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3中国宏观计量模型讨论

8.3中国宏观计量模型讨论

8.3中国宏观计量模型讨论
8.3中国宏观计量模型讨论

§8.3关于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讨论

概况

在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虽然只有近2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是极为迅速的。目前已经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例如,由复旦大学研制的91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由清华大学研制的256个方程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制的176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模型”,由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与LINK模型连接的98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由北京大学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的157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计量模型”,由原航空航天部710研究所研制的88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由北京经济学院研制的93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优化模型”,由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60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计划预测计量模型”,国家统计局研制的67个方程的“中长期预测经济模型”,等等。这些模型是几年前已经投入应用的,近年来这些模型又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又有一些单位研制了一些新的模型。

在地区层次上,几乎每个省级地区都建立了本地区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在一些市、县级地区也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本地区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已经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以年度模型为主,或者说绝大部分都是年度模型,只有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或者独立或者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仅有的几个季度模型。这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数据的可得性,目前我国的季度数据的大部分还没有对公众公开;二是由模型功能决定的,目前的模型以决策模型和中长期预测模型为主,这样的模型以年度模型为宜。

已经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基本上采用供给导向的总体结构,在少数个体方程中采用供需双导向或者需求导向的结构。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的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

已经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以90年为界,之前的模型基本上采用MPS核算体系的结构和指标体系,之后的模型基本上采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和指标体系,但是由于历史数据的原因,还不能完全独立地采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模型总体结构分析

下面我们以两个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为例,分析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总体结构。一个是研制于1984年的91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一个是研制于1990年的256个方程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前者摘自《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模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5月),后者摘自《应用经济计量学教程》(吴承业、龚德恩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年6月)。选择这两个模型,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早期和中期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⒈模型总体结构框图

图8.3.1所示的是“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总体结构框图,图8.3.2所示的是“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的总体结构框图。这两个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两个总体结构框图也存在许多问题,并不是当时建立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最合理的总体结构,这里只是用它们作为试例,说明建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过程中首先不是设定每个个体方程,而是确定总体结构,画出总体结构框图。在分析已有的模型

图8.3.1“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总体结构框图

图8.3.2“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总体结构框图

时,首先不是分析每个个体方程,而是查看模型的总体结构,分析其总体结构框图。

在结构框图中,矩形框表示模块;模块之间的连接用带箭头的线条表示,箭头方向表示前一个模块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内生变量作为后一个模块的“它生变量”(这里所谓的“它生变量”是指,对模块而言是外生的,对模型系统而言它们是内生的变量);带双向箭头的线条表示某一个模块中的一个或几个内生变量作为另一个模块的“它生变量”,而另一

个模块中另外一个或几个内生变量又作为该模块的“它生变量”,实际上应该画成两条带有不同方向箭头的连线,这里为简单起见画成一条。

⒉模块和方程、变量数目

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共有9个模块,分别是社会总产值的生产(包括生产和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形成、国民收入的使用(包括投资、消费和流动资金)、进出口和贸易收支、就业、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劳动报酬、企业留用和财政收入)、价格、固定资产形成、财政金融。模型共包含91个方程,其中随机方程54个,衡等方程37个;在随机方程中有46个描述经济关系的行为方程和8个只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统计方程;在衡等方程中有30个定义或平衡方程和7个经验方程。模型包括91个内生变量和33个外生变量。

在“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中,共有12个模块,分别是生产、投资、财政、信贷、企业、事业、居民、国际8个部门和消费、价格、就业和总供求。模型共包含256个方程,其中随机方程102个,衡等方程154个;在随机方程中绝大多数是描述经济关系的行为方程,几乎没有统计方程;在衡等方程中主要是定义或平衡方程。模型包括256个内生变量和41个外生变量。

⒊共同特点

从模型总体结构框图可以看出,两个模型尽管建立于不同时期,但仍然具有许多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于总体上的供给导向。两个模型都是从生产模块开始,而且都以固定资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生产的决定因素;由生产决定收入,经过收入分配进入使用领域。其次表现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中决策方式。在这方面,“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有了一定改进,但毕竟不能脱离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实际以及历史数据两方面的约束。因而模型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外生变量,具有较高的外生性程度。第三,两个模型都考虑到中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因而对部门进行了适当的分解。例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将生产分解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5个部门,在“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中则将生产分解为农业、能源、原材料、其它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8个部门,都是在当时情况下作出的合理分解。

⒋“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的特点

从模型总体结构框图可以看出,“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在模型的总体设计上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⑴采用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为模型总体结构的基础

模型中将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分为生产、投资、财政、信贷、企业、事业、居民、国际8个部门,这里的“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活动部门(例如生产、投资、财政、信贷)和主体部门(例如企业、事业、居民、国际),而不是通常关于部门的概念。体现了模型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中心,着重描述国民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使得模型既反映实物运动,又反映价值运动;既反映流量变动,又反映存量变动;既反映供给结构,又反映需求结构;既反映国内经济,又反映对外经济联系。

按照经济活动和经济主体分别划分部门,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总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活动首先形成各经济主体的收入,然后再由各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决定最终需求的经济运行机制,也使得模型的总体结构更加清晰。

⑵采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从模型总体结构框图可以看出,“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按照我国长期实行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设计的,以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为体现国民经济活动总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生产、分配和使用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这符合8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情况,也得到历史数据的支持,但为模型的应用带来了困难。“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

型CEMT-1”采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体现国民经济活动总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生产、分配和使用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这样设计模型虽然需要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但为模型的应用带来了方便,比较接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轨后的实际情况。当然CEMT-1模型并没有彻底遵循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且为了克服两种核算体系转换带来的问题,模型设计了大量衡等方程,其数目超过了随机方程。

三、主要模块和方程的一般设定

在目前情况下建立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其主要模块和方程如何设定,下面将进行一般性的讨论,讨论仍然以经典的宏观计量模型设定理论为基础。在下一节我们将简单介绍一种新的模型设定理论,按照那种理论,方程的设定将是另外一种思路。

⒈生产模块和生产方程

⑴部门的分解

毫无疑问,应该将生产分为第一、二、三产业。问题在于是否需要细分。

第一产业,在我国只包括大农业。西方有些国家将采掘业包含在第一产业中。由于我国大农业内部]]结构机构变化较大,例如1978年农业(小农业)占80%,林、牧、渔业占20%,而1997年农业占56%,林、牧、渔业占44%,为了使模型具有比较好的结构功能,以及使解释变量具有比较好的解释能力(例如,在农业方程中,耕地是重要的解释变量,而在其它部门,耕地一般不作为解释变量),所以,至少应将第一产业分成农业与其它第一产业两个部门。

