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

外汇储备基本理论包括:外汇储备的危机预防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和国家信用及汇率调节理论。

(一)危机预防理论

1997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由于短时间内的大量资本流出,使得国家外汇储备的预防性需求凸现,其核心在于一国为了防止潜在的货币危机或是大量资本外流而需要持有相当规模的储备,各种学者对外汇储备的危机预防(precautionary demand)理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预防危机理论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成本—收益理论,其考虑的是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突然减速、资本流入逆转)发生所产生的损失与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之间的均衡。其中包括:国际储备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1、国际储备理论

国际储备理论包括国际储备规模理论和国际储备结构理论。

(1)国际储备规模理论

国际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是指适度规模理论和国际储备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适度,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既满足一国国际收支和干预市场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否则会导致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造成储备资产浪费和低效运行。该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之后,学术界又出现了用成本收益法、回归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来计算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该理论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国际储备结构理论

国际储备结构理论主要是储备结构的优化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现行多元化储备体系的形成,外汇储备货币出现了从单一的美元转变为美元、马克、日元、英镑、法郎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下,各主要储备货币频繁变动,一国的外汇储备会面临汇率风险,如果一国的外汇储备中软通货占的比例过高,当储备货币贬值时,该国储备资产的价值就会变小;另一方面,持有不同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利率高低不同,持有储备的收益率因储备货币的不同而有差别,见储备货币的选择会影响储备资产的增值能力。各国贸易和资本流动、外债结构和期限的不同,也需要相应的储备货币结构来匹配。因此,应该进行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每种储备货币在整个储备资产的权重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的具体形式安排等。各国金融当局应结合储备货币的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状况以及各国自身的

贸易、金融结构等,合理搭配储备币种和资产的构成,以避免本国储备资产的损失。该理论为储备币种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于1952年创立的。Markowitz有效资产管理理论是现代金融学中关于在不同风险资产中有效进行资本配置的经典范式。该理论指出,有效的资产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寻找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问题,还需要对资产组合进行结构上的最优化,对资产组合风险的优化管理是现代资产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Markowitz (1959,1987)给出了投资组合最优化的经典定义:在给定的证券集合所构成的投资组合中,对于给定的风险(方差)水平,如果一个投资组合具有最高的期望(平均)收益,或者等价地说,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水平具有最小的风险,它就是有效的。

3、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和由不确定性引起的不利后果”。C. Arthur Williams,J 和Richard M. Heins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中一书中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套用这个定义,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实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理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可以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管理证券市场风险。这一时期主要的风险管理理论包括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R.Hicks )提出的分散策略理论、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提出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及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夏普、约翰·林特(John Limner)等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0世纪70-8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及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市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方法,其中被运用得最普遍和有效的是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等,资本充足率被用来作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模型化和量化技术得到发展,风险价值(V alue at Risk, VaR)的产生为正常的条件下市场风险度量提供了新的方法:Delta类和Gamma类分析方法、历史模拟方法、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法拓展了、VaR的衡量技术、压力测试、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 EVT)为极端事件的风险敞口(Exposure)量化提供了方法。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以市场风险管理为主,发展到20世纪70~ 80年代以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并重的发展历程后,目前正向全面风险管理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 TRM)的思想源于Kent D. Miller于1992年针对公司的国际业务而提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即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共同造成。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并综合考虑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按照2004年美国COSO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headway Commission)公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所描述的内容,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过程。它包括以下内容:

(1)三个维度,即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2)企业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3)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八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企业的各个层面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面都必须从八个要素进行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在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中主要实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1)要求风险管理系统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价格和偏好三要素,实现风险管理的客观量的计量与主体偏好的最优均衡。概率、价格以及偏好三要素是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过程中的基本因素。(2)要求金融机构基于自己的整体目标对内部风险管理部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整合。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服务于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价值最大化。在风险管理步骤上,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首先全面分析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评估各种风险因素对金融机构价值最大化的风险管理策略。基于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及不同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整合的目的,风险管理职责应由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承担,并为此设置直接对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以从组织结构上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实现。这种组织结构上的改进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大的金融机构的共同做法。该理论为我国外汇储备风险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重商主义理论

重商主义提出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该国的出口竞争力直接相关。Dooley认为,亚洲国家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是出121为导向的国家经济政策的副产品,中国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Aizenman &Lee(2008)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很可能存在重商主义因素,文章将重商主义又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促进出121竞争力而压制汇率的货币重商主义,一类是对制造业进行补贴的财政重商主义。从长期来看,东亚国家在高速增长时期是依赖于后者的Aizenman

&Lee(2007)定量比较了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重商主义与预防性动机,发现重商主义的指标并不显著。

(三)国家信用及汇率调节理论

外汇储备所代表的国家信用可以更多地通过信号乃至其威慑力量而非直接调节来起到

防止金融危机的目的。

Aizenman&Marion(2002)研究了新兴市场的国际储备是如何作为一种国际信用来影响外国投资者意愿的。文章证明了储备的不确定性对信用的提供具有非线性的负面影响。另外,如果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储备水平比较悲观,那么储备波动也会降低国际信用。Aizenman &Marion(2004)还建立了政治风险下的最优国际储备模型。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行为越严重,国际储备的规模越小,对外借债越多。Aizenman&Jorge(2006)模拟了一个具有很高政治风险、高额征税成本国家的运行机制,假设未来的产出依赖于今天的政策制定者,通过博弈,金融市场可以通过执政者的金融策略判断其类型。

