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和分类

物质的量和分类

物质的量和分类
物质的量和分类

物 质 的 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原子(12C )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3、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 注:摩尔只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

4、阿伏伽德罗常数: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 表示。

n=N/N A (N 为粒子数)

5、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 ,常用单位为g/mol 。n=m/M

6、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 ,常用的单位L/mol 和m 3/mol 。n=V /V m 标准状况下(0℃,101KPa ),V m =22.4 L /mol ,不是标况下V m 也可以等于22.4 L /mol 。

7、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PV=nRT(R 是一个常数) ? PM=ρRT(R 是一个常数) cM=1000ρw(w 为质量分数)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a 、容量瓶规格:常用的有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等等。每种容量瓶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液体。

b 、容量瓶查漏:使用容量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方法:

加水→塞瓶盖→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c 、不能把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操作,也不能长期贮存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2)配制步骤:

计算 配制950m l 的1mol /L 的NaCl 溶液,NaCl 的质量是58.5g ,而不是58.5×0.950g 称量 天平(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药品,量筒、滴定管来量取液体药品。 溶解或稀释 在小烧杯中将固体药品溶解或浓溶液稀释

冷却、转移

对于放热的溶解或稀释过程,需冷却至室温后在转移

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或玻璃棒2~3次,洗涤液要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荡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稀释 用烧杯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时,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处停止 定容 胶头滴管定容

摇匀

盖好盖,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若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继续加水定容。

装瓶、贴标签 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3)误差分析:

由c=n/V ,若n 偏小,V,准确,则c 偏小······ 9、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单位是g 。

表达式:溶解度=)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g g ×100g

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物质反常,如Ca(OH)2 。 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时溶解度。 ②、表示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④、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2)质量分数(w ):饱和溶液中:w=

S

S

+100×100%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叫分散剂。

物质纯

单质

金属单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非金属单质C、S、N2、P、O2、F2、Cl2、Br2、I2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

Mn2O7、CrO3)

NO2+NaOH=NaNO3+H2O+NO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HCl=NaCl+H2O+O2

其它氧化物过氧化物(Na2O2、H2O2)

不成盐氧化物(NO、CO)

其它(NO2)

酸:电离时

生成的阳离

子全部是H+

按酸性分强酸【HCl、HNO3、H2SO4(浓硫酸具有氧化

性)】

HCl、HNO3具有挥发性,

弱酸(HClO、H2SO3、H2CO3、CH3COOH、

HF、H2S、HCOOH、H3BO3)

按电离出的

H+个数

一元酸(HCl、HClO、H3PO2) H3PO2?

?→

?可逆H

++H2PO

2

-

二元酸(H2SO3、H2CO3、H2SO4、H3PO3) H3PO3?

?→

?可逆2H

++HPO

3

-

多元酸(H3PO4)

碱:电离时

生成的阴离

子全部是

OH-

按碱性分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弱碱(NH3`H2O) NH3`H2O?

?→

?可逆NH4

++OH-按电离出的

OH-个数

一元碱(KOH、NaOH)

二元碱(Mg(OH)2、Cu(OH)2)Cu(OH)2蓝色

多元碱(Fe(OH)3、Al(OH)3)Fe(OH)3红褐色盐:金属离子

或NH4+与酸

根离子或非

金属离子结

合的化合物

正盐NaCl、CaCl2、MgCl2、AlCl3、ZnCl2

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O4

碱式盐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

按分散质粒

子大小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浊液

悬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

乳浊液

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Al(OH)3、硅酸胶体、

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雾、墨水、涂

料、有色玻璃、果冻、鸡蛋清、血液、(AgI、

AgS、As2S3了解)

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

Fe(OH)3胶体的制备: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注:FeCl3不能过量,加热不能过度):原理:FeCl3+3H2O?