对于第二产业,由于经济行为差别较大,诸如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生产能力是主要制约因素,而对于加工工业,需求是主要制约因素;在加工工业中,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的需求是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额是重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于轻纺工业,需求是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那么居民收入应该是重要的解释变量。因此,对于第二产业的部门分解,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变化,还要考虑经济行为的差异。当然,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与建筑业,肯定是要分别建立方程的。

对于第三产业,内部包含的内容相当复杂,按大类就有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业、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它等部门。这些部门的总产出的核算方法不同,经济行为不同,加上结构的变化,适当细分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上述有些部门的总产出较小,加之很难选择解释变量,所以一般将它们再作适当合并。

⑵产出量指标

在以前实行的MPS核算体系中,总产值是最重要的产出量指标,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产出量指标,对于各个部门来讲就是增加值。现在建立模型,一般应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作为产出量指标。为了满足样本数据可比性的要求,应该选择用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

⑶方程的形式

生产方程不同于生产函数,它的解释变量可以是生产要素,也可以是其它变量(例如反映需求的变量);如果仅仅以生产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它的形式一般取生产函数的形式,如果包含其它解释变量,方程的形式就要视具体对象而定。

⑷农业生产方程

在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影响农业增加值的因素是生产要素,所以农业生产方程是供给导向的。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统计中的农业劳动力已不能真正反映

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力数量,将劳动力引入模型作为解释变量,如果检验为不显著,不应感到奇怪。所以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劳动力等是建立农业生产方程时一般选择的解释变量。例如在上述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农业生产方程为:

G A G SA CF AAD KFM LR

R D W =-++-++--==--7678400640400670001210004000029190387349523342470099112061953198312......(.)(.)(.)(.)(.)(.)....()

其中GAG 为农业总产值指数(1952=100),SA 为播种面积(千万亩),CF 为化肥使用量(万吨),AAD 为成灾面积(万公顷),KFM 为农机总动力(万马力,取前一年末的数据),LR 为农业劳动力(万人)。

⑸ 工业生产方程

工业生产方程分3种类型,一是只选择生产要素为解释变量,二是同时选择生产要素与需求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三是只选择需求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正如上面分析的,是由生产行为决定的。例如在上述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工业生产方程为:

l n ()..l n ().l n ()

.(l n ()l n ()).ln()

GIS LSWSI NKFI NIA PIR YW PIV ECC ED DD DD =-++++++-------0805302335033601996049568079408011111

R D W 20999222719531983==-....()

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 统计量依次为-6.17、8.94、18.91、-5.06、20.40。其中GIS 为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指数(1952=100),用来表示产出;LSWSI 为全民所有制工业职工人数(万人),NKFI 为全民所有制工业固定资产净值(亿元),是表示生产要素投入的两个变量。NIA 为农业净产值(亿元),PIR 为农村工业品价格指数(1952=100),二者相除表示农民的实际收入;YW 为工资总额(亿元),PIV 为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1952=100),二者相除表示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ECC 为基本建设投资额(亿元),ED 为国防建设费(亿元);这四项用来表示对工业品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供需双约束的方程。

从这个方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①当我们选择什么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时,主要依据经济行为分析,但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还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等方面。例如,根据对工业生产的行为分析,认为农民的消费需求对工业品产出量具有影响,但具体选择什么变量来表示农民的消费需求,应该是农民收入,由于无法取得农民收入的数据,所以在这个方程中选择农业净产值来表示农民的消费需求,因为农民收入与农业净产值之间是高度相关的。这是在变量选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②由于被解释变量用指数表示,即消除了价格因素,不同样本点之间的观测值数据具有可比性,那么解释变量也应该这样做。采用实物量计量单位的变量不存在这个问题,例如职工人数;在采用价值量单位计量的变量中,反映消费需求的两个变量都用相应的价格指数对观测值数据进行了修正,对固定资产净值和表示投资需求的变量没有消除价格因素,是方程存在的一个缺陷,它带来的后果,在本书第五章第一节专门进行了讨论。③在这个模型中,对工业没有进行部门细分,作为一个部门处理。但是由于在历史的工业统计中没有关于非全民所有制工业的固定资产等统计数据,所以首先建立全民所有制工业的生产方程,然后再建立反映全部工业总产值和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之间关系的统计方程。这也是建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④方程中设置了两个虚变量DD79和DD80,它们的观测值分别在1979年和1980年为1,其他年份都为0。这两个虚变量的引入,主要是考虑1979和1980年的特殊情况,在那两年虽然基本建设投资额和国防建设费都比较大,但是由于大量进口成套设备,并没有形成对国内工业生产的较大的需求。所以设置了两个虚变量分别用以消除进口的影响。至于各自的系数80和40,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的,也就是说将1979年基

本建设投资额和国防建设费的观测值减少80亿元,将1980年基本建设投资额和国防建设费的观测值减少40亿元,然后再与其它年份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和国防建设费一起构成样本观测值序列。这里的虚变量主要用于修正特殊样本点样本观测值,可见虚变量的应用是比较灵活的。以上4点虽是该生产方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但是具有普遍意义,在任何一个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在任何一个模块中,都可能出现这些情况。在下面的讨论中,遇到类似情况不再特别说明。

⑹ 建筑业生产方程

在中国,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的投入要素为劳动力,而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所以影响建筑业产出的主要是需求。例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建筑业生产方程为:

l n ()..l n ().l n ().l n ().l n ()

G C N L S W C N ECC RCNP NIA =-++++-2726020550703002171052411 R D W 20996200919531983==-....()

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 统计量依次为-17.62、3.89、20.15、7.16、14.00。其中GCN 为建筑业总产值指数(1952=100),用来表示产出;LSWCN 为建筑业职工人数(万人),是表示生产要素投入的变量。ECC 为基本建设投资额(亿元),是表示对建筑业需求的变量;NIA 为农业净产值(亿元),在这里表示农民的建房需求,农业净产值高,农民的收入就高,农民的建房需求就大,而农民建房在统计上列入建筑业总产值,但未列入基本建设投资额。所以这是一个供需双约束的方程。

