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学生苦学精神不可丢

知识是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技能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这是不是一条真理呢?不管这个观点是不是真理,我表态,我赞同。

在学生学习这个问题上,我向来反对题海战术,更反对没有选择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机械化训练。也不赞同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考分的工具。但我也不相信,零作业、零练习就有好成绩这样的神奇现象。

有好多学校声称,他们是零作业、零练习,但学生的学业成绩却出奇的好。对于这样的说法你相信吗?反正我持怀疑态度。笔者也曾去过不少外地名校考察学习。那些所谓零作业、零练习的学校事实上,学生在课前、课中、甚至课余时间里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而我们所看的就是他们练习之后的一个展示和表演而已。他们实际上是有作业和练习的,只不过放在了课前、课中和课余时间里。而零作业、零练习的说法其实只是偷换概念和思维惯性的一个幌子而已。

纵观全国各地成功的学校。虽然他们教改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思”“练”进行的。洋思中学的经验不保守、永威学校的经验也不保密。名校虽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方面尤其特色和特点。但不论他们采用的是那一种教学模式,这其中都突出了学生的“学”、“思”、“练”。不论是上海闸北八中的“学、讲、想、练结合”、东庐中学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核心都突出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练习操作这个要素。也就是说。学习活动中,他们抓住了、落实了学生的“学、思、练”这个核心因素。对于这些名校的做法和所取得成就,我个人自觉没有能力去展开评说,也不想在是是非非上多费口舌。

我个人认为,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不管教育走到哪里,传统教育中,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都是不可以丢弃和淡化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倘若连这一点都丢了的话,我们的教育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我们必须承认,学习本身就并不完全是快乐的事情。学习的快乐是建立在学习者自己身的精神体验上的。有刻苦勤奋精神的人,才有学习快乐这样的精神体验。任何一个人想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人,都得通过刻苦勤奋这条途径来实现。不吃苦,不下功夫的人,是绝对获得不了知识,也形不成能力的。

功利教育下产生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下产生的题海战。题海战使学生苦不堪言。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尽管我们都唾沫星子四溅的批判应试教育的危害,也想尽办法去革应试教育的命。但应试教育的顽固堡垒始终都难以攻克。所以,不少老师就认为学生的苦学都就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在新课改推进中,大家都似乎极力反对学生苦学,都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想法当然是好的。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确应该减,应试教育也的确应改。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丢弃学生苦学的精神。

在我看来,进行机械性的题海战是一种剥夺,非人的强加强压是一种伤害。但苦学却是一种精神品质。这与应试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学习者内在的,自主的,自发的精神品质和行为意识。苦学,就是对学习专注,不分心,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苦学,就是刻苦勤奋,勤学上进,不甘落后,不愿服输,善钻研,善挖掘,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不仅仅是成就学业不可少的,也是成就人生不可或缺的,更是一个民族傲然屹立的精神资本。