此外,有学者还研究发现,外汇储备所代表的国家信用也体现在该国的汇率波动幅度上,国家有必要将外汇储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形成对投机者的威慑,从而降低投机者参与投机的概率。Hviding,Nowak&Ricci(2004)发现实际有效汇率和储备相对规模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Cady&Gonzalez—Garcia(200 7)发现,外汇透明度增加能给市场提供更多关于外汇资产流动性状况的信息,这使得外国投资者对一国宏观经济前景有更准确的预测,从而避免了汇率的大幅度波动。Aizenman & Riera—Crichton(2008)发现当有较大的贸易条件改变的时候,外汇储备对实际汇率产生了缓冲的作用,而这在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

汇率制度也是影响外汇储备水平的主要因素。Flood&Marion(2002)认为汇率波动因素,加上一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机会成本等因素,可以解释整体储备量的40%,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对不确定金融状况的预防储备。Disyatat&Mathieson(2001)发现汇率浮动的幅度是储备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上多集中在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和结构调整以及外汇风险管理上。Triffin (1960) 通过对12个主要贸易国家从1950年到1957年间储备变化情况的实证检验,得出一国外汇储备与年进口额的比例在加20%到40%比较适宜,IMF在《IMF 1985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外汇储备额应足以支付三个月的进口额,有时可以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理想定额。Johnson(1970)等提出货币供应量决定论认为:当货币供应量超过国内需求时,多余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来引起现金余额减少,故外汇储备需求主要由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减来决定。Clark(1970)用一个几何模型说明了外汇储备需求相关的四个主要因素:持有的机会成本、国际收支失衡调节速度、经济开放程度和国民收入水平,但该模型却并没有给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国外对于外汇储备的使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风险测算方法的研究上面,并未就如何具体操作外汇储备、使用外汇储备、控制外汇储备使用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外汇储备损失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外汇储备比较多的亚洲国家,Marc-Andre Gosselin (2005)通过比较亚洲国家国内利率与购买美国国债利率来说明亚洲国家外汇储备存在巨大的机会成本;Russell Green (2007)将外汇储备持有成本分为冲销成本、机会成本,通过分析得出7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过多,且外汇储备的边际收益在降低,而边际成本则在上升,外汇持有成本在增加;M.S.Mohanty(2006)通过对过去5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通过积累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波动的研究,得出过高的外汇储备不仅容易造成货币政策的不平衡、资本市场过热、流动性过剩,而且会给中央银行带来过高的财政干预成本;Dani Rodrik(2006)发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持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储备的收益极低,而另一方面则借入大量外债,这些外债的成本比较高,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持有外汇的成本很高。

VaR作为一种全新的风险度量技术最早产生于1994年JP摩根主席丹尼斯要求业务部门于每日营业结束后缴交的一页反映公司每日潜在损失的报告,称为“4: 15报告书”。自从VaR被提出以后,国外学者们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Kevin Dowd(1998)在其专著中详细总结了1994-1997年间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在众多的VaR计算方法被提出以后,Beder(1995), Hendricks(1996)分别用多种方法计算某一个证券组合的VaR值,结果发现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之后学者们对VaR的研究多集中在具体的实证比较,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比较,第一种比较方式是指标评价工具,如Engel(1999). Bredin et a1(2002)在比较各、VaR模型时分别采用了Hendricks(1996)提出的均值相对偏差(MRB)和均方跟相对偏差(RMSRB)两个指标;Sinhaetal(2000)提出了一种滚动的绝对平均百分比误差(RMAPE)指标用来衡量模型的准确性。第二种比较方式是假设检验工具,如Kupiec(1995)提出了经典的Kupiec检验;Christoffersen(1998)在Kupiec的基础上提出了考察时间易变性的Christoffersen 检验;Marcus Haas(2001)提出了一种混合的Kupiec检验; Christoffersen et a1(2003)根据其1998年提出的检验方法的缺陷又重新开发了一种基于久期的检验方式; Cnlkovic&Drachman(1996)

提出了著名的C&D检验方法。第三种比较方式是评价工具,如Lopez(1998,1999)提出根据管理者的自身偏好来构建损失函数,并根据损失函数的大小来排序,借此评价VaR; Christoffersen et a1(2001) 以Kitamural&Stutzer提出的理论并结合Hansen提出的广义矩过分识别检验,开发了一种检验方法用来比较两个VaR模型的优劣,如果将所有的模型都两两比较的话,那么就能将各种VaR方法进行准确性排序了。国外对VaR的研究在理论上相对完善。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外汇储备管理理论:国内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刘晓斌指出:要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更好地实现其职能,可以实施阶段性的动态管理。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的过渡期是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也就是人民币完全兑换之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长度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二阶段是坚持人民币非国际化货币的前提下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时期;第三阶段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阶段。钟伟(2002)通过对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储备管理体系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应该构建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建立储备管理战略委员会实现国家战略目标,限定过于宽泛的储备功能并发挥中央汇金公司在储备经营方面的潜能。

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问题,近几年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候邦安和王金禄(1998)、唐建荣(1998)、王叙果(2000)以及刘斌(2000)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何泽荣教授(1998)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中国国际收支研究》,他们认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对外开放程度、执行政策的需要、综合运用国际储备、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但他们认为外汇储备的增长与通货膨胀没关系,而且过分强调外汇储备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外汇储备的成本一一收益问题。奚君羊(1998)则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外资注入,这是一种以债务性为特征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储备过剩的可能性不能掉以轻心。在外汇储备的使用问题上,周洁卿(2006)认为应该适当增加黄金储备以规避外汇风险。夏斌(2006)认为应该改变过去宽进严出的政策,适度放宽流出管制,鼓励“藏汇于民”实施“走出去”战略。此外国内学者对如何使用外汇储备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战略资源、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一种是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注资国有企业,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较大的争议。

国内虽有就如何使用外汇储备的方法,但都是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观点,大多数还在争议之中,也鲜有系统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测算既包括直接损失测算也包括机会成本损失测算。

