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的行业标志:“司档之神”雅鲁斯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徽

关于档案的误读:以为档案即旧的文献;以为档案真实及社会真实;以为档案及纸质文件;以为实物、复制件不能成为档案;以为原件就是档案。

“档案的双元价值观”即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并重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这是由档案作为行为方式和对象实体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一、档案文献的价值

(1)凭证信息(2)管理工具(3)科研材料(4)文化财富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的理论、历史、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三、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科性质

1、社会科学

2、应用科学

3、边缘学科

四、档案文献编纂学目前应当关注的问题

1、重视基本理论研究

2、加强档案编纂史研究

3、加强档案解读和档案成果评价机制的研究

4、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五、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指按一定的题目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选择、考订、加工、编排、详介,以出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的工作。

六、档案文献编纂环节

选题——查找——选材——考订——加工——编排——详介——出版

七、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认识论

2、档案学基础——两步整理论(实体——信息——知识)

3、信息学基础——文献交流轮

八、档案编纂可以解决档案信息意义的缺陷

1、档案信息海量——利用专题性

2、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利用科学与系统性

3、档案信息保存空间的分散性——集中性

4、档案信息副本有限性——利用雪球广泛性

5、档案信息符号系统——利用者最小努力心志

九、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文献传播的有效手段(主动提供服务、集中系统性、科学性、广泛性)

2、文化传承和文化缔构的重要手段

3、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4、政治斗争、思想教育和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

5、保护档案文献原件的重要手段

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性质

曹喜琛——服务性、条件性

韩宝华——传播行为(高质优效、依法规范)

覃兆刿——政治性、研究性、服务性

十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原则

(一)曹喜琛:坚持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党性:政治思想性、服务为中心、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二)韩宝华:坚持科学性、政治性和效量性原则

科学性:以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编研结合)

政治性: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明利害、获授权、经审批、按时限、讲保密、防侵权)

效量性:高度适时、适量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质量第一、讲求实效)(三)覃兆刿:存真求实

维护凭证性、维护完整性、最大限度揭示联系、适时高效

十二、档案文献中出现伪误信息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认识的局限所致

3、文献传递过程中的讹、奇、衍、倒

4、无意所为

5、以谋求利益为目标或忌讳导致

6、数字化环境所致

十三、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亲周、据鲁、故殷

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

3、勿意、勿必、勿我、勿固,多闻阙疑的思想

4、子不语怪、力、乱、神

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6、芟夷繁乱,剪截浮辞

7、序其作意,严其损益

十四、孔子编纂“六经”的历史贡献

1、提出了“文献”的概念,并阐明其“证史”的作用

2、进行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文献编纂工作,打破了文化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促进了早期文化传播。

3、直接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先秦史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从而使中国的史学脱离了神话的轨道。

4、提出了系统的文献编纂思想

5、揭开了中华文化缔构的序幕

6、贯彻的中华一统的思想

十五、先秦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社会渊源

1、政治上:先秦时期是以“家邦”基础建立的国家,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2、经济上:小农经济,经验积累

3、文化思想上:道德本位、忠君顺上、祖宗崇拜

十六、刘向、刘歆的编辑思想

1、广罗异本,仔细堪对

2、校出脱简,订正伪文

3、彼此互参,去其重复

4、整理文章,定着目次

5、摒弃异号,确定书目

6、各学科专家合作

十七、刘知己的文献编纂思想

1、着《史通》

2、区分史料与史书

3、以经入史

4、倡立制册章表书

5、论史料的博采取善择

(二)文献编纂的具体方法

1、论凡例

2、论断限

3、论题名

4、论编次

5、论补注

6、论论赞

7、论史才“三长”才(方法、能力、天赋)、学(组织、运用、发挥、积累)、识(判断、辨别、价值取向)

德(不掩恶、不掩美、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十八、司马光的编纂思想

1、创造性的将文献汇编纳入修书程序(丛目——长编——删削定稿)

2、《通鉴考异》

3、丛目未成不可遽然作长编

4、大抵长编,宁失于繁,毋失于略

5、正史、实录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可凭

6、时间本位制,文献按“年——月——日”编排

十九、章学诚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

(一)章学诚的学术特色

1、“文德”——修辞主诚、主敬、论古必恕

2、“文理”——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经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

3、“史德”——文章应“气昌而情挚”“经世致用”

(二)文献编纂思想

1、案牍图牒之书不可轻议也

2、比次之业不可轻议也

二十、档案文献编纂的选题意义

1、选题时档案文献编纂的首要环节,决定档案文选编纂工作的成败得失

2、选题影响编纂角度以及编纂的篇幅或规模,最终影响编纂的成果

二十一、档案文献编纂的选题原则

1、面向用户的原则(个性用户、社会用户、部门用户)

2、个性化原则(立足于体现本馆室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系列性)

3、新颖性原则(全新型、增新型、补全型、选本型、校注型)

4、可行性原则(立足于材料、立足于编辑力量、立足于经费支持)

5、效益性原则(注重社会效益、注重经济效益)

二十二、选题优化

1、选题方向的确定

2、选题方案的设计

二十三、

1、编辑体例:它是编辑计划的核心工作,是由主编主持制定的关于题目编纂工作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原则、程序、方法和各种具体体例及技术性问题的规范性要求。

2、选材大纲:它是根据一定的选题,并基于一定的材料基础所制定的具有逻辑联系的选材具体方案。

二十四、选材大纲的作用

1、使我们对选材的范围加以明确,有利于目标一致,思想统一。

2、使编者了解全局,认识自己所承担部分在全局的意义,便于分工协作

3、便于全面查找,提高效率

4、可以为编排体例提供一个雏形

二十五、选题角度

1、围绕先是生产、科研等工作查考选题

2、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选题

3、围绕学术争论的焦点进行选题

4、交叉领域的选题

5、从题目组角度选题

二十六、档案文献的公布和出版形式

1、载体形式:报纸、期刊、书籍、网络

2、记录符号:原迹传真、仿摹字式、规范字体、数字信息

3、技术转述:影印、排印

4、发行方式:内部发行、交流发行、公布发行、网络发行

二十七、题目的拟定和编前研究

1、题目拟定:有效的揭示人物、地区、时间、主题、材料类型、完整性程度、出版形式等

2、编前研究:指在选题题目之后,围绕题目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研究与题目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