改进应试教育中非人性化的因素,注入人文色彩浓的教育新血液,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理想教育。能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自然是好的教育。在探索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各个生活领域、各个层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之间也不例外。当前绝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十分溺爱,有求必应,很多孩子更是惟我独尊,目中无人,养成了自私、孤僻的性格。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与合作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从而忽视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这种理解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途径便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载体,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引导学生实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分组,分组是个难题。一般来讲,教师往往都是把附近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其结果就是优等生与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与后进生一组,组与组之间没有可比性,课堂还是那些优等生的舞台,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教师应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对学生实行分组,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的特长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又便于展开组间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第二,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任何学习任务和内容。但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还要依据课堂标准选择适合合作的学习内容。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合作学习就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也不能太难,学生通过合作,得不出答案,会降低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第三,培养合作技巧。在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后,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 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合作水平是一种重要的水平,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素质,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水平,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合作、交流和沟通。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慧,使他们养成 科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鼓励创新注重求异培养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在好动、好奇的行为活动中,每个学生或多 或少都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再加上科学课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本身 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小学生 虽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但他们从上小学起就被老师们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管得 死死的:只有老师让干什么才敢做什么;回答问题,不能离开那“唯一”正确的答 案一步;没法问老师课本以外的一些问题,不敢举手质疑……长此以往磨灭了好奇心,磨灭了求知欲,磨灭了想象力,又谈何创新能力的萌生?又谈何创新能力的 培养?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注重求异训练,鼓励标新立异 传统教学观把获取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往往从教材或学习过 程中获取“唯一”正确的答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是形成唯一正确答案的基本模式,学生很少有发挥创新的余地。破除“唯一” 正确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根据所学的知 识“异想天开”地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寻求“众多”答案,发挥自己的创新,鼓励 标新立异……只有不断的这样训练,学生才会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 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素质、应变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例如,教学《磁铁》时,让学生做“巧取曲别针”的实验,同学们大都很容易 地想到先用磁铁在烧杯壁外吸住曲别针,然后沿着烧杯壁慢慢向上移动取出的方法。此时,我为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强烈的好胜心 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一会儿,他们果然想出了很多办法:“我用铅笔刀在磁铁上磨几下,铅笔刀就能吸出曲别针”。“我用磁铁吸住一长串曲别针,然后 将它们伸入烧杯也能吸出曲别针,好像猴子捞月亮一样。”……这些方法虽不能说 明磁铁隔着物体吸铁,但也是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几次试验后“发现”的新奇方法,不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吗? 二、巧妙观察实验,诱导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本身就包含了创造的成分,不去发现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 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科学老师应巧妙组织观察,设计合理 的实验,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中,提供发现问题的契机,诱导学 生独立分析,尽可能地多“发现”问题。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不 成熟、不完整时,教师应多鼓励,以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积极观 察探索,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 例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巧妙设计了四个乒乓球分别装有沙、锯末、 空气和水(留少许的空气,目的是“模拟”一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同)。通过 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一样大小的物体,轻的浮在水面上,重的沉入水底。“物 体的轻重和谁相比较呢?”继而,细心的同学又“发现”:四个装着不同物体的乒乓 球在水中的高低位置不同,而装水的乒乓球处在他们“中间”,自然而然地想到: 是不是应和同体积的水相比较呢?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材料,诱导学

