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摘要:当前,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

的主流手段。2003年7月两高两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应当作为重点对象之一,

适用非监禁刑,实施社区矫正。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

国外及我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结合当前我国当前具体实际,我们认为,

我国应建立在校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新模式,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社

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字:大学生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创新模式

基金项目:2007年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最终成果指导教师:江华锋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经过五年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目前我国大多数试

点还尚未建立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与成年人混

合管理的模式,这对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质量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结合我

国目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现状,并分析和借鉴国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我

们拟建立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新模式,并通过调查分析,探

讨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产生和发展

社区矫正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其产生后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社

区矫正工作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制度也逐步产生、发展并得到不断完善。

(1)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非监禁刑的适用是当今世界刑罚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也

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即犯罪是社区中个人侵害社区中个人的行为,因此对罪

犯的处理应发挥被害人及社区的作用,刑罚的目的不再是一味的惩罚,而是促进

被害人、罪犯和社区的恢复。自20世纪以来,随着少年司法制度研究日益兴起,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大多奉行所谓“国家思想”,即国家如青少年的

双亲一样,应为缺乏管教和缺乏寄托的青少年谋福利,并对他们尽一定扶助义务。因此,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在各国都得到了广泛支持,并显示了其对促进未成年人

顺利回归社会的不可替代性和优越性。

(2)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发展的法律基础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还处于相对不成熟和不稳定阶段,如果经过

正确引导和帮教,他们完全可以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对减少社会的不安全因

素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因此,国际社会呼吁对于未成年人实行适合其身心发展特

点的矫正模式。在《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中规

定“有关当局应对从监狱机关假释的少年给予帮助和监督,社区应予充分支持”、“应使主管当局采用各种各样处置措施,使其具有灵活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监禁”。《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东京规则》)规定,本规则拟促进社区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刑事司法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罪犯处理方面,并促进

在罪犯当中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该规则还规定主管当局在适用非拘禁措施时设

法利用社区和社会支助系统。《儿童权利公约》也要求对犯罪少年应尽量少用监

禁刑,而倡导适用包括社区矫正在内的非监禁刑。如今,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

司法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司法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汇报 **位于古城随州市曾都区东大门,辖区面积17.11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1万余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便捷、商业餐饮繁华、流动人口众多,是**市的商贸、文化和交通中心区域。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司法所始终坚持“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宗旨,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切实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有力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396人(其中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2人),解除社区矫正331人(其中特赦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1人)。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65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1人),其中缓刑61人,假释1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社区矫正过程中没有脱管、漏管现象发生,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是社区矫正人员的一个特殊群体,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身份特殊、心智不成熟、思想不稳定的特点,**司法所突出人性化管理,采

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帮扶救助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制定方案。在对未成年矫正人员开展矫正工作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即对未成年矫正人员的具体信息、犯罪原因、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等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未成年矫正人员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矫正方案,在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掌握矫正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根据情况变化所需,调整矫正方案和矫正内容。 二是遵守保密规定,保护个人信息。始终坚持把未成年矫正人员与成年矫正人员区分管理,在审前调查评估阶段,注重调查方式方法,保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身份;在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入矫、解矫时不公开宣告;在未成年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始终做到与成年矫正人员教育、劳动、档案三分开。 三是关注环境影响,及时排除干扰。由于在社会上服刑,未成年人易受外界不良社会文化及以前不良生活圈子的影响。司法所注重发挥社区矫正机关、社区