这些测算主要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一是通过美元对其它几种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持续贬值来测算美元储备的损失,者贵昌(2005)以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我国外汇储备由于美元兑换其它货币的贬值而损失了591.64亿美元,韩继云(2005)测算了2002年11月至2004年8月,我国美元的外汇储备对欧元贬值造成530多亿美元的损失:二是通过对近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而迫使美元储备缩水来测算外汇储备的损失;三是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储备主要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而美国国债的利率维持在3%左右,而这些资金被美国企业投资在发展中国家获得的投资回报通常在10%~20%之间,巨大的利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重要原因,李治平(2002)通过利用发展中国家资本边际投资收益与美国国债利率的差异来测算我国外汇储备高昂的机会成本,但他并没测算出具体的损失额度;四是直接的财政损失,人民银行在进行冲销(Sterilization)操作时,必须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或国债等方式回笼基础货币,持有外汇储备的财政损失就等于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与政府借债成本的差额,韩剑(2006)利用美国长期政府债券与我国央行票据利率的差异来说明我国外汇储备成本将变得越来越高。

随着运用VaR进行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兴起,国内对于VaR的研究也大量增加,但主要集中在VaR理论的引入与VaR方法的应用研究上,而对VaR的检验方法、指标工具等理论研究较少。对VaR理论的引入最早始于郑文通(1997)发表的论文,之后詹原瑞(1999)分析了VaR各类方法的计算和应用,并从理论上提出了计算VaR的主要流程;姚小义(2002)、英定文(2002)等学者对应用V aR方法来建立证券经营机构定量风险管理体系做了理论研究。对VaR方法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郑祖康(1999)讨论了非参数统计方法在VaR测算中的应用;王春峰、万海晖、李刚(2000)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尼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MCMC)的VaR计算方法以克服传统蒙特卡罗模拟的高维,静态性的缺陷;陈学华、杨辉耀(2003)应用APARCH模型在三种分布假设下对上证综合指数通过事后模拟和条件单步预测来计算VaR。国内文献多集中在证明其设计的VaR方法能更优于某些传统的VaR方法,而不是较全面的纳入各种VaR模型来进行比较分析。

总之,纵观国内外文献,对于外汇储备的损失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停留在定性阶段,他们通过对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的描述,得出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损失值;我国学者对外汇储备的损失估计也基本上处于定性阶段,虽然也有学者就某一年或某一个因素估算了损失的大小,但都未能全面地描述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情况。

三、中国面临的外汇储备风险

(一)规模过大过大

规模过大导致以下通过膨胀风险和收益损失风险:

1、通货膨胀风险

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确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原则有四条:

(1)满足一定时期的进口用汇需求,根据经验值,一个国家保持相当于3~4个月的进口额度,或相当于GDP15%~20%的外汇储备较为适宜。

(2)保证外债还债的外汇需求。

(3)满足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外债需求。

(4)保证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相对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用汇需求。据此判断,我国外汇储备均远大于以上经验值。超额的外汇储备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很多风险限。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金融体制不健全,中央银行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高额外汇储备会增大外汇占款,增加通货膨胀因素,降低宏观调控能力。双顺差助长了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为阻止人民币升值,央行不得不采取大量买人外汇,抛售本币的形式进行干预。其干预的结果是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人民银行被动地增大人民币投放,而货币发行的过度增加又会成为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而且,高额外汇储备的两种主要影响是冲突的,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和有效性降低。例如,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的影响,须通过回笼货币,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却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就强化了第二种影响,使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相冲突。比如2005年我国CPI涨幅从2004年的3.9%放缓到1.8%。但据央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4季度》分析,受政策因素和价格统计方法本身局限性的影响,CPI不能完全反映真实通货膨胀程度。众所周知,在汇率相对固定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上升会使央行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并且变成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的主渠道,而银行体系过度的流动性又加大了房地产等泡沫,成为通货膨胀的催化剂。2004年人民银行外汇占款增加1609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多增加4 639亿元,月平均投放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2001年外汇占款月平均投放量的3倍多。2005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相应也意味着投放了16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超出了央行上一年年初预定增长15%的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在2005年12月末同比增长达到17.57%,对国内造成的通胀压力不言而喻。

2、收益损失风险

从成本看,目前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仍然是人民银行对冲外汇占款的主渠道。持续的正回购使央行持有的债券数量不断减少,并迫使央行定期大量发行较长期限的票据回笼货币。2005年央行共发行12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 882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13 848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量相当于2004年的2倍多,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 662亿元。现在央行票据余额已占GDP的11.35070,则务成本负担越来越重,而日新发行央行票据的利率已经不断上升,即发行成本越来越高,对冲政策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从收益看,巨额外汇储备的增值早已成为央行的难题。我国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存在不容忽视的机会成本。如以2005末美国国债的年收益率4.39%为均值,以我国去年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07%为国内直接投资收益率下限,则2007年每持有1 000亿美国国债的机会成本就高达16.8亿美元左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海外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必须支付高昂的利息,刺激出口也要以巨额税收减少为代价,但现在却以较低的利息将资金借给头号发达国家美国用,而且每年付出几十亿美元的机会成本。

