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

3.对象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广播电视评论的一般特征:

1强烈的新闻性:信息含量和思想含量

2论述的时效性:评论相对报道来说有滞后性,但这种滞后性不能太久

3.评说的特指性:这场评论是基于什么而作的,针对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文体的政论性:(1)着重于阐述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从思想、文化、政治、社会学或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问题

5论证的逻辑性:寻找内在线索和理路

广播电视评论与报刊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早期的直接依附关系

共通性:新闻性、时效性、政论性、逻辑性、批判性等价值尺度、文体风格和精神气质

差异性:评论体裁、媒介属性、媒体特征、节目要求

报刊新闻评论的类型

社论

评论员文章

特约评论员文章

短评

编者按

专栏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几种模式

深度采访式:有事实有意见

说新闻式:用个体评述带动新闻播出

沙龙式:专业性群体讨论

家常式:随意性群体讨论

能指和所指

能指:表意符号;所指:表意符号所隐藏的涵义

能指和所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受众的解码能力和解码思维

广电媒介的能指和所指:声音、图像、语言

创新性:血拼、秒杀、萌、高冷、躺枪、逼格;弱爆了,叼炸天,路转粉,怪我咯,心好累

恒定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质我之爱兮,迫我别离;明汝之诡词兮,泫而泪泣

受众差异(与报刊评论相比)

1数量大

2文化层次差异大

3整体阅读能力低于报刊

4心理卷入程度低,往往处于半接受状态

受众差异(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比)

1数量相对小

2文化层次和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相对高

3心理卷入程度也是电视媒介里较高的

4趣味性相对较低

广播评论的基本特点

1短小精悍

2深入浅出

3稀释抽象内容

4讲究说理艺术

电视评论基本特点

1声画同步

2声画结合

3声画互补

广电媒介特点与评论符号系统

任何媒介都需要特定的符号系统来承载

任何符号系统都具有自身的特性

符号特性决定传播效果及传播活动的适用范围

广播的传播方式(四个环节)

1采集、编辑、加工、制作(内容的生成)

2广播信号的发射和传输(内容的输送)

3听众通过设备终端收听节目(内容的接受)

4听众的反应和回馈(内容效果的释放和反响)

广播的传播优势

1迅速及时

2覆盖面广

3受众广泛

4伴随收听

\5声情并茂

广播的传播劣势

1转瞬即逝

2选择性弱

3不易贮存

电视传播手段

(1)电视图像:记录于电视屏幕框架中的动态影像

(2)电视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3)电视文字:直接以文字形式呈现在画面上

电视传播优势

1.形象、直观、直接,强烈的现场感

2.内容及表现手段的丰富性

3.“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性质

电视传播的负面效应

1.可视性的增加意味着可想性的减少

2.活动画面自身的局限(视觉叙事自身的局限):面对抽象性、理论性事物,面对内心世界的无力感

3.社会化负面功能“自律瓦解与他律畸形”

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形态

理想的结构,是评论节目进入黄金时段并成为衡量广播电视制作机构声誉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志

人文意义、媒介意义、社会意义的多维满足

今天的媒介进入一个资源垄断的时代

报道与评论同步进行

1来自现代传媒技术条件的保证

2采访与调查的观点展示

3话语与表达的多向互动

4内容与形式的个性呈现

广播评论三大类

谈话体评论

口头评论

录音评论

电视评论四大类

现场直播评论

画外音评论

口播评论

纯画面评论

评论的对象:人物

可看性依次提升:理、事、人、情

传统: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现在:节目事件化——事件话题化——话题争议化——争议传播化

什么是新媒体?

1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2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3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新媒体的“新

1原来不是媒体的东西变成了媒体的组成部分:手机

2原来就是媒体的东西找到了新的媒体生态:数字电视

“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数字化的核心:可无限度复制、可无限期保存、可无限量散播

受众的地位和职能变化:

同步扮演传者和受者

零门槛:注册一下就能加入

即时性:想到什么就可以发声

海量性:谁的声音都能听到

超文本:不一定要写文字,可以拍视频、传语音、用表情

电视的反击

资源垄断

意见提供

装置创新

创意反转

新媒体评论特征

更强调时效性

跳出传统写作模式

评论散滥化

撞车和雷同现象严重

网络新媒体的核心逻辑:

从视觉化到碎片化

从收视率到点击率:标题党大行其道

电视评论节目策划和选题

策划的涵义:关于未来的节目面貌,做当前的决策,作为整个制作过程的参照,和资源配置的依据

新闻策划的背景:信息爆炸、观众分流、播报主体多元

新闻策划的实质:选题

选题:评论对象和评论范围

1评论对象大于评论范围:政策面的、宏观的评论

2评论对象小于评论范围:具体的、典型事例

3评论对象和评论范围大体相当:就事论事

选题的思维方式

提炼与转化:

从具象的生活提炼出抽象的选题,从抽象的选题转化为具象的内容

从个别的事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从一般的规律指导个别的事件

选题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媒介个性

栏目个性

时效性

选题的几个特殊要求

聚焦论点

研究角度

调门平实

突发性事件评论策划

策划:建立一种可控性

突发:不可控性

围绕突发事件的策划:不可控中强行找到可控

什么是突发事件?

