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ICS B 43

备案号:

DB

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凉山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 、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凉山州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凉山州农业多种经营站起草,雷波、宁南、金阳等县农业局协助修改完成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挺杨时刚钟川黄静江陈育熙刘超洪王俊凡

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凉山州境内生产无公害柑桔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凉山州无公害柑桔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T 9659 柑桔嫁接苗分级及检验

DB/5100 B61001-89 柑桔良种苗木规格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B 51/336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

DB 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 51/338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3 要求

3.1 园地选择与规划

3.1.1 园地选择

3.1.1.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6-22℃,绝对最低温度≥-3℃,1月平均温度≥4℃,≥10℃的年积温5000℃以上。

3.1.1.2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应在1-2%,PH在5.5-6.5之间,土层深厚,土层在4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其他按 GB 15618 规定执行。

3.1.1.3 水质

按GB 5084、DB 51/336规定执行。

3.1.1.4 大气质量

按DB 51/336 规定执行。

3.1.1.5 地形地势

坡度在25o以下。坡度10-25o的山地、丘陵,建园时宜修筑等高梯地。

3.1.1.6 其他

按DB 51/336规定执行。

3.1.2 园地规划

相对集中连片,配置必要的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属建筑等设施,营造防护林。防护林选择速生树种,并与柑桔没有共生性病虫害。平地及坡度在10o的缓坡地,栽植行为南北向。建议采用长方形栽植。坡度在10-25o的山地、丘陵地,栽植行向与梯地走向相同,推荐采用等高栽植。梯地水平走向应有3-5‰的比降。

3.1.3 品种和砧木选择

3.1.3.1 品种选择的依据

根据柑桔生态区划指标,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选择最优良品种发展无公害柑桔生产,特别注意选择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3.1.3.2 适宜的优良品种有:甜橙中的纽荷尔、奈维林娜、二十一世纪等脐橙,本地锦橙、铜水72-1、等锦橙、伏令夏橙、塔罗科血橙;宽皮柑中的太田、台湾无核椪柑,杂柑中的不知火、南香、诺娃等。

3.1.3.3 适宜于凉山柑桔的砧木有:枳、红桔、甜橙等。

3.2 栽植

3.2.1 苗木质量

应符合GB/T 9659、DB/5100 B61001-89的有关规定。提倡栽植无病毒柑桔苗。

3.2.2 栽植时间

一般在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我州冬、春气候干燥宜提倡秋植或5-6月春梢停长后定植,有水源条件的也可春植。营养袋苗或带土移栽苗不受季节限制。

3.2.3 栽植密度

为提高前期果园产量应提倡计划密植,按667m2面积计,甜橙一般以86-112株为宜,株行距2-2.5×3m;宽皮柑桔112株,株行距2×3m;柚类56株,株行距3×4m。

3.2.4栽植技术

3.2.

4.1 定点挖穴

按3.2.3的要求,横纵成行确定定植穴的位置,山地果园以梯面靠外1/3-2/5,株距定点,于栽植树前1-3个月挖好宽1m,深0.8m的定植坑或沟。

3.2.

4.2 回填底肥

每穴施杂肥(青草、绿肥)50-100kg,腐熟猪、牛粪25-50kg,磷肥2-3kg,加适量石灰调酸,将粪与表土混匀,一层草,一层肥土分层回填。回填后穴土要高出地面20-30cm。

3.2.

4.3 栽植方法

先挖宽40cm,深30-40cm的穴,将苗木根系和枝叶适度修剪后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栽植深度以根颈部高出地面5cm为宜。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00cm的树盘,浇足定根水。春季栽植后应提倡覆膜。

3.3 土肥水管理

3.3.1 土壤管理

3.3.1.1 深翻熟土

于每年秋(9-10月)根系生长高峰前,结合施采果肥和果园覆盖物(稿秆)绿肥还田时进行。对管理差的果园实行全园深翻:即将定植穴外(或树冠滴水线以外)的土壤全面进行深翻,深度60cm以上,山地脐橙园只能在株间和内侧挖土深翻;对新果园(或幼树园)和梯面窄的果园实行扩穴深翻:每年向外扩穴40-50cm,即在树冠下挖放射状或轮状沟,沟深40cm以上,沟中回填入经腐熟的有机肥或腐烂的覆盖物;对土层浅薄、底层母岩坚实的果园实行爆破深翻。即轮流在株行间放闷炮,炮眼与地面成70°角,距定植点40cm,爆破深度100-120cm,装硝铵炸药0.2kg,爆破后可将底层坚土、石块翻至表面然后分层压施有机肥。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3.3.1.2 间作或生草

