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答案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答案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答案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答案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一)参考答案

1.C (A项“量”应为“liàng”;B项耽搁的“搁”应为轻声;D项掉色的“色”应为“shǎi”。)

2.B (A项“吁”应为“嘘”;C项“板”应为“版”;D项“止”应为“滞”。)

3.C (A项“突显”应为“凸显”,“突显”意为“突出地显露”,如“手上突

显一条青筋;产品包装也突显民族特色”;“凸显”意为“清楚地显露”,如“草

地上凸显出一座花坛;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出来”。B项“基于”应为“鉴于”,“基于”意为“根据”,“鉴于”表示在“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

C项“言人人殊”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用在此处正确。D项“集思广益”

指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

吸收好的意见。这里使用范围不当,不能用于互相讨论。)

4.B (A项语序不当,“难在赢得民心”应放到最后。C项句式杂糅,应改

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D项语序

不当,“详细的”应放到“介绍了”前面。)

5.B (可从关联词语入手进行判断。①⑤“除了”“就是”组合在一起顺畅,

故排除D;从“不仅”“都”“只是”等关联词语可以判断②④⑥应相接在一起,

所以选B。

6.(1)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

(2)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效果会截然不同。

(3)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路上处处是风景。

7.“张奶奶,吃了这药很快会好的。饭后吃它,一次吃2片,一天吃3次;一礼

拜后,等您血压明显下降了,就可以一天吃一次药了。”

解析:解答这类题,一定要考虑背景问题,把话说明白,尽量用通俗易懂的

口语并消除张奶奶的紧张心理。张奶奶没文化就是“背景问题”,将一次10mg

转换为一次2片是关键。

8.D (题干语句中“逝去的时候”指人与自然的分离,D项表述因果倒置,化可

能为肯定,且与题干关键点不符。)

9.B (B项理解有误,风景的意义应是人类赋予的。)

10.(1)取景框是创造和欣赏具有独立审美内涵的风景的关键媒介。

(2)透过视觉器官对大自然的取舍和分别,取景框可建立起景象的外部边界。

(3)借助熟悉的东西去整合陌生的环境,取景框可赋予景象特定的意义。

11.(1)拓展文章容量,凸显情感重心。

(2)以乡土世界的明媚、美丽和温暖来反衬都市世态的阴暗、丑陋和冷酷。12.(1)在同样受重压的生存遭遇中,草表现的是生命的倔强,少年流露的却是

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2)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都市文明的含蓄质疑。

13.(1)运用排比句式,从身上、眼里、背上、脸上,写尽了少年生命中纯净的

乡土品性。

(2)在一连串的疑问中,作者对少年那颗纯净的乡土心灵有可能遭受都市世

态的伤害与异化,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14.(1)“小心”基于陌生、复杂的都市人际生态,“急促”源于勃发不羁的乡

野生命力。

(2)看似矛盾的表述在文末两段出现了四次,细致生动地道出了一个乡村少年在城市遭遇的尴尬与委屈。

15.“撕开的伤口”隐喻少年所代表的乡土世界和贵妇所代表的都市世界在人情世态上的冲突、裂痕。

(2)作者将少年的受辱转化为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受伤,即都市世态对乡土美好纯朴情怀的肆意践踏与侵蚀,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16.B (听:听任,允许)

17.D(见:表被动,可译为“被”。A前一句“焉”是代词,可译为“他”(解释为句末语助词也说得通);后一句中“焉”是兼词,可译为“于之”。 B 前一句“若”可译为“像”,后一句中“若”可译为“你”. C 前一句“以”是介词,可译为“用、凭”;后一句中“以”是连词,可译为“因为”。)

18.A (“他的母亲担忧他会失去官职”错,应该是“母亲去世时,离职守丧”。)

19.(何曾)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驺∕莫不醉饱(每错一处扣0.5分)

20.(1)曹爽被杀,他才起来履行公事,魏帝被废黜,何曾也参与了谋划。(每句1分)

(2)这个人像这般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面上容忍他吗?(“子”“羸”各1分.后一句1分)

21.托物言志(或:比兴;或:象征)。(2分,三种答案中选其一即可)

22.虞诗通过写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而非借助秋风的传送,(1分)告诉人们: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1分)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1分)