1无法预先掌握;

2生成速度快;

3能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

自然性突发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性突发事件:有人的介入,但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

突发事件特点

时效性超强

不确定性极大

影响面很广

争议点很多

突发性事件报道评论形态

即时性报道评论——系列追踪报道评论——终结式(总结式)报道评论三位一体依次递进

即时性:第一时间、最快速度

系列追踪:过程展现、后续问题的解惑、人物刻画的深入、更多影像资料的传回终结式:感性总结、理性总结和延续性、展望性总结

突发事件报道评论原则

及时透明原则和信息至上原则

适度节制原则和最小伤害原则

人文关怀原则

信息择取过滤原则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体分类:

电视短评、述评结合类、对话式评论、辩论式评论、读报式评论、讲述式评论和调查式评论

电视短评

电视评论最早的形态

配合重要新闻消息,作为附加物播发

灵活多变、名目众多:编前话、编后语、编者的话、本台评论

短评

作用:对刚刚报出的消息或将要报出的消息发表议论、表达观点,向观众解释其意义、价值、影响、重要性、启迪和背后的本质

缺点:缺乏形象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难以完成拓殖

特殊形态:本台评论、特约评论员连线评论

述评式评论

内涵:评论和叙事相结合的评论方式

理想状态:观众在对“述”的观看中形成自己的判断

组成方式:可以先叙后议、可以先议后叙、也可以夹叙夹议

特点:纪实性、形象性

对话式评论:

言论取代画面,成为真正的节目核心

在对话交流中用语言直接发表议论、表明观点、解析事件

访谈制和评论员中心制

对话式评论节目特点

以观点解析为主体、思辨性更强

以对话讨论为传播方式

依旧追求时效性

参与度高

对话式评论形态:

家常式:一种近似私密空间内朋友闲聊式的评论

沙龙式:公开的演播室、多方参与、不同意见汇总“公共场合自觉”——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非私人化的状态

辩论式评论节目

言论和观点为主、多人参与

有明确的对立观点设置;有正反双方有不同见解

典型:《时事辩论会》、《一虎一席谈》

辩论式评论节目特点

意见表达甚至是意见压制构成主体

观点更加多元化

选题具有可争论性

观众参与度高

表现手法多样

读报节目

一种媒介联合时代的新型评论节目

一种观点泛滥时代的择取、归纳、挑选、总结

1信息量大

2个性传播

3媒介整合

逻辑思维的四个规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个概念和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不能任意变换

矛盾律: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充足理由律:

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判断确定为真时,必须有充足理由。

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推论形式

直接推理:一个直言判断换一种说法和顺序,构成下一个直言判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不怕实践检验的)

演绎推理:通常所说的三段论两个性质判断含有一个共同项,导出下一个新的结论

归纳推理:几个个别知识性前提的整合,推出一个整体知识性结论

(奴隶社会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封建社会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资本主义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人类历史的本质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类比推理:两个事物属性相同或相近,由其中一个的某个特征推导出另一个的某个特征

新闻评论常犯的逻辑错误

以偏盖全:不充分的、局部的证据得出整体结论

推不出:给出的证据能够支持某种结论,但是不能支持你想要证明的那个结论假性因果:把时间上的继起性等同于因果性

类比失当:寻找到的例证物与论证物存在明显差别

诉诸权威和诉诸公众

虚假两分法: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项,其实完全可能有第三条路

用同情换正确

新闻评论的论证结构: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总论点:评论中全部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主创者需要全力说明的总主张、总看法

分论点:为了更好地阐明总论点,从几个方面或层层深入地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

新闻评论的论证结构:论据

论据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和理论性论据(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

论证: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立论

例证法

引证法

比较法

喻证法

论证方法:驳论

驳论点:对方的错误来自于概念模糊、判断错误

驳论据:对方引证虚假、或者引证不足

驳论证:对方论证方法有逻辑错误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

广义的语言:一切表意符号体

狭义的语言:人所使用的文字交际工具

语言是评论类节目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表述方式

几种广播评论节目的语言要求

时政类广播评论:规范、精炼、易懂、饱满

情感类广播评论:轻、细、亲、软

专业类广播评论:深浅得当

广播评论节目的口语化尝试

口语化是广播新闻评论传播的要求

文字评论稿的口语化:少用虚词、关联词;少用单音节词;区别使用同音字

口语化环境的塑造:化长为短、化刚为柔、化深为浅

电视评论的语言:声音

风格即人

大众化的语言——通畅

吸引人的语言——文采

平等的语言——软调

电视评论的语言:文字

标题文字:简、短、明、白

字幕文字:

解释性字幕和译注性字幕

广电体育评论的涵义和功能

涵义:评论员综合运用声音、画面等手段,对体育领域中的比赛、热点问题及与体育领域相关的最新事实变动,向一定范围内的受众作出介绍、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说明背景

功能:

1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作出分析和评论

2对赛场各个方面情况及各种背景信息作出解释和评点

3对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信息的讨论

当专业性成为普及性

1请更专业的人帮忙:双解说员制

2说其它的非专业话题

3自嘲化:索性将“不专业”作为卖点

当下体育评论的特质

文学性

娱乐性

情感性

规定性

体育评论员的角色变迁

广播时代:事无巨细的现场还原

电视时代:场景叙述让位于理性分析和意见表达

全媒体时代:专家型解说

当前体育评论的缺点

知识上的硬伤

语言表达能力缺陷:

滥情化和偏向化

过度娱乐化

宿命论

三种语体

书面语:骁将郑智带球急进,连闯三关,虚晃一枪,横拨禁区,说时迟那时快,这边厢李金羽拍马杀到,凌空拔起,皮球直挂网角

口语:郑智真叫一个快,你看他左一晃右一晃,硬是连过了三个人,嘿,看这个下底传中,落点太好了,李金羽不等球落地就下趴身体一个鱼跃,人都差点飞进网窝,绝了!

专业谈话体:郑智充分利用自己动作频率快、行进间结合球技术好的特点,在边路突击连过三名防守队员,急停,传中,李金羽到位了,鱼跃冲顶,守门员扑救不及,球进了,绝对意义上的死角!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1、电视谈话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一丹话题》是我国最早的主持人评论节目,后来《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也属于这一形态。 4、电视短评电视短评是新闻报道前后配发的编者按语,包括编后语、编前语、编辑点评等等。典型的如一些法制节目后的评论多属于此,运用得当,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评要求紧扣事实,把火力集中于一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新闻事实蕴涵的意义,所谓“评其一点,不及其余”。 5、电视新闻述评电视新闻述评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述评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力求透过纷繁复杂的事态表象,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述评,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视听冲击力,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和,在内容上则讲求引导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另外,从功能上分,电视新闻评论分为提示性评论、倡导性评论、批评性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 3.对象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领域中,以其出色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在观众中享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节目。每年,各地的广播电视机构都会举办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以表彰和奖励那些在节目内容、制作技术、播出效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节目。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旨在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和生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高节目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在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获得关注和好评的节目,以及它们的创作理念和特点。 一、《舌尖上的我国》 《舌尖上的我国》是一档以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节目。该节目通过展现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饮食习俗,向观众传达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该节目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我国美食的风味和特色,更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家乡情感的表达。在制作上,《舌尖上的我国》以其精美细腻的影像和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声临其境》 《声临其境》是一档以声音表演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该节目通过模仿表演、声音演绎等方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魅力和表演技巧,让

观众在聆听声音的同时感受到了声音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该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创新大胆,注重细节和表现力,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三、《我国诗词大会》 《我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节目。该节目通过竞赛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韵味,吸引了大批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该节目在知识传播和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了现代都市中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一种切入点。 以上述三档节目为例,可以看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如下特点: 1. 突出表现我国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结合,融合历史与现实。 2. 开拓节目形式,创新、大胆,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现内容。 3. 关注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4. 通过优秀节目的传播,增进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对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问题或倾向进行分析论述所撰写的存在一定观点及立场的评论性文章。①虽然新闻评论的播出数量比新闻报道要少得多,但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广播新闻评论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的许多焦点问题及热点问题,把评论人员所持的观点、立场及时地表现出来,不仅能够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能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对社会实践及生活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广播新闻评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深入浅出 广播新闻评论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讲你听”,要让受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评论稿件不仅要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分寸恰当,还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这种“浅”恰恰就是广播评论最基本的特征。深入浅出当中的“深入”是指应使新闻评论深入题旨,而“浅出”则是指要使评论的风格变得浅显通俗。如果将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相比较,则可以发现新闻评论需要更注重浅出。②因为新闻评论的受众文化层次不一,年龄也各不相同,要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评论中的相关观点,就应在评论内容及评论方法方面加以重视,以便能让听众明白说理内容。 口语化较强 广播新闻评论与其他媒体评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均是对当前

