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3 制取氧气(2课时)

【课堂目标导航】

1.说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等。

2.说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

3.比较两套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特点。

4. 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5. 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6. 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7.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8.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课堂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

2.通过探究检测目标1、4、5、6、7、8

【课前预习方案】

1.空气中有多少体积的氧气?

2.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自主探究方案】

1

讨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

2、做【探究】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二氧化锰

结论:

1. 过氧化氢(H2O2)————→水(H2O) + 氧气(O2)

2.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一变三不变: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三不变:①本身的质量不变,②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③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氧化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讨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条件

是什么?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出橡皮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知识点2:分解反应

1. 写出下列反应的表示式:

(1)硫、磷、铁丝分别和氧气的反应

(2)过氧化氢、氯酸钾分别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比较上述反应的异同,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分解反应的概念: 特点:一变多 A C+B

知识点3:如何制取气体(以高锰酸钾为例)

观察:请用3分钟仔细观察课本P45图2—17。 (1)在图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45页的《实验活动1》,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8)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归纳小结:

a b

c d

1.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全班共识后记在下面。

知识点4:验证O2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参考课本P46页内容,小组合作制取2瓶O2。

【实验探究】动手做一下木炭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与氧气反应的物

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

木炭

细铁丝

讨论交流: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

考:为什么?)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思考:为什么?)

知识点5:工业上制取O2

阅读:用2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40内容。回答问题:

1.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原料是什么?

2.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

3.工业上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知识总结:

1、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步骤:(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⑴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装:装药品;

⑶定:固定装置;

⑷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⑸收:收集气体;

⑹离:从水中撤离导管;

⑺熄:熄灭酒精灯。

2、工业上大量制取O2的流程:

●附:一些常见的制气装置:

空气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 )

( )

降温

加压

升温-196℃

液态氧

升温-183℃

( )

【课堂检测方案】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3.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粗盐提纯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内并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⑤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氧气,⑥把导气管移出水面,⑦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位置固定试管。正确的操作顺序的序号是__________

6.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

(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7.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

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

b.氯化铵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

(2)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①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理由;

②制取氨气收集装置是,理由。1.某气体能用排水8.某气体能用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加热的方法制取

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10.在下列反应中:A、H2O→H2+O2 B、CO2+H2O→H2CO3 C、CH4+O2→CO2+H2O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11.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

12. 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镁、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是;(3)白色固体物质有;(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

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具备绿色化学的某些特点的是。

13.下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有。

A B C D E

14.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

(2)可以用如上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15.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的不同,因此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剩余物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7.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课堂反思】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了

我的困惑是

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 (第二课时)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郭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讨论归纳法→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五、教具准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酒精灯、火柴、药匙、试管夹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那么你们知道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物质?学生: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那么在这几种方法中都有一种物质为二氧化锰,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题。 [板书] 课题3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课件呈现]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 实验2-5 (一)、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制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演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 察木条是否复燃?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自身化学性质不变。 [分析] 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 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预习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无答案)

课题3元素 ●○预习导学 1. 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来源:学.科.网 Z.X.X.K]子[来 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714237255.html,]① 6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714237255.html,] 6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714237255.html,][来源学科网] ② 6 7 ③ 6 14 表中三种碳原子的共同特点是相同,总称为氧。 2. 氧氧气(O2)氧氧 3. 元素符号“O”表示的意义:,。 ●○知识梳理 1. 元素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点是它们原子的的不同。 (3)请完成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物质 (4)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2.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特点 水分解:H2O H2 + O2

反应前反应后 物质 分子 原子 元素 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元素种类 3. 元素符号 (1)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__ ,第二个字母要_____ 。如铝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含义:①(宏观);②(微观);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不能表示。 (3)元素 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注意:Fe、C、He等三类,其元素符号还可表示相应的物质。 4.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 = = 。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周期(第1周期除外)以元素开始,过渡到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4)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 ●○中考范例 1.(2018 ?牡丹江)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

第二单元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教案)