骆诗描写了自己收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艰难处境,(1分)表现了作者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1分)

23.学艺可以调动或激发学习的兴趣(乐趣)(2分)

24.①在校与在家学习相结合(或课内课外相结合);②学业与技艺学习相结合;

③不断积累与练习相结合;④休息与空闲时也要兼顾学习;⑤态度谦虚恭谨,时刻敏而好学。(有任何3点即可,1点1分,共3分)

25.(1)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今两虎共斗

(3)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5)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26.作文参考立意

(1)童心让沉重的世界变得轻盈

(2)反思:成长的过程变为一个逐渐丧失童心的过程

(3)在日益实利化的世界里,如何永葆纯真与美好?

(4)生命的轻盈与沉重之悖论。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二)参考答案

1.D (A shì,chàng∕ chāng,yú∕yùn; B nào∕zhào,tiān,jìng∕liàng;

C qǐ,bīn∕pín,qiào∕k?;

D xuán∕xián,shū∕zhù,tia∕tiě)

2.B (A治——制;C震——振;D闻——文)

3.D (A“无不”改为“不无”;B“起用”改为“启用”;C“无可厚非”改为“无可非议”。)

4.C (A“对枪支管控的日子能否到来……持怀疑态度”两面对一面,应改为“对枪支管控日子的到来……持怀疑态度”;B“完善……效率”搭配不当,应在“和”后加“提高”;D语序混乱;“尽管”应置于“本球队实力”之前。)

5.A

6.示例:

(1)把厚书读薄的人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方法;把薄书读厚的人是明达的,他多出了几分创建。

(2)把高山当成平地的人是勇毅的,他提升了境界;把平地当成高山的人是睿智的,他修炼了几分练达。

7.(1)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经济不发达地区(3分)。

(2)我国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将越来越严重(2分)

8.B (只是体现教育的公平而已,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远不止公共资源实行廉价甚至免费开放。)

9.A (推断失误,“主要是……所致”文中没有明显依据。)

10.(3分)公共资源(1分)实行全民共享(1分)能够让更多的受教育者获益匪浅(1分)。

11.①由衷赞美(1分);②曾经痛恨(1分);③同情惋惜(1分);④深情怀念(1分)。

12.①承上文铲地三遍,启下文农闲“挂锄”。

②揭示手工农业的自然、单纯、健康,与下文化学农业的快捷与毒害形成鲜明对照。

③将用锄与下文弃锄形成对比。

④将对锄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与下文锄被丢弃冷落的伤感、同情之情形成对照。

(任选三点,意到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3.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锄(1分),并用拟人手法赋予锄以人的神态(1分),写出了锄对它侍弄过的庄稼们满含期待之情(1分)。

②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庄稼们蓬勃生长的情态,十分生动形象(1分),并以侧面间接写出了锄的作用(1分)。

14.运用欲扬先抑手法(1分),更能表现如今“我”对锄的赞美与怀念(1分),以“我”的“痛恨”以至“摆脱”锄为下文锄最终被丢弃的命运做铺垫(1分)。

15.①以“锄”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易为读者把握;

②锄象征了一种朴实、健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状态);

③以小见大,借助一柄小小的普通的锄,表现了作者对现代不健康农业生产的反思与担忧。

(写对一点得2分,写对二点得4分,写对三点得5分。)

16.B (徒:只,仅仅。)

17.D (以:凭借,都是介词)(A 第一个“其”指“他们自己”,代词,第二个“其”表推测,大概,语气助词; B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因果,都是连词; C第一个“焉”是语气助词,可以不译,第二个“焉”是兼词,于此。)

18.B (从“今一一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可看出大夫认为个人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做到独善其身,但无法推己及人,所以“小吏”的贪污腐败不能由“长吏”来负责。)

19.(3分)故君子急于教∕缓于刑∕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是以周公诛管、蔡∕而子产诛邓皙也∕刑诛一施∕民遵礼义矣。

(本断句共有7处断开,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7分)

(1)他们以不能感化(这些人)为耻辱,也为这些人不能善终而感到悲伤。(“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辱;“伤”是为动用法,为……感到悲伤;各0.5分。“化”“全”的翻译各0.5分。语句通顺1分)

