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汇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汇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汇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汇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

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一、分类和体系结构

(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

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

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 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

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

3、分析总结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

一、作用

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2、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保障。

3、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

二、方法论原则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时要把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结合起来。

3、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要把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1)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的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和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的方法。其重点在于确定研究现象的质的方面的属性。

(2)定量研究:是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第一节研究课题的选定

一、选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一)选题的含义:1、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2、选择实际研究的方向。

(二)选题的意义: 1、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2、选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关键;3、选题是衡量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三、选题的方法

1、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

2、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3、善于转化对问题的提法;

4、进行课题论证,避免盲目性。

第二节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的作用

1、帮助研究人员全面正确掌握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2、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以及主要分布

1、文献的三种等级

一级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知识的生产者记录的最初发现、发明、新理论、新方法为容出版的原始文献。

二级文献:将一级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顺编排以供查找的文献,如索引、文摘等。

三级文献:是科研人员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大量的一次文献经过系统的阅读、分析、研究、整理、概括而写成的,如综述、动态、指南等。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1)书籍:包括专著、论文集、资料性工具书等。(2)报刊:报纸、期刊。(3)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学术会议文集、学位论文等。

三、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1、文献的检索过程:(1)确定检索的主题和围(2)检索:从不同渠道获取资料。

2、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顺查法:以检索主题发生时间为起点逐步查到日前新出版的文献。逆查法:时间上与前者相反。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检索文献的要求:全面性、准确性、积累、善于思考。

四、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主要容包括: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方法。 3、正文部分。 4、主要文献目录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一、概述

1、理论构思的定义:是研究者在正式研究之对研究项目的设想。

2、基本容:定义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变量及其操作性定义。或者说包括问题的提出,具体方法、步骤、进程、检验方式的确定,结果的设想等。

二、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具有明确的方向、主题思想和研究目标;

2、调节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帮助研究者提高科研水平;

3、制约研究成果的界定、成果构成形态以及成果的评价解释。

三、教育科学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1、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

2、具有知道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3、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

4、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

5、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合理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建立和检验的基本方法

1 、理论探讨2、建立指标体系3、调查研究以及准备性的实验研究4、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设计

一、确定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方法;

2、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以及相互关系。

二、选择研究对象(介绍几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总体:一定时空围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从总体中被抽取的、用于研究的那部分能代表总体的个体。

取样:又叫抽样,指研究者按一定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1、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取样的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2、取样的基本方法

简单随机取样:遵守均等概率的原则,即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具体方法有抽签法等。

系统随机取样:按一定标准把总体各单位按次序排成表,再从表中任一地方起向任何方向按系统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分层或分类然后按层或按类抽样。

整群随机取样:从总体中抽取几个单位总体作样本。

三、形成研究计划

1、研究计划的基本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评述研究的背景知识、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基本容和可能的突破、成果的提交方式、工作方案和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

2、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

如教育实验研究的计划格式:

1、绪言:包括问题及假设、已有研究状况、有关文件检索;

2、研究的具体方法

3、总体和样本;

4、研究设计;

5、实验过程;

6、数据分析的统计技术

7、时间安排;

8、预算。

第三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一、历史研究法的定义

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即通过搜集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历史研究法的特点

历史性、具体性、抽象性、以逻辑分析法为主。

三、历史研究法的适用围

1、对某一时期教育情况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4、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

5、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法的运用

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历史研究中的资料来源以及分析鉴别;

2、唯物史观;

3、研究者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在一定时间有目的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1)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的方法。(2)在自然状态下进行。(3)直接性:是正在发生的事实。(4)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5)借助一定工具。

3、教育观察研究的功能

(1)是搜集学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规律的基本途径。(2)检验科学假说、发展科学理论。(3)在儿童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广泛运用于儿童发展研究的各个方面。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

1、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场所)划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的观察。

2、根据观察的方式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前者用感观观察,后者借助仪器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其中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4、根据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前者是有目的、和详细计划的观察则设计合理的可控性观察。一般在对对象非常了解的情况下使用。后者对研究问题的围、目标采取弹性的态度,容、项目、步骤没预先确定。

三、教育观察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自觉性。

第二节两种典型的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现场观察的含义、特点

1、教育现场观察: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进行的观察。

2、特点:自然性、直观性、全面性

二、实施教育现场观察的基本要求

1、获准进入教育现场,争取到积极的帮助和配合。

2、细致观察和客观记录。

3、系统整理和科学分析观察所得资料。

三、教育现场观察的优缺点

1、优点:资料自然、真实、可靠性高

2、缺点:(1)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2)需要观察者具备比较高的协调人际关系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真正用于观察的时间不是很多。

