第三系是上新统底砾岩弱含水层,多露于沟谷中,单井出

水量一般小于10t/d。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广泛分布于区内,因其间含水层出露高,连续性差,补给条件不好,属透水不含水层。

全新统井田内分布于沟谷及井田东边缘,含水层为冲洪积砂砾石层,经调查,单井出水量为50-100t/d,水质良好,矿化度0.248g/L。

(二)井田内主要隔水层

1、二叠系山西组泥岩隔水层

据周围钻孔揭露,山西组4#煤层以下是一套以泥为主的地层,平均厚度10余米,井田内稳定连续,加之整个山西组地层的弱富水性,是山西组和太原组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2、石炭系太原组泥岩隔水层

太原组10#煤层底板到本溪组顶部厚度为40.37m,除去底部约10m的晋祠砂岩,为一套以粘土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的地层,沉积较稳定,加之下部本溪组的隔水性,一同构成了10#与下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间的重要隔水层。

3、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层

本溪组地层为一套以泥岩、粘土岩为主,夹铝土岩和少量石灰岩、中砂岩、粉砂岩的地层,平均厚度为31.5m,分布较稳定,隔水性好。

二、矿井涌水量

矿井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井下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15m3/h。随着开采面积的扩大,深度加深,产量增加等都会使矿井涌水量增大,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注意。

三、水文

该矿属吕梁山西侧中低山区,井田靠近北川河,矿区内没有大的河流经过,矿区内沟谷中的季节性流水汇入北川河。

四、供水水源

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质优良,开采奥陶系岩溶水是今后主要的供水方向;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水量也较大,但由于受煤层影响,水质较差;第四系砾岩层水为浅层潜水,水质较好,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一、成立了防治水领导组

为了从制度上和组织机构上保障防治水工作落实到位,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特成立了井上下防治水领导组,并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马上能投入到抗洪抢险中。

组长:杜二银(矿长)

副组长:郝权(总工)赵万海(生产矿长)

任文新(技术矿长)张青生(安全矿长)

张文勇(机电矿长)袁海元(调度主任)成员:任立滨(掘进队长)刘进悦(技术科长)

李乃唤(通风科长)李元顺(安全员)

张秋生(机电队长)朱布斌(机电科长)

二、地面防治水规划

根据本矿的开采规划及地形和实际情况,地面防治水害主要以防为主,排、疏、截、堵相结合。

(一)治山、治坡以防为主,我矿计划在矿区内附近山坡进行植树造林,挖鳞坑,挖顺水沟,修土埂,修建挡土墙,清理山坡,植树种草。

(二)治沟塌陷区小窑以防为主,排、疏、截、堵相结合。

我矿已在工业广场开挖了数条排水渠,每年雨季前清理一次经过矿区的河道,如果发现沟内塌陷产生裂缝,可采用混凝土充填裂缝铺底的方法治理,塌陷坑采用围堵、截流、疏导及设泵站排水治理。

(三)矿井已成立地表水防治领导组,在雨季到来前,矿井地表水防治领导组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防洪设施是否完好和附近沟谷是否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及时处理,地表水防治领导组还必须及时了解矿井采空区地面塌陷情况,并组织人员对塌陷区进行治理。备好物料、工具,做好防水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井下防治水规划

我矿井底中央水仓主仓容积200m3,副水仓200m3并且在每

个采掘工作面均开挖了一定容水量的临时水仓,以解决因下行开采造成的矿井水涌水量大的问题。另外,我矿已成立井下防治水领导组,全面负责井下防治水工作。井下防治水主要以“查、探、防、排、堵、截”六种方式进行。

(一)查:及时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水害预测预报,拟定并实施防治水的规划。

(二)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对井下所有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情水害分析,制定探放水措施,并严格按规定执行。

(三)防:对威胁性水源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采用地面打钻抽水、井下疏水、钻孔等方法,全面或部分疏放掉。

(四)截:修建水闸墙、水闸门设施,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其它地区。

(五)堵:用水泥砂浆或化学堵水材料通过钻孔注入到渗水的地层裂隙、溶洞断层或破碎带,使用凝结硬化,将裂隙、裂缝或溶洞充填,达到堵水目的。

(六)排: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进行防水。

第三章综合防水措施

一、周边煤矿采空情况及防治措施

1、周边情况

本井田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北部为炭窑里煤矿和燕沟煤矿。

南部为石州福利煤矿和南沟煤矿,这些煤矿煤层底板等高线都比我矿低,周围矿井的透水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还是谨慎些。