(2)统治者感化百姓,像风吹倒草一样,(百姓)没有不听从教诲的,何必一个个地捆绑他们呢?(“若”“靡”“教”“缚”的翻译各0.5分,补出省略成分(百姓)1分,语句通顺1分。)

21.诗人将云中玄鹤与庭中鹑鴳加以对比(1分),指出前者心怀高志,一飞冲天(1分),而后者胸无大志,只知嬉戏玩乐(1分)。

22.(1)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云中的玄鹤(1分),将朝中得志小人比喻为中庭的鹑鴳(1分)。

(2)诗人借此比喻抒发了自己壮怀激烈却怀才不遇的悲愤(1分),并且表达了誓不与朝中得志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定决心(1分)。

23.以性善论为依据,荀子以性恶论为依据。(一点1分)

24.赞同孟子或荀子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为什么”答案略。(3分)

25.(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5)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

26.写作方向提示:

①民生情怀;②天下意识;③生活责任;④和谐社会。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三)参考答案

1.B (A挨ái;C诨hùn;D丧sāng)

2.A (B“步履维坚”改为“步履维艰”;C“趋之若骛”改为“趋之若鹜”;D“扭怩”改为“忸怩”)

3.A(B“经过”改为“通过”。“经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动词。“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介词。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D“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不能用来形容“害怕”。)

4.C (A主语偷换。“各大百科尽管”改为“尽管各大百科”。B语序不当。“矛盾、冲突甚至差异”应改为“差异、矛盾甚至冲突”。D成分缺少。“矿山等”后面加上“行业”。)

5.D (⑤对①中的材料进行说明,应为①⑤,③⑥②由运用“材料”,讲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④由“历史文化”,讲到“文学创作”。)

6.示例:也需要凭借一定的外在力量和内部条件,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奋斗和拼搏。(4分)

7.示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丰盈的。就像是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5分)

8.C(自然个性是人人都具备的,不只是“少数作家”拥有;自然个性也不是与文学作品结合形成的,不是“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9.D(“但主要受时代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的浸染”错误,原文是“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创作风格也有所浸染”)

10.把握特定的时代潮流和社会审美趋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创作观(1分);努力在创作实践中将创作个性付诸作品之中(1分),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1分)(共3分)

11.①柴门包含了无忧、自由的快乐童年(1分);②柴门里的岁月,有温暖的亲情,仁厚宽容的乡情(1分);③柴门传递了清新、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1分)。

12.①“杜甫草堂”与我家失传相似,触动了“我”对亲情、乡情的怀念(1分);

②与今天居住的富丽堂皇对比,表达了“我”对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的喜爱(1分);③千年的历史风云,没有淹没淳朴的生活场景,进一步表明“历史,是记忆,是传承,是隔不断的乡间浓情”(1分)。

13.第五段从外形上写朱门“端庄肃穆,时常紧闭”,与柴门“敞开胸怀”对比,突出柴门拥有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2分)。第十四段,从人的心理感受角度写朱门“让人心生怯意”“忐忑不安”,表明“锦衣玉食也无法供奉内心对自由的渴望”(1分)。前后两次写朱门,强调了作者对温暖淳朴、自由快乐的柴门生活的怀念与赞美(1分)。

14.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老屋被拆、柴门废弃后“野草疯长”的荒芜景象(1分)。“原始森林”般的沉寂和陌生,让作者感觉由现实的场景进入了亘古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柴门里的岁月风尘”(2分)。“无语,沉默”的神情描写,既写出了内心的无奈、伤感,也表明作者陷入了沉思中,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2分)。

15.柴门有曾经的足迹,是隔不断的乡间浓情(1分),但“柴门终将老去”,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在怀念不舍的同时更需理性地对待(2分)。过去的那段,是历史,是记忆,更是传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怀念、接受旧物逝去的同时,要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品质加以传承和守望(2分)。

16.B (暴:暴露、显露。同《六国论》中的“暴霜露”。)

17.C (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介词,比∕介词,被;B 代词,他的∕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D副词,竟然,却∕副词,才。)

18.B(“伪道学家黄生为例”错误:文中说“今之道学,何以异此!”意思是现在道学家的卑劣行径与黄生“抽丰”伎俩相似。)

