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摘要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脂肪族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浸取法等。分析方法主要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挥发油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1。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和樟脑的详细方法。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2、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1.1.理化性质

(1)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2)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3)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

(4)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

(5)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9o~177o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

光率在1.43~1.61之间;

(6)对空气、日光及温度较敏感,易分解变质。

1.2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1.2.1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是挥发油的主成分,根据其基本结构又可以分为三类:单萜、倍半萜和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其中含氧衍生物多半是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单鸣秋等人发现β-香叶烯、D-柠檬烯、薄荷酮、薄荷呋喃、胡薄荷酮和β-石竹烯这6种单萜类化合物在荆芥挥发油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为其主要成分3。

1.2.2 芳香族化合物

在挥发油中,芳香族化合物仅次于萜类,存在也相当广泛。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有的是萜类衍生物,如百草香酚(thymol)、孜然芹烯(p-cymene)、α-姜黄烯(α-curcumenc)等。有一些是苯丙烷类衍生物,其结构多具有C6-C3骨架、多有一个丙烷基的苯酚化合物或酯类。例如桂皮醛(cinnamaldehyde)存在于桂皮油中,茴香醚(anethole)为八角茴香油及茴香油中的主成分,丁香酚(eugenol)为丁香油中的主成分,α-细辛醚及β-细辛醚(α-asarone,β-asarone)为菖蒲及石菖蒲挥发油中的主成分4。廖彭莹等人从石仙桃挥发油中发现α-甲基苯丙醇等芳香族化合物5。

1.2.3 脂肪族化合物

一些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常有存在。例如甲基正壬酮(methylnonylketone)在鱼腥草、黄柏果实及芸香挥发油中存在,正庚烷(n-kcptane)存在于松节油。在一些挥发油中还常含有小分子醇、醛及酸类化合物。如正壬醇存在于陈皮挥发油中,异戊醛(isovaleraldehyde)存在于桔子、柠檬、薄荷、桉叶、香茅等挥发油中,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异戊酸(isovalede acid)存在于啤酒花、缬草、桉叶迷迭香等挥发油中。赵长胜等6从五加皮挥发油中分离出软脂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等脂肪族化合物。

1.2.4 其他类化合物

除上述三类化合物外,还有一些挥发油样物质,如芥子油(mustard oil)、挥发杏仁油(volatile bitter almond oil),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大蒜油(garlic oil)等,也能随水蒸气蒸馏,故也称之为“挥发油”。黑芥子油是芥子苷经芥子酶水解后产生的异硫氰酸烯丙酯,挥发杏仁油是苦杏仁苷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醛,原白头翁素是毛茛苷水解后产生的物质,大蒜油则是大蒜中大蒜氨酸经酶水解后产生的物质,如大蒜辣素(allicin)等。

2 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2.1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汽蒸馏法是一种传统的植物挥发油或其它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所用溶剂为水,其作用机理是水携带油,而水对人无害,是环境友好的溶剂7。马戎8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橘皮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工艺。

但水蒸汽蒸馏也有其局限性,高温时热敏性成分的热分解和易水解成分的水解,不利于保留药材中的药用有效成分;获得的产品主要为萜类挥发油等成分,组分相对较少;水的存在易导致产品水解和水溶作用的发生,而降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所提取的挥发油还必须除去所夹带的水分,以防止霉变,延长产品的储存和保质期“提取时间长,能耗高,工业化成本高”。

2.2浸取法

2.2.1 有机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是一种提取挥发油的常见方法。溶剂萃取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水溶液pH值影响、水解反应的产生。使用溶剂萃取得到的溶液通常需要将使用的溶剂蒸发浓缩,在溶剂的蒸发浓缩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易挥发成分的损失。溶剂萃取的缺点是一些挥发性不强的亲脂性成分如脂肪、腊质等也可同时被萃取,这些成分的存在直接影响色谱分析,导致色谱峰重叠,干扰或基线漂移。潘年松9等采用石油醚回流提取法与水蒸汽蒸馏法,对过50目筛温羲术药材粉末中的挥发油提取作一工艺优化比较,石油醚回流提取法的平均提油效率是水蒸汽蒸馏法的1.63倍。

微波辅助溶剂萃取(Mie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MAE)是在溶剂萃取的基础上,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进行萃取,MAE的特点为投资少,

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操作时间短,热效率高,不产生噪音。污染和易于自动化,可用于植物挥发油的萃取。MAE需使用到大量溶剂,与传统萃取方式一样会污染环境,不适合广泛应用。

2.2.2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绿色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TC=31.3 ℃,临界压力PC=7.38 MPa)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为液体的上百倍,对许多物质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并且惰性安全、环境友好,适合不稳定、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克服了传统溶剂萃取法、加热蒸馏法存在溶剂残留、氧化变质等缺陷10。

周鸣谦等11人用超临界CO2萃取柑橘落果中的辛弗林。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50~60目、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 MPa、流体流量12L/h、夹带剂(乙醇)含量12%、萃取时间5h。此时辛弗林提取率达35.8%,超临界CO2萃取物中辛弗林含量为44.7%,远高于溶剂法萃取物(4.6%)。

