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一、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二、有机物的合成:

知识点二: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 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B =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主要操作

A 、检验是否漏水.

B 、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①、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③、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④、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⑤、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

为止.

C 、溶液稀释:C(浓溶液)× V(浓溶液) =C(稀溶液)× V(稀溶液)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

例1: 1 mol 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发生反应,产生多少mol 的H 2?

◆配套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 .1 mol 臭氧和1.5 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 6H 12O 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2.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氦气中有2N A 个氦原子

B .14 g 氮气中含N A 个氮原子

C .2 L 0.3 mol·L -1 Na 2SO 4溶液中含0.6 N A 个Na +

D .18 g 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

3.已知1.505×1023个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 ,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 g

B .32 g

C .64 g/mol

D .32 g/mo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M g

C.M 6.02×1023g

D.6.02×10

23M g

5.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H 2SO 4溶液中含98 g H 2SO 4

B .0.5 L 含49 g H 2SO 4的溶液

C .98 g H 2SO 4溶于水配成2 L 溶液

D .0.1 L 含24.5 g H 2SO 4的溶液

6.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的MgCl 2溶液,含有Cl -数为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分子数为1N A

D.常温常压下,14 g N2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7.下列一定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0.5 mol氨气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 ℃时9 mL水④0.2 mol磷酸

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8.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关于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1个氧原子B.有2个氧原子C.有1个A原子D.有2个A原子

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A个N2分子和N A个CO分子质量比为1∶1 B.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质量的总和C.在任何条件下1mol H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1mol H2SO4中所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N A

10、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 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 A g

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 N A)mol 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11、a mol H2和2a mol氦气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B.原子数C.质子数D.质量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使用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1mol H2的质量是1g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A.500m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 A B.500mL溶液中含有0.1N A个K+离子

C.1L溶液中K+离子浓度是0.2mol/L D.2L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是0.4mol/L

14.取100mL 0.3mol/L和300mL 0.25mol/L的硫酸注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21mol/L B.0.42mol/L C.0.56mol/L D.0.26mol/L

15.某Al2(SO4)3溶液V mL中含a g Al3+,取出V/4 mL溶液稀释成4V mL后,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25/54V mol·L-1 B.125a/36V mol·L-1 C.125a/18V mol·L-D.125a/V mol·L-1

16.将2.4mol某金属投入1.8L 2mol/L的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7.2g氢气,则该金属和酸分别是

A.二价金属,二元酸B.二价金属,三元酸

C.三价金属,二元酸D.一价金属,一元酸

17.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产生偏低影响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18.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④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⑤一定要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

A.①③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8、0.2 mol Al2(SO4)3中含有Al3+mol、SO42-g。

19、8g氧气为mol;0.1mol氧气共有mol电子。

20、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g。

21、在60g碳中,所有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共为个,质子的总数为个。

22、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

该溶液中Na2SO4的质量为克。

23、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g,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g。24.100mL 1 mol·L-1Al2(SO4)3溶液中,含Al3+离子mol,个,含SO42-离子mol,25.把500mL 4 mol/L H2SO4与1000mL 1 mol/L Na2SO4溶液混合,混合液总体积为1500mL,则此混合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小结]注意:

1、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注意事项: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 H2SO3,NH3. H2O 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⑥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HCl 。

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CuSO4+BaCl2=BaSO4↓+CuCl2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 SO42- = BaSO4↓

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Ba2+ + SO42- = BaSO4↓

质量守恒:左——Ba, S 4 O 右——Ba, S 4 O 电荷守恒:左 2+(—2)=0 右 0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HAc+OH-=Ac-+H2O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3+Ba2++2OH-=BaSO4↓+H2O

CuO+2H+=Cu2++H2O

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5.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

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A.Cu丝B.熔融的MgCl2C.NaCl溶液D.蔗糖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ClO B. Cl2C. NaHCO3D. CO2

5.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6.能用H++OH-= H2O表示的是()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

7.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12错误!未指定书签。.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 +H+= 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13错误!未指定书签。.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H2SO4 = BaSO4↓+CO2↑+H2O

