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4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1.14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1.14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1.14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1.14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制作无粘结筋采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5223—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5)的规定。并通过专用设备涂包防腐润滑脂和塑料套管而构成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筋。

2.1.2 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有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2.1.3 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2.1.4 无粘结筋的锚固体系宜采用夹片式锚具和镦头式锚具。

2.1.4.1 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时,可采用下列做法:

(1)当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时,其构造由锚环、夹片、承压板、螺旋筋组成见图1a;

(2)当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时,其构造由锚环、夹片、承压板、塑料塞、螺旋筋、钩螺丝和螺母组成,见图1b。

2.1.4.2夹片式锚具系统的固定端必须埋设在板或梁的混凝土中,可采用下列做法:

(1)挤压锚具的构造由挤压锚具、承压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2a。挤压锚具应将套筒等组装在钢绞线端部经专用设备挤压而成;

(2)焊板夹片锚具的构造由夹片锚具、锚板与螺旋筋组成见图2b。该锚具应预先用开口式双缸千斤顶以预应力筋张拉力的0.75倍预紧力将夹片锚具组装在预应力筋的端部;

(3)压花锚具的构造由压花端及螺旋筋组成见图2c 。

2.1.4.3镦头锚具系统的张拉端和固定端可采用下列做法:

(1)张拉端的构造由锚环、螺母、承压板、塑料保护套和螺旋筋组成见图3a 。 (2)固定端的构造由镦头锚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3b 。

2

(a)夹片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

3

4

(b)夹片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

图1 夹片锚具系统张拉端构造

1—夹片;2—锚环;3—承压板;4—螺旋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6—塑料塞;7—钩螺丝和螺母

(b )焊板夹片锚具

(a )挤压锚具

图2 夹片式锚具系统构造

1 - 夹片;

2 - 锚环;

3 - 承压板;

4 - 螺旋筋;

5 - 无粘结预应力筋;

6 - 压花端

(c )压花锚具

2.1.4.4 其锚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 /T14370等的规定。

2.2 主要机具: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2.3.2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3.3 张拉设备已经过配套校验并有记录,机具已准备就绪。

2.3.4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3.5 张拉两端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2.3.6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2.4 作业人员:钢筋工、焊工、混凝土工、机械操作工等,焊工、机械操作工应持证上岗。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 梁、板模板支搭 → 放线 → 下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 → 铺放暗管、预埋件 →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 修补破损的护套 → 上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 → 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 →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 混凝土养护 → 松动穴模、拆侧模 → 张拉准备 → 混凝土强度试验 → 张拉无粘结筋 → 切除超长的无粘结筋 → 端部处理。 3.2 操作细则

(b )固定端

图3 镦头锚具系统构造

1— 锚环;2—螺母;3—承压板;4—螺旋筋;

5—塑料保护套;6—无粘结预应力筋;7—镦头锚板

(a )张拉端

3.2.1 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应按设计和施工工艺计算确定。下料时应用砂轮锯切割。

3.2.2 制作挤压锚具时应遵守专项操作规定。在完成挤压后,检查护套是否正好与挤压锚具头贴紧靠拢。在使用连体锚作为张拉锚具时,必须加套颈管,并切断护套,安装定心穴模。

3.2.3 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

3.2.4 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铺放应注意:3.2.

4.1 预应力筋由专业厂商生产并运至施工现场后,先按要求对聚乙烯护套及其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其端部铁件必须准确无误。待底模安装后,应在模板上标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走向,以便于可靠固定锚具垫板。

3.2.

4.2 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位置固定的要求,预应力筋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的曲率,一般每隔1m 设一马凳,用Φ12的钢筋制作。马凳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跨中处可不设马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预应力筋铺放时,应注意保持其平行走向,防止相互扭绞。

3.2.

4.3 双向曲线配置时,必须事先编序,还应注意无粘结筋的铺放顺序。为避免铺放时穿筋,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交叉点处的标高(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

3.2.

4.4 当无粘结筋与预埋电线管发生位置矛盾时,后者应予避让。

3.2.

