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71.75 KB
- 文档页数:64
物流金融业务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以顺丰速运为例,不少于1000字随着互联网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金融已成为支撑互联网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顺丰速运作为互联网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物流金融。
然而,在物流金融业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管理。
本文将以顺丰速运为例,探讨物流金融业务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
一、物流金融业务管理创新问题1. 风险管理问题物流金融风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在物流领域中,货主和物流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存在着双方风险。
一方面,货主需要面临物流企业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需承担货物丢失、货款风险等相关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物流企业需要实行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包括甄别货主的信用,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
2. 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普遍。
货主了解自己的货物质量、数量和价格,但物流企业对于货物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而物流企业了解物流信息,但对于货主的付款能力也不太了解。
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多方实时数据传递,以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
3. 金融服务创新问题物流金融服务一般包括货物运输融资、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险理赔和支付结算等方面。
而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如何创新物流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物流金融主要还是以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导,物流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业务服务,提供可靠性强、运作成本低的金融服务。
二、物流金融业务管理创新对策1. 风险管理对策物流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为此,顺丰速运可以收集货主的信用数据,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在收到货物前进行准确评估,并针对货主的信用情况,设定相应货款管理模式。
同时,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规避货物丢失、损坏等风险。
另外,建立线下与线上的征信机制,及时发现逾期、欠款、违约等风险行为,实现精准风险控制。
2. 信息共享对策物流企业需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实行多方实时数据传递。
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物流金融是指以物流为基础,利用金融手段解决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环节中所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和风险管控问题,有效改善物流企业的资金运作水平和运营效率。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物流金融正逐渐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由于物流金融的特殊性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物流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1. 物流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市场由于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融资成本高、风险评估不足等问题,导致物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
物流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缺少抵押品和信用等问题,获得融资渠道有限,导致生产经营受限。
物流金融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足,难以满足不同物流企业的需求。
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高,金融机构在物流行业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模型。
这些问题制约了物流金融市场的发展。
2. 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的需求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完善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
未来,物流金融将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多元化金融产品、智能化服务”等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将通过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技术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
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也将为物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
1. 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物流金融市场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其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
金融机构应当主动了解物流企业的需求,提供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评估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和信用风险。
2. 引入第三方物流金融服务机构,提升服务品质第三方物流金融服务机构作为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以更好地满足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1.国内物流发展现状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例如,从铁路运输网络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铁路网络整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路网密度为81.2 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的路网密度为0。
6 公里/万人。
不但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国家.从机场数量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民用机场数量少、密度低。
目前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0。
23个民用机场。
美国为5。
98 个。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机场密度也大于中国,如巴西为1.06 个,印度为0.72 个,巴基斯坦为0.43 个。
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1980 年以前建造的占45%,20世纪80、90 年代建造的占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占25%。
从仓库结构看,小型平房仓库约占70%,楼房仓库约占20%,高站台库与立体库约占5% 左右。
相当一部分20 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仓库“带病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物流要素供给不足.专业化技能型、管理型物流人才、先进的软硬件物流技术、物流组织、物流信息等还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物流业结构的升级慢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物流需求;综合物流能力形成的严重滞后。
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弱.加之流通体制改革及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的渐进性,使跨部门跨地区物流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效形成。
“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物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的物流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应急物流极为薄弱。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实现应急物资的保障,因应急物资保障延误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物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渐次得到发展.这种物流发展的地域性特点与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物流需求不平衡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物流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落后.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
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本文将对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够多样化,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于物流行业的了解和支持程度有限,对物流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没有相关经验。
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营和管理上,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这也制约了物流金融的发展。
第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减少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
第二,加强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服务。
金融机构可以加大对物流行业的研究力度,提高对物流企业的了解和支持。
开设专门的物流金融部门,为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咨询、风险评估、融资创新等。
推动物流企业的金融能力提升。
物流企业应提高自身的金融管理能力,不断学习和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
可以培训物流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引进专业的金融顾问,提供金融咨询和指导,提高物流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促进物流金融的创新发展。