四、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一)全结构式教育观察以及特点

1、含义: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施行于实验室的、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以全面控制的观察。

2、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特点:(1)在实验室进行;(2)有详细的观察计划;(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4)可以全面控制。

(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

1、确定观察容的结构;

2、确定观察场地、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

3、编制观察记录表;

4、实施观察和记录;

5、分析资料。

(三)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优缺点

1、优点:(1)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2)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并且可以利用数量描述。

2、局限性:(1)对观察者的要求比较高;(2)对实验室的研究条件要求比较高。

第三节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

主要有四种方法:描述记录法、取样记录法、行为核对表、观察记录代码系统。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调查研究就是以调查为基础的研究,是在了解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过程。是一种描述研究。

2、特点:(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1、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三、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定调查计划;

5、调查的实施;

6、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节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是调查者用事先设计好了的问卷向被试了解或征求意见的书面调查方法。

特点:调查过程的标准化;调查形式的匿名性;调查的围广、效率高。

(二)问卷的结构

1、指导语:也叫说明或前言,容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和答卷事项的说明。一般有致词、填答说明两项。

2、问题:是主体部分。包含所有的调查问题和回答方式。

3、结束语:一般用简短的话对被试的合作表示感。

(三)问题的设计

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语义清楚;语句简洁;面向对象;价值中立;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2、问题的形式

开放式:是要求被试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回答的问题。

封闭式:是有固定答案的通过填空或选择形式完成的问题。

半封闭式:既有封闭式问题,又有开放式问题

3、问题答案的格式

开放式问题没有专门的格式,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格式: 1、是否式; 2、选择式; 3、排列式; 4、序列量表式。

(四)问卷的编制

1、问卷的编制程序:(1)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课题分解成一系列研究问题;(2)确定搜集的信息类型,并且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3)草拟问卷问题和答案;(4)征求意见;(5)试测;(6)再修订。

2、编制问卷应该注意的问题:(1)问题的表述要清楚并尽量方便被试回答;(2)问题的分类要恰当,多选题的平行答案要尽可能包括所有结果。(3)问题的排列简单的、事实性的在前,复杂、开放式的在后。

二、访谈调查

(一)访谈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试面对面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2、优点:灵活性高;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2、访谈调查的局限性:调查效率比较低;分析处理难度大;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

(二)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三)访谈调查的过程

1、选择访谈对象;

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3、正式访谈。

(四)访谈调查常用的技巧

1、接近访谈对象的技巧;

2、处理拒绝的技巧;

3、追问的技巧;

4、记录的技巧。

三、测量调查

(一)测量调查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是使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或实际情况,从而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2、特点:取材围广;有比较严密的工具编制过程;有严格的施测过程;使用常模对结果进行解释;应用围广。

(二)分类

1、按测量层次分为:

(1)定名测量:给事物指定一个类别名称或符号,如用1表示男、用2表示女;(2)定序测量:按事物的大小、轻重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如第1、2、3名的等级;(3)定距测量:用数值表示事物之间差距的大小,等级之间的距离单位相等;(4)比例测量:特点是有一个绝对的、非人为的零点作为测量的参照。

2、按测量工具分为:(1)标准化测量;(2)非标准化测量。

(三)测量调查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诊断作用;2、建立和检验研究假设;3、评价作用;4、预测和选拔作用。

(五)对测量工具的要求:高效度;高信度;合适的难度;理想的区分度。

四、调查表法

(一)含义:是把要了解的问题编制成表格让被试填答以获取资料的方法。(二)特点:1、调查围广泛;2、规、简明,方便填写和统计。

(三)调查表的种类:单一表和复合表。

(四)调查表的基本要素:标题、序号、标目、书记、表尾、表注。

(五)调查表的编制和基本要求

1、调查表的编制:明确研究目的、了解具体容

2、调查表的基本要求:适用、准确、规。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第一节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

1、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引进教育领域

2、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形成的教育实验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2、特点:明确的研究假设;有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教育实验特质目标的建立以及测评。

3、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2)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3)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和反应型实验

(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三)按实验的目的分为:1、确认性实验(收集资料,确认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说容的基本特征);2、探索性实验(以科学假说为前提,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进而发现教育规律);3、推广验证性实验(对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实验,以验证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

