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出_围城_的女人们_小说_中国式离婚_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走出_围城_的女人们_小说_中国式离婚_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走出_围城_的女人们_小说_中国式离婚_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走出_围城_的女人们_小说_中国式离婚_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2012年6月刊

10

一、引言

《中国式离婚》是中国当代女作家王海鸰的家庭婚姻伦理小说,该小说于2004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搬上银幕,在中国首映后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也引发人们对当代婚姻家庭、两性关系的反思和感悟。该剧被人们称为现代版的围城,它通过三个家庭和一个已经离异的家庭,来展示中国人的婚姻现状,揭示不同年龄段的夫妻在婚姻契约下心、身和身心的三种背叛,从而导致家庭的变化。该剧是一部社会伦理片,讲述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是一次中国人婚姻的深度探访。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出后,长期占据当地收视率榜首,在观众之中掀起热烈的讨论。《中国式离婚》主要讲述了中国当代社会三对夫妻的失败婚姻的建构和解构过程:外科医生宋建平和小学教师林小枫;外科医生肖莉和经商的丈夫;刘东北和护士娟子。该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夫妻因为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彼此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二、苏联文论家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是有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在复调小说理论中不存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复调小说的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一切都存在于同一空间,相互作用,作者在小说中一般不写原因,也没有事物的缘起,而是把各种矛盾对立的思想集中置于同一平面上描写,而不作为纵向顺序的思考和排列

三、霸道任性、亲自解构自己婚姻的家庭主妇林小枫

林小枫是在中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代表当代拥有事业成功的优秀丈夫,宁愿为丈夫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相夫教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中的知识分子妻子群体形象。林小枫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因嫌教书工作清贫辛苦而辞掉工作,选择当家庭主妇,支持丈夫工作,是其人生选择的一大失误。赋闲在家的林小枫虽在勤勉持家、相夫教子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却忽视了个人修养的历练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再加上爱情和激情的逐渐消退,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丈夫却事业有成正处于黄金阶段,与事业蒸蒸日上的丈夫的差距越拉越大,思想交流也愈来愈受阻,越来越难以沟通。时光荏苒,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人老珠黄、爱唠叨啰嗦、凶悍霸道、斤斤计较的市侩家庭主妇。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两个人的心能始终维系在一起直到多年后依然合拍,关键在于两个人要以同样的速度向着相同的方向改变。如果一个人在变化,而另一个停止不前,距离就会越来越大,产生分歧甚至分手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那些为了家庭和孩子而放弃自己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的女性是不理智的。

对丈夫感情的怀疑是自己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林小枫爱查看丈夫手机短信、双眼紧盯着丈夫,时刻查问丈夫行踪都是不可取的,

不给丈夫留存个人私密空间,都是婚姻不成熟的表现。《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是当代社会中这类妻子的典型代表。时刻追求拥有完美爱情、浪漫婚姻。这类女人独占欲太强,希望丈夫能时刻以自己为中心,围着自己转。既希望丈夫事业成功、有权有势、还能时刻把自己捧在手心,而忽视了男人干事业需要社会性的一面,属对两性关系认识不到位,婚姻观念不成熟的表现。

因对感情婚姻家庭期望值过高,林小枫面对婚姻家庭日趋出现的矛盾,表现出理性不足感性有余,采取了竭斯底里、鱼死网破、怨妇报仇的方式,到丈夫单位、与假想敌“第三者”肖莉公开大吵大闹,干扰了丈夫宋建平正常的工作,甚至使他颜面扫地,也深深伤害了夫妻彼此之间的多年来的情分。

身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林小枫敏感多疑、对婚姻家庭两性关系期望值过高。对身为外科医生的丈夫宋建平,缺乏关爱与理解。因工作关系而与丈夫交往的女性,更是遭到其无端怀疑,甚至出现捕风捉影地到丈夫单位大吵大闹等许多不理性的举动,导致夫妻关系矛盾升级。面对不可理喻、竭斯底里的妻子,丈夫宋建平忍无可忍,最终也变得冷漠。最终是林小枫自己酿成了婚姻悲剧,解构了自己的婚姻家庭。