提倡柑桔园实行生草制,可种草也可选择性留良性杂草,种植的间作物或草类应是与柑桔无共生性病虫、浅根、矮杆,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牧草为宜(也可间作花生、西瓜、蔬菜等),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或用作饲料。

3.3.1.3 覆盖与培土

高温或干旱季节,提倡树盘内用秸杆等覆盖,覆盖材料可以是枯草、稿杆、绿肥、锯末等,厚度20cm,于春季施肥,灌水后进行。覆盖物应与根茎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覆盖后应在覆盖物上压一些土,以防火灾或被风吹走。连续覆盖3-4年后浅翻一次。注:追肥时应扒开覆盖物施入。

培土在冬季中耕后进行。可培入无污染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塘泥、河泥、沙土或柑桔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10cm。

3.3.1.4 中耕

若需中耕,可在夏、秋季和采果后进行,每年中耕1-2次,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8-15cm,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雨季不宜中耕。

3.3.2 施肥

3.3.2.1 施肥原则

采取根浅浅施,根深深施;春夏浅施,秋冬深施;化学肥料浅施,磷、钾、有机肥深施;基肥早、春肥巧、夏肥饱、根外追肥不能少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提倡叶片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所施用的肥料应符合DB 51/338 的规定要求。

3.3.2.2 肥料种类

包括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活性肥、化肥和叶面肥料。

3.3.2.3 施肥方法

3.3.2.3.1 土壤施肥

将肥料施入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补充树体养分的方法。主要有:

3.3.2.3.1.1 环状施肥法:在树冠滴水线外挖宽30-50cm,深40-60cm的环状沟,按肥、土1:3比例混匀后回填,然后覆土填平。

3.3.2.3.1.2 放射状施肥法:距树干50-100cm处向外挖放射状沟4-6条,近树干处沟浅而窄,向外逐渐加宽加深。并超出树冠滴水线20cm,深度20-30cm,肥、土按1:3混匀后填入,隔年更换放射沟位置按同样方法进行。

3.3.2.3.1.3 条状施肥法:在果树行(株)间挖一条宽50cm,深40-50cm沟,肥、土按1:3混匀后回填覆土。如今年在行间进行,明年应更换为株间进行。

3.3.2.3.2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以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为主,根据果树生长发育需要,于萌芽后、开花期、第一次生理落果后、果实膨大期进行。根外追肥应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每7-15天进行一次。根外追施的时期为:萌芽期(3月初):以尿素为主,浓度0.2-0.3%;开花期(3月中、下旬):以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为主,浓度均按0.2-0.3%进行,可单独喷施,也可混合喷施;生理落果期(4-6月):以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或其它微肥(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镁等),浓度按0.1-0.3%进行;果实膨大期(7-8月):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注:采收前20天禁止根外追肥。

3.3.2.4 施肥量

根据产量确定,即每生产100kg鲜果需补充有机肥200kg,氮肥1kg、磷1-2kg、钾肥1.5-3kg和适量的微量元素,或每年株施有机肥60-80kg,尿素0.5-1kg,过磷酸钙2-5kg,油枯2.5kg;其中基肥占40%量。氮、磷、钾比例以1∶0.4-0.5∶0.8-1.0为宜。

3.3.2.5.1 施肥时间和技术

一是春肥(促梢促花肥):于每年2月份萌芽前施入,以氮肥为主,辅以适量的磷、钾肥,施肥量占全年的30%;二是稳果肥:于每年4月底5月初进行,也就是第二次生理落果前施入主要采取根外追施的办法,以氮、磷及微量元素肥为主,施用量占全年的10%左右;三是壮果肥:于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果实进入迅速膨大前进行,以有机肥(腐熟的厩肥、畜禽肥、堆肥等)、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40%左右。四是复壮肥:于11月份初采果前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20%。

3.3.3 水分管理

3.3.3.1 灌溉

要求灌溉水无污染,水质应符合GB 5084规定。

柑桔树在春梢萌动及开花期(3-5月)和果实膨大期(7-10月)对水分敏感。春、夏干旱是我区的主要气候特点,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灌水期,一般从2月份开始连续高温、干旱达到7-10天即应灌水一次,秋、冬季连续干旱20天左右也应灌水一次,每次灌水要透,直到雨季来临。灌水量以水侵透根系分布层(40-60cm)为准,约50-80kg/株。灌水的方法有:

3.3.3.1.1 沟灌:在树行间或树冠垂直投影外围开25-30cm深水沟,灌水后填平。

3.3.3.1.2 穴灌:于早春在树冠内外的不同方位挖5-10个深度各50cm的穴,在穴中央放置一个45cm高,15cm粗的草把,施适量肥后封平,浇水15-20kg,再盖上地膜,做成外高内低的盘状,膜中央留一小孔,以便以后补水。

3.3.3.1.3 软管浇灌:在果园上方设大型蓄水池,园中布设大量管网,按一定的距离分设闸阀,浇水时插入软管,通过自然压力各管道将水送到每株树,进行人工浇灌。

3.3.3.1.4 微喷、滴灌。水源可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缓慢、自动地供给果树,还可施肥.

3.3.3.2 排水:夏季雨水来临前各果园要修缮理通排水沟,特别是平地果园要注意在果园四周设深排水沟,山地果园要注意在果园上部设拦水坝或挡水沟。为减少雨水冲刷,应推行果园覆盖和生草栽培。3.4 整形修剪

3.4.1 整形的原则

因地制宜,因树因品种修剪,达到通风透光、立体结果、省力增效的目的。

3.4.2 适宜树形

适宜树形有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变则主干形。

3.4.3 修剪要点

3.4.3.1 幼树期及初结果期

以培养树型骨架为目的,促使树冠的扩大。具体剪法是:从定植后抽生第一次梢开始,严格控梢,坚持主干留2-3个主枝,每一主枝上留2-3个副主枝,每年健壮的外围枝上始终只留1-3条新梢,其余的枝梢抹除,保留的新梢根据生长势,在嫩叶初展时留5-10片叶摘心,促其生长粗壮,提早老熟,并促发二次梢,每年放三次梢;初结果树采取促春梢、抹夏梢、攻秋梢的原则,多培养结果枝组;对结果后枝组、母枝,应短截1/3-2/3,以利抽发春梢,第二年结果后再短截,轮换更新枝组。

3.4.3.2 盛果期

调整树体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平衡,控制树冠扩大与外移,采取控上促下、控外促内的原则,使枝梢分布合理,上下不重叠,左右不拥挤,结构紧凑,通风透光,具体剪法是:采取“一开、二疏、三回缩”的方法(对树冠开天窗,疏去密生、交叉、重叠、病虫的枝条,有计划的对衰老的骨干枝回缩);采取“三留二、五留三”的方法,去弱留强、留下剪上、留斜去直,尽量保留长5cm左右的枝梢、0.3cm左右粗春梢和早秋梢,抹除夏梢;内膛着生的枝条除过密、无叶、病虫枝外,其余枝条都要保留;除生长于空缺部位的徒长枝采取摘心方法(25cm时)培养枝组外,其余部位的一律从基部疏除;对过强枝回缩,过密大枝更新,以确保稳定的产量。

3.4.3.3 衰老树:根据树体的衰老程度采取轮换更新(局部更新)、露骨更新、主枝更新的方法进行。主要是回缩修剪,促进发枝和强梢。

3.5 花果管理

3.5.1 控花控果

3.5.1.1 控花

3.5.1.1.1 抑花:冬季修剪以短截、回缩为主;进行花前复剪,强枝适当多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有叶单花多留,无叶花少留或不留;抹除畸形花、病虫花。

3.5.1.1.2 促花:可采用环割、断根、拉枝、控水或施用促花剂等措施促进幼、旺树花芽分化。

3.5.1.2 控果

3.5.1.2.1 保花保果:适当抹除春梢营养枝、谢花期和幼果期喷用保花保果剂、硼肥等;6-7月份抹除夏梢,并控制氮肥施用;朋娜等部分脐橙品种易裂果,可采用防裂素进行树冠喷布,但浓度要小,可防裂果。

3.5.1.2.2 疏花、疏果。疏花疏果是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疏花疏果按甜橙50-60:1,早熟温州密柑30-35∶1,中晚熟温州密柑20-25∶1,密柑60-70∶1,柚200-300∶1的叶果比进行,多花树疏花,多果树疏果。方法是:首先于现蕾后疏除部分无叶单花、无叶花序枝,花开放后疏除小花、弱花、病虫花;第一次疏果于第一次生理落果后,人工疏或喷布0.01%吲熟酯,保留大果,疏除畸形、病虫果、弱小果。第二次疏果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根据叶果比进行疏果。