4.5 在施工中无粘结筋的护套如有破损,应对破损部位用塑料胶带包缠修补。

3.2.5 端部节点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且与予应力筋垂直,承压板和穴模应与端模紧密固定。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穴模外端面与端模之间应加泡沫塑料垫片,防止漏浆。对于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的承压板应与挤压锚固头贴紧并固定牢固。

3.2.6 无粘结筋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并按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端部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绑扎时,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环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环能顺利拉出板端。

3.2.7 起拱:绑完非预应力筋后,按施工图中无粘结筋的设计编号位置,将无粘结筋理直,找正各筋曲线高度控制点下面的马凳位置并绑牢。

3.2.8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2.8.1 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会同设计单位联合

进行隐检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2.8.2 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动锚具,确保无粘结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 3.2.8.3 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严禁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而影响张拉进行。 3.2.9 张拉工艺:

3.2.9.1 施工准备:张拉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 3.2.9.2 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面上进行调整。

3.2.9.3 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3.2.9.4 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油压表达到5MPa 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直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然后将锚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通油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间不能低于0.5min 。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3%,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

3.2.9.5 张拉程序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当设计无要求时,为减少无粘结筋松弛、摩擦等损失,可采用超张拉法进行,无粘结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

con ,持荷2min 后,卸荷至预应

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或从应力为零开始张拉至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3.2.9.6 无粘结筋的曲线配置或长度超过24m 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3.2.9.7 无粘结筋张拉测量记录: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或小于计算伸长值5%,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筋伸长值ΔL C P ,可按下式计算:

ΔL C

P

=

p

p p pm E A l F

式中:F pm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 ),取张拉端的拉力与固定端(两端张拉时,取跨中)扣除摩擦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

p l —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A p —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E p —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 mm 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时开始量测,

分级记录。其伸长值可由量测结果按下列公式确定:

Δl O

P =Δl O

P1

+Δl O

P2

-Δl c

式中:Δl O P1—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Δl O P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推算确定;

Δl c—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3.2.10 锚固区的防护必须有充分防锈和防火的保护措施,严防水气进入,锈蚀锚具或预应力筋。应将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使无粘结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小于30mm。切割完后,用环氧树脂掺标准砂配制砂浆予以堵封。

3.2.11 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且操作人员签名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丝或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筋张拉伸长值记录。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95)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5)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料层、包裹层的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4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1.5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验方法:观察。

4.1.6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4.1.7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4.1.7.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1.7.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4.1.7.3 后张拉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1.7.4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4.1.8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验方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4.1.9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后张拉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4.1.10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0.1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4.1.10.2 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1.10.3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 一般项目

4.2.1 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检查方法:观察。

4.2.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检查方法:观察。

4.2.3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4.2.3.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4.2.3.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

差不得大于2mm。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4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4.2.4.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犁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4.3 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4.2.5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钢尺检查。

4.2.6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4.2.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4.2.6.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4.2.6.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4.2.6.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2.6.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4.2.6.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4.2.7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4.2.8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4.3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4.3.1 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4.3.2 无粘结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出厂质量证明。

4.3.3 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机械性能试验报告单。

4.3.4 无粘结预应力锚具合格证及检验记录。

4.3.5 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4.3.6 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4.3.7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隐检记录。

4.3.8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4.3.9 封端混凝上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4.3.10 封端混凝土用水泥出厂合格证。

4.3.11 设计要求的其他技术资料。

4.4 质量控制点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成型中每根钢丝、钢绞线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5.2 无粘结筋选用时,筋长小于24m时,一般选用钢丝束;大于24m时,以选用钢绞线为宜。

5.3 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0%,必要时可提高到75%。(σcon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5.4 无粘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大于24m 采用两端张拉法时,两台设备张拉速度应保持一

致。

5.5 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5.6 为了避免大跨度现浇梁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柱顶附加弯距及柱支座约束的影响,梁端支座可采用滑动——铰接式钢支座,待预应力施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齐。

6 成品保护

6.1 无粘结筋应按不同规格分类成捆、成盘挂牌堆放整齐。露天堆放时,需覆盖雨布,下面应加垫木,防止锚具及无粘结筋锈蚀,严禁碰撞踩压堆放成品,避免损坏塑料套管及锚具,供现场张拉使用的锚夹具,需涂油包封在室内存放,严防锈蚀。