(二)结构上的风险

一国的外汇储备由多种外汇资产构成,随着这些资产相关币种汇率波动,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会遭遇贬值风险,产生质上的变化。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多种外汇资产组成,包括美元资产,欧元资产,日元资产和英镑资产,只要与这些资产相关的币种汇率贬值,外汇储备就会损失。由于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及美元储备资产比重过大,在目前美元走软的情况下,面临着严重缩水的危险。因此,汇率风险的规避问题必须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目标一直是保持流动性、保持外汇储备资产价值不减少和寻求稳定的收益。因此我国大量地购买美国的长期国债,在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长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只有2%左右。但是在美元贬值的前提下,我国的外汇储备可能会有很大损失。由于我国长期投资美元,美元占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绝大部分,尽管我国已经在积极下调美元比例,但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中美元仍占绝大部分。并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会持续下去。美元资产比重过大隐含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如果我们不能寻求出更高收益的外汇储备增值途径来弥补汇率损失,我国外汇储备可能会大幅贬值。在过去3年,美元持续下跌,对欧元平均下跌了35%,对日元平均下跌24%,而且据相关研究,美元将进一步走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元贬值25%,美元资产的持有者遭受的损失将达到美国GDP的10%,其中,东亚各经济体因持有美元储备遭受的损失将占美国GIMP的1.5%。

四、防范外汇储备风险的措施或方法

(一)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外汇储备理论中所阐述的量如何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防范外汇储备的规模风险是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核心。从表面来看,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攀升的直接原因,想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关键是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应该看到,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我国多年来积累的财富,体现了三十年来经济增长的成果。若想减少双顺差,仅通过减少出口、增加进口,限制国外资本流入、鼓励资本流出等途径并不现实,而且这也不符合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目前,外汇储备过大的深层次原因实质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制度改革与数量控制并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推进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鼓励藏汇于民。国家应逐渐放宽企业和居民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例如,增加居民的购汇额度,减少企业的用汇限制和放宽保留外汇的限制等。通过改革结售汇制度,改变了国家是外汇唯一买家的状况,不仅减少了外汇储备的供给,减轻了管理当局的对冲)t力,而且减少了基础货币的投人,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防范通胀风险。其次,逐步改革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

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但离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为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我国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要不断投人本币,买人外汇,进一步增加了外汇持有量。因此,只有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直至实现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才是防范外汇储备规模过大风险的最佳措施。当然要实现人民币完全的自由浮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逐步推进。

2、加强外汇监管,防止热钱过度流人。这是从源头上控制外汇流人的数量。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大量国际热钱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和地下钱庄等渠道流人国内,不仅增大了外汇储备的增长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外汇流人的监管。如对外资项目严格审查,防止一些热钱以引进外资为幌子,行投机套利之实。

3、加大外汇储备的运用力度,减少外汇存量。首先,在外汇管理观念上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其次,确定合理投向,增加对外汇储备的利用。如将一部分外汇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国力;投向高科技领域,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科技进步;投向国外金融产品,有利于获取高额收益,资产增值;投向黄金产品,有利于资产的保值;投向战略物资,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最后,在外汇储备运用中要注重风险防

范,在确保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性。

(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上,应选择适当的路径,调整资产结构,降低美元资产比重,从而降低汇率风险,并提高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可以采取以下思路:首先,在币种选择上,可以增加对欧元、日元的持有比重,降低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其次.在资产选择上.除保持一定高流动性、高评级的政府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外,还应增加高风险、高收益品种,如进行国外股权投资。现在我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对利率和汇率的变动较为敏感,而股权投资则相对稳定,且收益率更高,适合于长期投资,可以作为投机性储备。再次,外汇储备中应增加对黄金的持有,提高保值性。最后,增加对石油、稀缺资源等战略物资的投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总之,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规模和结构上的双重风险,我们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小损失、提高收益,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

浅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运用

浅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运用 【摘要】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外汇储备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储备资产总额不足,便会影响该国的资信水平和国际收支协调能力,进而制约该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反,储备过多又会相应减少投资与进口的机会,一定程度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目前应该重视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巨额外汇;储备;管理优化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现状与原因 从我国国际收支账户来看,对于经常项目账户,2014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了375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1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主要是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资本流入,2014年FDI净流入为147.18亿美元。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我国外汇储备发展如此之迅速,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对于外汇储备量的改变存在一

定影响。国家的外汇库存构成了我国的外汇储备,代表着我国国际收支的结余情况,反映国家对于外汇储备的调节情况和相关部门外汇被动变化情况。我国自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导致出口的贸易量急剧增长,同时我国实行的强制结汇制度和严格的资本管制,使得外贸企业只能使用有限的外汇进行资金调度,剩下的外汇必须出售给我国中央银行。这项制度一直到2009年解除,从而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量大增。 (二)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推动了我国外汇总量的增加。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干预下的部分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我国外贸顺差和国外直接投资增加,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汇率稳定性,中央银行必须频繁的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大量买进美元,抛出人民币。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外汇占款转而变为我国基础货币的直接来源。此外,人民币的升值和本外币利差的出现吸引了国际的投机者,“热钱”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 从货币作为社会财富代表的角度来说,外汇储备也是一种财富,因此保证充足的储备是没有错的。但外汇储备增长所带来的国内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汇率升值问题对我国来 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风险因素

中国外汇储备统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统计分析 [内容摘要] 文章针对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现状,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通过建立时间序列ARMA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1985年以来中国历年年末外汇储备量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汇储备的未来趋势做简单的预测,选取部分对外汇储备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因素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以及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问题进行讨了论。 [关键词]外汇储备 ARMA模型多元回归模型 引言 国家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成为世界外汇储备大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性问题备受关注,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问题也成为相关专家学者长期讨论的话题。对于外汇储备是否越多越好,中国外汇储备是否超额等问题,也始终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何根据我国国情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成为当前外汇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1985—2012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量和增长率(表1.1,图1.1)。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截至2012 年12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3116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1990—2011 年20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86.6 倍。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 图文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图文) 中国外储的分析 1、外汇储备简介 2、外储的配置分析 3、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外储流动性 4、外汇负债的投资收益和最终结算 5、止损的办法和后期的外储管理 6、总结 1、外汇储备简介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截至到2011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0年年底时不足1700亿美元,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加入WTO,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1:8),并提供了大量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形成资本洼地,也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FDI).大规模进行低端消费品制造,相对应的,美国从2001年开始走美元贬值之路,鼓励超前消费.一边是中国促进出口,一边是美国促进消费。于是积累了大量外汇顺差。这些外汇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FDI。 对于积累下来的外汇,中国央行在一定期限内以规定的比率强制结汇的方式.使得外汇迅速归拢到中央银行的手里.形成外汇储备资产.而中央银行发行对应的人民币交给老百姓作为流通使用.在这