方程中RCNP 为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非生产性投资所占的比例,是一个附加变量,因为在同样数量的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中,例如建设学校、医院等,建筑业所占的比重高于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例如建设一个发电厂,在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中比较多的投资用于购买机械设备。这一类的变量在其它方程中也存在,如何引入这些变量,也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中的一个技术问题。经常是在首先建立的方程中并没有引入这些变量,然后为了提高拟合效果,经过对实际问题的再分析后引入的。

⑺ 交通运输业生产方程

在中国,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业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影响交通运输业产出的应该是生产要素投入量,主要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主要是燃料的供应),它们应该是交通运输业生产方程的最重要的解释变量。从需求方面来分析,交通运输业主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所以工农业的产值是表示对交通运输业需求的主要变量,但是必须是在需求导向的生产行为中才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交通运输业生产方程为:

l n ()..l n ().l n ().l n ().l n ()....()G T R G A G G I N GCN GCM R D W =--+++==-01830209505222025550184909850664195319832

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 统计量依次为-0.51、-2.85、8.05、3.83、1.20。其中GTR 为建筑业总产值指数(1952=100),用来表示产出;解释变量依次是农业、工业、建筑业和商业的总产值指数。该方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农业总产值前的参数估计值为负,表示农业总产值增加时,交通运输业总产值减少,经济意义不合理;方程存在严重的一阶正自相关(D.W.统计量不能通过检验);有两个t 统计量不能通过检验。

现在抛开这些问题不谈,即使它是个质量很高的方程,它也仅仅是个统计方程,仅仅反映了样本期5个产业总产值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而不是行为方程。因为在1953-1983年间,影响交通运输业产值的不是对它的需求,而是它自身的能力,即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这样的方程没有多少应用价值,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越少越好。

⑻ 其它产业的生产方程

第三产业中的其它产业,其经济行为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以前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往往将它们设定为自回归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即用它们自身的滞后量作为解释变量。

⑼ 其它生产方程

作为一个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生产模块,除了建立各个产业的生产方程外,还需要建立一些重要的实物量的生产方程,例如粮食生产方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方程、货物运输周转量方程,甚至电力生产方程、化肥生产方程等等。这些方程的设定,我们已经在单方程模型中进行了讨论。

⒉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模型块

⑴ 国民收入模块

在按照MPS 体系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生产模块的输出为社会总产值以及各部门的总产值,需要设计一个国民收入模块求得可供分配和使用的国民收入。按照定义,国民收入生产额等于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之和,所以国民收入模块主要由各部门的净产值方程组成。

净产值方程有两类设定方式。一是将净产值而不是总产值直接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成果建立方程,那么方程的解释变量自然就是生产要素投入量或者反映需求的变量。二是从总产值求净产值,以净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除了总产值外,还可以包含个别最重要的中间消耗量。例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农业净产值方程为:

N I A G A G P C F CF R =+-?-=-030200813401062100

15533120997195319832.../(.)(.).()

其中CF 和PCF 分别为化肥使用量和化肥价格,它对农业净产值产生负的影响,表示在总产值既定的情况下,化肥消耗越多,净产值越少。但是如果按照第一种方式建立农业净产值方程,化肥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引入解释变量,它对农业净产值将产生正的影响,表示化肥使用越多,作为生产成果的净产值越高。可见,同样的被解释变量,同样的某个解释变量,在不同的方程中的关系完全不同,原因是对方程的经济意义的不同解释导致其它解释变量是不相同的。

如果按照SNA 体系建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在生产模块中作为生产成果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个部门的增加值,是直接供分配与使用的社会总收入,所以就不出现国民收入生产模块了。

⑵ 国民收入分配模块中的职工工资方程

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模块的任务是将生产的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给各个经济主体,即居民、企业、政府、国外等,以形成各个主体的收入。由于一般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都包含财政、金融、国际收支等模块,所以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通过税收分配给政府的部分可以由财政模块中的财政收入方程描述,于是在这里的分配模块中最重要的方程是职工工资方程。一般讲,工资收入可以用国民收入、前一年的工资收入、物价总水平、新增职工人数和政策变量来解释,其中国民收入表示可供分配的总量,前一年的工资收入表示收入的连续性,物价总水平表示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应不断提高,新增职工人数的经济意义是很明显的,政策变量表示政府对工资收入的调控。但是由于我国的工资收入具有行为不规范性,在目前已有的模型中,工资收入方程很多是统计方程,能够描述行为的方程不多。例如在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职工工资收入方程为:

W U L C PRNA NAL PC

R D W =-+++-==-296340033200453812841376252650992212196619872....(.)(.)(.)(.)....()

其中WULC 为以不变价格表示的职工工资收入,PRNA 为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NAL 为非农部门职工人数,PC 为消费品价格指数。该方程反映了部分经济行为,但仍不是令人满意的职工工资收入方程。

⒊ 财政模块

财政模块由财政收入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组成。

财政收入中80%左右是税收收入(1997年财政收入8651亿元,各项税收收入6571亿元,占75%),所以财政总收入方程一般设定为一个统计方程,以税收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即

财政收入=f (税收收入,μ)

税收收入中包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主要项目和许多小项目,对主要税收项目分别建立税收方程。税收方程属于制度方程,其主要解释变量是税基、税率,即

各项税收=f (税基,税率,μ)

在“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中就是这样建立了有关税收的方程,例如关税TA 的解释变量是进出口总额TIE 和关税税率TR :

l n ().l n ().l n ().(.)(.)(.)

TA TIE TR =+--0882042407761130143080 R D W 2093017319761988==-....()

平均关税税率的样本观测值按下式计算:

TR TA t t t =--11

财政支出由各项支出组成,例如基本建设支出、事业发展与社会保障支出、国家政权建设支出等,是各项支出之和。所以应按主要支出项目建立支出方程。一般讲,各项支出方程的解释变量应该包括财政总收入、该项目前一年实际支出和政策变量。用财政总收入作为解释变量体现了我国财政量入为出的原则,该项目前一年实际支出用以反映各项财政支出逐年有所增加的实际情况,政策变量反映政府对各项支出的宏观调控。于是有:

各项财政支出=f (财政收入,该项目前一年实际支出,政策,μ)

根据我国首先确定财政总支出然后确定各项支出,以及财政赤字由外生给定的实际情况,于是有:

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赤字

各项财政支出=f (财政支出,该项目前一年实际支出,政策,μ)

例如在“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CEMT-1”中,国防建设财政支出ND 的方程为: ND TFE ND D =+++-00230397721535637679

4543314595821....(.)(.)(.)(.)