2、安全影响及防治措施

当煤矿开采至井田边界且邻近周边煤矿采空区时,若井田边界煤柱不够或打穿时,周边煤矿采空区积水或是有害气体渗透或涌入本矿井,造成本矿井淹井或是有害气体浓度骤升等事故,因此靠近这些地带开采时应特别予以重视。主要防治措施有:(1)、必须加强对小煤矿的监督与管理,禁止越界开采。

(2)、生产过程中,按规定留足井田边界煤柱。

(3)、超前探水,矿坑水患,不仅在于水量大、水压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其突发性。超前探水就是在掘进规程中对于可能有水患的地段,提前进行钻探,以查明采掘工作面、侧帮或顶板的水情,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防水措施。

当煤矿在开拓至井田边界附近区域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加强周边小窑采空区的探测、密闭、检测工作。采掘时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4)、随时检查、维修煤矿使用、备用的探放水设备,以充分应对突发水等。

(5)、加强安全教育,经常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牢固掌握井下防水技能,将水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探水起点的确定:为了确保采掘工作和人身安全、防

止误穿积水区,将采空区积水范围、水位标高、积水量等资料填绘在采掘工程图上,经过分析划出三条界线,分别为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对于探水线要求如下:

a、对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积水,如边界准确,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水压不超过10KPa时,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小于30m;岩层中不小于20m。

b、对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的积水区,探水线至推断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0m。

c、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可疑水患地段,我们更应该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二、本矿井采空情况及防治措施

1、井田内采空区分布情况

本矿大巷布置为下山布置,即工作面为前进式布置,采空区位于未采空区域的低处,故新的采动受采空区的影响很小。

2、防治措施

采空区积水是煤矿的主要水害之一,必须高度重视采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在探水前,首先应分析查明采空区的空间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和水压,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采空区的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探放水孔必须打中采空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积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要认真检查瓦斯或

其他有害气体,确保探放水安全进行。搞好防治矿井水害的培训教育。矿井有突水预兆时,应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

对于采空区积水,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下列两种措施放水:(1)、直接放水。当水压不大,不致于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可利用探水钻孔直接放水。

(2)、先堵后放,当采空区积水与溶洞水或其它巨大水源有关系,排水储量很大,一般排不完或不可能排完的情况下,应先堵住出水,然后分期排放积水。

三、各类防水煤(岩)柱留设

1、防水煤(岩)柱种类

根据矿井的煤层赋存特征及井田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矿井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

(1)、工业场地煤柱:

(2)、河流、道路、村庄煤柱:

(3)、构造煤柱

(4)、风氧化带防水煤柱

(5)、井田、采区边界煤柱

2、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

根据矿井的煤层赋存特征及井田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矿井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

结合本井田周边矿井类似围岩的情况,按松散层移动角45o,

基岩移动角72o留设安全煤柱。

(1)、工业场地煤柱

按照以上数值用垂直剖面法设计,留设主、副、风井筒保护煤柱和工业场地保护煤柱

(2)、村庄、道路、河流煤柱

区内没有大的地表水体,仅有数条季节性河流。一般来说河水通过基岩层将遭到破坏,会使基岩裂隙加大、增多,沟通断层以及其它构造形迹,为防止地表水与井下沟通造成水患,对各条季节性河流按设计留设保护煤柱。

(3)井田边界煤柱

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留设20m保安煤柱。

(4)风氧化带煤柱

四、井下探放水措施

1、探放水原则

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在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

(1)接近水淹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煤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含水裂隙密集、溶洞或陷落柱时;

(3)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时;

(4)接近未封闭或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时;

(5)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或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采掘工作有突(出)水征兆时;

(7)上层采空区有积水,在下层进行回采工作,两层间距离小于回采工作面采高的40倍或小于掘进巷道高度的10倍;

(8)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9)采掘地点受顶、底板承压含水层的威胁,其岩柱厚度小于计算的安全值时。

探放水的范围包括: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及其破碎带时;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接近同煤层或上覆煤层采空区时;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掘进。

2、探放水安全措施

(1)在进行探放水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和准备好必要的设备、设施:

1)在探放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2)坚持排水设备的维护制度,保持正常排水;

