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临床医疗、预防和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知识。

(3)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一门外语。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6)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

2.能力结构

(1)能熟练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

(2)具有从事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的基本能力。

(3)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

(4)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3.素质结构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适应社会和人际沟通的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工作,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3)具有获取信息及信息的处理能力;

(4)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时间分配

1.招生对象:高中

2.时间分配(见表):三年共安排117周,其中教学66周(共4学期:第一、四学期为16周,第二、三学期为17周),考试5周,毕业实习40周,国防教育军训2周,毕业教育1周,机动3周(可用于安排见习或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年教学考试国防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劳动、机动毕业实习合计

四、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 (一)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在2-5年内完成学业。 (二)总体学分

1.完成学业规定学分:150学分(不含课外学分和创新学分)

2.实践教学:必须完成规定实习要求。 五、课程结构

六、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种。 1.必修课 (1)通识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共11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7.49%

体育课:第一、二学期开设,共6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4.26% 英语课:共1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10.59% 计算机课; 共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4.13% 军事教育课:共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4.13%

一 二 三 33 33 2 2 1

2 1 1 1 1 40 38 36 43

职业发展课: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共38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2.45% (2)专业基础课

开设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预防医学、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共44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8.68%

(3)专业课

开设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共53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4.63%

2.选修课

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模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

(1)限定选修课

素质拓展课:太极拳、美术欣赏、医疗美容

基础拓展课:普通话概要、生物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拓展课:急诊医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全科医学概论、医患沟通+医疗文书书写、五官科学、医学心理学、常用护理技术。

(2)任意选修课

见《任意选修课教学进度表》

3.实践课

实践课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临床见习安排在第4学期,共4周,毕业实习安排在第5、6学期,共40周。

(二)基本要求

1.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主要对学生讲解人才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校规校纪教育,介绍学生的情况和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今后3年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2.军事教育:军事教育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

3.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国内外现实和学生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党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

4.形势与政策课:第一至五学期开设,共2学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职业发展课: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6.劳动教育: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增进学生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7.体育课:按照高校体育工作要求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动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8.英语课:通过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A级水平,并争取更多的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9.计算机课:侧重于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文字图像信息的编辑排版、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10.专业基础课:各系自行规定

11.专业课:各系自行规定

12.实践教育课:各系自行规定

13.社会实践:各系自行规定

七、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教学进程表(见附件1)

(二)限制选修课进程表(见附件2)

(三)任意选修课进程表(见附件3)

(四)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件4)

八、成绩考核及毕业要求

学生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完成规定学分,毕业考试合格,准予毕业。

(一)毕业考试

1.理论考试科目:

(1)基础综合(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比例是20% 20% 20% 15% 25%)

(2)专业综合(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比例是25%、24%、27%、12%、12%)

2.实践考核:参照执业资格考试进行

(二)毕业要求

必修课程、毕业考试成绩≥60分,获得96.5学分;选修课成绩合格,获得55学分及55学分以上;完成毕业实习,获得40学分。总学分≥150学分。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 -2 - 二、主要目标......................... -2 - 三、工作过程 (4) (一)..................................... 现代学徒制试点4 (二)......................................... 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7 (三)....................................... 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8四、条件保障 (8) (一)............................ 政策条件8(二)............................ 企业条件8(三)............................ 学校条件9 五、成效成果 (9) 六、............................. 体会与反思11

尝试“现代学徒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福元建飞 一、实施背景 1.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鲁昕部长在多种场合说过“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域经济发展的小背景:迁安以钢铁冶炼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钢铁企业面临升级换代,过去的招工模式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现在转变为以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主体。目前许多装备制造类企业到迁安投资,首先询问的条件之一是本地是否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3.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我校原来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训练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故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刻不容缓。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校建设中,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本次尝试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0%以上的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校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打算在其他专业中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1学分制培养方案(经济管理专业群)

经济管理专业群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 6 月 30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学分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群课程,构建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决定在学院省级重点专业群推行学分制管理,制订2013级学分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设公共基础学习领域(G)、职业能力学习领域(Z)两大领域。课外另设素质教育活动(S),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分制专业群课程体系配置表 序号学习领域模块性质学分备注 G1 公共基础 学习领域基础必修模块必修26 G2 基础选修模块选修8-15 可限选G3 素质延展模块选修8 Z1 专业能力 学习领域专业群平台课必修20-30 Z2 专业核心课必修25-35 Z3 集中实践课选修12-20 可限选 Z4 高层互选课选修8-15 合计130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公共基础课程指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课程,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般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含基础必修模块(G1)、基础选修模块(G2)、素质延展模块(G3)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应在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由课程归属系(部)负责管理。其中基础必修模块(G1)是全院性必修课程,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基础选修模块(G2)除统一提供的课程外,各专业群可根据人才培养规格需要添加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设计、传播、咨询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品牌管理领域(如品牌营销、传播、设计、保护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掌握品牌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与品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了解国内外品牌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和专业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品牌意识、品牌营销、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品牌管理能力的良好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品牌管理问题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品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7.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9.具有从事品牌管理或相关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2