2.2.3油脂吸收法

油脂类一般具有吸收挥发油的性质,往往利用此性质提取贵重的挥发油,如玫瑰油、茉莉花油常采用吸附法进行。通常用无臭味的猪油3份与牛油2份的混合物,均匀地涂在面积50cm×l00cm的玻璃板两面,然后将此玻璃板嵌入高5~l0cm的木制框架中,在玻璃板上面铺放金属网,网上放一层新鲜花瓣,这样一个个的木框玻璃板重叠起来,花瓣包围在两层脂肪的中间,挥发油逐渐被油脂所吸收,待脂肪充分吸收芳香成分后,刮下脂肪,即为“香脂”,谓之冷吸收法。或者将花等原料浸泡于油脂中,于50~60℃条件下低温加热让芳香成分溶于油脂中,此则为温浸吸收法。

2.3冷压法

此法适用于新鲜原料,如桔、柑、柠檬果皮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可经撕裂、捣碎冷压后静置分层,或用离心机分出油分,即得粗品。此法所得挥发油可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挥发性物质。

2.4酶法提取

酶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分解植物组织,较大幅度提高得率,是一项很有前途的

新技术。目前,用于中草药提取的主要是纤维素酶。王乃馨12用水酶法提取杜衡挥发油的工艺,并研究其抗菌作用。

2.5微胶囊-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技术(ATPE)是利用被提取物质在不同的两相系统间分配行为的差异迸行分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能提取醛、酮、醇等弱极性至无极性香味成分,应用于挥发油的提取颇有前景。目前该技术应用于挥发油提取的报道还较少。如刘品华13采用微胶囊双水相法提取了薄荷油、丁香油、柠檬油、柑橘油等。

2.6 微波萃取方法

微波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微波具有穿透力强、选择性高、加热效率高等特点。微波技术应用于植物细胞破壁,有效地提高了得率,取得了较大进展。杨丽娟14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云南金平草果精油,发现该法的收油率明显高于水蒸汽蒸馏法和常规溶剂提取法,且所用时间短,溶剂用量少。且微波萃取法与常规法提取得到的化合物基本相同,对精油的化学成分没有破坏,认为该法是值得应用的精油萃取法。

2.7超声波辅助提取

利用超声振动的空化、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破坏植物细胞,使溶媒渗透到药材细胞中,加速有效成分进入溶剂,强化传质。采用超声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节省了溶剂,缩短提取时间,提高了出油率。超声提取能避免高温高压对活性成分的破坏,但受容器的器壁厚度及放置位置的影响很大。目前研究都是小规模的,有关设备的放大问题尚待解决。

2.8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Molecular Distillation Technology)属于一种特殊的高真空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蒸馏物料分子由蒸发面到冷凝面的行程不受分子间碰撞阻力的影响,蒸发面与冷凝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蒸馏物质分子在该条件下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装置根据形成蒸发液膜的不同设计可分为降膜式分子蒸馏(falling-film evaporator)、刮膜式分子蒸馏(wiped-filmevaporator)和离心式分子蒸馏(Centrifugal evaporator)3 种,也可以统称为短程蒸馏(Short-path distillation)。

3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3.1全二维气相色谱

20 世纪90 年代初,Liu 和Phillips 提出的全二维气相色谱(GC ×GC)方法,提供了一种真正的正交分离系统。它是将分离机理不同而又互相独立的两支色谱柱以串连的方式结合成二维气相色谱,经第1支色谱柱分离后的每一个馏分,经调制器聚焦后以脉冲方式进入第 2 支色谱柱中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通过温度和极性的改变实现气相色谱分离特性的正交化。GC ×GC具有峰容量大(为两根柱各自峰容量的乘积)、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族分离和瓦片效应等特点,因而该方法在复杂体系的分析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色谱工作者的重视。

林凯等15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番木瓜叶中挥发性成分,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一飞行时间质谱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匹配度较高的化学成分383种,包括37种醇、53种醛、21种酸、49种烷烃、20种烯烃、82种酮和31种酯等。李治宇16建立了鹰爪豆净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指纹图谱,通过质谱图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标准化合物参照及文献验证等方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鹰爪豆净油中共鉴定出1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亚油酸甲酯(10.70%)、亚麻酸(7.90%)、棕榈酸(7.66%)、邻氨基苯甲酸甲酯(5.30%)、蘑菇醇(3.65%)、月桂酸乙酯(3.43%)、苯甲酸苄酯(2.97%)、亚油酸乙酯(2.97%)、癸酸乙酯(2.68%)、硬脂酸甲酯(2.68%)、芳樟醇(2.55%)、α-金合欢烯(2.46%)、苯乙醇(2.22%)、油酸甲酯(2.05%)、硬脂酸乙酯(2.05%)和亚麻酸甲酯(2.00%);②正构烷烃、芳香环类和非环类物质在Rxi-5Sil MS×DB-17ht柱系统上实现了族组分分离。

3. 2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微萃取具有敏感、选择性好、不用溶剂、操作简单快速、能自动化的优良特性,可直接与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等色谱联用。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加快分析检测的速度,可以用于乳荆及乳制品挥发性成分的检测17。

