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物保护与修复

文物保护与修复

文物保护与修复
文物保护与修复

第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之间。

3.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4.经分析得知原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HgS)、朱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pb(OH)2)、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C)

5.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1200~1500℃。

6.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补剂是由聚醋酸乙烯组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7.陶器的分类: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①按表面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8.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画成的膜。这层膜与陶器粘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侵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粘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侵润变软后,在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在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9.陶瓷文物表面沉淀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淀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淀物匀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然因为沉淀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淀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淀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硅酸根,硫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淀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结合而形成可溶性盐,用水清洗即可。

10.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些污垢常用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的双氧水溶液清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11.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理这类文物要特别的小心,可在隐秘处做小面积的实验,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如果有损害立即停止,另用别的方法。对这类陶瓷一般用3%~5%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酸来清理。

第三章

12.中期青铜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

13.早期青铜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14.通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粉状锈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钠、二氯化锡及氧化铅的混合物。

15.青铜是铜与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与纯铜相比熔点低,硬度增加。

16.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我国有块状贴的同时已出现生铁冶炼技术。

17.西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18.通常所谓的铁并不是纯净物,而是铁碳合金。

19.铁器腐蚀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生物腐蚀。

20.我国商代兴起金的淘洗及加工工艺。

21.西周出现包金技术。

2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鎏金技术。

23.控制银器保存环境相对湿度在55%~60%以下。

23.唐代出现金丝技术。

24.战国晚期已经有炼钢技术。战国晚期炼钢技术已在我国用于制造兵器,西汉中期出现用百炼钢和炒刚制造的生产工具有铁锸、铁斧。唐代制造的铁锁、铁锅等说明我国战国晚期到唐代冶炼工艺和制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不仅用于生产、生活还用于军事。

25.影响合金组织差异的主要因素:①含碳量不同②熔融温度的高低③冷凝速度的快慢④铸造器物的薄厚、大小⑤锻打次数的多寡。

26.鎏金器物上铜、铁锈的清除:可用1%的氨水或柠檬酸溶液来清除铜鎏金器物上的锈蚀,鎏金层在腐蚀产物在下面或夹在中间,可在双筒显微镜下,采取机械方法清除,用钢针剔除锈蚀物,当露出鎏金薄层时,用1%的硝酸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晾干。还可用盐酸除去鎏金文物上的红色铁锈。也可以鎏金文物的胎质保护。

27.银器文物的腐蚀:盐和氯化物对银器的腐蚀、硫化物对银器的腐蚀、紫外线会加速银器的腐蚀、环境中臭氧对银器的腐蚀。

第四章

28.石质文物是指一切以天然石头为原料加工的制品类文物,基本分为三大类:石质艺术品类文物(我国已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刻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石质建筑类文物、石质工具和用具类文物。

29.石质文物的化学风化: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石质文物的危害,这些气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严重危害人类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使文物不同程度的遭到有害气体的侵蚀,室外文物受害更为严重。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石质文物的侵蚀损害。空气中颗粒状或粉末状物中的尘埃对石质文物的危害,①酸、碱、盐固体粉末②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与水及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再次污染物盐类。③海风刮起海上的盐类空气中的氯化物及硫酸盐气等④燃料燃烧的有机化合物⑤工厂排放的气体和废物⑥尘埃中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30.石质文物的物理风化: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最为突出,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水的结冰和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侵入石质表面的水。对石质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更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质最高的表层,受水的侵入而成为影响最大最严重的部位。

31.油烟对石刻文物的危害: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形成油污油垢,有的已成为陈年油烟,牢固的粘附于石质文物表面。不仅严重的影响石刻的外观,而且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和适宜生存的条件。有些油污败变质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石质文物。

32.石质文物的清洗:石刻上尘埃的清除,可采用毛笔或软毛刷轻轻刷除。雨水冲刷痕迹的清洗,先用去离子水清洗除去易溶于水的污垢,然后用5%Na【Na4(PO3)6】溶液清洗雨水冲刷痕迹,若雨痕太难清洗时,用5%5%Na【Na4(PO3)6】多层纸张贴敷法让其充分接触、洛合而除去水痕,最后用离子交水冲洗石刻,清除残留在石质文物上的清洗剂。油烟菌类的清洗可用14%氨水和5%~10%的丙酮溶液清洗。黑色绿色霉菌与低等植物共生复合

体形成的污物的清洗,用50%丙酮溶液清洗,后用14%的氨水清洗,在用0.4%霉敌乳挤作杀菌等处理。石刻上熔盐及硬质沉淀物的清洗,充分利用石刻内部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在石刻有熔盐的补位采用多层纸张贴敷法。

33.石质文物加固材料的特殊要求:①不影响石质文物原貌,不降低文物价值②能使石质文物风化表层的疏松颗粒粘合成一个整体,这是选择风化石质文物加固封户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③加固材料粘合性好、强度好④加固材料渗透好⑤加固材料抗水性和透水性好,即既可使石质中之水能逸出,又能防外界水进入⑥加固材料透气性好。最后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好,材料及加固效果要长期性、稳定性好。

第五章

34.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武帝时期的石纸片(前144~前88年),质地粗糙,当时是包裹随葬铜镜。经分析,该纸是麻纤维制成的,后被称作灞桥纸。

35.墨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颜料。

36.宋代以后多以油烟制墨。

37.纸质本身组成成分及其性质,从纸张组成结构上讲,其最主要的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最主要的)、半纤维素、木质素。

38.对纸张有害的微生物最适宜的的生长温度为18~28℃。

39.纸质文物害虫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32℃。

40.纸张最佳保存温度为14~18℃

41.影响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主要外因:光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温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的影响、大气中尘埃对纸质文物的影响、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影响。

42.纸张吸潮的原因:纸张纤维素分子中的羧基是亲水基、纸张表面存在毛细结构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43.湿度对纸质文物的重要作用:①空气温度恒定时,纸张必须具有一定含水量才能保持必要的机械强度,优良的柔韧性和弹性。②湿度较低对延长纸张的寿命有利,特别是可避免某些有害气体在纸面上有害化学反应的进行。③湿度过低可避免有害微生物的生长。④湿度过低会使纸张纤维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使纸张干燥,变脆,强度下降。