大树移植技术要点

大树移植技术要点 一、大树移植前的准备 1移栽时间: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为最佳时间。选择树木新稍停长且连 续阴天或降雨前后。 2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1)大树的选择生长强健、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符合绿化、设计要求的苗木 2)移植前的断根缩坨于树木四周一定范围内预先挖掘、切断根系,预 留土球,回填原土,促进须根,养护待移。 ①断根时间:常绿乔木断根时间为移植前的20~25天;落叶乔木为移植前的约30天。 ②修剪整形:大树断根前,就要进行修剪和整形,剪去枯枝、弱枝,按栽植要求进行截干,确定高度和树冠直径,保持树形、树姿优美。截口较大处应用蜡封住,以防失水过多。 二、大树的挖掘过程 1挖掘断根、回填原土首先要确定好开挖直径,一般落叶树种开挖直 径以树干直径的5倍以上为宜。常绿树种开挖直径为树干的6~8倍为宜,棕榈科大树则只需头径的2~3倍即可。其次要确定根深度,断根深度一般为移植土球厚度的2/3,断根时要修根,修根的原则要以不伤主根和利于包扎土球为宜,按土球要求规格预留好土球。最后是进行原土回填,挖掘出得原土去除石块、树根等杂物后,将细土回填,填满即可。 2 喷水保湿与防积水淹根断根后的大树,要注意经常观测,如阳光强烈,温度高的天气要进行喷想水保湿,雨季则要注意严防根部积水。 3 大树地上部分处理移栽大树必须做好树体处理,对落叶乔木应根据树 形要求对树冠进行重修剪,一般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树冠大、伤根越多,移栽季节越不适宜,应尽量加重修剪,尽量减少树冠的蒸腾面积。对生长快、树冠容易恢复的树可进行去冠重剪。裸根移栽的应尽量多保留根系,并剪掉断根、枯根、烂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并加大树冠修剪量。对常绿乔木树冠尽量保持完整,只对一些枯死枝、过密枝和树干上群枝进行适当处理,根部要带土球移栽。 4 栽植穴准备大树在栽植前应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定好栽植位子,改良 土壤(包括肥力、酸碱度等),提前挖好栽植穴,并根据树木规格预先做好栽植穴排水等工作。

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管理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管理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是指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 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员。 不过,对于这类人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管理!下面就不妨跟着爱汇网 一起来看看吧!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管理规定篇 1 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 责有哪些?答: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社区矫正执行工作, 主要包括: 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 估, 法律文书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 , 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 , 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 场所、外出、变更居住地的审批, 给予警告, 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 提出撤销缓刑、假释、 收监执行建议, 提出减刑建议, 对脱离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组织追查, 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 明书等。 同时,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也可以开展集中教育、心理矫正、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 正人员提供帮扶等工作, 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司法所应当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一是在社区矫正接收环节, 司法所要根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派, 接收社区矫正人员, 并组织宣告; 确定社区矫正小组; 制定矫正方案; 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 二是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 司法所要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告; 采取实地检查、 通讯 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 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 有特殊情况, 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 说明情况; 定期到社区矫正人 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 等情况; 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 , 及时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 ; 对社区矫正人员七 日以内的外出进行审批; 组织日常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 ; 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 理辅导; 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等 : 在期满解除矫正时, 司法所要对社区 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 提出安置帮教建议; 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 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 安置帮教有关规定, 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等。 三是司法所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 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授权 , 在一定范围 内参与社区矫正执法活动, 如派员参加社会调查评估等。 四是司法所立足基层, 还要充分发挥贴近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 广泛动员基层组织、社 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学校、家庭成员等各方面力量, 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有哪些?答: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 必须有 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作为组织保障。 同时, 考虑到社区矫正的社会性, 应当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性质要求, 建立以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工作者为核心、 社会工作者为辅 助、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区矫正人员须知

社区服刑人员须知青龙县司法局茨榆山司法所编制

前言 1、为了准确执行刑罚,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使社区矫正对象尽快熟知相关规定制定本手册。 2、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 3、司法所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青龙县司法局茨榆山司法所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社区服刑人员应知应会内容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在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 1、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管理; 2、通过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对矫正对象进行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范教育; 3、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4、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每月安排不少于12小时的社区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主要包括下列5种犯罪: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⑴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⑵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⑶生活不能自立,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四、社区矫正对象可以享受的权利: 社区矫正对象的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合法权益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一、报到登记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后,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矫正对象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汇报上周活动情况。报告可以用电话形式。 3、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汇报一次,并递交书面情况汇报。无书写能力的,可以口头汇报。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视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递交书面情况汇报。 二、监督 1、司法所在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单位、家庭情况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督人,组成监督考察小组,与监督人签订监督协议,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浅议新时期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浅议新时期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兴亡,因此,关怀和保护青少年,促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化,低龄化,使得如何针对青少年心理、生理、思维习惯等特点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问题变得十分迫切,特别是作为开展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的基层司法所,如何加强对接受社区矫正的青少年进行教育监管、挽救感化,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更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践就新时期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矫正工作谈谈几点思考。 一、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及要点分析 (一)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2012年5月,合川区司法行政机关完成了对公安派出所全部社会服刑人员的接收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走上了执法主体和管理主体相统一的道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才日益受到重视,总的来说现在还在起步摸索阶段,方法相对有限,手段比较单一,离真正的专业化、正规化还相去甚远。以笔者所在的龙市司法所为例,自2012年至今,共接收84名社区矫正人员,已解教58名,现有在册人员26名。期间共