陈佳龄等18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红果仔(Eugenia uniflora )、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黄金香柳(Milleara bracteata)、白千层和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等6 种植物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6 种桃金娘科植物叶中的挥发成分主要为萜烯类,且富含保健性挥发成分,共有成分为(Z)-β- 罗勒烯、β- 石竹烯、月桂烯、γ- 萜品烯和别香橙烯。因此,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桃金娘科植物挥发成分的保健功效。

3.3顶空气相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又称液上气相色谱分析,它采用气体进样,可专一性收集样品中的易挥发性成分,与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比既可避免在除去溶剂时引起挥发物的损失,又可降低共提物引起的噪音,具更高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对分析人员和环境危害小,操作简便,是一种符合“绿色分析化学”要求的分析手段。HS-SDME 虽然优点多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萃取的溶剂多为有机溶剂,萃取液滴体积小,易挥发,不易高温萃取且萃取维持时间短等。主要分为静态顶空分析、动态顶空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三类。

3.3.1静态顶空-气相色谱

静态顶空分析法是顶空分析法发展中出现的最早形态,其主要缺点是有时必须进行大体积气体进样。若样品中待分析组分的含量较高,较少的气体进样量就可满足分析的需要时,可采取静态法19。在仪器模式上可分为3类:顶空气体直接进样模式、平衡加压模式和加压定容采样进样模式。

李雪岩20等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对太苍止泻颗粒中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并建立指纹图谱,评价其质量。采用程序升温毛细管色谱柱HP-5(30×0.25mm,0.25μm)对不同批次的太苍止泻颗粒分离,得到11个共有峰,作为评价指标峰。结果太苍止泻颗粒挥发性成分以11个共有峰作为评价峰,静态顶空-气相色2谱的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良好,以同一批次的太苍止泻颗粒共有峰面积的变化来判定成方制剂的质量,以藿香酮保留时间和面积作为参照,来评价样品的质量。李莹莹21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4个品种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主要为醇、酯、萜烯、醚和醛等物质,不同品种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

大差异。4种牡丹花的共有物质是叶醇、正十二烷、苯乙醇和乙酸橙花酯等。苯乙醇是藏枝红和红珠女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高达54.05%和49.99%,而墨楼争辉和李园红中含量最高的是乙酸橙花酯,分别为34.07%和20.06%。

3.3.2动态顶空-气相色谱

动态顶空分析法源于采用多孔高聚物对顶部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捕集和分析。连续用惰性气体不断通过液态待测样品将挥发性组分从液态基质中“吹扫”出来,挥发性组分随气流进人捕集器,捕集器中的吸附剂或低温冷脐捕集挥发性组分,最后将抽提物进行解吸分析。该方法是一种将样品基质中所有挥发性组分都进行完全的“气体提取”的方法,适合复杂基质中挥发性较高的组分和浓度较低的组分分析,较顶空和顶空一固相微萃取方法有更高的灵敏度。动态顶空分析根据捕集模式分为吸附剂捕集和冷脐捕集2种。

程焕22采用动态顶空(DHS)对蜂胶和杨树树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对蜂胶DHS法鉴定出52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92.46 %。对杨树胶,采用DHS 法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了46 种化合物,占整个峰面积的84.59 %;通过GC-MS方法对蜂胶和杨树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出蜂胶与杨树胶各自特有的成分,获得蜂胶与杨树胶的异同,从而为真假蜂胶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并可将其应用到蜂胶的标准制定及真假鉴别中去。

李义23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等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对吹扫捕集条件、气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28μg/L,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8.8%~111.0%,精密度(RSD,n=7)为2.21%~5.31%。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满足地下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要求。

3.3.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由手柄和萃取头组成,通过萃取头的涂层对顶空中的有机挥发性物质的吸附和随后的解吸附分析来完成分析。进行顶空一固相微萃取试验时萃取头的极性和厚度选取至关重要,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固相微萃取试验的萃取头。。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中萃取头具一定的预浓缩作用,分析的灵敏度高于静态顶空分析,精密度好于动态顶空分析,是近几年最常用的顶空

分析方法。

王英锋24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泽兰中的挥发性成分,考察了HS-SPME的操作参数(纤维头、样品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HS-SPM法共鉴定58种成分,占总成分含量的99. 51% ,主要成分为烯类;SFE法共鉴定了61种成分,占总成分含量的84.92% ,主要成分为环己酮和烯的氧化物;SD法共鉴定了45种成分,占总成分含量的88.30% ,主要成分为烯的氧化物。三种方法测得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但是HS-SPME 法作为一种简单的手段可以用于泽兰中挥发性物质的快速提取和分析。

郭方遒25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 S-SPME-GC-MS)分离鉴定了白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与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平衡30min后,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 S-DVB)纤维头对白术样品顶空吸附30min,于250℃下解吸4min,然后采用GC-MS对解吸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HS-SPME-GC-MS鉴定出41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1%;采用SD-GC-MS鉴定出31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8.19%,且采用SD所提取的组分基本上都被固相微萃取所提取。结果表明,HS-SPME 可取代耗时的SD用于白术中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3.4毛细管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