44.高湿环境对纸张变糟朽的影响:①高湿度会破坏纸张结构,使纸张纤维变潮水解。②使耐水性差的颜料,染料褪色③加速环境中有害气体被纸张中的水分吸收,生成无机酸腐蚀纸张。④使纸张上有害尘埃溶于水后产生有害物质腐蚀纸张。⑤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45.纸质文物保管库房温湿度确定的基本要求:尽量保持文物用纸的正常含水量7%左右,以维持纸张固有的强度和柔韧性。不利于微生物发育。有利于或无害于工作人员的健康。46.大气中尘埃主要包括矿物、有机物:1沙、土。2烟渣。3煤渣。4金属氧化物。5盐晶体。6花粉。7石灰。8固体物质如碳酸钙等。9有机物质微粒。

47.尘埃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尘埃对纸质文物的污染及有机摩擦。

②尘埃会使纸质文物纸张粘连。③有些尘埃带有强烈的腐蚀性,如化工厂产生的尘埃常带有酸、碱性,腐蚀纸质文物。④尘埃是微生物寄生与繁殖的掩护所,也是各种霉菌孢子的传播者,许多纸质文物的腐朽、霉烂于尘埃带菌有关。

48.霉菌对纸质文物的破坏:1霉菌对纸质文物结构的破坏。2霉菌在纸质文物上形成霉斑。3霉菌会使纸质文物字迹褪色。4霉菌使纸质酸度变强。5霉菌会使纸张湿度增加。6霉菌分泌毒素,污染环境、危害人体。

49.纸质文物害虫:烟草虫、毛衣鱼、白蚁、裸蛛甲、蟑螂、书鱼、书虱等。目前我国发现60余种。

50.纸质文物上的污斑主要包括:1水斑、泥斑2油斑3蜡斑4墨水斑5虫屎斑6锈斑7泥斑8霉斑。

51.常用乙醚、丙酮、四氯化碳、苯或甲苯等有机溶剂清洗油斑。

52.污斑清除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在纸质文物清理前,必须作字迹、颜料的点滴实验,如有掉色,溶解现象,则在清洗前先作固色处理,常用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或可溶性聚酰胺树脂加固字迹。2采用化学药品处理后,必须用清水冲洗,防止留下斑痕或增加纸质酸度。3对于纸质文物采取大面积湿洗法,容易造成变形、损伤,一般多采用局部处理和干洗法,即用柔软的东西蘸上所用的清洗剂,轻轻擦洗被沾污的部分,然后用吸墨纸或滤纸吸去脏液,在用温水清洗后,反复用吸水纸吸出水分,压干,熨平。4污染来自多方面,污染物成分也比较复杂,含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质。纸张的强度也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所以要对症下药,确保污染清洗的效果和纸张的安全。

53.纸质文物酸性产生的主要原因:1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2纸张加工的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3环境中酸性气体的影响。4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

54.纸质文物的脱酸处理方法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湿法脱酸、干法脱酸、气相脱酸。

55.纸质文物保护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1保管室、陈列室、收藏室应采用百叶窗、厚窗帘,尽量避免阳光直射。2严格控制照明度,一般为30~50Lux为宜。3安装防护玻璃罩,或在普通玻璃罩上涂紫外吸收剂和使用防紫外胶片。

56.保持适合于纸张保管的温湿度:温度15~18℃,最高不超过20℃;相对湿度50%~60%

57.采取正确的防尘措施:纸质文物保管室应建在远离化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及人口喧哗区;库房墙壁、地面、应该硬光滑,不易于积尘,便于清理;进入纸质文物库房的人员,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并在进入时强风吹,防止灰尘带入。

第六章

58.饱水漆木竹器为什么特别强调发掘现场保护:1古漆木竹器长期埋在地下墓室,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出土后,整个环境包括湿度、温度、气体成分、光线等发生了突然变化。这种突然变化对器物影响很大。2出土的器物在空气中放置30分钟后,破坏严重。竹简会马上收缩、起翘。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出土的彩绘木桶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木器表面会干裂等现象,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因此对古漆、木、竹器物出土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59.一般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1漆器从墓葬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录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的情况。2在取起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3用水质较好的井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上的污物。4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小心谨慎的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水交换水侵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5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入大小适合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屑,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60.出土的竹简的提取方法:1出土的竹简提取时一般用薄竹刀或牛角刀从竹简最下部的一端将竹简与底层轻轻的剥离,一边剥离一边插入塑料托板,待塑料托板已将竹简托住后,在从塑料板下面插入木板将竹简托起。2清除竹简上下及四周的污物,可小心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3提取出来的竹简千万不要侵入盛满水的容器内,以免扰乱竹简的排列顺序。最好在竹简上面铺一层白色湿棉布,棉布上在铺一层饱含水的脱脂棉以保持湿度,外面在用塑料薄膜包裹,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61.出土饱水竹席的现场保护:1先清洗内棺内器物及竹席上物品。2用小流量的离子交换水

冲净竹席表面。3如果墓坑内有水,可借助于水的浮力,把竹席慢慢移到塑料板上,然后将塑料板倾斜从水中抽出,竹席即贴在塑料板上。4用一块吸饱水的泡沫塑料盖在竹席上,用木板或玻璃板从上到下两面夹住竹席。若墓内无水,可用一块大小与竹席相近的或稍大的塑料薄膜铺在竹席上面。薄膜一边与竹席某边缘紧紧贴在一起,用竹刀将竹席边缘剥离开并同时贴在薄膜上面,当塑料边缘与薄膜完全贴住时,借助于薄膜的强度将竹席卷起,卷起时薄膜在内,竹席在外。5当竹席全部卷起后,为了保持其水分,可喷水或在竹席两端放几团饱含交换离子水的棉花,在放在托板上固定好,送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62.器物的含水量必须在40%以下。

63.不同的器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然干燥:1对于大型器物如梁架、木船等,可用锯末填埋或沙埋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慢慢脱去过量的水分。2对较大的器物如大的木质构件、木质下水管道等,可采用潮湿麻袋包裹,放在阴凉的地方使其脱水干燥。3小型漆器,可放置于玻璃容器中保湿干燥。4有些为了防止变形,干燥过程中可加压或用石膏固定用玻璃板绑夹。

