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2.3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姓名朱瑛莺 2014年4月4日学号 111120230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

e ,正离子密度为n

i

,在等离子体中n

e

≈n

i

(3)轴向电场强度E

L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5)空间电位分布。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阴极辉区。

如图1所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

度并不明显升高,放电管的玻璃壁并不软化。

图1

3. 等离子体诊断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波法,光谱法等。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

(1)单探针法。单探针法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对此曲线的解释为:

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对此曲线的解释为:

图2

在AB段,探针的负电位很大,电子受负电位的排斥,而速度很慢的正离子被吸向探针,在探针周围形成正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它把探针电场屏蔽起来。等离子区中的正离子只能靠热运动穿过鞘层抵达探针,形成探针电流,所以AB段为正离子流,这个电流很小。

过了B点,随着探针负电位减小,电场对电子的拒斥作用减弱,使一些快速电子能够克服电场拒斥作用,抵达探极,这些电子形成的电流抵消了部分正离子流,使探针电流逐渐下降,所以BC段为正离子流加电子流。

到了C点,电子流刚好等于正离子流,互相抵消,使探针电流为零。此时探针电位就是悬浮电位UF 。

继续减小探极电位绝对值,到达探极电子数比正离子数多得多,探极电流转为正向,并且迅速增大,所以CD段为电子流加离子流,以电子流为主。

当探极电位UP 和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US 相等时,正离子鞘消失,全部电子都能到达探极,这对应于曲线上的D点。此后电流达到饱和。如果UP 进一步升高,探极周围的气体也被电离,使探极电流又迅速增大,甚至烧毁探针。

由单探针法得到的伏安特性曲线,可求得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

对于曲线的CD段,由于电子受到减速电位(UP-US)的作用,只有能量比e(UP-US)大的那部分电子能够到达探针。假定等离子区内电子的速度服从麦克斯韦分布,则减速电场中靠近探针表面处的电子密度ne ,按玻耳兹曼分布应为

式中no 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Te 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温度,k为玻耳兹曼常数。

在电子平均速度为v e 时,在单位时间内落到表面积为S的探针上的电子数为:

得探针上的电子电流:

?

?

?

???-=e s p e kT U U e n n )(exp 0

其中

取对数

其中

可见电子电流的对数和探针电位呈线性关系。

图4

作半对数曲线,如图4所示,由直线部分的斜率tg φ,可决定电子温度Te :

电子平均动能Ee 和平均速度ve 分别为:

常数=-

e

s

o kT eU I ln 常数

+=

e

p kT eU I

ln kT E e 23

=

式中me 为电子质量。

由(4)式可求得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

式中I0为UP =Us时的电子电流,S为探针裸露在等离子区中的表面面积。 (2)双探针法。双探针法原理图如图5

图5

双探针法是在放电管中装两根探针,相隔一段距离L 。双探针法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在坐标原点,如果两根探针之间没有电位差,它们各自得到的电流相等,所以外电流为零。然而,一般说来,由于两个探针所在的等离子体电位稍有不同,所以外加电压为零时,电流不是零。

随着外加电压逐步增加,电流趋于饱和。最大电流是饱和离子电流Is1、Is2。

图6

双探针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流到系统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子电流。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

由双探针特性曲线,通过下式可求得电子温度Te :

e

e e m kT v π8=

e

e

o

e o e kT m eS I v eS I n π24=

=

式中e为电子电荷,k为玻耳兹曼常数,Ii1、Ii2为流到探针1和2的正

离子电流。它们由饱和离子流确定。0

U dU

dI

=是U=0附近伏安特性曲线斜率。

电子密度ne 为:

式中M是放电管所充气体的离子质量,S是两根探针的平均表面面积。Is 是正离子饱和电流。

由双探针法可测定等离子体内的轴向电场强度EL 。一种方法是分别测定两根探针所在处的等离子体电位U1和U2,由下式得

式中l 为两探针间距。

另一种方法称为补偿法,接线如图6所示。当电流表上的读数为零时,伏特表上的电位差除以探针间距L ,也可得到EL 。

图7

四、 实验内容

本实验用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组合仪(以下简称组合仪)、接线板和等离子体放电管。

放电管的阳极和阴极由不锈钢片制成,管内充汞或氩。 实验参数:

探针直径(mm): 0.45 探针轴向间距(mm): 30.00 放电管内径(mm): 6.00 平行板面积(mm^2): 8.00 平行板间距(mm): 4.00

2121=?