填充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μ-HPLC)-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在线联用技术是分析复杂样品的强有力手段。设计独特的多储存位接口可以一次完成6个LC组分的切割和对毛细管气相色谱不分流柱内进样。由于μ-HPLC具有气相

色谱无法比拟的结构分离能力,而毛细管气相色谱又具有液相色谱无法比拟的分离柱效及根据物质沸点差别进行分离的能力,因此用这项技术解决了各种油品的族组成和每个族组成中详细成分的分离分析。

王晓春等26首次将填充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在线联用技术(μ-HPLC-CGC)用于分离分析八角茴香果实的挥发油成分。液相色谱选用氰基分析柱,正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为流动相,对挥发油样品做族组分分离,得到的5 个族组分被依次存放在多位储存接口内,然后不分流分别转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做详细分析。采用了不分流柱内进样模式以利于定量及谱图的叠加和比较。将族组成分析得到5个气相色谱图与单独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的谱图对比,发现至少分离出3种新的化学成分。

4.小结

挥发油不但分布范围广,种类多,而且生物活性广泛,并且毒性小,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使得其分析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气相色谱法现已广泛应用挥发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定性分析主要解决挥发油的已知成分的鉴定。对于挥发油中许多未知成分,同时又无标准品做对照时,则选用GC-MS联用技术。现GC-MS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如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

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技术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 姚慧娟,姚慧敏,卜书红,陆晓彤,张健.朝鲜苍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13,

3 单鸣秋,于生,孙文君,冯星星,丁安伟.GC-MS联用技术测定荆芥挥发油中6种单萜类化合物的含量[J].中国药方.2013,24(19).

4 赵晨,桂丁.草寇挥发油抗氧化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2):397~401.

5 廖彭莹,李兵,苗伟生,卢汝梅.细叶石仙桃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

6 赵长胜,张小东.五加皮挥发油的气象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中成药.2013.

7 陈爽.姜黄属中药材挥发性成分的闪蒸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研究[D]. 中成药2009.

8 马戎.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

9 潘年松,张学愈,等.水蒸汽蒸馏和石油醚浸提两法提取获术粗粉挥发油收率比较[J].中成药.2007.

10 刘劲芸,张虹娟,魏杰,徐世涛,高则睿,阴耕云.超临界CO2萃取澳洲坚果花挥发油的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3).

11 周鸣谦,王仁才.超临界CO2萃取柑橘落果中的辛弗林[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3).

12 王乃馨,李超.杜衡挥发油的水酶法提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油脂工程技术.2010,11.

13 刘品华.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精油的工艺研究[J].曲靖师专学报,2000,19(6):40~42.

14 杨丽娟.云南金平草果精油的微波萃取及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4,27(11):821~823.

15 林凯.番木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2):104-106

16 李智宇,冒德寿,徐世娟,刘强,丁中涛.鹰爪豆净油挥发性成分的GC×GC/TOFMS分析[J]. 烟草科技. 2012,9.

17 郭文奎,王玉堂.霍责成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酸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J].中国

乳品工业,2012,40(6).

18 陈佳龄,郭微,彭维.SPME-GC-MS 分析桃金娘科6种植物的叶片挥发性成分[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21(2).

19 李英华,吕秀阳,吕丽丽,曹海山.顶空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物质分析杂

志,2005, 25(11).

20 李雪岩.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太苍止泻颗粒中挥发性组分[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7(175).

21 李莹莹.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种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3).

22 程焕,秦子涵,胡小松,吴继红.固相微萃取/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蜂胶与杨树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1).

23 李义.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J].岩矿测试.2010,05.

24 王英锋,刘娜,竺梅,李杏茹,杨阳.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泽兰中的挥发性成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32(1).

25 郭方遒;黄兰芳;周邵云.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用于白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色谱.2007,01.