3)坚持水沟、水仓的清理制度,保证流水畅通;

4)确定流水路线;

5)坚持巷道维护制度,保证巷道畅通;

6)做好安全躲避硐室;

7)制定通风方法和瓦斯检查制度;

8)制定通讯联络方法和准备好通讯工具及必要堵水材料;

9)选好避灾路线;

10)制定钻眼放水措施,包括孔口装置、套管深度和套管固定方法;制定钻机安装及钻机操作的安全措施。

(2)探水前应注意如下问题:

1)加强靠近探水工作面的支护,以预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及支架;

2)检查排水系统,根据预计出水量确定是否加大排水能力,清理水沟、水仓使其畅通和起缓冲作用;

3)水压较大时,探水孔要设套管,以便安装水阀控制放水量,特别危险的地区还要选择坚固地点,砌筑水闸墙;

4)探水工作地点要安设电话,以便能及时与调度室和中央泵房联系。

(3)探水时注意事项:

1) 探水地点要确保与相邻地区的工作地点的联系,一旦出水,要马上通知水害威胁地区的工作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2)打钻时,要时刻观察钻孔的情况,发现煤层疏松,钻杆推

进突然感到轻松或顺着钻杆流出来的水超过供水量时,都要特别注意,这些都是接近或钻入积水地点的征兆。碰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停止钻进,进行检查。如果孔内水很大,喷射较远,必须马上固定钻杆,背紧探水孔,如加固煤壁及顶底板。

3)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当瓦斯含量达1%时,必须停止钻进;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使其降至1%以下,方可开动机器。

(4)放水时的注意事项

1)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并要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量及放水眼的流量。

2)要经常观测钻孔中水量变化情况,特别放老空积水时,当水量变小或无水时,应反复多次下钻至原孔深度或超过原孔深度,以防钻孔被堵塞,造成放干积水的假象,避免掘进时发生事故。

3)放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内放出的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含量,以便采取措施。

3、探放水设备

探水设备设计选择KHYD—45(50)A型探水钻机2台,额定钻进深度75m,用于巷道掘进等需要超前探放水的地段。

五、地表防治水措施

1、依据竖向设计布置的原则,现有工业场地竖向布置采用台阶式和平坡式相结合的布置方式,道路的两侧或单侧设置排水沟。

我矿工业场地位于沟谷中,为避免洪水的袭击,我矿修建了河堤,有效地阻挡了季节性洪水对矿井工业场地的威胁;矿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较开阔沟容一侧,汇水面积小,山沟泄洪条件好,并在地面设置了排水明沟和排水涵洞等排水工程,使地表流水尽快流出工业场地,因此工业场地及井口不受洪水威胁。

场地排水方向为向东北排往北川河,场内生活污水及井下水处理达标后,亦排往北川河。

场内排雨水采用梯形盖板明沟和自然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在场地内道路的两侧或单侧设置排水沟,每一地块内的雨水均排往道路边沟,再根据道路纵坡排向场外。场内排水沟一律采用水泥砂浆砌片石梯形明沟,断面0.4×0.5,沟壁厚0.35m。

2、对于工业场地所有排水设施如涵洞、水渠、河沟、采空塌陷裂隙全部进行清挖、疏通、回填灌浆堵塞。

离石区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11日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离石区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11日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1.前言 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 1.2.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

