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第六章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学习重点:1、透视的画法及运用

2、构图的运用

透视学是绘画透视技法理论的统称,用来表现一幅场景的立体空间,是动画场景的基础技法之一。

第一节 场景透视基本概念

一、什么叫透视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指通过透明的平面观察研究所看到的物体状态,绘出景物形象的轮廓。

观察景物时,由于距离和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在远近、明暗、色彩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二、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视点与视距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视距就是画者的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二)视平线

当观者注视前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一点叫主点(心点),由主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叫视平线。画面上只能有一根视平线,视平线随着画者所占的位置高低的不同而呈现出以下现象(图6-1)。

图6-1透视示意图

(三)地平线

站在宽阔的地平线上向前看,远方的天地交界线,叫地平线(图6-2)。

图6-2《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四)灭点(消失点)

物体的纵向延伸线与视平线相交的点,叫灭点(图6-3)。

图6-3灭点示意图

第二节 透视的表现方法

一、线性透视

(一)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图6-4)。

图6-4一点透视示意图

用一点透视法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远近关系。常用来表现笔直的街道,或用来

表现原野、大海等空旷的场景(图6-5)。

图6-5《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二)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一个物体平行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按不同方向分

别汇集于两个灭点,物体最前面的两个面形成的夹角离观察点最近,这样的透视

关系叫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图6-6)。

图6-6 两点透视示意图

在运用两点透视规律画街道一类的景物时,可以将远景的物体处理的较虚,近处的物体画的要细致些,而且,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其透视线均应分别相交于两个灭点,这使透视图透视感更强,更突出场景的空间感(图6-7)。

图6-7 《恶童》/日本/松本大洋

(三)三点透视

当画面中的物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三组平行线各有一个灭点,这时称之为

三点透视(图6-8)。当我们需要表现高大的建筑物时,会采用此类透视方法描绘物体,以此来表现画面的一种视觉冲击力(图6-9)。

图6-8 三点透视示意图

图6-9《恶童》/日本/松本大洋

二、自然透视

(一)大气透视

大气透视: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空气透视和线条透视一样,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当我们观察室外景物时,有如下几种现象(图6-10)。

图6-10 《人猿泰山》/美国/迪斯尼

1、景物和视点之间的距离不同,给我们的明暗感觉不同,即近处的景物较暗,远处的景物亮,最远处的景物往往和天空浑为一体,甚至消失。

2、景物和视点之间的距离不同,明暗反差不同,即距离近的景物反差较大,距离远的景物反差较小。

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轮廓较模糊。

4、彩色物体(景物),随着眼睛与物体距离的远近变化,空气厚度增加,从而使物体的色彩在人们视觉上发生了变化,除有明暗之别之外,饱和度发生变化。近处彩色景物色彩饱和(鲜艳),远处的彩色景物色彩灰淡,不饱和。

以上这些现象称做大气透视或阶调透视。

(二)影响大气透视的因素

1、光线照明条件:逆光、侧逆光最为显著、顺光较弱。晴天显著阴天弱;

2、时间、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早晚空气透视现象显著,中午较弱。“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清洁,远处的景物清晰可见、空气透视现象最弱。例如《人猿泰山》中,深林里的树(当然它们的树叶是同样的绿色),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绿色,近处的树叶呈黄绿色,逐渐远去便变成青绿色,更远的则变成青灰色。运用色彩透视中的色彩渐变去完成,就能产生自然的深远感、空间感(图6-11

至图6-12)。

图6-11 《人猿泰山》/美国/迪斯尼

图6-12 《人猿泰山》/美国/迪斯尼

只有认识分析色彩在大气空间中的变化,我们才能正确地掌握处理好色彩透视变化,而把色彩关系画好。

第三节 动画场景的画面与构图技巧

一、动画场景的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对造型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安排、建构,表现素材的联系及其结构法则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动画场景构图就是指在一定的画面空间内,合理安排人、物、景之间的比例、位置、质地、明暗、色彩关系,以获得最佳的画面形式效果,并能更好的传达镜

头主旨。在设计动画场景构图过程中,还必须将角色、道具构成要素考虑在内,

不能只考虑场景中景物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画面之外的场景与角色动作进入镜头后的构图关系。动画场景构图设计是为剧情需要服务的,场景空间要有足够的预留空间,便于镜头移动。

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合理的构图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使人有美的感受。

(二)构图方法

影视动画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简单来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在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首先是要将一个复杂的真实场景打散,将其分解为单纯的场景构成要素,认真分析每一个构成要素的造型与情感特征是否符合剧情需要,从中取舍。然后,将每一个要素依照一定构成形式法则重新整合,完成动画场景设计。但当构成要素过多时,我们就要确保镜头中有一个吸引观众的兴趣点或中心点。

动画的构图分为封闭性构图和开放性构图。

1、封闭性构图

封闭性构图受到传统绘画的影响,主要注重画面的直接体现。封闭性构图具有画面形式感强、视觉流畅、符合受众习惯以及画面完整等优点。但这种表现形式的缺点主要是画面被镜头锁住,画面“外延性”不够,没有足够的张力去引发观众更多的想象余地。例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画面以画框为依据,构图均衡 ,四平八稳表现,把表达的内容全部归纳到画面中,形式感也比较强 (图

6-19) 。

图6-19 《哈尔的移动城堡》/日本/吉卜力

2、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是在长镜头理论出现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构图方式。开放式的构图需要观众对画面有所想象,这种风格的构图经常暗示了选择的存在。在一个开放式的构图中,它主要强调画面的连续性,但并不是将所有的动作和场景一并在镜头中表现出来。单幅画面会出现一些不完整、不统一的现象,但是能通过空间观念的变化,使观众意识到画外空间的存在,并在其头脑中产生想象的画面。

开放性构图的优点主要是突破了镜头的限制,形成镜头外的画面外延,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使联想与想象有效地弥补了画面本身表现的不足。例如《千与千寻》中,通过角色的回眸,轨道的方向向镜头外延伸,这种不完整的表现给观众产生一种心理暗示,留下想象空间 (图6-20) 。