接收18岁以下社区矫正人员12人,占总数的14.3%,已解除监管11人,现有在册人员1人,以犯盗窃罪、故意伤害罪为主。司法所在日常管理中采取了实施分类重点管理、多方联合监管教育、实施思想教育、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注重法制教育等方法,帮助未成年矫正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重返社会。 (二)对未成年矫正人员工作要点分析 1、注重注重个案分析,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针对性开展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法制观念不强等都因素有关,还与他们的心理、成长环境相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掌握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关注矫正相关环节,便于实施分类管理和个性化教育,对提升矫正实效、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至关重要。 2、注重外部环境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影响分析。由于在社会上服刑,未成年人还是会普遍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易受外界不良社会文化及以前不良生活圈子或者成分复杂的居住环境的影响,在犯罪边缘徘徊,不知不觉地重走老路引发犯罪,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分析外部环境对未成年社区对象的影响,目前龙市司法所对所有未成年矫正对象都发放了定位手机,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活动场所和范围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可有效限制未成年进入一些不良娱乐场所,避免接触一些不良文化,但仍然要看到此功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细则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细则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事处罚新增了一个社区矫正,对于被判管制的罪犯,一般就要进行社区矫正。而为了配合各地社区矫正的实施,我国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细则,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了解这个办法的具体内容。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细则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第五条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

社区矫正工作操作手册

- 1 - 社区矫正工作操作手册 社区矫正操作流程简图 分三步实施: 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 → 社区矫正的执行 → 社区矫正的终止解除 1、审前社会调查 2、矫正人员签具矫正保证书 3、送达法律文书 4、矫正人员报到 5、办理交接手续 6、宣布实施矫正 1、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档案 2 、成立矫正工作小组,签订监护协议书 3、制定矫正个案 4、日常监管和教育 5、考核奖惩 6、社区矫正人员几种情形的处理方法 1、填写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2、解除社区矫正宣告 3、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4、社区矫正人员死亡 5、被决定收监执行 6、被判处监禁刑罚 社区矫正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 1、实施汇报制度 2、组织教育学习 二、社区矫正的执行 三、社区矫正的终止解除 一、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

(一)第一阶段:社区矫正人员接收 1、审前社会调查。(责任单位:司法局、司法所) ①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在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委托市司法局进行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由市司法局指派被告人或罪犯居住地司法所实施。 ②司法所根据委托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 ③反馈评估意见。市司法局决定最后评估意见后,应当在接到委托调查函起5个工作日内向法院提交《审前社会调查意见反馈函》。 2、签具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责任单位:法院、看守所、监狱) 法院、看守所、监狱对适用社区矫正的人员,在判决、裁定或作出决定时,应向其当面宣读《社区矫正告知书》(见附一),告知其到市司法局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同时应责令社区矫正人员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见附二),作出接受社区矫正的书面保证。(社区矫正人员系未成年人的,则应由其监护人作出接受社区矫正的书面保证)。 3、送达法律文书。(责任单位:人民法院、看守所、监狱) 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决定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判决、裁定生效后,应当于生效起3个工作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送达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同时抄送市检察院监所科、市公安局户政科。 社区矫正科在收到法律文书后,应认真查验文书材料的种类是否齐全(见附三),文书材料齐全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文书材料不- 2 -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论文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论文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升高,未成年犯罪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容易受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鉴于此特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推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根据2010年《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依法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从而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至今也初见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还在形成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影响,因此,选择正确的矫正方式很重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目前最有效的制度。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一)定义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将犯罪人投入监狱进行改造而言的一种新型的行刑方式,可以定义为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有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活动。这是国内大部分学者认可的定义方式,也切合我们国家的实际。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又是相对成年人社区矫正而言,是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而判处、裁定或决定要进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安置在专门的社区中,在国家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借助社会团体、人民团体、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基层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通过国家机关规定的相应的矫正方法,在刑罚执行期间,教育和帮扶未成年人,消除其犯罪心理,纠正其行为缺点,使之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对象的特点 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社区矫正工作中未成年矫正对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小额抢劫等侵财型犯罪上。其中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成为主要的犯罪方式。2、未成年人作案的社会原因较重。70%以上的未成年人作案缘由皆为缺少家庭关爱,性格孤僻,进而沉迷网络游戏,加之自身无经济来源,从而产生以盗窃、抢劫等手段获取自身消费的犯罪动机。3、受教育程度偏低,法律意识薄弱。从未成年被矫正对象来看,90%以上学历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青春期思想比较叛逆,有着强烈的反抗管教心理特点,再加上容易受到校外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意志不坚定,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试论大树移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试论大树移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摘要]: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不能没有树,但是,我们是应该种一个树苗等它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直接挖来参天大树让我们的世界绿树成荫呢?近期俞孔坚教授等有关专家针对大树移植中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绿化建设,对待树木越种越大的现象。 关键词:大树移植存在弊端应对措施

