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织物主要指用于车体和车内装饰的织物。按照使用阶段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汽车制造时用的车体内织物,如座椅面料、背衬、地毯、顶棚等;二是汽车配饰用纺织面料,用于驾乘人员根据使用需求或爱好而选配的车体以外的汽车配饰纺织产品,如座椅套、枕套、头枕、纸中盒套、转向盘套、后视镜套、驻车制动器操纵杆套、变速杆套等。

汽车内饰织物属于功能性、技术性织品,对纤维材料有吸水吸湿、轻量保温、抗菌除臭、防污、抗静电、抗起球、阻燃、隔热、隔声、绝缘等特殊要求,汽车内饰织物所用的纤维材料几乎涉及所有天然、化学和高技术纤维,涉及多品种、多功能和特殊化纤维。

常用的汽车内饰织物材料及其特性有:

(1)涤纶:耐磨性好、抗强度高、抗紫外线能力好、抗折性好、耐霉变、易清洗、价格较便宜,但是吸湿性、热舒适性和压缩弹性性能较差,适用于座套、车内饰、地毯等。

(2)棉纶:弹性好、耐磨性好、热吸湿性优于涤纶,但是抗紫外线性能差,适用于座椅、簇绒地毯等。

(3)腈纶:抗紫外线性能好、手感柔软、颜色鲜艳、但耐磨性不是特别好。适用于汽车的顶篷。

(4)丙纶:质量轻、价格便宜、但色泽受限、熔点低、耐磨性有限,吸湿性比涤纶更低,适用于内饰面料、针刺地毯等。

(5)羊毛:舒适、弹性好,但价格较高、抗紫外线差。适用于冬季豪华车座椅套、靠垫、抱枕等。

(6)棉:柔软、触感舒适、吸湿性和透气性好、抗紫外线能力较好、抗光老化性能优,但强度较低、耐磨性较差、易起皱且折痕不易恢复,与化学纤维肪可改善织物的抗皱性,适用于春秋用座椅套、靠垫、抱枕等。

(7)亚麻:质地坚固耐用、凉爽、吸湿透湿、抗菌防菌、不粘皮肤、不产生静电、防虫防霉,但价格较高,适用于夏季座椅套。

然而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用量为最大,这与它们优良的应用性能有关。在汽车内饰织物使用的纤维中,聚酯纤维用量上升最快,因其高强力、高模量、回潮低、易燃性差、防腐蚀等优点而备受青睐,而且聚酯织物尺寸稳定、耐磨,经特殊处理后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特性。正是因为这些良好性能,聚酯纤维在汽车用纺织品中应用最为广泛(占一半以上)。汽车用织物采用聚酯还有利于环保,因为聚酯纤维可以从回收的可乐或其他再生材料中获得。所以使用聚酯制成织物,即便是压模件,大多数聚酯材料也可被重新粉碎成颗粒,从中提炼出聚酯纤维再利用,特别是在汽车业迅速发展与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聚酯纺织品将带动汽车织物的开发与生产,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丙纶纤维在汽车用纺织品中的用量逐年递增。由于丙纶有质地轻、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吸湿性低、疏水性好、传热性低等很多优良性能,丙纶纤维目前在汽车地毯中应用最多。

新型的汽车装饰用纺织品除了对原料有很高的要求之外,其加工及后整理工艺也十分复杂。这些纺织品须具有特殊的针对材质的阻燃、拒水、抗静电、防污、色牢度、耐光照、耐清洗性、抗菌防霉等特性。防水、可清洗、阻燃已作为汽车内饰面料的普遍标准要求。另外高膨松、高收缩、高强力、各类异形截面、导湿、保温等常用功能化和差别化纤维可以提供给乘客舒适的驾乘感受。

我们熟悉的纤维涤纶、棉纶、腈纶、丙纶等,以这些纤维为基础的功能化纤维的应用,迎合了汽车内饰件的相关法规要求不断提升和汽车的功能化、轻量化和舒适性的需求趋势。涤纶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纤维,其本身的耐光稳定性以及生产过程的环保性优于棉纶,因此新型的涤纶弹性纤维作为棉纶的替代品在汽车内装饰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TT(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的生产技术的成熟棉纶有渐渐淡出汽车内装饰领域的趋势。目前市场上虽然PBT价格比棉纶低,但与普通涤纶相比还是略高。因此涤纶弹性纤维和棉纶的应用还局限于一些高档车上。出于安全性优先考虑的原因,高强涤纶在安全气囊及安全带上广泛使用。丙纶材料在轿车中的使用日渐广泛,特别在地毯材料和内饰件热塑性骨架材料(如玻璃纤维、天然纤维增强热塑性毡材)上。由于具有较小的密度(0.91g/cm3),同样面密度的产品,丙纶的绒面比涤纶、棉纶均更丰满;另外,其良好的回收利用性能