的社会热点及新闻事件进行相关的评论,并对受众灌输一定的思想及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及针对性。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下:第一,有的放矢,新闻性较强;第二,观点鲜明,思想性较强;第三,面向基层,群众性较强。 广播新闻评论为一种口语化较强的、有声的评论,这是广播新闻评论所独具的特点。报纸评论的读者可以反复研读,如果广播电台播出了报纸评论,则报纸评论也就成为广播评论。但是,从实际来看,广播形式的新闻评论为一种口播的评论,稍纵即逝,是不能进行反复收听的;又因为声音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传播形式,所以广播评论相对于报纸评论而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及感染力较强的特点。 可添加同期音响 同期音响作为广播的一种特殊语言,对广播新闻评论的感染力、真实性、客观性以及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广播新闻评论主要是新闻记者以第三方视角,去诉说和评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很多的评论内容是新闻记者的主观理解。再者,由于事件相关人员的表述不同,使广播新闻评论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导致新闻评论模糊,清晰度和准确度较低。而同期音响(主要是指新闻现场、新闻人物本身的声音)是新闻人物对新闻事实的自我陈述,新闻记者利用现场采录的方式,让新闻当事人主动开口,听众就可以直接了解到新闻事件自身的发展过程,就像是亲眼看到新闻事件现场一样,使得广播评论更加真实、客观、可信。③

广播评论和文艺播音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评论播音 一、学习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新闻节目发展日新月异,加上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新闻主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新闻主播必须具备出色的对新闻事件叙述、诠释以及评述的能力。如911、伊拉克战争,乃至2005年下半年的哈尔滨停水事件等等。具备良好评论素质的新闻主播成为竞争焦点。 各家媒体新闻大战的背后,实际竞争的是不同的角度、深度。如今媒介最不缺少的是新闻信息,而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价值”——给受众提供一个重新解读、判断的可能。普通百姓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对世界的价值判断,除了经验所得(比如亲身经历),相当程度上受到媒介的影响,甚至某种程度上是由媒介一手塑造。举例:超女,一夜成名;全球化。 不同类型节目都要求主持人基本具备叙述、评论能力。 二.当前评论节目播出方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广播电视评论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评论作者撰写的评论由播音员播送,一类是由评论员直接出面发表评论,目前各类节目中都有形式灵活的体现(可提示学生回忆有哪些节目)。由播音员播送评论的业务,就是评论播音。这是当前广播电视中广泛运用的方式,由撰稿者和播音员共同努力,最终由播音员来完成。 目前在电台或电视台,完整转发大报社论或本台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已经趋于减少,更多是形式灵活的短评论,后面将专门讲述。 三、新闻评论的定义及特征 从内容上分,评论文章包括经济评论、军事评论、哲学评论、史学评论、文艺评论等,新闻评论是评论文章中的一类,报刊、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评论文章,主要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定义来自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着重解释“政论性”、“新闻体裁”(区别于通讯、消息) 媒体常根据评论内容分量来确定新闻评论的分类。比如: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广播谈话、记者述评、编后话。电视台更多采用的是转述大报社论、编后话新闻性——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直接的针对性 重点解释: 1 强烈的时效性 时间上尽量缩短与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速度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目前各台纷纷出现即时性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与新闻事件同步播出。 时效上,强调因时应势,增加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这是影响新闻评论社会效果更重要的因素。中国传统政论的优良传统就是注重时机,强调审时度势、“言当其时”。战国初期,墨子就指出:“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宋代哲学家杨时在《言默戒》中以鸡鸣打比喻(见王书),最后总结: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新闻评论重视时机胜过重视时间。这也是新闻评论区别于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之一。同时也决定了播音员要懂得把握新闻评论播出的大背景。举例:哈尔滨停水,反应政府应急机制及执政方式的变化。 2 直接的针对性 在总揽全文背景下,评论是针对什么样的事情和问题,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人,发表这些看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 1. 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通过对大会胜利召开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表达了人民对党和国家领导层的支持和拥护。 2. 报道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窗口。广播电视新闻中,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和评论,不仅展示了举办国的文化底蕴和国家形象,还传递了友谊、和平、团结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3. 重大自然灾害报道:当国家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组织救援和安抚民心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灾情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关爱和援助的力量,也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高铁建设和运营报道:高铁是我国科技进步和交通发展的象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对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传递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的信号,也提醒人们关注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5. 重大疫情报道:当国家面临重大疫情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宣传预防知识和组织抗疫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疫情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防控疫情的重要