64.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与修复的基本原则:1保持文物原貌、修复如旧,保存文物的历史标记。2要做好保护加固修复计划,要预防保护行损伤,处理不留后患。3必须把治理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消除危害文物的病变,又要防止或延缓不利因素对文物的破坏。4在保证文物保护处理的长期性、稳定性的前提下,争取满足处理的可逆性及在处理性。5文物保护材料应立足国内,原料易得,来源丰富,工艺简便,价格便宜,既不污染文物也不污染环境。6要取得满意的加固效果,关键在于根据文物的质地、性质、保存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适合的黏结加固材料。实际操作时先在试样上模拟实验,不允许直接用糟朽的文物本身去做。

第七章

65.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66.早在5000年前已出现植桑、养蚕、缫丝、织绸。

67.动物纤维主要是丝纤维和毛纤维,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

68.温度太低会使脂肪、蛋白质固化而使纺织品文物失去柔软和韧性,一般在14~18℃比较合适。

69.观察纺织品的纺织结构和破损程度,一般要用放大镜或双筒立式显微镜放大60~100倍就可以看出断线,特别是经线和纬线是否断裂。

70.纺织品文物出土时的现场保护方法:1纺织品文物一出土,应立即拍照,录像,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文物的处理情况及保存完损情况。2在墓葬或遗址中一旦发现纺织品文物,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维持出土前的环境状态,最好先准备一个能抽真空、能充惰性气体及水蒸气的有机玻璃操作备用箱。纺织品起取时应连同周围的泥土一起,起取后迅速放入有机玻璃操作箱,用黑布包好后,安全运回保护实验室。3对出土的纺织品文物拍照、录像时要避免强光照射,尽量使用较弱的光源,以免强光中紫外光的照射而引起颜料,特别是植物染料褪色。4装有纺织物的有机玻璃操作箱运回实验室后,通过操作箱上连带的橡胶手套先将纺织物上的泥土剥离,清除,并用蒸馏水清洗。用脱脂棉或吸水纸除泥水后,在用乙醇,乙醚等清洗,即可进行纺织品文物的原料鉴定及后续保护工作展开。

71.出土纺织品文物的污染:1因长期埋在地下,饱受地下水,泥土腐败生物体,尸体土壤及水中酸碱盐类化学物质的污染,常常污染上水渍。2金属氧化物造成的锈斑。3霉菌造成的霉斑。4虫害造成的虫屎斑。5油烟造成的油烟斑。

72.选用纺织品文物加固材料的基本要求:1加固材料必须对纺织品无害。2选用的纺织品加固材料必须无色透明,渗透性好、能保持和不改变纺织品文物原貌,材料比较柔软。3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好,在加固效力稳定持久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加固处理的可逆性和再处理

性,即必要时可融化,以使用性能更好、更先进的加固材料重新更好的加固。4尽量选用和被加固的纺织品材料相近似的材料,特别注意选择和被加固的纺织品性能相近的天然材料。

73.纺织品文物的保管方法:折叠法、悬挂法、卷筒法、平摊法、密封除氧法。

第八章

74.中国古代壁画按照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宫廷壁画、墓葬壁画、寺院壁画、石窟壁画。

75.据统计全国的石窟寺总数超过250处,其中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0处,省级94处、市县124处。

76.按壁画的制作工艺区分,可将壁画分为干壁画、湿壁画、镶嵌壁画三大类。

77.壁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壁画的基础支撑体、颜料层的载体、颜料层。

78.壁画地仗层有泥土地仗和石灰地仗两种类型。

79.墓葬壁画的地仗层一般都是在墙体上抹一层较薄的石灰或石膏层,这是由于潮湿的墓穴中,泥质地仗很难保存。

80.古代壁画中最常用的无机矿物红色颜料有土红、铅丹、朱砂、雄黄四种。主要的有机染料有胭脂。

81.彩塑有四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即影塑、石胎泥塑、木构泥塑、圆雕。

82.我国石窟崖体的加固可分为三种主要方法:采用工程构筑附加建筑物、锚固技术、灌浆加固技术。

83.壁画地仗层空臌脱落的原因:1由于壁画支撑结构材质不同,材料的孔隙和导热性不同,水分在支撑体上上升速度不同,水汽上升特别快的部分,易产生凝聚水而使地仗层膨胀,水分蒸发时又会产生空臌。2灰泥层质量不好或黏着力不强,特别是壁画泥层和支撑体之间结合力差,在湿度反复变化的情况下,会引起壁画质变,表现为空臌,剥落和酥粉。3壁画地仗层中草泥、蒲绒、棉花等高纤维的发酵,腐烂,分解产生的气体,导致壁画地仗层剥落。4溶盐对壁画地仗层空臌脱落的影响。

84.起甲壁画的修复:1清除起甲壁画表面的尘土。2注射粘合剂粘贴加固起甲壁画。3将起甲壁画轻轻压贴回地仗层。4用棉球排压起甲壁画。5壁画表面喷涂粘合剂。6软胶辊滚压画面。

85.壁画揭取、搬迁主要原因:1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2恶劣且又无法改变的环境条件。3壁画所在的古建筑要落架维修。4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要搬迁。5为了便于管理、保护及展示,对一些壁画进行揭取搬迁。

86.壁画揭取的方法:整体迁移法、部分揭取法、画面揭取迁移法。

87.彩塑的病害:1彩塑颜料层的起甲脱落。2彩塑泥层酥碱。3彩塑草胎腐朽而导致泥层塌陷、粉碎。4彩塑四肢断裂,甚至少胳膊瘸腿。5彩塑木骨架腐朽。6彩塑倾倒垮塌。

88.彩塑四肢断裂的修复:1先分块取下塑像的泥层。2小心取下绑扎在彩塑木骨架上的草胎。3加固修复彩塑的木骨架。4待彩塑木骨架连接固定加固好后,按原样复原草胎。5复原泥层。

第九章

89.现常用效果较好皮革防霉剂:德国的Collsiff防霉剂、“霉敌”高效、低毒、广谱新型防腐防霉剂。

90.皮革文物的杀虫采取方法:熏蒸法、喷雾法。

91.到目前为至,保存下来的古尸主要有四类:干尸、尸蜡、鞣尸、湿尸。

92.马王堆汉墓女尸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1女尸入土前用多层麻织物紧密包裹,有助于隔绝空气和防止蚊蝇产卵。2女尸在人死后很快入馆,内棺由六块整木构成,又涂有油漆,四层

