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方法

给我的管理画个像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研究

一、班级管理“民主化”

真正的民主教育或者民主管理,是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的,民主不单单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所以,在教育与管理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个性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为了搞好班级管理,笔者采用了“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让学生们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1、教学实例

为了拉近学生于教师的距离,发扬班级民主精神,我特意在我的班级(小学四年级)开过一次主题班会:“有奖征谏”——为教师提建议。并提醒同学们不要错失良机。小学生们比较单纯,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先是笑了一阵子,不过一会就活跃了。一段时间过后小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生甲说:“老师,你刚教我们的时候和我们一起玩,没有界限,但是后来你越来越爱发脾气了。”学生乙说:“老师,咱们班的班规几乎都是你自己定的,我们都觉得不好。”学生丙说:“老师,你现在变的很冲动,我们犯点小错都要受到严厉的批评。”提建议的同学越来越多……教师总结说:“谢谢同学们的直言不讳,原来老师有这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我相信在未来的一年里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必定能和谐相处,打造一个健康、有爱的班级体。”

2、教学反思

让学生给自己提意见,学生学生的优点,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发扬了民主式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老师是可以放下架子的,是可以丢下面子的,这样的班级才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才是民主的班级。但是,无原则的民主是不可取的,教师在管理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促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班级管理“法制化”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改一改自己一人说了算的“人治”管理,实施“法制化”的管理化的模式,让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班规,这样才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1、教学实例

为了让班级管理走上正轨,我和小学生共同商量,制定了本班级的班规。在班会上,我对学生说:“咱们班里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班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当话音一落,学生们纷纷讨论了起来。学生甲说:“老师,我觉的不应该制定班规,那样就会限制我们的自由。”学生乙说:“老师,我觉的制

定班规更好,如果玻璃被人打坏了,由谁来赔偿。”这时候,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想不想让我们的班级体变的更优秀?”学生们纷纷点头,说:“想。”“既然大家都想让我们的班级变的跟优秀,那就应该制定相应的班规。但是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广泛性。就是这个班规尽可能包括同学和老师今后可能发生的任何违纪现象,不能有遗漏。二是可行性。就是说我们的班规制定出来要能够落到实处,不能使一纸空文。三是制约性。就是说这个班规不是老师和班干部拿来管学生的而是应该约束每一个人,这个班规对任何一个人包括班主任也奏效。”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可以制定班规,一周后,本班级有了“法律条文”。

2、教学反思

让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不仅是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更是落实民主教育的有效手段。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而教师总是喋喋不休的去说教,并不一定有效,但是有了具体的班级规定就不一样了,这样的班规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小学生。由此可见,健全的制约机制,是打造健康、和谐班集体的法制保障。

三、班级管理“爱心化”

爱是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爱所有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能在在言行和举止上发扬民主、实现民主。作为班主任要想用爱心去管理班级体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多理解,少批评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严禁指责和批评。这种理解包括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小学生年龄小,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理解作为独特的个体的学生的行为总是有情可原的,这样,教师就能真正理解学生、真正赢得学生的爱。

2、掌握交流技巧

爱的教育不是一味的爱就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教师就应该掌握交流的方法。在学校里,班主任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一个人,所以班主任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比如“循循善诱”、“欲擒故纵”的交流方式。好的交流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直截了当、竹筒倒豆子式的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所以说,班级管理不仅是“民主化”“法制化”,也是“爱心化”。

四、班级管理“勇敢化”

班级管理“勇敢化”主要指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如果出现错误,要勇于承担。要想实施民主教育,教师不能摆架子,更不能无缘无故的爱面子,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与反省。

1、教学实例

我接手的一个班级里有一个特别差的学生,在接手之前就听到很多教师议论过这个学生。当我教了他几个星期后,他又被指认偷了本班一个小女生的钱,当得知此事后,我气急败坏,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顿“粉条炖肉”。结果,几天过后,那个丢钱的小女孩告诉我,她的钱放在自己的书包夹层里了,现在找到了。当时我就放下架子,把那个那个被冤枉的学生找来了,承认了错误。