?→

?加热Fe(OH)3(胶体)+3HCl 胶体的性质:1.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总是在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的现象。

2.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3.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4.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带电粒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聚沉的方法:

(1)加入可溶性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

(2)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a .带正电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

b .带负电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

c .不带电的胶体粒子:淀粉胶体粒子

(3)加热或搅拌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C、S、N2、P、O2、F2、Cl2、Br2、I2 NaCl、CaCl2、MgCl2、AlCl3、ZnCl2 HClO、H2SO3、H2CO3、CH3COOH、HF、H2S、HCOOH、H3BO3 Mg(OH)2、Cu(OH)2 NaHCO3、NaHSO3、NaHSO4 Fe(OH)3、Al(OH)3 Ba(OH)2

皓矾:ZnSO4'7H2O钡餐,重晶石:BaSO4 绿矾、皂矾、青矾:FeSO4'7H2O 芒硝、朴硝、皮硝:Na2SO4'10H2O 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莫尔盐:(NH4)SO4'FeSO4'6H2O

莹石萤石:CaF2 光卤石:KCl'MgCl2'6H2O 黄铜矿:CuFeS2 磁铁矿:Fe3O4 赤铁矿:Fe2O3

褐铁矿石:2Fe2O3'3H2O 菱铁矿:FeCO3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掌握有关计算的基本题型。 能力培养: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在溶液计算中,贯彻守恒的思想。 科学方法:演绎推理法,比较分析法。 重点、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6种基本类型是重点;电荷守恒、建立参比的基本解题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量浓度。 【提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它的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 回答: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板书:c=n(mol)/V(L) 【再问】溶液的组成还常用什么来表示? 回答:也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板书:a%=m(溶质)/m(溶液)×100%

【提问】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n/V,我们能够联想起哪些有关的计算思想?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1)在公式计算中,已知任何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2)还可以根据物质的量联系溶质的质量、气体溶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目等。 (3)当溶质的量一定时,浓度和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根据n=cV,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取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不过,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 回答:溶液是均匀稳定的体系。 【板书】类型1 代入公式的计算 【投影】填空: 思考,完成练习。

【强调】体积必须以升(L)为单位进行计算。如果题目给的体积为mL,则必须进行换算。 【提问】为什么醋酸的[H+]小于其酸的浓度? 回答:醋酸为弱酸,[H+]=ca, 因此,[H+]小于酸的浓度。 【板书】类型2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提问】在进行换算时,根据那个不变的量来推导计算公式?请写出计算公式? 回答:溶液中溶质的量是不变的,分别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于是得到如下方程: m=cVM=1000Vρa % 【强调】在此公式中,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质的摩尔质量(M)和溶液密度(ρ),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投影】练习:63%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 L-1,溶液的密度为______。 思考,完成练习。 答案:1.4 g·mL-1 【板书】类型3 稀释问题 【提问】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是什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最新物质的量-高考题汇总

高考题汇总---物质的量 1.(2015·新课标I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数目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2.(2015·新课标II 卷)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L 0.1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32- 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g 核素U 发生裂变反应:U+n Sr+U+10n 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10N A 3.(2015·四川)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gH 218O 与D 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4.4g 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 A C 、标准状况下,5.6LCO 2与足量Na 2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 A D 、50ml 12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4.(2015·广东)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3g Na 与足量H 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 个H 2分子 B .1 mol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 个SO 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H 2混合气中含n A 个原子 D .3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 3O 4,失去8n A 个电子 5.(2015·海南)下列制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多选] A .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 .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 和NO 含有的质子数 D .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6. [2014·四川卷]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 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235 92235921090 38136 5410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胶体,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理解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运算。 掌握物质的量的含义,能后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 ②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合体最为合适呢?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1.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2.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2molC中约含有1.204个碳原子 1molH2SO4中约还有6.02×1023个硫酸分子 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粒子的集合体,与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也就是说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合体都称为1mol。 【思考】由以上举例可知,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微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 物质的量(n)微粒总数(N) 1molO2 1×6.02×1023 2mol O2 2×6.02×1023 3mol O2 3×6.02×1023 ……………………………………………………………….. n mol O2 n×6.02×1023 结论:微粒总数(N)=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3.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是:n=N/N A 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 (1)0.1mol碳约含有个碳原子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是两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较多。现归类如下: 一、应用类 1. 概念的直接应用 表达式: 例1. 3.22 g 溶于水,配成500 溶液,求。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直接求出,即 因是强电解质,根据电离方程式:,得出。 点评:(1)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是基本思想和常见方法,计算时必须找准分子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2)因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还与电离方程式有关,如物质的量浓度为型强电解质溶液,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一般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小于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绝大多数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通过上述表达式可以直接求出。

2.规律的间接应用 规律1: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规律2:同种溶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1)等质量混合 混合后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2)等体积混合 若 ,如硫酸、硝酸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大于 ,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若,如氨水、乙醇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例2. 3的硫酸溶液与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物的密度为,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等于 B. 小于 C.大于 D. 无法确定