研究与题目有关的学术动态和工作动态

研究与题目有关的出版与印刷品

研究与选题有关的档案文献的特点

二十八、企业科技档案的编研选题方法

(一)回溯法

注重对馆藏资料的熟悉程度和经验积累,看到规律并发掘其潜在的内在需求,此类选题有关较强的现实性和战略性。

(二)预测法

即尽早发现潜在的利用需求,在档案文献利用需求呈现之前,对其进行开发编研,提供体用,用于满足超前和主动的需求。

(三)调查法

指运用某些调查手段,搜集和处理有关档案利用需求的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和确定编研主题。

二十九、档案文献查找的原则

(一)全面查找

1、检索全面

2、时空全面

3、单份文件信息要素全面

4、形式全面

5、注意文件内容的联系和发展

(二)宁多毋漏(三)博约得当

三十、郑樵的“求书八法”

1、一曰即类以求

2、二曰旁类以求

3、三曰因地以求

4、四曰因家以求

5、五曰求之公

6、六曰求之私

7、七曰因人以求8、八曰因代以求

三十一、查找文献的方法

1、首先查找直接档案全宗,再查找间接档案全宗

2、根据时间断限查找

3、根据地域范围查找

4、根据涉及人物查找

5、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查找,对文献进行补充

6、向私人征集并注意回忆录和口述资料的收集

7、从新旧着述中查找

8、注意查找的分工协作

三十二、选本

(一)善本

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二曰精本,三曰旧本

(二)校勘四法

1、校勘四法内容

对校法:只校异同,不校对错

本校法:找不到其他版本时,根据文献本身逻辑

他校法:用其他材料校勘

理校法

2、校勘四法与校对三法的区别

校勘四法侧重对内容的校勘;校对三法是指对校法、读校法、折校法,是对文字的校对方法,侧重对文字与形式的校对

(三)公文选本:首选正本

(四)私人文件选本:首选作者亲笔誊清稿

(五)刊刻文献选本

1、当一书有多次翻印,应选择原刊本

2、当一书有多个修订本,应选择最近修订本

3、当一书有多种译校本,应选择精校精译本

三十二、选材的必要性

1、反映汇编主题及目的、对象、发行范围的需要

2、因材料本身状况需要筛选

3、因法律法规的限制需要筛选

4、因篇幅、经费、编辑力量、出版周期等局限需要筛选三十三、档案选材的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

三十四、紧扣编研选题

主题;类型;对象和使用范围;法规

三十五、选材要求

1、选材真实可靠的材料

2、选择典型性材料

3、选择多种样式、多个角度的材料

4、选择具有价值,最具本质性的材料

三十六、选材的步骤要求

1、初选:从宽防漏

2、复选:从严防杂

3、定选:考察全局

三十七、科技档案文献价值的客观标志及外形特征

1、责任者标志

2、文种标志

3、连续积累标志

4、应用性标志

5、注意文本标志

6、技术参考标志

7、时间标志

三十八、档案文献鉴定的具体方法

1、考察其来源和特征

2、考察其书写惯例

3、考察其笔迹和字体

4、考察其习惯用语

5、核查其文书称谓

6、考察其印章和题款

7、考察其避讳制度

8、考察其文体风格

三十九、内部考证

(一)定义:内部考证是指从档案文献内容上发现矛盾以鉴别其真伪,确定史实记载的可能性以及考订档案文献成文时间的考订方法。

(二)具体方法:

1、注意发现文献记载与作者思想观点之间有无矛盾

2、注意档案文献内容与作者经历之间有无矛盾

3、分析事物是否符合常理或常识

(三)考订档案文献成文时间的方法

1、从文中提及的历史事件来推断

2、根据文件往来的联系来推断

3、通过人物的任职时间来推断

4、根据组织沿革来推断

5、根据文中相互征引来推断

6、文件传递标记和邮政标志来推断

7、从文件材料外观、外型来推断

8、从革命历史文件的组织代号来推断

9、从特定的主张、口号、政策来推断

10、从节日、历法来推断

11、从韵母代日来推断

四十、档案文献加工内容

1、转录加工,包括对档案文献原文的转录,与必要删节、行款格式的处理,标记批语的处理等具体工作

2、点校加工,主要是指文字校勘,正文的标点与分段等项工作

四十一、档案文献加工的目的

1、有效保持和恢复档案文献的原文

2、准确再现档案文献原意

3、方便读者

四十二、文献加工原则

1、存真原则

2、求实原则

3、慎改原则

4、标准原则

5、保护原则

加工必须在复制原件或抄件上进行

四十三、原文转录

1、保证历次转录与被转录件原文的高度一致

2、字迹清晰工整,用字规范,载体及记录形式划一

四十四、原文的删节

1、内容大量重复

2、与汇编主题无关的内容,其文字又较长时

3、部分内容不宜公布时

四十五、档案文献行款格式的处理

一、文件版头、摘由、原标题、印信

二、上款、下款、具文日期

三、行格:视出版或公布形式

四、抬头、侧书、空格

四十六、文书阅批标记的处理

应照转的批语有:1、批语涉及文件时效或文件所述问题的书理情形

2、批语中交代了某些特殊任务

3、批语反映出批示者与文件作者的特殊关系,以及某些隐密内情

4、批语反映出批示者对某事的态度、意见或有所指斥者

5、批语中道出了文件内容以外的某些重要事实。

四十七、如何标点档案文献

1、反复阅读

2、联系前后文

3、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

4、历史公文的结构及用语的特点

(1)理清公文层层照转的关系

(2)了解公文术语

起首语、事由语、引据语、结转语、归结语、后书等

为呈复事:

案奉钧院第七六六号密令开:“为令行事:案准国民政府文官处第一一六二号函开:‘径启者:准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第一七六八号函,奉交中央宣传部呈请转伤查封上海华兴书局,以遏反动一案,奉批:照办。函达查照转陈办理’等由。准此,经即转陈,奉主席谕,交行政院照办等因。除函复外,相应抄同原件,函达查照办理见复等由。准此,查关于查禁上海华兴书局发行反动刊物一案,前据河南省政府具呈到院,当经函请中央宣传部审查办理在案。兹准前由,除函复并令内政部转行各省市政府伤属一体查禁,一面分令上海淞护警备司令部会同查封,及河南省政府知照外,合行抄发全案,令仰该市政府即便遵照,会同警备司令部、市党部、特区地方法院,将该书局设法查封。此令。”等因。并抄件。奉此,除分函并密伤市公安局,分赴市执委会、警备司令部及特区地方法院,接洽妥办,埃将办理经过情形复到,再行转陈外,理合先行备文呈复,仰祈鉴核备查。谨呈行政院

上海市市长张群

中华民国二十年二月二十三日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的行业标志:“司档之神”雅鲁斯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徽 关于档案的误读:以为档案即旧的文献;以为档案真实及社会真实;以为档案及纸质文件;以为实物、复制件不能成为档案;以为原件就是档案。 “档案的双元价值观”即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并重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这是由档案作为行为方式和对象实体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一、档案文献的价值 (1)凭证信息(2)管理工具(3)科研材料(4)文化财富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的理论、历史、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三、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科性质 1、社会科学 2、应用科学 3、边缘学科 四、档案文献编纂学目前应当关注的问题 1、重视基本理论研究 2、加强档案编纂史研究 3、加强档案解读和档案成果评价机制的研究 4、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五、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指按一定的题目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选择、考订、加工、编排、详介,以出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的工作。 六、档案文献编纂环节 选题——查找——选材——考订——加工——编排——详介——出版 七、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认识论 2、档案学基础——两步整理论(实体——信息——知识) 3、信息学基础——文献交流轮 八、档案编纂可以解决档案信息意义的缺陷 1、档案信息海量——利用专题性 2、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利用科学与系统性 3、档案信息保存空间的分散性——集中性 4、档案信息副本有限性——利用雪球广泛性 5、档案信息符号系统——利用者最小努力心志

九、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文献传播的有效手段(主动提供服务、集中系统性、科学性、广泛性) 2、文化传承和文化缔构的重要手段 3、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4、政治斗争、思想教育和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 5、保护档案文献原件的重要手段 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性质 曹喜琛——服务性、条件性 韩宝华——传播行为(高质优效、依法规范) 覃兆刿——政治性、研究性、服务性 十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原则 (一)曹喜琛:坚持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党性:政治思想性、服务为中心、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二)韩宝华:坚持科学性、政治性和效量性原则 科学性:以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编研结合) 政治性: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明利害、获授权、经审批、按时限、讲保密、防侵权) 效量性:高度适时、适量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质量第一、讲求实效)(三)覃兆刿:存真求实 维护凭证性、维护完整性、最大限度揭示联系、适时高效 十二、档案文献中出现伪误信息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认识的局限所致 3、文献传递过程中的讹、奇、衍、倒 4、无意所为 5、以谋求利益为目标或忌讳导致 6、数字化环境所致 十三、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亲周、据鲁、故殷 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 3、勿意、勿必、勿我、勿固,多闻阙疑的思想 4、子不语怪、力、乱、神 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6、芟夷繁乱,剪截浮辞 7、序其作意,严其损益 十四、孔子编纂“六经”的历史贡献 1、提出了“文献”的概念,并阐明其“证史”的作用 2、进行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文献编纂工作,打破了文化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促进了早期文化传播。

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模拟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编篡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2.选材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变迁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又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3.外部考证是对文献本身真伪做出鉴别,涉及文献的真实性。如对版本真伪进行考证,可以从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看是否相符;也可查看书中内容是否反映成书年代的事实。对作者真伪进行考证,可以看作者其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与此书一致,基本观点、思想是否一贯。外部考证可以用技术手段测定纸质,手稿上墨水的褪色程度、或用同位素钾一40、碳—14的衰变程度来测定。 二、简答题 1.孔子编纂学的主要思想。 (1)紧紧围绕编篡目的,服从于自己的思想学说,体现一定的政治目的。(2)深入分析档案文献,排斥荒诞的内容 (3)杜绝主管武断,坚持无为不信,注重对材料的考证。 2.选题的基本条件。 (1)编篡选题应“大而全” (2)编篡选题要防止“炒冷饭” (3)编篡选题要“高层次” 3.简述收集档案的步骤与方法。 (1)选题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步骤 (2)选题的方法 集体研究,互相通报主编统一各观点,最终决定材料弃取蒋已选档案登录 三、论述题 1.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的价值 档案室认识历史的依据 档案室科学研究的基础 (2)档案原件的历史局限 档案实体浩繁状况 档案信息芜杂状况