棺一层套一层,层层用油漆密封,棺外又有内棺和外椁。3木椁外用1万金木炭填塞,木炭外又用60~130cm的白膏泥填塞封固,可以很好的防潮和隔绝空气。4尸体初期腐败已耗尽棺内氧气,以后处于缺氧状态,细菌在缺氧状态下死亡。5深埋16米,墓坑加上墓口封土共20米,填坑用黏土夯实,墓室没有裂缝,基本隔绝外部空气。6棺液ph为5.18,含乙酸乙醇和其他有机酸,沉淀又含有硫化汞,该条仅有利于防腐和保持尸体湿润。

93.用霉敌水溶液保存尸体的优点:(1)对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工作者安全1霉敌高效低毒无臭无刺激。不刺激皮肤眼和呼吸道不引起鼻炎咽炎气管炎。2操作接触不会产生皮肤硬化干裂。3霉敌溶解在水中很稳定,不挥发不分解;使用起来省工省时,比用甲醛经济方便。4对操作者的肝肺淋巴均不会导致病变。(2)霉敌水溶液保存尸体文物的优点1不会使尸体的蛋白质脂肪固化,因此不会使尸体硬化而失去弹性,不会使皮肤褶皱。2用霉敌水溶液保存尸体,不需要取出内脏大脑,既简便又能维持文物原貌。3不变色。4保存液透明、清亮、无色、无臭。5尸体组织机构排列整齐,完整、边缘光滑、胞质完整清晰、核膜清楚。6保存期长。7常温下,不需要空调,不需要置于地下室、设备很简单、使用很方便。

94.骨质和象牙类文物的清洗:质地比较好而且比较完整的骨角质文物,可用清水或适当的洗涤剂清洗。用毛刷轻轻刷洗,洗除沾染的污物,洗涤时间不宜过长。发黄变黑的骨质和象牙类文物的清洗:1需用漂白剂的骨质文物,可用双氧水来漂白清洗。2若双氧水不易漂白时,可用2%~5%的次氯酸钙来漂白。3如果以上两种都清理不掉的情况下,可用2%的草酸溶液来还原清洗。4清洗中注意的问题:①古旧象牙给人一种天然古典美,有一定艺术欣赏的黄色不需清理。②一些无害或不影响美观的斑痕,一般也不要除去,以免伤害文物。

第十章

95.古代建筑中木质结构出现的主要病害:1木梁的歪闪、大梁断裂、弯曲。2柱子劈裂、糟朽下沉。3檀的拔榫、糟朽、劈裂、弯曲。4椽头下垂、糟朽、断裂。5彩绘褪色、地仗层起翘、漆皮画面龟裂脱落。

96.保持古代建筑文物完整性原则:古代建筑物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段、地域、地点、风俗习惯,甚至信仰密切相关的整体。古建的完整性还包括古建所在的背景环境,与该古建有关的事件、人物及与古建有关的其他文物。保护一座古建,不仅要科学,有效的保护古建本身,还应保护古建所在地的大环境,包括古建附近的山形水势。因为古代建筑选址时,有其在风水、制度、地理方面的原因,保存这些,就是保存在其选址方面的这些观念。古建从造到完成,到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会有许多人物、事迹、故事。这些过去的场景留在古建中的痕迹,还有古建中保留的器物都是保护的内容。

97.古代建筑保护坚持真实性原则:1坚持古建材料真实性。2坚持建筑工艺的真实性。3坚持原设计的真实性原则。4坚持原址保护的原则。5坚持最低干预原则。6坚持可识性原则。7坚持总体协调的原则。8坚持可持续原则。

98.用化学方法保护古代建筑物的原则:1要保护古代建筑物的原貌,整旧如旧,要保存古代建筑物的历史标记、建筑风格、施工艺术等特点。2要防止保护性损害,处理操作时要小心谨慎,不造成新的污染,损坏,不留后患。3将抢救维修、保护等治理工作与预防古建筑材料老化结合起来,既要消除影响古代建筑寿命的病变,又要采取措施防止或延缓各种有害因素对古建的损害。4在争取保护措施长期有效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处理的可逆性或可在处理性,保持维修保护的可持续性。5在化学保护中要借重化学、化工科学研究在的类比法和移植法,充分利用化学研究成果,特别要借鉴一般材料保护学的理论和实践。6利用化学原理对古代建筑特有的自然因素的损蚀机理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7从古建化学保护实践中,总结正确有效的操作单元及科学合理的操作工艺程序。8根据古代建筑文物的组成、性质、结构等各个体的特殊性质,研究设计针对性强的具体的保护处理工艺。9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的先进的古代建筑保护的材料或工艺成果,在应用推广前必须经过严格细致的实验和对比,确实保护效果很好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应用,并要时刻观察、研究保护效果。

99.勘察基本上可分“法式勘察”和“损毁情况勘察”两大类。

100.残损情况勘察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勘察古代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是否歪闪,糟朽和断裂,对木质构件出现糟朽等情况也要同样详细注明损坏处的准确部位,范围及深度,需要时应另画出详细大样图表示现状,同时辅以照片。对数量多,尺寸小的可利用表格。2勘察损毁现状时,最好同时考虑初步的修缮意见,并及时清楚的写在记录本上。3用文字和勾画草图记录的同时最好辅以照片记录,照片要求画面清晰,能够说明问题。

101.古代建筑维修保护保养工程分类:1经常性的保养工程。2抢救性的加固工程。3修理工程。4复原工程。5迁建工程。

102.残毁严重古建拆卸前的准备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绘制拆卸记录草图,确定拆卸顺序。2准备好构件、材料清点,码放场所。3搭建存放那些不能经受日晒、风吹、雨林拆下来的有彩画、雕刻的木构件的临时工棚。4准备好手架、拆卸所需的工具,包扎雕刻、彩画等艺术品构件的材料。5准备好拆卸时所需的编号标签或编号木牌,写明构件及编号,拆卸前贴或钉在构件上,以防拆卸时搞乱和方便码放、安装时查找。