C.Ba(NO3)2+ H2SO4= BaSO4↓+2H NO3 D.Ba(OH)2+ 2KHSO4 = BaSO4↓+K2SO4+2H2O

一、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

i. 根据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ii.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如:

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易知氧化性:KMnO4>MnO2。

iii. 由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价来判断

当含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如:2Fe+3Cl2 2FeCl3 Fe+S FeS 可知氧化性:Cl2>S。

iv.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或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或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⑩、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a)配平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b)配平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数、再检查。”

i、确定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ii、用观察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iii、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化学计量数。

iv、调整计量数,用观察法确定化合价无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同时将单线改成等号。

v、检查核实各元素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是否相等。对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还必须核对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数是否相等。

举例:

Zn + H2SO4——ZnSO4 + H2↑

物质的量综合练习题

物质的量综合练习题 1、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 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NA 个氧分子和NA 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 2.4g 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D 17gNH 3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 ,电子数目为10NA 2、若1gN 2中含有x 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 、x/28 mol -1 B 、 x/14 mol -1 C 、 14x mol -1 D 、 28x mol -1 3、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分子的数目是8 NA B 、18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C 、46g NO 2和46g N 2O 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 NA D 、在1L 2 的Mg (NO 3)2溶液中含有的NO- 3数为4 N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是指物质所含的粒子个数,它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NA 表示,×1023 mol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氦气的摩尔质量是8g D 4.4g 二氧化碳气体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与4.2g 氮气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mol H 2SO 4 B 5 mol 氧元素 C 1 molCl D mol OH - 6、、下列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 mol 氮气 B 4℃时10ml 水 C 标注状况下,5.6L 甲烷 D 10g 氖气 7、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 4与CO 2混合物22.4L ,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在标准状况下,NA 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 2,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D 常温常压下,28克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 NA 8、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A 1 mol OH -的质量为17g B CO 2 的摩尔质量为44g C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D 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10 02.623 g 9、具有相同数目氧原子的SO 2和SO 3,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A n (SO 2):n (SO 3)= 3:2 B V (SO 2):V (SO 3)= 3:2 C m (SO 2):m (SO 3)= 6:5 D M (SO 2):M (SO 3)= 5:4 10、1gN 2含a 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 、 a/28 B 、a C 、 28a D 、a/14

物质的量知识点小结

物质的量知识点小结(一) 有关概念: 1、物质的量(n) 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它的单位是摩尔,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摩尔。 ③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 ④“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⑤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准则,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或符号的特定组合。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①定义值(标准):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1摩任何物质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②近似值(测定值):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 A表示。 3.摩尔质量(M): ①定义:1mol某微粒的质量 ②定义公式:, ③摩尔质量的单位:克/摩。 ④数值: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⑤注意:摩尔质量 有单位,是克/摩,而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 物质的量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克 B、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 g/moL C、1摩氢气的质量为2克 D、O2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2、对于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来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含硫元素的质量比是5∶4 C、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3、1克氯气含有n个Cl2分子,则阿佛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71n B、(1/71)n C、35.5n D、(1/35.5).n 4、将a g氯化钾溶于1.8L水中,恰使K+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则a值为 A.0.745 B.0.39 C.39 D.74.5 5、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 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

物质的量(1)