个过程中,央行属于借款人.借的是老百姓和外商投资者手里的外汇.这些外汇收到央行之后,就记录在资产一栏.而老百姓和外商属于债权人.手里的人民币就是债权凭证.对于央行来说,这些印发的人民币需要记录在负债一栏,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央行的资 产负债表才能做到平衡.这个过程也决定了这些外汇只能印发一次人民币.不然资产负债表就无法平衡.另外,央行的这些外汇储备一旦遭遇投资损失导致资产这一栏缩水的话,那对应的人民币负债也必须减少.就是得回收人民币来冲销外汇损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持有人民币的债权人.在卖出人民币,回收属于他们自己的资产— 外汇的时候,央行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国内流通使用的人民币,说白了就是美元代用券.央行的外汇储备关乎着人民币的 坚挺程度.好比我们把银子存在钱庄,钱庄印了一张纸给你.盖上章.称之为银票.凭这个可以代替银子流通.也可以随时回银庄兑换银子.如果钱庄被强盗洗劫了.真金白银都没了.你说这些盖上章的银票还有人要么. 2、外储的配置分析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两头,我们先来研究资产这一栏.因为这属于 国家的真金白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 外储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投资头寸表 因为中国外储的详细头寸布置是不公开的.这里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估算.因为这两张表在时间不一致,我们选最近的时间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选2011年1月份(人民币计价).外储管理局的选2010年

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

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2008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2009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21316.06亿美元:;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24470.84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担心和争论也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中国必须积极加强对当前高外汇储备的管理,以降低风险而充分发挥其现实积极作用。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外汇储备总量过高,储备结构单一、在金价上涨、美元缩水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了外汇储备损失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 回顾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化: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四年,储备上升相对平稳。自2000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

第二位。2006 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截至2010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24470.8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表1.1是一个关于我国近年外汇储备增长的表格。 表1.1国家外汇储备规模(2000年~2009 年)单位:亿美元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一)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 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

最新外汇储备的特点及其经营

外汇储备的特点及其 经营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的特点及其经营管理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2008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 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全年增加4327亿美元;其中四季度增加1310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担心和争论也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如此等等。那么,应当如何看待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中国必须积极加强对当前高外汇储备的管理,以降低风险而充分发挥其现实积极作用。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外汇储备总量过高,储备结构单一、在金价上涨、美元缩水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了外汇储备损失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1.我国的外汇储备 1.1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 在搞清外汇储备这个概念时,我们有必要先认清什么是国际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储备资产构成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会员国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政府机构所集中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和用它们表示的支付手段。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包括上述四种形式。其中,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占全部储备额的90%以上。 1.2我国外汇储备的特点

第一,规模巨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自从2000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达31811.48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截止2013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以达3.82万亿多。 第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四种,美元比重最大。通常一国的持有某种外汇储备货币量与该货币在该国进口贸易中的使用量成正比,并且一国外汇储备弥补贸易收支差额的职能直接与一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相关。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三大贸易伙伴,而且我国与美国和日本的进出口额占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例都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为:美元比重为50~57%,欧元13~18%日元12~15%,英镑及其他货币 5~10%。 第三,运用效率低下,证券类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比重超过90%,其中又以美元证券类资产为主,仅有小部分外汇现金。我国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及存入美国银行为主,截止2014年1月,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1.317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在15%左右,而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国债回报率只有3%,在美国国债收益率低于国内资本收益率达12%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有损效益为他人作嫁的运营行为。 2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 2.1我国高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问题 (一)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

国际金融练习题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第一章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一、重点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西方主要国际收支理论的代表人物论点及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级储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二、难点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净差错与遗漏、总差额和储备及相关项目的计算,几个项目之间的关系,西方主要国际收支理论的观点 三、习题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IMF对外汇储备的定义,国际收支平衡表,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特别提款权,一级储备,国际储备水平,储备/进口比率法, (二)对比题 世纪的狭义国际收支概念和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的异同点是什么 2.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的异同点是什么 3.简述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人不可以划为本国的居民() A.刚刚注册的企业 B.在该国居住了2年的自然人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该国代表 D.驻在本国的外国领事馆雇用的当地雇员 答案与解析:选C。IMF规定,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及其代表处,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非居民。 规定的划分居民和非居民的依据是在该国从事经济活动()以上。 A.半年 年 年 年 答案与解析:选B。 3.顺差应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借方 B.贷方 C.借贷都可以 D.附录说明 答案与解析:选B。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都记入贷方,顺差能增加本国外汇收入,故记入贷方。 4.如果一国的国际储备能满足该国4个月的进口需要,则该国储备/进口比率是()。 % % % 答案与解析:选B。储备/进口比率=4÷12=%。 5.“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指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时,该国货币贬值才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A.大于0 B.大于1