(四)按实验的控制程度分为:1、前实验(无法随机分配被试,对无关因素缺乏控制,难以探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2、准实验(虽末完全控制无关变量,但又尽可能的条件加以控制);3、真实验(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和抽取,对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四、教育实验研究的功能

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和发展等。

五、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实验的准备阶段;

2、实验的实施阶段;

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第二节教育实验的设计

一、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在效度:表示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变量,也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亦即实验结果的真实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亦即实验结论对所研究领域的事实的概括程度。

提高效度的主要措施:控制无关变量。主要方法有随机法、消除法、恒定法、均衡法和统计控制等。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提出;

2、确定实验处理;

3、样本的选取;

4、选择因变脸以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5、控制无关变量等;

6、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且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

三、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实验成员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做不同的自变量处理,每组成员都只接受一种实验数据。

组设计:使每组成员轮流分配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实验数据,每个成员都接受整个实验的各种自变量。

教育实验设计的分类

(一)比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二)比较严格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第三节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评价

一、教育实验评价的容和围

1、目标评价;

2、过程评价;

3、结果评价。

二、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以及设计原则

1、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评价指标是一个按类别、分层次的指标体系,一般含一、二、三级指标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容上的目的性与一致性;结构上的完备性和独立性;操作上的可比性和可测性。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1、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了解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以及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

4、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三、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

1、有比较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

2、有合理的控制;

3、实验的设计、程序比较规;

4、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七章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一般原理

一、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特点

1、概括性和间接性;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3、层次性;

4、继承性和超前性。

二、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

1、深化教育认识,揭示教育规律;

2、完善和发展原有教育理论体系并且建立新的理论;

3、对研究结果进行逻辑证明。

三、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定理论研究课题;

2、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

3、确定概念畴并且提出研究假设;

4、形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检验;

5、拟定理论研究的论文写作提纲,撰写理论研究论文。

第二节教育理论的构成以及进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理论的构成因素以及方法

1、教育概念以及定义方法

2、教育命题以及方法

二、进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二)历史-逻辑方法;(三)系统科学方法;(四)发生学方法;(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第八章教育科学研究性资料的分析第一节定性分析概述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

定性分析主要是研究者对文字、声音、图片等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一定审查、汇总、归类,从而提示事物的在特性的方法。教育定性分析就是要描述教育现象的性质。定性分析主要使用归纳法,即从特殊事件是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二、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的特点

1、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2、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3、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4、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第二节定性分析的过程

一、资料的审核:1、资料的真实性;(1)从使用方法方面审核;(2)从研究者本身审核;(3)从研究对象方面审核。2、资料的准确性:一致率。吻合率。3、资料的有效性

三、归纳分析

2、类别: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

3、归纳法的主要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第三节定性分析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信度分析

£¨ò?£? 定性分析中的信度

信度:可靠性。是研究方法与结果的一致性或接近程度。又分为:1、在信度(仅在同一条件下对资料的搜集、分析、解释具有一致性);2、外在信度(同一研究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能否重复或重现)。

(二)定性分析中的信度判定:一般用一致同一律来判定信度。(一致同一律的算法是用赞同某一研究结果的人除以参加研究的人数)。

二、定性分析的效度分析

(一)定性分析中的效度

1、效度: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即一项研究实现目标的程度。又分为:1、在效度(研究成果被合理准确解释的程度);

2、外在效度(研究成果能否推广到其它情境中去的程度)。

效度可分为四类:1、描述性效度,是对外在现象描述的准确度:2、解释性效度,是研究者了解、理解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真实程度;3、理论性效度,是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在研究中建立的理论是否真反映了所研究的现象;4、评判性效度,指所作价值判断是否真实。

(二)定性分析中的效度检验

对效度的检验方法:1、检查法,对研究结果中的漏洞逐个检查,找出原因;2、三角互动法,即对同一问题从多个方面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3、反馈法,听取多方面意见;4、比较法,将研究结果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相关理论相比较,看是否出现明显不同。

第九章教育科学研究定量资料的分析

第一节定量分析概述

一、定量分析的概念

定量分析是借助数字手段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

二、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1、数据描述:任务是将数据进行整理,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等形式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数据推断:利用概率和分布理论进一步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方法。

3、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系列数据之间相互的数量关系综合分析数据的特征,并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或从众多变量中提取出共同的因素,为数据资料的归类提供数字上的支持。

三、定量统计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局限

1、统计分析手段的条件性;

2、统计推断的概率特征;

3、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导致数量分析的模糊

四、定量分析的前提

1、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2、数据资料的完整性;