四、外柔内刚、坚强独立、但对婚姻缺乏包容性的单身母亲肖莉

单身母亲肖莉,代表当代离异的中年知识女性群体。身为医生的肖莉漂亮知性、善解人意、性格坚强、经济独立但清高孤傲,再得知丈夫有外遇的事实后,毅然决然地与丈夫提出了离婚,选择自己带着女儿过生活。

因为与宋建平是同事,又是对门邻居,寡居的肖莉自然而然地在工作、生活方面需要宋建平的关照与帮助,肖莉成功晋升职称一事就是例证。宋对肖也是素有好感,也曾有过心猿意马的精神出轨念头。有这么一个优质女人时刻围绕在丈夫宋建平身边,敏感多疑的林小枫感到婚姻受到了无形的挑战。辞掉工作后赋闲在家的林小枫,捕风捉影、查询丈夫手机短信、追尾跟梢地探查丈夫的行踪成了她的主要工作。

失去了合法婚姻外衣的保护,离异后肖莉的生活和感情状态,自然而然会成为同事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关注的对象。事业超前进一步都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成功晋升职称被别人讹传是靠出卖色相拉拢了评委。因怀疑肖莉勾引媚惑自己的丈夫,肖莉在单位遭受到林小枫的当众谩骂和羞辱。因其轻率选择离异的婚姻状态,她自己虽然能竭尽全力去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但无事生非的烦扰接踵而至,是肖莉自己所无法摆脱的,也成为她生活工作中的主要困扰。肖莉是个很懂得驾驭自己生活的女人,因为她经历过失败的婚姻所带来的创伤。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她虽然竭尽全力去小心地、努力地让她和女儿的生活过得更好,尽管如此,她还是会被伤害,也仍然经常在无人时黯自神伤,心中的苦闷只有自己知道。

走出“围城”的女人们

——小说《中国式离婚》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杨道云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作家王海鸰的家庭伦理都市言情小说《中国式离婚》文本,基于苏联文论家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对小说中三类知识女性的失败婚姻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旨在呼吁婚姻中的人们要互相体谅、包容,珍惜和维护两性和谐的家庭生活。

关键词:婚姻悲剧 复调小说理论 包容 谅解 和谐

文学评论

肖莉又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女人。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不但要到外面辛勤的工作赚钱,还要天天接送孩子、洗衣服做饭,承担起家庭的全部。所有一切让一个弱女子应接不暇,不堪重负的生活重担,她却做得有条不紊,每件事情都做得十分出色,从没失误过。残酷的现实生活不能摧毁她的身心,反而令她更加成熟、稳重、历练老成。肖莉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她却从不摆出一副母亲大人的架子,而是像朋友、知心人一样,与孩子快快乐乐的相处,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她的包容心很强,就事论事,不掺杂任何的个人情感。身为一个弃妇,她十分真诚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单身母亲正在“走进”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制约,单身母亲一直都是被社会排斥的对象。然而当个人的自由被法律认可、保护的时候,单身母亲就有了存在的土壤。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女性层出不穷,她们不但能很好的养活自己,更能很好的养活孩子,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秀的教育。

五、崇尚浪漫激情、婚姻心理不成熟的护士娟子

娟子性格活泼开朗,崇尚浪漫激情的二人世界,代表80后的知识女性。闪电式结婚和离婚,尽情享受两性关系,对婚姻责任心不强,包容性不够。娟子与刘东北这两位80后的年青人,憧憬美好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但因怀孕期间,发现丈夫出轨后,娟子不顾林小枫的劝阻,绝情地去医院打掉了孩子,断然选择了离婚。

娟子对他人之事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别人的老婆、情人等等,她都爱想方设法地去打听清楚,不弄明白决不罢休。但她同时也是个非常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子。在别人烦心失意的时候,她总会关切的安慰、劝导。人痛己痛,人悲己悲,以至于让烦恼中的人感到娟子是那么的惹人心烦……。娟子的推理能力很强,遇到的事情但凡有些蛛丝马迹,她就开始没完没了的推理,企图揭开它们的真相面纱。她不但反应机敏,而且善于保守秘密,与林小枫在麦当劳的初次会面中,她巧妙的随机应变,使他们避免了一场家庭风波;在与小枫长期的交往中,她死守着宋建平的糗事,没有泄露一丝一毫。娟子拥有天真理想的“爱情”观念,她不懂得情场上的险恶,人走茶凉。她单纯的心思幻想着离婚后能与刘东北做好朋友,彼此精神依赖,但她万万没想到,分手就意味着两人不会再有任何关系。离婚后的娟子对当初草率的行为有些后悔。从失败婚姻中她也从中汲取了教训。