解析:硫酸溶液密度大于水,且是等体积混合,直接应用规律 (2),得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c(混)>,选C。 点评:应用规律时必须注意前提条件、隐含条件及使用范围,要理解规律的实质和内涵,不可生搬硬套。 二、换算类 1. 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为溶液的密度(),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 已知某盐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36.5%,溶液的密度为1.19 ,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直接利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 点评:(1)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如果溶液密度的单位 是,此时换算公式应为:。 (2)该求解过程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2. 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为溶液的密度(),S为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例3. 的溶解度很小,25℃时为0.836g。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氢 B.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NH3B.4℃时5.4 mL水C.10 g氖气D.6.02×1023个硫酸分子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2.5×1019个B.2.5×1022个C.5×1019个D.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B.0.5mol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C.6.02×1023个O D.0.1 mol H A.0.2 mol Na+B.0.05 mol CO 2 3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B.所含原子数相同C.所含原子数不同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②1molO约含个e-;③2molH+约含个H+; ④3×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e-;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14.5mol的CO2与8mol的SO2的分子数比是;原子数比是;电子数比是。 16.多少mol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17.4.5g水与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练习题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a / 22.4摩·升—1 B、ab / 22.4摩·升—1 C、ab / (22400 + 36.5a )摩·升—1 D、1000ab / (22400 + 36.5a )摩·升—1 2、 100毫升0.3摩·升—1的硫酸钠溶液和50毫升0.2摩·升—1的硫酸铝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0摩·升—1 B、0.25摩·升—1 C、0.40摩·升—1 D、0.50摩·升—1 3、密度为d g·cm—3的溶液V毫升,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摩·升—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A、c = 1000m / VM B、m=dV W/100 C、d= cM/10W D、W%= (cM/1000d)% 4、 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 g Al3+,取出V/4 mL溶液,加水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25 a / 9V摩·升—1 B、125 a / 18V摩·升—1 C、125 a / 36V摩·升—1 D、125 a / 54V摩·升—1 5、 0.5L 1摩·升—1FeCl3溶液与0.2 L 1摩·升—1的KC1溶液中,Cl—的浓度比为 A、15:2 B、1:1 C、3:1 D、1:3 6、有一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25mL,在加入0.5摩·升—1的Ba (NO3)2溶液25mL后,改加NaOH 溶液,结果用去1.0摩·升—1NaOH溶液50mL恰好完全反应,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摩·升—1 B、1.0摩·升—1 C、1.5摩·升—1 D、2.0摩·升—1 7、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摩·升—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无水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称取8.0g无水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8、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某温度下,22%的硝酸钠溶液150毫升,加100克水稀释后浓度为14%,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理解元素能够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对物质实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1.同素异形体 (1)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 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 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物质的分类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实行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②举例: a .Na 2CO 3????? 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b .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实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实行再分类的方法。 ②举例: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将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够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其中浊液分为悬浊液、乳浊液。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散剂的不同 ????? 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 (OH )3胶体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2)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准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能够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 4·5H 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 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1)有相同物质的量的 H2O 和 H2SO4,其质量之比为_____,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把 3.06 g 铝和镁的混合物粉末放入 100 mL 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得到标准状况下 3.36 L H2。 计算:①该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 ②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_________。 ③反应后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假定反应体积仍为 100 mL)。 (3)由 CO2与 CO 组成的混和气体对 H2的相对密度为 20,则混和气体中 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 C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答案】9:49 1:1 1:4 0.06 mol 1.44 g 3.0 mol·L-1 75% 1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n (H2O)= n (H2SO4) ,m (H2O):m (H2SO4)= n (H2O)×18:n (H2SO4)×98= 9:49; N H(H2O) :N H(H2SO4)= n (H2O)×2:n (H2SO4)×2=1:1; N O(H2O) :N O(H2SO4)= n (H2O)×1:n (H2SO4)×4=1:4; (2)设镁的物质的量为xmol,铝的物质的量为ymol,二者混合物的质量为 3.06=24x+27y;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比:Mg~2HCl~H2,2Al~6HCl~3H2,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3.36 L,n (H2)=0.15mol,列式x+1.5y=0.15,解方程x=0.06 mol,y=0.06 mol,故该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0.06×24=1.44g,反应后溶液中Clˉ(盐酸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镁和氯化铝)的物质的量 =0.06×2+0.06×3=0.3mol,溶液体积100mL,Clˉ的物质的量浓度c=n V =3.0 mol·L-1; (3)由CO2与CO组成的混和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0g/mol,设1mol混合气体中有xmol CO,CO2ymol,故 x+y=1,28x+44y=40,则x =0.25mol,y =0.75mol,同温同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混和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75%,CO的质量分数=0.25×28/40=17.5% 2.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I.(1)给定条件下的下列四种物质: a.10g氖气 b.含有40mol电子的NH3 c.标准状况下8.96LCO2 d.标准状况下112g液态水 则上述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的量和分类