目录 1.大树移植在绿化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1) 2.大树移植的种种弊端 (2) 3.针对大树移植现象应采取的对策 (4)

试论大树移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最近又见报纸报道了在河东顺驰立交桥下四五十棵胸径在30-40厘米的法桐死亡,报道中写道“枝干已枯萎,树叶所剩无几”。情况介绍为这些法桐是去年10月移栽,今年春天出现了树木枯萎死亡现象,7月份彻底死亡。有关专家讲到死亡原因是:1、土壤太浅,树根下扎时吸收不到应有的养分;2、其次病虫害,无论那种原因,如果在护理方面周全认真的话,应该可以避免,至少不会造成如此多的树木死亡。报道中还提到周围的居民看到如此多的树木死亡,感到非常痛惜。 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不能没有树,但是,我们是应该种一个树苗等它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直接挖来参天大树让我们的世界绿树成荫呢?近期俞孔坚教授等有关专家针对大树移植中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真正使城市变成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10-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绿化建设,对待树木越种越大的现象。 1.大树移植在绿化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很多绿地由于需要在近期就显现出成熟的绿化景观,一些大树的使用能够向人们展示以前经过多年的养管才能达到的绿化效果,使我们看到很多建设中的绿地已经“长出”了大树,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好的效果。 长势良好的大树在短期内确能改变城市面貌,对改善居住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移栽大树可缩短培育时间,迅速产生绿化效果。其枝繁叶茂,能够进行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而

社区矫正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制度(一) 一、矫正机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制定矫正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 二、对矫正对象的交接手续完备,建立个人档案;对其管理、监督、考察、解除等环节要合法有续。 三、矫正措施得力、方法科学有效。每周要组织矫正对象进行一次学习和教育,针对其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四、矫正对象,每周要向司法所进行一次思想汇报,参加一定的社区公益劳动。外出一天以上的要向司法所请假,回归后要及时汇报和消假。 五、对违反管理、监督、考察规定的矫正对象,协调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对重新犯罪的及时交给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六、矫正档案要齐全完备、归档有序。解除矫正后要与帮教工作衔接规范。