我相信很多女人都会把刘东北看作一个爱情的破坏者,一个肉体的背叛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个用任何鄙视的词语形容都不为过的人——这似乎是很无奈的事情。正如刘东北所言,婚姻是种艺术,有时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想对他而言娟子可能会是永远都无法超越的爱人,而娟子或许也很难找到一个从心灵深处爱着她的人。刘东北丧失了回头的勇气,而娟子也没有回头的能力。一个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死亡,为这场中国式离婚买了单。

六、三类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6.1包容对方的性格缺陷,互相信任,及时消除彼此的误解和积怨。从性格分析看,林小枫是一个缺乏自我边界的女性,她喜欢把爱的人纳入自我,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内心没有边界的人要么是胆怯依赖,要么是自我膨胀,很难用适中的方式来与人交往,对人热情与冷淡完全以当时的心情而定。林小枫对宋建平清高保守的生活态度不满,对家庭的经济现状不满,然后又对宋建平对她缺少关爱不满。林小枫是需要夫妻时刻分享内心秘密才有亲密感,需要知道一切才有安全感的女子,而宋建平却是一个自我比较完整,不喜欢暴露内心,也不主动与人交流的人。他把内心世界与客观现实分得很清。他可以幻想,或对别的女人动情,行为上却异常地保守与节制。这样的两个人走在一起,婚姻很难有平静的时候。婚姻中正常的交流如果不能达成,交流就会朝向极端方式发展。这时的婚姻必定狼烟四起,产生误解是婚姻生活的常态,但误解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来及时消除。

6.2 男人也有心理脆弱和疲惫的时候,更缺乏安全感,妻子要多体谅多关爱。缺乏婚姻信任的常常是男人,男性更缺乏对女性的信任。在婚姻里,当一方成为一个盾牌的时候,另一方就不得不成为一个利矛。很多男人像宋建平一样,在婚姻中需要更大的自我空间,自我边界非常强,妻子想进入他的内心也非常地难。这种心理状态可以理解为自尊,也可以理解为防御。为什么不愿意坦诚,是因为男性更缺乏安全感,更缺乏对女性的信任。婚姻有个潜规律,因结婚变得完美的女人是婚姻的获益者,原因是她嫁了一个可以促使她人格完整的人,这个男人必定人格比她成熟。如果婚姻让一个女人变坏,女人便是婚姻的受害者,那个男人一定有促使别人堕落的人格力量。

6.3女人应当拥有自我。不管什么原因,女人都不能放弃自我。拥有了自我你就会变得有自信。如果没有自我,你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非常敏感,都会有像林小枫一样的神经质。但如果你是一个有自我主见、有自信的女人,很多事情你都看得很淡,也会有包容性。

6.4要学会理智地处理婚姻中的矛盾,要知性超然,学会接受事物不完美的一面。常言道:婚前要睁大眼,婚后要闭着眼,结婚前要睁大眼、要选对人嫁对人,选对丈夫是前提,婚后就得半闭着眼,有些事看见了装做看不见,凡事要模糊着来,不能事事较真。婚姻需要糊涂,需要模糊,需要不知道。