+?=

U i i i i e dI

dU

I I I I k e T e

s e kT M eS

I n 2=

l U U E L 2

1-

=

放电电流(mA): 90

单探针序号: 1

取样电阻值(Ω): 1000

1.单探针法测等离子体参量

本实验采用的是电脑化X-Y记录仪和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测量伏安特性曲线,算出等离子体参量。实验接线图如下

图8

接好线路并检查无误后,使放电管放电,测量时采样电阻设定为1000 ,放

电电流设定为90mA,启动计算机,运行电脑化X-Y记录仪数据采集软件,随着探针电位自动扫描,电脑自动描出U-I特性曲线,将数据保存。

用origin作图9如下:

图9

在做半对数曲线如图10:

图10

做切线,找交点,如图11:

图11

读出交点坐标为X=6.25,Y=1.1978,即U=6.25 V ,I=101.1978=15.769 mA,带入公式;

ln tg =

p

I

U φ=0.44 11600

26363.63 2.63004e T K E K tg =

==+φ

而导入标准分析软件,有结果为:

U0 = 3.64 V

I0 =16291.70 uA

tgΦ= 1.05

Te = 1.11E+004 K

Ve = 6.54E+005 m/s

Ne = 3.91E+018 n/m^3

Ee = 2.29E-019 J

可见计算结果有些微差别,但是数量级并没有发生改变。

2.双探针法

用自动记录法测出双探针伏安特性曲线,求Te和ne。

双探针法实验方法与单探针法相同,接线图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验结果导入origin里作图13,如下:

图13

用origin对曲线进行Boltzmann拟合,如图14:

图14

拟合后的参数有:

可以读出,A1=-0.67,A2=0.75,即I1=670 uA,I2=750 uA。实验中用标准分析软件得出的结果为:

I1 = 724.35 uA

I2 = 624.22 uA

tgΦ= 2.7E-004

Te = 1.42E+004 K

Ne = 3.07E+017 n/m^3

可以看出I1和I2在同一个数量级且相差不大。

而且双探针法测出的电子温度与单探针法也处于同一个数量级。 五、 误差分析

单探针法与双探针法测出的数据在数量级上是一致的。由于实际实验中1

i I 和2i I 并不能达到饱和,因此软件对实验数据处理时是在曲线两边各取一点做该点切线交与电流为零所对应的直线,交点的数值分别取为I1和I2。所以在取点时仍然会产生较大误差。观察图像发现1i I 和2i I 的误差均在正负10%左右,分析公式121212210

1//i i e i i i i i i U U I I e dU

e dU

T k I I dI

k I I I I dI

==?=

?

=

?

++可计算误差范围为2/1ηη+,

其中1122110.110.10.9 1.1

~~

110.110.1 1.10.9

i i i i I I I I +?-+η=

==+?+-,得相对误差为-10%-10%,可见双探针法大大降低了实验误差。若用玻尔兹曼函数拟合法,更加降低实验误差。

双探针法的优点:双探针法不需要参考电位,受放电系统接地情况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流到探针的总电流不会大于饱和离子电流,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

单探针法的优点:单探针法可以通过伏安特性曲线得到双探针法无法获得悬浮电位F U 及空间电位s U 。

由数据处理可以看到单探针法的误差较大,因为实验所得图10没有明显的线性区以及饱和区,因此在计算tg φ以及确定s U 时误差很大,这是因为单探针法因为探针的点位要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而且一部分放电电流会对谈及电流有所贡献,造成探极电流过大和特性曲线失真。对于双探针法,流到探针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子电流。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

但是我们任然可以看出,无论是但探针法还是双探针法,计算出的数据都 在同一数量级上。

六、 思考题

1、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有什么特征?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

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当系统尺度L>λD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λD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有哪些主要的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

(2)带电粒子密度。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探针法对探针有什么要求?

(1)探针必须要有较高的熔点,由于在电子温度比较高,玻璃管里的温度比较高,所以探针必须要要较高的熔点,防止探针在高温下融化。;

(2)探针材质的化学性质要稳定,在高温下要求探针不易发生化学变化。(3)抗干扰能力强。探针必须是电的良导体,在高温的等离子气体中任然要保持电的良导体的特性。

七、参考文献

1、黄润生等,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2、陶孟仙,等离子体特性的静电探针测量技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Vol.18 No.3,2000。