R D W 2094215319711989==-....()

其中TFE 为财政总支出,D79为虚变量。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费支出SECH 的方程为:

S E C H T F E S E C H D =+-----006708213578233815

8763514956316631....(.)(.)(.)(.)

R D W 2099922419711989==-....()

这些方程都具有比较好的统计性质。

⒋ 金融模块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金融模块在西方国家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金融体制和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加之计量经济模型需要依赖历史数据,所以目前模型中的金融模块基本上是由一些统计方程组成的。

金融模块由货币方程和信贷方程组成,关于货币方程,主要是各个层次的货币需求方程,已经在第五章第四节进行了讨论,这里着重讨论信贷方程。信贷方程又分为信贷收入方程和信贷支出方程。在我国,信贷收入的90%左右是各项存款,10%左右为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由货币需求方程给出,于是一般将信贷收入与流通中的现金的差设定为以各项存款总额为解释变量的统计方程。即

(信贷收入-流通中的现金)=f(存款总额,μ)

而各项存款是由各项收入和存款利率决定的,例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方程为:城镇居民储蓄存款=f(前一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收入,

存款利率,μ)

信贷支出按各项贷款分类,各项贷款方程一般由贷款总额、前一年该项贷款额和反映与该项贷款对应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量来解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贷款总额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由外生给定。例如工业企业贷款方程为:

工业企业贷款=f(贷款总额,前一年工业企业贷款,工业总产值,μ)

⒌消费模块

消费模块一般由农村居民消费方程、城镇居民消费方程和政府消费方程组成,关于消费方程的设定,已经在第五章第三节中进行了讨论。

⒍投资模块

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投资的部门分类一般与生产的部门分类相同。因为由投资形成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是生产方程的重要解释变量。关于每个部门的投资方程,参见第五章第四节的讨论。

⒎对外贸易模块

⑴出口方程

由于出口商品与劳务的结构的变化,需要将出口按大类商品和劳务建立方程。例如在我国,1980年前后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农副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品和矿产品3大类,以初级产品为主,而进入90年代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1980年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占50.3%,工业制成品占49.7%,到了1995年,初级产品占14.5%,工业制成品占85.5%。

各类商品的出口方程的一般设定为:

出口额=f(国内供给能力,国际市场需求,价格,汇率,政策,μ)

具体到每一类商品,情况各不相同。例如纺织品,政策因素是最重要的,体现在出口配额上。所以必须对每类商品的出口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设定。

⑵进口方程

同样,由于进口商品的结构的变化,需要将进口按大类商品建立方程。我国1980年进口总额中初级产品占34.8%,工业制成品占65.2%,到了1995年,初级产品占18.3%,工业制成品占81.7%。

各类商品的进口方程的一般设定为:

进口额=f(国际市场供给,国内需求,外汇支付能力,价格,汇率,政策,μ)

在已经建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一般将进口商品分成生活消费品和资本品两大类,而且认为国际市场具有无限供给,对应于消费品的国内需求用居民收入表示,对应于资本品的国内需求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外汇支付能力用同期出口额表示,价格因素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价格比表示,政策因素通过设置必要的虚变量表示。

⑶两个重要的恒等方程

进出口差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依存度=(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⒏固定资产形成模块

固定资产形成模块的部门分类一般与生产模块、投资模块的部门分类相同。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方程一般选择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它们可以直接作为生产方程的解释变量。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是存量指标而不是流量指标,可以直接建立如下方程:

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f (前一年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当年投资额,μ)

也可以选择如下方程形式:

(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前一年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f (当年投资额,μ)

在实际建立固定资产形成方程时,还要考虑投资的延滞,即当年投资额并不能全部形成当年的可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前1年、2年、…的投资额中的一部分却在该年形成可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所以在解释变量中要引入投资的滞后量。

⒐ 就业模块

就业模块在西方国家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是一个重要的模块,主要为计算各部门需要的劳动者人数以及全社会劳动力总供求关系。在我国已有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就业模块不是处在关键路径上,它主要是为了核算各部门劳动者人数以作为生产方程、分配方程的解释变量。而且由于我国就业行为不规范,受到非经济因素的严重影响,也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方程。现有的各部门劳动力方程的形式为:

劳动者人数=f (前一年劳动者人数,新增生产规模,μ)

而新增生产规模一般用当年投资规模来表示,于是有:

劳动者人数=f (前一年劳动者人数,该部门当年投资额,μ)

⒑ 价格模块

在设定价格模块时,首先要确定哪些价格是外生给定的,哪些是由模型内生的。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即使在西方国家,也不存在完全的市场,国家必须对某些价格实行控制,例如粮食的价格。

根据价格形成机制,一方面是需求拉动,一方面是成本推动。所以价格方程的解释变量应该从这两方面选择。一般形式为:

价格指数=f (相关商品的价格指数,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政策虚变量,μ) 例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PIU )方程为: PIU PIU PIS PIS WS

=-++-+----107308401030090400108043879252998524011.....(.)(.)(.)(.)(.)

R 2099419531983=-.()

其中PIS 为零售商品价格总指数,表示对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推动;WS 为工资总额,表示对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拉动。

四、目前建立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难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阶段建立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存在以下困难。

⒈ 两种体制并存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而两种体制下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无论其总体结构,还是个体结构,都存在很大差异。从理论上讲,一个模型只能按照一种体制来设定,而这一点在我国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已有模型的设计思想和总体结构都是不清晰的。例如有些变量,在旧体制下是外生的,而在新体制下是内生的,在有限的样本期内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如何设定? ⒉ 两种核算体系并存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完成了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转轨。但是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赖以建立的样本数据却是两种核算体系并存的局面。虽然可以进行数据

的换算与调整,并不是所有都能做到的。所以已有的模型中出现两种核算体系指标并存的局面。

⒊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并存

9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处于供给全面不足的状况,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部分商品或部门能力过剩、需求不足的状况,近年来更出现了全面需求不足的迹象。例如工业消费品生产方程,面对如此短的样本期内如此大的变化,是很难设定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个变结构模型。所以已有的模型中许多方程只能是统计方程,而不反映经济行为。