3、数据资料的有效性。

五、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影响定量统计方法选择的因素: 1研究课题的性质;2数据资料的类型;3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

第二节数据资料的描述

一、数据资料的归类整理

1、统计表的含义和编制要求

2、几种常用的统计表

3、统计表的绘制要求

4、几种常用的统计图。

二、几种重要的数据特征值

1、集中量数:是代表集中趋势的量数。常见的有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其功能是:1、描述和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并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2、用来与同质的另一个对象做比较。

2、差异量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和离散程度的量数。它反映数据分布的离中趋势。常见的有平均差、标准差、方差等。

3、地位量数:用来描述单个数据在整体中的位置。常见的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3、相关系数:相关是指事物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相关系数是描述代表事物的量之间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的量数。它表明变量间相互伴随的变化的总趋势。

第三节数据的推断

一、总体参数估计

1、点估计:用一个特征值做为总体的参数估计值。估计值应具有无偏性、一至性和有效性。

2、区间估计: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或一个数据的区间表示的总体参数的可能围。

二、假设检验

是研究者通过对虚无假设进行检验,通过拒绝和接受虚无检验来做出的接受和拒绝的研究假设的决定的过程。

Z检验:基于标准的正态分布进行的检验。用于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Z检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两个独立的样本必须来是分别来自已知的总体标准差。

T检验:基于T分布进行的检验。是用t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F检验:是同时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均数差异的方法,即变异数分析(方差分析)。

假设检验中还有卡方检验、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第四节数据的综合分析

方差分析:主要指单数方差分析,即f检验。

回归分析:是一复杂的概念,略。

因素分析:此种分析的作用是从众多的研究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要素,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的数据特征对事物分类的方法。聚类,是把相同的聚为一类,即按事物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

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含义和分类

1、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含义: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文字加工和理论分析产生出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知识。

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1)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2)以教育理论为主的成果;(3)综合性的成果。

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目的

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

2、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3、提高研究水平;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三、几种主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一、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作用

1、鉴定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研究工作的改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调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3、提高研究工作整体质量。

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容

1、目标评价:(1)创新性价值的评价;(2)对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进行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评价。

2、过程评价:研究结束后,对研究过程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等一系列科研过程的评价。

3、结果评价:主要评价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主要有:研究者自评、同行专家评价、行政部门评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_________,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亚里士多德在_________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并以巴巴拉式_________为科学解释中演绎推理的范例,强调通过演绎建立科学解释,对以后的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性工具书。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是1985年出版的《_________》。 4.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特别是_________,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_________,三有好的清晰度。 5.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6.教育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 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把访谈调查分为_________访谈调查和_________访谈调查。 8. _________,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无关变量,也叫_________。 9.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完全归纳法和_________三种,前者又称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称因果关系归纳法。 10.根据一个判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程度和是否加入评价性要素,可以把命题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doczj.com/doc/4516810070.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一.定量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和作者,摘要和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部分组成。 1.标题和作者 标题包括题目和文内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总标题。它要用简明、精当的词语反映研究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把握研究的“核心内容”。所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研究主题最简介的陈述,要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字。文内标题要反映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层次。 实验报告题目应放映研究的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标题最基本的信息要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说明要做的实验研究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的题目要直接说明是对某问题的调查。可加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以便具体说明在什么范围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标题下方是作者姓名和单位。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文摘),英文为abstract,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214-1976(E)文献工作——出版物的文献和文献工作》中,对其含义作了明确界定:“是指着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也就是说摘要是研究结果的浓缩。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其他5项。在定量研究报告中,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研究的问题,该问题过去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关键词要包含研究主题、自变量和因变量。在调查报告中关键词要包括研究主题、调查对象、范围等。 3.引言 (1)引言的意义 引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写引言的目的主要是向读者阐明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价值和意义,明确所要验证的假设和该假设的理论基础,以及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因此,引言部分应提纲挈领地显示该项研究的直接目的、针对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学术地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 程序来研究教育问题,以期获得有关教育行为的法则性知识的 理性认识活动。 (一)不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象观 1.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 2.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事实或教育情境 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 鉴于上述几种对象都有些不足,我们赞同把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为“教育问题”。首先,因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其次,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在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确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强调教育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就是当代的教育科学研究把重点放在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来解决教育上的问题。第三,由于我们这本教材的对象是直接从事教育实际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因而当我们把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确定为“教育问题”时,更易于为有志于进行教育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所把握,更能将教育科学研究直接地指向现实的教育改革,定位在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上。 (二)教育问题及其性质和分类 1.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就是人们实际教育活动结果与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期