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简本

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南湖位于武昌西南部,属洪山区。湖泊被湖中堤分隔为大南湖和小南湖,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该区域地理位置也极其重要,雄楚大街、南湖大道和珞狮南路、民族大道4条主干道全部有机的贯穿此整个南湖周边,形成两纵两横的便捷路网。该区域周边高校林立,以成为武汉市最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之一。 南湖汇水面积44.70 km2,水域保护面积768.84ha,岸线长度23.02km,规划湖泊正常水位17.63m,最高控制水位18.63m。湖泊管理责任单位为洪山区人民政府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50年代,南湖水质良好,清澈透明,人可游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南湖填占湖泊现象严重,周边大量建起了机关、工厂、学校,居住人口相应增加,而地区市政设施配套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没有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南湖,污染河水,水质迅速恶化。近年来虽然实施了”清水入湖”工程,对排污口污染点源进行了截污,但是受外部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影响,仍然存在污水直接入湖的问题,且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入湖,导致湖泊水质难以好转,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南湖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其城市功能,已势在必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杨松书记、阮成发市长多次强调,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要在五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治理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2009年2月17日,阮成发市长在武汉市环委会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铁的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抓环保、抓治水。”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9年4月武汉市水务局已委托武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完成《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南湖实施方案》的编制。该《方案》对南湖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对湖泊保护和水环境提出工作目标和整治任务。 为更好发挥工程效益,营造良好的城市面貌和改善城市环境,洪山区政府决定同步对南湖岸线进行整治改造。2009年11月,受洪山区水务局委托,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完成了《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并得到洪山区区委、区政府的认可。2010年3月21日,洪山区区委常委会听取规划方案的汇报,会议确定了今年先实施洪山南湖岸线一期工程示范段。6月1日,阮成发市长到洪山区调研,听取了南湖综合整治工程的汇报,充分肯定了建设的必要性,要求尽快实施。6月4日,孙亚副市长召开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就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实施主体,要求尽快组织实施,切实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南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滨水区域空间狭窄,湖泊周边环境状况堪忧 目前,南湖西岸的珞狮南路、南岸的南湖大道都形成了不错的道路景观,沿湖岸线的部分也进行了生态化景观整治,整体效果较好。东岸的中南民族大学校园临湖景观也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但是,南湖北岸目前整体环境状况较差,除已开发的大湖鼎邦和名都花园段由开发商出资进行了岸线景观整治外,幸福村等城中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肖晓宇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550081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这种隐蔽性很容易使得人们误饮到受污染的地下水。(2)难以逆转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较慢,自净能力有限,当发现水质被污染时已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难度,所以,更加应该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只有减少了污染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也是节约我国发展成本的有效渠道,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1间歇入渗型。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冲刷,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途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 2连续入渗型。存在于污水或污水溶液中的污染物随之不间断的渗入地下含水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诸如污水池、污水快速渗滤场及污水管道等的污水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邕江是过境河流郁江在南宁市的一段,穿越南宁市城区中心,为南宁市最大河流。邕江河段全长134km,流域面积6120km2,是南宁市城市及工农业的主要水源,也是通向区内外的航运干线。 一、明确问题 邕江水域具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渔业、娱乐和纳污等功能。随着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经济发展比较快,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除市区固定用水人口80万、非农业用水人口74万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因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成为邕江南宁段的首要功能。此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越来越多,纳污也成为邕江的重要功能。如何协调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是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规划目标与水域功能区划分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邕江的多种水体功能的达到。为此,首先需要进行水体功能的划分。根据水域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邕江水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将邕江水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心圩江以上流域为Ⅱ类,心圩江至二坑为Ⅱ-Ⅲ类,大坑至青秀山风景区为Ⅲ类,青秀山至莲花为Ⅱ-Ⅲ类,莲花至六景为Ⅲ类,邕江各支流、心圩江、竹排冲为Ⅲ-Ⅳ类,大坑、二坑、水塘江为Ⅳ-V类,良风江为Ⅲ类,八尺江Ⅲ-Ⅳ类。控制各河段水质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规划的具体目标。 三、确定规划方法 1. 混合区划分 规划中常用的混合区标准有两类,一类是面积控制标准,另一类是距离控制标准,后者应用较广泛。距离控制标准允许排污口下游若干距离内水质超标,允许距离的长短,视河段的功能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而定。邕江混合区的划分采用距离控制标准。以竹排冲河段为例,由于数十公里范围内无集中供水水源吸水口,排污口下游2000米处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即可满足要求。 2. 水质模型与水质指标的确定