26 王晓春.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在线联用分析八角茴香挥发油[J].色谱. 2004, 22(2).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摘要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脂肪族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浸取法等。分析方法主要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挥发油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1。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和樟脑的详细方法。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2、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1.1.理化性质 (1)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2)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3)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 (4)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 (5)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9o~177o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朱岳麟,王文广,熊常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山东平阴玫瑰精油、新疆玫瑰精油、北京妙峰山玫瑰精油和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各鉴定了29、37、23和24个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醇及其脂类、香叶醇、芳樟醇、玫瑰醚和丁香酚,其中北京妙峰山玫瑰油与其他油品有较大差异.各种香精物质含量上的差异使得这几种玫瑰油的香气产生了微妙的出入.详细地讨论了这4种玫瑰油的化学成分与香气间的关系,指出国内玫瑰油的不足之处,为提升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提供借鉴和依据.关键词:玫瑰精油;成分;香气特征;气质联用中图分类号:TQ 02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4-0037(2009)09-1253-05 收稿日期:2008209212. 作者简介:朱岳麟(1956— ),男,湖南岳阳人,教授.通讯作者:王文广(1984— ),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 玫瑰(rose rugosa thumb )为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玫瑰品种繁多,有重瓣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百叶玫瑰、香水月季、墨红、白玫瑰、木香花等[1].玫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多分布于土耳其、摩洛哥、法国、俄罗斯等国,其中保加利亚是世界上玫瑰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玫瑰,涉及品种较多,甘肃永登、山东平阴、北京妙峰山和新疆是国内主要玫瑰种植地[2]. 玫瑰的籽和花朵都可以提炼玫瑰油,匈牙利科研工作者用溶剂萃取法从玫瑰籽中提取精油,产率为4185%,但玫瑰籽油目前还仅限于医用,应用较少[3].从花朵中提取的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生产1kg 的玫瑰精油,需要3t 玫瑰花瓣,相当于300多万朵玫瑰花,115公顷的种植量[4].成分纯净、气味芳香 的玫瑰精油一直都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的原料.玫瑰精油气味芬芳,经由嗅觉神经进入脑部后,能刺激大脑前叶分泌出内啡肽及脑啡肽2种荷尔蒙,使人精神舒适;有消炎杀菌、防皮肤发炎、防痉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及细胞再生功能;用其配制成的化妆品,发挥紧实、舒缓的特性,滋养皮肤,延缓衰老[5]. 目前,香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GC 或LC 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TIR )以及二维核磁共振谱联用、色谱与质谱联用、色谱与同位素质谱联用等[6].由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 )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定性的专一性和定量的准确性,操作简便、分析用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香料成分分析.因此,本文采用GC/MS 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玫瑰油的成分往往因为品种、产地、制备方法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从总体上讲,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一直不如国外玫瑰精油.为找到我国玫瑰精油与国外的差距,作者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玫瑰精油品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这4种玫瑰油的成分和含量,并研究了玫瑰油化学成分与香气的关系. 1 实验方法 111 样品 水蒸气常压蒸馏法精制得到的国产玫瑰油品种和市售保加利亚玫瑰油.1号样品:山东平阴重瓣玫瑰油;2号样品:新疆大马士革玫瑰油;3号样品:北京妙峰山大马士革玫瑰油;4号样品: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油. 第35卷第9期2009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N G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Vol.35No.9 Sep.2009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13T14:37:30.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顾瑶华朱缨 [导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分离鉴定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顾瑶华朱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8-0008-02 【摘要】目的分析吴茱萸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分离鉴定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果实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4个化学成分。果实的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较多,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蒎稀(9.0069%)、三环萜(8.2903%)和桉油烯醇(6.8059%)。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 吴茱萸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该果实有较浓的芳香气味,富含挥发油,有关疏毛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2],其功效与挥发油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我们利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药材药材由苏州雷允上药材采供站提供,经朱缨副教授鉴定为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果实。 1.2挥发油提取药材50g粉碎后,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淡黄色油状物,有特殊浓郁香味,收油率为0.48%。 1.3仪器与分析条件仪器为惠普6890GC-5973MS。色谱条件: HP-5MS毛细管柱(0.25mm×0.25μm×30m), 程序升温40℃~250℃(15℃/min);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EI离子源(70eV),m/z 50~550,离子源温度240℃;四极杆温度280℃,接口温度240℃;灯丝电压1689V;质谱延迟时间2min。进样口温度:250℃。样品无水乙醚溶解。 通过NIST谱图库检索确认各化合物,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2.结果 将吴茱萸果实挥发油进行GC-MS-DS联用分析,分离得到131个峰,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 3 讨论 在气相色谱图保留时间0.00~25.00min共检测出131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基本可以反映果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总体情况,所鉴定出的24个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52%。果实的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较多,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蒎稀(9.0069%)、三环萜(8.2903%)和桉油烯醇(6.8059%)。且这些鉴定的成分多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因此可能是果实的有效成分。该类有效成分的开发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119. [2]腾杰,杨秀伟,陶海燕,等.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J].中草药,2003,34(6):504-505.