可以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物流金融的创新发展。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物流金融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发展跨境电商物流金融,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物流方面的融资和支付需求。
第五,加强物流金融的合作与联动。
物流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电商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共同发展物流金融。
可以通过共享数据、资源整合、业务协作等方式,提高物流金融的效能和效益。
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要推动物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既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也需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推动物流企业的金融能力提升、促进物流金融的创新发展以及加强物流金融的合作与联动,可以推动物流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
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作者:司鸣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摘要:物流金融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业务,对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并分析其目前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物流金融概念发展现状问题一、物流金融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但中小企业的银行借贷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小企业比大企业相对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传统的信贷技术难以有效地克服该问题,这是造成中小企业借贷难的根源。
因此,物流金融应运而生。
物流金融目前在国内来讲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广义上说,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从狭义上说,物流金融就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即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
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目前,典型的物流金融服务有代客结算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和保兑仓模式三种。
物流金融之所以能助力中小企业,是因为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掌握库存变动,掌握充分的企业信息,一定程度弥补银行的不足,因此,由物流供应商作为监管方和银行的代理人,展开货押授信是可行的。
物流金融服务不仅可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也降低了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因此,由物流公司输出监管的货押业务模式自深发展率先在国内银行业推出后,迅速成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黏结剂”,而且,已成为物流企业的重要业务模式。
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也从概念变成了现实。
物流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物流企业是指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的企业。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融资,以支持其业务发展和资金周转。
本文将对物流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物流企业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短缺: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运输车辆、建设仓库等固定资产,同时还需要支付员工薪资、采购燃料等运营费用。
由于物流企业的运营性质,其现金流通常较为复杂,容易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
2. 银行借款难:由于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如资金周转频繁、现金流不稳定等,使得物流企业的借款难度相对较大。
很多银行对物流企业的信贷审批会较为谨慎,甚至不愿贷款给物流企业。
3. 资金成本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且融资渠道相对较少,这导致物流企业融资的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问题:1. 建立融资平台:政府可以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建立物流行业融资平台,提供专门的融资服务,为物流企业提供更为便利和灵活的融资方式。
2. 开展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创新,推出一些专门针对物流企业的融资产品。
可以发行针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证,提供短期融资支持;或者通过物流企业的运营数据,为其提供定向融资服务等。
3.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物流企业信用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
这样物流企业在与金融机构交流时,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信用记录,增加银行对其贷款的信心。
4. 加强合作联盟:物流企业可以联合其他同行业企业或相关企业,共同组建联盟,共享资源,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这样可以增加其在融资过程中的谈判能力,降低融资成本。
5. 寻求境外融资:物流企业可以积极寻求境外融资机会,比如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融资项目、利用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等。
这样可以拓宽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物流企业融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金融支持仓储物流的问题及建议金融支持仓储物流存在的问题:1.融资难:许多仓储物流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往往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同时,部分企业由于信用等级较低,也难以获得其他融资渠道的支持。
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仓储物流行业的特殊性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储设施建设、运输工具更新等方面。
然而,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3.风险管理不到位:仓储物流行业涉及到诸多风险因素,如货物损失、运输延误等。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容易遭受损失。
4.信息化程度较低:仓储物流行业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支持,以便更好地管理货物、提高运营效率。
然而,部分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信息化程度较低,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金融支持: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仓储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众筹等,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合理规划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应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如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以盘活企业资产,降低资金成本。
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风险因素的分析和预警,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应积极探索与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合作模式,以降低风险损失。
4.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技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同时,应积极探索与各类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5.推动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仓储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例如,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等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可以引导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等。
对物流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摘要:文章分析了物流金融产生的背景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物流金融发展的策略。
物流产业的发展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金融市场的运作也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产业;金融市场;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但纵观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物流业现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外的物流企业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很不成熟,同时缺少雄厚的资金,所以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保证物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物流金融运营要求金融业针对现代物流运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服务。
物流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式:大型融资贷款业务。
此业务主要针对物流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或关键技术合作等与物流经营相关的基础项目,提供技术性融资、大型设备租赁和技术参股。
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证、保函等也是现代物流金融所包含的的业务形式,还有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可以是已经上市的面向公众筹资的投资基金,也可以是未上市的,其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补贴和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组成。