图6-20《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二、构图技巧

(一) 对称构图

主形置于画面中心,其他图形左右平衡,相互对称,形成画面被左右均匀分的状态。对称构图能够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适合表现平静,庄重,肃穆的画面中。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对称一般分为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两种方式。例如《埃及王子》中,这幅画面采用对称构图,使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很好表现王权的威严,法老是最高权力的代表 (图6-21) 。

图6-21《埃及王子》/美国/梦工厂

(二)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对黄金构图法的简略化使用,是一种近似黄金比例的构图方法。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向选择。这些线互相交叉形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定点。注意所有这些“黄金点”位置——“趣味中心点”,都是偏离画面中心位置的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例如《千与千寻》中,怪异的石头在画面的左下位置,形成了“趣味中心点”,营造出恬美,略带神秘的气氛(图6-22至图

6-23)。

图6-22

图6-23《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三)S形构图

“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动画场景常出现的河流、道路、铁轨等自然起伏变化的画面,为了使画面体现出曲线的美感,一般采用S形构图方式,能够使画面比较生动,富有空间感。例如《埃及王子》中,道路采用“S”型

向后延伸,使画面更富有空间感(图6-24)。

图6-24《埃及王子》/美国/梦工厂

(四)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

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

的特点,给人一种稳定、雄伟、持久的感觉。例如《功夫熊猫》中,画面采

用三角形构图,使建筑产生雄伟、威严、庄重的心理感受(图6-25)。

图6-25《功夫熊猫》/美国/梦工厂

(五)斜线构图及对角线构图

如果想要获得比较活泼的画面效果,可以将具有线条特征或者方向感较强的对象在画面中稍微倾斜一些,这样就获得了斜线构图。

斜线构图:由于斜线构图的基础是直线,直线通常给人平稳、静止的感觉,但是由于倾斜构图,又使画面具有了延伸的动感,所以可以说斜线构图是一种动静兼具的构图形式。例如《千与千寻》中,山坡使用斜线来表现,使人感到角色从一端向另一端延展,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画面极富动感(图6-26)。

图6-26《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对角线构图:当主体对象在画面中所呈现的线条正好占据了对角线的位置时,主体对象将画面从对角线一分为二,正好处在画面对角的位置,形成对角线构图。利用对角线的长度有利于强调主体的纵深感与延展性,同时可以使主体与陪体发生直接的联系,吸引观者的视线。对角线构图多用于拍摄

桥梁、道路、建筑等,来表现一种指引方向的意味。例如《千与千寻》中,

建筑采用仰视表现,建筑的轮廓正好在画面对角的位置,显示了建筑的高度,形成耸立,高大向上的感觉,画面具有强烈的指引方向,把观众视线引向天

空(图6-27)。

图6-27《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斜线构图还有一种复合形式,就是放射性构图,就是画面中以一个点为

中心,产生多条放射状的斜线,形成较为强烈视觉冲击力,这种构图带有很

强的透视关系。例如《秒速5厘米》中,画面采用放射性构图,所有线条都向

中心交汇处结点,形成典型的一点透视,画面具有强烈的透视感及纵深感,

将观众引到“高潮”中去(图6-28)。

图6-28《秒速5厘米》/日本/新海诚

(六)圆形构图

圆形象征和谐,在场景设计中,圆形是由连续的“曲线”组成,适当的利用

画面之中的弧线或者是圆形进行构图,可以把观众和画面中的人物融合到一起,将视线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中。例如《埃及王子》中,画面采用圆形构图,不同圆形叠加形成,引导观众视线向画面重心发展(图6-29)。

图6-29《埃及王子》/美国/梦工厂

任何一幅场景画面都不是简单的技法进行构图处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方式来对画面进行构图的处理。合理的搭配各种构图技法能使画面产生多种视觉上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的丰富和人性化,符合剧情需求,更好的为主题服务。

·思考与练习:

1、绘制各种透视图草图。

2、分析优秀场景设计案例的构图形式并临摹。

动画场景设计讲义

动画场景设计讲义 第一章场景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场景的产生 动画、游戏、广告、漫画,都是通过镜头来展现作品的内容和作品的表现形式。观众在镜头里看到的都是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立体物象,展现的是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等,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角色在镜头画面中存在于一定的具体环境中,这个环境就是场景。 1.2 什么是场景 1.2.1舞台 场景,首先是为角色表演所搭建的舞台,这也是其主要功能。 我们要首先明确的是场景与所谓环境并非相同的定义,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环境包含了剧本涉及的时代、历史背景、地域、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是一个广义的、涉及范围较大的定义。而场景是特指使剧情展开的、具体的、物质的单元场景,每一个单元场景均是构成动画片环境的基本要素。 1.2.2表演的角色 场景作为表演色舞台,是其主要功能与任务,同时它还担负和角色一样的表演任务,那就是当场景以空景(没有表演角色的场景)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它便以一幅单独的风景画出现,用它独特的形式,如构图、色调、风格、黑白对比等一系列手法,或表现美好的情调,或表现恐怖、伤感的气氛等。这时,场景就承担了与角色同样色任务,也成为了表演任务的“角色”。 1.3 场景设计的应用范围 1.3.1动画电影中的场景 动画电影由于放映的银幕宏大,因此要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如何表现出视觉的冲击力以及画面的气势感和厚重感。因此,绘制动画电影的场景不但要构图宏伟,更要深入刻画局部细节,使观众能够享受到电影独特的视觉魅力。动画场景的构图完美、气势恢宏、画面丰富饱满、纵深感强、色调高雅而统一,这是其他影视作品无法相比的。 1.3.2动画电视片中的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屏幕也越来越大,虽不能和电影屏幕相提并论,但也要求充分强调构图、透视,以及一系列细节因素,要达到能够恰当地表现故事情节中所展现的场景形象,并尽可能地体现出作品的风格,更注重在家里观看的温馨感。 1.3.3 游戏设计中的场景 游戏更注重表现科幻、神秘和真实感,给游戏玩家营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游戏设计中的场景要求体现出空间感、真实感、且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1.3.4漫画中的场景 漫画中的场景更注重绘画性,有别于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以烘托人物角色为主要作用,更注重画面本身的设计和视觉上的点线面的运用,特别强调黑白灰色调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绘画平面性。而且,漫画中用到的场景局部景较多,大的场景较少,有时甚至只在一场完整的戏开场时有一幅大场景。 1.4场景构图 1.4.1与绘画构图的区别 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是集中表现绘画画面的中心部分,也就是画面“井”字接近中间的区

