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文1《秋天》教案

课文1《秋天》教案

课文1《秋天》教案
课文1《秋天》教案

1.秋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可爱,通过观察、想象、体会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字的优美,从而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学生标序号)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读带拼音词语。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

6、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田野)板书

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如果换成“天气冷了”行不行?为什么?你试着填上合适的词。“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理解“一片片”叠词的使用。

读的时候语速慢些。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也的慢点。

3、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那么……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指导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师生合作读。

4、秋天的天空是又蓝又高。那么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呢?第三自然段。

“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段里,老师发现了好多表示颜色的词,你找到了吗?用笔圈起来。这些词在读得时候可以

读得重一点,庄稼成熟了,丰收的季节到了。你高不高兴啊?那就读出喜悦的心情吧!(看图背诵)秋天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你发现了吗?

5、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美美的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引导背诵)

四、总结全文。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这个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丽,你们说好吗?

五、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美丽的夏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乛”,指导书写“了”。

(1)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乛”,学生书写。

(2)学生在课件上观察“了”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强调“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学生描红,临写。

2.学生认真观察“了、子、人、大”4个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会写“了”这个字了。下面,我们再学习写“子、人、大”这三个字。学生在课件里学习“子、人、大”的读音、笔画数及书写顺序。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6.指名读生字,并分别给这四个字组词。

三、编写童话,升华情感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让我们伴着优美、欢快的音乐,编写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编童话。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 秋天

树叶飘落大雁南飞

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1 秋天 教材解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 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 个字和横撇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3 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的3 个偏旁,都是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的。可以再现以前学过的“木、口、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136

别,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立偏旁和字义 之间的联系。 要注重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秋、叶、会”等合体字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有的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记忆,如“飞” 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片、个”都是量词,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说说“一片()、一个()”,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字的印象;有的可以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如“树叶、秋天”;有的可以对比着认一认,如“大”可以结合“小”字来识记,让学生初步知道有些字词 偏旁 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从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 有相反的意思。教师在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巩固识字,扩展词汇。如“秋天、天气、大树、树叶、纸片、个子、飞鸟、飞走”。 2. 写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教师在范写过程中, 引导学生 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本课要写的4 个生字中,“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加以区别,指导学生在写好“了、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写“子、大”。 本课4 个字书写要点: 2画,独体字。 了 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3画,独体字。 子 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2画,独体字。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捺脚与撇尖持平。 3画,独体字。 大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教师示范横撇: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 秋天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变形金刚》教案

《变形金刚》教案 教学目标: 1、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秋天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的。本单元选择了四篇课文《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内容意在诵读儿歌、儿童诗;展示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初步感受汉字的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本单元还有“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四”。 课题内容简说 秋天 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 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小的船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 江南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三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 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四季 本课富有童真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1.认识4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6个生字,认识“”5种笔画和“、口”等偏旁。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4.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能够正确规范书写。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们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的感情。 1.《秋天》…………………………………………………………2~3课时 2.《小小的船》……………………………………………………2~3课时 3.《江南》…………………………………………………………2~3课时 4.《四季》…………………………………………………………1~2课时 口语交际…………………………………………………………1~2课时 语文园地四…………………………………………………………4~5课时 在本单元的生字学习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在学生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创设情景,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 秋天》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与春天的浓妍.①(yàn)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②(wú)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③(jí)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④(ě),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⑤(yùn)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⑥(ti āo)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⑦(jiān)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⑧(kuāng)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A.①⑥⑧B.③④⑦C.②④⑤D.②⑥⑦ 2.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作者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秋天》为读者描写了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告诉人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可以尽情游乐,不要急着做计划。 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1《秋天》教案设计

1 秋天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横勾”和偏旁“木、口、人”。(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指导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 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和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和气体有关系,“汽”和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课文1 秋天

课文1 秋天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3.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4.认识自然段。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说明: 情境式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激发其智慧潜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说明: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自然段,并学习标记小节号。“一”的不同读音是本课重点。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美术《变形金刚》