2、教学反思

这个事件,一直在我心底埋藏着,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自己不那么冲动、如果当时对学生多一些接纳,事情可能会是另一种可能。不过,幸亏当时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才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没再恶化下去。教育与班级管理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孩子们的成长也是漫长的,在漫长的工作中,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付诸爱心、耐心、勇敢来“静等花开”。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级1105106 姓名李雪 2011年12 月30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可持续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更深层面的体现形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的时候,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与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应继续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 Abstrct: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apparent and tensions of glob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sig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ed at deeper levels. Wh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and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as papers of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econd describes h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research status,through comparis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ion green building of evaluation system,discussion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broa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fferences and common of Department,this Foundation Shang pointed out that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xists insufficient,should continues to perfect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China green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也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doc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应用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专业经济管理性人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宗旨,在教学过程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人才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新经济;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浮动,在相对热门的专业中,人才的整体竞争优势凭借人才的素质而凸显,学校要在工商管理专业就业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以及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同的是,改革的教学课程方法更多的突出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工具,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理论的来源及其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是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联系的学科,从知识概念上来说,工商管理抽象出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发展变化及其管理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管理重要性可以从有条不紊的经济秩序中所附带的经济价值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填鸭式教育理念一直延伸到高校教育中,理论的教育充斥着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理论知识,完全依托有限的经验建构起乌托邦,这样的情况将学生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遮蔽甚至是磨蚀。教师授课时间较多,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就受到压榨,学科间的理论以及学科类问题体系的串联模糊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中无法实现获益,自己的创新性意识没能够得到培养。传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考察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出现在期末总结中,这种教育形式延续着中学阶段的模式,迫使学生在背记中掌握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机会较少。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以制定的教材作为参照,课程考察也以教材为依据,在这种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依赖课程的一家之言,不能够实现概念定义的多维度思考。学生的自习能力较差更是助长了对其他教材的排斥。学生唯教师为权威,唯教材为方向导致学生批判反思的能力较差。 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策略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保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上有多样化的尝试创新,只有多管齐下,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1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在复杂的经济生活联系中寻找恰当的突破点进行教学授课对于提高授课质量很重要。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是在原有的教材章节灌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它的特征就是广博。首先专题讲授要求具备同一类型相关知识的积累,这就摆脱了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教师依据教材来

人民大学管科-2017春上学期考试复习资料

专业外语 专业英语考题.d o c ho w t o read a research p ap er.p p t 管理研究方法论 2道简答一道论述题延续课堂作业内容 课堂作业: 1、要研究的问题 2、假设提出 3、数据怎么得到(可行性) IS领域专用:技术接收模型可持续使用模型