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摘要:水系规划是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利用和保护城市水系资源,并对水系的多种功能之间,水系与城市建设之间进行协调和具体安排,以突出城市水系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环城水系;规划理念;设计目标;途径 城市水体及水系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南宁市城市水系整治控制规划》出台,旨在将南宁规划建设成拥有城市水系景观的“中国水城”。文章总结了南宁现有水系的状况,分析了南宁环城水系的综合整治规划。 一、现状概况 南宁位于郁江干流的中下游,贯穿城区的河段为邕江。邕江与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 在这个区域内的水系包括上游老口水库至下游邕宁梯级的邕江河段及18条内河:江北片的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那平江、四塘江等10条内河,江南片的大岸冲、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良凤江(水塘江)、良庆河、楞塘冲(良庆下河)、八尺江等8条内河和大王滩、天雹、老虎岭、龙门等城市周边水库、湖泊等。 随着南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令南宁内河水系的水质不断恶化,加上对水系上游水源的保护不力,使得水系的长年径流量不断变少,更加剧了水质的恶化。如朝阳溪,它是纵贯南宁市区的一条活水内河,既是城区汇水区域重要的径流排泄渠道,也是连通邕江的城市景观河流。在六七十年代,它还清澈见底,而如今的朝阳溪却变成了朝阳沟,在溪水中垃圾沉积,黑水翻天,臭气扑鼻。类似朝阳溪这样受污染的城市内河在南宁还有许多。如马巢河、可利江等,原来也是城市内河受污染较轻的河沟之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质状况都有恶化的趋势,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一定影响,急需重新规划改造。 二、规划理念 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主要指防洪工程和通航工程。但是河流有更重要的功能:即联系人类与自然。未来传统的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治理规划理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城市河流将更强调河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纽带作用,将进一步突出“与自然共存”和“富有愉悦感”的未来城市规划主题。因此,城市水系发展应纳入流域防洪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应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以及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特点,把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20年) 一、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 (一)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据调查,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218亿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4%)地下水资源量24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30%;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6%)地下水资源量576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70%。总体上,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迅速增长态势,由20世纪70年代的570亿立方米/年,增长到80年代的750亿立方米/年,到2009年地下水开采 1

总量已达109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18%,三十年间增 长了近一倍。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地下水资源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全国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2009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中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15个,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25个。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50米,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压力。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1.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2000-2002年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进 行评价,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63%,符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附件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工作指南 (试行) 2014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1.4 术语与定义 (2) 1.5 指导原则 (3) 1.6 组织编制单位 (3) 第二章工作内容与流程 (4) 2.1 工作内容 (4) 2.2 工作流程 (4) 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 (7) 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7) 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4) 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19) 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3) 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24) 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及成果图表 (29) 4.1 报告编制大纲 (29) 4.2 成果图 (29) 4.3 成果表 (31) 附录 A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32) 附录 B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35) 附录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0) 附录 D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4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 1.2.1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评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0.4万km2,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 1.2.2本指南主要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报告图集编制要求等方面。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GB/T 14175 水文地质术语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安徽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安徽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淮河、巢湖流域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功能要求。跨界断面、污染严重的城市水体和支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巢湖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水功能区达标率进一步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 (二)水质目标。到2015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颍河、涡河、新濉河等主要支流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巢湖西半湖总磷、总氮浓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6%和8%以上,其他指标达到Ⅳ类;东半湖总磷、总氮浓度维持2010年水平,其他指标达到Ⅲ类;环湖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 (三)减排目标。到2015年,我省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不包括农业源排放量)控制在25.82万吨,比2010年削减9.05%;氨氮排放量(不包括农业源排放量)控制在3.44万吨,比2010年削减10.75%。巢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4.3万吨,比2010年削减8.9%;氨氮排放量控制在2.3万吨,比2010年削减11.5%;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9万吨和2265吨,比2010年削减10.4%和18.0%。 二、主要任务 (四)加快实施《规划》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优先控制单元内项目为重点,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按月细化工程进度要求。积极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采取部门会商、联合审批等方式,抓紧启动开工一批环境、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进度通报和督查制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项目发挥环境效益。 (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各地要以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淮河、巢湖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013年底前,依法取缔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活动,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2015年底前,依法取缔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活动。对人为污染引起水质超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要制定实施水源地水质达标方案。尚无备用水源的市、县要加快备用水源建设。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年至少开展1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3年开展1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实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公示制度,及时公布水源水质状况,接受公众监督。 (六)强化重点区域防治。按照分区控制、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水环境问题突出、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薄弱、水体功能要求高的控制单元,加强分类指导,优先落实防治措施。对淮河流域的史河六安控制单元和巢湖流域的巢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控制单元、杭埠河六安市控制单元,要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河岸带生态阻隔等综合治理工程,维护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对淮河流域的沣河淠东干渠六安控制单元、颍河谷河阜阳控制单元、淮河干流淮南控制单元、涡河亳州控制单元、淮河干流蚌埠滁州控制单元、沱河淮北宿州控制单元、怀洪新河宿州蚌埠控制单元,巢湖流域的南淝河合肥市控制单元、十五里河合肥市控制单元、派河合肥市控制单元、塘西河入湖区合肥市控制单元,要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河道生态基流,改善城市水体和重点支流水环境质量。采取“一河一策”的办法,综合整治涡河、濉河、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57号――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57号――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告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57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6.09.07 【实施日期】2016.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年第57号) 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38号),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峡办、南水北调办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长江中下游等重点流域25个省(区、市)人民政府2015年度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