福师《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二

福师《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V 1. ()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方法。 A. 大气透视 B. 消逝透视 C. 线透视 满分:2 分 2. 光线照射物体,物体背光部分被称为()。 A. 亮面 B. 暗面 C. 阴面 D. 影面 满分:2 分 3. 光线照射物体,物体受光部分被称为()。 A. 亮面 B. 暗面 C. 阴面 D. 影面 满分:2 分 4.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越远越聚拢,直至合于一点,称为()。 A. 大气透视 B. 消逝透视 C. 线透视 满分:2 分 5. 物体明暗的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 )。 A. 大气透视 B. 消逝透视 C. 线透视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V 1. 平行透视图方体透视图三种边线的透视方向是()。 A. 垂直 B. 水平 C. 向心点 D. 平行 满分:2 分 2. 斜俯视和斜仰视的方形物体有四种陈放状态,分别为()。 A. 平行俯视 B. 余角俯视 C. 平行仰视 D. 余角仰视 满分:2 分 3. 灭点有五种()。 A. 心点

B. 距点 C. 余点 D. 升点和降点 满分:2 分 4. 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距离感的表现方法有()。 A. 图形层叠表现 B. 明暗阴影表现 C. 色彩关系 D. 画笔的粗细 满分:2 分 5. 对众多角度的余角透视,可归纳为()三种状态。 A. 微动 B. 对等 C. 一般 D. 特殊 满分:2 分 6. 投影有两种,分别为()。 A. 平行投影 B. 中心投影 C. 立体投影 D. 分散投影 满分:2 分 7. 从圆面上画圆形物作图时应注意()三个透视关系。 A. 原物轴线与圆面长径的关系 B. 圆面宽窄和柱面弧线的关系 C. 柱端圆面和柱身的宽窄关系 满分:2 分 8. 确定物体透视高度的方法有两种()。 A. 缩尺法 B. 视高法 C. 轴距法 D. 边线法 满分:2 分 9. 斜面灭线的作用在于()。 A. 斜面上的平行变线都应该汇聚于灭点 B. 等大的平行斜面透视宽窄取决于距离斜面灭线的远近 C. 斜面上的物体高度应以斜面灭线为准绳。 满分:2 分 10. 光线照射物体,因被其它物体遮挡受不到光线照射的物面被称为()。 A. 亮面 B. 暗面 C. 阴面 D. 影面 满分:2 分

动画场景概述

91-场景中的景别 一、设计理念 在学习了动画场景基础知识后,学习场景中的景别。这是场景创作的基础知识,对于之后学习的场景构图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场景景别知识。 (2)了解动画场景景别对于故事叙述的作用。 (3)了解场景景别对场景变化的决定因素。 2.能力目标 (1)掌握画幅规格。 (2)掌握划分景别的方法。 (3)掌握区分景别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遵守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规章制度。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审美能力、高度的学习钻研态度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与较强的生活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画幅规格 2.教学难点:场景的景别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1.教法方面: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媒体运用,强化考核

2.学法方面:自主探究,团队协作,注重实践,反复训练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技能微视频、动画纸、素描铅笔、橡皮、数位板、规格框等。 六、课时安排 1.理论教学:2课时 2.实践教学:1课时 七、数字化资源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师教学。 教学设备:用于教学中教师场景绘制、场景绘制教具的识别和学生实践操作训练。 八、教学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中应设置场景绘制实训区。 2.为了保证场景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建议指导教师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开开展学习,每组控制在6—10人左右。 3.课程教学组织推荐采用“情境导入—列举数据—景别示范—理论讲解—小组考核—总结提高”等形式。

九、教学实施过程 (一)工作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结合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活动:观看影片,小组讨论,参与学习任务分析。 1.观看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透视原理

目录- 1- 透视现象? 2- 为何有透视法? 3-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视点 4-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消失点/灭点 5- 均分方法 6-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消失线 7- 各种透视系统概述 8- 1点透视(中央透视,平行透视) 9- 2点透视(成角透视) 10- 3点透视 11- 曲线透视(Curvilinear Perspectives) 12-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 - 焦距(视域) 13-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 - 视角 14-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 - 练习和实例(实例差一点) 标注"未完"的小节,表示还没完成```` 欢迎反馈。 1-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原理就能解答。 光在物体上漫反射,直线传播,摄入人眼视域后成像; 不同物体的空间距离是各异的,观察越远的物体,其摄入视域的可见范围越窄。于是人看到的景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如下图,硬币和箭靶在不同距离上的成像,可以是显得一样大。 图片如下: 2- 为何有透视法? 测量是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走在街上,一砖一瓦都有各自的坐标和尺寸, 所有的建筑都有直棱直角的框架,没有测量这些便不可能完成。 透视法的目的就是要将物体成比例的在画面上呈现。 这也是为何透视法的很多特点都是基于平行和正交关系, 而且学习时总要练习打“格子”。 3-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视点 视点位于视觉投影平面的中央,表示观察者的正方向。