性,也提醒人们关注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 6. 社会公益广告播出:社会公益广告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公益广告的播出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传递了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7. 战争报道:当国家面临战争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鼓舞民心和宣传战绩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战争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团结和抗战精神,也提醒人们关注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8. 政府工作报告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指导文件。广播电视新闻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政府的决策和举措,传递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提醒人们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9. 重大科技突破报道:当国家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宣传科技进步和激发创新热情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科技突破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展示了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醒人们关注科技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10. 文化艺术活动报道:文化艺术活动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新闻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报道和评论,传递了艺术审美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展示了国家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也提醒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定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特点:A、便于口说耳听。B、具政论性。 制约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三个因素:广播媒介的传播特征(听众没有思考的时间、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插上“电翅膀”的优势已发挥到极致,但劣势却是难以克服的)、听众的状况(A、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的绝对量大;B、接受能力层次多,成年人至少多了文盲、半文盲两个受众群体;C、受众整体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D、多数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E、同一时间里听众只能选择一种媒介)、新闻评论的体裁基本特征(政论性。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容量、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 其个性发展方向: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善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低的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广播评论的特点:短小精悍(省意)、浅显明快、平易近人(以平等的态度、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带着感情说理)、上口动听(坚持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省意:精炼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在整体上要讲究精炼、而在重点处则不仅不省、必要时甚至不惜笔墨、不辞繁复。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口头评论、录音评论 广播谈话(类交流—其灵魂):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谈话体既可以用来发表意见、阐述对事物的见解、也可以用来报道事实、描述人物。广播谈话是谈话体文章中的一种,是用谈话的方式阐述对于事物看法的一种评论形式。 其实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和口吻面向听众说理论事(即说、听双方目标一致、地位平等)。 前提条件1、要有说的人和听的人;2、说、听之间要形成某种确定的关系 广播谈话的写作要求:围绕“类交流”A、坚持面向听话人。B、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C、讲究铺垫、过渡。D、创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类交流:广播谈话说,听双方不在同一场合,这种空间距离使双方无法进行即时的直接交流,而只能由说话一方借助某种中介,创造一种类似双方交流、交谈的语言环境。其中的交流感,不同于日常交谈中的直接交流,称为“类交流”。 口头评论:专指由评论撰稿人自己播讲的评论形式。 其表现优势:1、以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汉,便于处理以本台名义不易处理好的话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2、撰稿人自己播讲,有利于把文字表达与口语表达方式统一起来,促使广播评论的文风不断改善。3、促进播讲风格多样化,使评论更加

广播电视评论试卷大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就新闻事件或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发议 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广播电视文体,是广播电视新闻中各种议论形 式的总称。 2、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是电视赖以表达信息内容的物质载体。电视传播符号包括图像、 声音、文字三大类,其中图像、文字诉诸人的视觉,声音诉诸人的听觉。电视被 称为“视听媒介”。 3、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 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4、广播电视评论综合性品质 其根本标志是,将新闻、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科技等多种写作 门类的特征交织融为一体,即显示了文体的综合性景观,将新闻的真实、文学的审 美、历史的铺述、哲学的沉思和社会学的分析溶于一炉。 5、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报道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作的了解客观情况的 活动。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6、议程设置 是新闻传媒经过精心策划,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的的事实、事件或问题,使之成 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社会舆论和社会情绪。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编导的主要工作原则是什么? 有容乃大,精心选择各种素材;娴熟掌控,发挥节目最大效应 2、广播电视评论有哪些写作特点? 具体形象,短小精悍,直接明了,让音响与画面说话 3、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述电视评论的声画关系。 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针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挥舆论功 能,实行舆论监督,评析社会思潮。电视评论更具有鲜明的图像特点,可以将说 理论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声画合一,图文并茂,以议为主,一叙铺垫,主 观论据与客观事实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声音画面同步兼备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声音与画面双线互补 4、现场采访同期声在电视评论片中可以彰显哪些功能? 使电视评论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有助于增加电视评论的感染力 5、广播电视采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让拍摄对象自然常态;运用好同期声;现场场面调度;电视采访的非语言符号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常识