望的结果之间的矛盾。简单地说,教育问题就是实际事态与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与矛盾。 2.教育问题的性质 A、教育问题的永恒性B教育问题的复杂向C教育问题的层次 性D教育问题的潜在性 E教育问题的人为性 3、教育问题的分类 根据命题的性质将问题划分为事实的问题、价值的问题、规范的问题、技术的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一方面是认识的任务,它旨在通过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实践的任务,它旨在通过教育研究,促进教育改革,改进教育工作,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改进教育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达到对教师自身工作的改进。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着一种相似的过程模式,即选择课题、分析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及研究成果的讨论与提出。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分类方案基本上有三种:按适用范围和概括成度,可划分为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适用于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三个层次。其次,按研究目的功能作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裴娣娜 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一、科学研究(一)科学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1、复杂性2、实践性3、准控性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4)定性研究强调分析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2、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1)定量研究基本上是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看法(2)定量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受试者行为与有关变量间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或固定性的相关关系。(3)定量研究一般采用假设演绎方式,(4)定量研究所得的结果,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泛推论。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2、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3、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经。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系统性原则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论本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10. 追踪研究法:追踪研究法是指在一段长时间内,一般数月或数年内所做的资料收集,或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形的研究方法。 11. 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一种自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的变量。 12. 主动变量:主动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主动操纵的变量。如教学方法、奖励方式等。 13.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重在解决当前独特的实际问题。它是直接满足教育实践需要的研究活动,是具有能应用于解决当前大家所关注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14.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是指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从抽样总体的名单中,有系统地每间隔若干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作为样本。 15. 信度: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指测量多次,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16. 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分类抽样法也叫分层抽样法,它是先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再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 18. 效度:效度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结

1、四个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目前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与重点;借鉴与创新关系 确定研究课题基本要求标准问有价有理和事实依据具体明确独创性可行性(主客时机)4、选题的含义:经选择未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5、选题的过程:逻辑过程。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矛盾分析中,发展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课题。 6、选题的途径与方法(A课题产生途径:社会发展;学科建设;教育实践;日常观察;国内外信息分析;国家领导机构指南、B分解、C提法、D进行课题论证避免选题盲目性) 7、文献检索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8、检索文献遵循要求:检阅要全面全面性;准确性;勤于积累;善于思索 9、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文献目录(专著和论文) 10、理论构思: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事实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11、理论构思的基本内容:准确表述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研思路 12、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作用:方向明确主体思想目标;提高研究者科学水平;评界 少年儿童主体发展:一是阐明研究目标和具体问题;下定义界定核心概念;提出理论观点(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教育改革关键是教师) 13、好的理论构思主要标准: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客观;具指实践现实性可行性;着眼点正确性;具体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概念和理论体系结构合理性 14、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探讨;建立指标(理论引导方法、统计学方法)理论构思具体化得到初步论证;调查、实验方法获得事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吸合 15、教育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对象 16、选样本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 2. 变量 3. 研究假设 4. 测量 5. 区分度 6. 结构性观察 7. 科学研究 8. 观察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 10. 追踪研究法 11. 实验变量 12. 主动变量 13. 应用研究 14. 等距抽样 15. 信度 16. 典型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 18. 效度 19. 抽样调查 二、填空题 1. 按材料的整理分类,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和。 2.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等距抽样、、多级抽样、整群抽样和有意抽样。 3. 测量有四种类型的量尺:类别量尺、、、比率量尺。 4. 根据研究目的分类,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和两大类。 5. 测量有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 6. 效度的类型有:、和结构效度。 7. 科学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系统性、、。 8. 选题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9. 访问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10.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资料和作出结论。 11. 信度的类型有:、、分半信度和库李信度。 三、简答题 1.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简述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3.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那几个方面 4. 简述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5. 简述内容分析设计的五种常用模式 6. 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特征