6.2 无粘结筋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严禁摔掷及锋利物品损坏无粘结筋表面及配件。吊具用钢丝绳需套胶管,避免装卸时破坏无粘结筋塑料套管,若有损坏应及时用塑料胶条修补,其缠绕搭接长度为胶条1/3 宽度。

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见下表。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7.2 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见下表。

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中的一些要求。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张拉 正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指的是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制作构件,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1.后张法的分类: (1)按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形式分为: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 2.1.2 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 2.1.3 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5~5范围内)。 2.1.4 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 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用乙型。 2.1.6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2.2.2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2.3 锚具已经检查验收。 2.2.4 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 2.2.5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2.6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梁、板模板支搭→ 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 隐检验收→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 张拉→ 端部处理 3.2 检查修补无粘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包裹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镦头外形

7、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

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法 1.前言 定义: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过早出现,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设法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承受使用荷载前,预先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压力后的混凝土就是预应力混凝土。 目的:预压应力用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将结构构件的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甚至处于受压状态,以推迟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 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筋,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 这里依据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G2地块工程(以下称G2地块)预应力施工实例,编制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施工工法。 2.特点 2.0.1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可靠粘结可使预应力筋能很好地发挥其力学性能,为所建立的预应力提供保障。 2.0.2有粘结预应力筋可根据受力的需要设计成多种曲线形式,使其能满足各种受力要求。 2.0.3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着良好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耐久性高,可有效地降低结构高度,节约材料,节约能源,使用性能优越。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房屋建筑工程,如大跨度的混凝土梁、大偏心的框架柱、大柱网的混凝土楼板、大悬臂梁、转换梁或转换板、抗拔桩、基础地梁、地下室底板等混凝土结构中的各种构件。其它土木工程中的有粘结预应力构件也可参照使用。 4.工艺原理 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预压应力,张拉完后灌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可靠粘结,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并使所建立的预压应力有更好的保障。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见下页。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范本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方案

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 施 工 方 案 XX建筑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组织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安全措施预应力分项工程与非预应力土建工程协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工程建筑施工图(我司设计方案图); 省关于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市建委颁发的《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暂行)》; 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名称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9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YSJ403—89 《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滑脂》 JG3007—9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 JG/T5028—93 《钢结构》JGJ85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反复试报告。冷拉Ⅰ、Ⅱ、Ⅲ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 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 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 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 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2.4 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 2.2.5 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2.6 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2.2.7 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 ↓ → ↓ ↓ → ↓ ← 3.2 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JSQB03-21421-2002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工艺标准 编制人:刘敏涛 审核人:劳国成 批准人:李广荣 2002-11-28发布 2002-12-28实施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布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421-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预应力筋。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及《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标准的规定。 2.1.1.1用于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φj12、φj15)或碳素钢丝(φs5),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85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85的规定。 2.1.1.2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2.1.1.3无粘结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 2.1.2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定,但必须采用I类锚具。 2.1.2.1钢绞线张拉端选用夹片锚具,固定端通常用挤压锚具;钢丝束张拉端可选用镦头锚具或斜开缝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镦头锚板。 2.1.2.2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和疲劳锚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的规定。 2.1.2.3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2.1.3主要机具有:液压千斤顶、电动高压油泵、液压挤压机或液压镦头器等。 2.2材料运输与存放 2.2.1无粘结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200mm。长途运输时,应采用麻袋片包装1~2层,吊点处宜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 摘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后张法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前 浅析。 关键词:后张法、伸长量、波纹管、钢绞线。 引言:蛾沟大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中汤村,全桥共长642m,为20-30 m先简支后连续。道路等级为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桥面宽26m。本文主要以该桥腹板束,底板束的预应力张拉施工为例浅谈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 正文: 一、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波纹管 ㈠布置波纹管时首先用钢筋加工环形架作为波纹管的定位架,纵向间距为1m,横向位置按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定位,波纹管中穿有内衬管,以保证波纹管成孔质量。 ㈡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有孔洞或变形,接头处是否用胶带密封好,在与锚垫板接头处,一定要用磁带或其它东西堵塞好,以防水泥浆渗进波纹管或锚孔内。 ㈢筑混凝土时应尽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波纹管,以防漏浆堵孔。 2、钢绞线 ㈠钢绞线采用湖北汉川金属制口有限公司生产的φs15.2(STM416-94a,270级,低松 弛),标准强度Ry b=1860Mpa。 ㈡钢绞线下料要在干净整洁的地面上进行,并清除表面上的锈迹及杂物,下料时用砂轮切 割机切割。 ㈢穿束前,将钢绞线理顺,用扎丝绑扎好,以防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打绞,张拉时受力不均,导致有的钢绞线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 ㈣穿束时,将钢束中单根钢绞线编号,以便张拉时做到对应编号,对称张拉。 3、预应力筋控制力计算 ㈠计算依据 ①设计图纸 锚下控制应力N1~N3为1340 Mpa,N4为1340 Mpa。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㈡理伦计算 ①计算公式:P=δ×Ag×n×1/1000×b 式中:P—预应力盘的张拉力,KN; δ—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力,Mpa; Ag—每根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 b —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的为1.0。 ②参数先取 中跨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δ中123=1340 Mpa;n=4 N4:δ中4=1340 Mpa;n=4 Ag=140mm2;b=1.0 边跨非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δ边123=1340 Mpa;n=5 N4:δ边4=1340 Mpa;n=4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细则 .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公主岭制梁场 2007年10月