七、总结

当代社会,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己和谐的同时,如何保持家庭婚姻稳定、维护两性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婚姻家庭需要经营,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对双方都带来伤害、尤其对失败婚姻中的弱势群体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伤害更大。人一旦走入了婚姻,爱情就演变成了一种亲情,感情,一种经过了磨合的相儒以沫的依赖。虽然信任是婚姻的基础,但相互尊重才是婚姻的真谛。笔者认为,当代婚姻中的男人们,在为事业家庭打拼,辛苦劳累的同时,少一些居功自傲,对家庭多一些责任心、对妻子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忽略女性的感受,无视妻子的存在,具有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更是不可取的。当代婚姻中的女人们,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妻子们,清高孤傲、对两性关系婚姻期望值过高、对人对事任性固执、缺乏包容性也是酿成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勤俭善良、温柔娴淑、知书达理、开朗大方应该是作为优秀的妻子们所具备的主要品德。那种只拘泥于家庭生活、事业心松懈、上进心不强、工作应付了事、热衷家长里短、无事生非、猜疑多事的妻子,是丈夫所反感的。因思想认识有局限,导致待人处事,尤其是处理家庭矛盾方面出现偏颇不理性的现象更是不可取的。女人虽是婚姻中天生的弱者,但女性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会拥有幸福的婚姻。

参考文献:

[1]王海鸰,《中国式离婚》[M],作家出版社,2011.04。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06。

作者简介:杨道云(197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

美文学。

2012年6月刊1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谈谈围城与婚姻

围城与婚姻 大家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得题目就是,围城与婚姻。《围城》就是我们中国文艺大师钱钟书先生得名作。这部经典小说以抗战初期为背景,通过描写一群知识分子来往相处得生活琐事,用炉火纯青得语言功底,充分揭示了诸多深刻得社会哲理。这部小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哲理最深得名句,就就是“城里得人想出去,城外得人想进来,婚姻大抵如此”。婚姻就是个大题目,古往今来,论述婚姻就是什么得作品,多得难以计数,而钱老得这句话却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大多数人对婚姻得瞧法。 下面,针对围城与婚姻这个话题,我结合自己得体会,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瞧法? 首先,第一方面,婚姻到底就是什么?我认为一个人,从小到大,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到归隐泉林,就是社会规律,应该说,每个人都不能避免,也不容逃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婚姻得必然性,它就是人生必须得一段旅程,也就是必然要经过得一段经历,我们要坦然面对,既不必过于紧张,也不必期许太高。没结婚得年轻,要走出自己过去得围城,时机成熟,就要勇敢地走入婚姻殿堂,开启新得美好生活时光。从政治得高度去类比,可以说,婚姻就是先谈朋友,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后考虑一起住,建立国家

联盟,比如像苏联或欧盟那样,当然啦,如果两人一起生活不下去,老就是闹别扭,矛盾不可调与得话,也会出现解体得危险。所以,婚姻就是什么,我认为,说白了,男女双方在一起长期地生活,就就是婚姻了。当然,随着社会观念得日益开放,同性恋,男男、女女一起生活,在有得国家也被认为就是有法律意义上得婚姻。说到底,无论就是结婚与离婚,都就是对围城得一次摧毁与重建。我们每一个人一直都就是一个泥瓦匠,推倒了过去得围城,同时又在堆砌新得围城,也许,转来转去,我们却始终无法走出自己命中注定得围城。对于婚姻,我们既然生在围城之中,不必紧张,坦然就好。 然后,第二方面,怎么去过有婚姻得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得时代,这个时代最大得特点就就是不确定。我们在环境复杂、变化多端、形势难测得职场拼搏,工作之余,疲惫不堪之际,特别需要一个充电疗伤得地方,这就就是家庭,而婚姻就就是家庭得基础。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就是战士,要打垮对手、、捍卫婚姻。我们打个比方来讲,都就是刺猬,而刺猬得一身装备就是对准敌人得,不就是对待家人得。我想,刺猬们回家,应该会卸下一身得防备,把信任、温暖与爱交给自己得亲人。所以,过有婚姻、有家庭得生活就是该就是一种人生必要得常态,这个围城,不能仅仅被瞧成就是一种束缚,更应该从积极得角度去瞧到围城也就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交友网联合发布的《2019-201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18岁-25岁女性有70%是大叔控,其中气质大叔、事业型大叔、细腻体贴大叔是大叔控们的最爱。所谓大叔,通常指30岁-50岁的中年男士,倾向于选择中年男士作为配偶的青年女性被称作大叔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37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大叔控多。44.3%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 受访者中,70后占41.4%,80后占24.4%,90后占4.8%。 67.2%的人认为中年男士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 1990年出生的张兰(化名)来北京打工一年多了。前不久,她在换房时结识了房东的朋友一个70后的大叔。初次见面,大叔就开车帮她搬来了所有行李。之后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儿。我经常向他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快,他不但不会不耐烦,还会给出很多实用建议。作为一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大叔的成熟体贴让我感到很舒心。 女朋友常指责我自私、不考虑她的感受,夸赞大叔有魅力。山东小伙李守伟说,他女朋友是日漫迷、韩剧迷,最喜欢收集动漫和韩剧里的美型大叔图片,还把大叔定为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心态太幼稚了。