后面小节对各种透视构图的全局描述,视点都设在构图正中央,表示“正视它”,以便观察。有个重要的概念要注意,视点并不代表观察者的位置,而只表示观察方向。 图片如下: 4-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消失点/灭点 一般透视法中,空间里的平行线,如果不与视觉平面平行,它们必须在极远处某一点上聚合,就是灭点。 以下是随意画3个面在空间中的透视结构(用了1点透视的概念)。 图片如下: 5- 均分方法 上面一节的示意图使用了等分透视空间的方法,下面介绍两个常用的。 通过局部的几何关系,均分空间内的线和面 图片如下: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关于视觉的一对矛盾是,当影像遵循光学原理投射在视网膜上,显示出远处物体小于近处物体,大脑在获得足够提示的情况下,却能了解它们的实际大小。 在同一个视场里,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的物体比较小,以及它们的真实大小。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线形透视上。公路的两条平行边从我们身边延伸,会聚在远方,但同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是笔直而平行的。这个现象的解释被称作“恒常比例”或者“比例恒常” ,这是一种我们尚未确知的知觉机制,能解决纵深感带来的矛盾。这对摄影的影响在于记录下来的影像是完全光学的,所以远处的物体只能显得小一些,平行线也总是会聚。和绘画一样,摄影必须采用各种策略来加强或减弱画面纵深感,而影像有其自身的参照系,而不是正常的感知系。

摄影师与真实场景之间的永恒关系使得纵深感对照片来说总是很重要,这进一步影响了照片的写实性。从最广义的来说,透视是物体在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摄影中更通常的说法,透视就是纵深。我们等一会再来描述透视的不同种类和其他纵深控制手段,先来考虑一下怎样和为什么要运用透视。如果我们有能力影响透视,那在什么条件下它能帮助照片加强或减弱纵深感?强化的纵深感和强烈的透视感能提升观众身处实际场景的现场感,它强化了主体的代表特征,并弱化了图形结构。 下表列出了各种透视类型所包含的影响我们对一张照片的纵深感的主要变数,那个变数是主要的随情况而定,也受摄影师所施加的影响而定。

线形透视 在两维影像中,线形透视大体上是最主要的透视效果,其特点是会聚的直线。这些直线在大多数场景里其实是平行线,比如公路的两边、墙的顶边和底边,但是一旦它们远离照相机,看起来就会向一个或多个远方的点会聚。如果它们在画面里延续足够远,会真的在一点相聚。如果相机是水平的,场景是风光,那么水平线将会聚到地平线;如果相机向上指,像建筑边缘这样的垂直线将会聚在天空中的某个点。视觉上,多数人很难接受这是一幅正常的影像。 线形透视20mm 镜头和视点使得从相机位开始向远处延伸的英格兰北部哈德良长城的平行线构成了强烈线形透视的经典条件。相机在长城之上的高度决定了照片里能见到的垂直距离,同时也决定了线条会聚的程度。 在会聚的过程中,所有或者大多数的直线会变成斜线,这会产生视觉张力和运动感。运动本身能加强纵深感,再加上这些斜线,能引导眼睛出入场景。这样结合在一起的话,所有类型的斜线都包含纵深的感觉,这包括看起来有斜线的阴影。所以,如果直射的阳光,特别是天空中很低的太阳,产生的阴影斜落下来,能加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规律,透视作图时所运用的将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到二维平面上的基本规律。包括直线透视规律和曲线透视规律。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 ○1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在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

透视感。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 ○2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 ○3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绘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和"部分遮挡关系"。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4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这也是现代线性透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5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小变化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6空气透视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

大学动画专业解剖透视期末考试要点

1.简述脊柱沟及其在背部造型中的作用。 答:脊柱沟是脊柱与两侧肌肤所形成的沟壑。使人看上去身材修长,2、简述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答:1).斜面透视消失的灭点,如果该对象与水平地面是平行关系,其灭点在正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如果该对象底面与水平地面成成角关系,其斜面的灭点消失在左右距点或左右余点的正中线的天点与地点上。 2).由于成交斜面与水平地面所成角度不同,其消失灭点也不同,但在观察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必须统一在同一正中线上。 3、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4.简述脊柱的构成及其作用。 答: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占人体全长大约五分之二的长度。脊柱是由三十多块椎骨组成,其中又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与尾椎五个部分。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胸椎由12块椎骨组成,腰椎由5块椎骨组成,这24个椎骨皆能活动。

5.简述男女造型结构上的差异 答:男女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体躯干部位, 尤其是胸部形态差别; 男性胸廓体积大, 胸部较厚; 女性胸廓体积小, 但乳房隆起使胸部较丰满. 从人体宽度看, 男体骨骼外形粗壮显露, 肩部宽且肩头略微前倾, 俯看整个肩部呈弓形, 脊柱弯曲程度小, 窄臀, 呈明显的倒三角形( 倒梯形) . 女体则正好相反, 肩部窄, 略微下倾, 肩前倾度、弓形状及肩部前中央的双曲面状都要较男体明显, 臀部饱满靠下, 形成腰臀大落差的独特体型曲线, 整体形态呈正梯形; 两肩连线与两侧大转子连线相比较, 男体长于女体。 从长度来看, 男性肌肉发达, 局部表面有块状肌凸起, 脂肪沉着度低, 腰部以上显得结实、厚重; 女性肌肉发达程度一般较低, 但有较厚的脂肪层分布在肌肉上, 如胸部、腹部脂肪带等; 宽而厚的骨盆、较长的腰、脊柱, 使腰部以下呈现发达状态, 也使女性躯干部略长, 腿部较短 6.人体头部骨骼结构并及重要的外形凹凸变化骨点位置及名称。 7.画出人体上肢正侧面主要肌肉结构图形并标示肌肉名称。 8.下肢骨骼及肌肉。 9.客厅或卧室平型透视作图。 10. 用速写的形式表现4个成角俯视的室内生活用品。 11.能将建筑物平行或成角透视图形转换成平行或成角仰视图形。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第六章 动画场景的透视及构图技巧 学习重点:1、透视的画法及运用 2、构图的运用 透视学是绘画透视技法理论的统称,用来表现一幅场景的立体空间,是动画场景的基础技法之一。 第一节 场景透视基本概念 一、什么叫透视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指通过透明的平面观察研究所看到的物体状态,绘出景物形象的轮廓。 观察景物时,由于距离和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在远近、明暗、色彩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二、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视点与视距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视距就是画者的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二)视平线 当观者注视前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一点叫主点(心点),由主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叫视平线。画面上只能有一根视平线,视平线随着画者所占的位置高低的不同而呈现出以下现象(图6-1)。 图6-1透视示意图