(新人教选修2) 2.2海水的综合利用示范教案 目的要求: 了解海水中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食盐资源的利用。 了解海水提溴的重要步骤 教学过程: 引入: 海水成份及应用前景: 海水是一个大的混合物体系(广意): 若将海水中的盐结晶后平铺于陆地上,地球将增高150米 海水中平均含盐3.5%,含多种矿物质,如钠、钙、钾、溴、碘、锶等。海洋中还有大量的生物,是人类食物的来源之一 海水资源包括:能量、生物、化学、矿物、及空间资源。利用潮汐能量发电,各种化学物质被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保健用品;海水还是人类未来重要的淡水来源、新的能源和人类的空间资源。 一、海水中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水制盐 (1)海水制盐以蒸发法(盐田法)为主,主要原理是太阳照射后,水分蒸发,达到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体形式析出。 (2)盐田必须符合的条件有三个 ①有平坦空旷的海滩,潮汐落差大;②气候干燥、多风、少雨;③远离江河入海口。(3)盐田一般分为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三部分。 (4)海水制盐要经过风吹、日晒逐渐蒸发浓缩,达到饱和后会析出 食盐晶体,分离后所得的母液叫苦卤,可综合利用制得副产品氯化钾、氯化镁等。 (卤水中主要含氯化镁、碘化钾、溴化钾) (5)海水制盐还可用电渗析法和冷冻法,这样不但可制得盐,还可得到淡水。 2、食盐资源的利用 (1)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是以食盐为原料制取NaOH、Cl2、H2,再进一步生产其他化工产品。 (2)电解食盐水实验装置 (3)用惰性电极电解时,各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Ag+﹥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和金属活动顺序刚好相反);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4)原理: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着Na+、Cl—、OH—、H+四种离子,通直流电后,Cl—、

人教版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精讲学案

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精讲案 沉默在地底,散落在天际,是迸射火花的助燃剂,也是你赖以生存的空气 ——by O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过程。 2、掌握收集气体和验满的方法。 3、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重、难点:实验的的反应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方法。 二、课前回顾(2分钟) 1.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是否易溶于水 2、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无味气体是氧气? 三、精讲点拨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制取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合作探究】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以收集氧气为例) A、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和有关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法收集; ②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③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法或法收集,使用排空气

法收集氧气时,导管需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目的是;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集气瓶中的水一定要装满,不能留有气泡。 B、验满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将放在集气瓶口,若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时,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操作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若,则装置不漏气。 ②装: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平铺:原因。)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① 定: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用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处,且试管口要(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流炸裂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① 点:将集气瓶中盛满水,连同玻璃片一起在水槽内,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对试管,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固定加热。 ① 收:当时开始收集,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瓶子移出水槽,放在桌子上。 ① 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 ① 熄:熄灭酒精灯。 4、【实验现象】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快速记忆】:谐音记忆法:每步操作提炼为一个字分别是:查、装、定、点、收、离、熄,然后进行谐音串联处理:茶庄定点收利息。 口诀要领: [查]气密性要先检查,[装]装入药品塞棉花; [定]底高口低略倾斜,[点]开始加热等移动; [收]均匀气泡排水法,[离]撤管[熄]关灯去残渣。