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灵活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的规定,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决定试行弹性学年学分制,为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本实施方案适合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二、课程设置 第三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必修课是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必须开设、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2、任意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的扩大知识面、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课程组(包括跨专业选修课)。 三、学制与学习期限 第四条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年制,获得毕业证书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相应的学习期限内,允许同学多选读课程,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和环节,提前就业。经申请批准的部分同学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延长学习时间。四、学分的确定和取得 第五条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计算学分以课程(含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理论课与实验课以16-20 学时为1个学分,公益劳动4学分、军训1学分、职业资格鉴定10学分。必修课的学分约占95% ,任选课的学分约占5%。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各专业均有最低学分要求。 第六条采用学期课程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在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第七条学生取得规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获得10 分,可累计加分,不封顶。 第八条学生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竞赛并取得个人名次,可获得奖励学分。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0学分,二等奖8学分,三等奖6学分;省级竞赛:一等奖8学分,二等奖6学分,三等奖4学分;市级竞赛:一等奖6学分,二等奖4学分,三等奖2学分;同类竞赛不累计加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录 一、实施背景................................................................... - 2 - 二、主要目标................................................................... - 2 - 三、工作过程 (4)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 (4)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 (7) (三)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 (8) 四、条件保障 (8) (一)政策条件 (8) (二)企业条件 (8) (三)学校条件 (9) 五、成效成果 (9) 六、体会与反思 (11)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福元建飞 一、实施背景 1.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鲁昕部长在多种场合说过“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域经济发展的小背景:迁安以钢铁冶炼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钢铁企业面临升级换代,过去的招工模式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现在转变为以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主体。目前许多装备制造类企业到迁安投资,首先询问的条件之一是本地是否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3.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我校原来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训练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故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刻不容缓。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校建设中,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本次尝试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0%以上的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校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打算在其他专业中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考模板

高职高专院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用20**级) **********学院 ****年**月

目录 一、专业基本信息 (4) 二、专业办学成效 (4) (一)人才培养模式 (4) (二)教学模式 (4) 三、职业面向 (4) 四、人才培养目标 (5) 五、人才培养规格 (5) 六、课程设置 (6) 七、人才培养实施 (9) (一)教学进程安排 (9) (二)资格认证要求与素质教育活动安排 (15) 八、实施保障 (16) (一)师资队伍 (16) (二)教学设施 (17) (三)教学资源 (17) (四)教学方法 (17) (五)教学评价 (17) (六)质量管理 (17) 九、毕业资格要求 (17)

十、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说明 (18) (一)编制依据 (18) (二)实施说明 (18) 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审成员 (18) 附件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19) 附件二: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 (19) 附件三: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19) 附件四:其他 (19)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类别: 学历层次: 招生对象: 修业年限: 接续本科: 二、专业办学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介绍该板块可图可表,简洁明晰为宜,新专业可略去。 …… (二)教学模式 …… 三、职业面向 表3-1 **专业职业面向

注: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等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态度,能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从事……………………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供参考,实际描述以简要、明晰为准) 五、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工作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素质、职业态度四维度中重要的整体要求(见表5-1)。 表5-1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览表

学分制实施计划方案

秦安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校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中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生、学校、市场之间相互的选择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高质量、多种类、多规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指导方案(试行),现公布如下,请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就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2.实行学分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分制可以满足多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可以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及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无缝隙链接”,使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行学分制是推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由之路。学分制可以满足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实行学分制是形成全新教育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势,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个体差异结合起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习上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灵活性,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动态性,专业设置上的市场引导性,人才标准上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教学管理上的人本性等优势选择,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程结构 (一)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提升为目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和个性发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坚持学分制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开放性和模块化特点: 1.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调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总学分的30%);允许学习者根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19-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

浅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沙立君

浅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沙立君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现代人才 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目的,阐述了实施现代学徒 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由制造大国转变成创造大国,用人制度从 以劳动力为主体,转变为以高水平技术工人为主体。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 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一、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也是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趋势。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行业 和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积极的参与,实现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良好对接,增强了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拓宽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严格按照企业岗位要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建立“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 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 (二)建立具有地区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和工作岗 位培训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实现人才 培养的最佳模式。 (三)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成为既能生产、又善教学的教师;学生通 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师傅的技术指导,成为既懂理论又能上岗的员工,学校和企 业进行一体化育人,实现合作和共赢。 (四)做好教师、学生和工人之间角色的转换,使教师、学生、工人实现共 同进步,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共同提高,为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和动力。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将专业课教学体系和岗位实际工作体系有机结合, 使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在专业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要点与 中职学生的岗位工作需求和实际操纵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专业性强的 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技术实际操作训练,又有利于岗位工 作经验的获取和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一学年在学习必备基础知识的前提 下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实训。第二学年结合学习本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以及企 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学徒)进行专业系统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采用“工 学循环”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在真实情境中构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第三学年结合校企合作校外课堂、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准员工、员工),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第6学期,学生校外课堂、顶岗实习,强化 工作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成为“准员工”,参加工作时可以“零培训”上岗——“员工”。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 16号)文件要求,结 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 二、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 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可 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3、体现“房地产”特色,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在房地产专业方向的实习、 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把“双证书” 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等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三、框架体系 (一)基本内容及格式(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二)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 (1)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集中)。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内实践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课堂学时;实践教学包括项目实训、毕业设 计、顶岗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