⒋结构变化迅速

近10多年内,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出口结构、投资结构等几乎所有领域,这就为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部门分解带来困难。例如上述的进出口模型,按以前的结构分解和按现在的结构分解都存在问题。而且模型的结构功能不强,也难以用于结构变化时期的经济预测。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规定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规定 一、许可项目名称:计量器具强制检定 二、许可依据: 《计量法》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三、许可条件: 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检定合格。 四、许可程序: 1、申请:使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其登记造册,提交给所在地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2、受理:计量行政部门收到使用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单位的备案申请后审查并备案;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周期检定申请进行受理; 3、检定:执行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根据国家或者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完成检定工作。检定合格的,发给检定合格证书。对检定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五、期限: 1、受理备案申请的计量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资料的审查,符合要求的进行备案。 2、计量检定机构在收到检定申请后10(批量较大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定工作。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必须报受理检定申请的计量行政部门批准。 六、收费: 对应具体种类计量器具,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计量收费标准,由计量检定机构收取检定费。 七、对当事人的要求 1、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及使用属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或个人,应按《计量法》及有关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和明细目录,准确划分计量器具属性,将属强检的计量器具全部登记造册; 2、申请时需要提交的材料:计量器具检定申请单。 八、申请书格式文本如下:

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pdf

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和外汇总额称为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则是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外币现金)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这些凭证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期票,息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可在国外兑换的凭证。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198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化 1978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国家实行的是封闭 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不倾向对外举债,也不吸引外资流入,对外贸易往来很少,外汇储备的积累非常有限。当时国家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所以,国家外汇结存只有很小的余额。 (1)1979——1993年外汇储备变化 这一时期外汇储备开始增长,由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失控,外汇储备出现了大起大落情况。1981年,外汇储备数量为27亿美圆。1983年,由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刺激了出口,使外汇储备增加较快,达到89亿。1985年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进猛增,出口增长放慢。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国家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增长,同时资本流入继续平稳增长。到1991年外汇储备翻了两翻,从55.5亿美圆增加到217亿美圆。 (2)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 1994年,国家大幅度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使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 外汇储备成倍增加。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12亿美圆激增到1997年的1398亿美圆。这一点 也可从数据的变化中看出。 (3)总体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行汇率体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丧失实际控制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前有很大部分外汇余额以留存形式存在,作为单位外汇存款。改革后,由于取消外汇留成,进出口用汇和收汇全部采用银行销售汇,同时国家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余额实行幅度比例管理,多余头寸,必须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卖出,当外汇供大于求,央行就必须全部吃进多余外汇,这成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我国合理的外汇储备量的数学模型 (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函数的前提假设 本文将使用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的计量方法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函数,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回归法对储备规模的分析是根据以往的一些数据得出当时储备的变动模式,所以可假定过去时期内储备是适度的,而且储备的适度性在过去的变动趋势也适用于将来的情况。 (2)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函数应该考虑的变量 第一,进口水平。进口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储备持有额的下降,进口水平与外汇储备 - 1 -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名录及相关规定

强检计量器具名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均实行强制检定。现将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公示如下: 1、尺:竹木直尺、套管尺、钢卷尺、带锤钢卷尺、铁路轨距尺; 2、面积计:皮革面积计; 3、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 4、体温计:体温计; 5、石油闪点温度计:石油闪点温度计; 6、血球计数器:电子血球计数器; 7、热量计:热量计; 8、砝码:砝码、链码、增铊、定量铊; 9、天平:天平、架盘天平; 10、秤:杆秤、戥秤、案秤、台秤、地秤、皮带秤、吊秤、电子秤、行李秤、邮政秤、计价收费专用秤、售粮机; 11、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 12、轨道衡:轨道衡; 13、容重器:谷物容重器; 14、计量罐、计量罐车:立式计量罐、卧式计量罐、球形计量罐、汽车计量罐车、铁路计量罐车、船舶计量仓; 15、燃油加油机:燃油加油机; 16、液体量提:液体量提; 17、食用油售油器:食用油售油器; 18、酒精计:酒精计; 19、密度计:密度计; 20、糖量计:糖量计; 21、乳汁计:乳汁计; 22、煤气表:煤气表; 23、水表:水表; 24、流量计: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蒸气流量计; 25、压力表:压力表、风压表、氧气表; 26、血压计:血压计、血压表; 27、眼压计:眼压计; 28、屈光度计:屈光度计; 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

30、测速仪:公路管理速度监测仪; 31、测振仪:振动监测仪; 32、电度表: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分时计度电能表; 33、测量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 35、场强计:场强计; 36、心、脑电图仪:心电图仪、脑电图仪; 37、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 38、电离辐射防护仪: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 39、活度计:活度计; 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医用激光源; 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超声功率计、医用超声源; 42、声级计:声级计; 43、听力计:听力计; 44、有害气体分析仪:CO分析仪、CO2分析仪、SO2分析仪、测氢仪、硫化氢测定仪; 45、酸度计:酸度计、血气酸碱平衡分析仪; 46、瓦斯计:瓦斯报警器、瓦斯测定仪; 47、测汞仪:汞蒸气测定仪; 48、火焰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49、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比色计:滤光光电比色计、荧光光电比色计; 51、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量仪、粉尘测量仪; 52、水质污染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水质综合分析仪、测氰仪、溶氧测定仪; 53、呼出气体酒清含量探测器:呼出气体酒清含量探测器; 1999年调整增加以下目录: 1. 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2. 棉花水份测量仪:棉花水份测量仪; 3. 验光仪:验光仪、验光镜片组; 4. 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2001年10月26日新增目录 1. 燃气加气机:燃气加气机; 2. 热能表:热能表。

中国外汇储备计量模型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外汇储备计量模型 2004级金融工程一班 小组成员:共同搜集阅读论文,定选题,建立模型。 张园芳40421051模型检验 赵佳琦40421052主讲,数据搜集 周玉洁40421053数据搜集,整理定稿 2007.6.24