3、steven-shi,气体放电中等离子的研究实验报告,百度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453447591.html,/link?url=GEdOCrRk1KcIOvLdiVES8GhfbVOjnnIJkYbpLQyiSpm9BtxKjfLy V4-NXXPi8DREfEz9rnn-I4gCQ_zRq1d86tAbLB__9044Dy5Z3enw8HC。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131120161 李晓曦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 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探针法 1. 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2.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及描述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正离子密度为ni,在等离子体中ne≈ni。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南京大学-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X 荧光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能量色散X 荧光分析的原理、仪器构成和基本测量、分析方法。 2.验证莫塞莱定律,并从实验推出屏蔽常数。 3.研究对多道分析器的定标,以及利用X 荧光分析测量位未知样品成分及相对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一定能量的光子、电子、原子、α粒子或其它离子轰击样品,将物质原子中的内壳层电子击出,产生电子空位,原子处于激发态。外壳层电子向内壳层跃迁,填补内壳层电子空位,同时释放出跃迁能量,原子回到基态。跃迁能量以特征X 射线形式释放,或能量转移给另一个轨道电子,使该电子发射出来,即俄歇电子发射。测出特征X 射线能谱,即可确定所测样品中元素种类和含量。 特征曲线X 射线根据跃迁后电子所处能级可以分为,,K L M 系等;根据电子跃迁前所在能级又可分为βαγβαL L K K K ,,,,等不同谱线。特征X 谱线的的能量为两壳层电子结合能之差。因此,所有元素的,K L 系特征X 射线能量在几千电子伏到几十千电子伏之间。X 荧光分析中激发X 射线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1)用质子、α粒子等离子激发

(2)用电子激发; (3)用X射线或低能γ射线激发。我们实验室采用X射线激发(XIX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激发源的X光管。 XIX技术中,入射光子除与样品中原子发生光电作用产生内壳层空位外,还可以发生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康普顿散射),这些散射光子进入探测器,形成XIX分析中的散射本底。另外,样品中激发出的光电子又会产生轫致辐射,但这产生的本底比散射光子本底小得多,且能量也较低,一般在3keV以下。所以XIX能谱特征是:特征X射线峰叠加在散射光子峰之间的平坦的连续本底谱上。如图1能谱示意图所示。 图一:能谱示意图 测量特征X射线常用() Si Li探测器,它的能量分辨率高,适用于多元素同时分析,也可选用() Ge Li或高纯Ge探测器,但均价格昂贵。 在X荧光分析中,对于轻元素(一般指45 Z<的元素)通常测其KX射线,对于重元素(45 Z>的元素),因其KX射线能量较高且比LX射线强度弱,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并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应用,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单探针、双探针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 Pa 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一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 (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 (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辉光放电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 2,单探针与双探针法的测量原理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

南京大学-氢原子光谱实验报告

氢原子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光栅光谱仪的性能和用法 2.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数的波长,求里德伯常数 二.实验原理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原子光谱。用电激发氢放电管(氢灯)中的稀薄氢气(压力在102Pa 左右),可得到线状氢原子光谱。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末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经验公式 2 024 H n n λλ=- (1) 式中H λ为氢原子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0364.57nm λ=是一经验常数。n 取3,4,5等整数。 若用波数表示,则上式变为 ) 221 112H H R n νλ?? = =- ??? (2) 式中H R 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 根据玻尔理论,对氢和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计算,得 () () 242 2 3 0241/Z me Z R ch m M ππε= + (3) 式中M 为原子核质量,m 为电子质量,e 为电子电荷,c 为光速,h 为普朗克常数,0ε为真空介电常数,Z 为原子序数。 当M →∞时,由上式可得出相当于原子核不动时的里德伯常数(普适的里德伯常数) () 242 2 3 024me Z R ch ππε∞= (4) 所以 () 1/Z R R m M ∞ = + (5) 对于氢,有 () 1/H H R R m M ∞ = + (6)

这里H M 是氢原子核的质量。 由此可知,通过实验测得氢的巴尔末线系的前几条谱线j 的波长,借助(6)式可求得氢的里德伯常数。 ] 里德伯常数R ∞是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对它的精密测量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目前它的推荐值为()=10973731.56854983/R m ∞ 表1 表1 氢的巴尔末线系波长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H R 和R ∞时,应该用氢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而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成真空中的波长。即1λλλ?真空空气=+,氢巴尔末线系前6条谱线的修正值如表2所示。 三.实验仪器 实验中用的实验仪器有 , WGD-3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计算机 示意图如下: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Research on Plasma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数据采集的基本过程和影响采集精确度的主要因素。 2.掌握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与特点。 3.掌握描述等离子体特性的主要参量及各参量的影响因素。 4.理解等离子体诊断的主要方法,重点掌握单探针法。 5.了解等离子体研究实验软件的主要功能,熟练操作软件。 【授课提纲】 1.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发展史和主要研究领域(1)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发展简史 ●19世纪30年代起 ●20世纪50年代起 ●20世纪80年代起 (2)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领域 ●低温应用等离子体 ●聚变等离子体 ●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 2.认识等离子体 (1)空间等离子体展示 (2)宇宙中90%物质处于等离子体态 (3)等离子体概念 (4)等离子体分类 (5)等离子体是物质第四态 (6)等离子体参数空间 (7)电离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等离子体 (8)等离子体特性和主要参量 3.等离子体诊断 (1)德拜屏蔽和准中性 (2)等离子体诊断-单探针法