档案载体局限状况 2.档案汇编的体例及其选择。 (1)我国已经出版的档案文献汇编所采用的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历史事件发展阶段编排档案文献 2按照汇编题目包括的几个基本问题编排档案文献 3按照汇编文献的作者或通讯这组织档案文献 4按照汇编内题目档案文献的种类编排档案文献 5按照汇编题目涉及的不同地区匪类编排档案文献 6按照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 (2)确定湖边体例的根据主要有: 汇编题目的客观性 汇编选入的档案文献的特点 汇编的目的 档案文献编纂学模拟题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选题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变迁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又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2.档案校勘转录和标点过程中,编者发现档案原件在文字上存在讹、夺、衍、倒等现象,并以一定的方式处理之,即为校勘。 3.档案文献编纂是研究档案文编篡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二、简答题 1.选题的基本条件。 (1)编篡选题应“大而全” (2)编篡选题要防止“炒冷饭” (3)编篡选题要“高层次” 2.注释及其要求。 (1)档案文献的注释,是指对已经决定编篡公布的档案文献中某些不易被读者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对编篡工作情况下予以简要说明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第一章 一、档案、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资源 1、识记 (1)档案与文献的关系: 档案是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文献形式,并随着文献的发展而发展,是原本记录型的原生信息性的文献 (2)档案的特点:直接性、丰富性、系统性 (3)档案信息的含义:指通过某一整体档案中的符号组合所表达的内容为人们解决或判定某一问题所提供的情报 (4)档案信息资源的含义:是一种人造资源,是人类通过历代积存档案方式为后人积累的智能资源。 2、领会:档案的显著特点与特殊价值 二、文献、档案文献、档案文献信息 1、识记 (1)文献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我国是最早形成文献这一概念的国家,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最早以“文献”一词用于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近现代,文献用来泛指具有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档案、图书、资料。文献被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的要素: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3)档案文献的含义:指以传播档案信息为基本功能的出版物 (4)档案文献信息的含义:指由编纂者所提供的。经过加工处理的、以档案文献为载体、为中介的档案信息。 2、领会:档案文献的含义及其各要素 三、编纂、编著、编辑 1、识记 (1)编纂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2)编纂的实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成果进行新形式的整理 (3)编著的含义:是介于编纂与创作之间,是兼有编纂与著作双重成分的著作方式。 (4)编辑的含义:指出版机构的专职人员对书稿进行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把关环节,重点在审。 2、领会 (1)编纂的含义及其实质 (2)编纂与编辑的区别与联系: 四、档案文献编纂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1、识记 (1)档案文献编纂的含义: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要素:编撰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用户 (3)编纂者的含义: (4)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档案信息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是档案文献赖以生成的原料,通常称为“材料” (5)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实质 (6)编纂过程的含义:指将某一部分相关档案信息经过编纂者的劳动转化成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的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还是在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我曾经比较认真地研读过档案文献编纂学这门档案学经典学科的有关书籍。后来将学习的感想整理编写在了我的一篇文章①中—— —按照我当时设计的语境,主要是希望按照管理学的模式去考量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得失。 2009年12月2日傍晚我收到一位网友的短信,称“恭喜您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入选(重点)”。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玩笑”,结果上网一查才知道证据确凿②。猛然间,我想起了半年前好像学院领导曾经与我说过,让我“挂名”去报什么“精品教材”,当时我就觉得这事怎么看也有点像是“玩笑”,所以我也用“玩笑”的方式答复了领导。现在居然弄假成真,只能用“无奈”来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 由于时近年底,工作实在太忙,直到上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学习“档案文献编纂学”。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我竟然从家中搜罗出了十余本“档案文献编纂学”书籍,看到一些书的扉页上作者写的诸如“请胡老师指正”等赠言,心中惭愧万分—— —数年混迹江湖,虽终日忙碌,但多与“学问”无缘,有时连静下心来读书的可能都没有,更妄谈“指正”。好在有关部门给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我以一种非常的方式“介入”到“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 一 从当编辑的时候开始,我就非常痛恨挂名的“主编”—— —用我们业内的话来讲,就是“主编不编”。但是,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自己作为一名近乎“蚁族”③的教师和编辑既无法扭转乾坤也不愿蚍蜉撼树,只能独善其身地坚守职业的准则。痛定思痛,就是我这个“未来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主编是一定要编的,当然“要编”就必须从做功课开始—— —通过学习,我的体会是: 第一,以往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体系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理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近些年又有一些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历史的书籍出现。 第二,在与此相近的“学科”中,有“文献学”和“档案文献学”等几种。前者一般包括文献的“形体、方法、历史和理论”四个板块,后者则主要分析包括档案文献编纂在内的文献整理、考据、校勘、检索,以及档案文献历史沿革和文献遗产保护问题。 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还有一些“延展”的出版物,其内容游离在文献编纂的历史、文献种类的介绍、具体编纂(或“编研”)活动的描述和编辑出版的“移植”之间。 按照有关部门的“任务书”,我们即将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属于“新编”的范畴,通俗地说应当理解为“重写”。现在看来,我们“重写”“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毫不犹豫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却容易落入“俗套”并有“剽窃”之嫌。我还注意到,在“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书”里边称我们这次“重写”“档案文献编纂学”为“项目”,那么就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规范来评估一下这件事的风险,即“管理者所面对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并且根据这些“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造成“得失量”的顺序制定出“预案”④。 平心而论,档案文献编纂学应当算作档案学中 胡鸿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根据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要求,从思想史、方法论和出版物三个方面重新编写档案文献编纂学,并且遵从项目管理的方式设计和规划该部教材编写的实施过程,力争在科学性和可读性有所建树。 [关键词]思想史方法论出版物档案文献编纂 [分类号]G27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laborated Textbook Project for Beijing Higher-educa-tion,it puts forward a re-compilation of Archival Literature Compilation Scie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his-tory of ideology,methodology and publications,complies with methods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design and program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or this teaching material,and strives for a scientific and readable product. Keywords:History of ideology Methodology Publications Archival Literature Compilation

10月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2009年10月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我国汉文中,“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2.《论语》中孔子说“文献不足故”之“文”是指()A.贤人 B.图书 C.典籍 D.载体 3.“编纂”一词最早见于白居易所著() A.《长恨歌》 B.《河南元公铭》 C.《卖炭翁》 D.《白居易诗集》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手工业科技档案文献是() A.《考工记》

B.《山海经》 C.《尚书》 D.《春秋》 5.章学诚认为,档案文献编纂的成品是() A.考索之功 B.比次之书 C.独断之学 D.案牍图牒 6.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3月批示组建() A.档案馆 B.博物馆 C.研究院 D.国史馆 7.吴宝康同志提出“档案工作应由传统的档案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是在() A.1952年 B.1978年 C.1988年 D.1990年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充分研究、利用公报,编纂了颇具史料价值的汇编() A.大公报