战略管理 考试类型:4~5个问答题,一个论述题 范围: !!注意,请大家购买《战略管理》这本书,或者下载相应的pdf版本进行复习 1、P6页的战略管理各个阶段是啥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1)战略制定(strategiy formulation)包括拟定公司愿景和使命,确定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建立长期目标们,提出备选战略以及从中选择战略 (2)战略实施(strategy implementation)要求公司通过设定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员工和配置资源,确保战略得以实施。战略实施包括:营造一种支持战略的企业文化。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结构,确 定营销举措,制定预算,开发与应用信息系统,将员工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 (3)战略评价(strategy evaluation)包括检查作为当前战略基础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衡量战略带来的绩效;采取纠正措施’ 2、P10页的战略管理的愿景与使命,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 (1)愿景陈述(vision statement):即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2)使命陈述(mission statement):描述公司与众不同的长久目标,界定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的经营范围。 即我们要经营怎样的企业 (3)外部机会与威胁(external opportunity and external threats):是指可能为公司的未来带来巨大收益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趋势和事件,其来源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环境、政治、文化、法律、政府、 技术以及竞争对手等。大部分机会与威胁都超出企业的掌控范围。故称作外部机会和威胁。 (4)内部优势劣势(internal strengths and internal weakness):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可发挥积极作用或起消极作用的可控因素。管理、营销、财务和会计、生产和运营、研发、管理信息系统等环节, 都可能体现内部优势或劣势 3、P13页的战略管理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1. 分析技术: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多层次分析 分析工具:SPSS AMOS MPlus 论文的方向: 质疑理论,摆出事实案例来证明 提出理论,用论据支撑 补充理论,用论据支撑 2. 时间序列研究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但准确性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它一般采用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常用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潜量预测、气象预报、水文预报 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会有无回答的误差,追踪调查法是对某一调查对象长期连续不断地跟踪调查。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运动规律性,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但是在时间序列调查中,会出现样本减少,数据空白的问题,难以避免无回答误差。——控制无回答误差,如何更好地处理丢失的数据 强调对比实验的应用,这可以弥补人们理解中观管理过程的缺口,缺乏中观理论, 优势:高内部效度 劣势:时间成本高 产生样本损耗 重点:效度;信度; 什么是信度、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信度: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及其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效度: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级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 关系: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2018-01-12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WORD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

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 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二,经典论文的阅读 1,琼斯模型(盈余管理的测度)基本思想?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一)概念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无非:因袭、权威、常识、科学、思辨。其中关于一门学科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论。科学发现由科学方法和思辨产生,但方法论只钟情于科学方法。 1、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论(epistemology)的分支,是验证知识与寻找新知识或新发现(new findings)的科学。某一学科的方法论就是该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程序和规范。从过程来看,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信度效度判断、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规范和逻辑。 2、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 (二)符合科学研究方法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的性质 1、客观性(事实的WHA T、WHY、HOW等的YES OR NO问题) 2、实证性(观察和实验) 3、规范性 ①研究者用文字清楚地报告取得研究结果的整个过程,使得其他研究人员可据此判断你的观察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结果以及导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②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应用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 4、一定的概括性(适用效度)(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它们无论多么复杂,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使人及其携带的资源形成1加1大于2的局面。所以,公共管理研究的发现或结论须有一定共性才是有意义的。)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性质或定位 科学方法思辨方法 逻辑直觉 客体与情境分离客体与情境交融 科学艺术 学科研究的定位频谱 原因: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与个性(感觉、直觉、意愿、决心) 2、管理情境(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生态、社群环境、组织系统) 3、主客体都是人,价值的偏好。(决策,两难;事实与价值的结合) (四)(公共)管理研究的类型 1、按功能:基础研究(WHY,THEORY;FOR EXPLANA TION);应用研究(WHAT AND HOW;FOR APPLICATION) 2、按研究内容的表现式样和研究目的:探索型(EXPLORA TION)、描述型(DESCRIPTION),解释型(EXPLANA TION),规范型(PRESCRIPTION) 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的特征

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方法论:处理问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 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研究:是最精确的新知识获取方法 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概念:人们思维的产物 名词: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 定义:也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加以度量。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理论:一组机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推理: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 归纳:是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或证据出发推出结论 演绎: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从解释到事实 信度:对于同样的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观测结果的可能性 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行程度 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已证实过的假设可供推广的程度,辨明此项假设所断定的变量间关联的适用范围和环境。 1.直接或间接的求知途径有哪些方法:P3 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科学方法(4个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思辨法 2.研究工作要符合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P13:实证性,客观性,清晰性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社会科学由人文学科脱胎而来,与自然科学相比,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上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出长期预测。 4.管理研究面临两个难点?P18 ①管理者的形象思维 首先在信息方面,管理者欲有效和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极其需要口语信息 其次,在用人方面,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离不开对部署形象的了解 第三,在决策方面,管理者的决策还离不开直观判断和抉择。 ②管理情境 管理系统要复杂的多,人们无法将系统本体和环境隔离处理。管理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都与主客观背景融为一体,难以像工程技术系统那样做到系统主体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隔离处理。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书笔记