沟通管理经典案例——做好沟通协作,塑造团队精神

沟通管理: 经典案例——做好沟通协作,塑造团队精神 我们古井新人标准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用感恩之心加强团队建设。而我们也只有具备了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团队成员才能利人利己,共存共荣,这样的团队才能拼搏于市场竞争的浪潮,去求得企业的兴旺和事业的蓬勃。 ??? 而团队建设的好与坏,有一个小故事非常精彩。 ??? 一位学生问老师:人们总说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的呢? ??? 老师就回答说:走吧,我带着你去看看。 ??? 于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到一栋楼房前,他们来到一楼的一个房间,看到房间里放着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围在旁边的那些人都拿着长长的钢叉,夹菜时你争我夺,只见一根根钢叉在空中交错碰撞,可口的菜肴掉了满桌,咒骂声此起彼伏,没有人能真正吃上几口美味可口的菜,每人都面色憔悴、骨瘦如柴。 ??? 随后,老师又带着学生来到另一个房间,同样房间里也有一大桌美味佳肴,房间里的人每人手中也都拿着长长的钢叉,只是这里的人个个脸色红润、白白胖胖,他们每个人都在忙着用叉把菜送到别人口中,虽然夹着有些吃力,但将菜送入别人口中却一点也不难,在彼此相互的道谢之余,大家纷纷对菜的美味赞不绝口。 ??? 老师对学生说:这回你明白了吧! ??? 学生回答说:老师,我懂了。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无视他人的存在,这样的团队就是地狱;如果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时时想着对方,想着自己的伙伴,这样的团队就是天堂。 ??? 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团队不至于成为地狱,让它成为和谐的团队,有战斗力的团队,那么,这则故事则提示我们用感恩之心,用关爱别人之心去想、去做,就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做到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 而如何把握上级,同级和下级等不同层次的沟通呢,我谈几点浅见: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何群慧 纵观现今的小学生,他们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这有悖于时代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因此,从小学起在教学中就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加强合作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并提供一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的探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的身影,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是语感形成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1、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合作意识的萌动,往往就是从一个游戏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精心编写教案,联系实际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并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 3、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极强,而合作意识相对较弱,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合作方法上的指导,不断的进行技能上的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1、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机的组合。 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动手能力强……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分工要明确。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之间的配合,起到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3、指点要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回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我谈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的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就是说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正确道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紧扣教学大纲,试着重新组织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界力量,而学习的根本动力真正地取决于学生本身,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教育的范畴有机地寓个性教育之中,其实就是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苦学”变成“乐学”,把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是让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健康、充分、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想学、爱学、乐学”则成了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呢?为此,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做以浅溥的交流。 一、转变观念,解除“填鸭式”教育,消除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知识和技巧,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防止马太效应,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观念,不能够强化“尖子生”,忽视“后进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目标、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把“满堂问”变成“启发式”学习 “满堂问”只是片面、简单的问答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穷于应付,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启发式”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的方式,如《小猴子下山》一课,猴子扛着玉米,走到哪儿?看见什么?干些什么?可以这样问:小猴子看见玉米以后,它会做些什么?这样问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起到了把由“教”到“学”变成由“学”到“学”上来,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多样化 1、说演结合。 《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教学中先要求学习从文中圈出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再要求学生做做这些动作,并正确理解词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摘桃子”联系实际说“摘苹果,摘茄子”等词,并且低年级对表演特别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说演演了解这些词。我分别出示了玉米棒、桃子、西瓜等教具,让学生上台边说边演示。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2、从字引文。 利用学过的生字、词与课文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如:掰,两只手一分开就是掰,为什么用“掰”,“掰”什么东西?你在日常生活中都

团队合作精神的例子分享

团队合作精神的例子分享 团队合作精神的例子分享。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其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团队合作精神的例子分享 《雁的启示》 每年的九月至十一月,加拿大境内的大雁都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行,到美国东海岸过冬。第二年的春天再飞回原地繁殖。在长达万里的航程中,他们要遭遇猎人的枪口,历经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及寒流与缺水的威胁,但每一年他们都能成功往返。雁群一字排开成“V”字型时,这比孤雁单飞提升了71%的飞 行能量。 当每只雁振翅高飞,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这种省力的飞行模式,让每支雁最大的节省能量。如果我们如雁一般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彼此相互依存,分享团队的力量。当某只雁偏离队伍时他会立刻发现:单独飞行的辛苦及阻力,他会立即飞回团队,善用前面伙伴提供的“向上之风”。启示,如果我们如雁一般,我们就会在队伍中,跟着带队者到达目的地。我们接受他人的协助,并也要协助他人。 当前导的雁疲倦时,他会退到队伍的后方,而另一只雁则飞到他的位置上来填补。其实,艰难的任务需要轮流付出,我们要相互尊重、共享资源,发挥所有人的潜力。当某只雁生病或受伤时,会有其他两只雁飞出队伍跟在后面,协助并保护他,