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和教 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二)课程与学分 1、学分制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 (1)必修课: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程。 (2)限选课:指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相关,构成专业特色的部分课程组合。学生根 据个人爱好、专业定位、学校开设课程,在限选课程组合模块中选修若干课程。 必修课所占比例要不高于70%,限选课不低于30%。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约占总课时的40%。 2、学分计算方法: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绩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 重要依据。 (1)学业课程学分的设定:以学期为单位,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 依据,一般课程以每学期每周授课时数为学分数,折合18个学时计1学分,即每学年总课 时/18=课程学分。学分计算取整数。 (2)独立开设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军训、社会调查以36课时为1个学分。 (3)毕业实习一年学分为20分。 (4)学业学分: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期 中成绩、平时成绩(学习态度、测验、作业)情况等综合评定后确定,并随学生学习成绩单 一起,一式三份,一份报实习处,一份报班主任,一份自存。 总平均成绩=期末*50%+期中*30%+平时*20%(充分考虑平时测试、作业、出勤等)(适 用于有期中考试科目) 总平均成绩=期末*80%+平时*20%(充分考虑平时测试、作业、出勤等)(适用于无期 中考试的科目和模块考试) 总平均成绩及格(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及格者,可通过补考或申请重修,在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学分折合计入总学分。 (5)实习成绩考核以就业办评价为主,实习指导教师会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工作 表现和实习情况做出书面评定,成绩合格,取得实习学分。 (6)专业技能证书学分:学生必须要取得一个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获相应学分。高级为15学分,中级为10学分。可累计加分,不封顶。 (7)每个学生的德育学分每个学期规定为5分。每学期德育学分评定由班主任负责, 会同学生处、学生考评小组(或班委会)、任课教师意见,操行合格的取得整学期德育学分。 3、成绩考核及学分绩点 (1)学生学习质量优劣,通过学分绩点评定的方式来衡量。绩点是一门课程的成绩系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优绩优劣的主要指标,最高绩点为1.5,最低绩点为0。绩点与考 核成绩的对应关系为: 等级考试成绩考查成绩绩点 A85——100优1.5 B75——84中1.2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017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此,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学校决定在2016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启动2017版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有关修订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本,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教高[2015]23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联合政、行、企、校,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为目的,倡导围绕社会工作岗位(群)需要,开发“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行业元素、企业元素和国际元素”融入的、“平台+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认知(感知)实践、模拟(仿真)实践、生产(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四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创新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悉尼协议”、学历资格认证,实施学分制,与国内外院校深化合作,开展学分互认,构建国际合作育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内涵;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与国际对接机制,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就业岗位,以社会需求为质量标准,设定专业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行业和企业调查及系列专家研讨会,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相关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定行动领域课程。 2.适应性原则课程体系及内容应适合学生工作和发展需要,又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应在系统考虑“技术与技能”的培养,“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顺序对行动领域课程进行排序。 3.工学结合原则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营造像工作一样的环境,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广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学业、就业、

学分制培养方案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 一、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扎实的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园艺行业的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具备园艺方向技能证书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 1 毕业生基本规格 1.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 1.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完成全部公共课的修业任务。 1.3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高职阶段教育的全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学习任务。 1.4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能力。 1.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职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 知识结构(图1)

2.1 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 2.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园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知识。 2.3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园艺设施、草坪建植与养护、园艺种子生产等专业理论知识。 3 能力体系 3.1 具有较强的写作、演讲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3.2 具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3 具有使用本专业有关的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 3.4 具备蔬菜生产、经营能力。 3.5 具备果树生产、经营能力。 3.6 具备花卉生产、经营能力。 3.7 具备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能力。 3.8 具备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 3.9 具备园艺设施设计、管理、经营能力。 3.10 具备草坪建植与管护能力。 3.11 具备植物繁育生产能力 3.12 具备园艺企业经营与园艺产品营销知识。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推行学分制。为保证我院积极稳妥推行学分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根据创造条件实施学分制的精神,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习社会化、终身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办学活力,使我院的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 第三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自身活力。 第四条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它的实施将涉及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因此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推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1、灵活性与规范性相统一。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兴趣、条件和学习时间的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 势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高职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三种典型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势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

(1)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迸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上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能够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3)松散型合作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外界冗杂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与企业不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松散的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将无从保障。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高职院校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独具的特征和特点。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向;(3)采取实践教学等特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