我国国际储备及其管理论文

我国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摘要随着对外经济交往步伐的逐步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国际储备均迅速增长。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国际储备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对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和利用。分析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及其解决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储备管理现状 一、国际储备的定义 国际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二是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三是用来作国家信用保证。国际储备作为国家货币当局对外所持有的资产,它和金融体系所持有的资产具有相同的性质,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不足是绝对不行的,但是也并非是越多越好,客观上存在储备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的适度问题,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国际储备现状 我国由1977年起对外公布国际储备状况。1980年4月17日我国恢复了在IMF的合法席位以后,我国的国际储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也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这四个部分构成。我国的黄金储备是国家备用于紧急需要,一般不随意动用。黄金储备除了随着市场黄金价格涨价而自动升值外,没有任何收益。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我国黄金储备都基本保持在l 270万盎司左右。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额的90%以上。它是指我国官方在一定时期内所持有的全部外汇资金即国际流动性或国际清偿力。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即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对外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差额。正差额表示收大于支,形成国家外汇储备。中国银行外汇结存,是中国银行的外汇自有资金,加上中国银行在国内外吸收的外币存款减去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和投资后的差额,以及包括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项的未用余额(反映为中国银行账面存放在国外的资金)。这几部分总和所构成的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也是国家外汇储备的一个组成部分。1981年我国外汇储备仅为47.73亿美元,1991年底为331.6亿美元,而1998年底已超过l 400亿美元。 中国国际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4.4%。由于中国外贸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逆差,因此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下,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加速流进中国。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而200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2864亿美元,尚不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建议 面对我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有必要研究它所带来的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加剧经济结构失衡、激化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负效应,针对导致其增长的原因,本文从稳定外汇储备规模、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国际上两种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比较三方面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一、稳定外汇储备规模 (一)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转向“收支平衡”。从表面上看,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的增加,实际上是依赖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这两个项目的净外汇流入最终表现为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解决外汇储备过剩问题首先应从“双顺差”问题入手。 1、对当前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进行调整。首先,要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同时不断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同时,可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其次,调整引资政策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中间品进口替代,缩小外资涌入的数量,减少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第三,控制或降低CPI15的上涨速度以缓解人民币利率上升压力,同时谨慎调升人民币利率保持低于美元利率水平,阻止外汇继续流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 此外,还可以战略性的对外投资。如对国外能源资源的供应地、供应线和国外一些行业,进行战略性投资。 2、通过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增长,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双顺差格局只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表象原因。此外,强制结售汇制度、汇率弹性不足和资本项目管制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储蓄过剩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宏观经济原因。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外汇储备流入易、流出难,规模迅速扩大。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尝试。 (二)适当放宽外汇管制,使得资本流出入政策基本平衡,实现相对均衡的资本跨境双向流动

国际收支状况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外汇储备高增长与国际收支状况关系实证研究 王大贤邱继岗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引发的经济深层次问题,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对于国际收支状况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的研究,通常有经常项目差额论、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论、热钱论以及综合论。本文通过设定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增长模型,从实证角度探讨国际收支状况与外汇储备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模型的设定 数据来源于《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并经整理得来,实证分析均在软件中完成。 表1. 国际收支差额与外汇储备增长趋势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常项目差额和外汇储备增长呈现明显的异方差,因此,模型对其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因数据的自然对数化变换不改变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而且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为叙述方便,下文经常项目差额简称CU,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简称CF、外汇储备简称RE。 一般来讲,外汇储备的当期增量与当期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前期外汇储备有关。因此,可建立如下模型: ln(RE)t=α+ +∑m i=0βi ln(CU)t-i+ ∑n k=0γj ln(CF)t-j +∑h k=1?k ln(RE)t-k+υt

(1) 模型中,α为常数,t为时间趋势,i、j、k为滞后期,m、n、h为最大滞后期,υt为扰动项。由于ln(RE)、ln(CU)、ln(CF)都为流量,所以模型(1)中的i、j为差额转化为储备,即分别每增加一单位的差额所能增加的外汇储备额。例如,若βi为正,说明经常项目差额每增加一单位,外汇储备增加βi单位;若βi为负,说明经常项目差额每增加一单位,外汇储备减少βi单位。 二、国际收支差额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 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它们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由于CU、CF、RE三者都是时间序列,而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外在冲击则会对变量产生持久影响,依据非平稳序列所作的回归分析可能导致“伪回归”。为此,我们采用扩展的Dickey-Fuller法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即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保证三个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我们采用扩展的Dickey-Fuller法,即ADF法分别对ln (RE)、ln(CU)、ln(CF)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模型如下: △ln(RE)t=α0+α1t +α2ln(RE)t-1+∑t j=1α2j△ln(RE)t-j+δt (2)△ln(CU)t=β0+β1t +β2ln(CU)t-1+∑t j=1β3j△ln(CU)t-j+δt (3)△ln(CF)t=γ0+γ1t +γ2ln(CF)t-1+∑t j=1γ3j△ln(CF)t-j+δt (4) 表2:1994年-2006年我国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外汇储备过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汇储备过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汇储备过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力地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的信心和期望。但过多的外汇储备同时又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成本,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时也势必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主动调控能力进而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从而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 人民币国际化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 时间 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 中央银行总资产(单位:亿美元) 外汇储备占总资产的比例 2003年 4032.51 10156.7742 0.397026647 2004年 6099.32 12884.389 0.473388377 2005年 8188.72 16982.9819 0.482172097 2006年 10663.44 21061.59 0.506297958 2007年 15282.49 27706.4884 0.551585238 2008年 19460.3 33924.0241 0.57364362 2009年 23991.52 37272.105 0.643685673 2010年 28473.38 42471.3564 0.670413719 2011年 31811.48 46026.4386 0.691156669 2012年 33115.89 48247.6108 0.686373676 2013年 36626.62 50975.6744 0.71851173 注:其中2013年的数据为2013年9月份的数据,