直到他康复,然后他们自己组成“V”字型,再开始飞行追赶 团队。 其实,如果我们如雁一般,无论在困境或顺境时都能彼此维护,互相依赖,再艰辛的路程也不惧怕遥远。在队伍中的每一支雁会发出“呱呱”的叫声,鼓励领头的雁勇往直前。其实,生命的的奖赏是在终点,而非起点,在旅程中遭尽坎坷,你可能还会失败,只要团队相互鼓励,坚定信念,终究一定能够成功。 团队合作精神的例子分享 一个外企招聘白领职员,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应聘。应聘者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头脑聪明、博学多才,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聪明的董事长知道,这些学生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书本上的知识是难不倒他们的,于是,公司人事部就策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招聘会。招聘开始了,董事长让前六名应聘者一起进来,然后发了15元钱,让他们去街上吃饭。并且 要求,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要吃到饭,不能有一个人挨饿。 六个人从公司里出来,来到大街拐角处的一家餐厅。他们上前询问就餐情况,服务员告诉他们,虽然这儿米饭、面条的价格不高,但是每份最低也得3元。他们一合计,照这样的价格,六个人一共需要18元,可是现在手里只有15元,无法保证每人一份。于是,他们垂头丧气地出了餐厅。 回到公司,董事长问明情况后摇了摇头,说:“真的对不起,你们虽然都很有学问,但是都不适合在这个公司工作。”其中一人不服气地问道:“15元钱怎么能保证六个人全都吃 上饭?”董事长笑了笑说:“我已经去过那家餐厅了,如果五 个或五个以上的人去吃饭,餐厅就会免费加送一份。而你们是六个人,如果一起去吃的话,可以得到一份免费的午餐,可是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社会。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精神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教学中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任务。为此,我学科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合作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水平。一.营造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唤醒合作学习的学习意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不会产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悬念导入、故事引入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而其中,活动设计也是新形成的方式,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特别是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体学习的优势,展开合作学习。并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促动学生知识的建构。 在实行教学时,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会充分理解每个人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在一个利益一致、互相依赖的学习小组中,每个人不但把协助、鼓励小组同伴当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理解到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组在班级中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他们不但是在学习知识,而且也是实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相互之间协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二、大胆放手、明确规则、有序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 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在实行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是合作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实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讲话,

乐教善教与乐学好学

乐教善教与乐学好学 [摘要]: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鲜明高效、形象生动的特点,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烘托气氛、陶冶情操。促老师教学如行云流水,变苦教、难教为乐教、善教;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东西,变苦学、厌学转为乐学、好学。是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过程更优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教手段优化课堂乐教善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学习中的作用。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鲜明高效、形象生动的特点。它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适当运用电教手段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凭老师一言谈,照本宣科,学生昏然不感兴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可还深感时间不够,可谓费心劳神;学生只听得头昏脑胀而不知所云。此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为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教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自觉地参与学习。很多老师认为说明文不容易讲,原因在于它不够形象、生动、感人,对学生没吸引力。有些内容学生读几遍依旧如水中月、雾中花而含糊不表,适时适当借助电教手段这一切就会迎刃而解。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制作了关于赵州桥和卢沟桥并突出其构造特点的幻灯片,学习课文时一边演示生动形象的画面,一边向学生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构造特点,这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的印象感受当然深刻,然后老师不失时机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课文内容,这种融音响、画面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其极大的兴趣,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学生既自然轻松地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勤劳智慧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了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其二,运用电教手段,益于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发展三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有时举例较多或补充习题,这时可将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其三,运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口授、提问、板书等传统教

浅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浅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单靠个人能力做出事业上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创新成果要依靠集体智慧。因此,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对此,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日益增多,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善于与别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合作既是社会交往中的必备技巧,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更是高中政治课的重要目的之一。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与合作,这是当前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且,今天的学生,将是未来的主人,为了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合作。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学会合作,分享成果。 2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因素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不少学生渐渐成为家庭的“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的机会与对象,更容易形成“人人为我,我为自我”的个人中心主义者,不明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严重的是除了自己,谁也不爱,谁也不管。个体意识增强,而群体意识减弱。再加上家长在这方面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忽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容易使学生养成心胸狭窄、性格孤僻、自私自利,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缺乏合作精神,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学校因素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分功能绝对化的影响以及家长的施压,学校一般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只是把要考试的科目作为重点。现在仍然出现主科、副科的词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尤其是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巨大培养作用的艺体类课程,在很多学校更是成了摆设。没有正规的场地,没有正规的教师,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该类课程。所以,单纯依靠文化课程的学习是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的。同时,现在很多的学校在政府的压力下,过分的强调安全的因素,学生的课外活动基本不开展,学生又更是失去了一块锻炼的领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作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三、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进行教材的再创造。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

