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知识顺口溜】秦末农民大起义

【中学历史知识顺口溜】秦末农民大起义

【中学历史知识顺口溜】秦末农民大起义

十一、秦末农民大起义

(—)

秦朝暴政民愤激,戌卒大泽揭竿起,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 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朝的赋税太重了,有田租、口赋、杂赋,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辛勤一年的我们,已所剩无几,老天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赋税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三:(插入音频) 我们村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因为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只要在一钱以上,就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哪怕随地吐痰,砍伐了街道上的一棵树就要被砍掉鼻子。 秦律猛于虎啊…… (教学意图:三篇日记分别插入音频,能把学生代入到秦朝那种环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秦朝保证下人民生活的凄惨。)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 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教学意图:高怀举老师讲过,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讲清历史概念,通过和百家争鸣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焚书坑儒的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材料分析 始皇既殁mò(病逝),胡亥hài(秦二世)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在言乎!虽居兴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更加深刻的理解秦二世的昏庸) 过渡:学会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总结秦暴政的表现。 4、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五)陈胜、吴广起义

作业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 3.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在陈建立“张楚”政权③消灭了秦军主力④推翻了秦朝统治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A.项羽B.陈胜C.吴广D.刘邦 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渔阳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错误: 更正: 7.秦朝灭亡后,刘邦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但由于刚愎自用、过于依赖武力,最终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期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重难点处理方法 针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首先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包括繁重的摇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加上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致使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秦末农民战争爆发。针对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主要从战争的目的、项羽和刘邦身份的变化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突破难点。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57915938.html,][ 来 源:Z.xx.k.C om]教 法学教法:讲述法图表法学法:自主学习分析法 流程及活动设计导入新课 《秦兵马俑》 解读目标 自主学习[来源:学*科*网Z*X*X*K] 要求:1、先整体感知课本,获取信息 2、结合相关史料分析秦的暴政合作交流[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57915938.html,]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2、如何评价秦始皇 展示释疑[来源:学科网ZXXK] 分层展示重点内容 达标检测 课堂小结 评价设计 [ 来 源:https://www.doczj.com/doc/457915938.html,]分值评价、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课标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学习目标设置 [ 来 源 : 学 * 科 * 网 ]知识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建立的政权、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3.说出秦朝灭亡和西汉建立的史实。4.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历史的能力,和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学情分 [ 来 源 : 学 科 网 ]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57915938.html,] “四基三点”基本知识: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建立的政权、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说出秦朝灭亡和西汉建立的史实,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形成历史时空观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易错点:秦末农民起义不仅只有陈胜、吴广起义

高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高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高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中国近现代史下 第四章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1956)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949-195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10)1、条件①军事上大军渡江又南进,解放战争初获胜。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已推翻,人民企盼政府兴。③理论上理论路线定方针,七届二中多决定。④组织上2、成立《论人民民主专政》,建国条件已奠定。四九举行新政协,决定建国颁纲领①。选举领导②议国旗③,确定国歌④都北京。十月一日国欢庆,任命总理⑤初施政⑥。开国大典阅兵式,庄严宣告举世惊。近代百年久抗争,民主革命终获胜。历史进入新纪元,推翻统治⑦主人新。独立民主统一路,社会主义过渡⑧兴。东方大国站起来,冲破战线⑨保和平。和平民主大发展,社会主义成阵营。3、意义①国内②国际东方各国受鼓舞,民解高潮达峰顶。三、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 年夏)1、原因美国称霸兴战争,武力干涉朝内政。“联合国军” ⑿侵朝鲜,第七舰队⒀台湾行。美军轰炸东北境,唇亡齿寒运动兴。2、概况中国人民志愿军,跨江歼敌捷报