《社会科学的理路》读书笔记 在《社会科学理路》一书中,作者首先指出所谓认识论就是一种人类认识外在世界的努力。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即人类何以认识外在世界,西方世界中,自笛卡尔建立的“主/客”对立二元论,人们便形成将认识主体(人自身)与外在世界对立起来,加以认识的传统,并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本体论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现实的本质以及世界中人类的本质,在西方哲学史里,关于世界中所存在事物之本体论,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实在论”主张外在的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观念论”则认为所谓的实在并不是独立于人的思想而存在,而是人类内在思维特根斯坦和外在事物交互作用的产物。,正是依据这两种看法,众多思想家形成各类不同面向的理论,例如“实在论”下有朴素实在论、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直接实在论(direct realism)、间接实在论(indirect realism)之分最后,方法论关注的则是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最佳途径,具体来讲,就是研究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知晓其所关注的对象。上述三种概念共同构成世界观,而三者之间又具有逻辑上的关联。一个研究者对于方法论问题的回答,必然会受到其“本体论/认识论”立场的限制.而不能随意选择任何一种方法论、在对世界观内涵进行系统阐明之后,作者便开始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参照框架,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说,就世界观的不同,该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哲学家所进行的“知识”探讨,针对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可称为客观研究途径,后半部分才可以说是纯粹社会科学的哲学,可称为主观研究途径。这两种研究途径又可细化为五种研究典范,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结构主义、诠释学、批判主义。全书即根据这五种典范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差异展开。 《社会科学的理路》第一篇,是以介绍维特根斯坦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作为起始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出版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才有了快速的发展。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孔德首先提出“实证主义”一词,希望用它来指称关于科学和历史的一种知识论和世界观。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逻辑是世界的镜子”,,逻辑将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结方式。随后维特根斯坦表明语言与世界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二者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即事实对应于命题,原子事实对应于基本命题,对象对应与名称。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由于语言与世界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因而语言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存在,而理论与命题也将是外在世界逻辑结构的体现。 语言游戏论:从意义上来看,语言不再是具有描述功能的事实逻辑图像,而其意义更多的是在生活实践中体现。“语言游戏根植于生活形式,归根结底是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有多少种生活形式,有多少种生活实践,就有多少种语言游戏。”受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影响,维也纳学圈的领军人施利克由“批判实在论”转向“逻辑实在论”,并在维也纳学圈中广为人知。施利克不再认为哲学是一个命题系统,其目标也不在于获得知识;哲学应是澄清意义的活动,旨在澄清概念以及分析陈述的意义。 向后实证主义的转变:在认识论上,波普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否证性”,如果一个理论的陈述或命题无法用经验的方法来加以验证,则它就不能称作“科学。”,此外,波普承认外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实在论”者,但其不同于逻辑实证论者对理论的全盘肯定,在他看来,科学理论的本质不过是科学家们为了探究世界的一种假设或猜想,是对以往经验的一种总结,但未必能够行之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代码:90937 2016年6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系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研究问题,介绍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典型案例来探讨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内容研究的现实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增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撰写相应研究报告的综合能力?尤其有助于考生提升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应用等,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各模块内容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法?绩效考评与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员工激励与关系协调等领域内容与问题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方法?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使考生熟悉与掌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各方面问题的研究方法,并且将来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解决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至九章。要求考生在精读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与应用每个案例的案例点评与思考部分所展现的研究方法与思想?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相互衔接,是全部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与应用化,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掌握后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化与升华?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概念 2.掌握管理学中基本研究方法的操作流程 3.重点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问卷调查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访谈调查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文献调查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案例分析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比较研究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理解: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文献调查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案例分析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比较研究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案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的特点 2.掌握提高问卷科学性的方法 3.掌握访谈法的实施要点 4.重点理解访谈后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情景性资料的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的研究内容与案例点评 应用: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运用访谈调查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中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工作分析研究案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作分析的相关工具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心得