103.古代木构建筑的防火措施:1在古代木构建筑物内及周围要避免明火,一切火源均应远离古代木构建筑物。2在古代木构建筑物内及其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3在古代木构建筑物内以及周围应禁止猛烈撞击、敲击或摩擦作用,以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火灾4给古建筑木构件涂表面防火保护剂。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修缮工程拆除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修缮工程拆除、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6月8日

1.工程概况 1.1简况 1.2施工原则 1)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原状”的文物修缮原则,以及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尽量保留原有构件;损坏构件经过修补仍能使用的,不应更换。确保各单体建筑及相关文化遗存修缮前后风格的一致型,保护文物本体价值。 2)对于原结构存在的或历史上干预形成的不安全因素,允许增添少量构件,改善受力状态。 3)对于近代改变原状的做法和工程上的不当做法,要在本次维修中予以纠正,恢复原貌。 4)以文物建筑原状修整和重点修复为主,同时考虑院落整治和周边环境整治。 1.3工程范围: 以上建筑范围内的,主要修缮项目为台明地面、墙体、大木构架、木装修、椽望、瓦顶、彩画、油饰、吊顶等工作内容。 1.4现存和院落需拆除清理工作内容。 (1)土方:地面土方。 (2)渣土:建筑垃圾:各院落周边、建筑物四周。 (3)原居民搭建厨房、储藏室等附属建筑物。

(4)单体建筑内新砌砖墙、修补砖墙。 (5)屋面含红瓦顶、合瓦顶、苇箔、泥背、灰背、椽子、望砖(板)。(6)大木构架。 2.拆除工程方案 拆除工程是本次修缮工程的第一步,而文物建筑修缮中的拆除前应做的准备: 各专业工长必须做好详细的交底工作,包括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支搭方案等;组织有关人员统一部署、监督、检查拆除工作;对瓦面已进行测量、瓦件、脊件的缺损统计,并计算出添补量;对特殊部位及尺寸已进行记录、拍照,以做为恢复的依据;对拆除时的构件码放、渣土堆放场地及运输路线已确定;拆除前除书面交底外还要进行口头交底并做好对文物保护意识的现场教育。 2.1拆除部位 项目部在接到图纸后,由项目工程师牵头组织质检员及班组长熟悉图纸,了解拆除部位,并在现场在需拆除部位做出明显标志,并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复核做好原状记录、勘测、影像资料的收集。 2.2拆除人员根据拆除工程量,我项目部决定安排12人专门负责拆除,并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3拆除顺序:脊件→花边瓦当→盖瓦、底瓦→泥灰背→望板→椽子 1)脊件拆除: 首先要进行现状记录、详细记录屋脊的工程做法,构件尺寸、数

文物保护法知识题

1.文物工作应当贯彻()的方针。 A保护为主,抢救第一、B有效管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C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D加强保护,改善管理 2.《天津市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是()。 A法律、B行政法规、C规章、D地方性法规 3.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所有。 A谁发现归谁、B集体、C个人、D国家 4.可移动文物可以分为()。 A一级文物,二级文物、B 珍贵文物,一般文物、C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D 出土文物,流散文物 5.为了科学研究进行的考古发掘,提出申请的时间是每年的()。 A第一个季度、B第一个月、C第二个季度、D任何时间 6.()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A国务院、B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各级文物行政部门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实施的时间是()。 A2002年10月28日、B2003年5月13日、C2004年1月1日、D2003年7月1日 8.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时应遵守的原则是()。 A加强保护的原则、B抢救第一的原则、C 不得损毁文物的原则、D不得改变文物的原状的原则 9.行政法规制定的机关是()。 A国务院、B 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D 国务院各部委 1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原址重建的,应当报()批准。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C国务院、D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

11.望海楼的标志说明牌应当由()树立。 A国务院、B天津市人民政府、C国家文物局、D天津市文物局 12.盗窃文物罪的最高刑是( )。 A死刑、B无期徒刑、C死刑缓期两年执行、D有期徒刑 13.涉外考古发掘的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家文物局、C中国社会科学院、D文化部 14.天津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处。 A 4、 B 6、 C 7、 D 8 15.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文物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年。 A 1 、 B 2 、 C 3 、 D 4 16.馆藏文物出境展览,最长不能超过()年。 A 1 、 B 2 、 C 3 、 D 4 17.下面()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劝业场、B利顺德饭店、C南开学校、D天妃宫遗址 18.抢救性考古发掘应当在开工之日起()内补办考古发掘手续。 A10日、B15日、C10个工作日、D15个工作日 19.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完成考古发掘后,()提交考古发掘报告。 A自考古发掘完成后30个工作日、B自考古发掘完成后3年内、C自完成考古结项报告后30个工作日、D自完成考古结项报告后3年内 20.注册文物拍卖企业应当有()以上注册资金。 A200万、B2000万、C100万、D1000万 21.文物商店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记录,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保存()年。 A 5年、 B 15年、 C 75年、 D 20年