目录 一、工艺概述 (1) 1、概述 (1) 2、适用范围 (1) 二、作业内容 (1) 三、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 四、后张法箱梁预应力张拉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2) 五、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 (3) (一)张拉操作步骤 (3) (二)工艺步序说明 (3) 1.预应力材料进场检验与保管 (3) 2.钢绞线下料与编束 (5) 3.预应力筋穿束 (7) 4.安装锚具及夹片 (7) 5.千斤顶的定位 (7) 6.预应力张拉 (8) 六.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3)

一、工艺概述 1、概述 为确保铁路客运专线32m/24m标准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并符合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等要求,特编写本工艺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公主岭制梁场32m/24m整孔标准箱梁预制的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 本细则经审核批准生效后,用于指导本梁场箱梁预应力张拉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有修改经审核生效后按修改后执行。 二、作业内容 本工艺作业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千斤机的定位、张拉、锚固、放张(在滑丝状态下必须进行放张) 三、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阶段预施应力时,混凝土强度和弹模值应符合施工图要求,检验方法:进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和弹模量试验。 2、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的差值不大于±6%。检验方法:观察 和尺量。 3、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5‰并不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案

1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案 1.1应用部位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本标段主要应用在车站中部轨排孔段的预应力锚索支护。 1.2预应力锚索的构造 预应力锚索由锚固段、自由段、锚具三部分组成,在锚固段每米架设一架线环,两架线环中间设箍筋环,钢绞线束中间设两根注浆管,一根为一次常压注浆管,一根为二次高压注浆管。详见图1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 图1 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 1.3 材料要求 (1)预应力锚索:一般使用的钢绞线采用高强度(1860MPa)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2004。钢绞线在运输中应防止磨损。 (2)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3)锚具:采用YLM15-2、YLM15-3、YLM15-5系列锚具,锚固性能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T/T14370及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规定。 (4)防腐润滑脂: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产品标准 (5)套管:高密度聚乙烯护套:不小于1.0mm。

(6)千斤顶:穿心式液压YDCW1000-200型千斤顶 1.4 施工工艺 1.4.1 工艺流程 图1 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 1.4.2施工工艺 ⑴施工准备 包括调试机械,测放钻孔孔位,安装钻机,钻机定位,岗前交底、培训等工作。 ⑵钻进