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 影响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与分析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如图1-1所示。 图1-1 我国历年外汇储备规模变化(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ae17305545.html,/data/mac/month_idx.php?type=016&symbol=01602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官方储备规模显著增长,由原来的几百亿美元一跃到一千多亿美元。而从2011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停止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2012年2月份,我国外贸逆差达319亿元,创10年来最大单月逆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基于此,以下将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以及保持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必要性分析两个角度予以阐述。【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的成因与对策,以及保持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必要性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 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成因分析 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现象。双顺差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双顺差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而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的贸易顺差。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持续扩大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大幅提高,而消费需求需要待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促使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中国的生产力不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尤其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全面与国际接轨,并且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广阔的市场,更加使得外国投资企业进军中国,促使外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3)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国际热钱流入。如何看待“热钱”的暗流涌动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的情况下,国际“投资者瞄准了我国金融资产市场,伺机从中套利,也就助推了我国外汇金融资产规模的急剧膨胀,也进一步增加了外汇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为此我们需要国家干预,控制人民币过度升值,避免热钱大量的进出。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属管理浮动类型式表述,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此汇率制度下,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币的最新走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我们的风险。所谓强制结售汇是指就是指对企业的外汇帐户的余额进行限制,对于企业外汇帐户的余额,在允许的超限期间外超过规定的余额的部分,由银行强制进行结汇,换成人民币,无需企业的同意。 (5)国际游资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 国际游资流入,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得知,国内的部分资本为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而出逃国外。 因此,持续不断的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导致我国贸易账户出现顺差,而国际资本(即“热钱”)的流入致使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顺差。同时,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无法有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而强制结售汇制度又使得国际收支随着贸易顺差被动增加,从而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加,甚至成为一种负担。

如何有效管理和运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如何有效管理和运用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学号: 姓名:申丽静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目前已积累起巨额外汇储备。虽然外汇储备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财富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对于外汇储备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外汇储备出现快速增长以来,便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只是早期关注的焦点在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在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的管理利用与风险防范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拜巨大的出口交易额所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近期达到了3.44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德国的经济总值。外汇储备具体情况是国家机密。不过,数年前一份《中国证券报》曾透露,中国外汇储备的65%为美元,26%为欧元,5%为英镑,3%为日元。 中国是美国政府的大债权人,仅排位在美国中央银行和联邦储蓄之后。同时,中国还 持有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券。不过对于那些陷入经济危机的欧洲外围国家债务所持并不多, 这一事实可能要让欧元区国家政府失望了。在欧元危机中,中国关于买入欧元区债券的任 何一点细微的举动、暗示、线索,甚至仅仅是流言,都会使单一货币汇率上升。 人们也许认为,大幅的贸易顺差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 纲等官员表示,由于固定的汇率,贸易顺差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持有储备可以保护一 国的货币免受攻击,而出售储备可以帮助稳定货币价值。这是诸多国家的央行在亚洲金融 危机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对中国来说,人民币贬值幅度不超过1%,因此持有储备是有益的。但是一个国家应该持有多少外币储备为好并无定论。 导致中国人忧虑的并不只是美元或欧元贬值。外汇储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过多现金流,造成了物价攀升,其中包括房价飙升。当一家中央银行准备补充外汇储备时,就会印制钞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1.05 103 2011年05月 财经视点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发展策略 文/杨楠 摘 要: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依然继续稳坐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位置。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如何弱化、消除这种不利的影响,未来我国外汇储备将本着怎样发展策略,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不利影响;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03-03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一)外汇储备的含义与功能 1、外汇储备的含义。外汇储备指的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兑换外国货币的现汇、现钞以及外币资产和权益凭证,它可自由兑换为其他储备资产,且其内在价值相对比较稳定,并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2、外汇储备的功能。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1)外汇储备可随时用于偿付外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证正常的对外经济活动和国际资信不受影响;(2)外汇储备可以调节经济平衡,当国内经济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进口商品弥补国内的供给不足,促进宏观经济平衡;(3)外汇储备有助于维持汇价稳定,当汇率出现波动时,通过买入或卖出其他国家的货币,可有效防止本币汇率过度波动,保证本币汇率的稳定。 (二)我国外汇储备基本现状 1、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图1.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从2001~2010年是每年12月末数据,2011年是截止到3月末的数据,该图表直接反映了我近十年多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和增长情况。从1995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仅次于日本,稳居世界第二。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激增阶段,增长率每年递增,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尽管从增长率看2008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不如2008年以前那么快,但是单看增长率依然是很高的,在20%上下,而且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4000亿美元。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24.4%,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其中,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5年后,2001年10月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4月,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期间用时两年半。2011年3月外汇储备首破3万亿美元,用时两年。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e17305545.html,. cn/model_safe/index.html 2、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分配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对外正式公布过数据。2010年9月3日,有报道称,“据外汇管理部门人士介绍,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我国基本与全球情况接近。”[1]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和欧元资产为主,其中有约70%为美元资产[2]。充足的必要的外汇储备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储备过于庞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高额的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体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又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成本。 (一)储备规模过大风险 1、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外汇储备是一柄双刃剑。规模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但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使人民币产生巨大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意味着中国外汇市场的外汇供过于求,外币价格下降;同时,因为外汇流入中国,所以外汇对人民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人民币价格上涨。因此,快速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最终导致外币价格下跌,人民币价格上升。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1%左右,人民币对欧元升值11%左右,欧元和美元贬值已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一元钱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的美国产品,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因此,人民币逐步对美元升值是正常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外汇储备短期增长过快,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短期大幅上涨。人民币对美元短期大幅上涨将带来一系列恶性后果:一是引发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中国的财富白白送给美国等国;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热钱的吸引力,热钱涌入进一步套汇、套利或是购买人民币资产投机炒作;三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员工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产品价格上涨出口受阻,企业减产、停产、倒闭,员工失业。 2、加重国内的通货膨胀。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称为外汇占款。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23.7万亿元。据此计算,3月新增外汇占款4079亿元,较2月的2145亿元增九成,仅次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的逾5000亿元水平。[3]外汇储备增加越 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机制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机制 根据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每增加一美元的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在国内发行相应数额的人民币,你知道这一点吗? 1994年以后,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从企业外汇留成制改为银行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总量随之大幅度增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自企业出口创汇,银行结售汇制度要求,企业出口商品所得的外汇不能自己直接得到,而是要把外汇留在央行,然后央行发行相应的人民币给企业。 外汇储备的来源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外商的投资,同样也不允许外商直接拿着美元到国内投资,而是要把外资带来的美元留在央行,然后增发相应数额的人民币给外商,外商拿着兑换的人民币在我国投资。 为什么每增加一美元的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在国内发行相应数额的人民币?原因就是,从理论上讲,这样做可以保持货币发行与物资供应的平衡。 我们知道,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运行要想健康,货币发行量和物资供应量应该相对应,有多少的物资,就发行多少的货币,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货币多物资少,就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如果物资多货币少,就会发生通货紧缩,流动不足。 假如最初的时候,我国的货币和物资是平衡的,市场上有10万亿人民币,也有10万亿物资,物资和货币一一对应,所以每一元钱能买一斤大米。 假设现在有一个美国商人,手持4000亿美元,来找中国央行,要求兑换成了人民币在国内投资。中国央行就新印刷了32000亿人民币,交给美国商人。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能拿原有的人民给外商,为什么要新印刷人民币才能在理论上达到货币和物资的平衡呢? 这是因为,外商拿来的这4000亿美元在中国并非货币,而是相当于商品,相当于外商把价值4000亿美元的商品拿到了中国,放在了中国市场上,为了和这价值4000亿美元的商品相对应,央行就必须按照汇率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才能在理论上达到货币和物资的平衡。 这个平衡的等式是: 13.2万亿人民币vs 10万亿物资+4000亿美金 有人说,为什么不是“13.2万亿人民币vs 10万亿物资”呢?因为中国央行可以用4000亿美金,去国际市场上购回小麦、黄金,从而使等式平衡到: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关键字:外汇储备;发展趋势;经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 表一国家外汇储备规模 (1950年-2011年) 单位:亿美元