1、填空 (1)1mol O中约含有____________个O。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___个H2SO4。 (3)4mol O2中约含有______________个O2。 (4)10 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__个Na+。 (5)2.408x10^24个H2O,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6)1.204x10^24个e-,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7)2.107×10^24个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8)0.25molH3PO4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含有氧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0.5molAl2(SO4)3溶于水配成溶液,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铝离子数目为。 (10)0.3molH2O与0.4molCO2物质的量之比为,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所含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2、请说出下列的含义 (1)1molH (2)3molH2O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A.1mol氢 B. 1mol CO2 4、选择题 (1)在0.5mol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 A、3.01x1023 B、6.02x1023 C、0.5 D、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的质量是32g/mol B、OH-的摩尔质量是17g/mol C、1molH2O的质量是18g D、2.5molCO2的质量是44g (3)与0.3 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3 B. 3.612 X 10 23个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4)对于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4和H3P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同 B、氧原子数相同 C、原子总数相同 D、氢原子数相同 (5)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1/M g C.M/6.02×1023 g D.6.02×1023/M g (6)若50滴水正好是m 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A.m×50×18×6.02×1023B.(m/50×18)×6.02×1023 C.(18m/50)×6.02×1023 D.(18×50×m)/6.02×1023 (7)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6∶3∶2 (8)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 32克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量知识点复习 1、摩尔 物质的量是国际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是n,单位是mol。 摩尔是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是N A,常用×1023这个近似值。 2、摩尔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是M,常用单位是g·mol-1 3、- 4、 5、使用摩尔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 (1)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2)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这里的“粒子”是指“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 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 含54mole-等。 (3)摩尔概念只适用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4) 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而不 是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6、 气体摩尔体积 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要比较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必须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m,单位是L/mol 或m 3/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时,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 5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RT M m 可以得到以下定律和推论: (1)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 伏伽德罗定律) (2)同温同压下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所含粒子数目之比。2 12121N N n n V V == (3) 同温同压下的不同气体,其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密度。2121ρρ=M M =D 12 (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比。2121 ρρ= n n @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备战高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备战高考真题汇总及 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现有下列实验仪器备用:A.100mL量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请回答: (1)通过计算,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4)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恢复至室温⑤转移、洗涤⑥定容、摇匀⑦装瓶贴标签。 其中,第⑤步中“洗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4 CFGEH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①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分析】 ⑴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使用容量瓶前要检漏。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溶度偏高;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与结果无影响;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⑷溶质黏在烧杯内壁或玻璃棒上,要洗涤。 【详解】 ⑴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到18.4 mol·L?1 ×V= 1.0 mol·L?1×0.1 L,V=0.0054L =5.4mL,因此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故答案为:5.4。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因此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CFGEH,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的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故答案为:CFGEH;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溶度偏高,故①符合题意;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与结果无影响,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

高三一轮复习 1 物质的量经典题型

物质的量经典题型 我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特点总结了解以阿伏伽德罗常数(N A)为背景的选择题时注意。1.原子个数问题: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Ne)、三原 子分子(如O3)、四原子分子(如P4)等。 2.非气态物质的问题:如辛烷、二氯甲烷、、CCI4、苯、水、乙醇、溴、SO3、N2O4等 3.电子转移问题: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氯气与水;Na2O2与H2O反应,Na2O2与CO2反应。 4.非标准状况问题:如用到22.4L/ mol时,必须注意到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考点一、物质的量 【例题1】质量相同的N2和N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所含原子个数比为,N原子个数比为 . 【练习】同体积的下列气体中,质量最大的是,原子数最少的是。 A.CH4 B.CO2 C.H2S D.N2 考点二、摩尔质量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 B.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 D.CO32—摩尔质量是60g/mol 【练习】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_____,含分子个数最多的是 _____,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 。 A.6g氢气B.0.5molCO2 C.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 D.147g硫酸 E.92g乙醇(C2H5OH) F.4℃时l8mL水 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题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O2比1molN2的质子数多N A B.2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D.17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练习】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一、计算原理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 【例1】 2H 2 + O 2 点燃 ====== 2H 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分 子 数N 之 比: 2 ∶ 1 ∶ 2 扩 大 N A 倍: 2N A ∶ N A ∶ 2N A 物 质 的 量n 之 比: 2mol ∶ 1mol ∶ 2mol 质 量 m 之 比: 4 ∶ 32 ∶ 36 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 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解题步骤: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未知数 2.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4.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气体体积 5.列比例,进行计算。 6.写出答案。 【例2】:完全中和0.10 mol NaOH 需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 (H 2SO 4) 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 2 1 0.1mol n (H 2SO 4) n (H 2SO 4) = =0.05 mol 答:完全 中和0.10 mol NaOH 需H 2SO 4 0.05 mol . 我们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的必要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1】回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H 2 + Cl 2 ==== 2HCl 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相同.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2】计算例2中所需H 2SO 4的质量是多少? 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 2 mol 98 g 0.1mol m(H 2SO 4) 答:所需H 2SO 4的质量为4.9 g . 【例3】:将30 g MnO 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 -1 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 2的体积(标准状况). 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2 mol 10.01?)SO H () NaOH (42v v ) SO H () NaOH (42n n = m(H 2SO 4)=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综合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综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Ⅰ.次氯酸钠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和消毒剂。已知某试剂瓶上贴有如图所示的标签,完成以下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mol·L-1。 (2)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10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37.25%的消毒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___g。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时若选择的NaClO固体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久___;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 Ⅱ.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双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___。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2)试比较KClO3和CO2的氧化性强弱:KClO3___CO2(填“>”“<”或“=”)。 (3)消毒时,ClO2还可以将水中的Fe2+、Mn2+等转化成Fe(OH)3和MnO2等难溶物,此过程说明ClO2具有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4)在标准状况下,当生成11.2LC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 【答案】6(或6.0) 44.7 偏低偏高 > 氧化 0.5N A 【解析】 【分析】 Ⅰ⑴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000ρω c。 = M ⑵先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NaClO物质的量和NaClO固体的质量。

