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决定的。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和道理,对物理有亲近感。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2声音的产生条件

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

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

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老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同学们也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二、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探究性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下组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同学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

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些运动”的方法?

(二)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三)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

三、探究性活动二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源)——人耳(接受体),中间为传声物质(即课桌)。

活动: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问题: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讨论: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这时,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提出问题:用什么做发声物比较简单?传声物是什么?把发声物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活动:方案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下组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

问题:空气可以传声吗?举事实说明。1.听到铃声2.听到人的说话3.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同学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比两个同学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①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②抽气后再放入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后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的正确结论。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四、声波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是类似情形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五、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

(1)、看30 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 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六、回声

声音的反射。v 0.1秒<17 米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巩固练习

⑴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悠扬的钟声——;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下雨天听到

的雷声——;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⑵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a越来越响 b ?越来越弱c没有变化d都有可能

⑶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⑷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中考链接(2012中考)

⑸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

专长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当堂检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 _________ 产生的,__________ 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 ,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

是_________ 或 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 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 __________。在15°C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

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

听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布置作业动手动脑:1、2、3、4、5题。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 声速:

(1)150C 时,V 声=340米/ 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4. 回声

教学反思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比较重要。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感性认识比较突出,本节课名词术语多,如音调、频率、响度、

振幅、音色等,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 “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或钢尺、塑料尺)(25 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

2.2 声音的特性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

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

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33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 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 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 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 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

(以上问题利用投影)

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

1. 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 人是听不到的)

6.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利用:(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成像(B超)。举例: 如何探伤;B超原理。(2)超声处理——利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举例:空气加湿器;超声洗牙、洗工件;超声钻孔。

次声波(又叫亚声波,大致范围:10-4?20赫兹)产生:火山爆发、地震、极光、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还有,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机器工作时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次声波特点: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次声波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用于预测自然灾害。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次声波如:大象(解释章首图,讲海啸中大象救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师演示]以上讲完后,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学生猜想

[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2)将锯条

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

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我的结论振幅大声音大(响度大)好,这次探究也很成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 师演示] 敲音叉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小试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

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

[ 师演示] 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用力拨粗弦一一音调低,响度大。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讨论:(1)蚊子与黄牛的叫声。(2)1234567(老师唱出音调)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

[ 生做小游戏] 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 师做] 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区分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是由于音色不同。

三、音色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

一一这是声音特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会发生改变。

[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调1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

小结本课: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一一振动频率;响度一一振幅;音色一一不同发声体。

巩固练习

1 、小明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2、春节联欢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未见其声,已闻其声” ,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中考链接

(2012中考)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当堂检测

1. 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 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 不用向后转头, 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 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 振幅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 表明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 ________ 好; “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 __________ 高; “男低音”是

指 ______ 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______ 发生了改变.“尖利刺耳”是指声音 ___________ 高; 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 .

3. 擂鼓人用力擂鼓, 是为了使鼓声的( )

A 音调升高

B 响度增大

C 音色改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音阶中的“ 1 ”比“ 5 ”音调低

B 音调的高低是由发生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C 两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可能相同

D 电视的音量旋钮既是调节音调的元件

5. 一头牛的叫声和一只蚊子的声音, 下列关于它们特征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牛的叫声音调高, 蚊子的声音音调低

B 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音调高低相同

C 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 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6. “女高音”与“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思分别是指( )

A 响度大, 音调高

B 音色好, 音调高

C 音调高, 响度大

D 音调高, 音色好

7. 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 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 次, 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 次, 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

A 甲昆虫

B 乙昆虫

C 都能听到

D 都听不到

8. 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

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 dou”、“ruai ”、“ mi”、“fa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 甲乙

丙丁

9. 下列做法中, 不是利用音色知识的是( )

A夏天买西瓜时,有人拍拍西瓜,便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生熟

B 挑选瓷器时, 常轻轻敲击它, 根据声音判断好坏

C 根据录音机磁带发出的声音, 便可知道是哪位歌手唱的歌

D 拉二胡前, 在弓毛上涂一些松香粉

10. 门内的小兔子能通过声音判断出门外的狼不是外婆靠的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利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单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超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

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课后反思

第三节声的利用

教材分析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中只介绍“声与信息”的“声与能量”。课文列举了大量事例,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本节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感知或查阅的资料中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和它们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他们制作一些利用声的小发明。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利用声的事例,因此,请学生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要求是当有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仔细倾听,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

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

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 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

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C)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 )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 )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 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巩固练习

1、中考链接(2012中考)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

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

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L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 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5、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 冲击波

B. 水波

C. 次声波

D.超声波

(2)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A. 速度快

B.

C.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

D.

播的远

6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A. 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 偷袭;

抗干扰能力强

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

B. 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7、某人对高山喊话,0.2 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当堂检测

1.(2011 年绵阳市)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蝙蝠的回声”定位

C.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2. (2011 年宜昌市)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D .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3. (2011 年德州市)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 .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 (2011 年河北省)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 到20000Hz 。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脚m /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

板书设计

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2、声与能量课后作业

1、2、3、题课后反思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材分析

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 年10 月29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噪声现象非常熟悉,但极少的同学会考虑它的产生来源传播,及噪声的控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一一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一一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

声音的不同。

学生活动

(1)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小结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课堂练习

1.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2.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3.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1所示),下面

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A. 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 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图1

C. 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 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中考链接

1、(2012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_______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

鸣喇叭”,这是在______ (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

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2、(2012吉林)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 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_________ 产生的。

3、(2012茂名)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__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当堂检测

1?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B .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火车的鸣笛声D .公园里悠扬的声音

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 .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

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

3.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B .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D .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5、—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 .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 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 .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板书设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