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透镜(1)

生活中的透镜(1)

生活中的透镜(1)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

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机能够自动将镜头前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凹透镜B.凸透镜C.凸镜D.凹镜

2、观察图13,小红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她拿的是

_______透镜。这个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像,这是因为光的形成的。

4、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

5、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

图4甲所示,会看到正立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

处的房屋,如图4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6、以下物品中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有()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老花镜

7、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

镜作用的结果.

8、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小水珠,

双手拿着塑料纸靠近报纸,透过水珠去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 )

A、字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字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C、字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D、字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一滴水滴在平铺的塑料纸上,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______(放

大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_____像,水珠起__________的作用。

10、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

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准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选择题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题图 5题图 4题图

9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三、作图题 16、根据图 中所给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17、(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2题14题 16题 17题甲 乙

生活中的透镜(1)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 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机能够自动将镜头前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凹透镜B.凸透镜C.凸镜D.凹镜 2、观察图13,小红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她拿的是 _______透镜。这个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像,这是因为光的形成的。 4、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 5、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 图4甲所示,会看到正立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 处的房屋,如图4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6、以下物品中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有()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老花镜 7、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露珠起到了 镜作用的结果. 8、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小水珠, 双手拿着塑料纸靠近报纸,透过水珠去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 ) A、字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字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C、字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D、字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一滴水滴在平铺的塑料纸上,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______(放 大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_____像,水珠起__________的作用。 10、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 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准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生活中的几种凸透镜成像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照相机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 94~95 1.仔细观察图中的照相机。 思考: (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光屏。 (2)成像特点:照相机工作时,被拍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远,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近,在胶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 95 2.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路,B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像,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实像和虚像 自主阅读教材P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95~96

3.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报纸上的字,我们得到了成像的特征是正立、放大。 结论: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4.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5.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三、合作探究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如图所示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 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会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八年级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一、以照相、看电影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过程; 二、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自制模拟相机、水滴放大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选用安培事迹的投影片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略科学家刻苦钻研的忘我精神; 五、课堂小节先让学生归纳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实践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 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 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初二物理经典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讲解(提高)

生活中的透镜(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2.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3.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5.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要点梳理】 要点一、照相机 1、【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要点诠释: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要点二、幻灯机和投影仪 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要点诠释: 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 (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光屏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下图: 类别构造作用 幻灯机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聚光镜加强照到幻灯片上的光 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承接像 投影仪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螺纹透镜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平面镜改变光路 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承接像 要点三、放大镜 1、成像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规律: (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要点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适度的位置,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 2、虚像:没有实际光线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5_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 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上三幅图分别是日常生活中用的哪些器材?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三种器材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照相机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事先让学生做好相机模型) 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 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3.投影仪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 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 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生活中的透镜(基本)

生活中的透镜(基础)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学习策略: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尝试应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学习与应用 ● ● 1、透镜的类型及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表示 3、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4、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表示。 5、三条特殊光线 要点一、照相机 1、【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 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 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 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15366#393544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课前导读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 20摄氏度左右,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搞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模块一透镜的类型和基本概念 【一、知识点】 1.透镜的类型: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主光轴和光心: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两侧的焦距 相等,用“f”表示。 (2)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在主光轴的一点上,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它是虚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 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目标知识点: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 课堂学习: 1、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 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 (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 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成像特点: 3、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 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 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生丁]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生戊]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生己]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doc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案是教师钻研教材、认真思考、不断审视和反思的书面成果,凝聚着 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812140225.html,]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 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 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再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画面:用照相机拍摄美景、用投影仪进行学习、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等,这些光学仪器都用到了凸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凸透镜的应用。 二、新课学习 (一)照相机 大家使用过照相机吗?关于照相机的结构,大家知道多少? 教师对学生提到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投影实物或挂图)。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主要是用来成像的。 胶卷主要是为了承接像的,相当于光屏。它的表面涂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曝光后胶片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便记录下物体的像,将感光后的胶卷进行显影、定影后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底片。 调焦环主要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使我们看到需要的且比较清晰的像。 光圈和快门都是控制镜头进入光线强弱的,胶卷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会得到清晰的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照相机都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光线强弱以及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来自动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以及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所以我们戏称其为“傻瓜”照相机。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模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能在薄膜上观察到景物的像。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讲解 (基础)

生活中的透镜(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2.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3.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5.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要点梳理】 要点一、照相机 1、【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要点诠释: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要点二、幻灯机和投影仪 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要点诠释: 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 (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光屏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下图: 要点三、放大镜 1、成像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规律:

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图3-2-4 【课堂小测】 1.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 上形成一个 、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 、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 、 的像; 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 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 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 3.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 A .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 .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 .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 .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6.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 A .平面镜 B .凸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7.如图3-2-4,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 .正立的像 B .缩小的像 C .倒立的像 D .放大的像 8.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图 3-2-3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 图3-2-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来源:学科网]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材分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即可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2. 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陪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成什么像,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比较。(2) 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分析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若干个、硬纸板若干张、凸透镜若干个。 课前准备:1 全班分为四组,收集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资料。 2 组织每一组事先按课本P63“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 3 上课前每四人发一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透镜不但可以改变光线,还可以成像,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透镜。 (二)新课教学 1. 照相机 介绍照相机: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 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注:这一步可由学生讨论完成)。 教师:同学们你们说说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什么像呢?(让学生思考) 制作模型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成像,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 (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