花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7, Vol. 28, No. 03 食品科学※基础研究 80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郭书贤1,王冬梅1,刘凤琴2,周劲松2,韦梅芹2 (1.南阳理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河南 南阳 473004;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摘 要:香芸火绒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海、四川、甘肃省地区。采其当年生茎、叶、花分别用水蒸馏法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平均得率精油为0.1003%,浸膏为0.74%。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愈创醇、3,7,11-三甲基-1-醇十二碳三烯-2,6,10、甲酸香草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姜黄烯、三环庚烯、芳樟醇、苯甲酸苯乙酯、苯乙醇乙酯、香叶醛、香草醇等22种化合物。另外,还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为清灵花香,香气甜润幽雅、珍贵,在日用化工、食品工业上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植物可成为天然香料生产一种新型的原料。 关键词:香芸火绒草;精油化学成分;清灵花香型 Study on Essential Oi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GUO Shu-xian 1,WANG Dong-mei 1,LIU Feng-qin 2,ZHOU Jing-song 2,WEI Mei-qin 2 (1.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4, China ; 2.Agricutural and Animal College,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stribution of Leontopiodium haplophylloides Hand-Mass is found grown in the west China or Qinghai,Sichuan, Gansu provinces. The essential oil and extractum are extracted from its stem, leaf and flower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contains 0.1003% essential oil and 0.74% extraction in averag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is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GS-MS. 22 kinds of components were separated. The main compounds are guaiacol, 3,7,11-trmethyl-1-ol-doclecatrien -2,6,10, vanillyl formate, diacidbenzene (2-ethylmethoxyl) diester, hexadecane acid, gurcumene, tricyc1oheptene, linalool, phenylethyl benzcate , ethylbenzyl carbinol, geranial, vanilly1alcohol etc. The aroma type of the plant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Qinglinghua aroma which is delicate, sweet and rare. It is very valuable in daily chemical and food industry. The plant will be a new raw materials source of nature perfume. Key words : Leontopiodium haplophylloid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Qinglinghua aroma type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7)03-0080-03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郭书贤(1963-),男,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研究。 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ylloides Hand-M a z z )系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簇状丛生,高约15~30c m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地区、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西南部[1-2]。生长于海拔2600~4000m 高山草地、石砾地、灌丛和林缘。香芸火绒草全株都具有独特、浓郁的芳香,其香气甜润、清新、幽雅,为当地藏族常用草药,具有清热、凉血、清炎、利尿等功效。迄今国内外对该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香气的香型及经济用途等,还未曾有过报道或记载。因此,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天然香料来源,本研究提取了香芸火绒草的精油、 浸膏;对精油化学成分作了初步分析,并对浸膏香型进行了评定,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积累一些基础资料。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JMA-D300型GC-MS 联用仪。香芸火绒草采自青海大通宝库林场和互助北山林场两地。七月中旬取其当年生茎(含叶、花),自然阴干备用。 乙醚、无水硫酸钠、石油醚(分析纯)。1.2 精油提取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2-11-25. 作者简介:陈静威(1967-),女,硕士,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静威,吴 振,闫鹏飞,王玉玲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利用气相色谱P 质谱对留兰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了66种组分.其中主要组分为: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香芹酮、桉油素、B -蒎烯、香芹乙酸酯、A -蒎烯、反-石竹烯、顺式香芹酮、B -水芹烯、香芹醇、B -波旁烯、A -萜品醇等。其中香芹酮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9.58%,柠檬烯含量为13.31%,二氢香芹酮含量为8.85%。三种成分占总挥发成分的81.74%。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48%。 关键词:留兰香;挥发油;气相色谱P 质谱;香芹酮 中图分类号:O6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46(2003)01-0072-03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ntha s picata L . CHEN Jing-wei,W U Zhen,YAN Peng-fei,W ANG Yu-l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Studi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ntha spicata L .by GC P MS,and identified 66components.The main components parts of essential oil were carvone,limonene and dihydrocarvone. Key words :Mentha s picata L .;essential oil;carvone;GC P MS 留兰香(Mentha s picata L .)为唇性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的叶、嫩枝、或全草,异名绿薄荷(广西、广东)、香花菜(广东、云南)、土薄荷(云南、贵州)。原产南欧、加耶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和前苏联。我国新疆有野生,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本品味辛甘、性微温,为辛凉解表之品,具有疏风、理气、止痛之功效[1] 。主要以香料用于糖果、饮料和牙膏和药品中,做驱风及芳香兴奋药[2] 。叶、嫩枝或全草入药,治感冒、发烧、咳嗽、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乌疔、鸡窝寒、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药理研究表明:留兰香具有抗人体病原真菌的活性和抗炎活性[3] 。用于 治疗骨质变性,关节炎,粘液囊炎,鼻窦炎等炎症, 也有报道其具有抗病毒活性 [4] 。国内外对薄荷属 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比较深入,其中薄荷、 欧薄荷的研究报道较多 [5,6] ,对留兰香的研究较少, 有关非国产留兰香挥发油成分国外曾有过报道[7] 。国内主要对薄荷的研究较多。故本文对留兰香的挥发成分进行了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材料 气相色谱P 质谱联用仪器:美国Agilent Techno-l ogies 的HP 6890N P 5973N 仪器。本实验所用的留兰 香由哈市提供。1.2 挥发油的提取 将干燥的留兰香全草500g,切碎。用挥发油提取器连续提取6h 。得淡黄色具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1.3 实验条件 第19卷第1期 2003年2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19No.1Feb.2003