(三)地平线 站在宽阔的地平线上向前看,远方的天地交界线,叫地平线(图6-2)。 图6-2《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四)灭点(消失点) 物体的纵向延伸线与视平线相交的点,叫灭点(图6-3)。 图6-3灭点示意图 第二节 透视的表现方法 一、线性透视 (一)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图6-4)。

图6-4一点透视示意图 用一点透视法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远近关系。常用来表现笔直的街道,或用来 表现原野、大海等空旷的场景(图6-5)。 图6-5《千与千寻》/日本/吉卜力 (二)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一个物体平行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按不同方向分 别汇集于两个灭点,物体最前面的两个面形成的夹角离观察点最近,这样的透视 关系叫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图6-6)。

福师(2020-2021)《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二(4)答案

福师(2020-2021)《透视与构图》在线作业二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共5题,10分) 1、日光自正上方照射方形斜面,斜面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称为()。 A斜面底迹面 B斜面上迹面 C斜面中迹面 D上斜面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2、光线照射物体,物体背光部分被称为()。 A亮面 B暗面 C阴面 D影面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3、物体明暗的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 )。 A大气透视 B消逝透视 C线透视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4、()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方法。 A大气透视 B消逝透视 C线透视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5、我们今天知晓的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由英国数学家泰勒在()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确立。 A1713 B1714 C1715 D1716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二、多选题(共10题,20分)

1、灭点有五种()。 A心点 B距点 C余点 D升点和降点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BCD 2、对平放的方形物体平视,其透视状态不外两种()。 A平行透视 B余角透视 C广角透视 D圆角透视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B 3、平行透视图方体透视图三种边线的透视方向是()。 A垂直 B水平 C向心点 D平行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BC 4、曲线物透视时包含哪几种样式的曲线()。 A平行曲线 B同心圆曲线 C螺旋曲线 D图文的透视和对称曲线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BCD 5、平行透视、余角透视及其他透视场景中,要对一定深度的矩形作相等或不相等的分割,或按已定深度作等长或不等长的延伸,求深的处理方法有()。 A对角线求中 B对角线分割 C平行变线分割 D延伸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BCD 6、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三种()。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关于视觉得一对矛盾就是,当影像遵循光学原理投射在视网膜上,显示出远处物体小于近处物体,大脑在获得足够提示得情况下,却能了解它们得实际大小、 在同一个视场里,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得物体比较小,以及它们得真实大小。同样得事情也发生在线形透视上。公路得两条平行边从我们身边延伸,会聚在远方,但同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就是笔直而平行得。这个现象得解释被称作“恒常比例”或者“比例恒常”,这就是一种我们尚未确知得知觉机制,能解决纵深感带来得矛盾。这对摄影得影响在于记录下来得影像就是完全光学得,所以远处得物体只能显得小一些,平行线也总就是会聚、与绘画一样,摄影必须采用各种策略来加强或减弱画面纵深感,而影像有其自身得参照系,而不就是正常得感知系、

摄影师与真实场景之间得永恒关系使得纵深感对照片来说总就是很重要,这进一步影响了照片得写实性。从最广义得来说,透视就是物体在空间得存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与观众之间得关系。在摄影中更通常得说法,透视就就是纵深。我们等一会再来描述透视得不同种类与其她纵深控制手段,先来考虑一下怎样与为什么要运用透视。如果我们有能力影响透视,那在什么条件下它能帮助照片加强或减弱纵深感?强化得纵深感与强烈得透视感能提升观众身处实际场景得现场感,它强化了主体得代表特征,并弱化了图形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透视类型所包含得影响我们对一张照片得纵深感得主要变数,那个变数就是主要得随情况而定,也受摄影师所施加得影响而定、

线形透视?在两维影像中,线形透视大体上就是最主要得透视效果,其特点就是会聚得直线。这些直线在大多数场景里其实就是平行线,比如公路得两边、墙得顶边与底边,但就是一旦它们远离照相机,瞧起来就会向一个或多个远方得点会聚、如果它们在画面里延续足够远,会真得在一点相聚。如果相机就是水平得,场景就是风光,那么水平线将会聚到地平线;如果相机向上指,像建筑边缘这样得垂直线将会聚在天空中得某个点。视觉上,多数人很难接受这就是一幅正常得影像。 线形透视20mm 镜头与视点使得从相机位开始向远处延伸得英格兰北部哈德良长城得平行线构成了强烈线形透视得经典条件、相机在长城之上得高度决定了照片里能见到得垂直距离,同时也决定了线条会聚得程度。 在会聚得过程中,所有或者大多数得直线会变成斜线,这会产生视觉张力与运动感、运动本身能加强纵深感,再加上这些斜线,能引导眼睛出入场景。这样结合在一起得话,所有类型得斜线都包含纵深得感觉,这包括瞧起来有斜线得阴影。所以,如果直射得阳光,特别就是天空中很低得太阳,产生得阴影斜落下来,能加强透视、视点能决定会聚得程度,视线与平面得角度越小,会聚程度越大—至少在相机接近