频。中朝军民败敌人,朝鲜停战签协定。3、意义①对内打击美国破神话,鼓舞反侵保和平。国际威望空前升,国际局势影响深。②对内安全独立有保证,国内建设有环境。觉悟提高振民心,各项工作勇推进。四、土地改革运动(1950 年夏-1952 年底)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华落后有原因。民主革命反封建,土地改革为中心。新区⒁农民盼土改,中共土改又施行。2、概况中央颁布土改法⒂,土地制度大变更。废除封建所有制,个体经济为农民。新区土改有特征,富农经济得保存。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兰州八中石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 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 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 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三、说学情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2.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以情景体验历史,以探究认知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推翻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推翻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初中学科之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中国历史七年级记忆歌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 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 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 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三)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江安县汉安中学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2)徭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教师讲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本第48页秦的暴政的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简要讲解战争的经过。并资料展示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以及陈胜、吴广兵败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高中历史各知识点巧妙记忆10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1922) 一、凡尔赛体系(1919-1920) 1、背景列强一战四秋春,盟国失败遭处分。 ①一战结束巨头①聚会凡尔赛,操纵会议美法英。 争夺霸权争殖民,列强要求略说明。 ②列强外交a美国美国原则十四点,领导世界为核心。 b英国殖民帝国英维护,削弱德法势均衡。 c法国法败德国收领土,称霸欧陆目标明。 d意日扩张领土意大利,德国领地日吞并。 2、体系内容巴黎和会有中心,处置德国略说明。 ①凡尔赛和约德国疆界重判定,法取阿尔②与洛林。 a领土国联代管萨尔区③,莱河④两岸新规定。 东岸德国不设防,西岸英法来占领。 奥波两国皆独立,禁止德国来吞并。 b领地海外领地全丧失,英法日本来瓜分。 山东权益给日本,宰割中华民抗争。 c军备废除义务兵役制,轻型舰艇显凋零。 限制军备无空军,保留陆军十万人。 d赔款巨额赔款激民愤,赔款结果似烟云。

②奥匈保土和约奥保匈土战败国,分别签约遭处分。五大条约成体系,列强分赃初完成。 3、影响巴黎和约影响深,领土变更最鲜明。 ①欧洲中东奥匈解体建三国⑤,其余领土三国分⑥。格局变化中东土国亦解体,丧失领土遭外侵。 《洛桑条约》后签订,民族独立共和兴。 ②国联成立国联源于威尔逊,宗旨合作与和平。(1921.1) 总部设于日内瓦,主要机构三部分⑦。 维护体系为工具,英法操纵美愤恨⑧。 ③评价a实质列强瓜分按实力,欧东⑨秩序重确定。b进步性列强关系初协调,恢复经济局稳定。 民族自决或自治,民族国家渐复兴。 c局限性战后世界新格局,体系隐含多矛盾。 严厉处分战败国,两类⑩国家有矛盾。 分赃不均心难平,英法美国有矛盾。 亚非国家遭奴役,东方西方有矛盾。 二、华盛顿体系(1921-1922) 1、背景一战欧洲炮声声,远东格局有变更。 ①日本扩张一战日本侵山东,“二十一条”显野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教案

说课稿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推翻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推翻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2: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较能力)

