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透镜(基本)

生活中的透镜(基本)

生活中的透镜(基本)
生活中的透镜(基本)

生活中的透镜(基础)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学习策略: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尝试应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学习与应用

1、透镜的类型及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表示

3、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4、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表示。

5、三条特殊光线

要点一、照相机

1、【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

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

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

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15366#393544

3、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的实像;

(2)像距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要点诠释: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

要点二、幻灯机和投影仪

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成。

2、构造:镜、光源、螺纹透镜、镜、镜。

要点诠释:

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

(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像到镜头的距离越。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下图:

2、幻灯机和投影仪的构造及作用:

要点三、放大镜

1、成像原理:放大镜()成像。

2、成像规律:

(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所成的像越;放大镜离物体越,所成的像越;

(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要点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适度的位置,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像。

2、虚像:没有光线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

3、物距:之间的距离叫物距。

4、像距:之间的距离叫像距。

要点诠释:

1、实像是会聚而成的,可以用承接。

2、没有实际光线会聚,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觉好像是光从虚像出发出的。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典型例题——自主学习

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学习网校资源ID:#15371#393544

类型一、照相机

例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

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

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镜,它形成的是、、像。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些。同时

调节镜头,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些。

类型二、投影仪

例2.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

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

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

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类型三、实像和虚像

例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思路点拨】(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像特点: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③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C.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D.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类型四、综合应用

例4. 【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例2】现有5种光学元件:平面镜、凹

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

格内。

潜望镜:手电筒:

幻灯机:放大镜:

照相机:汽车后视镜: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现有如下光学元件:(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

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

入空格。自制潜望镜用太阳灶用老花镜用汽车观后镜用

近视镜用耳科大夫的额镜用

三、测评与总结

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

成果测评

现在来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吧!请到网校测评系统和模拟考试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

测试.ID: #15384#393544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基础)

测评系统分数:模拟考试系统分数:

如果你的分数在85分以下,请进入网校资源ID:#15384#393544 进行巩固练习,如果你的分数在85分以上,请进入网校资源ID:#15403#393557进行能力提升.

自我反馈

学完本节知识,你有哪些新收获?总结本节的有关习题,将其中的好题及错题分类整

理.如有问题,请到北京四中网校的“名师答疑”或“互帮互学”交流.

我的收获

习题整理

题目或题目出处所属类型或知识点分析及注意问题

好题

注:本表格为建议样式,请同学们单独建立错题本,或者使用四中网校错题本进行记录.

○网○校○重○要○资○源

知识导学:生活中的透镜(基础)(#393544)

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388909)

对本知识的学案导学的使用率:

□好(基本按照学案导学的资源、例题进行复习、预习和进行课堂笔记等,使用率达到80%以上)

□中(使用本学案导学提供的资源、例题和笔记,使用率在50%-80%左右)

□弱(仅作一般参考,使用率在50%以下)

学生: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请联系北京四中网校当地分校以获得更多知识点学案导学.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选择题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题图 5题图 4题图

9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三、作图题 16、根据图 中所给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17、(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2题14题 16题 17题甲 乙

生活中的透镜(1)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 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机能够自动将镜头前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凹透镜B.凸透镜C.凸镜D.凹镜 2、观察图13,小红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她拿的是 _______透镜。这个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像,这是因为光的形成的。 4、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 5、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 图4甲所示,会看到正立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 处的房屋,如图4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6、以下物品中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有()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老花镜 7、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 镜作用的结果. 8、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小水珠, 双手拿着塑料纸靠近报纸,透过水珠去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 ) A、字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字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C、字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D、字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一滴水滴在平铺的塑料纸上,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______(放 大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_____像,水珠起__________的作用。 10、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 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准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孔翔 使用日期:2012年12月 9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3. 学生分组器材: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手摸放大镜感知(或观察)回答:凸透镜 观察感知像:放大 观察感知像:正立