电视新闻评论常识 尚自强 电视评论的特性 1、动态性:报道、资料等多种动态要素插入,实现评论语境动态感;主持人、嘉宾等多个主体的加入,实现评论推进过程的动态感;评论与报道交替推进,实现评论推进过程的动态感;评论标题可随评论的进程而动态地变化。 2、融合性:电视评论节目是评论、报道、声像、背景资料等多种要素的融合。 3、口语化:字要响,遣词用句清楚响亮;词要双,多用双声词;句要短,少用多层次的从句、倒装句;数宜简。 电视评论的类型 1、谁在说——从评论主体上区分:主持人评论、参与性评论。 主持人评论代表节目如央视《焦点访谈》。主持人评论可以在单独的口播评论节目中,也可以表现在新闻节目中,还可以表现在电视述评节目中。其优势在于准确、清晰、有效地传达媒体观点,形成媒体观点的强势。不足在于固定文稿、一人表达、单向传播,可能会因为动态性不足而显得沉闷。 参与式评论代表节目如《央视论坛》、《新闻观察》等,除了主持人之外,还有嘉宾、观众等一起参与就新闻事件进行的评论。与主持人评论“自己说”不同,参与式评论是“让人说”。在更多的情况下,主要靠主持人之外的参与者进行评论,主持人代表媒体只是提供评论对象、背景,并通过提问进行引导。其优势在于周期短、时效性新闻性强,动态感强、动态感、观赏性强、制作成本低等,并能够培养观众稳定的收视期待。不足在于快速节奏难免评论的轻率,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评论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2、怎么说——从表现形态上来区分:报道型评论,通过独立的报道引发或推进评论;交流型评论,在不同主体的交流中推进评论。 3、怎么播——从播出的节奏来区分:直播评论、录播评论。 电视评论的形态 第一代模式,文字稿件的口播评论形态;第二代模式,口播文本加上画面;第三代模式,报道与评论交替的电视述评;第四代模式,1999年香港凤凰台开创直播评论。 电视评论的趋势 1、属于电视本身的优势(动态性与声像元素)越来越得到充分发挥; 2、节奏越来越快。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社会效果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社会效果 一、《新闻评论》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正式的、 客观的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和评述,具有广泛的传播影响力。本 文将以《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为主题,探讨其社会效果。 二、获奖作品概况 《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是在近年来荣获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奖项的 一档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由一支由资深新闻评论员组成的团队打造,注重专业化分析和深度解读,以客观的态度、独到的见解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以其深入剖析社会事件和独特的评论角度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在行业内赢得了多项大奖。 三、社会效果 1. 提升公众媒体素养 《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在深度解读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注重讲究 事实的分析和客观的评述,提升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和素养。观 众通过该节目更加理性地认识和看待事物,增强了对新闻事件的辨识 能力,提高了媒体素养。 2. 促进舆论引导与社会議论 该节目深入剖析了社会事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引导了社会对事件 的深入思考与讨论。观众在观看该节目后,更愿意在社交网络和身边

的朋友进行相关话题的深入探讨,提高了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热议度。 3. 彰显公共价值观 《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始终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弘扬正能量,引领观众审视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提高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准。该节目以客观的态度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四、总结 《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作为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广播电视节目,在社会效果方面表现突出。通过提升公众媒体素养、促进舆论引导与社会讨论、彰显公共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为社会舆论引导、社会风气改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该类节目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的广泛社会效果不仅体现在提升公众媒体素养、促进舆论引导与社会讨论、彰显公共价值观等方面,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其深远的影响。 四、廓清信息迷雾,增进民众理性认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也传达了不少的谣言和不实信息,这就使得民众在获取信息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新闻评论节目获奖作品》正是通过其深度解读、客观分析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讲解和解读,从而有助于廓清信息迷雾,提高民众对事件的理性认知。这有助于消除信息噪音,避免盲目相信不实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_电视新闻评论的优缺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_电视新闻评论的优缺点》 摘要:电视评论方式之所以成功,电视评论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视听互补和声像兼备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符号既有声音和文字、更有图像的直接展示,电视评论的记者可以到达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跟踪拍摄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将现场发生的情况通过画面准确、全面、集中地传递给观众 电视评论方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媒介观点隐于节目背后,各种观点百家争鸣,增强了评论的客观性。更易为观众信服和接受。社会舆论,林林总总。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一、电视评论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视听互补和声像兼备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符号既有声音和文字、更有图像的直接展示。电视新闻评论是综合运用画面、字幕、实况音响和论说语言的评论。符号的多样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不同于报纸文字、图片、广播语音的特点,只有把听觉上的声、和视觉上的流动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评论的独特优势。实际上,电视新闻评论画面与声音结合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要想使画面贴近声音,�编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在节目报道中,很善于捕捉细节,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和景深的运用,以及特写镜头的使用,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例如一则揭露执法办案人员在办案中徇私枉法的节目,当记者采访当事人时,表面上看去似乎镇定自若,但镜头摇到他的手上时,观众可以看到他的手正在不停地颤抖。这一个细节,就真实地反映出他作贼心虚的内心世界。这一个画面抵得上许许多多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使观众直截了当地明白了画面所表达的内涵,细节最能够体现事件的实质,揭示事件意义,也是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部分。因此,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是电视评论常用的手法。这也是电视画面的优势所在。二、突出真实、突出现场、突出感染力电视评论的记者可以到达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跟踪拍摄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将现场发生的情况通过画面准确、全面、集中地传递给观众。现场性越强,真实性就越强,就越能打动观众。抓现场,对电视评论来说至关重要。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里的“生活时空”中报道了北京最大的家具城失火的新闻。记者与消防车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 一、电视评论节目嘉宾邀请原则 1、新闻主体人物原则 2、内容相关与互补原则 3、电视表现力原则 4、效率及成本原则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话语模式 1、“播”评论报纸与广播新闻的变种,缺乏电视元素 特点:书面化、官方色彩、态度相对严肃、单向意见传播、心理距离较远、具有权威性 使用语境:意识形态强的新闻评论 2、“叙”评论电视事实性信息与意见型信息的混融 特点:自书面化向口语化传播、态度相对平易、心理距离拉近,意见性信息通过主持人“叙”的方式传达给受众 3、“说”新闻评论口语化、趣味化 评论对象:社会新闻、软新闻 作用:新闻评论的娱乐化 4、“议”评论《实话实说》“叙”成分多,导演色彩强 5、“聊”评论《锵锵三人行》“说”成分多,导演色彩弱 6、“辩”评论《一虎一席谈》