19.幸而能诗∕则自称谓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错一至两处,扣1分;错三至四处,扣2分;错五处以上,扣3分。)

20.(1)不相信所以不肯讲道学,既然这样,那么不讲也就算不上是过错了。(关键词“然则”“为”各1分,句意1分)

(2)怎么知道我没有商人的行为和想法,披着佛教的袈衣来欺骗世人而获取虚名呢?(反问句式1分,句意3分)

21.虚写思念关切(每空1分)

22.选取“飞沙”和“卷蓬”色调极为灰冷的自然景观,衬托离别的阴郁(1分);运用比喻,飞动的沙子连成一片,如同绵绵的军帐,蓬草在风中卷动,好似车轮在旷野上疾驰,从眼前的景物联想到未来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别后生活的关心(2分);飞沙象征着军旅生活的多变和不安,转动的卷蓬象征着羁旅者的命运(2分)。

23.教∕学(老师∕学生,老师的教∕学生的学(2分,一空1分)

24.(1)从老师角度:①照本宣科(只念课本);②一味灌输(填鸭灌输);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④不能因材施教。(有任何3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2)从学生角度:①厌学;②怨师;③畏难。(一点1分,共3分)

25.(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4)雕阑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6.作文:参考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篇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佳作例文另见

钻石与石头——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整合)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四)参考答案

1. D (A强qiǎng辩; B久假jiǎ不归; C瞭liào望)

2.B (A攻城略地;C骨鲠在喉;D美轮美奂)

3. D(D“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使用正确。 A“有失”改成“失之”;B“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应为“废置”。 C一言九鼎:话能起很大作用;与“诚信”的语境不合。)

4.D (A搭配不当,应把“加强……理念”改成“坚信、笃信……理念”。B宾语残缺,应在“针对……总体发展明显滞后”的后面加上“的问题”或“的现状”。C介词残缺,应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把城市中电动车在新车销售中的比例提高到30%”。)

5. D (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陆游《沈园二首》,怀念发妻唐婉的悼亡诗。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儋州,即今海南岛,苏轼被贬之地。)

6.(1)前者的回答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而后者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或者“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也行。)(2分)

(2)示例1:事情:两个人看落日。一位说:再耀眼的阳光也有落幕的时候。另一位说:暂时的消失只是为明天的出场做更充分的准备。

示例2:事情:两个人走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一位说:“我还有一半路没走。”另一位说:“我已经走了一半了。”

(评分标准:只有事情,没有不同看法的,0分。只填写了两个空,且言之成理的,2分。三句都填,且语句通顺言之成理的,3分。)

7.①媒体的高门槛被打破,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

②对许多热点事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了社会舆论的监督。

③有助于让更多的老百姓开始更多地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公民意识增强。

④使谣言传播更为迅速,可能会造成公众恐慌或舆情灾难。

⑤自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与法律、道德相悖的声音也可以散播,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标准:任意四点得4分)

8.B (无中生有)第7段原文:我们的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甚至还包括了抽象的思维过程,例如语言与我们身体的认知能力也密切相关。

9.C (偷换概念)第4段原文:同“橡胶手幻觉”一样,这种“面部交换幻觉”也是由我们的身体所产生的,它进一步表明了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影响着大脑做出决定的。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对下意识仿效我们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人产生好感。“这”指代“面部交换幻觉”。

10.观点:大脑并不独立于身体(1分)。(或者“身体参与了大脑的思维过程”或者“身体也在帮助我们思考”都对)理由:①研究发现,大脑与身体之间存在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身体的体验在我们的心智和心理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分)。②如果没有身体各部分信息的输入,我们的大脑将无法产生相应的自我感受,也无法准确处理各种情绪反应(1分)。

11.①纯真

....、..、坦率、率真(1分);②热情

..、开朗、活泼(1分);③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美丽

..的盲人姑娘(2分)。

解析:“我喜欢那里的山峦,尤其是在十月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笑声像银铃般清脆。”“说话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清脆动听。”——美丽、纯真。