水粉画学习:风景构图与透视

水粉画学习:风景构图与透视 透视被使用于各种形式、体裁、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为表现主题、创 造构图形式和提升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视是表示空间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因为透视关系,形体会产生变化,即近大远 小的距离缩减现象。要理解这个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在风景写生中,描绘建筑物、江河、道路这类景物,如不能符合透视 变化规律,建筑物就会歪斜不正,江河、道路也不能平卧在地面伸向 远方。 在风景构图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视高,即视点的高低。不同视高 的构图特点与表现目的应是相互联系的。视高大致可分为低视高(仰视)、一般视高(平视)、高视高(俯视)三种。 低视高:作者的视点,接近地面或低于地面观察对象时,称低视高。在写生中,坐在地面作画,必属低视高,地平线不能定在画幅二 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应是接近画幅底线。也有一些仰视的画幅视点, 能够在画幅底线以下。这种仰视的风景构图,表现的景物能产生巍然 屹立、气势非凡的效 果。 高视高:作者的视点,在人们头部以上,即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如到高山坡上去写生地面景色,视平线必在画幅上部或幅外,可表现 宽阔的地面和长远空间(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水准减少)。高视高的透 视构图,能够增强宽广的境界。 一般视高:作者站着或坐在较高凳子上作画对观察对象的视点高度。一般视高的视平线,在画幅中间部分,这种视高的构图,近似现 实生活的环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处理不好,容易使构图 平淡,缺乏生动性。

透视在构图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同表现效果是众所周知的。这里讲的视高问题,是风景写生取景构图中最基本的知识。至于其他各种透视情况下产生的形体变化和空间效果规律,就不作详述了。

动画场景设计图的制作[1]

第七章动画场景设计图的制作 动画场景设计图是场景设计思想的体现,也是学习的重点。设计图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效果图、平面图、立体图、鸟瞰图等等,都需要我们学习、训练。 第一节场景方位结构图制作 方位结构图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平面图、立体图、鸟瞰图等。绘制这些图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清晰地将场景结构、方位表述出来。场景设计者应该用准确细致的图样,使剧组的其他创作者了解场景的具体空间形态、结构特点,为未来影片的场面调度提供可靠的环境、支点的依据,为镜头设计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思考空间。所以在进行场景设计之前,就必须对这一场景进行整体的、详细的规划。 一、平面图、立体图的基本画法 1、制图中线的种类和用法 制图中各种图形都是用粗细、形状不同的线段来表示的,见图7-1。2、制图中的通用符号 制图中有些特定的物体,需要特定的符号表示,见图7-2,7-3。 3、绘制平面图、立体图 运用这些制图的符号,我们就可以按照比例,完成一个场景的平面的、立体图了,见图7-4,图7-5。 二、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鸟瞰图是一种立体示意的辅助图,在一个图画上展现三个以上的结构。 可以帮助了解结构复杂的场景空间。 鸟瞰图有两种: 1、透视鸟瞰图 可以任意确定结构线的消失点,即灭点,画出有一定透视效果的鸟瞰图。这并不是严格的透视。图7-6为不同风格与效果的鸟瞰图。 2、无透视效果的鸟瞰图 根据平面图画出鸟瞰图。方法很简单,就是以45度水平斜轴做出鸟瞰效果,见图7-7。 三、方位结构图在影片创作中的应用 图7-8为《怪物公司》的平面示意。这场戏中,方位结构图在影片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场面调度的准确描述。 第二节场景效果图的制作 一、画幅规格 由于人眼的生理特殊性,从正常的平视角度讲,以视觉为中心,水平40度内,垂直30度以内,形成左右大于上下的椭圆范围是人眼的有效范围。所以我们在绘制动画场景效果图之前,应了解国际上通用的屏幕画幅的规格比例。 1)电视屏幕高宽比:普通电视屏幕是4:3,高清电视屏幕是16:9。 2)电影屏幕高宽比:普通银幕1:1.38,遮幅银幕(假宽银幕)1:1.66或1:1.85,宽银幕是1:2.35. 二、景别 景别就是影片主体对象在我们镜头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景别”。 景别与场景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景别决定最终镜头画面中景物范围的大小,决定了表现对象的比例大小,即决定了要“看清”还是要“看细”,

动画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设计 Design of Animation Scene 适用范围: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0705608110 学分:4学分 学时:64(理论11学时,实践53学时) 先修课程:角色及造型设计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建议教材:《动画场景设计》,韩栩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 开课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该课程属于专业平台必修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进行动画场景的策划、设计工作。了解动画场景的类型、动画场景设计流程,以及如何进行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了解动画时空、色彩基调、场景风格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理解动画场景设计的构思方法及构图原理,掌握动画场景的设计规范及二维动画、偶动画、三维动画的不同制作特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创作前的认知 1.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动画场景设计及其地位; (2)动画场景设计的创作任务; (3)进行场景创意设计。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交待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氛围、表达意境、刻画角色性格、心理。 难点:时间性和运动性、理解剧本,明确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地域民族特点。 3.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动画场景的基础概念与任务,以及其在影片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二)动画场景的创意构思 1.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动画场景设计的基础; (2)动画场景设计的构思; (3)场景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创作原则; (4)进行场景设计速写并进行风格创意。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动画场景设计的创作原则。 难点:是动画场景设计的构思与创作。 3. 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如何利用素材与题材进行动画场景的构思与创作。 (三)创建设计、绘制动画场景 1.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动画场景的整体造型形态设计; (2)动画场景的色彩及光影设计; (3)动画场景的道具设计; (4)主题场景设计。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动画的构成设计。 难点:为如何运用点线面、光影、道具进行动画场景设计。 3. 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设计及绘制动画场景。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每周一次4个课时校内速写,搜集资料。 2、本课程使用教材是《动画场景设计》,韩栩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本书以动画场景设计的思路为切入点,对从最初的创意认知到场景设计的空间实现,直至完成整个动画场景的空间造型、视觉形象系统的过程逐一进行讲解,这一过程就是每一位动画场景设计者的思路顺序。 3、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角色设计,为后续课程原画设计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课题作业考核时间为本门课最后一周。 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按百分制记分,课题作业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由考勤加平时练习作业及课堂讨论组成。 六、参考书目 1.《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韩笑编著,海洋出版社,2005年7月。