课题3_《元素》导学案

课题3 《元素》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了解元素的涵义;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逐步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2.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二氧化碳(H2O)分子、过氧化氢(H2O2)分子分别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是。 3.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是否相同?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数(即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 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 (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P62资料卡片 有“”字旁的是金属元素(金属例外);有“”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自然界中有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阅读p59讨论回答)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 学会说话: (1)氧气(O2)是由组成的 2)二氧化碳(CO2)是由; 3)氨气(NH3); 4)过氧化氢(H2O2 )是由。 注意: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如:(1)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2)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3)硫酸(H2SO4)中含有三元素。 4.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属于非金属的是。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 一、课题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对氧气实验制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三、学情分析 教师做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能准确描述现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教学难点 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瓶空气;请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空气中有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二一瓶氧气(观察现象有哪些物理性质)小结;氧气无色无味,密度1.293g/l,,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小结,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有毒)。 2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演示实验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小结1、细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课题3 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的示范。 2.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难点。(非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 【引入】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氧气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有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很高,我们经常需要较纯的氧气。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本节课中,我们将简单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板书】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是把氧气加压到1.5×107Pa,并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氮气贮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物理性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氧气分离出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5】 实验现象结论解释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缓 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 (2)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 否复燃?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 解出氧气 (3)向盛有5mL 5% 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 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i.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锰酸钾――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 ---- > 加热 发生装置:(1)固 一固加热型: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用该装置;(2)固一 液不加热型: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用该装置。 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_____________ 溶于水,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带火星 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 ,观察到木条____________ ,说明 已收集满。 2.催化剂 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_______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注意: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如塑料抗老化剂则是减慢老化速率的催化剂。 3?分解反应 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 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物质的反应。(AB-A+ B) 4.氧气的工业制法 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过程: 贮存在蓝色的瓶里 基础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不选用的药品是( ) A .高锰酸钾 B .过氧化氢 C.氯酸钾D .空气 2. 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A.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B.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 (荆州中考)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 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4.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占燃 A .铁+氧气――亠四氧化三铁 B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点燃,_.八山 .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通电 D .水----- 氢气+氧气 5. (常州中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6. (南京中考)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 。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填字母)。 ⑶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用如图E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______ 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 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三、中档题 7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镁和碘反应时,无明 显现象,若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反应,且反应前后水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未改变,则上述反应中水是() A .反应物 B .催化剂 C .生成物 D .不相干的物质 8.(玉林中考)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 .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知识管理氯酸钾 空气降温〉液态蒸发〉 加压空气> "氮气 、液态氧 蒸发、加压 ---- >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 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 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 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 剂的概念,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 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2)通过选 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 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 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 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 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氧气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思路,为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铺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2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 精品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 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 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学习用品】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合作学习 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

(1) (2) (3) 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 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 3、补充实验: 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 (1)实验步骤: ; (2)注意事项: ;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讨论: 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 气? 4、分解反应概念 5、工业制取氧气原理: 。 自主检测 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通电使水分解:O 2H 2↑+↑22O 2H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 2O 2H ↑+22O O 2H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42KMnO ↑++2242O MnO MnO K D .氯酸钾加热分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 B .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加 C .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分解温度降低,且加快释放氧气的速率 D .用酒精灯加热时,应把受热物质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 3.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 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忘了加催化剂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 ) A .全部 B .除④外 C .除⑥⑦外 D .①②③⑤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 .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 .植物光合作用制氧气 5.将混有少量氯酸钾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 中剩余物质共有( )

4.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 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元素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变”、“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定义 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课题3元素

课题3 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 阅读课本第59—6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氧气是由 氧 元素组成的,水是由 氢、氧 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碳、氧 元素组成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这些氧原子统称为 氧元素 。元素就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 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 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前四位是: 氧、硅、铝、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元素和原子的对比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地壳中各种元素含量的记忆歌:养闺女,我铁心。 1.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上来看,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从微观上来看,铁由许多原子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从微观上来看,二氧化碳由许多分子构成。 2.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中的碘、氟指的是( A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 A.H B.2N C.Cu D.O2 4.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D ) A.Fe2O3 B.SiO2 C.CaO D.Al2O3 6.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C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氢原子 7.在CO2、SO2、NO2三种分子中一样多的是( B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气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8.如果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物质里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碳元素和氢元素。 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第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用3分钟集体诵读课本第62页表3—4中的元素符号和名称。老师出示元素名称,学生写符号,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个原子。 4.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1.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来讲,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几种? 2.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导学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锈鉵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理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课堂预习: 1、铁制品锈鉵 (1)铁制品锈鉵的过程实际上是、等了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锈(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很_______________,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被腐蚀。 (1)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铁制品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镀等。(2)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可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 3、金属资源的保护 (1)防止金属___________,(2)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地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金属的腐蚀和保护 阅读第19—21页内容,结合你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实质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铁活泼,为什么生活中铁易生锈而铝却不生锈?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完成课本第20页“讨论” (5)、如图:在一试管中放有一根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 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a点B.b点 C. c点D.无法判断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2、金属资源保护 根据课堂预习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0—21页内容。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当堂训练: 1、铁钉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容易生锈( ) A 干燥的空气中B在潮湿的空气中C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D浸没在植物油中 2、下列相关铁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铁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有D.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能够防止生锈 3、在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沼泽地中B.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河流附近的盐碱地中D.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氧化铁B.四氧化三铁C.硫酸亚铁D.氧化亚铁 5、①汽车②机器上的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制盆具⑥铁柜等常见的铁制品,为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取下面哪一种方法?(填序号) (1)在其表面刷一层油漆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面涂上机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______________ (4)在表面烧制搪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其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报警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7、如图所示,在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钉 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 一周后观察铁钉和U型管内水面变化() A.铁钉未锈蚀,水面一样高 B.铁钉锈蚀,水面左低右高 C.铁钉锈蚀,水面左高右低 D.铁钉锈蚀,U型管内水从右边全部逸出 8、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相关外,还可能都 与(填物质名称)相关。 (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实行填空: 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教学反思:

电力拖动(第二单元课题2~7)

一、填空题 1.生产机械运动部件在正、反两个方向运动时,一般要求电动机能实现控制。 2.要使三相异步电动机反转,就必须改变通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即把接入 电动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对调接线即可。 3.万能铣床主轴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是采用来实现的。 4.倒顺开关接线时,应将开关两侧的进线中的相互换,并保证标记为L1、 L2、L3接,标记为U、V、W接。 5.位置控制是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挡铁与开关碰撞,使其动 作,来接通或电路,以实现对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或行程的自动控制。 6.在控制板上安装走线槽时,应做到横平、排列、安装和 便于走线等。 7.布线时,严禁损伤导线和。 8.要求几台电动机的启动或停止,必须按一定的来完成的控制方式,叫做电 动机的顺序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可在或实现顺序控制。 9.多地控制线路的接线特点是:各地的启动按钮要,停止按钮 要。 10.降压启动是指利用启动设备将适当降低后,加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上进行 启动,待电动机启动运转后,再使其电压恢复到正常运转。降压启动的目的是。 11.常见的降压启动方法有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降压启 动、降压启动和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四种。 12.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是在电动机启动时,把电阻串接在电动机与 电源之间,通过电阻的分压作用来降低定子绕组上的启动电压。待电动机启动后,再将电阻,使电动机在下正常运行。 13.异步电动机做Y—△降压启动时,每相定子绕组上的启动电压是正常工作电压 的倍,启动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倍,启动转矩是正常工作转矩的倍。 14.所谓制动,就是给电动机一个与转动方向的转矩使它迅速停转。 15.利用使电动机断开电源后迅速停转的方法叫机械制动。机械制动常用的 方法有制动和制动。 16.制动电磁铁主要由铁心、和三部分组成。 17.闸瓦制动器包括闸轮、、和等部分。 18.断电制动型电磁抱闸制动器被广泛应用在上。其优点是能 够,同时可防止电动机突然断电时重物的。缺点是。 19.反接制动是依靠改变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源来产生制动力矩,迫使电动机 迅速停转。 20.使电动机在切断电源停转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和电动机实际旋转方向的电 磁力矩,迫使电动机迅速制动停转的方法叫做电力制动。 21.在反接制动设施中,为保证电动机的转速被制动到接近时,能迅速切断电 源,防止反向启动,常利用来自动地切断电源。 22.反接制动适用于 KW以下小容量电动机的制动,并且对 KW以 上的电动机进行反接制动时,需在定子绕组回路中窜入,以限制反接制动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杨板中学黄玉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这类图片吗? 【师生互动】氧气能供给呼吸。 怎样来检验氧气呢?(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导入新课】你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演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能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演示】实验2-6

【解释与结论】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 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 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的老化,我们希望 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所以,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即催化剂是反应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板书】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俗称“PP 粉”,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 →A+B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 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大地二中张清泉 本课题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课本首先讲述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接着再讲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作用虽不是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再通过介绍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同时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为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课 题 制取氧气课型新授课 灵 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 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过程与 方法 1.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 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养成实事求 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灵 师》 ◆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1.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主要方法。 教 学 难 点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探究催化剂的方法。 教 具 准 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5支)、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 课 前 预 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 备课笔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