B.政府公报 C.大元帅府公报 D.南京临时政府公报 9.将档案内容按照现今通行的字体和格式转达到档案文献出版物上的记录符号,称为() A.仿摹字式 B.规范字式 C.原迹字式 D.记录字式 10.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编前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的、简明而有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是() A.编纂体例 B.汇编目录 C.汇编序言 D.选材大纲 11.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提到的“求书八法”之“即类以求”是指() A.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B.到官家图书馆查找材料 C.从私人处查找所需材料 D.按各种文献所属的类别查找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整理资料(网上下载的)

《档案文献编纂学》 ——讲堂录(精简版) 整理和使用说明: 《精简版》源于《完整版》,结合老师所说重点,带有主观剪裁,仅作参考之用。此版本适合乏于时间者使用,有时间者以自己笔记或《完整版》作复习纲要为佳。 胡康林 2011-06-09 检索目录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 1 第二部分简答论述 2 专题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理论 2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构成要素 2 二、档案文献编纂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两步整理理论 2 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 2 专题二档案文献编纂的选题 3 一、编纂题目产生的途径 3 二、确定选题前应该进行的工作——调查研究 3 三、编纂题目产生的思路 3 四、编纂题目的论证 4

专题三档案文献编纂材料的筛选 5 一、编拟《选材大纲》 5 二、初选 5 三、复选 6 四、定选 7 五、待选档案真实性考证 7 专题四档案文献的加工 8 一、档案原文的校勘 8 二、拟定档案文献的标题 8 三、档案文献的编排体例 10 专题五档案文献编纂史略 10 一、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0 二、汉代刘向、刘歆的文献编纂思想 10 三、唐代刘知几的文献编纂思想 11 四、宋代司马光的文献编纂思想 11 五、清代章学诚的文献编纂整理思想 11 六、蔡元培在档案整理方面的贡献 11 七、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主要机构 12 专题六简述文献的体裁 12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 ⒈档案信息。由档案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指档案的内容中蕴含的信息,即档案的内容,它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关于某份档案的信息,如档案的外部特征和保管状况。

⒉文献。一般泛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手段形成的图书文件、连续出版物、记录有内容的影片、音像资料、幻灯片、缩微品、磁性载体等。 ⒊档案文献。是指以档案信息作为记录内容的,且符合文献要素的文献。 ⒋编纂。编排与撰。通过对文件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再组织、再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文献。 ⒌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编纂者根据某一专题的客观需要及档案状况,将相关的档案原件内容转化为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工作。 ⒍编纂选题。就是以档案材料为基础,在对档案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已经显现的或潜在的问题中确定具体编纂题目的工作。 ⒎复选。是在初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不需要采用的材料排除的工作。通过复选基本可以确定那些档案材料可以进入汇编。 ⒏选本。从一份档案的诸多文本或一本书的诸多版本中,选定一个最准确、最完善、最可靠的反应作者思想或档案真实性的文本或版本,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公布或引用档案内容的依据。 ⒐档案原文转录。将档案原件的内容进行原文转移,形成编纂底稿、在底稿上对转移后的文献内容进行技术处理,这样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⒑年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一是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排;一是按照内容反映的史实的时间排。其中,第一种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排列方法。 ⒒类编。凡按类对入选档案进行区分和集中,然后各类排列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各类的档案在按照其他方式排列。

档案文献编纂

一、填空 1档案文献的特点:权威性、原始性。 2编纂一词最早出现在白居易的《河南元公墓志铭》。 3《资治通鉴》的成书过程:(1)先作丛目、(2)次作长编、(3)删削定稿。 4章学诚是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集大成者。 5章学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史籍区分为两大类:著述与比类。 6档案文献编纂的必要性 (1)档案文献本身具有价值、有作用 (2)档案文献的客观状况同人们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7、选材步骤 (1)初选:从宽防漏 (2)复选:从严防杂(关键步骤) (3)定选 8、选材典型表现:多样性、相对性、连续性。 9、标题的作用: (1)帮助读者在阅读前,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2)借助标题,对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 10、汇编索引的组成要素:①名目②注释③页码 注释种类:普通索引(注释不写)、简要索引、详细索引 11、辅文的组成 (1)评述性材料:注释、按语、题解、序言 (2)查考性材料:年表、插图、备考、编辑说明 (3)检索性材料:目录、索引 12、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①全面查找②宁多勿漏③博约得当 13、帝王称呼习惯 明确:年号唐宋之后:庙号唐宋之前:谥号 14、考订: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宋濂:《诸子辨》。 15、体例分类 (1)按照题目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组织的档案文献 (2)按照题材包括的基本问题组织编排的档案文献 (3)按照题材所涉及地区组织编排的档案文献 (4)按照作者和通讯者来编排的档案文献(如书信) (5)按汇编内档案文献的种类编排的档案文献 (6)按时间顺序组织编排档案文献(常见) 按繁简程度分:不设类编排、单层分类编排、多层分类编排16、注文位置的安排:脚注(每页下面空白处)、篇后注(档案文献后面)、书后注(针对专门读者)、行间夹注。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1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1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由、、、和五大基本要素构成。 2.编研:包括利用档案撰写论文、著作和编史修志把档案依其原文编纂成书编制各种和。 3.在我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由开始的。 4.孔子编纂了、、、、、,被后世尊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5.西汉刘向曾将各篇编纂成。 6. 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编纂了。 7.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代表作。 二、选择题(每空5分,共25分) 1.档案文献编纂中查找档案文献,应该首先入手的是查找() A.间接档案全宗B.直接档案全宗C.图书馆D.博物馆 2.宋代学者郑樵提出的"求书八法"中"即类以求"是指() A.按各种文献所属类别去查找材料 B.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C.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材料 D.根据文献资料所属的学派去查找材料 3.按照民国以前的文书格式,往往在上款署() A.文书的起草者的姓名与职衔B.文书的受文者的姓名与职衔 C.文书的作者的姓名与职衔D.文书的传达者的姓名与职衔 4.抬头制度开始于() A.秦B.战国C.汉D.西周 5.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其中规定的标点符号共() A.16种B.17种C.18种D.19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档案文献编纂学: 2.档案文献: 3.编纂: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文献由四个要素组成: 2. 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性质?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编纂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和用户 2.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 3. 孔子 4.《书》、《诗》、《易》、《礼》、《乐》、《春秋》,六经, 5. 书录《别录》 6. 唐代《史通》 7. 《资治通鉴》。 二、选择题(每空5分,共25分) 1--5 BACAA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编纂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2.档案文献:指刊载档案原文或以揭示、报道、摘编及综述档案信息为基本内容的各种出版物。 3.编纂:以社会己积累的文献为基本条件,从而形成新的文献的活动。编:分类;纂:收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文献由四个要素组成: (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 (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 (3)用记录知识的信息的(物质载体)。 (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3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3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三礼》,是指,与。 2.现存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3.是指皇帝发布的各种文书种类的统称。是指臣民上书皇帝的各种文书种类的统称。最 早科追溯到 4.北宋的是宋代史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5.孔子编纂了、、、、、,被后世尊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6.选材的步骤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就目前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从事档案文献编纂之先河的是()A.孟子B.孔子C.庄子D.荀子 2.最常见、最基本也最方便的编排体例是() A.按照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 B.按照汇编内档案文献的文种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C.按照档案文献的作者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D.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3.跋文始于() A.宋代B.秦代C.唐代D.汉代 4.年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A.时间B.编者C.人物D.事实 5.档案文献评注性材料中,置于全书正文之前,说明成书宗旨、经过及评论全书内容、价值的文章称为() A.按语B.注释C.序言D.备考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选材大纲: 2.文本: 3.版本: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选材大纲的要求:

2..档案文献出版物的科研条件功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档案文献编纂的政治功能?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3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仪礼》,《礼记》与《周礼》 2.《春秋》编年体 3.诏令奏议《尚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5. 《书》、《诗》、《易》、《礼》、《乐》、《春秋》,六经 6. 初选,复选,定选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5 BAADC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选材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编前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有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2.文本:古称缮本,即档案文件原始稿本。 3. 版本:古称刻本,即档案文献印刷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选材大纲的要求: (1)在切实理解题目编纂宗旨的前提下,依据题目的客观内容和档案文献的实际状况加以全面考虑。 (2)选材大纲的详略程度和具体形式,要根据题目自身的特点和编者的水平慎重决定。 2..档案文献出版物的科研条件功能有哪些?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

档案文献编纂学 1.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8:30-10:30 2.考试题型 ⑴名词解释,4、5个;20' ⑵列举,2题,20个;10' ⑶综合分析题,包括繁体转简体并加标点,解释某人或某一概念,找关键词,拟小标题;20' ⑷简答,5、6个;30' ⑸论述,2个。20' 第一编方法篇 第一章档案文献 ★(名词)档案:①包括口述和以纸质等为载体的档案;②具有原始性、凭证性、可靠性三个特点;③档案一词,出现很晚,清初才有,之前叫典籍、简牍、文案等等。 ★(名词)文献:?文?指典籍,?献?指贤人,可理解为贤者的回忆、著述。包括有文字记载的档案和口述档案,指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名词)档案文献:以原始档案信息为基础,将档案信息内容编辑加工后,出版的各种作品。 ★(?简答)档案文献的种类: 一、口述档案文献 1.口述档案,亦称口碑档案、口述史料、口述史学、活资料等,即凭记忆 保存、口头流传下来的档案。 2.种类:口述传说、故事、轶闻;回忆录。 二、文字档案文献

㈠文物档案文献:亦称实物档案文献,载体为文物古迹,包括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贝叶档案等。 (与文物不同,都有文字记载;不含文字的化石、石器、遗址等,都是文物,不是档案文献) ㈡纸质档案文献 三、音像、电子、磁盘、光盘档案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档案的国家之一,标志是甲骨文档案。(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 ☆传说中的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目前所知最早的档案文献书籍:《尚书》(?尚?通?上?,书是对先秦档案史料的总称) ☆档案名称:册→简牍,简册→典籍,图籍(文书,公文)→文卷,文案,案卷,案牍,文牍,簿书→档子 档案库房名称:天府(周)→兰台,东观(汉)→史馆(唐)→架阁库(宋元)→皇史宬(明清) ☆魏晋以后,尤其到唐代,史学家们逐渐将档案(原始资料)和著述(撰写的)分开 ☆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初年《起居注册》;对档案的词源有正式记载并做出详尽解释的,是杨宾写成的《柳边纪略》 ☆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首先使用了?文献?这一概念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以“文献”一词用于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 A.《文史通义》B.《文献丛编》 C.《文献通考》D.《论语集注》 2.档案文献信息的物化承载者是() A.编纂者B.编纂过程 C.编纂成果D.编纂质量 3.我国史学评论的开山名著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撰的() A.《史记》B.《史通》 C.《实录》D.《尚书》 4.利用简牍档案编纂《流沙坠简》的学者是() A.孟森B.翦伯赞 C.王国维D.陈垣 5.我国最早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学教学与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毅和() A.赵践B.戴逸 C.胡华D.陈垣 6.高质、适时、适度、适量地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应遵循的() A.学术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 C.政治性原则D.效益性原则 7.在《史记》之后的各部正史中,公认撰写水平较高的一部是() A.《元史》B.《旧唐书》 C.《宋史》D.《明史》 8.“四部分类法”中统帅诸家的是() A.儒家著作B.上谕 C.奏折D.法家著作 9.有关戊戌变法专题的典型材料《公车上书》的作者为() 1