社区矫正范围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裁定假释的; 四、被监外执行的;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人员。在社区中对上述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 ---------------------------- 社区矫正制度(二) 一、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1、镇村应分别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每年不小于一次,遇有重大事宜随时召开。 2、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会前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确定议题。做好会议记录,将有关决定事宜整理存档。并负责决定事宜的督促落实。 4、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联络员应按时到会,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应提前请假,并指派他人参加。 二、请示报告制度: 1、社区矫正组织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紧急情况,应在报告同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大学生参与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调查分析 摘要:当前,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 的主流手段。2003年7月两高两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应当作为重点对象之一, 适用非监禁刑,实施社区矫正。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 国外及我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结合当前我国当前具体实际,我们认为, 我国应建立在校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新模式,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社 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字:大学生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创新模式 基金项目:2007年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最终成果指导教师:江华锋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经过五年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目前我国大多数试 点还尚未建立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与成年人混 合管理的模式,这对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质量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结合我 国目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现状,并分析和借鉴国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我 们拟建立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新模式,并通过调查分析,探 讨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产生和发展 社区矫正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其产生后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社 区矫正工作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制度也逐步产生、发展并得到不断完善。 (1)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非监禁刑的适用是当今世界刑罚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也 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即犯罪是社区中个人侵害社区中个人的行为,因此对罪 犯的处理应发挥被害人及社区的作用,刑罚的目的不再是一味的惩罚,而是促进 被害人、罪犯和社区的恢复。自20世纪以来,随着少年司法制度研究日益兴起,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大多奉行所谓“国家思想”,即国家如青少年的 双亲一样,应为缺乏管教和缺乏寄托的青少年谋福利,并对他们尽一定扶助义务。因此,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在各国都得到了广泛支持,并显示了其对促进未成年人 顺利回归社会的不可替代性和优越性。 (2)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发展的法律基础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还处于相对不成熟和不稳定阶段,如果经过 正确引导和帮教,他们完全可以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对减少社会的不安全因 素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因此,国际社会呼吁对于未成年人实行适合其身心发展特 点的矫正模式。在《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中规 定“有关当局应对从监狱机关假释的少年给予帮助和监督,社区应予充分支持”、“应使主管当局采用各种各样处置措施,使其具有灵活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监禁”。《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东京规则》)规定,本规则拟促进社区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刑事司法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罪犯处理方面,并促进 在罪犯当中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该规则还规定主管当局在适用非拘禁措施时设 法利用社区和社会支助系统。《儿童权利公约》也要求对犯罪少年应尽量少用监 禁刑,而倡导适用包括社区矫正在内的非监禁刑。如今,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个案分析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个案分析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来来,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后备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未成年犯的成功教育矫正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基于未成年犯的特点和国际刑罚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缓刑制度。缓刑的适用可以使未成年犯不脱离社会,让其感受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所抛弃,进而增强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决心,降低再犯率,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未成年犯,是以犯罪主体的年龄特征为标准划分的一个特殊的犯罪群体。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据此,未成年犯的概念应界定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被判处刑罚的罪犯。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室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

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却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即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由于未成年人尚处于身心的发展阶段,其可塑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对未成年犯罪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犯罪年龄为已满14周岁至未满18周岁,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激动,易受感染,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并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好奇心强,抗诱惑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未定型,可塑性强等特征突出。 社区矫正将未成年犯置于社区,首先,可以让其亲属及被害人时刻了解未成年犯的矫正状况,给予督促、关心和鼓励。对于被害人而言,亲眼看得到未成年犯的受到惩罚与矫正状况,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种精神安慰。对于未成年犯自身而言,也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引起自我内疚从而不断自我激励。其次,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能使未成年犯源源不断的接受新事物。处理新矛盾,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未成年为什么会犯罪呢?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一般来说,未成年犯罪基本上都是为了钱,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寻求刺激。那么,他们有为什么会有犯罪的想法呢?他们是不知

大树移植的技术措施

大树移植的技术措施 (1)移植季节 ①落叶树栽植应在3月左右进行,常绿树应在树木开始萌动的4月上、中旬进行移植。 ②不论常绿树种还是落叶树,凡没有在以上时间移植的树木均以非正常移植对待,养护管理则根据非季节移植技术处理。 严格来讲,大树移植一般所带土球规格都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按照执行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并注意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按理说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大树移植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佳移植时间是早春,因为随着天气变暖,树液开始流动,树木开始生长、发芽,如果在这个时间挖苗,对根系损伤程度较低,而且有利于受伤根系的愈合生长;苗木移植后,经过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生长,移植过程中受到伤害的部分也完全恢复,有利于树木躲避严寒,顺利过冬。在春季树木开始发芽而树叶还没全部长成以前,树木的蒸腾作用还未达到最旺盛时期,此时采取带土球技术移植大树,尽量缩短土球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并加强栽后养护工作,也能保持大树较高的成活率。盛夏季节,由于树木的蒸腾量大,在此季节对大树移植往往成活率较低,在必要时可加大土球,增加修剪、遮阴等技术措施,尽量降低树木的蒸腾量, 也可以保证大树的成活率,但花费较多。在南方的梅雨季节,空气中的湿度较大,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带土球移植一些针叶材种。深秋及初冬季节,从树木开始落叶到气温不低于-15℃这一段时间,也可以进行大树移植工作。虽然这段时间,大树地上部分已经进入休眠阶段,但