三、午夜广播节目如何掌握 听众收听的隐秘性,公开看谈性的节目对于含蓄的东方人来说,有些难为情。广播听众却能处于个性的、隐匿的收听语境中,避免了这种阅读尴尬。 四、电视广播化的定义 充分发挥电视中声音元素中的追身听的功能。 五、广播评论的几种形式 1、对话式广播评论 2、脱口秀式广播评论 3、说稿式广播评论 4、漫谈式广播评论 5、联播式广播评论 六、中国第一档新闻评论节目 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 七、广播新闻评论风格 “短、浅、软” 1、短:篇幅短,有些台出现“一分钟”的评论节目 短而精悍,浓缩精华 广播评论的抽象性、说理性、与听众专注力的有限性是矛盾的。 2、浅:深入浅出,浅显通俗 语言求“浅”,新闻评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

抽象内容要“浅出”:控制内容的抽象和概括程度,稀释抽象与概括的浓度。 3、软:即讲究说理的艺术。 一是平时的角度。 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捕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及时为他们解惑。三是启发引导,不要去灌输。 四是情感性 五是语言的趣味、幽默等。 八、广播评论写作要求 九、报纸评论的分类 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评论、编者及编者按、专栏评论、短论、论坛 十、《焦点访谈》选题经验三点 1、选题的典型性 2、事实的鲜活性 3、结果的建设性 十一、电视评论选题的特点 1、有一定的电视表现性 报纸用文字、广播用言语,电视除了言语、文字还有影像或画面。访谈类的电视新闻评论主要依靠有声语言来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元素,电视表现性的要求稍弱一些。事实类的电视新闻评论在电视表现性方面要求高一些 电视表现力表现在:有画面感;强烈的声音感,具有特征性的声响与同期声;新闻的现场感;新闻的故事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 1. 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时事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们承载着报道新闻事件、分析时事问题,传递信息和观点的重要责任。本文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评析,包括内容的准确性、信息的可信度、报道的客观性、节目的创新性等方面。 2. 内容的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重要的一项质量标准是内容的准确性。 新闻节目应该确保所报道的事件或事实的真实性,避免虚假报道或错误信息的传播。对于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新闻节目应该通过多方核实和验证,确保报道的对象、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的准确性。 3. 信息的可信度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是人们选择收听或收看的关键 因素之一。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独立公正的原则,不受政治、商业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扰。新闻节目应该提供可信的来源和证

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不负责任的报道。此外,新闻节目还应该及时更新信息,确保观众获得最新、最可靠的新闻。 4. 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节目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它们应该充分呈现不同观点和利益相关方的声音,避免片面、偏颇或主观的报道。新闻节目应该提供平衡的报道,让观众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自行判断和评估。此外,新闻节目还应该避免对个人或团体进行无端指责或攻击,尊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 5. 节目的创新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需要保持创新性。新闻报道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内容方面,新闻节目可以引入专家评论、实地采访、数字图像等元素,丰富报道的层次和角度。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新闻节目可以使用短视频、动画、互动图文等手段,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6. 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准确性、信息可信度、报道客观性和节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稿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熟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自身的写作修养。 【教学重点】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这次我们将要探讨新闻评论尤其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新授知识 一、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作新闻评论。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四个基本要求。 (一)新闻性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 另一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二)社会性 1.新闻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新闻评论自然也是社会变动的衍生物。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习题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习题 一、单选题 1.新闻评论的新闻性首先体现在()。 [单选题] A.群众性 B.政治性 C.论理性 D.时效性(正确答案) 2.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是( )。 [单选题] A.新闻报道 B.新闻评论(正确答案) C.新闻采访 D.新闻编辑 3.新闻评论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解决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和协调功能。[单选题] A.鼓动功能 B.传播功能 C.引导功能(正确答案) D.启发功能 4.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下面哪项不属于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突出特点( )。 [单选题] A.语言通俗

B.调查性(正确答案) C.平易亲切 D.更加生动 5.新闻评论体现出强烈的( ),这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 [单选题] A.言论性 B.意见性 C.时间性 D.新闻性(正确答案) 6.新闻评论中的( )是对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单选题] A.论据 B.论述 C.论点(正确答案) D.论证 7.一般来说,( )是评论论点的首要要求。 [单选题] A.论点明了 B.观点正确(正确答案) C.论点新鲜独到 D.论点集中 8.由主持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演播室受众直接参与、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生活中群众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或争鸣的广播电视评论形式是( )。 [单选题] A.对话式谈话评论 B.讨论式谈话评论(正确答案)