为什么一些年轻女性更青睐中年男士?调查中,67.2%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55.5%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更稳重,有魅力;40.5%的人表示是中年男士更能体贴女性;39.3%的人觉得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更愿意被照顾,而不懂得照顾别人。 世纪佳缘婚恋专家张佳芮告诉记者,大叔控大多集中于年轻女性。初入社会的年轻女性缺少社会经验,而这正是成熟中年男性所具有的,他们能给予女性安全感。此外,现在不少家庭是421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很可能导致独生子女长大后缺乏耐性和包容力,在恋爱和婚姻中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时代不同,适婚年龄人群择偶需求也不同。张佳芮说,70年代生人崇尚与知识分子结合,80年代生人更注重对方物质基础,90年代生人择偶不但务实,而且更注重自我感受。所以不管从物质还是感情出发,不少女性都愿意选择已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士。 稳定的感情需要男女双方耐心磨合,一同成长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对年轻女性当大叔控持认同态度,17.0%的人持反对态度,30.4%的人表示不好说。 张兰认为,年轻女性与大叔结合是恋爱自由,没什么不可以。单方面要求女性理解自己伴侣,等待其成长,也是不公平的。 不少年轻女性有攀比心理,看到同龄人因为嫁得好,享受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在感情中动摇。李守伟认为,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

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 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 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 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 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 《变态心理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 一、 创办刊物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 倡 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 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婚姻这座围城啊

婚姻这座围城啊 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钱钟书《围城》 我当时为什么要结婚?我为什么要和你结婚?这个念头相信结 过婚的人多少都会有。之前网上有句话我感觉说的挺有意思的:“女人嫁给谁都遗憾,男人娶了谁都后悔。婚姻就是个围城,关键是你在围城里面怎么突围。 我和我老公的感情本来也挺好的,当时我们是裸婚,没车没房。可是现在当我们真的要买房了,我突然想离婚了。别问我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能把我们的买房经历说出来,其他的我也说不清楚。我和我老公收入都不高,眼看孩子要上学,我们住的廉租房实在住不下,就给他家里人商量了一下买房的事情。他家里人也同意给我们出首付,然后我和我老公共同还贷款。可是真的是到买房子这一刻,我真想离婚了。今年三月份我们这里的管控相对没那么严了,我就和我老公一起去看我们这边的楼盘。刚开始,我老公也挺上心的,可是每次我们都是兴冲冲的给他家里人说看的楼盘,每次都被他家人以各种理由否决掉。慢慢的,我老公也不去看楼盘了,就剩下我一个人去看,这时候我就很生气的。我更生气的是我们看的楼盘他们说各种不好,他们看的其实更不好。那就我们看的一个楼盘为例,这个楼盘距离我家三个红绿灯,并且规划的有学校,有公园,还有公交车,结果他家里人一看不愿意,说哪个地方太偏了。其实,他们看的一个楼盘更偏,

这个楼盘在我们这里的一个精神病院旁边,并且那里学校,公园什么的都没有,也不通公交车。还有我们看的一个楼盘事在铁路东,他家里人一直说铁路东的房子不可以买,可是他们家里人想买的房子就在铁路东。类型这样的经历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咋形容我老公的家里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论好话赖话他家里人都说完了,只要是对他们有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感觉形容我老公一家人再合适不过。虽说我们房子现在也没有买,但是我就是想离婚了。 有人说离婚在这年头太普遍了,尤其是90后一点小事就可能会离婚。其实,我想说那只是部分。我感觉90后对待婚姻还是比较慎重的,只是有些事真的是忍无可忍,才想走出这座婚姻的围城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婚姻就象是一座围城