【指导制作模型照相机】 1.每小组提供的器材: 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

3. 把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 学生操作现象预设: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感悟: 小组内交流总结: 3.凸透镜靠近蜡烛,同时薄膜远离凸透镜。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 箭头的投影片(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 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学生体验观察: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生活中的几种凸透镜成像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照相机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 94~95 1.仔细观察图中的照相机。 思考: (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光屏。 (2)成像特点:照相机工作时,被拍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远,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近,在胶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 95 2.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路,B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像,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实像和虚像 自主阅读教材P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95~96

3.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报纸上的字,我们得到了成像的特征是正立、放大。 结论: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4.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5.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三、合作探究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如图所示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 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会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3.2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教 案 设 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南岳初中程伙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程伙(男中二本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 性认识。 〒教学难点〓 弄清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大致构造及成像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

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适当点拨提醒,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模型的制作,不仅巩固了其原理,还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生活中透镜 (播放幻灯片1 生活中透镜) 『导入新课』 现在的人们每逢过时过节、外出游玩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总喜欢留影作纪念。用照相机拍出喜庆的场面、美丽的风光或特别的时刻,再通过照片来回味。对照相机大家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会用照相机或使用过照相机的,请举手告诉我?(学生举手回答)好!我们同学个个动手能力强,了不起!那么照相机为什么可以拍摄出风景、人物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5章 第2讲 生活中的透镜(教师版)

第22讲生活中的透镜 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课前预习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例题2】(2019四川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德州)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 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习题精练

八年级物理上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八年级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一、以照相、看电影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过程; 二、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自制模拟相机、水滴放大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选用安培事迹的投影片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略科学家刻苦钻研的忘我精神; 五、课堂小节先让学生归纳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实践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 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 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6.3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课题:6-3 生活中的透镜 主备课人:尚林之使用人:使用时间:2014 【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P11照相机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什么透镜? 2.图6-16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 3.照相机的底片上成什么样的像? 4.若使像大一些应怎样调节? 自学指导三: 认真阅读P11—P1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3分钟 1.了解一些望远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 【检测交流】 见课堂十分钟 【小结及作业】 课后习题第1、2、3、4题 附:【板书设计】

§6-3 生活中的透镜 一、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 根据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过程 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 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 态度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 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教学难 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解决办 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 教) 一、复习导入 (5分) 1.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复习旧知识,为

二、研读目标(2分) 三、自主学习(10分) 四、合作探究(15分) 五、当堂检测(5分) 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 件是什么? 2.要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变大 些,凸透镜前的物体的位置该怎样 调整?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 条件是什么? 4.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1、学生阅读阅读课本,了解熟悉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 点。 2、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放大镜的 成像特点。 3.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 把模型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 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间的 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 晰倒立的像。 教师演示投影仪的使用: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 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在天花 本节课的教授 打下良好的基 础。 月的课本后学 生对本节知识 有了部分理解, 然后通过自己 动手实验来验 证,对知识的理 解会更透彻。 学生通过制作 照相机模型,对 照相机知识理 解会深刻。 教师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合作 探究,仪器来研 究凸透镜教具 的测量,,让学 生在自己动手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整体设计 本节课,是一段神奇的探索,复习前一节的知识让学生熟悉了透镜的知识。学习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积极性。在学生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的过程中,利用硬纸片和凸透镜以及塑料膜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在学生学习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后,利用课件展现透镜的光路。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透镜成像的特点,这些会使学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枯燥的。 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环节中,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照单抓药”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表现在: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二对同一探究问题,探讨出多种实验方案,摆脱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探究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学习原理、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区别。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探究、归纳、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丢掉“拐杖”,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2012秋八上物理 5-2《生活中的透镜》练习及答案