满足了日益严格的汽车回收法规要求;普通丙纶由于耐老化、抗紫外线性能较差,不能达到轿车内饰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因此阻燃、高色牢度和抗老化的丙纶得到大力发展。轿车地毯用抗老化、抗紫外线阻燃的簇绒地毯丙纶长丝的用量已经超过棉纶长丝的用量,欧洲轿车内饰生产商已经研制出簇绒长丝、簇绒基布、绒头纤维固结用黏结剂、塑性涂层材料和背面覆盖非织造布材料,均用于聚丙烯树脂的车用模压簇绒地毯,整体性能接近于普通棉纶簇绒地毯,因其原料和成品的边角料均可采用通常的回收方法循环使用而绿色环保性能极高。

我国汽车内饰织物现状

我国汽车内饰织物现状 我国汽车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令世界关注的现象,随着家用轿车销售节节升高,家用轿车的内饰已成为吸引客户,扩大销售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大牌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发达国家对轿车的现代化设计理念也影响了中国消费者。以人为本,突出乘员舒适性的原则对汽车内饰面料要求更高。纺织面料在汽车内饰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汽车产量的不断提高和面料在汽车内饰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内各大汽车厂商都加快了轿车内饰造型的更新速度。如今,客户对汽车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行驶,而是集行驶、休闲、展示个性、身份象征为一体的综合载体。人们的审美要求更加挑剔,像选择时装一样地选择着汽车的外观和内饰。于是,个性化设计成为当前设计的主题。整车厂想方设法地增多同一车型不同的配置,改变车身外形和改变内饰均是增加配置的有效手段。但改变车身外形不仅周期长,而且耗资巨大;而改变内饰,尤其是更换面料的风格和色彩搭配,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周期短,成本低。因此,面料的更换和多样化成为整车厂最为常用的方式。 近年来,各个整车厂不断地推陈出新,大众桑塔纳内饰面料十几年不变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上海大众与其面料配套单位已达成协议,每年要开发出几十种新产品供其选择。上海通用也不断地开发多种面料,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客户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内饰面料开发的多样化、个性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对国外汽车用纺织品,我们的现状仍比较落后。国外的面料设计是比较超前的,大胆多变而不受传统约束。比如仿牛皮、仿麂皮的针织面料惟妙惟肖,不同的颜色和皮纹,可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种面料手感温暖柔软,既没有真皮的气味,也不会令人在冬季觉得冰冷。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能表现出真皮的高贵,目前在国外被广为接纳。另外,民用面料中的一些编织方法和织物结构也被加以改进,并应用到汽车面料的生产。经编衬纬面料、纬编双面的“三明治”面料把网状结构、立体结构带入汽车中,显得挺括而有动惑,其时尚气息颇受青年人的青睐。还有的面料中加入少量的亮丝,闪闪发光,明暗有致,显得神秘而含蓄。有些针织和印花面料编织细密,表面作出凸凹不平的效果,表现出庄重、厚实和层次感,高雅而不呆板。 目前,国内车用面料仍以基本的平织布和针织绒布为主。由于前些年轿车工业发展缓慢,面料的开发主要围绕着大、中型客车内饰进行。因此,与国外面料发展现状相比,除少数企业而外,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面料开发尚属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突破。相比之下,我国的花色设计往往比较重视“写实”,轮廓分明的图案和几何图形应用较多,自由写意的大提花设计相对较少;在色彩搭配上有时仍过于鲜明,过渡不够柔和。