表二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 单位:亿美元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在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后,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一不难看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汇储备的数量很少,平均水平只有1亿到2亿美元左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处于敏感时期,国家实行的也是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很少,外资无法流入,长期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贫困化的泥潭。 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汇数量出现了小额的增长,但仍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在1980年我国外汇为—12。96亿美元,1981年开始变为正值为27美元,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强。1983年,由于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地方生产建设,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达了89亿元。然而,就在198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进口猛增,出口下降,经常账户出现较大逆差,到1986年外汇储备低至20亿。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有力地推动了出口,资本流入平稳增长。到1991年外汇储备激增四倍,从56亿美元增加到217亿美元。经历过几十年的大起大落,在1994年1月推出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并轨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项举措大大提高了国内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到1996年,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00多亿增加到1050亿。1998年,受1997年8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出现很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外汇储备没有出现下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到年底达到1449。59亿美元,仅此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加入了国际市场至此,我国外汇储备呈现连续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增加,集中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30多年来,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资的大量涌入和国内适时的各项政策,都为外汇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似乎过快,但是这却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所以很多人认为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研究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研究 简要论述了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行创新研究。 标签: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演进;缺陷;创新 1、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演进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就是我国货币当局对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构成、性质、数量、管理机构及目标等所制定的规则。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演进史来看,经济体制变革和外贸政策变动推动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变迁。 1.1改革开放以前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953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运用计划制度分配资源,国家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丧失了企业应有的活力及经营的动力,对外经济活动规模和构成均很少,外汇储备匮乏。这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汇集中强制管理的制度发展为“中央银行统一经营,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统一分配”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即对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的收支均实行计划管理,一切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国家,所需外汇按计划分配和供应。 该时期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相适应,但存在制度刚性较强且外汇储备规模较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外汇储备只有1.57亿美元,而1950-1978年这二十几年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均无太大变化,直到1978年年底仅有1.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1.2改革开放以来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2.1 1978-1993年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 1979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外贸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1978-1987年,我国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改变高度集中的体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等手段改善外贸管理;1988年在各个行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年推行外贸企业自付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打破以前大锅饭机制,出口贸易得到了大力发展,外汇收入得到提高,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得到扩大。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以“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为主线的改革,相继出台外汇储备资产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组织制度和实施机制。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系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表中的贷方项目为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借方项目为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现行的国际收支平衡的项目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国际储备资产和误差与遗漏。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延续“双顺差” 格局。我国国际收支呈现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国际储备资产较快增长等三大特点。1.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也呈现反弹回升态势,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虽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延续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下降较为明显,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3年下降,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 比重从上年同期的8.2%下降至 3.5%。经常项目顺差占GDP 比重连续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4%,显示我国涉外经济趋于活跃。这种趋势在其他涉外经济统计中也有所反映。一季度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总额同比增长了19%,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也增长了32%。2.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我国含净误差与遗漏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550亿美元。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预估数是当期国际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差额相减的结果,包含了净误差与遗漏的影响,与2009年一季度剔除了净误差和遗漏的128亿美元逆差在统计上不完全可比,但资本净流入较大的态势是基本确定的。资本净流入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引起: 一是直接投资顺差大幅增长。一季度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这主要由于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下降的。二是商业银行境内外外汇资产摆布发生变动。一季度商业银行从境外净调回外汇153亿美元,主要用于发放国内外汇贷款,而上年同期是净调出外汇10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