【板书内容】 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φφtan 11600tan == k e T e e e kT E 23= e e e m kT v π8= kT m eS I v eS I n e e e π2400= = ()? ????-== =e s p e e kT U U e I Se n e N I exp 41 ? C kT eU I e p += ln e e e e n v E T ,, ,

【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 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实验原理】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① 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② 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③ 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然而,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 1. 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有:① 电子温度T ,它是等离子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② 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 ,正离子密度为ni ,在等离子体中ne ni 。;③ 轴向电场强度EL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④ 电子平均动能e E ;⑤ 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p f 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2. 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Pa 2 10~10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分别为阿斯顿区、阴极辉区、阴极暗区、负辉区、法拉第暗区、正辉区(即正辉柱)、阳极暗区、阳极辉区。正辉区是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 ),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度并不明显升高,放电管的玻璃壁并不软化。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系列实验报告-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系列实验报告 陈金杰合作者张帆指导老师乐永康 (复旦大学物理系上海 200433) 摘要:利用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获得等离子体。并研究直流低气压放电现象,测量等离子体伏安曲线,测定气体击穿电压验证帕邢定律,利用Langmuir单探针和Langmuir双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和德拜长度等参数。并就相关现象进行讨论。 关键词:直流辉光等离子体气体放电伏安特性击穿Langmuir探针 引言:关于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Plasma)是一种由大量正、负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准中性气体,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物质的第四态,被称为等离子态,或者“超气态”。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等离子体是由克鲁克斯在1879年发现的,1928年美国科学家欧文·朗缪尔和汤克斯(Tonks)首次将“等离子体(plasma)”一词引入物理学,用来描述气体放电管里的物质形态。严格来说,等离子是具有高位能动能的气体团,等离子的总带电量仍是中性,借由电场或磁场的高动能将外层的电子击出,结果电子已不再被束缚于原子核,而成为高位能高动能的的自由电子。等离子体可通过放电、加热、光激励等方法产生,它有以下特点: [1] (1) 电子温度高于离子温度 由于电子和离子的质量差别悬殊,电子更容易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因此电子的平均动能远大于离子的平均动能,即电子和离子有各自独立的不同平衡温度。电子温度比离子温度高得多,而离子温度与等离子体中中性粒子温度一样。引入等离子体中的极板也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等离子体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 具有丰富的活性粒子 通过与电子的非弹性碰撞,各种粒子得到活性激发。这些活性粒子具有不同能量,可在固体表面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效应。所以需要在很高温度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在等离子体中很容易完成。 (3) 存在等离子体鞘层 在等离子体中引入负(或正) 电极,为屏蔽外电势对等离子体的影响,在电极周围形成正(或负) 电荷层,称为等离子体鞘层。以等离子体电位为零电位,则外加电压完全降落在这一鞘层上。进入这一鞘层的正离子受到加速,得到数值上相当于电势能的动能。调节外加负电压的数值,正

实验十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剖析

云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十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学生姓名:马晓娇学号:20131050137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 2013 级天文菁英班专业 指导老师:何俊 试验时间:2015 年 10 月 16 日 12 时 00 分至 2 时 00 分 实验地点: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类型:教学 (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学生科研□课外开放□测试□其它□

一、引言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将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如氮分子(2N )会分裂成两个氮原子(N),这种过程被称为气体分子的离解.如果再就能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当这种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变化,它的性质也就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等离子体.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总的负电离与正离子总的正电量相等.等离子体宏观上称电中性. 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呈现出高度激发的不稳定态,其中包括离子/原子/电子和分子.等离子体是宇宙中常见的物质,在太阳/恒星/闪电中都存在等离子体,它占整个宇宙的99%. 实验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艺.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一)等离子体及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在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库仑力是长程力,库仑力的作用效果远远超过带电粒子可能发生的局部短程碰撞效果,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时,能引起正电荷或负电荷局部集中,产生电场;电荷定向运动引起电流,产生磁场。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二)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 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2.3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姓名朱瑛莺 2014年4月4日学号 111120230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 e ,正离子密度为n i ,在等离子体中n e ≈n i 。 (3)轴向电场强度E L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5)空间电位分布。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阴极辉区。 如图1所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09112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等离子体的产生和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 2、采用探针法测量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 二、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当系统尺度L>λD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λD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正离子密度为ni,在等离子体中ne≈ni。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3-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阳极辉