汽车座椅织物面料基础知识

汽车座椅织物面料基础知识 一、汽车座椅织物面料的基本结构 汽车座椅织物面料一般为复合面料(也称层合面料),分为三层:表层(也称为单面料、布料)、中间层(泡绵片)、底布层(无纺布或经编纱布或纬编纱布)。 1.表层面料分类 从织布原理来分,表层面料可分为机织类、针织类、无纺布类。其中针织类又细分为纬编类、经编类。 A. 机织类:由经线(纵向纱线)与纬线(横向纱线)相互交织而成。 B. 纬编针织类:纱线横向喂入,通过纱线弯曲成线圈,再通过线圈相互串套而成。 C. 经编针织类:纱线纵向喂入,通过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穿插、绞链而成。 D. 无纺布类:不是以织布方式形成的一类布料。在汽车内饰中,一般用于非主要的部位。 从着色方式来分,可分为色织类、匹染类。 A. 色织类:是指先将纱线上色,然后再进行织布而成的布料。 B. 匹染类:是直接用白色纱线织成白色坯布,然后再对坯布染色而成的布料。 从形成花纹的方式来分,可分织花、印花、烫花、轧(压)花、刻花等。 A.织花:在织布过程中通过不同纹理结构的组合而形成的花纹图案。 B.印花:通过不同颜色的糊料印刷在布料的表面而形成的花纹图案。因为色牢度的问题,这类布料在汽车座椅面料的运用几乎没有。 C.烫花:也有人称为转移印花,是将花纹图案制作在基材上,然后通过对基材的反面熨烫,将图案印在布料上。类似于烫金。这类同样在汽车座椅面料领域几乎没被采用。 D.轧(压)花:通过将花纹图案雕刻在辊筒或平板上,再将花辊或花版加热,加以一定的压力后在布料或面料表面轧(压)制而成的面料。可以单面料轧花,也可复合面料轧花。 E.刻花:通过镭射、超声波等方式,在布料表面进行烧灼、刻蚀而形成花纹图案。目前这种布料也几乎没在汽车座椅面料领域使用。 2.泡沫海绵的分类 从泡沫海绵的分子链结构特点来分,分为聚醚类、聚酯类。因为技术及价格原因,目前国内几乎都是聚醚类。 3.底布分类 从制成原理来分,分为无纺布、纬编纱布、经编纱布。 其中,无纺布主要是通过加热或胶粘方式将短纤维粘接而成的片状材料。也有在基材上通过针刺、水刺方式制成的无纺布,但在座椅面料中使用极少。 二、汽车座椅织物面料的优缺点 织物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耐热耐寒性、花型图案的多变性、轻量性、经济性,在逐渐讲究乘坐舒适性、乘坐环境环保型的今天,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内饰领域。从制造特性来看,不同种类的布料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1.机织布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常用织物材料 汽车内饰织物主要指用于车体和车内装饰的织物。按照使用阶段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汽车制造时用的车体内织物,如座椅面料、背衬、地毯、顶棚等;二是汽车配饰用纺织面料,用于驾乘人员根据使用需求或爱好而选配的车体以外的汽车配饰纺织产品,如座椅套、枕套、头枕、纸中盒套、转向盘套、后视镜套、驻车制动器操纵杆套、变速杆套等。 汽车内饰织物属于功能性、技术性织品,对纤维材料有吸水吸湿、轻量保温、抗菌除臭、防污、抗静电、抗起球、阻燃、隔热、隔声、绝缘等特殊要求,汽车内饰织物所用的纤维材料几乎涉及所有天然、化学和高技术纤维,涉及多品种、多功能和特殊化纤维。 常用的汽车内饰织物材料及其特性有: (1)涤纶:耐磨性好、抗强度高、抗紫外线能力好、抗折性好、耐霉变、易清洗、价格较便宜,但是吸湿性、热舒适性和压缩弹性性能较差,适用于座套、车内饰、地毯等。 (2)棉纶:弹性好、耐磨性好、热吸湿性优于涤纶,但是抗紫外线性能差,适用于座椅、簇绒地毯等。 (3)腈纶:抗紫外线性能好、手感柔软、颜色鲜艳、但耐磨性不是特别好。适用于汽车的顶篷。 (4)丙纶:质量轻、价格便宜、但色泽受限、熔点低、耐磨性有限,吸湿性比涤纶更低,适用于内饰面料、针刺地毯等。