树与芽一同摇曳在阳光普照的润泽年华 信管131 2013215001万路 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是很多理论需要去背,唉,又是一门靠背来过的枯燥科目。可是开课第一节,梁老师就给我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象。也让我对这门课程改变了看法。 “要想知道同学有没有经常看书,就拿起书抖一抖就知道了。”这是梁老师第一课说的话,说真的当时真的好怕梁老师来翻我的书,因为我完全就没有看过。而当你翻到别的同学的书时,看他们自信满满的笑着经受过了考验,突然发现,原来预习也可以是一个让人炫耀与骄傲的好习惯。所以这句话与这件事带给了我一件极好的事就是,面对预习再也不会感觉乏味,而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接下来的几节课,梁老师则是将理论结合到实际之中,用一些亲身体会或者是时事新闻来从中告诉我们许多的知识、为人与道德。这样的教学方法很独特新颖,令原本该是呆板的一门课变得生动活泼,令人忍不住就是想听听想从中受益匪浅。从这几节课中,我不仅仅养成了预习与看新闻(早睡还在努力中)的好习惯,也了解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眼光与思维该放成熟一些放得更宽阔一些,也知道注重细节不仅会影响自身其实也会影响到所在的集体,也学会了关心时事并把自己投身到评论者的角度去正确的评判一件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听完了一节课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反思过去注重现在也着手将来。 但其实,我也发现了梁老师有时候会叹息,中国的大部分大学生目前缺少许多优点,比如积极阳光的精神,比如仔细阅读与主动阅读的精神等等。有的大学生一上课就开始玩手机动辄睡一节课,浪费大好青春与生命。当然我有时候也会如此,我也批评自己。但是中国教育本身就存在这样一个弊端,它老是在说:必须拼命读书,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于是我们就用尽全力去学习,几乎也是为了摆脱束缚之后放纵的玩耍,因为那些日子真的太累了,让我们感觉几乎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般的毅力与坚持去做一件事。所以来到大学,很多人即便是发现了大学也是来读书的,可是他们也宁愿放弃学习择消遣了。因为那些精力真的感觉就像提前透支消耗殆尽了一般,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空虚与孤独了。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描述国外的学习:小时候对孩子们都很放松,培养他们的创造与想象力,之后越来越紧张严格,上了大学就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写到:我去哈佛大学参观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竟然在路边的长椅上就睡着了,还有些学生一边啃着面包(指午饭)一边聚精会神的看着书。他们的教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

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上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文课程论文

从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谈我的选 题及其方法论综述 题目:关于高校学生柔性管理的探讨 姓名:陈佳鑫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研究方向: 学号:2015106043 任课教师:王凯职称:教授 年月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从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谈我的选题及其方法论综述 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的高校学生柔性管理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益突显。现在高校学生管理主要依靠各种规章制度、纪律约束、物质奖励等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虽然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规范化、统一化,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它所达到的目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方式。柔性管理是指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培养、教育学生的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是真正以生为本。要想在新形势下引入柔性管理,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把握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柔性管理方式,以促进当今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变迁、思维变革,加之高校学生人数激增,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原有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住”、“控制住”等刚性管理方式使管理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和分析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当今大学生,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新模式,完善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为营造和谐的精神文明校园氛围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的柔性管理新方式贯彻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方法论综述 文章题目数据来源研究方法 《浅谈柔性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实证分析: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思想的异 常活跃,传统单一的刚性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新形 势,因此在大学生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确立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必然趋 势。在此从学生管理的特点、柔性管理的内涵,结合工 作实际论述了在学生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 理的必要性。 实地调查法实证分析:文章通过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通过建立学院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 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 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若从该课 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 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 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 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 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作业都给了 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 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 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最大的 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 程中。 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 持 .

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 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 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 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 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 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 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 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 采用问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 样的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 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 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