等离子体物理

在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正电子束的发射 第一个测量强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装置已经制成。在不同的激光产生条件下通过测量不同的正电子能量峰值下的正电子发散和源尺寸得到发射值。对于其中一个激光产生条件,我们使用了一个空间paper-pot 技术来改善发射值。相比于使用在现在加速器上的正电子源,在100和500mm.mard之间激光产生正电子有一个几何发射。在5-20Mev能量范围中,每束 1010-1012个正电子中,这种低的束流发射度是准单能的,这可能在未来加速器中能作为替代正电子源。 最近的实验表明,在FWHM中大约20-40度的发散角下,用强短脉冲激光照射富含高Z的目标靶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准单能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这个实验表明了可以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直线加速器中的替代源的可能性。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新的替代源取决于一些潜在的优势,大大减小的物理尺寸,更少的成本和束流品质的提高比如每个脉冲的粒子数,能量范围,束流发射度。这些优势正是基于激光尾场的电子加速器概念所追求的。 传统的正电子源通常包含高能量的电子束和富含Z的目标靶。例如,SLC使用了一个120 Hz, 30 GeV, 30kW的电子束和一个24mm厚,水冷却式W(90%)-Rh(10%)目标靶来产生正电子。一个两千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需要产生电子驱动束。在2-20 MeV范围内,大约500mm.mrad的几何发散度下,在加速系统中 可以捕捉到每束5×1010的正电子束。在被放进加速器之前,被收集到的正电子 束要先被加速到 1.2 GeV并且被传送到一个发射制动环中。 用强激光产生正电子的同时会在高Z目标靶中产生相似的电子。用一个持续 的非常短强激光脉冲照射一个1mm厚,直径2mm的金制目标靶,产生1010-1012个 5-20MeV的准单能正电子。既然这是总电子能量其中包含了决定正电子产量的兆电子伏特电子,所以激光的功率会比激光的强度更重要。相同的物理过程在基于正电子源的的加速其中是有优势的。在BH过程中,激光产生热电子制造能产生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正负电子对的轫致辐射光子。考虑到对比每个脉冲的粒子数和粒子能量,这篇文章会阐述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几何发射度,和与在SLC 中~500mm.mard的比较结果。 几何发散度 ,被定义为,其中x和x'表示在x轴上的 粒子的位置和发散,代表一束中粒子的平均数。发散角的上限,其中和分别是原尺寸和发散角度的平方根。这篇文章说明了四个驱动激光正 电子能量6,12,17,28MeV的发射度上限。我们展示的发散度是通过1-D方法得到的。 考虑到非常小的激光焦点的结合和在20至40度范围内测量正电子束的发散,可能会预期正电子发射度可能小于10mm.mard。然而,实际的源尺寸和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发散度比预想的更大,如图1a所示。在激光中产生的热电子通过目标靶传送,所以,在目标靶任意深度中,正电子构成的区域都会比激光中焦点区域大。小部分有足够动能的正电子可以跃出目标靶并且成为有用的作为正电子源。跃出表面的正电子在目标靶背面的横向分布决定了原尺寸大小。源

低温等离子体介绍

低温等离子体介绍 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它由电离的导电气体组成,其中包括六种典型的粒子,即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以及光子。 事实上等离子体就是由上述大量正负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并表现出集体行为的一种准中性气体,也就是高度电离的气体。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其中的负电荷总数等于正电荷总数,所以叫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分类 1、按等离子体焰温度分: (1)高温等离子体:温度相当于108~109 K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如太阳、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 (2)低温等离子体: 热等离子体:稠密高压(1大气压以上),温度103~105K,如电弧、高频和燃烧等离子体。 冷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高(103~104K)、气体温度低,如稀薄低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晕放电等离子体、DBD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索梯放电等离子体等。 2、按等离子体所处的状态: (1)平衡等离子体:气体压力较高,电子温度与气体温度大致相等的等离子体。如常压下的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和高频感应等离子体。 (2)非平衡等离子体:低气压下或常压下,电子温度远远大于气体温度的等离子体。如低气压下DC辉光放电和高频感应辉光放电,大气压下DBD介质阻挡放电等产生的冷等离子体。 什么是低温(冷)等离子体? 冰升温至0℃会变成水,如继续使温度升至100℃,那么水就会沸腾成为水蒸气。随着温度的上升,物质的存在状态一般会呈现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的转化过程,我们把这三种基本形态称为物质的三态。那么对于气态物质,温度升至几千度时,将会有什么新变化呢? 由于物质分子热运动加剧,相互间的碰撞就会使气体分子产生电离,这样物质就变成由自由运动并相互作用的正离子和电子组