物 质 的 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原子(12C )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3、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 注:摩尔只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 4、阿伏伽德罗常数: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 表示。 n=N/N A (N 为粒子数) 5、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 ,常用单位为g/mol 。n=m/M 6、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 ,常用的单位L/mol 和m 3/mol 。n=V /V m 标准状况下(0℃,101KPa ),V m =22.4 L /mol ,不是标况下V m 也可以等于22.4 L /mol 。 7、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PV=nRT(R 是一个常数) ? PM=ρRT(R 是一个常数) cM=1000ρw(w 为质量分数)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a 、容量瓶规格:常用的有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等等。每种容量瓶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液体。 b 、容量瓶查漏:使用容量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方法: 加水→塞瓶盖→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c 、不能把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操作,也不能长期贮存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2)配制步骤: 计算 配制950m l 的1mol /L 的NaCl 溶液,NaCl 的质量是58.5g ,而不是58.5×0.950g 称量 天平(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药品,量筒、滴定管来量取液体药品。 溶解或稀释 在小烧杯中将固体药品溶解或浓溶液稀释 冷却、转移 对于放热的溶解或稀释过程,需冷却至室温后在转移 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或玻璃棒2~3次,洗涤液要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荡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稀释 用烧杯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时,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处停止 定容 胶头滴管定容 摇匀 盖好盖,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若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继续加水定容。 装瓶、贴标签 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3)误差分析: 由c=n/V ,若n 偏小,V,准确,则c 偏小······ 9、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单位是g 。 表达式:溶解度=)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g g ×100g 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物质反常,如Ca(OH)2 。 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时溶解度。 ②、表示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④、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2)质量分数(w ):饱和溶液中:w= S S +100×100%

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必背内容

一, 第一,第二章知识点 1. 基本公式 n= n= n= (此公式只用于气体) c= (此公式一般用于溶液) ρ= c= C 浓·V 浓=C 稀·V 稀 ω= ×100% 相同 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T 、p 相同 n 1n 2=V 1 V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 、V 相同 p 1p 2=n 1 n 2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 、p 相同 ρ1ρ2=M 1 M 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任何情况下 21N N =n 1 n 2 任何情况下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符号及单位 符号 名称 单位 符号 名称 单位 N 粒子个数 个 N A 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6.02×1023 个/mol n 物质的量 mol (摩尔) m 质量 g (克),1kg=1000g M 摩尔质量(数字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g/mol V 体积 L (升) 1L=1000ml (毫升) Vm 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 Vm=22.4L/mol ,只用于气 L/mol C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3.化合价口诀 4.溶解性表

溶解性口诀:解释 钾钠铵盐硝酸盐(含有K+,N a+,N H4+,N O3_的盐都可溶于水)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含有Cl-的盐只有Ag C l和H gC l不溶于水) 硫酸钡和硫酸铅(含S O42-盐类需记住的沉淀有Ba SO4和Pb SO4)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亚硫酸(含S2-, S O 2-,P O43-,C O32-,S i O32-的盐,只有含K,N a,N H4的可溶 3 于 碳酸磷酸硅酸盐水) 可溶只有钾钠铵 要数碱类谁可容(碱类当中只有K O H,Na OH,B a(OH)2,Ca(O H)2和NH3·H2O可溶于 常有钾钠钡钙铵水) 注:当C a(O H)2说成是澄清石灰水是可溶于水,说成是石灰乳时不溶于水。 5.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6. 一些化合物的俗名及化学式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习题与答案详解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0.3 mol NaCl 固体溶于水配成200 mL 溶液,溶液浓度为 ( ) A .0.3 mol·L -1 B .0.15 mol·L -1 C .1.5 mol·L -1 D .0.015 mol·L -1 答案 C 解析 c (NaCl)=0.3 mol 0.2 L =1.5 mol·L -1。 2.50 mL 0.6 mol·L -1 NaOH 溶液,含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 A .0.03 mol B .0.04 mol C .0.05 mol D .0.06 mol 答案 A 解析 n (NaOH)=0.05 L ×0.6 mol·L -1=0.03 mol 。 3.下列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0 mL 1 mol·L -1 MgCl 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 .50 mL 2 mol·L -1 CaCl 2溶液 B .100 mL 2 mol·L -1 NaCl 溶液 C .50 mL 4 mol·L -1 CaCl 2溶液 D .100 mL 4 mol·L -1 NaCl 溶液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1。各选项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中4 mol·L -1;B 中2 mol·L -1;C 中8 mol·L -1;D 中4 mol·L -1,故选B 。 4.在0.5 L 某浓度的NaCl 溶液中含有0.5 mol Na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B .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物质的分类.