(5)羊毛:舒适、弹性好,但价格较高、抗紫外线差。适用于冬季豪华车座椅套、靠垫、抱枕等。 (6)棉:柔软、触感舒适、吸湿性和透气性好、抗紫外线能力较好、抗光老化性能优,但强度较低、耐磨性较差、易起皱且折痕不易恢复,与化学纤维肪可改善织物的抗皱性,适用于春秋用座椅套、靠垫、抱枕等。 (7)亚麻:质地坚固耐用、凉爽、吸湿透湿、抗菌防菌、不粘皮肤、不产生静电、防虫防霉,但价格较高,适用于夏季座椅套。 然而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用量为最大,这与它们优良的应用性能有关。在汽车内饰织物使用的纤维中,聚酯纤维用量上升最快,因其高强力、高模量、回潮低、易燃性差、防腐蚀等优点而备受青睐,而且聚酯织物尺寸稳定、耐磨,经特殊处理后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特性。正是因为这些良好性能,聚酯纤维在汽车用纺织品中应用最为广泛(占一半以上)。汽车用织物采用聚酯还有利于环保,因为聚酯纤维可以从回收的可乐或其他再生材料中获得。所以使用聚酯制成织物,即便是压模件,大多数聚酯材料也可被重新粉碎成颗粒,从中提炼出聚酯纤维再利用,特别是在汽车业迅速发展与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聚酯纺织品将带动汽车织物的开发与生产,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丙纶纤维在汽车用纺织品中的用量逐年递增。由于丙纶有质地轻、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吸湿性低、疏水性好、传热性低等很多优良性能,丙纶纤维目前在汽车地毯中应用最多。

中国汽车内饰织物现状浅析

中國汽車內飾織物現狀淺析 中國汽車業的異軍突起已成爲令世界關注的現象,隨著家用轎車銷售節節升高,家用轎車的內飾已成爲吸引客戶,擴大銷售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大牌汽車製造商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越來越深入,發達國家對轎車的現代化設計理念也影響了中國消費者。以人爲本,突出乘員舒適性的原則對汽車內飾面料要求更高。紡織面料在汽車內飾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汽車産量的不斷提高和面料在汽車內飾中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中國各大汽車廠商都加快了轎車內飾造型的更新速度。如今,客戶對汽車的要求已不僅僅是行駛,而是集行駛、休閒、展示個性、身份象徵爲一體的綜合載體。人們的審美要求更加挑剔,像選擇時裝一樣地選擇著汽車的外觀和內飾。於是,個性化設計成爲當前設計的主題。整車廠想方設法地增多同一車型不同的配置,改變車身外形和改變內飾均是增加配置的有效手段。但改變車身外形不僅周期長,而且耗資巨大;而改變內飾,尤其是更換面料的風格和色彩搭配,不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周期短,成本低。因此,面料的更換和多樣化成爲整車廠最爲常用的方式。 近年來,各個整車廠不斷地推陳出新,大衆桑塔納內飾面料十幾年不變的狀況已經成爲歷史。上海大衆與其面料配套單位已達成協定,每年要開發出幾十種新産品供其選擇。上海通用也不斷地開發多種面料,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收入水平的客戶需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汽車內飾面料開發的多樣化、個性化,已經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 相對國外汽車用紡織品,中國的現狀仍比較落後。國外的面料設計是比較超前的,大膽多變而不受傳統約束。比如仿牛皮、仿麂皮的針織面料惟妙惟肖,不同的顔色和皮紋,可表現出不同的風格。這種面料手感溫暖柔軟,既沒有真皮的氣味,也不會令人在冬季覺得冰冷。既降低了採購成本,又能表現出真皮的高貴, 目前在國外被廣爲接納。另外,民用面料中的一些編織方法和織物結構也被加以改進,並應用到汽車面料的生産。經編襯緯面料、緯編雙面的“三明治”面料把網狀結構、立體結構帶入汽車中,顯得挺括而有動惑,其時尚氣息頗受青年人的青睞。還有的面料中加入少量的亮絲,閃閃發光,明暗有致,顯得神秘而含蓄。有些針織和印花面料編織細密,表面作出凸凹不平的效果,表現出莊重、厚實和層次感,高雅而不呆板。 目前,中國車用面料仍以基本的平織布和針織絨布爲主。由於前些年轎車工業發展緩慢,面料的開發主要圍繞著大、中型客車內飾進行。因此,與國外面料發展現狀相比,除少數企業而外,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面料開發尚屬起步階