“人们一张嘴就说我长得漂亮,我都听腻了。”——有话就说,率真,不造作。

与陌生人“我”的愉快的交谈——热情、开朗、乐观。

12.(1)通过描写“我”记忆中的明媚烂漫、温暖、充满生机(1分),宁静安闲(1分)的景物,说明了“我”性格的乐观、平和和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1分)。

(2)①“我”是一个盲人,看不见外面的明媚阳光(1分);②在姑娘离去后,“我”失望落寞黯淡(1分);③短暂的邂逅与匆忙的分别,依然没有改变“我”对新的旅程与新的旅伴的期待,说明了“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追寻美好的人(1分)。

13.①第一段送行夫妇事无巨细的叮嘱;②“我”第一次开口说话吓了姑娘一跳;

③当“我”回想没有失明时所见的景象,姑娘默默不语;④“我”问窗外的天气,姑娘回答不出而让“我”自己看窗外;⑤“我”朝姑娘转过脸去,姑娘没有发现“我”是个瞎子;⑥姑妈到车站来接姑娘。(评分:任意三点3分)作用:①这些伏笔为文末揭示姑娘是盲人作铺垫,使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让读者在真相得到揭示后,不能不回头寻找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体味作者独特的匠心。(2分)

14.结构:点出了姑娘是盲人的真相,揭示主旨,使情节陡转,充满情节的张力。(2分)

主题:将乘客的描述与“我”对姑娘美好的印象作对比(1分),说明依靠心灵感受到的美是刻骨铭心的,由此可见,对美的追求与感受不只是靠眼睛,更重要的是靠心灵。(2分)

15.D (备:周全、完备)

16.C (A代词“之”,指宾寮;句末语气词。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C介词,用。 D代词,指倩娘;音节助词。)

17.A (“当张镒将女儿另许他人后,就调至京城做官了,王宙试图挽回却没有成功。”当张镒将女儿另许他人后,王宙随即托词说应当调任,向张家请辞去京城。张家劝止不住,于是厚礼相待地送走了他。)

18.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19.(1)夜正半,王宙正辗转难眠,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赶来,步履非常迅速匆忙,片刻之间就到了船边。(“寐”“须臾”分别1分,整体意思1分)(2)张家觉得这件事终究算是离奇不正,于是隐瞒不说,只有亲戚中偶有偷偷知道的。(“事不正”“秘之”“潜”分别1分,整体意思1分)

20.颔联写树写山,对仗工整,一派安详宁静(1分);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1分)。这两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结合,勾勒出一幅清幽宁静的山家秋晚图(1分)。

21.《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2分)。《渭川田家》表达了诗人对平静闲适、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田园之意(2分)。

22.道法自然,顺应变化。(2分,意对即可)

23.我赞同庄子的人生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太有才太有用,而为俗世生活所累,正如那些被砍伐掉的山木(1分);而另有一些人因为一无用处,而遭社会淘汰,正如那只不会鸣叫的雁(1分),因此,一个人只有顺应环境变化,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即不能太有用但也不可完全无用,才能保全自己(1分)。(3分。答不赞同亦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4.(1)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

(2)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25.(60分)

思路一:这里的碗主要是指一个人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总量。一个人只能睡一张床,但他或许希望住一幢别墅,甚至想拥有无数套别墅。一个人只能吃下一碗饭,但他或许希望吃上各种山珍海味。一个人真正需要的物质并不多,但一个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守着属于自己的小小幸福,我们就会很幸福。

思路二:碗在这里还指人的心胸。有些人心胸狭隘时,眼界也会狭窄,所以随波逐流,欲壑难填,一生忙碌挣扎,到头来却沉沦为物质的奴隶,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有的人心胸开阔,眼界开阔,把自我看得清楚,把世界认识得透彻,所以他们懂得静静地守候着自己的幸福,看门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其他思路言之成理也可。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五)参考答案

1. A(B吃空.饷k?ng; C抻.面chēn; D轻佻.tiāo)

2.C (A嬉戏;B以飨读者;D流传)

3. D(应为“息息相关”)

4.D (A次序不当,应为“是国家

..高质量教师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B多用介词“据”。C主动、被动混乱,应为“被拦截”。)

5. ③①④②

6.(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是胡扯(或:科学家:宇宙大爆炸是胡扯∕或:科学家:我证明宇宙大爆炸是胡扯∕或: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不存在。)