A.林则徐B.李鸿章 C.盛宣怀D.康有为 10.在《车酋轩语·语学》篇中对“善本”下过定义的作者是清人() A.章学诚B.张之洞 C.康有为D.纪晓岚 11.伪造档案后专以别人名义发表,称为() A.“篡改”B.“假托” C.“删削”D.“抠除” l2.档案载体指记载档案内容的() A.笔迹字体B.物质材料 C.典章制度D.信息储量 l3.档案文献中,如果出现错别字,在编辑加工中,称为() A.讹字B.夺字 C.衍字D.倒字 14.批语写于文件相关文字上方的“天头”之处,被称为() A.行批B.眉批 C.夹批D.朱批 15.限定档案文献标题受文者的,是文件形成时的() A.作者B.通讯者 C.发文机关D.档案部门 16.编者对档案文献正文中某些不易被读者所理解的情节所作的阐释、评述,称为()A.文字注释B.内容注释 C.编务注释D.人物注释 17.置于全书正文之后的评述性文章,称为() A.序言B.按语 C.凡例D.跋文 18.在一部汇编中,具体应当编制哪一种年表,要根据读者利用的需要和汇编的()A.档案内容B.题目内容 C.编排体例D.难易程度 19.在确定了汇编需要编制的索引种类之后,首先应对列入索引的词进行() A.注释B.勾标 C.加工D.排列 20.引用西汉刘向的话,对“雠校”作了解释的名著为() 2

档案文献编纂学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档案文献编纂: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安信息进行搜索、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作者书名 孔子《六经》开创了私人编纂档案的先河 刘向《别录》 刘知几《起居录》《实录史通》首次较深刻的探讨了史料和史学的关系 司马光资治通鉴《答范梦得》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档案文献编纂的学术论文孔子是我国谷底啊将史料编纂与史书纂著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代表人物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之集大成者 3.档案文献编纂的重要性 档案两步整理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档案学理论基础。档案两步整理论是谢觉哉同志1959年6月3日在全国档案资料先进经验交流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我们可以将两步整理论的内容和要点归纳如下: 第一,档案整理工作包括档案试题的次序性整理与档案信息的内容性整理两个方面,二者构成档案整理的完整内涵,二者都属于档案部门的基本的工作。 第二,档案实体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信息整理的基础。所谓实体整理是指要按照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对档案进行科学的收集、分类、组卷、排列、编目、保管、统计,固定其空间位置,建立其检索工具,便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和人们前来查用。这是对档案进行整理的一般的传统而基本的做法,是使历史记录得以科学保存的唯一途径。 第三,档案信息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二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档案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所谓档案信息整理是指要按照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客观规律将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从档案实体中抽出来,经过科学的再加工,生产出档案文献信息产品进行传播,主动地、及时地、广泛地、系统地提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 第四,档案两步整理论是由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是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社会愈进步,对第二步的要求愈强烈。 4.为什么要进行档案编纂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档案实体及其信息的存在状态和表现方式的局限性决定的。 (1)档案大多是孤本,受到特殊管理措施和保管条件的制约,使其传播功能受到极大限制。 (2)档案信息的存在状态受档案实体状态的制约,在进行档案实体整理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但是全部档案不能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 (3)档案信息的表现方式受其形成及保存过程的原始特征的制约,往往不便于解读,造成程度不同的利用档案信息的理解障碍。 所以,对档案进行第二步整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档案信息想社会流动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5.一次文献:亦称原始文献,是文献的基本形态,即文献生成后的原文形态。一次档案文献是指档案信息及其原文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二次文献:是文献加工者按照特定目的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求进行转录、压缩,再经过整理而成的有序化的文献线索体系的文献。二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者按照特定要求抽取相关档案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点,以规定的形式系统汇集后而形成的档案文献。除

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文献纂学复习题

档案文献纂学复习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刘知几曾明确指出( )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史”,属于档案文献汇编。 A.周礼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档案文献的挑选包括对档案文献的( )和对档案文献稿本(或版本)的选择两个方面。 A.加工 B.取舍 C.查找 D.考订 3.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设类编排档案文献,反映了档案文献内容之间的( ) A.“横”的联系 B.“纵”的联系 C.逻辑联系 D.“纵横”联系 4.对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物开本大小的确定属于装帧设计中的( ) A.装订设计 B.版式设计 C.美术设计 D.工艺设计 5.对于汇编内不完整的档案文献,应在( )中写明损坏、涂改或缺损等情况。 A.注释 B.题解 C.标题 D.备考 6.在档案文献标题结构的代码中,“N”这一汉语拼音字母代表( )成分。 A.作者 B.受文者 C.文种 D.内容 7.通过诸多方面的典型档案材料,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汇编题目,这些典型材料因其侧重不同,被称为典型材料的( ) A.多样性 B.相对性 C.连续性 D.本质性 8.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通过传播网络成为( )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A.社会物流 B.社会法制 C.社会文化 D.社会教育 9.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性质可判定为,其是属于一种( )的工作。 A.组织行为 B.法律行为 C.著作行为 D.行政行为 10.考订档案文献时应尽力以( )为依据,避免因所依据材料的不确而导致考订结论的错误。 A.原始档案 B.经加工出版的档案汇编 C.名人学者的专著 D.权威部门的报刊杂志 11.将一定时期职官的变化按时间顺序排列即为( ) A.人物传记年表 B.年谱 C.机构沿革 D.大事年表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重点