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和博物馆修复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和博物馆修复工 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和博物馆修复工程 工程地点: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安顺场 工程范围:其中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工程设计范围内总面积约87815㎡,建筑占地面积约7244㎡,环境景观用地80571㎡。 本工程主要包括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扩建新馆、老馆维修、总平道路工程等。其中纪念馆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818.04平方米(含红色旅游展陈设施1500平方米)。 其中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扩建新馆,地上3层;建筑高度:檐口高度14.85米。总建筑面积2818.04平方米,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防火设计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上人屋面防水等级II级。本次招标的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各专业。 本工程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石棉红军强渡大渡河环境整治绿化景观工程、石棉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文物本体维修工程、石棉红军强渡大渡河指挥所文物本体维修工程、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扩建新馆、总平道路工程等内容。 2.2、根据本工程结构设计特点,首层(层高6m≥4.5m)必须按高支模进行施工。 2.3、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进行施工. 三、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 3.1、本工程梁、板模板支架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架,首层层高6m,梁高度分别为1500mm、700mm.、500mm,宽度分别为400mm、300㎜、250mm,等,配80mm*80mm枋木楞,质量要求:,木枋必须无结疤、断裂现象。选用Φ48mm,壁厚3.5mm普通钢管,质量要求:应无锈蚀、无弯曲;扣件选用螺母及丝扣良好,无滑丝的正品扣件。模板采用20厚木胶合板,模板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2、扣管式钢管高支撑架安装及计算书:(附后) 3.2.1、基层为砼底板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2.2、扣管式钢管高支撑架底座需垫30厚木板,宽不少于300mm; 3.2.3、扣管式钢管高支撑架排放应垂直于主梁方向,交错设置,间距为900mm,双层每 组行距为1200mm,单个门式架允许荷载50KN。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明清古籍善本的修复与保护方案 一、前言 2015年4月1号在整理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这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然而由于博物馆条件设施太差,未妥善保管,现在善本的保存情况很差,腐蚀严重,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经仔细检查,发现纸质文物整体发黄,局部出现了霉斑,边缘褶皱有残缺,脆化和粘连情况严重,保存状况极差,整体评估已达到重度至濒危级病害。因此对该善本做了以下分析检测:pH值测定 采用美国的Thermo pH值测定仪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精度高。 白度测定 常规的纸张白度是用光电白度计测量一定面积(至少8平方厘米)纸的相对反射光率,测定是无损的。如文物不够白度仪所需面积,或纸面有墨迹,或不便接受光源照射时,建议使用“对比法”测定白度,即用一系列已知白度的纸样与文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物用纸的近似白度。纸的白度间接反映纸张纤维的提纯程度和老化程度。同一种类的纸,其白度越高,则纤维素含量越高,老化程度越低。 2.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25μm),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红外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分析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纸张鉴定和分析领域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与应用。 3.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法。在拉曼散射这一过程中,入射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仅方向改变,而且有能量交换。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若与光存在相互作用,在拉曼光谱上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谱曲线。拉曼光谱的峰带通常较狭窄,具有准确的特征标志,因而对物质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拉曼光谱技术主要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振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目前,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文物样品。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较传统拉曼光谱信号更强、灵敏度更高,样品需求量很小,可分析文物的颜料、染料、纸张、纤维等。 4.核磁共振 纸质文物的载体为多孔材料,纸张的内部结构、透水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等对评价文物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以及保护处理的效果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纸张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 5.环境检测 对纸质文物的保管环境做温湿度和光照度分析,以及有害气体的分析检测。 保护修复工作目标 本次要修复保护的是明清古籍善本,数量为一本。要求修复后的纸质文物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白度有所提高的同时不违背“修旧如旧”原则,纸张强度和柔软度增加,整体平整无皱缩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整个修复过程具有可逆性,不妨碍以后的修复保护工作。 四、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0440201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 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房屋修缮工程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目的:在掌握图纸、理解现场的前提下,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本工 程文物建筑修缮提出实施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二、编制原则: 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 4.《**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 5.建设工程领域其他法律法规。 三、保护修缮施工的总体思路 (一)、对保护区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着重对室内外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保护。在保留大楼原样的基础上真实地保存并保护所有外观现存的特征元素,并使之以一种真实的色彩、质感、沧桑真实地展现外观形象,并对外立面的缺失和损坏的物件按原样进行修复,以恢复其历史面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对保护工程修缮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建筑的特点,加强施工前的详细勘查工作,以文物建筑保护为理念,反映历史现状为特性,坚持“修旧如故、恢复原貌”的指导思想。针对本大楼的保护要求,我们确定本工程的保护修缮应做到如下几条: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恢复建筑物的原有风格。 ?突出建筑物的历史精华部分,根据设计要求保留具有特色装饰。 ?加强施工前的详细勘察工作,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做 好以文字、照片为主的同步实录工作。 ?对已遗失、缺损的特色的建筑细部,如扶梯间石材踏步、踢脚、木护壁等依据历 史资料在充分听取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和设计意见的前提下,用同样格式、相似材料及工艺尽可能恢复原有风貌。 ?采取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地对待每项技术工作,忠于原有建筑风格, 保持该建筑的整体协调。使该大楼既满足现代化、智能化的使用要求,又恢复大楼原有的建筑风貌。 ?施工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后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十分注重本国的文物保护,对于故意毁坏文物的行为处以重金罚款。 前不久被这样的一个新闻标题而吸引。俄游客古罗马竞技场刻字留念被判4年罚金15万元。一名俄罗斯游客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题字”留念,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同时处以罚金2 万欧元(约合15.2万元人民币)。 报道称,这名42岁的俄罗斯男子21日用尖锐的石头,在这座世界遗产内部一面墙上刻下自己姓名的首字母“K”,长达25厘米, 一个门卫发现后举报。法院以快速审理方式次日就对其判处监禁和 罚款。罗马竞技场管理办公室的巴贝拉表示,俄罗斯男子的行为 “引起了重大的损失”并且“毁坏了罗马竞技场的被刻部分”。报 道指出,意大利将增加摄像监控并且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视频 和音频警告。 可见意大利对文物的重视,从而也催生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意大利综合性大学共有5所文物学院, 其中3所为公立,2所为私立。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世界排 名第一,联合国世界遗产数量西班牙排第一,意大利排第二,中国 排第三。意大利具有的众多世界级遗产成为其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激励意大利更好地做好这些人类共同文化财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中世纪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迹、文物修复专业正是在意大利这种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最高水平的发展。例如:比萨斜塔、米兰大教堂、叹息桥、圣母百花大教堂、古罗马 广场、马纳罗拉、比萨大教堂、圣十字教堂、黄金宫、罗马歌剧院、皮蒂宫、圣约翰教堂、罗马人民广场、道奇宫,雷雅托桥、奇迹广场、锡耶纳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圣洛伦佐教堂,鲍格才别墅、罗 马黄金宫殿、维奇奥桥、罗马国立绘画馆、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蒙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作者:张小朋日期:2010-08-07 1. 文物保护的内容 传统的文物保护是对书籍字画装裱、青铜器铁器的修复加固、陶瓷器文物的补配粘接等传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物保护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文物,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其中借鉴应用到学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冶金、铸造、光学、声学、信息论等。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范畴更加丰富扩大,其研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1。 1)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结构,为文物保护、文物考证(判明产地和真伪等)、文物修复和复制等提供依据。 2)探索文物裂变机理,研究组织或延续文物裂变的技术措施,提高文物抵御自然因素(如潮湿、空气污染、光辐射、虫蛀、霉变、盐腐败、氧老化等)损害的能力。 3)剖析文物的古代工艺之迷,如秦代青铜剑表面铬层的镀制和汉代铜镜黑漆的形成。 