南京大学-矢网分析实验报告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摘要: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够对网络参数进行全面测量,它既可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又可测量网络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本实验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装有微波材料样品的二端口网络散射系数(s 参量),反推出待测样品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关键词:矢量网络分析仪;s 参量;介电常数;磁导率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矢量网络分析仪额操作和使用。 2. 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s 参量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由s 参量计算介电常数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够对网络参数进行全面测量,它既可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又可测量网络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天线和雷达散射截面RCS 测量,发射/接收(T/R )模块测量,介质材料特性测量,微波脉冲特性测量,光电特性测量和低温电子测量等领域,是相控阵雷达、精密制导、电子对抗、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微波通信和卫星等电子系统的科研、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源产生测试信号输入到被测件,当测试信号通过被测件时,一部分信号被反射,另一部分信号则被传输,那么反射和传输信号就携带了被测件的一些特性。 矢量网络分析仪A V3629用于测量器件和网络的反射和传输特性。整机主要包括45MHz —40GHz 合成信号源、53MHz —24GHz 本振源、s参数测试装置模块、幅相接收模块、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合成信号源产生45MHz —40GHz 的测试激励信号,此信号通过整机锁相电路与本振源同步扫描。s参数测试装置模块用于分离被测件的入射信号、反射信号和传输信号。当源在端口1时,产生入射信号R1、反射信号A和传输信号B;当源在端口2时,产生入射信号R2、反射信号B和传输信号A。幅相接收模块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由于采用系统锁相技术,本振源和信号源锁相在同一个参考时基上,保证在频率变换过程中,被测件的幅度和相位信息不丢失。在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中,将模拟中频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得到被测件的幅相信息,这些信息做各种格式变换处理后,将结果送给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将被测件的幅相信息以用户需要的格式显示出来。 对于二端口网络,外向波与内向波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11121221 222b s s a b s s a ?????? =???????????? (1) 其中,1a 、2a 和1b 、2b 分别是端口1和端口2的内向波和外向波。

ICP-AES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原理与结构; (2)掌握ICP-AES进行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 (3)了解标准溶液以及它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ICP光源具有环形通道、高温、惰性气氛的特点。因此,ICP-AES具有检出限低,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基体效应小等优点,可用于高、中、低含量的70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ICP-AES包括:1.高频发生器2.等离子体炬管3.试样雾化器4.光谱系统ICP-AES的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特点:(1)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3)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4)Ar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5)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ICP焰炬外型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气体放电。 实验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计算机 实验步骤: (1)依次打开电源、稳压器开关,预热五分钟,打开冷却循环水、空气压缩机和排风开关,打开氩气钢瓶调节分压表压力为0.6Mpa左右。 (2)开主机。打开显示器,计算机和打印机。 (3)打开iTEVA软件的plasma status对话框,进入点火界面,确认status状态正常(无红色图标),点击开启等离子体键。 (4)点着火使等离子体稳定15-30分钟,并在观察CID温度<-40℃。RF和光室温度稳定。建立分析方法。

直流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诊断实验指导手册(教师用)-东北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系列-等离子体诊断实验实验指导手册(教师用书) 东北大学 2017.6.30

等离子体是由中性粒子、电子、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各向异性运动的物质形态,被称为除了固态、液态、气态外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应用广泛,也是近代物理、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也是大学物理以及相近专业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必修内容。改变插入到放电管的正柱区内的朗缪尔探针的电压(一般-100V 到+100V 变化),使之吸收等离子体内的离子和电子,并分析探针上的电流 I 和电压 V 的关系可以对等离子体进行诊断分析。本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相关理论。朗缪尔探针是研究等离子体特性的主要工具,要求学生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朗缪尔探针的测量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熟练测量朗缪尔探针的 I-V 特性曲线;能够通过 I-V 特性曲线计算分析出等离子体的有关参数。通过本实验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如下内容: ①等离子体空间电位 ②等离子体悬浮电位 ③等离子体密度(电子密度=离子密度) ④电子温度 ⑤朗缪尔探针(单探针)进行等离子体诊断的理论

SSV-40 型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 1 台(如图 1 所示);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手册;记录笔和记录纸;可拍照手机。 图 1 SSV-40 型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

3.考察知识点 ⑴等离子体参数 等离子体空间电位:等离子体相对于地的电位(差)。 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宏观呈现电中性的物质状态,因此宏观的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相等也等于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温度:等离子体中大量电子做运动具有的动能的宏观表现即温度。 探针悬浮电位:朗缪尔探针悬浮在等离子体中(由于是悬浮状态探针电流为零)时探针相对于地的电位差 德拜长度:德拜长度描述等离子体最小尺度,只有大于德拜长度的尺度才可以认为是等离子体,小于德拜长度区域内存在的电子离子的局部不稳定运动或者说局部空间电荷不为 0,不能认为是等离子体。因此德拜长度是等离子体重要的指标,一般朗缪尔探针的针尖尺度应该小于德拜长度以致于接触式测量不至于对等离子体产生干扰。 图 2 SSV-40型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放电与诊断电路简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实验讲义