汽车内饰织物起球的原因及起球过程

1 涤纶织物起球的原因及起球过程 涤纶织物容易起球的原因与纤维性状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纤维间抱合力小、纤维的强度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故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在实际穿用和洗涤过程中,纤维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令人讨厌的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 2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组成织物的纤维;(2)纺织工艺参数;(3)染整加工;(4)服用条件。在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应用染整加工达到控制织物的起毛起球的措施。 3 生产工艺 3.1 生产品种 96cm T42/2× 21 124×69 涤卡,成品幅宽 91cm 3.2 工艺流程 3.1.1 烧毛 火口:一正一反;车速:130m/min;烧毛效果要达到4级以上。 3.1.2 精练 由于涤纶织物在纺织过程中要加入油剂、消光剂等组分,而这些组分的存在对染色、漂白加工工序非常不利,必须去除。在这里采用碱氧一浴法。 处方(g/L):烧碱(100%), 8~10 双氧水(100%), 3~4 精练剂UH 20 ,水玻璃 4 ,车速 50 m/min 。 3.2.3 热定形 温度:200 ℃ 车速: 40 m/min 落幅: 91 cm 3.2.4 染色

溢流染色机 处方(g/L):分散染料(%,owf)X,醋酸 1.1 ,醋酸钠 1.1,高温匀染剂 1 ,平滑剂 1 。 染色程序:室温入染,加入高温匀染剂、平滑剂、染料,调整ph值5~6,然后升温到80 ℃,从80 ℃缓慢升温到130 ℃,以1 ℃/min为宜,保温染色30~60 min。 3.2.5 后整理 打底(抗起毛、起球、树脂整理剂F4)→高温焙烘→拉宽→下付 工作液处方(g/L):树脂整理剂F4 50 ,催化剂氯化镁 10 ,柔软剂 20 ,平平加 2 ,焙烘温度 170~180 ,焙烘时间 60 s 4 讨论 (1)烧毛工艺关系到涤纶织物的内在质量和外观风格。对涤纶织物来说,烧毛不仅仅是为了去除茸毛、提高布面光洁度。而且也是一个热处理过程。高温处理能赋予织物一定的身骨和弹性,并能改善织物起毛、起球的状况。因此烧毛工序是关键,在烧毛时要求火要弱小,切不可用强火,以免引起过烧,使织物手感发硬。由于涤纶织物本身的茸毛并不多,采用一正一反,完全可以达到4级以上。级数越高,抗起球效果越好,因为织物的表面越光滑,抗起球效果越好。 (2)精练工序时要求去油要净,否则油剂在穿用、洗涤过程易吸附小颗粒、小花毛,影响抗起球效果,同时由于涤纶织物不耐强碱,在精练过程中烧碱对涤纶织物能起到碱减量的作用,使涤纶织物表面产生剥皮效果,提高了抗起毛、起球效果。 (3)染色工序时要求必须加入平滑剂,以保证布面平滑,在染色过程中,不会由于反复摩擦而引起小球等现象;染色升温速度不可太快,以免引起折皱,影响抗起球效果。另外,采用高温排液,以去除低聚物对抗起球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4)后整理时,浸轧防起球树脂整理剂F4。 树脂整理剂F4是丙烯酸酯粘合剂,属非离子型。树脂整理剂F4外观为有荧光的白色乳液,能以任意水稀释,1%水乳液的pH值为6~7。树脂整理剂F4具有交联作用,在织物整理中,树脂渗入纤维间,使纤维与毛茸粘结。经过高温焙烘形成不溶的网状结构,从而达到优质的防起毛、起球的效果。缺点是不耐强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氯化镁的量要适当,不能太多并且应先溶解稀释好后,在一边搅拌的情况下缓缓加入,以防引起树脂整理剂沉淀,影响抗起球效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及功能性整理进展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及功能性整理进展 发布时间:2009-12-28 9:28:45 来源:印染在线 汽车工业是产业用纺织品的最大用户。与皮革材料相比,纺织材料以其透气、环保、成本低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和生产商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每辆汽车耗用纺织品材料平均为42m2(50平方码),用于内装饰(座席、车顶篷、侧面板、地毯、行李厢等)、增强材料、里衬、垫底织物、轮胎、皮带、气囊、消声器和隔热器材等。 汽车用纺织品主要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纤维复合材料。因针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弹性好、延伸性大、透气性好、电脑提花潜力大以及可以进行三维成形编织等特点,近些年来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1、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的选择 1.1纤维原料的选择 车用纤维主要以合成纤维为主。其中涤纶纤维耐磨性好,抗撕裂强度高,耐霉变,抗紫外线能力较优,容易清、冼,回弹性和抗折皱性好,价格也比较便宜,占车用纺织装饰织物市场的90%以上,但其吸湿性较低,舒适性较差;腈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手感柔软,但它的耐磨性并不好,适于做汽车的顶棚和有蓬汽车的车蓬;锦纶纤维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可应用在汽车座椅中;丙纶纤维在强度和密度上优于涤纶纤维,价格便宜,容易回用,但其只能使用原液染色或纺前染色纱,耐磨性、吸湿性差。 用于汽车内装饰纺织材料中的天然纤维主要是羊毛及其混纺纱,它可以满足