女人婚姻围城 婚姻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想出去。她和他结婚六年,临近七年之痒,当初的甜言蜜语被生活琐事代替。自从有了孩子便再无二人世界了。 他们甚至忘了两人何时独自在外吃过一顿饭了,她真的很累,公司里年轻漂亮有能力的女孩很多。努力升至今天的位置实属不易。回到家,孩子的哭闹、家庭的琐事,她真的很久没有笑了。 五年的时光依旧冲不淡妈妈离别的伤痛。即使有了一个很懂事的小棉袄。是的,她的女儿四岁了。送去幼稚园的一年时光里,女儿学会了爱、学会了分享。可能目前这就是最让她感到暖心的事吧。 他,公司主管、长相沉稳。结婚初期对她无微不至。仅仅两年的时光、新鲜感退去,剩下的只有冷漠。可能唯一牵绊他们的就只有孩子和这个家了。 她一直在等,等待他的转变,即使做出种种错事、依旧选择原谅。她有一个信念:要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她努力工作,且小有所成。外人看来她就是时下最流行的辣妈。她一直在找寻可以兼顾家庭的方法。 可最近的一个事让她的信念彻底瓦解。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远程监控软件装在了家里的电脑上。工作之余,她可以拿起手机查看女儿在家的一举一动。 到了暑假,女儿在家没人照顾,正好老家表妹也放暑假,便接了过来照看女儿。她又想起了妈妈,如果妈妈还在,很多的烦恼就不会有了。宝贝真的很乖,改变了很多,基本不用怎么麻烦小阿姨。 又是一个无聊的中午,她吃着工作餐拿出了手机,想女儿了。其实她何尝不想每天陪着女儿,给她最贴心的爱。可是她需努力工作,因为她真的不确定自己的另一半会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所以她必须靠自己。必须为自己和女儿留一条后路。她拿着手机登陆了Smartkoo智慧家庭,孩子们可能已经睡午觉去了。出现在画面里的却是他和一个抹面几次的她。。 是的,她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有了爱的人。她看到了六年前的他。无微不至、体贴入微、但这一切已不是对她。她没有哭。关掉手机继续工作。 想来她早有预感了,不然如今怎会如此冷静。以前一味的欺骗自己,说服自己等他改变。可等来的还是背叛。真的走不下去了。也许退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他们分开了,是她提出来的。分开那天,她如释重负,仿佛重生。女儿跟着妈妈生活。其实以往的生活里,父亲的角色在女儿心里也是迷糊的。 女人真的要懂得放手,对于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何必死死牵绊。没有他的日子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1 / 13

————————————————————————————————作者:————————————————————————————————日期: 2 / 13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A]《怀旧》[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D]《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诗歌[B]小说[C]散文[D]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B]冰心 [C]王鲁彦[D]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的形象。 [A]“多余人”[B]“彷徨者”[C]“精神者”[D]“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湖畔》[D]《女神》 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A]萧乾[B]冯雪峰 [C] 陈独秀[D]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上海[B]北京 [C]广州[D]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A]陈独秀[B]鲁迅 [C]赵家璧[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 [C] 《二马》[D]《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A]老舍[B] 沈从文 [C]巴金[D]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曾虚白[B]穆时英 [C]施蛰存[D]刘呐鸥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金粉世家》[B]《啼笑因缘》 1 / 13

围城

《围城》 主要内容: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既是围城的真正含义,又是本书的书眼,一句话涵盖了整本书的故事精华。 爱情、婚姻的围城 书中,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遇见了他爱情史上的第一个女人:鲍小姐,要真正的说起来,鲍小姐也算不得是方鸿渐的爱情,只能算是方鸿渐被女人所吸引以及对性的渴求而已,可是,当他在鲍小姐想要与其撇清关系时,却表现出愤怒,这其实是方鸿渐在包小姐所构造的围城中出不来罢了。后来回到了上海,遇到了唐晓芙,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去追求她,因此也不得不刻意讨好自己并不爱的苏文纨,并且对唐晓芙刻意隐瞒之前的种种,可是,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苏文纨对唐晓