7.示例:财富,用劳动创造,成功,以才智获得,人生是自己的旅途,为什么要重复他人的足迹。

8.B (与原文表述“前期的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姿态,有明显的印度舞的影响,许多动作姿态来自印度”有出入。)

9.C (A“不过当时的交流是单向的,只有西域传入中原的”一说于文无据;B 强加否定假设;D“还把《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等西域舞带到中原民间”与原文有出入,“在内地还广泛流行”不见得是统治者带来的。)

10.敦煌舞蹈是两晋至隋唐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以表现佛教内容为主的,舞姿突出手、足、胯的动作,有时候使用长绸、腰鼓、琵琶等道具的一种乐舞。(传入时期1分,表现内容1分,舞蹈动作特点1分)

11.答案示例:②叶三懂画③叶三评画④叶三与画共存亡(一空1分)

12.这句话表现季陶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2分)。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附庸风雅的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3分)。

13. 以赋笔写叶三卖的都是当令、优质的果物,表现出叶三在果物方面的精熟(2分),与下文写他精于赏画(能看出紫藤里的风、红花莲子)有遥相呼应之感(2分)。

14.答案示例:小说写果贩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种乐观的(或热情的、诚实的、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叶三有审美情趣(2分),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铺垫,这样写也使小说有迂回曲折之美(2分)。15.答案示例一: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因为本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己。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4分)。

答案示例二: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因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这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占有欲望,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4分)答案示例三: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将前文的赞赏化为了莫大的惋惜,因为叶三把画带进了棺材,体现的是文化痼疾之一;封闭狭隘。作者在《胡同文化》中也曾有类似写法,文尾以“再见吧,胡同”体现对封闭的胡同文化的清醒认识(4分)。

16. A (素,白色。)

17.B(A第一个“于”,向;第二个“于”,在。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第一个“其”,我;第二个“其”,他。D第一个“以”,按照;第二个“以”,用。)

18.A(“因为书才能传之久远”,强加因果,不符合文意,由“甚矣,书之多厄也”一句可知书也不能传之久远。)

19.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20.(1)我曾感概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

(2)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21.诗歌写诗人登楼远眺,看到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提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字里行间蕴含着难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

22.工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诗人紧扣题目,选取景物别具匠心,斜阳穿过烟雨,江面清新明净,楼阁如海市蜃楼,虹影如水中断桥,江上白浪如花,碧空雁阵如字。二,写景选取的时机比较独特。写海市蜃楼、彩虹景象时,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和彩虹隐退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断桥粱的镜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三,作者写景手法工巧,特别是颈联中的“翻”“点”两字。“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写得有神。一“翻”一“点”,写出动态美感,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令人叹服。

23.人的情感表达需要用理性来约束或调节。

24.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致中和”揭示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奥秘。“中”,是天地万物都固有的本性;“和”是天地万物都要遵循的原则,将本性与原则相结合,便可以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便能各在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人与天地万物、人与人便能和谐共存。

25.(1)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阅读上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是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温州九校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5题。(20分) 答李翊书 【唐】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膏:灯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同“祈”,求,希望。 B. 养其根而俟.其实俟:等待。 C. 处.若忘,行若遗处:处置,处理。 D. 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肆:放纵,这里指放手去写。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以.其无礼于晋 C.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于是乎.始 D.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学古文要从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入手。文中用“根”与“实”、“膏”与“光”的比喻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文辞之间的关系。 B. 作者认为,写作要有创造性,学文要善于学习古人的作品,而写作时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不要蹈袭别人的熟套。

温儒敏最全解析_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与应对策略分析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8-10-24 21:55 历史/阅读/高考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题

[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一、(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 ..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 第一步整体把握 1.全文共5段,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划分为两大层:第一层(1~3段),指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现象并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该层也可分为两层:先摆出社会现象,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层(4~5段),点明为丁琰写送序的原因和目的。 2.本文要谈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在这个话题上持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话题: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原因在于没有像古代那样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如果能够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就能培养足够的人才,选拔出真正的贤守贤令。 第二步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语文新高考研究