乘新促教,让学生苦学加乐学

乘新促教,让学生乐学加苦学 柴山分校代剑锋 灾后重建使巴山蜀水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我校也在其中。这给我们创造了新的起点、新的契机,我们要借这新的东风,抓好教学,乘新促教,让学生乐学加苦学,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新的教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愉快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教师所熟悉和运用,大家都叫这为“乐教育”的办学理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开篇的首句就谈到了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历代许多大师们的谆谆言论和他们的教学实践无一不证明“乐学”教育思想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境界。 近年来,我们也有很多老师在愉快教学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然而推广开来后,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不到位,走入了误区——片面地强调乐学,简单地认为乐学就是给学生布置尽量少的作业,尽可能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等等,而一味地排斥苦学。“苦学”二字似乎渐渐已被人所遗弃。其实苦学的精髓是攻克难题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韧劲、心如止水的境界以及专心致志的投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发现,且也在常常反思,现在的孩子能吃苦耐劳的为什么少之又少呢?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为什么差之又差呢?是不是当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孩子“苦学”精神和习惯,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从何谈起?我想,如果我们能取苦学之精华,和乐学并用,都成为美的享受,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看,苦学和乐学也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学习必须是

要用功的,而且是下苦功;但学习也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源泉和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以苦为乐!我们在挖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抓住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忍耐能力,并不断建立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这种艰辛的求学过程中体会先苦后甜的成功感,不是让学生经历了一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吗?而且,这样的一种喜悦感会重新反为他下一轮继续奋斗的动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就我执教的班而言,刚接手时比同年级其他班学习习惯及成绩都要差,我明确告诉孩子们:“因为我们差,所以我们要更刻苦、更努力!”我与孩子们一道,区同制定了班级分期奋斗目标及奖惩措施,激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以古圣贤勤学苦读为榜样,改掉不爱认真书写作业和不爱阅读的坏毛病,每周评选一次“勤奋之星”,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奋发向上中也其乐融融。在语文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平等对话,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氛围,从一个个形象优美的中国汉字到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从深情并茂的美读到感受习作成功的喜悦,无一不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科蕴藏的语言美、思想美、生活美……几年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乐学和苦学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和谐的统一,达到学习的理想境界——以苦为乐,让苦学与乐学都成为美的享受,让我们的学生苦学加乐学,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吧!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摘要:现代社会是团结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共赢的意识,就不会有发展。作为高中生,面临的不仅仅是高考,更重要的是在高中阶段学会合作、学会共赢,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有较大的发展。而目前的高中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脾气比较任性,性格孤僻,和其他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缺乏合作意识,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多年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合作共赢;体验;乐趣 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共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人与人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有些关联紧密,有些关联松散,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和其他人的合作中度过的。没有合作我们就不会有发展,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一、合作是必然的 我们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古人都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无论你自己有多么的强大都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做,而且你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人无完人,不可能什么事都懂,

什么事都会做。完成一件事需要众多人的帮忙。因此,我们说合作是必须的,而且是唯一的选择。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自然属性,那就是要与他人合作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进步。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古人选择集体狩猎就是典型的合作模式,选择群居也是合作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别人的合作中生活着。离开了群体个体将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说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二、要学会合作 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大家有共赢的需要,有每个人共同关心的东西存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思维习惯也不同,那么,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可能所有人的意见都采纳,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合作共赢,找到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一起来交流解决。求同存异,解决最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成为合作者之间的纽带。只有把所有人的关切统一起来才能达成意见的一致,这也要求我们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成员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不能因为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就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这样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因此我们讲要合作共赢才是合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不能只满足个别人利益而忽略其他人的利益,这样的合作是短暂的也是不成功的。合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共赢。这