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摘要:近两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超乎寻常的增长以及与之相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使得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 利用相关数据和计量手段对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各因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债规模、进口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货币供给。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的外汇总额称为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则是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外币现金)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这些凭证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期票,息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可在国外兑换的凭证。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化 1978 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只有5 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国家实行的是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不倾向对外举债,也不吸引外资流入,对外贸易往来很少,外汇储备的积累非常有限。当时国家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所以,国家外汇结存只有很小的余额。 (1)1979——1993 年外汇储备变化 这一时期外汇储备开始增长,由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失控,外汇储备出现了大起大落情况。1981年,外汇储备数量为27 亿美圆。1983年,由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刺激了出口,使外汇储备增加较快,达到89 亿。1985年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进猛增,出口增长放慢。1989年和1990 年,为促进经济回升,国家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增长,同时资本流入继续平稳增长。到1991 年外汇储备翻了两翻,从55.5亿美元增加到217亿美元。 (2)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 1994 年,国家大幅度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使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成倍增加。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12 亿美圆激增到1997年的1398 亿美圆。这一点也可从数据的变化中看出。 (3)总体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行汇率体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丧失实际控制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在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前有很大部分外汇余额以留存形式存在,作为单位外汇存款。改革后,由于取消外汇留成,进出口用汇和收汇全部采用银行销售汇,同时国家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余额实行幅度比例管理,多余头寸,必须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卖出,当外汇供大于求,央行就必须全部吃进多余外汇,这成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外汇储备决定的几个理论模型 国际上,外汇储备方面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段时间内包括 Heller(1966),Miller与Orr(1966),Kenen与Yudin(1965),Frenkel(1974), Ivoha(1976),Hamada与Ueda(1977)以及Frenkel与 Jovanovic(1981)等在内的众多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或决定)因素、最优外汇储备做了大量的研究,奠定了外汇储备决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持有较大外汇储备的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危机期间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使得外汇储备(国际储备)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Lane and Burke,2001)。 在外汇储备决定的理论模型中,Heller(1966), Frenkel(1974),Hamada与 Ueda(1977)(该模型借鉴了 Miller与Orr(1966)企业现金需求模型)…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

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XXXXXXXX大学期末论文题目: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学院: 姓名: 学号: 日期:

评分表: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和外汇总额称为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则是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外币现金)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这些凭证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期票、息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可在国外兑换的凭证。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合理的外汇储备量的数学模型 (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函数的前提假设 本文将使用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的计量方法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函数,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回归法对储备规模的分析是根据以往的一些数据得出当时储备的变动模式,所以可假定过去时期内储备是适度的,而且储备的适度性在过去的变动趋势也适用于将来的情况。 (2)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函数应该考虑的变量 第一,进口水平。由散点图可知,两者存在大致线性关系。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FDI)。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大于经常项目顺差,所以仅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FDI应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由散点图可知,两者存在大致线性关系。

第三,货币供应量。这里的货币采用广义货币M2,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中国统计年鉴》里公布的 M, 数值是以人民币记的,所以必须按相应各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其换算成以亿美元为单位的数据。由散点图可知,两者存在大致线性关系。 第四,汇率。汇率决定了本币与外币交换的价格,所以它必然是影响外汇储备的一个内生变量。我国汇率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也构成了我国外汇储备几次大的剧烈变动的重要原因。利用汇率将货币供给量由人民币转化为美元。 一部分,同时它面临还本付息,也会影响外汇储备的规模。外汇储备的构成决定了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是进口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货币的供应量,对外借款和汇率水平。由散点图可知,两者存在大致线性关系。

计量经济学人民币和汇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美元与人民币为例摘要:自2007年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长期处于上升状态,以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维持在8:1的水平,而如今却已经超过6:1。此中原因有很多,本文从我国的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的关系这一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 一、问题的提出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 伴随国际收支双顺差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由于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际热钱流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回顾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化: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基本平稳。从2000 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增至8188.72 亿美元,居全

球第二位。2006 年2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赶超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9月31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8877亿美元。那么到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二、数据的收集 表一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模型的建立 图一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根据搜集的2012年1月份到2014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模型表达式为: y t=β0+β1x t+μi 其中,y t代表外汇储备,x t代表是一美元折合为人民币的汇率,β0代表常数项,β1代表汇率变化的权数,μi表示随机误差项。四、参数估计 Dependent Variable: RAT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0/14 Time: 12:45 Sample: 2012:01 2014:08 C 7.146736 0.078935 90.53975 0.0000

医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统计表

医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统计表 机构名称:×××医院统计日期: 在用受检合格序号强检项目名称计量器具名称台件台件台件 1 医用直线加速器 602 Co治疗机 3 后装治疗机 4 χ、γ刀治疗机 5 深度X射线治疗仪 6 医用CT机 7 正电子发射CT(SPECT) 8 医用辐射源单光子发射CT(ECT) 9 医用DSA 系统 10 医用CR、DR系统(数字X光机) 11 乳腺机 12 诊断X射线辐射源(普通X 光机) 13 数字胃肠机 14 模拟胃肠机 15 骨密度仪 16 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超声源 17 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 18 医用超声治疗机超声源医用超声源 19 超声多普勒胎心仪超声源 20 医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超声源 21 骨密度仪(超声法) 22 医用激光源医用激光治疗装置 23 场强计医用磁共振系统(MRI) 24 血压表(计) 25 血压计和血压表数字式电子血压计 26 血压监护仪 27 心电图机 28 脑电图机心脑电测量仪器 29 脑电地形图仪 30 心电监护仪 31 PH计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32 火焰光度计电解质分析仪 33 体温计红外温度计 34 听力计听力计 35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 36 生化分析仪 37 尿液分析仪 38 酶标仪 39 血细胞分析仪 40 血球计数器电子血球计数器41 血红蛋白仪 42 氧气表氧气吸入器 43 眼压计压陷式眼压计 44 屈光度计、验光仪屈光度计、验光仪 45 验光镜片组验光镜片组 酸度计、血压计、体 46 血液透析机温计 血压计、压力表、流 47 医用输液泵、医用注射泵、肺功能仪量计 压力表、流量计、氧 48 医用呼吸机、麻醉机气表 体温计、压力表、声 49 婴儿培养箱级计、流量计 血压计、血压表、心 50 多参数监护仪脑电图机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五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强制检定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本办法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检定。 进行强制检定工作及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强制检定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并按照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指定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任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计量检定机构,为实施国家强制检定所需要的计量标准和检定设施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配备。 第五条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将其使用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登记造册,报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第六条强制检定的周期,由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确定。 第七条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检定或者经检定下合格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 第八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各种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作出检定期限的规定。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完成检定。 第九条执行强制检定的机构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国家统一规定的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者在计量器具上加盖检定合格印;对检定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或者注销原检定合格印、证。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照有利于管理、方便生产和使用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授权有关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第十一条被授权执行强制检定任务的机构,其相应的计量标准,应当接受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检定;执行强制检定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单位考核合格;授权单位应当对其检定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被授权执行强制检定任务的机构成为计量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按照周期进行检定。 第十四条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计量监督、管理人员和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拖延检定期限的,应当按照送检单位的要求,及时安排检定,并免收检定费。 第十六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制定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明细目录。