物质的量的浓度知识点整理

完美格式整理版 第八讲物质的量的浓度 1.复习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2.溶解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5.高考的热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2.难点聚焦 1.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物质 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用c表示, (2) 表达式: C单位常用 mol/L3 或 mol/m ,注意:①单位 B B 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②溶质必须用物质的量来表示。计算公式为概念中的单位体积一般指 1 升,溶质 B 指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单质或化合物, 2, c(NaCl ) =2.5mol/L ;也可以指离子或其它特定组合,如2+42-) =0.01mol/L 等。 如 c(Cl ) =0.1mol/L c( Fe ) =0.5mol/L, c(SO 2.溶液的稀释与混合(1) 溶液的稀释定律 由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有:m B =m 浓×ω浓=m稀×ω稀 % 由溶质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有:C B =c 浓×V浓 =c 稀×V稀 % (2)溶液在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总体积不一定是二者混合的体积之和。如给出溶液混合后的密度,应根据质量和密度求体积。 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ω%的换算(ρ为该溶液的密度)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种不同的规格,一般有 100mL、250mL、 500mL和 1000mL等几种。 (2) 步骤:①计 算:计算所需固体溶质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②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③溶解:将溶质加入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④移液洗涤:将已溶解而且冷却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再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 3 次,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⑤定容:缓缓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容量瓶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最后将容量物质的量浓度dream第1页5/11/2019瓶中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备用。

物质的量公式大全

―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 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 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由固体配制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 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 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三、理解三个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 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 ①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 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子的分子,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a2O2与H2O、Cl2与NaOH、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AgNO3等。 2.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 ω1?m1=ω2?m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 ω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分数,m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ω2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m2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1稀释前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2为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1为稀释前溶液的体积,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四、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四条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四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或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1.推论一: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V1:V2=n1:n2=N1:N2) 2.推论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ρ1:ρ2=M1:M2) 3.推论三: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 4.推论四: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P1:P2=n1:n2) 以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必须理解记忆,学会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m/M *RT)自

物质的量综合练习题

物质的量综合练习题 1.(2011·全国大纲高考卷)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 解析:A项,18 g即1 mol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N A,故正确;B项,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 共价键数为2N A,故错误;C项,混合气体中N和O原子个数之比等于1∶2,46 g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46 ×3N A=3N A,故正确;D项,1 mol Na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14×1+16×2 钠均由0价变为+1价,故钠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 A,故正确。 答案:B 2.(2011·海南高考卷)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 B.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C.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 D.10 L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 解析:A项,Al3+的核外有10个电子,1 mol 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 A;B项,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项,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N A;D项,pH=13的NaOH溶液中OH-浓度为0.1 mol·L-1,10 L该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答案:D 3.(2011·江苏高考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甲醇中含有键的数目为4N A B.25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解析:A项,甲醇的结构式为,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 3N A;B项,未说明溶液体积;C项,己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答案:D 4.(2012·上海高考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