浅谈泰国女性的婚姻观

浅谈泰国女性的婚姻观 泰国文化受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独特。保守中有开放,开放中拥有保守。泰国文化背景下对性别、同性、人妖的包容和接纳,形成独特而有名的人妖文化,以及同性恋文化。加之,泰国男女比例失调,女性比男性人数多得多,因此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婚姻观念。 泰国文化并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外来文化所成的,也非单某地某人士的创发;泰国文化应 该是各方多股势力长期接触、交织、融合而成的。因此,泰国文化看来复杂化、多元化。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泰国文化,尤其泰国信仰佛教,佛教文化又使得泰国人民的脾性包容和接纳。形成独特而有名的人妖文化、以及同性恋文化。而受这种社会氛围影响,泰国男性也普遍有偏女性化和阴柔化的趋势。并且泰国的人妖可以结婚,只是人妖特殊的背景及短暂的寿命,或许决定了其婚姻只是一种暂时、短暂与象征,不可能有实质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妖的个人与社会悲剧所在。 泰国人口的现状 如今泰国男女比例失调,女性比男性人数多得多。2008年泰国玛希敦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学院副院长格立达雅博士近日在社会人口研究成果发表会上表示,泰国国内人口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长期下去会对泰国社会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危机。泰国男女比例为1:2, 本网注明“来源:泰国男女比例多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

女性人数比男性整整多出一倍,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让在数量上已经“供过于求”的泰国女性的选择性和“可嫁性”越来越小。另外,泰国没有人口限制,在泰国家庭人数是根 据夫妻双方自愿。但是通过对泰国国内人口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泰国国内女性人口比男性多约几百万。研究表明,泰国社会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持续已久,从一九六0年起,国内 女性人口数量就开始比男性多,性别的失衡会带来社会人口的危机。国内女性单身趋势加大,出生率下降,每对夫妇平均生育率只有一个小孩,这将会对泰国社会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影响。另外,很多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男人选择做人妖或者同性恋,因此使得本来人口失调的泰国,男女比例失调又更加明显了。 泰国女性的婚姻观 在泰国,泰国女性选择单身显得很无奈。因为泰国男女比例为1:1.32,女性人数比男性整整多出七百多万,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让在数量上已经“供过于求”的泰国女性的选择性和“可嫁性”越来越小。由于泰国婚姻法是以一夫一妻模式的,所以很多女性找不到结婚对象而被迫单身。对于泰国美女“供过于求”,泰国确实有很多女的未嫁,但是泰 国女性很独立,不愿意凑合著过日子的。此外,泰国人历来格外随性自由,不喜束缚。这一点对男性来说尤甚,所以泰国男性在面对感情时三心二意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也正因为如此,泰国女性普遍对男性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许多泰国女性在谈到自己迟迟不结婚的原因时都会不无讽刺地说,泰国男人分为两种,或女性化或不专一。在以盛产“人妖”闻名于世的泰国,由于获得了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大众认可度,“人妖”这一特殊群体得以迅速扩大。泰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在有限 的男性人数下,很多泰国男性就有了惰性,所谓的家庭责任感,婚姻感越来越薄弱,女性的独立,不愿意将就或者忍受泰国男性的背叛或者不专一。除了对男性的不信任和失望之外,泰国女性在事业、生活和社交等各方面越来越独立和自信也让她们更加享受独身的自由。不难看出,在决定是否保持单身时,泰国女性首先考虑的是婚姻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和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婚姻,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男性主宰。另外,结婚按规定应该办理法律手续,也可以不办,无人过问更无人追究。事实上,几乎没人去办结婚手续,结婚手续便不再是道德的束缚,使得事实婚姻随心所欲。而泰国离婚也就随意起来。因此这些因素也形成了泰国女人的新型婚姻观。 结语 本网注明“来源:泰国男女比例多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围城与婚姻