地下根系尚未完全停止活动,移植时损伤根系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愈合复原,为第二年春季发芽创造有利条件。南方地区,特别是那些常年气温不是很低、而湿度较大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移植,而且部分落叶树还可以采取裸根移植法 (2)起掘前的准备工作 ①浇水 为避免挖掘时土壤过干而使土球松散,应在移植前1-2天,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对移植树木进行适当浇水。 ②定位 定植前时应根据树冠的形态做好定位工作,以满足种植后要达到的景观效果。 ③扎冠 为缩小树冠伸展面积,方便挖掘,同又避免折损枝条,应在挖掘前对树冠进行捆扎,扎冠顺序应由上至下、由内至外,依次收紧。大树扎缚处要垫橡皮等软物,不可以强硬地拉拽树木。 树干、主枝用草片进行包扎后,挖出前必须拉好防风绳,其中一根必须在主风向,其他两根可均匀分布。 (3)移植方法 当前较常使用的大树移植挖掘和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移树机移植法 大树移植机是一种安装在卡车或拖拉机上的装有操纵尾部四扇能张合的匙状大铲的移树机械。目前生产的移植机,主要适用于移植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全文)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全文)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第五条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第七条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 一、司法部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 (一)、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目录 1、调查评估意见书 2、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3、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 4、社区矫正宣告书 5、社区矫正责任书 6、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7、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8、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9、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 10、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 11、撤销缓刑建议书 12、撤销假释建议书 13、收监执行建议书 14、社区矫正人员减刑建议书 15、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 16、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17、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18、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19、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20、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

(二)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 文书1 调查评估意见书 ()字号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监狱): 受你单位委托,我局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被告人(罪犯)进行了调查评估。有关情况如下: 综合以上情况,评估意见为 (公章) 年月日

文书2 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单位:编号:填表日期:

注:此表抄报居住地公安(分)局。

文书3 社区矫正人员报到通知单 单位:县(市、区、旗)司法局 注:送人民法院,抄送人民检察院、 公安(分)局,监狱(看守所)。

文书4 社区矫正宣告书 社区矫正人员: 你因罪经人民法院于年月日判处(同时宣告禁止)。年月日经人民法院(监狱管理局、公安局)裁定假释(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在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期间,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现就对你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的有关事项宣告如下: 一、遵纪守法,按规定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遵守外出审批、居住地变更审批、会客等有关规定(遵守人民法院宣告的禁止令),服从监管;按规定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二、如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将视情节给予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 三、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四、司法所为你确立了社区矫正小组,小组成员由 组成,协助对你进行监督、教育、帮助,你应积极配合。 特此宣告。 年月日 (公章) 社区矫正人员(签名):

工作心得: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

工作心得: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 当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显突出,如何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保护、教育和指导,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可行的办法,使之更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司法机关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未成年罪犯进行社区矫正不仅是刑罚制度改革的结果,也是探索未成年罪犯改造与回归的一个新思路。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存在的一个现实的社会难题。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性质严重、犯罪更加低龄化,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日趋严峻。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个体原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原因是最普遍和最主要的原因,大多数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是由生活的困顿、家庭的破裂、父母的不当影响或者教育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决定了预防和矫正未成年犯罪人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整体的“社会环境”,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鉴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社区矫正是比监禁矫正更为适当的行刑方式。监禁矫正仍然沿袭传统刑罚的报复理念,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且传统的监禁矫正会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矫正产生负面作用,例如,将未成年犯罪人与成年犯罪人一起关押,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增加再犯可能性等等。而社区矫正的理念是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以促使重新其融入社会生活,其优越性主要在于其良好的改造效果。未成年犯罪人接受社区矫正,不仅可以避免被交叉感染,而且并未与社会隔绝,使未成年犯罪人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和矫正的需要产生同步变化,从而促使其真正