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讲解学习

五、物质的量知识点复习 一、有关概念: 1、物质的量(n) 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它的单位是摩尔,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摩尔。 ③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 ④ “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⑤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准则,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或符号的特定组合。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①定义值(标准):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1摩任何物质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②近似值(测定值):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 A表示。 3.摩尔质量(M): ①定义:1mol某微粒的质量 ②定义公式:, ③摩尔质量的单位:克/摩。 ④数值: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⑤注意:摩尔质量有单位,是克/摩,而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 4.气体摩尔体积(V m) ①定义: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时),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②定义公式为: ③数值: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升/摩(L/mol)。 ④注意:对于气体摩尔体积,在使用时一定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个条件(标准状况,符号SPT),一个对象(只限于气体,不管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都可),两个数据(“1摩”、“约22.4升”)。如“1mol 氧气为22.4升”、“标准状况下1摩水的体积约为22.4升”、“标准状况下NO2的体积约为22.4升”都是不正确的。 ⑤理解:我们可以认为22.4升/摩是特定温度和压强(0℃,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当温度和压强发生变化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一般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273℃,101kPa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为44.8升/摩。 5.阿伏加德罗定律 ①决定物质体积的三因素:物质的体积由物质的微粒数、微粒本身体积、微粒间的距离三者决定。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数的多少和分子间的距离;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基本相等,故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反之也成立。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③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适用的前提和对象:可适用于同温、同压的任何气体。 6.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 (其中V、n 、p、ρ、M分别代表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压强、密度和摩尔质量。) ①同温同压下:; ②同温同体积:。 7.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的计算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密度=质量÷体积,下面我们取标准状况下1mo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体积在数值上等于摩尔体积,所以可得如下计算公式: 标况下气体的密度(g·L-1)=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1)÷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L·mol-1)。 8.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①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1升)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②定义公式为: ③单位:常用mol/L

1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当中的应用,对于计量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当中,而且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用所贡献,对于不同的物质,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即便是对于同一种物质,也可以有多种的计量方法 我今天带来了一杯水,请大家从多角度描述烧杯中水的多少。 我们可以从它质量这个角度来描述。还可以考虑它的体积。也可以看他有多少水分子。 水分子的多少怎么来计量呢?水分子太小了,我们不能够直接的知道它有多少个我这里有一个数据,一滴水当中含有大约1.7万亿亿个水分子这么多,一滴水当中就有这么多水分子,那可见一杯水当中所包涵的水分子个数太多了是不是非常庞大! 大家能不能想一个简便的方法来计量水分子数目的多少? 我们可以先找出一个单位或者把它说成是一个集体,已知一个单位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那么对于大量的水分子,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包含多少个单位,就可以进而知道其中水分子的个数 大家的想法和科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在1971年的国际的14次计量大会上,引入一个 新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它指的是,含有 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我们找到这样一个集 体,不去计量单个的微粒,去计量这个集体含 有多少微粒。这里大家注意的是物质的量只能 描述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粒子。 那好,大家看我刚才罗列的这些物理量, 每一个物理量是不是都有对应的单位,那么物 质的量的单位呢?叫做,mol。也可以简称为 摩。物质的量一般用小n来表示。 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单位去计量这个集 体,大家再考虑,每个单位是不是都有相应的 标准啊,比如说一米的长度,1KG物质的质量 那么摩尔这个单位也应该标准,摩尔的标 准是什么呢? 国际上规定,以0.012kg的碳12中所包含 的碳原子数为标准 经过计算,这个数值大约是6.02乘以10 的23次方,这么多。 这个数又可以称之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大写的NA来表示, 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一摩尔任何粒子 的粒子数,那我们在计算当中,大家可以直接 用6.02乘以10的23次方,需要注意一点的是,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单位的数。它的单位是 每mol。 通过以上知识的介绍,大家可以考虑一 下。现在我已知的是水分子的个数,你能不能 求算出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等于水分子的个数除以NA。 这是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的关系,通过阿伏加 德罗常数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不同物理量之 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靠密度联系起来。 我们现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新学的物 理量物质的量。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物理量之 间有没有什么关联?比如和质量? 给大家一些时间,前后同学一组,大家 来考虑一下啊,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来求算 这杯水的物质的量。 有同学说我们先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是多少,在用水的质量除以一个分子的质 量,然后就得出来这杯水有多少水分子,再用 水分子的个数除以6.02*1026,就得出了物质的 量。 大家看一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乘以阿 伏加德罗常数是不是就是一摩尔水的质量 啊?因此他是以一摩尔水的质量做标准,最终 求算出物质的量。 我们也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摩尔质量,它 指的就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 量,它的常用单位是,g/mol。所以这个公式也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实验室里,用足量的浓盐酸与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反应(不加热),来制取氯气。 反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1)“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 (2)若生成2.24L 标准状况时的氯气,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①理论上需要多少克KMnO 4参加反应?________。 ②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 【答案】 6.32g 0.2 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分析,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2)先计算Cl 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方程式中KMnO 4、HCl 与Cl 2之间的反应转化关系计算。 【详解】 (1)在该反应中,Mn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MnO 4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Cl 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5个电子,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Cl 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个电子,电子得失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KMnO 4、MnCl 2前的系数是2,HCl 前的系数是10,Cl 2前的系数是5,根据原子守恒,KCl 的系数是2,这样反应中有6个Cl 原子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有Cl 原子都是由HCl 提供,因此HCl 前的系数为10+6=16,结合H 原子反应前后相等,可知H 2O 的系数是8,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 (2)在标准状态下, 2.24LCl 2的物质的量n(Cl 2)=m V 2.24L V 22.4L /mol =0.1mol 。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Cl 2时,参与反应的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5 =0.04mol ,则参与反应的KMnO 4的质量m(KMnO 4)=0.04mol×158g/mol=6.32g ; ②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HCl 被氧化后生成Cl 2,因此根据Cl 元素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n(HCl)氧化=0.1mol×2=0.2mo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