计量论文-外汇储备

《高等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需求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需求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但是外汇储备并非越大越好。因此,本文从需求角度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方法,对我国1985-2009年的外汇储备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汇率、进出口差额建立了双对数模型。通过检验和分析,得出了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思路。 关键词:需求角度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引言 外汇储备指有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外汇计价的各种可自由支配和兑换的货币资产,主要形式为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是国际储备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年外汇储备总量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如图1)。截至2011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2016.83亿美元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 图1 我国历年外汇储备总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高中国对外支付、调解国际收支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同时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表现。 但是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巨额外汇储备使中国面临较大风险。比如由此带来的外汇占款的增加,导致本币投放增加,容易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将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放弃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国内市场产生收益的机会。最后美元汇率的波动和贬值趋势,使以美元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巨大汇率损失风险。 因此,研究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对有效控制和预测外汇规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对各因素变化的反映程度(即弹性大小),可以为如何合理调整外汇储备提供参考依据。 二、理论研究回顾 1https://www.doczj.com/doc/4f5446907.html,/publish/html/2011s09.htm 2https://www.doczj.com/doc/4f5446907.html,/article/vbc_global_finance/idCNSB131509*********

从货币计量和价值角度分析解决我国外汇储备危机

从货币计量和价值角度分析解决我国外汇储备危机 由一个例子引发出的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思考。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将近一半是美国政府的国债。中国外汇储备遭到蚕食的可能性犹如当年日本一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外汇储备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规避的建议。 标签:货币计量货币价值外汇储备蚕食思考 0 引言 对于货币的计量和货币价值的分析,社会上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都有做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课堂上,我们得知,货币的计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怎么计量?又应该用什么来计量?如果说单从我们国家自己的货币——人民币的计量来看,若仅仅是人民币对美元或者世界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或仅仅是从人民币的升值贬值与否来看我们的货币计量研究,我们认为:这实在是幼稚,而且眼光狭隘,仅仅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已。况且,在如今的这个世界,经济变化如风卷云涌,今天还是世界上坚挺的硬通货,明天却说不定如同废纸一张,分文不值。因此,受主客观两个方面的限制,我们决定从我国的外汇储备这一备受争议的时政问题来阐明我们对货币计量和货币价值的观点。并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 引例:中国外汇储备价值遭蚕食 美元兑欧元不断创出历史新低,美元在国际上的信心已渐渐减弱,不难想像此时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台湾、韩国及香港等等,长年以来积累共逾万亿美元之美国债券及股票等,心中会是何等滋味儿?1999年欧元面世后,盛传中国增持欧元储备,但可惜欧元兑美元汇价由面世初期之1.18美元一直贬值至2000年的0.9美元之下,便随即传出中国减持欧元资产並增持美元资产的消息;但可惜恶运未改,美元那时就由盛转衰,一直贬值至今,一来一回,如果传闻属实,中国所持之外汇储备,在这两个一跌一升的大浪中,起码损失逾千亿美元的资产值,对于心系中华的爱国人士来说,岂能不痛心?想到当年的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时至今日,这个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依旧在高风险的经济中徘徊。而我们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多年来经济成功改革下的珍贵成果,是每一个国民的努力贡献,如此轻率流失,怎能不令人惜叹!中国人的财富,很易成为外国奸诈货币政策下的牺牲品。 2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及其当前的问题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2.1 币种构成

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七章 计量经济学应用 §7.1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的主要根据: 1) 研究目的; 2) 已有理论模型。 通常是根据研究目的所涉及的范围,决定需要分析哪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再设定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设定变量关系式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模型、经济恒等式、经济关系式来确定(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若没有已知的关系式可用,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人为设定。 变量间具体表达式的选择 若经济理论已给出具体表达式,就直接套用。否则,可以直接假设为线性函数。其原因是经济中的所使用函数大多数都认为是连续可微的函数,因而可以用线性函数近似。 §7.2 数据调整 由于统计指标与经济变量的含义、口径一般不会一致。在模型估计之前,如有可能,应先进行调整,使统计指标的口径尽可能的接近经济变量的含义。 §7.3 变量的选择 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及统计指标间的相关性,在设计模型结构时,需要筛选变量。 假设模型已转化为简化型,即设模型为 ??? ????++++=++++=++++=k p kp k k k p p p p x x x y x x x y x x x y εαααεαααεαααΛΛΛΛ2211222221212112121111 变量筛选有两层含义: 1) 对内生变量T k y y y ),,,,(21Λ有重要影响的外生变量是否都选入模型了? 2) 模型内的外生变量T p x x x ),,,(21Λ对内生变量T k y y y ),,,,(21Λ是否都有重要影 响? 判别准则 1) 复相关系数R (一般要求R>0.8),或方程的F -统计量; 一般来说,若R>0.9或经F-检验是显著的,则从整体上说,方程几乎包含了对响应变量有重要影响所有外生变量,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否则,表明方程遗漏了一些对内生变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需要增加外生变量。 当模型用于结构分析时,R 值可以低一些,用于预测时,R 值应比较大。 2) 系数显著性检验t -统计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变量筛选算法。这些算法都是一对多回归模型的搜索算法。 记in Ω是在回归模型内的预测变量集,out Ω是在回归模型外待检的预测变量集,del Ω是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例如上节中的生产函数 就是一个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一个变量来表征技术。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与“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孙晶晶 [内容摘要]: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迅猛增加,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本文关注于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修正了模型;再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悉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向变动,但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迅猛增加,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供给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增加将会给一国的经济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关注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在定性分析之余,更着重于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正是本文着力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西方经济学界的国际数量论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发现,世界物价水平与国际储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强力货币的过度增长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储备的过度增长,是后者导致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孟德尔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数量说,对世界性通货膨胀做了全面分析,他们继承了休谟的货币-价格调节机制的思想,强调世界性通货膨胀来源于世界货币总量的过渡增长,而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正是物价上涨的传导机制。 这正是本文研究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数量关系的理论依据。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其中M s为货币供给,M d为货币需求) M S=M d 货币需求是一阶齐次函数,设M d为货币需求,P为本国的物价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利率,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M d=P*f(Y,i) 对于货币供给M S,设D为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则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达为: M S =m(D+R) 所以有P*f(Y,i)=m(D+R) 则P=F(D,R,Y,i) 从以上等式可以看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物价水平是国内信贷、外汇储备、国民收入以及利率的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汇储备的传导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二、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在本文的实证中,选取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国内价格水平(物价指数)P,以国民生产总值GDP代表国民收入Y,国内信贷数额D和外汇储备R则直接取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呈弱弹性,所以将模型简化为P=F(D,R,Y)。 实证数据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的宏观月度数据,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前期数据获得上的困难;第二个原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制度在2001年1月进行了重大