改过自新,重返社会。然而,在我国社区矫正目前仍然属于初创时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0X年7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区矫正的国家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明确将“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作为重点对象,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该制度本身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对象自身问题 未成年人由于处在生理上和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时期,其在社会参与过程中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求知欲、模仿性、好奇心、依赖性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社会经验较少,判断能力较弱,抵御外界不良信息能力较差,行为方式不固定,做事往往不计后果,易于感情用事,对外界的承受力薄弱,攀比心较重,追求高消费,贪图享受,对社会和家庭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恰恰在这个阶段是一个人“问题行为”的频发时期。根据最早提出“问题行为”这一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的说法,“行为,从社会意义来看,是社会评价和社会规范的结果;而问题行为则表示在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当这种冲突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转化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受到社会、国家的强烈的否定评价。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转化为“犯罪行为”时显然也遵循这一规律,但其也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一些显著特点:第一,侵犯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比例最高。根据各地的调研和统计数据,侵犯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可以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90%左右,且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故意伤害以及强奸等。第二,团伙犯罪现象突出。由于未成年人一个人胆子小,几个人却可胆大妄为,相互壮胆,往往会一时冲动且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4234368.html,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 作者:卞增智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3期 摘要本文立足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从维护未成年犯权益的目的出发,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矫正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做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 关键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作者简介:卞增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1-156-02 未成年犯在我国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人。对待未成年犯,根据我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本着教育和保护的目的,与成年犯相比,根据分级处遇原则,处罚轻刑化甚至免于处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包括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矫正是我国自2003年以来推行的新的行刑方式,《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它具有非监禁性、刑罚的轻缓性、社区参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特别契合了对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方式要求,因而扩大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紧密结合未成年犯的心理、生理特点适用社区矫正的措施,加强对未成年适用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对提高未成年的改造效果和预防未成年犯重新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一)未成年犯尽量适用社区矫正,符合我国刑事司法规定要求 根据我国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对待未成年要本着分级处遇原则,从轻待遇。因而对未成年犯判处刑罚时尽量适用非监禁刑的管制、缓刑。在刑罚执行时本着从宽原则,对确有悔改表现的未成年犯尽量适用假释。而管制、缓刑和假释均属于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也就意味着除个别社会危险性特别大的以外,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频率非常高。 (二)未成年犯的自身特殊性决定了适用社区矫正有利于最大效果改造未成年犯 未成年犯的特殊性是指与成年犯相比的特性,主要有:一是未成年犯的主观罪过较小,未成年犯年龄较小,涉世不深,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低;二是未成年犯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教育和感化,重归正途可能性较大。

对未成年犯执行社区矫正几点思考

对未成年犯执行社区矫正的几点思考 韦凤珍* 【内容摘要】社区矫正是我国自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对促进被判处缓刑、管制的轻型罪犯及被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等罪犯的改造和回归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成长和回归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建设相对不够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紧缺,社区矫正经验不足等原因,在部分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方面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矫正方式简单化、矫正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立足于防城港市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现状,提出强化部门联动、改进矫正方式、构建行为矫正平台等建议,以强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让失足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奉献社会。 引子 2012年以来,防城港市因犯罪被判处缓刑、管制在各个社区执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犯共有31名。为挽救失足犯罪的未成年人,帮助执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犯成长、成才,早日回归社会,防城港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办公室的检察官们经常通过电话回访、当面谈话或与社区、司法人员联系等方式,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执行进行监督和 *作者为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帮教。在回访帮教过程中,检察官们发现,未成年犯的安置是当前社区矫正比较困难的一项工作,防城港市执行社区的31名未成年人中有12名正常工作,有8名在中学、中专、技校等学校上学,有3名在家帮父母务农,还有8名未成年人呆在家中无事可干。其中一名未成年人何某,2013年12月因犯抢劫罪被四川省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2014年5月转入防城港市某社区进行社区矫正。因何某刚年满16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呆在家中看电视、睡觉,其本人反映父母对其不管不问,想去上学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在家中经常为一点小事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其父母则反映何某在家中无所事事,弄出大的声响影响弟弟学习,经常找茬与继母争吵,拿菜刀威胁父母等,安排其工作也不去,现在无法对其管教,希望司法机关能将其收监。检察官们试图在何某与其父母搭建沟通的平台,共同商议选择上学或就业的出路,但何某拒绝与父母交谈,双方就上学还是就业互不相让,最终何某在检察官的耐心劝说下答应听从父母安排后结束座谈,但当晚其父便告知检察官,何某反悔,扬言必须要父母抚养其到18岁,才出去工作。而辖区内其他几个在家闲着的未成年人也提出想去上学,但学校在外市,所在社区不接收,想找工作也找不到合适的。因此,未成年犯执行社区矫正时期的安置问题成了防城港市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一大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