12年新人教版(走进中考) 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 1.(12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 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 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B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2.(12徐州)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 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3.(12淮安)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 ,则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为B A .小于6cm B .大于6cm ,小于12cm C .大于12cm ,小于24cm D .大于24cm 4.(12济南)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D A .实像,这个像能用屏承接 B .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屏承接 C .虚像,这个像能用屏承接 D .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屏承接 5.(12龙东)下列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是A A .潜望镜 B .老花镜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6.(12南宁)下列光学器材中,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A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7.(12来宾)下图所示是“天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像头,该摄像头的主要光 学元件是A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凹面镜 8.(12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 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 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B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9.(12龙东农垦·森工)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C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示例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示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课题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仪器材料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咨询【咨询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摸索、回答】 么?①u> 2f, 2f > v>f,倒立、缩小、实〔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知像 识时使用.〕②u=2f, v=2f, 倒立、等大、实 像 ③2f > u>f, v>2f,倒立、放大、实 像④u u > f, v > 2f 〔有可能显现 ③依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u

生活中的透镜(基本)

生活中的透镜(基础)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学习策略: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尝试应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学习与应用 ● ● 1、透镜的类型及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表示 3、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4、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表示。 5、三条特殊光线 要点一、照相机 1、【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 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 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 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15366#393544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 广东省顺德市杏坛梁銶琚中学苏德森杨明欢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本节课需要1节课时。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教学资源 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两块约为20cm×20cm 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 5.板书设计:

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 预习导学 1.凸透镜的特点:;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3.观察课本81页下图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4.阅读课文82页观察图然后请回答: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形成一个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5.阅读课文,观察图然后请回答: 放大镜也是,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合作探究: 知识点1、照相机: 1、照相机的原理: 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 ,成像在暗箱中的_____ 上。被照物体离相机较远,成_____、_____ 的_____像。 2、照相机的结构:镜头……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要紧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型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透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自制照相机模型。 教学手段照相机模型、凸透镜、纸筒、半透亮薄膜、投影仪、放大镜、蜡烛、火柴、光瓶、课件。 教前分析1、课标分析: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 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 镜成像规律做预备。 2、教材分析:教材中要紧介绍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中起到的作用。简单的观看和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爱 好,而由于真实的照相机不能拆开,因此课本中增设 了动手自制模拟照相机的环节锁住了学生的爱好。在 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 3、学生分析:让学生动手制作,他们将爱好盎然,教师要做好指导 与调控。

教学过程: 观看大屏幕: 师:屏幕中涉及到了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它的学名叫——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专门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字专门小〕 生议论:字太小了,看不清晰。 师:想个方法看见。 生纷纷用手中的放大镜观看黑板上的字。 师:看清了吗? 生:没有,反而更小了。 师:难道他不是放大镜?那我们用它来看看书上的字。 生:放大了。 师:是什么缘故导致了放大镜看事物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成效? 生:距离所看事物的远近不同。 师:好。那我们再用放大镜观看一下老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觉? 生:老师是倒着的,缩小的。 师:那个放大镜还挺奇异呀!一会能将文字放大,一会能将老师缩小,还给倒过来了。凸透镜还能将事物〝变〞成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第一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事物是实际的事物本身吗?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讲义

高效课堂*精讲精练 知识点1 照相机 情境激疑 照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仔细观察下图的照相机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给你一部照相机,体验一下近景拍摄和远景拍摄镜头和胶片各有什么作用? 教材全解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构造: (1)镜头:一般为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以透明塑料为基片,上面涂有感光材料。 (3)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在胶片上生成清晰的像。 (4)光圈环: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光线的多少。 (5)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 3.使用:

一是旋转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景时,使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景时,使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二是选用适当的光圈和快门,使胶片曝光适当。 知识拓展 数码照相机除了有普通照相机上的镜头、光圈、快门和机身外,还有成像元件、存储设备、和彩色液晶显丌器等部件.光线经过镜头或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器还能够马上观看已经拍摄好的照片,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删除存储设备像一张卡片,可以很方便地从数码照相机中插入和取出数码相机的照片可以方便地输入电脑,通过电脑中安装的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放大、裁剪、修饰。 即学即练 例1如图所示,小明用照相机给一圆锥体拍照时,胶卷上得到的像是一个、、的圆锥体。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的原理工作的,被拍摄的物体是一个正立的圆锥体,则形成的像一定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圆锥体 答案倒立缩小 例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2019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拍摄的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 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