4)查明文物的地下埋藏环境,如接触介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以便对文物的变化和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5)对文物现有的保护环境进行监测,如测试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了解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测定文物年代,如用碳-14法和氨基酸消旋化测定法对文物进行断代。 7)制造优良的文物保护材料,提供尽量简便的使用工艺,为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和仿制服务。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应用还包括: 8)文物的安全防范监控:利用视频、传感器、网络通信、消防等设备保障文物本体的安全。 9)考古信息管理:在考古学文献检索、考古学资料信息管理、考古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田野考古工作的合理进行,考古资料的科学阐述2。 10)保护类文化遗产遗址的管理监督:利用法律、行政的手段封闭式地保护文化遗产遗址,这是当前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2. 文物保护信息化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信息共享”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文物保护、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管理决策,为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指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领域的具体需求。已有的充分利用,欠缺的逐步完善,没有的抓紧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需求主导、信息共享是指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服务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物信息服务。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古代青铜器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精美的青铜文物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逐渐锈蚀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本文将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保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深入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青铜保护修复化学 我国几千年的青铜冶铸史,在冶铸技术上有着辉煌和独特的成就。青铜器主要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器物不管是传世品还是新发掘出土的,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形成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因此,保护好它们,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古人的创造智慧,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 由于青铜器成分、耐腐蚀性不同,腐蚀环境不同,所以它们的腐蚀情况和腐蚀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仅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各种颜色的腐蚀膜;有的铜质已完全矿化;有的腐蚀在其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锈斑、锈块。有的锈蚀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的腐蚀活动则十分活跃,正继续不断的发展。所以,文物的损坏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内因或外因其中之一,都可以实现文物保护的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控制内因对文物进行保护,并以出土青铜器为例,简述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进行保护的方法。 一、腐蚀产物检测 首先应采用仪器分析对锈蚀产物进行分析。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通过仪器的分析,可以得知青铜器表面的锈蚀有多种成分: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化铜(CuS)、暗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灰白色的氯化亚铜(CuCl)、氯化铜(CuCl2)、绿色的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等。这些腐蚀矿化物,质地较为紧密,在青铜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称其为“无害锈”;而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锈蚀先产生于小孔或缝隙中,由局部逐渐蔓延,严重时可深入到铜体内部,器物体积膨胀,使铜体酥解,甚至造成器形严重改变和断裂。称其为“有害锈”或“粉状锈”[2]。 在青铜器的保护过程中,粉状锈的危害性在于其腐蚀会在青铜器体内反复进行,氯离子对青铜器的危害甚大,所以在处理文物之前对氯离子的定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硝酸银检测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制要求修订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修订稿草案) 国家文物局 2017.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指导思想 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四条基本要求 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做好前期调研和评估工作,充分研究文物价值、明确文物本体的组成要 素,分析历史环境的整体格局,依据评估结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 理、利用与研究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确保文物本体的真实性;注重文物环境 的保护和改善,确保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 (三)以整体保护、和谐发展为规划目标,编制重点应立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 向,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利用,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的关系,构建中长期保护管理制度保障。 第五条技术路线 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以文物的价值研究和要素辨认为前提,明确规划的时空范围,依据完整保护的要求设计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划层级、划定各区边界,制定管理规定;针对综合现状评估结论的主要问题,分别制定保护、利用、管理、研究等规划的重点措施与分期实施计划。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器文物的修复首先应该收集器物出土时的背景资料。从田野古墓葬、古遗址发掘出上的文物是包罗万象的,各种质地的遗物,在不同的埋藏环境中,保存完整程度的差异很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后保护修复工作。由于器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封闭状态,发掘时突然从地下转入大气,环境骤变会引起器物的急剧变化,造成出土时的劣化变质。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环境的温湿度、墓室气体组成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下器物的保存。因此获得器物出土环境的原始数据及出土背景资料非常重要。通过查询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工地现场取样等方法,对其背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包括考古发掘遗址位置、遗址编号、隶属关系、地质土壤与生物环境、现场经历的应急性保护处理、提取运输等记录。 其次应该科学调查器物保存现状。利用仪器分析方法全面系统调查这批陶质彩绘文物的病害种类、病害分布、病害机理。这是器物最基本的信息,包括肉眼可见的器物质地、形态、色泽、残破情况等,并辅以必要的绘图、拓片、照片资料,并用精密仪器对文物样品的微观分析报告、定量检测分析,无损探伤及测量数据、量化参数,实验条件、实验现象观察记录等直接资料‘通过这些检测分析,可以了解文物的物质成分、制作工艺、历史年代、腐蚀产物等信息,为准确掌握器物信息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建立文物修复档案。确定待修复陶质彩绘文物的数量、种类,并建立起文物修复档案。主要包括器物的基本信息,如器物的历史资料、文物价值、照片、保存状态描述,手绘线图标识病变情况等。修复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清理。目的是清除器物表面的土垢及附着杂物、钙盐、霉斑,使文物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出来。清理方法:采用机械清理),法。针对器物的具体部位,选用不同的清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清理出试验块,经评估比较后,确定标准面,确定上述方法对文物没有造成新的伤害,再进行全面清理。 2.加固。利用鱼鳔胶加固脆弱陶器文物,浓度为3%,在配好的鱼鳔胶内加入霉敌,目的是防止鱼鳔胶霉变。在喷鱼鳔胶加固剂前,先在器物表面喷一遍酒精,以增加加固剂的渗透深度,提高加固剂的加固效果。 3.黏结。黏结前首先要去除黏结面上的尘土及污垢,尽可能将浮土和污垢清除干净,以保证黏结效果。我们使用环氧树脂黏结剂进行黏结,在黏结过程中,要使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黏剂必须呈液态,这样可使缝隙处完全黏合,达到理想的强度。 4.补配、作旧。对于残缺并影响器物稳定性的部位进行补配,为了与文物整体色彩协调一致,对新补配处进行作旧处理,采用附着力、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变色的颜料作旧。对于残缺比较严重、承受力小的一些空缺处,则使用环氧树脂加填料制成补块后进行黏补。作旧方面,除了需对文物本体的颜色细心观察及调色准确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寻求对文物质感的体现,竭力模仿真锈那种自内而外生成的自然感觉,这一点很关键,它能直接反映文物的整体效果及历史风貌。 瓷器比陶器质地致密、坚硬、光滑、不吸水,盐类很难浸入内部,但早期的商周原始瓷器由于胎质差,釉质不匀,或某些瓷器釉质内所合成分之一种或几种发生了结晶作用或沉积作用,硅土沉积到一定程度,釉会变成乳白色,或者会以一种不透明薄膜的形式掩盖了陶体上的色彩与饰纹;遇到这种情况,可用1%的氢氟酸作局部的施徐,每次涂几分钟,涂后蒸馏水冲洗掉酸痕,再用细金相砂纸细磨,尽可能恢复它的透明性,显露出釉下纹饰。釉面硬结石灰物质可用5%盐酸或硝酸清除。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珍贵文物是持久的进程,修复及保护现存的文物也要采纳系统技术。文物保护及修复依循了建筑学及历史学、文物学的根本原理,现存技术仍在改进。经过实践的累积,我国现存建筑保护、针对文物的修复已经获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缺陷。对于此,解析了文物建筑修复及保护必备的技术;经过不断探析摸索,从根本上提升了文物保护真实的水准。 标签: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修复技术 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很多被归入遗产予以保护且日渐受到注重。修复古代文物、保护现有的一切文物,要随时观察细微的建筑缺陷而后及时修复。文物建筑承载了悠久的进步历程,然而伴随日渐剧烈的商业化趋向,很多文物建筑没能获取更优的综合实效因而埋没本身应有的价值[1]。文物建筑拥有深厚内涵,城市建造之中即便保留了部分建筑,也很难维持文物的完整。为此,应当探析更合适的修复技术,完善现存的修复方法及体系。 一、保护及修复文物的必要性 社会日渐在进步,人们更注重了积淀的传统文明。保护珍稀文物、修复文物建筑也日渐受到重视。修复文物建筑、保护各区域的历史文物都是必要的,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珍贵的历史且延续着文明。我国针对于文物建筑配备了必要的保护步骤,也设定了修复的方法。然而,修复文物建筑依循的新式理念仍缺失了推广,至今也并没设定精确的内涵。例如:在修复文物之前并没能经过先期探究,很难归结得出珍贵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缺失了后期修复必要的参照。 修复文物建筑应当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但现存修复的各类方法仍缺失了完整性,相对来看并非先进。最近几年,我国接纳了国外传递进来的新颖技术用作修复文物,但仍缺失定量评判且选取的技术并不吻合真实的文物价值。缺失规范操作,运用修复技术也趋向于盲目。由此可见,保护及修复各类的文物建筑要依循设定的操作规程,杜绝盲目修复且采纳新式的修复技术[2]。 二、修复技术及方式 1.修复文物的总原则 保护文物不可挪动现存的文物,应能原地修复。这样做是为保持起初的文物特性及艺术表征。修复保护文物,在现存技术之上还应更为慎重,不要毁损现存的文物。有序予以修复文物先要明确各类的文物特性,现存法规都明晰了文物修复必备的流程及途径。 首先,保护修复都应注重文物本真的特性,保持原本的文物外观。真实性应被设定为中心,维持建筑原本应有的形态。保存原先的信息,选取必备的施工工