实验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定性判断试样中所含未知元素的分析方法。 3.学会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试样中元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的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各种元素因其原子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因此,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激发后,只能辐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线,它代表了元素的特征,这是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是以场致电离的方法形成大体积的ICP 火焰,其温度可达10000 K,试样溶液以气溶胶态进入ICP 火焰中,待测元素原子或离子即与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离子发生碰撞吸收能量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相应的原子谱线或离子谱线,通过对某元素原子谱线或离子谱线的测定,可以对元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ICP 光源具有ng/mL 级的高检测能力;元素间干扰小;分析含量范围宽;高的精度和重现性等特点,在多元素同时分析上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液体试样(包括经化学处理能转变成溶液的固体试样)中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约74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仪器与试样 仪器:ICP OES-6300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试样:未知水样品(矿泉水) 四、实验内容 1.每五位同学准备一水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熟悉测试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光谱和数据结果的含义。 2.观摩定量分析操作,学会分析标准曲线的好坏,掌握操作要点和测试结果的含义。 五、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1)自带澄清水溶液20 mL,要求无有机物,不含腐蚀性酸、碱,溶液透明澄清无悬浮物,离子浓度小于100 μg/mL。 (2)将待测液倒入试管。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作者:————————————————————————————————日期: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 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探针法 1.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2.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3.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定义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是一种由等量正负电荷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电离气体,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 e,正离子密度为n i,在等离子体中n e≈n i。 (3)轴向电场强度E 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南京大学_光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磁共振 (大学物理学院 210000) 摘要:光磁共振是利用光抽运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磁共振灵敏度的技术。本实验依据光磁共振技术,运用“光抽运—磁共振—光探测”的方法,测量地磁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以及铷原子的相关参量。 关键词:光磁共振;光抽运;磁共振;塞曼效应;塞曼子能级;地磁场;朗德因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光抽运—磁共振—光探测”的思想方法和实验技巧,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射频磁共振。 2. 测定銣原子87Rb 和85Rb 的参数:基态朗德因子F g 和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 。 3. 测定地磁场 B 地的垂直分量B 地垂直、水平分量B 地水平 及其倾角θ。 二、实验原理 光磁共振技术是根据动量守恒原理,用光学抽运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微波或射频磁共振现象的双共振技术。特点是兼有波谱学方法的高分辨率和光谱学方法的高探测灵敏度。 1.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及其塞曼分裂 铷是一价碱金属原子,有一个价电子,处于第五壳层,主量子数n=5,电子轨道量子数L=0,1,2,3…,n-1,电子自旋S=1/2。铷原子中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 P 和自旋角动量S P 发生轨道—自旋耦合(LS 耦合),得到电子总角动量J P ,其数值 ,,1,,J P J L S L S L S ==++-???-。当不考虑铷原子核的自旋时,铷原子总 磁矩2J J J e e g P m μ=-,其中,e e m -分别为电子的电荷、质量。朗德因子 (1)(1)(1) 12(1) J J J L L S S g J J +-+++=++ 从而形成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这时,铷原子的基态能级21 S J n S +对应于n=5,L=0,S=1/2,J=1/2,即为212 5S ,相应的朗德因子2J g =;铷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 21S J n P +对应于n=5,L=1,S=1/2,J=1/2、3/2,是双重态,即为212 5P 和232 5P ,相应的朗德因 子24 ,33J g = 。221322 55P S →的能级跃迁产生光谱线1D 线(1794.76nm λ=);22332 2 55 P S →的跃迁产生光谱线2D 线(2780.0nm λ=)。本实验观测与1D 线有关的能 级的超精细结构及其在弱磁场中的塞曼分裂。 通常原子核也具有角动量,记原子核的总角动量为P ,它是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矢量和,核的总角动量的数值I P = ,通常也称为核自旋,其中I 称为核的自旋量子数,I 为整数或半整数,已知稳定的原子核的I 值在0~7.5之间。核的总角动量I P 的最大可测的分量值为I 。当0I ≠时,原子核的总磁矩为

等离子体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xxxxxxxxx 班级:2010级工艺x班 学号:xxxxxxxxxxx 实验组号:二班xx组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xxx 实验时间:x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老师:印永祥 撰写实验报告时间:xxxxxxxxxxxxxxx日