耐光牢度、耐磨性等性能要求,吸湿性好,具有更好的热湿舒适性和更好的抗静电能力,但由于毛织物的价格较高,一般只用于高档车。 1.2汽车内饰织物结构设计 普通单层机织物由于缺乏豪华感,不太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其用量逐渐下降。机织提花绒织物尺寸稳定性好、质地厚实、立绒感强,但价格较贵。 针织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弹性而广泛应用在汽车坐椅、地毯、车顶内饰、门饰、窗帘、安全带、背衬、篷盖布、安全气囊等针织物有纬编、经编和衬垫织物等。由于它们的组织结构不同,弹性也不同,可针对各种部件性能的要求来选择使用。针织绒类织物因其手感柔软、高雅华贵,并且纵横向延伸性好,用作坐椅套时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是中高档汽车内饰面料的优选材料,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2、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的性能要求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除了具备传统纺织品要求的舒适美观、经济耐用性能外,还在防污、阻燃、抗静电、易清洁、耐日晒等安全环保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染色牢度性能 内饰面料的色彩(图案)都是通过染色、印花等工艺完成的。对汽车座椅用织物的染色牢度要求包括耐日晒色牢度、耐水浸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由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度很大,使汽车座椅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座椅用

汽车内饰织物面料气味改善生产工艺研究

汽车工艺与材料 AT&M A T & M V I S I O N A T&M 视 界 2019年第6期 摘要:针对常见经平纹纬编织物从原料选择、染色水洗时间、以及后续定型处理等几个关键工序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油剂含量的纱线、水洗时间以及定型机处理方式对织物气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线油剂含量越低、并且织物水洗时间80min 以及采用定型机先排气处理再高温处理后的织物气味最低,从而使得成品气味达到最优。 关键词:汽车内饰气味 水洗时间 定型机 中图分类号:TS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710/https://www.doczj.com/doc/4511272347.html,ki.1003-8817.20180285 汽车内饰织物面料气味改善生产工艺研究 王敏1王宁2 宋伟中2 王照平2 (1.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杭州310019;2.黄河科技学院试验中心,郑州450000) 作者简介:王敏(1989—),女,工程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纤维检测。 通讯作者:王宁(1985—),男,高级试验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材料及检测。 基金项目: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01601007021)、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142102210134)、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社会发展类(172102310634)。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车内环境 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环保、舒适的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气体物质是人类嗅觉的刺激物,具有挥发性的物质能够产生气味从而刺激人类的嗅觉,这种具有挥发性气味的物质就成为了嗅觉细胞的刺激物[1]。汽车作为人们日常交通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内部的气味也必然来源于可挥发性的分子。据调查发现,汽车内饰散发的气味主要来自各种皮革、塑料、纤维等。座椅、顶棚和仪表板在汽车内饰中所占面积大、含有纤维且位置特殊,因此这3个部位成为车内气味的主要来源[2]。 目前,大多数客户和主机厂明确规定,将汽车内饰的气味调整低于3级以下,从而提升车内的舒适度[3]。这相对于以前的3.5级要求有很严格的提升,从数据来看仅仅是微调,但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调整,气味测试体系也需进行进一步地完善[4],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调整的难度。对降低汽车内饰的气味进行研究,探讨最适宜的生产工艺条件。 2试验部分 目前,基本上每家主机厂都出台了关于汽车内 饰件或者材料的测试标准。常见的主机厂或者机构对气味的测试标准号和标准名称[5],见表1所示。 不同的主机厂和机构使用的评价方法不同, 常见的等级有1~6级,如福特、Volvo 、现代、大众、VDA 等等,也有1~10级进行评价的,如吉利、通用等。各测试的温度和干湿度也不同,最常用的是23℃、40℃和80℃,也有高达105℃,前提都是模拟汽车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气味散发情况。 本研究采用标准VD A270进行气味测试评价。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