围城与婚姻 这里我想先打个谜语:有个地方“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大家知道是哪吗? 没错,就是婚姻。这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的话,时下有不少关于婚姻的见解,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一种委曲求全的艺术”“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等等,婚姻是贯串人生三分之二的大事件,不由得我们不重视。而据统计,2010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这不得不让我们想问: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怎么了?难道围城里真的是刀山火海,难以存活? 这里我个人认为影响婚姻幸福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经济因素。各位同意吗?同意我就跳过说下一个了。 二、个性的丧失或冲突。有的人走进婚姻后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世界,一切都以伴侣和孩子为中心,他们陶醉于自己为爱作出的奉献与牺牲,却不料家人并不觉得幸福。夫妻之间应该保有多少私人空间、成全彼此的个性发展,这点非常重要。相对于自我的丧失,个性的冲突则是另一个极端,当夫妻双方缺乏体谅和退让,喜欢早起的要求习惯晚睡的要早起;爱吃素的强迫爱吃荤的多吃素,如果都只是单纯强调自己而拒绝调和则必然会激发矛盾,以致再相爱的两个人也可能因身心俱疲一拍两散。 三、两人背后的家庭。婚姻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生命个体的结合,它里面更多的是双方背后的家庭之间的交融。来自不同家庭的他们从此要一起牵手度过漫漫岁月,必然会受到双方家庭最为长久和严峻的考验。 四、时间。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有时候就是厌倦了这个朝夕相处的面孔,有时候就是不自觉想走出婚姻的包围去看看别处的风景,喜新厌旧乃人的本性,夫妻双方如果不具备对家庭的责任感,没有对彼此的忠诚意识以及道德约束,婚外恋也必然是婚姻幸福、长久的拦路虎。 当两个独立的个体选择结合在一起,开始经历生活的起起伏伏,再不是花前月下,再不能随性妄为,生活的难题朝两人一波又一波地涌来,会彼此抱怨,会半路撂挑子,这些都是很常见,最关键的是当我们处在婚姻中如何应对,同时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决定了婚姻究竟是不是捆缚我们的围城。 于是我愿意这么做结论:婚姻或许是一所房子,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呵护在内,至于围城,那绝对是部分人的围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2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婚姻一直是人类切身的一个问题。它使得人组成家庭,它也使得人繁衍生息。由于一般是成年人才能生育下一代,所以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三千年前还是三千年后,都是人摆脱幼稚,步入社会的标志。结婚后,我们要与一个从未一起生活过的人朝夕相处,而它的选择、成立而被社会承认一直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可以说,人们几千年来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史前氏族人并无家庭观念。两性婚姻关系是群婚。后来,在农业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拉犁,农活变得轻松。逐渐的,氏族集体劳动被个体家庭劳动所替代。原始社会末期,家庭的雏形出现了。那时,是男性进入女性的家里组建家庭,没有女性的家庭,氏族会分配女性过去。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土地私有制为开始的各种私有制建立。男性地位得到提升并超过女性。家庭产生了,婚姻中的家长制时代到来了。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和两姓之好,以上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皆主人筵几于庙,而迎于门外,入,揖让于庙,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婚姻关系的目的在于男家。其目的是祭祀先祖、生子立嗣、得到内助。结婚既是以生子立嗣以祭祀祖宗为目的,故与婚姻当事人的意愿无关,是与两姓家族相关,所以在古代包办婚姻成立过程中,父系尤其是父亲具有绝对的权威。休弃无子的妻子是合理合法的事,男子与一群女子保持性关系以“开枝散叶”成为了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通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婚姻制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被承认为是男方家的人,能入族谱,妾不是男方家的人,甚至她们的孩子都不承认她们的具有母亲的身份。从这一点,我们不难说,封建社会阶级统治十分的森严无情。 古代的婚姻是怎样成立的呢?包办婚姻分为求亲和招婿两种。因篇幅题材限制,第二种不予展开。书云“男方求婚,女家应允,男家继以下聘,婚约便定”。包办婚姻中的每一步,媒人皆按父母之令通而行事,男女婚嫁,必从父母之令,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子女在面对父母时,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古代的自然经济并不发达,它使得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高,子女的幼年甚至一生都被局限在家里,一切向父母学习,父母完全塑造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子女被家长奴化,这就是包办婚姻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其妻因其母的反对被拆散,最后双双自尽体现出了包办婚姻的罪恶。 古代重男轻女,道德对夫妻双方赋予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夫妻虽为一体,都是家族的所有物,但只有男性有继承和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女性最多只有管理权。男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