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五、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是鉴定挥发油常测的物理常数。 (二) 化学常数的抑/定 酸值、皂化值、酯值是重要的化学常数,也是表示质量的重要指标。 1.酸值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以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2.酯值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3.皂化值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事实上,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 测定挥发油的pH值,如呈酸性反应,表示挥发油中含有游离酸或酚类化合物,如呈碱性反应,则表示挥发油中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性碱类等。 (三)功能团的鉴定 1.酚类将挥发油少许溶于乙醇中,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如产生蓝色、蓝紫或绿色反应,表示挥发油中有酚类物质存在。 2.羰基化合物用硝酸银的氨溶液检查挥发油,如发生银镜反应,表示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存在,挥发油的乙醇溶液加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剂,如产生结晶形衍生物沉淀,表明有醛或酮类化合物存在。 3.不饱和化合物和奠类衍生物于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红色褪去表示油中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反应,则表明油中含有奠类化合物。此外,在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时,如有奠类衍生物应产生蓝色或紫色反应。 4.内酯类化合物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油中含有α、β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 (四)色谱法的应用 1.薄层色谱在挥发油的分离鉴定中TLC应用较为普遍,色谱条件如下: 吸附剂:多采用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G 展开剂:(1)石油醚 (2)石油醚·乙酸乙酯:(95:5;75:25) (3)苯—甲醇(95:5;75:25) 显示剂:香草醛—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现已广泛用于挥发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于定性分析主要解决挥发油中已知成分的鉴定,即利用已知成分的标准品与挥发油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保留值所出现的色谱峰,以确定挥发油中某一成分。对于挥发油中许多未知成分,同时又无标准品作对照时,则应选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 3.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该法已成为对化学组成极其复杂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种有力手段。现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GC/MS/DS)技术,大大提高了挥发油分析鉴定的速度和研究水平。分析时,首先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内,经分离后得到的各个组分依次进人分离器,浓缩后的各组分又依次进入质谱仪。质谱仪对每个组分进行检测和结构分析,得到每个组分的质谱,通过计算机与数据库的标准谱对照的组分,则可根据质谱碎片规律进行解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数据加以确认。 (五)挥发油醉究实伊/——水泽兰净油的研究 菊科植物水泽兰Eupatoriumstoechadosmum又名佩兰。全草有行血散瘀作用,其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花和叶有淡雅的香气,在民间水泽兰用作中药和香料。

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功效分类表

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功效分类表 化学成分功效注意事项 典型精 油 备注 单烃(Hydrocarbon) 大部分精油 都含有,能防腐、 镇痛 过量使用 会刺激皮肤 松油、檀 香. 倍半烃 防腐、预防感 染,也能镇痛、镇 静 不具毒 性,不会损害肌 肤 丁香、欧 蓍草 . 酸(Acid) 很好的抗炎 物质,也具镇静效 果,可治疗皮肤问 题 . 胡萝卜 籽、玫瑰、天 竺葵、香蜂草、 依兰 . ※弱酸 治疗皮肤问 题 . . . ※水杨酸除皱美肤 . . . 酚(Phenol) 防腐,能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对肌肤有 侵略性,宜小心 使用。 百里香、 薄荷 . 醇(Alcohols) 杀菌、防感 染,能抵抗病毒 不带毒 性,但会轻微刺 激肌肤 茶树、天 竺葵、薰衣草 . ※单萜烯醇 抗菌、增强免 疫力 . . 最常见,如 沉香醇、牻牛儿 酸、龙胆、薰衣草 醇、香茅酸等 ※倍半萜烯醇 增强免疫力, 提振精神 . 玫瑰、雪 松、马丁香 少见 ※双萜烯醇 含有不错的 动情激素 . 快乐鼠 尾草 . 酮(Ketone) 能镇静、镇 痛,防感染,有助 于伤口愈合 因酮含有 毒物质,孕妇不 宜 迷迭香、 鼠尾草 是羰基 (Carbonyl group)与两个碳 基结合的化学物