物流金融提供商也可以开展信用联盟、出口采购替代、离岸金融对接包办等资本运作方式。
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此业务是物流金融提供商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的金融综合业务。
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
一般最多见的为融通仓业务。
资金结算业务。
我国现行的结算方式主要运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等八种代表性的结算工具。
物流企业选择这些方式的时候要兼顾安全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物流企业在异地结算方式的选择上,如果是一次性交易,宜采用先收款后发货或一手钱一手货的方式,如现金、信汇、电汇、自带汇票等方式;经常往来的客户可先发货后收款,采用汇款、异地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等方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物流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姓名:戚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王曼怡20090401提要企业的经营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从物流的角度来看,物流活动受资金流制约,其不仅决定着物流活动状况,而且决定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
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将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水平。
而要提高物流效率,就需要资金的有效支持,没有资金流和物流的匹配,供应链上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并进而导致供应链条的链接不畅甚至断裂。
物流金融业务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物流增值服务。
其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业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空间,在物流金融服务中,其既强化了自身的竞争地位,又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注重于供应链上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并为物流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就具有了发展的紧迫和必要性。
本文从物流金融的概念以及理论分析展开,论述物流金融在国内出现的背景,指出物流金融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需求。
深入剖析了物流金融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归纳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运用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并结合国内外物流巨头实践进行了描述。
最后,针对上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参与各方,包括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商、广大中小企业以及政府,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物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流金融,供应链,质押,风险AbstractBusiness operations are the united of capital flow,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fl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stics, logistics operations are restricted by cash flow, which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status of logistics operations, but also determines the whol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operations will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evel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improve logistics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support funds. If there is no capital flow matching logistics operations, the supply chain will emerge substantial funding gap, and finally lead to supply chain blocked and even fracture.Logistics financial business is one type of emergence logistics value-added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de new value of growth in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t strengthen its competitive position and make a access to the enormous profits. In the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providing services such as corresponding security and financing billing logistics services for the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and the and logistic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theoretical analysis,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domestic financial logistics, pointing out that China's financial logistics is the require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compani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SME. Make Depth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business financial risks,Summed up and summarized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ophisticated business operation mode, describe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ogistics giants.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that exist, this paper give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including banks, third-party logistics companies, suppliers, vast number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nd looks ahead for the future prospects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ogistics business.Key words:Logistics Financial,Supply Chain,Mortgage,Risk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我国物流金融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1 引言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我国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日益发展壮大,从金融支持方面来说,客观上要求有专业化的现代物流金融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
物流金融,即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物流服务,主要指: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
物流金融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①。
物流金融服务系统如下图所示:图1.1 物流金融服务系统图众所周知,商品从原材料造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原材料和流动产品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存在着大量的库,过多的库存就意味着相应的资金成本的占用增。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堪称是其生命。
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企业可能处于流动金不足的困境。
金融服务能够解决在物流过程中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
同时由于物流企业通过金融服务更加有效地融入企业的供应链中,有利于企业集中主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①夏露,李严峰.《物流金融》.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
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
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
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2003年9月,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学者于洋、冯耕中,2004年任文超以及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治等,都对物资银行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
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2001年,烟台大学的房绍坤;2002年,学者孙宁;2003年,东南大学的郑金波;2004年,学者邵辉等对此都进行了研究。
对于保兑仓业务的研究则是基于仓单质押业务而衍生出来的。
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的概念和运作模式,迄今仍有系列成果推出。
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彭、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②,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至此,物流金融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基本确立,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出了一系列的运作模式。
在学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学者做出探索。
2005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朱道立提出了与物流金融相类似的“金融物流”的概念。
但因其相对于“物流金融”在表达上不够准确,续用者不多。
物流金融领域的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与普及。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