高一历史知识点之世界科学记忆口诀.doc

高一历史知识点之社会科学记忆口诀1哲学思想 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五代代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起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轼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永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游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代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代。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元代富强代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代散代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 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秦末农民大起义》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秦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走向灭亡,本课在教材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其中,前两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无限制的搜刮,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残暴程度超过了秦始皇,他与赵高相勾结,使社会更加黑暗,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括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结果)。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3.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猜两个人物谜语,谜面:“捷报”和“太湖风光”,谜底,打两个古代历史人物名字。 教师:“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是陈胜,“太湖风光”,“湖”谐音“吴”,“光”谐音“广”,谜底为“吴广”。那么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人物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学生的兴趣,进入顺利引入本课内容。 【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1.繁重的赋役徭役 展示材料: 材料一:“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丁男披甲,丁女传输。”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秦朝民间流传着一则歌谣:“我家有三子,大儿修长城多年未相逢;二儿戍边关至今未归还;小儿忙耕田租税沉甸甸,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 展示图表: 教师: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新人教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2015·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诛尽百家学者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生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不利于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选B。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骊山陵墓、长城、驰道等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修建这些就必须要大量役使民力,这属于徭役的范畴。故选A。 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法律规定既细密又严苛,当时的人民动不动就会触犯到法律。因此,才使得监狱里面人满为患。故选B。 4.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根本原因是( ) A.严刑酷法 B.沉重赋税 C.繁重徭役兵役 D.秦的暴政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A、B、C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 5.(2015·龙东质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 ) A.公元前209年、今安徽省 B.公元前221年、今陕西省 C.公元209年、今河北省 D.公元前260年、今河南省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境内,所以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 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3.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秦朝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教师出示图片。 归纳导入:秦始皇虽然留下来很多功绩,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和他的后代对人民都实行暴政。这也导致了人民的反抗。上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秦的暴政 【活动一】观察阿房宫图,图中展示的场景是什么?是怎么修建的? 小组讨论:1.秦的暴政有哪些?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归纳】秦的暴政体现在焚书坑儒、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暴政。 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及历史意义 【活动二】揭竿而起(教材剧表演) (道具组:播放下雨声和轰隆的雷声,营造狂风卷地,大雨倾盆的天气情况) 地点:大泽乡附近的一座破庙。 人物:陈胜、吴广、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贫苦的农民。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我们的命不值钱,但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 (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如今逃亡是死,举大计也不过是死,同样是死,不如反抗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知识点记忆歌谣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知识点记忆歌谣法 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36、10(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林彪吼,38、3拉锯战,40春汪伪成,40下半百团大战,41九千(人)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

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评价或意义。 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 军事家孙武所著; 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 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提取字头法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楚汉之争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由原来的农民起义,演变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强大的秦朝失去民心,结果灭亡;项羽失去民心,结果也失败了,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顺应民心统一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

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现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1、赋税沉重:农民被迫将收获物的2/3 上交国家。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 2、徭役和兵役沉重: 材料二当时人口约2000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课本P47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秦民谣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 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人,修长城40万人。当时人口约2000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第9课《秦的统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秦统一中国”前承“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起义”,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能积极参与探究学习。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分裂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灾难,有助于理解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论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通过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论依据:新课标注重探究式学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讨论、表演,在体验历史人物的过程中,理解本课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观察《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等感悟用图示压缩记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论依据: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有爱国情怀) 通过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理解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重大事件及重要史实必须掌握) 1、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突破方法:(1)以课件演示灭六国的过程,通过讨论探索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和秦统一的重要意义。(2)学生表演课本剧《秦囧》来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突破方法:(1)通过观察并填充《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2)用“幻灯片演示,老师讲述”的方法展示中央集权制的层级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理论依据:生命化课堂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的理解) 1、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2、学习方法: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实施差异教学 五、教学流程设计:(依据:我校学生实际和个人教学经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模仿《一站到底》节目形式,让学生做根据关键词猜历史人物的游戏。 (二)自主探究夯实基础(8分钟) (1)秦能够灭六国原因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3)巩固统一的措施 (4)秦朝的疆域及统一的意义 (三)、小组展示互查互纠(10分钟) (1)秦能够灭六国原因 (教师点拨1、秦王嬴政的“嬴”不能写成“赢”教师点拨2、教师从六国不团结方面分析原因,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教师点拨:可参照课本44页《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目的增强直观性降低难度) (3)巩固统一的措施 (4)秦朝的疆域及统一的意义 (教师点拨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 教师点拨2:让学生从秦的统一前后的社会局面明白,分裂会产生战争,统一会避 免战乱,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支持当前我国政府所做出的维护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政 策并自觉地与破坏国家统一的人和势力势力作斗争。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