总称 ※脂肪族酮、芳香族酮 低剂量对人 体有益,有杀菌功 能 大部分有 特异气味和毒 性 . 存在于油 脂氧化物中 ※黄体酮、睾丸酮 作用于生殖 系统,平衡荷尔蒙, 对皮肤、神经系统 也有效果 . 菊科属 精油 . ※侧柏酮 . 会导致流 产 鼠尾草 ※穗花薰衣草、欧薄荷、牛膝草中的酮 . 也可能导 致早产 . . 酯(Esters) 杀菌、防感 染、抗痉挛,也有 助于伤口愈合,对 神经系统功效显著 其特性温 和,较不刺激, 不会伤害皮肤, 是很安全的一 种化学成分 罗马洋 甘菊、香柠檬 是一种香 气分子,是精油香 气味的来源 ※薰衣草酯. . 茉莉、橙 花等 花香类精 油中几乎都有 ※牻牛儿酯. . 薰衣草、 尤加利 .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 橘子、甜 橙、橙花 . ※乙香沉酸酯. . 快乐鼠 尾草、薰衣草、 佛手柑 . 醛(Aldehydes) 杀菌、防感 染、抗热,并能镇 静、安抚中枢神经 系统 . 马鞭草、 柠檬香茅 ※水茴香 醛、洋茴香醛、肉 桂醛等 ※柠檬醛. . 柠檬、天 竺葵等 . ※香茅醛. . 尤加利、 柠檬、香蜂草 .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摘要通过水蒸汽同步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玫瑰精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其中14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5.25%。香茅醇为玫瑰精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90.37%。体外抑菌实验表明,玫瑰精油除对黑曲霉没有抗菌活性外,对其它7种供试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63% (v/v),对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 (v/v),而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弱, M I C 为0.5%(v/v)。抑菌直径结果也表明了玫瑰精油除对黑曲霉、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弱外,对其它6种菌株的抑菌直径都大于8.5mm。考察了玫瑰精油对3种敏感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白色念珠菌(真菌)的杀菌动态过程,为玫瑰精油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玫瑰精油;成分;抗菌活性 1玫瑰精油的化学组成 天然玫瑰的精油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成分是单萜类化合物,如香叶醇、香茅醇、芳樟醇等,玫瑰醚、倍半萜烯、倍半萜含氧化合物也占相当比例,其它的化合物有庚醛、乙醇、烷烃系列( C 1 7 ~ C 2 7 ) (玫瑰油石蜡烃的主要成分)等[ 1 ]。而这些化学成分含量的多少及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造成这些玫瑰油香气的微妙差异[ 2 ]。总的说来,香茅醇、香叶醇、B- 2苯乙醇和橙花醇与它们的酯类是构成玫瑰花香的基本成分,是玫瑰的主体香气成分。 2玫瑰精油的提取和分离 玫瑰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法和分子蒸馏法等玫瑰油称为/液体黄金0,是玫瑰花的提取物。玫瑰精油在食品、化妆品、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其提取被广泛地研究。 1玫瑰精油的化学组成 天然玫瑰的精油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成分是单萜类化合物,如香叶醇、香茅醇、芳樟醇等,玫瑰醚、倍半萜烯、倍半萜含氧化合物也占相当比例,其它的化合物有庚醛、乙醇、烷烃系列( C 1 7 ~ C 2 7 ) (玫瑰油石蜡烃的主要成分)等[ 1 ]。而这些化学成分含量的多少及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造成这些玫瑰油香气的微妙差异[ 2 ]。总的说来,香茅醇、香叶醇、B- 2苯乙醇和橙花醇与它们的酯类是构成玫瑰花香的基本成分,是玫瑰的主体香气成分[ 1 ]。但玫瑰精油抗菌活性目前国内未见 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玫瑰精油对8种菌株的抑菌直径、M I C、M B C的测定以及杀菌动态研究,揭示了玫瑰精油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为玫瑰精油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选择性用药,同时也为玫瑰精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仪器和材料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疗效研究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疗效研究 摘要 通过水蒸汽同步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玫瑰精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其中14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5.25%。香茅醇为玫瑰精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90.37%。研究了玫瑰精油的对人的一些疗效。 关键字:玫瑰精油;成分;疗效 前言 玫瑰精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精油,被称为“精油之后”。能调整女性内分泌,滋养子宫,缓解痛经,改善性冷淡和更年期不适。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能以内养外淡化斑点,促进黑色素分解,改善皮肤干燥,恢复皮肤弹性,让女性拥有白皙、充满弹性的健康肌肤,是适宜女性保健的芳香精油。玫瑰精油是世界名贵的高级浓缩香精,是香精油中的精品,是制造高级名贵香水的既重要又昂贵的原料,不但用来制造美容、护肤、护发等化妆品,还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因此,对玫瑰精油的继续研究和继续开发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玫瑰精油的概述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从其花瓣中提取的玫瑰精油浓缩了花中的各种芬芳物质。 玫瑰鲜花在清晨摘下后24小时内即取出黄褐色的玫瑰精油,大约五吨重的花朵只能提炼出两磅的玫瑰油,所以是全世界最贵的精油之一。 二、玫瑰精油制取 通过发酵、蒸馏、油水分离、吸附、浸提、初蒸、减压共沸精馏等步骤,制取玫瑰精油。玫瑰花与水按1:4投入蒸锅内,先用间接蒸气加热,温度上升到70-80℃时,通入直接蒸气加热到沸腾,约用30-40分钟,继续蒸馏2.5-3小时,控制流出液量为花重的1-2倍,蒸馏速度为蒸锅容积的8-10%,控制冷却水量,使流出液头半小时温度控制在28-35℃,半小时后至最后温度控制在40-45℃,一般不超过50℃。流出液经油水分离器将玫瑰油与玫瑰油饱和蒸馏水分开,取出玫瑰油,饱和蒸馏水由油水分离器在高差作用下流入复馏柱,在蒸锅上升的蒸气的作用下进行加热复馏,再经冷凝器回到油水分离器,这样反复蒸馏、复馏三、玫瑰精油成分 芳樟醇(linalool)、芳樟醇甲酸酯(linalyl fformate)、β-香茅醇(β-citronellol)、香茅醇甲酸酯(citronellyl formate)、香茅醇乙酸酯(citronellylacetate)、牻牛儿醇(geramul)、牦牛儿酸甲酸酯(ger-anylformate)、牻牛儿醇乙酸酯(ger-anylacetate)、苯乙醇(phenylethanol)??,橙花醇(nerol)以及3-甲基-1-丁醇(3-methyl-1-butanol)反式-β-罗勒烯(2-tridecanone)、十五烷(pentadecane)、2-十三烷酮(2-trid ecan one)、1-戊醇(1-pentanol)、1-乙醇(1-hexanlo)、3-乙烯酯(3-hexenol)、乙酸乙酯(hexyl acetate)、乙酸-3-乙烯酯(3-hexenyl acetate)、苯甲醇(benzylalcohol)、丁香油酚(eugenol)、甲基丁香油脂(methyl eugenol)等 四、玫瑰精油的疗效 1、健康功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