C.嘉宾参与式评论 D.漫谈式谈话节目 9.在广播电视评论的各种类型中,相当于报纸中的社论,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指导性的是( )。 [单选题] A.本台短评 B.新闻述评 C.本台评论(正确答案) D.编后话 10.直接代表媒体的立场态度、最具权威性的广播电视评论形式是( )。 [单选题] A.本台评论(正确答案) B.时评 C.编后语 D.新闻述评 11.( )作为新闻领域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单选题] A.本台评论 B.本台短评 C.谈话类评论 D.新闻述评(正确答案) 12.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评论,这种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的评论形式是( )。 [单选题] A.本台评论

广播短评范文

广播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要求 广播新闻评论写作要求:一、面向公众,突出“热点”问题广播新闻评论更强调面向公众,因为广播听众不受地域、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所处环境的限制,有的广播听众还喜欢“随身听”,所以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更要贴近社会实际,把重点放在公众共同关心和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上,放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会道德风尚、思想认识和作风问题上,注意把握“热点”、“焦点”问题,诸如:对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议论最多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和指引;对公众中流 行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及时加以澄清;对社会上某种容易忽视的倾向,提醒人们加以注意;对新人新事新风尚加以倡导;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示有关部门及时加强管理。 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两起假货案带给河南的瞥示》一文,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准了一个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题材。新闻评论的性质和评论员的使命决定了评论员应该想党所想,急党所急,为国分忧,为民代言。 这是评论员所应遵循的宗旨和信条。这篇广播新闻评论正是这样,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快速反应,起到了深刻反思、凝聚人心,同时也起到了向全国人民表态的重要作用。 二、立论具体集中,善于就实论虚广播新闻评论除了少量本台评论员文章、广播述评、谈话类评论外,大量的是广播短评。广播短评是内容单一、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一种评论形式, 通常为一事一议,阐明一个道理或一个主要观点,篇幅在5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千字。 广播新闻短评,一般以新闻报道的某一客观事实或社会上存在的某一典型事实为立论的依据,因此确立的论点比较明确与具体,选择的论题范围与内容也相对集中。在分析与论证时1992年,在世界汤姆斯杯男子羽毛球赛中,中国队输给了马来西亚队,未进入决赛圈。 有的新闻媒介指责马来西亚的教练、原中国运动员杨阳,说他在关键时刻将绝招教给了马来西亚运动员。记者从中找到了广播评论的立论依据,随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论坛》节目播出了广播评论《体育比赛还得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集中批评了“赢得输不得”、“把体育比赛 目的仅看作夺金牌”的狭隘体育观,弘扬了体育比赛的精神文明。 1993年2月26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论坛》播出广播短评:《“上帝”也需要“保护神”》,这是针对消费者的权益屡遭侵犯的典型事例而发的议论,热点被热议,收到了很好的 社会效果。三、采用对话,录音述评广播新闻评论,可发挥广播带音响的优势,采用记者甲、乙对话的方法,进行述评与议论;或穿插典型的采访录音,两者融为一体,组成对话形式的 录音述评。 四、形式多样,新鲜活泼广播新闻评论,可就某一问题单写评论,也可配合消息、通讯、群众来信写评论;可在节目前后作简短评述,也可就专门问题请有关单位答记者问或发表谈话等;可采用本台评论、记者述评,也可采用编辑的话、评论员文章等等,做到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广播的长处。文字与播音要亲切自然。 要着眼于广大听众,与听众站在平等地位,循循善诱,侃侃而谈。要在增强感染力上下功夫,给听众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动之以情,诉之以理。 ,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但是说理时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考虑到公众的接受程度,不唱高调,不讲官话,设身处地、人情入理,这样才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求一篇广播文案写作 800字 800字,我才五年级只能这样 《广播文案写作》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⑶重视可信性,要求事实真实、准确,符合事物的实际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意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此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政论性。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人们统称为新闻性。概括地说,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就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3.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新闻评论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是其他新闻体裁所没有的,却为一切政论文所共有,所以统称为政论性。 4.论点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评论主体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通过表达某种观念、思想、见解、主张,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5.论据从表达角度说,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6.论证在表达阶段,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及方式方法。 7.口播评论“口播评论”专指广播、电视的一种共用形式,即单纯以评论主体(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面向听众和观众的评论形式,不含实况音响或采访同期声的广播或电视评论形式。 8.谈话体评论与谈话体谈话体评论专指以谈话方式阐述对事物看法的评论形式,是谈话体文章或话语的形式之一。 9.音响评论又称录音评论,指兼用论述语言和音响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 10.图像评论凭借电视媒体的符号系统,遵循声画并重原则,注意现场画面论据功能,讲求主体话语“二元一体”表达效果的评论类型。 11.夹叙夹议即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可融理、事、情于一体,并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述方式和方法. 二、简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