必修1 第一章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从500mL1mol/L NaOH 溶液中取出100mL 溶液,对这100mL 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 .溶液中含1mol NaOH C .溶液中含4gNaOH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 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2∶1 D .3∶4∶3 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0.3mol/LK 2SO 4溶液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 .1L 溶液中含有0.3N A 个K + 离子 C .2L 溶液中含K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4:20mLCaCl 2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 ,稀释后的溶液中Cl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则稀释前CaCl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5mol/L B .5mol/L C .1.25 mol/L D .2mol/L 5:200mL0.3mmol/L 的盐酸和100mL0.6 mol/L 的盐酸相混,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 ( ) A .0.3 mol/L B .0.4 mol/L C .0.5 mol/L D .0.6 mol/L 6:下列溶液中的Cl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mol/LFeCl 3溶液中的Cl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 .150mL1 mol/L NaCl 溶液 B .75mL2 mol/L NH 4Cl 溶液 C .150mL3 mol/L KCl 溶液 D .75mL1 mol/L AlCl 3溶液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 个原子 B .0.012kg 12 C 含有约6.02×1023 个碳原子 C .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为32/6.02×1023 g D .3molOH -的质量为51g 8:0.1mol 某元素的单质直接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g ,这种元素可能是 ( ) A .Ca B .Na C .Al D .Mg 9:从1mol/LNaOH 溶液2L 中取出100mL ,有关这100mL 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B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 .含NaOH 40g D .含NaOH0.1mol 10:若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g 金属钠变成Na + 时共失去0.1N A 个电子 B .18g 水所含电子数为N A C .32g 氧气所含原子数为2N A D .11.2LN 2所含原子数为N A 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 ·mol -1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M g B. M 1 g C.g D.g 12.若50滴水正好是m mL ,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m ×50×18×6.02×1023 B. ×6.02×1023 C.×6.02×1023 D. 13.在标准状况下,若V 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是两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较多。现归类如下: 一、应用类 1. 概念的直接应用 表达式: 例1. 3.22 g 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直接求出,即 因是强电解质,根据电离方程式:,得出 。 点评:(1)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是基本思想和常见方法,计算时必须找准分子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2)因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还与电离方程式有关,如物质的量浓度为 型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一般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小于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绝大多数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通过上述表达式可以直接求出。 二、换算类 1. 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为溶液的密度(g/mL),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 已知某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溶液的密度为1.19 g/mL,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直接利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 点评:(1)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l/L,如果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L,此时换算公式应为:。 (2)该求解过程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2. 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为溶液的密度(g/mL),S为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例3. 的溶解度很小,25℃时为0.836g。 (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 固体,加2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仍为200mL,计算溶液中。 (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则溶液中是多少? 解析:(1)由于的溶解度较小,溶液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溶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根据关系式,得出 是强电解质,由电离方程式:,得出: (2)设与反应消耗掉的为x g。 列式解得:,说明是过量的,此时仍是的饱和溶液,溶质的浓度 与(1)相同,即。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一、 ) 知识与技能:(一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2 架,将知识系统化。

“树状分类法”。3、掌握“交叉分类法”、(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1、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2 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二三【教学设计 教教师活设计意学生活内提高学生的【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翻书查找,翻目翻书找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查找意力本节课的内容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每一章再继续分节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倾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在教师的引联系生活实【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下回答:超市的品归类、图书馆课垃书籍的分类 好桶的分类Q的分类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举了这么多例子,【过渡】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24请阅读课本第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强化学生【提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对分类的理【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解和应用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 那什么是标准呢【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是“标准定 “标准这个识为下一步习做下铺垫 【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学生思考、阅读分类的方法。 【讲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职业”进行划 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板书】二、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单分类)1、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