文物保护与修复试验室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条例 (一)管理人员守则 一、关于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需做好对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健全工作,仪器购置后,需要有归档和记录。重要仪器平时需要做一定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2.实验室专职人员要对关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便于维护和使用。 3.实验室专职人员对文物的实验要遵守人身安全第一,对文物负责第二,还要使教学科研合理开展等原则。 二、关于实验室的维护 1.管理人员应按照文保实验室相关规章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文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正常使用。 2.实验室的有关文物都需要合理安放。使用时做好记录,空闲时做好储存工作。 3.实验室非工作时间,所有活动资源关闭:水闸、电闸、煤气(暂无)关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验室非工作时段,离开之前仔细检查所有的水电煤设备,如果没有非工作时段的工作必要,应当全部关闭。以避免一切非静止因素引起实验室内危机。4.非上班时间,若实验室尚有仪器需要非间歇运行,必须将仪器或相关工作装置安置于人员流动可及处,保证有任何异常发生时,可以及时调整或做出安全措施。 5.实验室卫生。文物保护综合实验室、文物分析实验室、纸张保护室、古陶瓷修复室务必要按时打扫、清理,保证卫生状况。要求做到实验室室内环境整洁、干净,仪器、设备、文物、药品、资料等物放置整齐有条理。 6.对文物、仪器、设备有熟悉了解,经常关心实验室的整体运作,发现异常及时检查调整。 三、关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 1.实验室的文物分析、文物测试、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修复工作都要在一起设备都正常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前检查仪器设备文物,实验后还原仪器设备到实验前状况。 2.开展任何实验之前,都要掌握实验对象性质、实验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定,才能顺利开展实验。 (二)仪器设备使用规则 一、教学使用仪器设备 1.本科文物保护类课程的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基础实验均可使用本实验室的各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13181037.html,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作者:马云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 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保护 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 1.1 工作性质 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

文物保护与修复

第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之间。 3.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4.经分析得知原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HgS)、朱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pb(OH)2)、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C) 5.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1200~1500℃。 6.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补剂是由聚醋酸乙烯组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7.陶器的分类: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①按表面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8.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画成的膜。这层膜与陶器粘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侵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粘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侵润变软后,在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在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9.陶瓷文物表面沉淀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淀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淀物匀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然因为沉淀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淀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淀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硅酸根,硫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淀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结合而形成可溶性盐,用水清洗即可。 10.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些污垢常用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的双氧水溶液清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11.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理这类文物要特别的小心,可在隐秘处做小面积的实验,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如果有损害立即停止,另用别的方法。对这类陶瓷一般用3%~5%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酸来清理。 第三章 12.中期青铜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 13.早期青铜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14.通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粉状锈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钠、二氯化锡及氧化铅的混合物。 15.青铜是铜与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与纯铜相比熔点低,硬度增加。 16.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我国有块状贴的同时已出现生铁冶炼技术。 17.西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 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4.1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

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4.5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4.6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4.6.1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4.6.2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1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4.7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4.7.1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若该纸质文物曾做过保护修复,应尽可能提供原保护修复的有关资料。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2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1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