等离子体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 合成气,由2/H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是生产甲醇、合成氨、乙酸、甲酸甲酯、二甲醚等多种化学产品的重要中间体。 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合成气的途径主要有甲烷水蒸气重整、CH 4-CO 2重整。如式(1)、(2)所示, 4223206/CH H O CO H H kJ mol +→+?= (1) 422 22247/CH CO CO H H kJ mol +→+?= (2) 前者称为湿法重整,生产1mol CO 至少要消耗1mol CH 4;后者称为干法重整,由于使用CO 2为碳源制备化学品,生产1mol CO 只需消耗1mol CH 4。显然,干法重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低碳经济大趋势,是今后合成气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然而,CH 4和CO 2均为稳定的惰性分子气体,且CH 4-CO 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该反应往往需要采用非常规手段才能获得可观的反应速率。研究表明,催化技术路线和等离子体技术路线被认为是实现CH 4-CO 2重整最有效的手段。 1 实验目的 [1]、认识等离子体发生方法,理解等离子体诱导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2]、认识气体传输一般性常识,掌握高压气瓶、减压阀、管道输送、流量 控制、容器密封等化工使用方法; [3]、学习使用气相色谱采集实验数据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数据处理获得 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认识开展化工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2 实验内容 [1] 搭建实验流程 1、 原料供应控制系统,包括从钢瓶通过减压阀将气体输送到转子流 量计,从流量计计量后分别送入等离子体发生器和反应器; 2、 等离子体发生器与电源的连接,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反应装置的循

2.2和2.3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

电容耦合射频放电 为了维持直流辉光放电,电极必须是可导电的。如果其中一端或两端电极都不可导电,如当辉光放电用于绝缘材料的光谱化学分析或介质薄膜的沉积,此时电极表面附着绝缘材料,电极因正负电荷的积累而充电,辉光放电熄灭。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电极间加交流电压,这样,每个电极都可以充当阳极和阴极,在电压正半周期时积累的部分电荷将会在电压负半周期时被抵消。 通常,电压频率为射频范围(1kHz-310kHz ,常见频率为13.56MHz )。严格的说,在其他电压频率时,也会产生电容耦合放电,所以称其为交流放电更合适。另外,频率应该很高,这样半个周期才会比绝缘体充满电的时间短。否则,电极将会相继呈相反极性,引起短暂放电,而不是持续放电。由计算可得,当所加电压频率大于100kHz 时,放电能持续。实际上,很多射频辉光放电过程产生于13.56MHz 。因为该频率是国际通信局规定的,其在传播一定能量的时候不会对通信产生干扰。 此时需要强调,所谓电容耦合,指的是将输入功率耦合为放电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利用两个电极及其鞘层形成一个电容。后面会讲到,射频功率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耦合放电。 在典型射频频率下,电子和离子的行为完全不同,这可通过它们不同的质量解释。电子质量小,可以跟得上射频电压产生的时变电场的变化。实际上,电子的固有频率,或所谓的电子等离子体频率为:;02εe e pe m e n w = e pe n f 9000=(Hz ) (1) e n 用3-cm 表示。当电子密度从1010变化到 31310-cm 时,等离子体频率由9×810变化至3× 1010Hz ,比13.56MHz 大很多。如果电压频率小于 离子等离子体频率,离子可以跟得上鞘层内的电 场的变化。由于离子等离子体频率与质量呈反 比,电子可以跟的上典型射频时电场的变化,而 离子只能跟得上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 电容耦合射频放电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 自给偏压现象,也是由电子和离子质量的不同引 起的。当两电极大小不同时,或当射频电源与电 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时,或电极是绝缘的(因为可以把它当作电容),自给偏压也称直流偏压便会形成。当在由电极形成的电容上施加一方波(见图3)时,等离子体电压值将达到所加电压的值。当所加电压刚开始为正时,如图3,电子将加速向电极运动。因此,电容将通过电子电流迅速充电,等离子体电压下降。半个周期后,所加电压极性改变时,等离子体电压改变相同的数值(即施加电压幅值的2倍)。电容此时通过离子电流已充电完成,等离子体电压将下降,但比先前下降的少,因为离子的迁移率较低,导致离子流通量较小。又经过半个周期时,电压极性改变,同样等离子体电压极性也改变。此时,等离子体电压下降更快,因为电容因电子流又充满了电。此过程周而复始,直到电容最终充满足够的阴极电荷,此时电子和离子在一个射频周期内流量相同。最终在射频功率电极间形成一个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负直流偏压(图3中的虚线表示)。需要说明的是,该现象也会发生在地极中,但影响很小。图4为一典型的正弦电压,其频率为13.56MHz ,以及其所对应的直流偏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