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合并简称《规划》)情况进行了考核。 2015年,《规划》共确定428个考核断面,有13个断面因断流不计入考核,实际考核断面415个,其中达标313个,占实际考核断面总数的75.4%,与上年同口径相比提高2.9个百分点。辽河、淮河、松花江、长江中下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海河、滇池和巢湖流域达标断面比例分别为96.0%、84.1%、82.9%、78.7%、75.5%、 72.5%、64.0%、63.6%和50.0%。《规划》共安排6844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截至2015年底,完成(含调试)4985个,占项目总数的72.8%。淮河、巢湖、海河流域项目进展较快,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项目进展较慢。 总的来看,《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各省份均通过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实施情况考核。其中,山东省、江苏省、贵州省、上海市、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江西省、安徽省、四川省、重庆市、山西省、河南省等17个省(区、市)考核结果为好,甘肃省、陕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吉林省考核结果为较好,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考核结果为一般。 请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本地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推动落实,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特此公告。 附件:1.各省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完成情况 2.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实施情况汇总表 3.各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 环境保护部 2016年9月7日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3年3月) 一、充分认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紧迫性 (一)华北平原范围。根据国土部门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分区,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全部平原及河南、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平原,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共涉及21市207县(市、区),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中部冲积湖积平原、东部冲积海积滨海平原。山西省作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要补给区涉及8市48县(市、区)。 (二)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为汞、铬、镉、铅等,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以及山东省德州等城市周边及工矿企业周围;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郊区,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城市周边,山东省济南地区-德州东部,河南省豫北平原等地区。 (三)地下水污染主要成因。海河流域受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2010年,该流域废水排放量高达49.73亿吨,未达标的断面比例为60.6%,污染严重河流渠道、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不达标的再生水灌溉区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显著。重点污染源排放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华北平原石油化工行业(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矿山开采及加工、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和填埋场、高尔夫球场等重点污染源对地下水产生点状、线状污染,部分中小型企业产生的废水未加处理通过渗井、渗坑违法向地下排放直接污染地下水。此外,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低下、监测网络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也直接影响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四)地下水污染防治形势。华北平原位于重要的经济战略发展区域,地下水是华北平原重要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和工业企业周边地下水污染呈恶化趋势,严重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形势严峻。着力开展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明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指导思想和目标 (五)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要求,坚持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责任和完善环境监管相结合,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治地下水污染相结合,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修复示范相结合。优先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示范。 (六)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协同控制。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环境监管,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重点地下水污染源地面防渗,以预防为主;充分结合海河和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要求,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协同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格局,加大土壤污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_2015年)-101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二〇一三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 (1) 一、规划范围 (1) 二、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1) 三、水环境质量状况 (2) 四、“十一五”规划考核情况 (3) 五、前期治理存在的问题 (4) 六、“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压力及形势 (5)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时段 (8) 四、指标体系 (8) 五、规划目标 (9) 第三章水污染防治对策及调控措施 (10) 一、健康水循环调控的战略框架设计 (10) 二、健康水循环调控的主要措施 (11) 三、控制单元分类控制策略 (12) 第四章优先控制单元治污方案 (14) 一、草海陆域优先控制单元 (14) 二、草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15) 三、外海北岸优先控制单元 (16) 四、外海东岸优先控制单元 (18) 五、外海南岸重点控制单元 (20) 六、外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22) 第五章重点任务 (23) 一、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让滇池休养生息 (23)

二、强化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24) 三、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高点源削减量 (25) 四、保障滇池生态用水供给,创建节水型城市 (26) 五、提升流域生态修复能力,加强非点源控制 (28) 六、多种手段削减滇池内源,减少累积性污染 (30) 七、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理顺监控新体制 (30) 第六章规划项目与投资 (32) 附表1:规划范围表 (33) 附表2:规划分区表 (33) 附表3:水质状况表 (36) 附表4:规划断面水质目标表 (38) 附表5:控制单元总量目标表(工业+生活) (41) 附表6:规划项目投资汇总表 (42) 表6-1:项目投资汇总表 (42) 表6-2:优先控制单元项目投资汇总表 (42) 附表7:规划项目清单 (42) 表7-1: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表 (43) 表7-2: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表 (44) 表7-3: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表 (46) 表7-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表 (47) 表7-5: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表 (48) 附图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控制单元分区图 (51) 附图2:流域尺度下健康水循环路径设计示意图 (52) 附件1:国务院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2011-2015年)的批复 (53)