3.5.2 果实套袋

提倡果实套袋。套袋适期为6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套袋前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柑桔园全面喷药1-2次。喷药后及时选择生长正常、健壮的果实进行套袋。纸袋应选择抗风吹雨淋、透气性好的柑桔专用纸袋,以单层袋为宜。果实采收前20天左右摘袋。摘袋后3-5天要将靠近果实的叶片全部摘除,促进果实全面着色。

3.6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3.6.1 使用原则

允许有限度使用能改善树体生长状况、提高果实产量、改善品质,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3.6.2 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技术要求

3.6.2.1 主要种类有苄基腺嘌呤、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类、乙稀利、矮壮素、云大120等。

3.6.2.2 技术要求

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时期使用,每年可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在20天以上。

3.6.3 禁止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久、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

3.7 病虫害防治

3.7.1 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阀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3.7.2 技术措施

3.7.2.1 预测预报

根据病虫发生流行与柑桔等寄主植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病害利用田间病情观察法、病原物数量和动态检查法、气象条件病害流行预测法等,对害虫利用调查法、物理法、诱集法、饲养法、期距法、有效积温法等方法,分析推断病、虫害的消涨期,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以确定防治适期和合理防治技术。

3.7.2.2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加强苗木检疫工作,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入保护区,保护区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3.7.3 农业防治

3.7.3.1 种植防护林:按3.1.2规定执行。

3.7.3.2 选用抗病品种、砧木:按3.1.3规定执行。

3.7.3.3 园内间作和生草栽培:按3.3.1.2规定执行。

3.7.3.4 结合冬季修剪,推行清园工作,彻底清除病虫越冬场所,减少病虫源。

3.7.3.5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

3.7.3.6 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按3.5规定执行。

3.7.3.7 改进采摘方式,推行一果两剪,提高采果质量,减少果实伤口,降低果实腐烂率。

3.7.4 物理机械防治

3.7.

4.1 应用灯光防治害虫

可用灯光引诱或驱避吸果夜蛾、金龟子、卷叶蛾等。为提高诱虫效果,应提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3.7.

4.2 应用趋化性防治害虫

大实蝇、拟黄卷叶蛾等害虫对糖、酒、醋液有趋性,可利用其特性,在糖、酒、醋液中加入农药诱杀。

3.7.

4.3 潜所诱杀。有些害虫有选择特定潜伏条件的习性,可以创造针对性的潜所诱其进行捕杀。

3.7.

4.4 应用色彩防治害虫。可用黄板诱杀蚜虫。

3.7.

4.5 人工捕捉害虫、集中种植害虫中间寄主诱杀害虫

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蝽蟓等害虫;在吸果液蛾发生严重的地区人工种植中间寄主,引诱成虫产卵,再用药剂杀灭幼虫。

3.7.5 生物防治

3.7.5.1 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

建议用尼氏钝绥螨防治螨类;用日本方头甲和湖北红点唇瓢虫等来防治矢尖蚧;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用草蛉、七星瓢虫防治蚜虫等。

3.7.5.2 应用生物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提倡使用苏云金杆菌、苦?烟水剂等生物农药和王铜、氢氧化铜、矿物油乳剂等矿物源农药。

3.7.5.3 利用性诱剂

在田间放置性引诱剂和少量农药、诱杀柑桔小实蝇雄虫,减少与雌虫的交配机会。

3.7.6 生态控制

在园内或园周边种植“蜜源”植物或“桥梁”作物,招引天敌栖息繁衍。按3.1.2、3.3.1.2规定执行。

3.7.7 化学防治

3.7.7.1 农药种类选择

3.7.7.1.1 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见附录A。

3.7.7.1.2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DB 51/337 的要求,常用药剂种类见附录B,该表将随新农药品种的登记而修订。

3.7.7.2 农药使用

对主要虫害防治,建议在适宜时期施药。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时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有限量合理使用矿物源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产生抗药性,见附录C。

3.8 果实采收

鲜销果在果实正常成熟、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早7-10d采收,提倡留树保鲜。采果人员应先修平指甲,并用专用圆头果剪采果,要求一果两剪,使果蒂平齐。

(规范性附录)

柑桔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表A 柑桔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

(规范性附录)

柑桔生产中常用的农药表B 柑桔生产中常用的农药

(规范性附录)

柑桔主要病虫害防治表C 柑桔主要病虫害防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