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等一样,是科学上来研究微粒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即: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 2、摩尔的基准:科学上以12克12C所含的原子数作为摩尔的基准。即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近似值为 6.02 >1023o 小结:物质的量 n ( mol) =N/N A 二、摩尔质量:1mol物质中,微粒数是确定的,因而其总质量也随之确定。 定义:1mol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 I厶+ ■砧曰 ,、物质的质量(g) 小结:物质的量 n( mol)= ----- 型一 摩尔质量(g/mol) 例:33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与多少克氢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固体和液体的摩尔体积: 2、气体的摩尔体积: 气体体积由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在相同条件下分子间平均距离相等,则体积相等。 定义:在标准状况下,1mol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升,这个体积叫做气体 摩尔体积。单位升/摩”。 小结:物质的量 n (mol) =V/Vm 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定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伏加德罗定律(即三同和一同)。 PV=nRT 该定律的推论 2: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密度之这就是阿 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V i n i — 推论 推论 比,即M i d m2M 2 d2 推论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反比,即 V1M2 V2 _ M1O 推论5: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1)标准状况下,平均分子量—M M =22.4d (??? d= --- ) (1mol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 22.4

物质的量(1)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2、填空: (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个电子。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 (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 (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个质子, (5)1.204×1025个H2O,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准确。 (1)1molO2的质量是32g/mol (2)H2的摩尔质量是2g (3)1molH+的质量是1g (4)对原子来说,摩尔质量就是原子量 (5)每摩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微粒 4、①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摩尔质量为,1.5 mol H2SO4的质量是。 ②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摩尔质量为,20 g NaOH的物质的量是。 ③3.01×1022个OH-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这些OH-与 NH3的质量相同,和 g Na+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5、71g Na2SO4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6、19g的MgCl2固体粉末中含有Mg2+mol;Cl—mol;质子个。试题类编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物质的量公式大全.

“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 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 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由固体配制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 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 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三、理解三个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 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 ①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 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子的分子,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a2O2与H2O、Cl2与NaOH、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AgNO3等。 2.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 ω1?m1=ω2?m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 ω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分数,m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ω2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m2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1稀释前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2为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1为稀释前溶液的体积,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四、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四条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四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或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1.推论一: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V1:V2=n1:n2=N1:N2) 2.推论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ρ1:ρ2=M1:M2) 3.推论三: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 4.推论四: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P1:P2=n1:n2) 以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必须理解记忆,学会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m/M *RT)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