2009-9-12 上午8时30分 地点:金陵女子学院贻芳报告厅 人员:吴锦、胡恩泉,蔡肇基,严龙文,潘晨 严龙文(南京中华中学): 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的拟定和2010年高考作文复习建议 一、评分细则拟定过程 时间:6月8日到10日 人员:领导小组、专家组、小组长共20多人。平均阅卷年限20年左右。 形式:民主讨论,观念碰撞,对应试批卷形成对题旨理解、作文标准、评分细则的共识。 (通过“吵”达到平衡) 任务:统一标尺,制定标准,形成细则;精选样卷,简要评点,充实样卷、试批卷、考核卷;为全面评改提供“法律”文书。 不透露评分细则,不作为正式发表文章的支撑 二、评分标准制定原则 1、科学性:准确理解命题意图,科学划分区分等次,严格选定典型样卷(命题人考查目标不走样,考生作文易考量,阅卷者阅卷易统一(保险分,能力,倦怠)) 2、系统性:涵盖千差万别卷,语言清晰且概括,标准系统有梯次,分类稳固守传统。(出现过度提示会暗示阅卷者) 3、实用性:(标准要求背诵,并知道对应文章)简明扼要易操作,原则灵活易对应,赋分归档理由清,使用随时可参照。 三、为什么标准和媒体分析会出现反差 阅卷特点:公器,代表国家意志。公平公正但不公开,体现科学、稳定、公正。 媒体立场:吸引受众眼球,体现新闻价值;展示独立立场,力求出语惊人。(2009年某报登载“今年作文易走题,会有大量30分”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惊恐。)任何人没有发布权! 媒体上专家评析为什么和实际得分情况出现反差?(小学生得分高,研究生得分低,所谓作家自说自话,考场作文比平常作文要差)(状元没有好文章) 为什么老师都说自己的学生得分吃亏?—交代学生、家长;教师的自我强迫症;教师尽到责任即可,考试成绩关键靠自己。 四、评分标准时怎样统一把握 480人严格执行标准,任何人没有修改修订或随意更改的权力。 加强培训,通过评分标准讲解、学习,熟记样卷常态特征,试批巩固。网上培训卷检验,组内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

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2004-2015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04-2015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 (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日:“酂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日:“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摹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日:“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 (本文有删节) 【注】①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家:定居。 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至君特选以.材 以.金笼进上 C.瓮满辄出而.焚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②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 ③堰成,岁谷大丰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浙江高考语文古文18个虚词

浙江高考语文古文18个虚词

1而 (一)连词 A表转折,“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表承接(V1+而+V2) 登高而招 觉而起,起而归 C表修饰(状+而+谓) 顺风而呼 终日而思 莞尔而笑 D表并列,“和” 蟹六跪而二螯 E表递进,“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F表假设,“如果”“假如” 人而不仁,如礼何? G表因果,“因此”“所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二)代词,“你” 而母立于兹 (三)语气词,表感叹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何 (一)代词 A疑问代词,“为什么”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疑问代词,“什么” 大王来何操? 其间旦暮闻何物? (二)疑问副词,“怎么”“为何” 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词组 A何其:“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何如:“怎么样”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轻重固何如哉?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何以:“凭什么” 何以伐为?

何以报德? 3乎 (一)句末语气词 A表疑问,表反问,“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表推测,“吧” 其皆出于此乎? C表感叹,“啊” 嗟乎! (二)介词,相当于“于” A“在” 生乎吾前 B“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对(于)” 吾尝疑乎是 (三)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四)音节助词,无义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乃 (一)副词 A“(这)才”“于是”“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却”“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只”“仅仅”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D表判断,“(就)是” 乃大丈夫也 (二)代词,“你”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词组 无乃:表猜测,“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其 (一)代词 失其所与 于其身也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 瓷的中国心 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瓷还有什么秘密 .. 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对好联记着它的美好的:“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

2019年高考浙江卷 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浙江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宗子相①集》序 (明)王世贞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角立。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 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余则无以难. 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 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 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其曹偶持论若此。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犹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叩之泠然中. 五声 中:符合 B.余则无以难. 子相也 难:诘问 C.字不得累. 句 累:积累 D.以不能附会.. 附会:依附(权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夫以于鳞之材夫人之相与 C.{以与物境会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规摹为一方冠 君为我呼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 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 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选考版)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 (选考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选考考纲)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 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4.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巾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品质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注重对学生品质的考核,要求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中规定的必修l、2、3三个模块和选修l、3两个限定性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对考试内容掌握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一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实例;捕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能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扩展;能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观察、检测、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c一应用:能在新情境巾使用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总结、推广;通过分析、推理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设计实验思路,合理评价有关观点、实验方案和结果。