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方案

xx县xx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设 计 方 案 xx公司 xx年xx月

目录 (一)、概述 (1) 1.1项目设计方案的总体思路 (1) 1.2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 (1) 1.3项目概述 (2) 1.3.1 自然环境状况 (2) 1.3.2 社会经济状况 (4) 1.3.3 环境现状及问题 (5) 1.4项目总体目标 (6) 1.4.1 总体目标 (6) 1.4.2 指标要求 (6)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6) 2.1设计依据 (6) 2.2设计原则 (7) 三、工程设计 (7) 3.1设计内容 (7) 3.2工程设计说明 (8) 3.2.1xx湖及xx洲曝气复氧工程 (8) 3.2.2xx湖半人工湿地建设工程 (9) 3.2.3 底泥疏挖清除工程 (10) 3.2.4 生态护坡建设工程 (11) 3.2.5生物膜法净化工程 (13) 3.2.6 xx山矿区修复工程 (13)

(一)、概述 1.1 项目设计方案的总体思路 xx河全长xx公里,是xx河的一段,河流由北往南,流经xx县城东,北岸纳入xx河、xx河、月桥河、xx河,向南汇入xx湖。xx河全段长47公里,系常流河,河宽一般在20—30米,最窄处仅5米,最宽处达60米,平时水深0.8米,涨水时2米左右,最大流量66.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76.6平方公里。这条河是解决县东北地区洪水入湖的一条主要河道。xx河担负着泄洪灌溉、调节区域气候、观光旅游等多项功能,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加之市政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每年有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xx河,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目前,该河流水质已不能满足相应水质标准的要求,环境容量十分有限,严重威胁了区域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xx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及《xx县市总体规划》的要求,xx河主要水体功能为灌溉和城市排涝,规划水质管理目标为III类。目前的监测结果表明,xx河水质综合评价为V类,未能达到水质目标的要求。 因此,为保护xx河,使水质达到环保规划要求,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对xx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是非常必要的。全面进行xx河的环境整治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本方案根据2012年度xx县的安排部署,就xx河目前较突出的xx山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截污工程、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及面源污染削减工程和畜禽养殖污水治理工程等几方面,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实施,发挥长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 a)坚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地区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b) 坚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xx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生态规划》和《xx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区域发展情况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综合治理xx河,以

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 (3) 第一节自然条件 (3)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园区规划 (5) 第二章城市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7) 第一节河道现状 (7) 第二节雨水与污水处理现状 (11) 第三节水环境质量 (13) 第四节现状评价 (1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15) 第一节规划依据 (15) 第二节规划原则 (16) 第三节规划目标 (17)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8) 第一节城市供排水 (18) 第二节城市防洪排涝 (21) 第三节河道规划 (24) 第四节补水活水 (37)

第五节城区垃圾收运处置规划 (45) 第六节沿岸整治 (47) 第七节河道生态恢复 (54) 第八节水经济 (57) 第九节近期建设 (62) 第五章投资与效益 (65) 第六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74) 第一节城市水污染应急管理 (74) 第二节规划实施与管理 (76) 附录 (78) 表一中心城区主要河流现状表 表二中心城区主要污水管道现状 表三中心城区污水泵站 表四中心城区主要雨水管道现状 表五中心城区雨水泵站及涵闸现状 附图:01 中心城区污水管道现状图 02 中心城区污水设施规划图 03 中心城区雨水排涝分片图 04 中心城区水系现状图 05 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图

06 近期建设泵站、闸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市位于东经121°25′40″~121°54′30″,北纬31°41′06″~32°06′19″,地处苏北平原的东南犄角之端,位于长江与沿海T型结构主轴线的结合部,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兴隆沙与崇明北端相接壤;东北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与海门市毗邻。三面环水,形如半岛,历来是江海门户,战略要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区之一。 二、气象 **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和海洋水体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季风明显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同时,霜冻、台风、寒潮、