动画的构图讲义

动画的构图 composition of animation 第一部分动画构图 ■动画是“流动的视觉艺术” ?动画艺术以其视觉造型空间的梦幻神奇、视听合一的绘声绘色、故事情节的千回百转、荡气回肠,创造了“临场真实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性”的高度融合,很大限度上改变了人类艺术一直相对单一的局面,把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相互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为普通大众打开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美学欣赏模式 ?在探讨动画的构图时既要研究“画”的一面也要涉及“动”的一面,要解决好平面空间、立体空间、和动态空间、时间节奏与人的情感表达关系,既动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故事情节的相辅相成的问题。 第一章动画的构图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也称为布局,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COMPOSITION,意为把很多造型元素组合构成在一起,是属于平面造型艺术的术语。 ?构图的含义是:把构成画面各部分的元素组成、结合、配置并形成一个具有视觉均衡美感的画面。“构图”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部分孤立的形象组成艺术的统一整体。 2、动画构图的目的: ?是解决动画设计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上的美感、韵律、叙事间相互辉映的关系。 ?动画构图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统一,画面的形式美感与生动的故事讲述相统一,做到有章有法,有主有次,相互呼应,虚实对比。 ?概括起来,就是变化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几何中心 画面的几何中心,即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和画面两条对角线交叉点。这个点的位置居于画面中央,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和感觉而定的客观中心点。画面的几何中心点能使视线集中,使画面产生对称、均衡、庄重及形式感。 ?趣味中心:也是视觉中心,所谓趣味中心,是从心理上划分的。据科学试验证明人看画中心时间长了会产生视觉疲劳,一幅好的构图要有一个“趣味中心”,而且这个“趣味中心”应该是这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趣味中心”在画面上的位置非常重要,不但关系到整幅画面是否协调、均衡,而且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在”短时间“内一下集中到画面的主题上来。 ?视觉引导线:会带领观众的目光进入画面,引导他们到有趣的点上,也是你设计画面最需要被注意的”亮点“---趣味中心。 ?视觉流程:是指画面的一种运动形式,是视线随着构成画面的各种不同物体,及要素在画面中所形成的一种运动内在的结构线。即运动轨迹,作者根据力运动的方向,重心与重力平衡,利用视觉移动规律,通过意图与主题关系,合理的安排,有序的组织,诱导读者从主到次依次观看画面内容的一条视线,故称视觉流程线。这条视觉流程线也称构图的生命线,能迅速的接受阅读、画面、内容、信息的全过程。通常视觉流程线并不是很清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隐藏在画中的一条虚线。 ?趣味中心与几何中心:避免重合,趣味中心可以是透视的心点。

透视 构图 色彩

模块复习1 (透视、构图、色彩) 一、选择 1、右图为17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村道》,该幅作品运用了哪种透视手法?() A、空气透视 B、平行透视 C、成角透视 D、散点透视 2、下列作品使用的构图方法依次是() A、四边形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水平线构图 B、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四边形构图、S形构图 C、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水平线构图、S形构图 3、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的问题。 A 立体空间 B 位置 C 大小 4、透视遵循()规律 A 远大近小 B 近高远低 C 远宽近窄 5、、图中的透视关系() A、平行透视 B、成角透视 C、没有透视 6、在绘画中,形、色、质、(光影)、()和(空间)等造型要素都是情感表现的法宝。 A、构图 B、质感 C、颜色 7、纯度是指色彩的()程度。 A、纯净 B、明亮 C、色差 8、色彩的三原色是() A、红、蓝、绿 B、红、黑、黄 C、红、蓝、黄 9、色彩与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

受。 A 情感 B 心理 C 情绪 10、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感受。 A.听觉 B.视觉 C.味觉 11、三间色是指() A.黑白灰B.橙绿紫C.红黄蓝 12、下列色彩中全是冷色调的是() A. 红色、紫色、蓝色 B .绿色、紫色、蓝色 C. 灰色、紫色、黄色 二、判断题 1、线条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动态。() 2、视平线是在画面上真实的一条横线,它是通过心点所做的一条水 平线,每次得画出来,因与眼睛的视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 ( ) 3、成角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平行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4、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和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 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5、静物画中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四方形构图给人一种 平和安定的感觉。 ( ) 6、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都是情感表现的法宝。 ( ) 7、色彩的三要素是纯度、明度、色相。() 三、连线 米勒《日出·印象》 达芬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莫奈《拾穗者》 毕加索《蒙娜丽莎的微笑》 列宾《格尔尼卡》