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尝试与思考

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尝试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7-09-14T16:27:16.00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上作者:廖瑜珠 [导读]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摘要: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呢?本文对此展开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苦学”;“乐学”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但在过去长期的英语学习中,都没有重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升学压力的困扰,教师为了分数苦教,学生为了分数苦学,致使学生一提起学英语就头疼,哪里还有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为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变“苦学”为“乐学”,一个重要的前提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好奇心,来源于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做到观察细致、积极思维、想象丰富、记忆深刻。也才能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愉快地学习。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要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掌握所学知识,最理想的方法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情境中。如果缺少英语语言的情境,那么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难度将增大,收效也不理想。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媒体为学生创造具体的、直观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有利于“自主”发展的环境和宽松适度的成长空间,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词汇变得妙趣横生,枯燥的单词句型变为活的语言。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融进学习的实际情景中。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如教句型How many…are there? 时,利用书包、铅笔盒等实施教学。教师问:How many pencil-boxes are there in the bag? 学生猜,接着帮助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模仿着来问,大家抢着回答,在猜的过程中把该学的也练会了。 2.动作表演创设情境,例如教祈使句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轮流上讲台、教师说英语、学生表演动作。如:Come here .Go there.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window. Go back to your seat. Clean the blackboard, please. Sit down, please.这样一直下去,学生就会在情境中学习句型、会话。最后,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归纳出祈使句的结构。 3.用幻灯片、录音机营造情境。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利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和录音机进行教学。如放录音机让学生看幻灯片、图片、简笔画边听边记录,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How does Mr. Wu come to school every day? (2)What’s wrong with Mr. Wu’s bike? 放录音1至2遍后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学生专心听、说。 4.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多媒体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活泼的动画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要适时地创设一些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英语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如结合课文,以教“My new school”为例,教师先制作好课件,用Power Point软件呈现给学生并配上本课文的原版录音和老师读课文的录音,又把相关图片在屏幕上展示并定格。这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死扣课本的教学模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还有多种形式,如猜谜语、角色表演、游戏、分行分组操练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重在发动学生全员参与,以实践为主,同时也要着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讲巧练、认真反思,使教师和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英语教学的现场中,收到最佳效果。 二、注重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语法知识,但在语言交际时,学生却难以开口,形成了不能写不会说的现象。在课外,普遍成了“哑巴英语”。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不仅运用课堂情境教学,强化听、说训练,而且还要了解全体学生,热爱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与学生沟通感情,激励求知欲和表现欲望。但这还不够,要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必须经常接触他们,亲近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英语实践和交流,充分发挥课外时间这块辅阵地。而课前5分钟的短暂交流,可激励学生表现欲,增强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例如,与学生谈论一些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者的故事;用简短易懂的英语短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自由演讲、英语会话练习、自由唱英语歌曲等。能够坚持长期的课前5分钟用英语与同学们交谈,可以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完成上课前的预热。这样做一方面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在课堂上发言的恐惧感,诱导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和察觉学生内心变化,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为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实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在课外能大胆说英语,多用英语去交际,自我主动地去表现。学生有了表现欲,就会主动轻松地学习英语,变“苦学”为“乐学”。三、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防止两极分化,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实现“苦学”到“乐学”“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我会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运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在实践中去体验,自我解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坚持课堂前奏的值日报告活动。在课堂上开展以口语训练为主的课堂前奏5分钟值日报告。初一可由学生用英语报告日期、天气、出勤等,逐步过渡到介绍自己、朋友、学校或教师等。如Step One: Revision T: Good morning, class! S: Good morning, Miss Li! T: Who is on duty today? S: I am. T: Are we all here today? S: Yes, Everyone is here. 进入八年级,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准备一下简短文章或对话,如谈谈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未来的打算等。学生轮流值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听说习惯、提高听说能力的好形式。学生都感到有乐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掌握英语知识。有些胆小、不善说英语的学生也会在课外或家中进行英语听说的练习,这样就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同时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因而也就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调动和巩固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力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探究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情境,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进入学习角色,将兴趣倾注在合作学习中。这样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第2-3页的内容“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中,出示学校校园图,引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要完成这一学习过程,必须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明确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如学习8的分成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8个小五星来,提出问题: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就是提出解决“8的分法”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我们根据教材,结合校园资源、网络资源制作一些好的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技能,使学生在得心应手中进行合作学习。如8的分成教学中,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材料、过程制作成课件,从情境引入,在视频中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