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主动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方面: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急迫要去了解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

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阅历浅,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其进行本框的教学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俗话说,教材是老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所以正确理解教材,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很有必要。

(一)本框内容结构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1课第2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地位与作用分析

1、本框承担着本课与后一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一框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唯物史观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2、由于本框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3、本框内容是贯穿整个高中政治教学的原则及精神。它也是体现当代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石,学习好本框有助于理解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理解普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因;

运用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说明怎样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2、能力目标:

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同学们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重难点。重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因。

依据:一方面,只有准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才能深入学习第二目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目的知识点多,跨度大,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高。

难点:普通个人及杰出人物的关系

依据:一方面这部分课本没有详细描述,属于我添加上去的内容。在没有书本的帮助下,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人际交流活动过程。那么,我们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就需要有巧妙的方法,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将运用多媒体及板书教学手段,借助教材内容,采用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设计模式——诗词导入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请学生先朗读这首词,再联系上一框所学的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志关系来讨论英雄与时势的关系。然后把同学分为两组,互相为两种不同的观点“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来辩论。

设计意图:

1、同学们在学习上框的社会发展的规律知识已经认清了社会历史的前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讨论英雄与时势的关系课题可以很好地衔接上一框内容。

2、这一课题的讨论也容易引发学生对“英雄”这些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思考,通过杰出人物自身客观局限性来引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主体这一本框主题。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教学中,我对两目内容进行了时间安排。第一目,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22分钟) ;第二目,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3分钟)。由于时间的原因,以下我以第一目为例来阐述我的授课模式。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步骤一

授导普通个人与杰出人物的关系(5分钟)

设计模式

1、(激情发问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英雄,同学们你们欣赏的英雄在哪里?”“同学们,杰出人物与普通个人的联系在哪里?其实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从普通个人发展来的。”

2、(事例比较分析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事例,比较梁启超与鲁迅思想的差异性,从而区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

3、(矛盾冲突解密法)通过上述二者史观的冲突揭示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

1、原教材没有这部分内容,这一章是根据我们学生的实情来设计添加的。因为导入新课结束后,同学们的英雄情怀与社会发展规律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这一关系的授导是对我们教材必要的补充,能够引导同学正确理解普通人与杰出人物的关系,并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2、同学们只有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授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7分钟)

1、授导人民群众的概念(3分钟)

2、授导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12分钟)

设计模式

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三个例子:

北宋年间,“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印刷更为经济、方便。毕升在胶泥

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

英国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

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起来推翻地

主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例子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的三点体现一一对应起来,并且再自

己举例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知识点。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以同学们自己学习

归纳为主,老师引导思考为辅。

同学们自己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补充讨论探究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三)巩固新课(2分钟)

设计模式——牛刀小试法

同学们当堂完成两道选择题,分别让代表起来阐述自己的选择及依据。

1、“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

A. 错误。抹杀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

B. 正确。认为人民群众都是英雄人物

C. 正确。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错误。否认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2、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修改集中了民智、反映了民意、凝聚

了民力,体现了()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C.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

D.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

的劳动者

设计意图:

通过两道选择题让同学们在练习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课堂小结的

效果。

(四)作业设计(2分钟)

设计模式

设计意图

这张表格不仅包含本框内容,也是对本课的总结,它反映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可以让学生很地理解记忆,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结构式的板书,其作用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六、教学反思

反思成就优秀的教师及伟大的教育家。本节课,我巧妙的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普通个人及杰出人物加入本框内容中,为同学们准确全面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涵义,解决同学们英雄主义情怀与社会发展主体这一矛盾。我采取新颖的激情发问法,将同学们的伟大理想调动起来,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目内容来,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树立了他们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的人生价值观。

本节课的时间分配体现了教学重难点及详略得当。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的知识点,我要从他们的生活当中举例子层层深入,步步启发。

当然,我在设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缺点及不足,毕竟理论得结合实践才可以。在说课的尾声,我期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评委老师以及对我的教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们提出批评进行指教。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doc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 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I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在严重自然灾害 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 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 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人民群众是指一 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 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 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 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织工哈格 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xx政治组xx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点讨论)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只要能引出本课题即可。讲完本课内容后,再深刻澄清这一观点。)(二)讲授新课: 1、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设置问题)想一想: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是哪里来的?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设置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何作用? (学生看书回答)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观点讨论)有人说: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科学家、艺术家等有文化的人创造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举例)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主动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方面: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急迫要去了解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 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阅历浅,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其进行本框的教学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俗话说,教材是老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所以正确理解教材,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很有必要。 (一)本框内容结构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1课第2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地位与作用分析

1、本框承担着本课与后一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一框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唯物史观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2、由于本框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3、本框内容是贯穿整个高中政治教学的原则及精神。它也是体现当代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石,学习好本框有助于理解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理解普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因; 运用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说明怎样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2、能力目标: 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社会历史的主体汇总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学案 课题: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时间:1课时 主备:张广学复备:王娟周兰备课组长:魏新春张广学教研员:张广学 【使用说明】 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学习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8分钟内完成;附加题A层做,带※C层可不做。 【学习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前预习案】 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时间,自主复习,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 【创设情境】 歌唱《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弱不经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 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 思考讨论:歌曲形象地说明什么哲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含义: 注意:(1)人民群众的主体是。英雄人物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具体表现: 在合作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在探索中追求知识的真谛 ①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课内探究案】 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探究活动:读材料,揭本质 2009年3月9日,某市市委书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幸福。因此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市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力争在大项目大发展的同时,青山绿水仍美,碧海蓝天更醉。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幸福”的原因。 ★有效训练(限时8分钟完成) 1.重民生、促和谐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 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草根道德是我们社会健康的道德细胞,草根人物理应是“道德中国”建设的主体。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这是因为 A.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将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上述材料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民群众的含 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 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 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2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 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多媒体展示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2)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从探究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二、【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 (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邢丹丹 201401107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一】老师:中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经济更加发达,人民的消费指数每年呈现递增的趋势,中国生产出了许多新的电子科技产品等,这些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都是没有出现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法律制度的制定、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等;社会秩序更加有序等;各种娱乐活动的举办、电影电视等精彩节目频出,“那么这都是谁的功劳呢?”(是人民促使这些现象出现并发展的,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作用的结果)老师从这些问题中引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板书】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质上说),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2)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台湾统一后则减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企图搞国家分裂的人不属于是人民群众的范围,但是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则属于中国公民)(3)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的区别: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2篇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 "social history subject " teaching plan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2篇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2、篇章2: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篇章1: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走进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