动画场景设计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8选10,20分) 1,普通电视屏幕是4:3,高清电视屏募是16:9。 2,普通银幕1:,遮幅屏幕(假宽银幕)1:或1:,宽银幕:1:. 3,不同景别镜头组接法有:常规且经典的镜头组接法,反常规的镜头组接法. 4,场景在影片中的功能:交代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氛围,刻画角色,动作的支点,隐喻象征。5,树立整体造型意识有:艺术空间的整体性,影片时空的连续性,景人一体的融合性,创作意识的大众性。 6,迪斯尼场景的造型风格“圆弧”线条的造型形式,异域文化的场景造型风格。 7,镜头通常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三种 8,线的构造方法很多主要有:或连接或不连接,或重叠或交叉。 9,形就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的形态:它不仅指物体的外形,轮廓,形体,相貌,还包括结构形式。 10,宇宙有形的事物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他们解构成点,线,面,体四种基本的造型要素。11,造型方法有:相近法,对比法,重复法,平衡法,比例法。 12,动画场景的要素有:物质要素,效果要素,文字符号 13,场景的分类有:内景,外景,内外景 14,动画场景的空间结构:单一空间结构,纵向多层次空间结构,横向排列空间结构,垂直组合空间结构,综合式组合空间结构。 15,动画场景空间形态的心理感受:高而直,高而宽,圆形,三角形,四方形 16,色彩的属性有:色相,明度,和纯度。 17,在动画影片中,应准确地应用色彩的心理特征,表达影片的情感,情绪,和创作者的意念,意图。 18,动画片中色彩构成要素:建筑色彩特征,道具色彩特征,角色色彩特征,环境效果色彩特征,主观色彩特征 二,名词解释:(23选5题) 1.大特写基本概念:指仅表现影片主体对象的某一局部。 基本特征:如角色的一只手、一双眼睛、一张嘴 2.特写(1)基本概念:指角色的头顶到肩部以上,此时镜头几乎看不到场景。 (2)基本特征:是对表现对象的细节的强调,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表现出来的不仅使物体的表面,且还具有情感性意义,甚至可以具有比喻、象征的功能。 3.近景(1)基本概念:指从角色的头顶到胸部以上。 (2)基本特征:近景镜头往往表现的是静态效果,角色的动作也是多语言、表情和手势,镜头也不会做过多的运动。 4.中近景(1)基本概念:指角色的腰部以上。 (2)基本特征:既可以表现角色的静态,也可以表现角色的动态,镜头也往往是在运动中的。 5.中景(1)基本概念:指角色的膝部以上。 (2)基本特征:主要用来表现角色的动作,场景将作为角色的支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全景(1)基本概念:指角色的全身以上。 (2)基本特征:表现角色的行为,角色和场景的关系是表现的重点。全景是最重要的表现场景的手段,它能够准确地、细致地、多方免地、全面地展现场景的内容。 7.大全景(1)基本概念:指角色在画面中占有很小的比例,表现环境空间成为重点。

最详细的头部透视、构图、角度分析全在这了

【学习指南】最详细的头部透视、构图、角度分析全在这了 要画好素描头像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多留意模特情绪变化时眉、眼、嘴的细微变化。抓住神情最为自然生动时刻进行刻画,使画面充满生气!形神兼备是人物写生的最高要求,但并非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而应贯穿素描头像的始终。 @像典 /头部分析/ 1从平视角度分析头部 头高的一半处是眼睛;眼睛到头顶距离的1/5处是眉毛;眉毛到鼻底的长度等于眉毛到发际线的长度,也等于鼻底到下巴的长度;鼻子到下巴距离的1/2处是下唇缘;耳朵的长度等于眉毛到鼻底的长度。以眼形的长度为单位,可以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份,从左侧发际线至右侧,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形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面发际线各为一只眼形的距离各占面部整体宽度1/5的长度。 2从仰视角度分析头部 首先,头部下巴的部分会被拉长,脑门的高度会随之变短,注意鼻子底线和耳朵上沿的关系;五官整体会呈现出向上弯曲的弧度的趋势;头部五官的位置会提高,耳朵的位置则会相应降低;还有就是下巴底面的面积会加大,转折较清晰,我们也能看得比较清楚。我们要在掌握正面观察头部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其他角度的变化。

3从俯视角度分析头部 我们在高一点的位置观察人的头部,会出现俯视的效果,我们直观的感觉是脑门变大、变宽了,而下巴却变短、变窄了,感觉头部整个形体向下收进去了。俯视的角度,我们要注意眉毛和耳朵上沿的空间关系;从侧面俯视观察模特,特别要注意鼻子和耳垂的空间关系,眼睛和下巴的空间关系;俯视角度的半侧面是比较难表现的,我们不仅要注意五官排列向下弧度的特点和趋势,还要格外注意五官之间形体所形成的角度关系,这也是帮助我们检查形体准确与否的客观依据。 4透视 ●把握这些透视变化,我们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五官辅助线,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如近大远小,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观察整体透视视角,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只要把这三者把握好,无论头怎样运动,都能从中寻出一定的规律。

动画透视及构图教案.

备课笔记本 (专业实训课) (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全称)动画透视与构图 授课对象12动画1,2班 课程总学时126 课程总学分9 系(部)艺术设计系教研室影视动画 任课教师吴昊玺

Nca·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教师职责 一、备课 教师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期授课计划按规定认真写好教案及备课笔记。任课教师在学期开学前需提前写出至少二周的教案及备课笔记,平时亦应有至少一周的提前量。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按组安排作好充分准备。 二、授课 1.课前 (1)教师提前三分钟到实训空间,检查、督促学生准备好所需学具及材料,检查实训空间教具、卫生、安全情况。同时检查上节课《专业学习记载簿》。 (2)做好课前检查工作,不允许学生把水、饮料和食物带入实训空间。 2.上课 (3)每节课必须带好教材、教案、教具、点名册、光盘方等上课必备材料,可进入实训空间进行教学,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讲授新课前要做到:①考勤;②检查学生的学具;③询问学生自练情况;④告知全班学生本节课(单元)授课容和实训项目。 (4)上课期间,教师必须自始至终在实训空间授课和巡回指导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离开。 (5)原则上必须以站着教学为主。 (6)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7)注意对学生进行准确、科学的示。 (8)教师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表述清晰、精练。 (9)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得用言语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0)实训项目的教学要以“讲授→练习→讲授→练习”的方式为主,分步骤分项目教学,避免整天理论或整天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在机房上课的老师要及时制止学生玩游戏。 (12)对每个实训项目都要设计评价标准,对学生实训项目训练情况进行逐一点评,并指出修改意见。要全面了解班级各层次学生实训项目完成的情况。 (13)专业四节大课在结束前逐一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4)布置自练的作业,并提出完成的质和量的要求。 (15)下课前必须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课后有针对性的完成教学札记。 总之,任课教师应根据教案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按授课计划规定的容和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繁适度,精讲多练,因材施教,讲普通话。教师在教学中应实行教学、教学相长,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改进教学。教师因故不能按时上课者,应事先向本教研室及系(部)申请调课或代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每节课都要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按要求填写《班级日志》。 三、课外辅导和答疑 教师应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和答疑,对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要及时为其补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每位任课教师应根据要求进行课外辅导和答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