河长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互动关系

河长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互动关系 发表时间:2018-12-24T16:40:17.8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刘立军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问题严重,为了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改善我们用水质量、维护水系平衡,河长制在2016年被提出来,并且要求各地区进行实行。 滨海县蔡桥水利管理服务站 224000 摘要: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问题严重,为了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改善我们用水质量、维护水系平衡,河长制在2016年被提出来,并且要求各地区进行实行。这一制度的提出对于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将河水治理的工作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地区,有效的保证了治理工作的实效性,能够及时的发现污水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针对河长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联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河长制;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互动关系 1、河长制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意义 1.1统筹各方关系 在进行流域水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低效率、产品流通较低、对于资源的消耗较大并且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大。也由于水源分配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恶性竞争、存水的现象。河长制的提出与实行,能够有效的分配上下游的水资源,保证其利益之间的关系平衡,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有利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1.2促进资源的整合 通过推行河长制,地方党政领导作为河长,有效的将流域治理和地方政府的政线进行捆绑,将水资源配置、开发、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串联,整合各种行政资源,调解统筹各部门之间的权责矛盾和利益冲突,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上形成合力,全面的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水平,为流域水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3细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空间目标 这一制度的实行,能够将水污染治理与防治的工作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并且能够将防治工作中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分工细化并且有效的落实;各区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区域内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各区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有效的开展。 1.4强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综合措施 在进行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河长制为河长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权限都有明确的划分,河长对所管辖的区域水质承担主要的责任。这一制度的实行,能够促使河长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并且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能够促使河长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利害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群体进行污水防治的工作,以此来实现污水治理的最终目标,有效的提高了区域范围内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水平。 2、河长制为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河长制能有效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上和岸上进行系统治理,为流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供了契机和可能。长期以来形成的流域上下游布局性不合理,产业同构化、低端化、无序化、低效化问题突出,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生态产品低输出的“生态逆差”现象广泛存在。同时,流域上下游之间存在竞争性用水和蓄水等问题,导致河道生态流量难以保障,中小河流断流现象十分普遍,维持水质改善和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丧失。因此,治水必须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才能取得实效。河长制能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地区、左右岸地区的用水、治水需求,实行从江河源头到入江(湖、海)口等的系统布设和统筹安排,也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提供了契机。地方党政领导作为河长,能最大程度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职能综合和手段综合,具有协调性好、执行力强的特点,是加速流域水质改善的推进器。 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分别由政府几个部门承担。由于相关法律和各级机构的“三定方案”中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规定比较笼统,因此产生了分工不明、定位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存在明显部门壁垒,相互协调机制没有建立。在现实工作中,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交叉重叠,部门存在“争夺权力而不承担责任”的现象,不能形成合力,不仅造成工作重复、协调困难,而且加大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流域水治理涉及水的资源开发及配置、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环节,地方党政领导作为河长,实现了河湖治理与政绩“捆绑”,从而倒逼地方党政领导积极有效地整合各种行政资源,统筹协调各部门治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形成治水合力,是碎片化流域水治理体系的再建和重构,能加快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河长成为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最重要利益相关方,既是编制者,也是实施主体,对于提高规划的可执行性等具有积极作用作为流域下游地区的河段长,为减少上游来水影响,提高本地区水环境质量达标水平,确保用水安全,有意愿协调上游地区开展联防联控,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同时,河长为有效地推动流域水环境治理,必然会积极参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目标可达性、任务可操作性和项目落地性等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河长制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流域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落实。 3、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河长制推进和落实的具体路径 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遵循和参考,也是河长制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核心任务。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以江河湖泊水系为对象而进行的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的规划。流域规划对流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产业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和法律意义,也是我国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生态空间保护、治理任务落实、推进机制建立等角度为河长有序开展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方向指引,确保河湖治理的各项任务是在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的前提和背景下开展。编制和组织实施不同尺度范围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是各级河长加强流域保护的第一要务。《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水十条》均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原则,均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作为主要任务,强调了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者间的紧密联系,而《水十条》将改善水环境质量作为核心,突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本质,描绘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治水路线图。河长制背景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三水”关系将进一步突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手段不再局限于单纯控源减污,治污方案具有了实现经济优化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优化条件。精准施策是河长制的关键,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系统施策才能取得实效,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于各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程度等不同,决定了水污染特征和水环境问题的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