档案文献编纂学 一、填空 1.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五大基本要素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由编纂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用户五大基本要素构成的 2.文献信息具有的八大特性 文献信息具有可共享性、可扩散性、可知性、可转换性、可浓缩性、可再生性、可传递性、可存贮性。 3.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应遵循的政治性原则(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 第一、利害原则 第二、授权原则 第三、审批制度 第四、时限规定 第五、保密原则 第六、防止侵权原则 4.“校法四例”中的四种校勘方法 “校法四例”,是在全面总结和概括自己及前人校勘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四种校勘方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二、简答 1.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功用 答:基本功用包括: 第一、它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的有效方法。 第二、编纂档案文献是科学历史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编纂出版档案文献,对于历史典籍的保存、积累和传播,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四、编纂公布档案文献,是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五、编纂档案文献,对于生产建设、工作查考、领导部门制订长远规划和决策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档案文献体裁的划分(一次、两次、三次文献) 答:档案文献的体裁主要是指由档案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形式,也就是由编纂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的深度来划分。据此,档案文献出版物一般可划分为三种基本体裁。 (一)一次档案文献是指档案信息以其原文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二)二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工作者按照特定要求抽取相关档案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点,以规范的形式系统汇集后而形成的档案文献。 (三)三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对大量档案信息内容加以筛选、对比、分析、综合,以反映某一方面档案信息中的知识序列或知识体系的方式呈现在读 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3.档案文摘的特点 答:档案文摘的特点是: (1)对应性。一篇档案文摘是以一份文件或一个案卷为对象编写的,是与人们查找调阅档案的具体目标单元相对应、相一致的,因此,其含有准确的检索数据。 (2)具体性。档案文摘可以弥补档案文件标题或案卷标题过于概括及档案著录标引不能连贯表达文献整体含义的弱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具体揭示档案的信息内容,因此,

1月全国自考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以前的文书格式,在( )书写受文者。 A.并书 B.下款 C.侧书 D.上款 2.汇编体例主要类型有: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设类编排、按照汇编题目包括的几个基本问题设类编排、按照档案文献的作者或通讯者设类编排、按照汇编题目涉及的不同地区设类编排、( )等。 A.单层设类编排 B.多层设类编排 C.不设类编排 D.按照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 3.对一篇或一组档案文献的标题及其所指代的档案文献所作的专门解释和简要说明,称 ( ) A.题解 B.按语 C.目录 D.序言 4. ( )属于人物传记年表。 A.省港大罢工大事记 B.宋庆龄年谱 C.历代职官表 D.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5.档案文献编纂工作针对有关国家制定的各项相关法规的规定,主要应遵守利害原则、授权原则、( )、保密原则等。 A.编研结合 B.质量第一 C.审批制度 D.实事求是 6.编者在注文中用极简洁的文字指明注释对象,即读者所熟知的某对象,或是读者所能理解的某种对象或某种关系,该方法称( ) A.评论法 B.修正法 1

C.补充法 D.对应法 7.“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摘录自( ) A.《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B.《通典》 C.《文献通考》 D.《论语》 8. (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成立。 A.1959年 B.1986年 C.1955年 D.1982年 9.《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属于从( )选题。 A.会议角度 B.特定历史问题角度 C.特定历史时期角度 D.特定反映者角度 10.选材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从档案记载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选择说明汇编题目的典型材料、结合选用不同类型的档案文献、( ) A.有往有复 B.有始有终 C.有疑有答 D.注意所选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11.对档案文献考订,( )即不迷信传统观念。 A.敢于非圣 B.孤证不立 C.多据原档 D.谦退却疑 12.档案文献出版物经济功能的突出表现为( ) A.档案文献出版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 B.档案文献编纂的文化传播作用 C.有的可以成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D.档案文献编纂是提高档案工作地位的有效手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3.保证档案文献的可据性、增强档案文献的________和兼顾档案和档案文献各自的特点是档案文献加工必要性的具体表现。 14.不直接属于本专题收录范围又与本专题有一定联系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档案文献,如果收入汇编,应作为________处理。 15.进行内容注释一般有对应法、简介法、补充法、修正法、评论法、________等方法。 16.备考要写明档案文献的出处、写明档案文献的可靠程度和完整程度、写明档案文献的外形特征、写明档案文献曾________的情况。 2

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 <一>简答: 第一编档案编纂理论 第一章档案编纂的基础概念 1、了解以下几个概念的含义:编纂、档案编纂、编辑、档案编研 编纂:以社会已积累的文献为基本条件,对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再积累再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文献的活动。 档案编纂:指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审核、加工、整序和评价,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的工作。 编辑: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 档案编研:利用原文来撰写论文、著作和编史修志;将档案原文编纂成专题性资料;编制各种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 2、档案编纂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信息传播功能:1)提供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准确性、易用性的档案信息。2)提供系统完整的档案信息。3)提供增值信息。4)长久地保存和传播档案内容。 3、档案编纂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遵循政治性与科学性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政治性原则——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为依据。1、利害原则,强调政治倾向性和学术倾向性。2、授权原则3、审批原则,4、时限原则,5、保密性原则。维护国家安全 和机密,6、防止侵权原则:不得侵犯他人商业机密,不能侵犯隐私权。(二)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历史和事实,保证所公布的档案都是真实可靠的,忠实转录的;对档案内容的考证、 释议等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主观臆断,简单拼凑和组织。 4、档案编研信息的传播方式?答:传统和现代两种方式:传统的:图书,报刊,光盘等形式公开出版发行 以数据流的方式提供在线下载服务(1)传统的传播方式:用图书、报刊等纸质印刷品形式公开发行。 (2)现代的传播方式:网络出版、咨询服务 5、档案编研中的著作权保护:著作权是指著作所有者或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或拥有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1)未受保护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的决议,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司法等行政性质的文件,或公布的译文、报刊、大众传播发布的信息、历法、数表、公式等都不受著作权的保护。(2)受保护的:属于创造性的文学艺术、科学性作品,档案中无论形式或载体如何,是否公开发表,只要是他人的智力成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具有被感知后物质形式,能够被复制,就具备了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归属主体:一种是原始主题,,即作者。 一种是特殊主体,一般指国家:撤销单位或变更单位的档案,享有著作权的单位无署名或虚假署名,作品的作者将著作权转赠给国家。 6、以图示说明档案编纂工作的五大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见笔记) 五大要素:编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编纂成果、用户 7、简述档案编纂成果的基本体裁 答:体裁:指著作的表现形式或研究结果的表述方式。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文献,有:诏令集、实录、奏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