2021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汇

2021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汇 (语素)—最小的语言单位,如:人、椅、巧克力等。 词— 最小的语法单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成。如:人民、椅子、巧克力蛋糕等。 短语— 又称词组,由两个或两个词组成。如:人民幸福、椅子破了、巧克力蛋糕很甜等。(句子)— 语段 一,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 A.单音节,例如:天、地、写、看、我、啊等 B.多音节:连绵词——双声的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如;参差仿佛伶俐崎岖 ——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连绵词 如;彷徨窈窕蟑螂翩跹 ——其他的蝴蝶鸳鸯玻璃芙蓉 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构成 姥姥悄悄纷纷往往 音译外来词—葡萄咖啡沙发巧克力马拉松尼古丁 (2)合成词 A.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例:途径体制价值美好寒冷始终买卖国家干净人物 B.偏正式——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例:冰箱小说火红蜡黄笔直 C.补充式——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例:提高说服延长车辆书本纸张 D.动宾式——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支配的对象 例:司机管家动员保健达标美容 E.主谓式——前一个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主谓名动形 例:地震霜降年轻眼热心酸自动 F.附加式——词缀+词根词根+词缀 词缀+词根:老虎老乡第一第五阿姨阿毛 词根+词缀:刀子扳子石头木头作者读者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红通通的笑嘻嘻的 (3)重叠式

姐姐哥哥仅仅刚刚偏偏 二、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由此可与看出短语的特征:一是由词语与词语组成,二是能够独立运用。要注意的是,短语与词语和句子有相像之处。像词语,是说有些短语具有词语的语法功能;像句子,是说短语只是书面上没有标点,口语中没有语气。比如“多么迷人的九寨沟”这是短语,可口语里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句话——“多么迷人的九寨沟洼!” 短语按照结构来考察,可以分为十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复指短语 [口诀]短语看结构,十种莫忧愁。并偏动介补,主的兼连复 1、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雄伟壮丽、报纸杂志。民俗风情、吃喝穿戴、这个那个、和谐幸福 2、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他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用()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 1)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名词(或代词) ①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名+名:中华情赤壁赋出师表兰亭集序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之 战 代+名:我们家这个人之二虫这只黄鹂那只白鹭这条纱巾那根拐 棍 动+名:发言稿止痛片美发厅调查提纲训练计划运动规律游览路 线 形+名:黑牡丹红太阳白玫瑰绿色食品经典作品优秀分子永恒 魅力 ②指示代词、数词、量词组合作定语。例如: (指+数+量)+名:这支笔这一位委员那一个书包这两个人那一年六月(数+量)+名:七根火柴一年四季一件小事一曲窦娥冤千古关汉卿 (2)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动词 ①状语表示的意义 状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时间、频率、范围、处所、对象等。例如:表示情态:努力进取认真研究大力发展倾情奉献喜闻乐见娓娓动听 表示时间:猝死马上出发立刻行动现在开始从眼前抓起于拂晓结束

2020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2020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

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汇总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汇总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江高考语文近五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 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 ..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201706浙江省新高考英语听试卷力及原文(含答案)

浙江真题听力系列2 201706浙江高考英语听力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 It’s amusing. B. It’s exciting. C. It’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 Studying at a school. C. 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 Ordering drinks. C. 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Go on the Internet. B. Make a phone call. C. Take a train trip.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information office. B. A police station. C. A shoe repair shop. 7. What is the Town Guide according to the man? A. A brochure. B. A newspaper. C. A map.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restaurant? A. It’s the biggest one around. B. It offers many tasty dishes. C. It’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9.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order? A. Fried fish. B. Roast chicken. C. Beef steak.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will Mr. White be at 11 o’clock? A. At the office. B. At the airport. C. At the restaurant. 11. What will Mr. White probably do at one in the afterno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