美术岭南版第三册 变形金刚 罗芳小学王建 教学目标:通过运用“七巧板”图形的拼贴造型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纸拼贴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纸拼贴造型中拼摆的创意变化,体验添画和粘贴中的技巧和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工艺设计制作水平。 教学重点:“变形金刚”造型中的拼摆过程。 教学难点:对“变形金刚”造型的添画装饰。 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初次给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首先用幽默的表演和亲切的交谈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逐步的演示交流中展开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将拼摆、添画和粘贴的制作方法在轻松的互动中,如教师表演与演示、学生尝试练习、多媒体课件学习等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再进行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制作,最后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要使整个课堂在始终围绕“变形金刚”的拼摆造型活动中心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通过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调动,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实践操作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模仿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模仿表演“变形金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纸图片进行拼摆造型。 1、老师出示“七巧板”纸图片,拼摆出两个“变形金刚”的形象。 2、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拼摆,激发他们大胆进行个性拼摆。 3、教师通过学生的拼摆情况归纳出拼摆的一些方法;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拼摆。 三、介绍粘贴和添画的步骤。 1、教师演示粘贴的基本步骤。 2、课件播放: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体会造型的创意和点、线、面的装饰技 巧。 3、出示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并请学生近距离观看和触摸。 四、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提出分组比赛的规则,激励学生进行制作。 2、强调制作过程中的顺序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1、将每一小组的代表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来说一说喜欢那件作品?为什么? 即评价制作的优点。 2、再说说不足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3、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1、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让孩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读音。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秋天到了) 2.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天气、树叶、大雁各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一年级上册1秋天教学设计

1《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是秋季!你感到什么变化了吗?(生说) 师:对啊!秋姑娘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那谁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说) 2.开课:呀!真美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秋天的美表达出来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示范读,生听准读音。 2.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再按照自然段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检查生字词 (1)读带拼音的字。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2)读去拼音的字。 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3)读带拼音的词。 生字宝宝找到了好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么?(游戏)(4)读去拼音的词。 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齐读) 1

(完整)一年级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法: 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

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3)指名读第2自然段。 (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秋天》教学设计

1、秋天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

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1秋天 教案

《秋天》教案 【教学内容】 《秋天》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主要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结合,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进而激发学生朗读和说话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 2.仔细观察秋天图画,看懂图意。 3.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出示课题。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请学生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 3.学习生字。 4.教师指名读本课生字。

5.我们来组一下词吧! 6.在生字本上练一练,写一写。 7.学习本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精读领悟 (一)学习标自然段。 1.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之前的课文不一样,每个段落前面都空了两个格子,这就叫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标自然段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 2.听教师读,看教师的表情,想一想,你发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3.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说明落下来的叶子有很多,同时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4.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5.喜欢这样的景色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对秋天景色的喜爱,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秋天的什么?天空是怎样的? 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老师听出来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真美。可爱的大雁好像在做着游戏呢。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一年级秋天的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一年级秋天的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运用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秋、会”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等2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习标注自然段。 4.结合插图、视频及生活中的体验,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学习重难点 1.多种方法随文分散识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大自然里找秋天。 预设一:黄叶图师:对,变黄的树叶告诉我们秋天来啦!对,秋天来了,树叶穿上了黄颜色的衣裳。 预设二:果园丰收图师:秋天里,我们可以吃到好多丰收的水果。

预设三:大雁南飞师:天气凉了,一群群大雁飞往南方过冬。 2. 老师也去找秋天了,看看我找的秋天吧。 配乐出示课件: 1、校园里,梧桐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2、天气凉了,同学们穿上了秋季的校服。 3、我们校园上方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 4、我们校园里的柿子树结果子了,一个个小柿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 孩子们,秋天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秋天,请同学与老师一起写课题。 秋:强调“秋”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禾苗的“禾”加火把的“火”就是“秋”。 齐读课题。(给秋组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54页,自己出声朗读课文,这可是咱们第一次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读正确,谁要是一字不错地读下来,谁就是最棒的。 【教师提醒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不要等别人。】 2、教师范读:耳朵听老师读,眼睛看课本,注意刚才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请同学来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同桌读不准的字音,你就帮帮他。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总课时 课题《秋天》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培优辅差学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⑴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⑴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⑵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⑶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二、研读与赏析 1.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

秋天 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上 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 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让孩 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我们一起看看秋 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 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 读音。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 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一、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4、大雁图片。(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4)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中国民间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教学用具 1. 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

2. 中国民间玩具实物。 3. 温州民间玩具采访录像、民曲录音带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或资料图片,通过家长的讲解,了解一两个中国民间玩具;剪刀,糨糊,各色卡纸若干,其他媒材等. 教师准备:几个民间玩具,有关介绍性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这是剪纸作品。 师: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

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出示课题) 三、新授 一、 (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 (一) 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