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由相关经济理论作为基础,设定回归模型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回归模型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央行2011年1月13日公布的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较2009年12月末23991.52亿美元,全年增加了4481.86亿美元,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增长。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中货币支付结算的结果。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国家外汇管理局去年底公布的2010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301亿美元,增长2%。 当前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稳定的金融环境提供了保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即使按照传统的适度规模指标衡量,也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一种信心的保证。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就充分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国家防范游资冲击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兴风作浪的投机资本不敢对储备大国随意造次。充足的外汇储备,还为我国推行积极的国际发展战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打下基础。 本文拟通过时下对影响外汇储备因素的主要理论观点,归纳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可能因素,并结合中国的宏观及制度背景提出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各种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有关数据及一定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各种可能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综述 在影响因素中,汇率的决定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变动为止,进一步在进出口中影响到外汇储备。ppp理论只是一价定律在物价水平上的应用,而不是在个别商品上的。一般来说,一国的物价水平在短期是相对保持不变的,而在长期是绝对变动的,因此,由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在长期的汇率的变动是十分有效的。 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式为:储备资产增减额=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如果这一等式不相等,则将补齐的平衡数视为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通常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以及特别提款权(SDR)、在IMF 的储备头寸,其他债权等3个小项目组成。由于我国黄金储备的各年变动量不大,特别提款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包括:外汇储备的危机预防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和国家信用及汇率调节理论。 (一)危机预防理论 1997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由于短时间内的大量资本流出,使得国家外汇储备的预防性需求凸现,其核心在于一国为了防止潜在的货币危机或是大量资本外流而需要持有相当规模的储备,各种学者对外汇储备的危机预防(precautionary demand)理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预防危机理论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成本—收益理论,其考虑的是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突然减速、资本流入逆转)发生所产生的损失与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之间的均衡。其中包括:国际储备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1、国际储备理论 国际储备理论包括国际储备规模理论和国际储备结构理论。 (1)国际储备规模理论 国际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是指适度规模理论和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适度,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既满足一国国际收支和干预市场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否则会导致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造成储备资产浪费和低效运行。该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之后,学术界又出现了用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来计算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该理论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国际储备结构理论 国际储备结构理论主要是储备结构的优化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现行多元化储备体系的形成,外汇储备货币出现了从单一的美元转变为美元、马克、日元、英镑、法郎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下,各主要储备货币频繁变动,一国的外汇储备会面临汇率风险,如果一国的外汇储备中软通货占的比例过高,当储备货币贬值时,该国储备资产的价值就会变小;另一方面,持有不同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利率高低不同,持有储备的收益率因储备货币的不同而有差别,见储备货币的选择会影响储备资产的增值能力。各国贸易和资本流动、外债结构和期限的不同,也需要相应的储备货币结构来匹配。因此,应该进行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每种储备货币在整个储备资产的权重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的具体形式安排等。各国金融当局应结合储备货币的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状况以及各国自身的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解答55874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计量经济学试卷汇总含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卷汇总含 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选择题(单选题1-10 每题 1 分,多选题11-15 每题 2 分,共20 分) 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 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 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 明模型中存在 C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3、经济计量模型是指 D A.投入产出模型 B.数学规划模 C.模糊数学模型 D.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4、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 D A.外生变量 B.前定变量 C.内生变量 D.虚拟变量 5、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6、根据样本资料已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Ln Y=5+,这表 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预期增加 B A.% B.% C.5% D.% 7、对样本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越接近于1,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B.越接近于0,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C.-1≤r≤1 D.若r=0,则X与Y独立 8、当DW>4-d L,则认为随机误差项εi A.不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B.无一阶序列相关 C.存在一阶正自相关D.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9、如果回归模型包含二个质的因素,且每个因素有两种特征,则回归模型中需要引入 A.一个虚拟变量B.两个虚拟变量 C.三个虚拟变量 D.四个虚拟变量

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分析① 朱婵婷②江西财经大学 摘要: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得外汇储备的适度性问题一直是经济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因素的角度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建立外汇储备需求量的计量模型,并采用中国1982-2003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关键词:外汇储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连年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4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5145亿美元③。而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借入储备,强制结售汇制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仅是官方储备,更是整个社会对外的支付能力,所以外汇储备是否适度的问题已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了,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看法不一。本文试图从经济因素的角度来分析适度性。 一、相关文献回顾 在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上,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很多。总的来说,目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充足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是过量的。胡援成(1997)分析了我国当时外汇储备状况,提出从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的理论适度规模模型。吴丽华运用阿格沃尔模型,对外汇储备的收益和成本做了对比分析,测算出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水平, ①本文是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4年度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WB2004212 ②朱婵婷(1981-),江西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货币银行 ③引自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年第三季度”,金融时报,2004年11月17日。

计量经济学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截至2011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 余额达到32017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给经济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外汇储备带了巨额损失。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担心和争论也纷至而来。人们或有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如此等等。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并用E-views统计软件对1991-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决定机制,并对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回归分析模型检验 FDI 一、文献综述 (一)外汇储备的定义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总额。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198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外汇储备迅速增长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早在2006年9月末就突破万亿美元,截至2011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2017亿美元。历年外汇储备表显示,在1979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l0亿美元,甚至在几个年头还是负值。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长年内需不足,导致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长的速度快,强度大。 2001年以后我国的外储备增速加大,2003年突破千亿美元,进入2006年,在我国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外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