7. 在内容分析中,确定类目时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8. 简述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9. 简述测量的作用 10. 简述同一资料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的操作程序 四、论述题 1. 试述问卷设计的程序 2. 试述观察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试述选题的原则 4. 试述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5. 试述选题的程序 6. 试述实验控制的方法 7.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8. 试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掌握学校教育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容提要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容提要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之一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一、选择题复习要点: 1、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 以归纳法取而代之。这种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p7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 所突破。P3 3、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 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P19 4、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 验。P11 5、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 究。P 19 6、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 素的干扰,从而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P 19 7、某教授在长沙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 这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后面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P 23 8、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P 17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P 2 6.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 13-14 2.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P 18 3.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具有创造性。P 49 三、名词解释 1.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缩微胶片、信息自动化系统等。P47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选择题复习要点: 1.依据学习成绩把全校400名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各100人,并编写号码(从1到100),然后从每一个等级群体中随机抽取20人进行问卷调查,这种抽样叫做分层随机取样。P 77 2.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起点,按照从现在到过去(如由2009到2005年)的时间顺序去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法。 P54 3.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20所小学进行调查研究,这种取样方法称之为整群随机取样。P 77 4.描述研究、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100,要求占总体的10%。P 76 5.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的方法是逆查法P 54 6.以下有关文献研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具有个人研究的局限性 P 47 7.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是教育性原则P 35 A.教育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需要性原则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1.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P33 2. 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起点,由现在到过去(如由2009到2005年)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 法。P54 3. 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包括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和时机问题。P36 三、问答题: 1.研究课题的产生有哪些途径?P39 2、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34-35 第三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一、选择题: 1.根据观察的情景条件来划分观察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情景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P 101-102 2.有的老师在参与教育研究的活动中,特别注意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趣事,尽管不是天天都有时间来记录,也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学生,但是这些趣事对于他们以后撰写论文提供了有价值事实资料。这些老师的观察记录方法可以称为轶事 记录法。P 115 3.在一次20分钟的语文抄写字词的学习活动中,观察者分别在1-5分钟、5-9分钟、10-15分钟、16-18分钟、19-20分钟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包括认真书写的人数、作小动作的人数、说话的人数、完成作业的人数。这种记录方法称为 时间取样法。P 116 4.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对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P 83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汇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A.直觉观察水平B.探究研究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D.理论研究水平 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教育研究设计B.文献检索C.理论构思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A.简单随机取样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 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 A.现状调查来源:考试大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A.效度要求B.信度要求C.难度要求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罗吉尔·培根B弗朗西斯·培根C.达·芬奇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A.X B.C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A分析B综合C 归纳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B.三因素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考试大论坛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来源:考试大 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B.独立性C.可测性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样本18.无关变量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采集者退散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试题(自己整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 名词解释 一、抽样: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P13 二、观察研究(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地感知、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调查研究(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四、问卷调查: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各种问题表格,是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答案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五、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和某种态度的调查方法。 六、实验法(教育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实验的目的,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探求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教育本质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前实验:是一种不够规范的实验,实验前缺乏清晰的假设,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多(无关变量),实验结果具有或然性。 八、真实验:在试验中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有效操纵实验变量并能严格控制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实验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影响的实验。 九、准实验:对实验变量的控制不能像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广泛,对被试的选择不能像真实验那样做到随机取样,在试验中所使用的各被试组往往是那种已经形成的现成团体(如现有的两个班级、两所学校等)的实验。 十、实验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对无关变量和X、Y进行控制。 十一、实验效度(基本目的:提高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反映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揭示程度,外部效度是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十二、校本(教育)研究(school-based research):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研究目的,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行动研究:由教育情景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或者:行动研究是指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有时与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改进并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为根本目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四、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填空

10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和答案

C.准实验 D.真实验 20XX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归纳和演绎 C.分析和综合 2 .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这种文献 检索的方法是 将散见于其它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梗概的方法是 适用于作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等统计的测量是 教育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般是揭示事物的 10.直接以原教学班作为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实验称之为 A 前实验 B.比较和分类 D.结构和系统 A. 跟踪法 B. 回溯法 C. 顺查法 D. 逆查法 3. 抽样调查中的抽签取样属于 A. 简单随机取样 B. 系统随机取样 C. 机械取样 D. 分层取样 4. A. 辑佚 B.校勘 C. 训诂 D.考证 5. 教育科学历史研究的核心是对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 A. 本身的描述 B.价值的评价 C. 规律的揭示 D.意义的借鉴 6. A. 定名测量 B. 定序测量 C. 定距测量 D. 比率测量 7.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要求实施的情境是 A. 日常教育教学 B. 课外校外活动 C. 自然状态 D. 实验室 A. 因果关系 B. 相关关系 C. 结构关系 D. 主从关系 9. 教育问卷调查的问卷设计中,研究者应持有的态度是 A. 明确立场 B.个人见解 C. 社会认可 D.价值中立 B.后实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卷名:教育)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science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 马克思、F. 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充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校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台,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④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②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