锚索施工紧接基坑土方开挖进行,基坑土方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当每层土方开挖至锚索孔位下0.5m高程时,平整开挖面后进行锚索施工。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做出标记,钻孔直径150mm,锚索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50mm。 钻孔孔深不小于设计尺寸,不大于设计长度的1%,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大于锚索长度的2%,在钻孔过程中需用钻孔测斜仪控制钻孔方向。 调整钻机角度,上钻具。在钻进一定深度后,将钻具提离孔底,待钻渣排出后再继续钻进。 加接钻杆,钻进一根钻杆后,动力头停止钻进和旋转,停止往孔内送风,然后加接钻杆;钻到设计深度后,逐根拔出钻杆和钻具,将冲击器清洗好备用。 ⑶锚索的组装 锚索选用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每根锚索由3至5束7φ5钢绞线组成。钢绞线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采用305mm砂轮切割机切断,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将自由段与锚固段分别作出标记,在锚固段范围内的锚索每隔1m 穿一个架线环,两架线环之间扎一道箍筋环。自由段的钢绞线放入套管内并涂防腐润滑油,在锚固端头部安好导向帽后,平顺放好待用。 ⑷锚索的安放 锚索放入钻孔之前,先确认锚索与孔位一致,将注浆管与锚索绑在一起一同放入钻孔中,注浆管底口距孔底50cm左右;注浆管1(常压注浆管)底口用黑胶布封住,注浆管2(高压注浆管)底口封堵严密,锚固段做成花管(孔眼φ6~φ8,间距0.5m)孔眼用黑胶布封口。 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放送用力均匀,避免左右摇摆,检查止浆密封装置定位是否准确,损坏者进行更换,经常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 ⑸注浆 锚索安放后,用注浆管1进行一次常压注浆,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待一次注浆体初凝后,立即用注浆管2进行二次高压注浆,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 二次注浆时间根据注浆工艺通过试验确定。 为了提高浆体的早期强度,加入适量的早强剂。锚固段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将注浆管插入到距孔底50cm处,用压浆机将水泥(砂)浆通入注浆管注入孔

无粘结力预应力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工艺 一、编制依据: 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工艺流程 支梁、板模板—→梁钢筋制安—→穿内梁预应力束(先纵向梁,后横向梁)—→梁预应力束定位(包括固定端)—→梁钢筋笼入模—→检查预应力束定位,—→板底筋制安—→铺板内预应力束(按编网顺序)—→板面筋制安—→板预应力束定位—→张拉端锚具预埋定位检查验收—→浇混凝土—→张拉端锚具处整理—→预应力张拉—→固锚、割束—→张拉端二次砼浇筑封锚。 (一)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 在上述工艺流程的多道工序中,模板制作安装,预应力束的穿铺定位,锚具的定位安装,砼的浇筑是整个施工的关健工序,这些工序的工艺能否满足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快速施工的关键。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些工艺的要求,掌握好施工要点。 (二)模板的制作安装 1、无粘结预应力大平板楼盖均具有梁粗、板厚等特点,顶架、模板的承压力较大,板厚为20—40厘米,因此,事先一定要进行精确地计算和支模系统的设计,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要有可靠的支承面,支模时,一定要事先对基层进行处理,保证基层面对模板的承压力,要先浇好基层砼后再支模。楼层支模时,下层的支顶不得盲目拆除,最好等上层砼浇筑完三至七天后才完全拆除。总之要确保模板系统的刚度,不允许有下沉、变形现象,确保能正常施加预应力,减少预应力的损失。 梁模要顺直,优先采用耐水性好的夹板,施工时,可采用在一个柱网的工作面通铺梁底模,跳跨安装板底模,边轴上的模板一般等钢筋入模后再封模。也可按常规支好整体模板,钢筋笼穿好预应力束后整体入模。

3、模板安装的整体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考虑到施加预应力时砼的“回复”作用,起拱高度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1/1000~1.5/1000之间,避免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 (三)预应力束的穿、铺及定位 1、预应力束到场时,一定要严格分类,按编号成盘或顺直地分开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露天堆放时,应用木枋或其它东西架空垫好,保证不受雨水浸泡并通风,且用防雨布进行覆盖。 2、梁内预应力束穿设时,事先应在梁的侧边上将计算出的曲线矢高注上明显的标记,梁板内预应力束穿束时应用专门工具(一般用φ6圆钢做托钩),每5米左右一个托点顺直穿行,尽量避免预应力束与梁钢筋磨擦破损外包层。要按照事先编制的纵横梁顺序穿束,以免在交叉点或梁柱交叉点碰缠,以保证各节点的矢高点的位置;多跨连续板的铺束时,要注意纵横方向的铺放顺序,事先要计算出各矢高点的位置,并编好号(与板上“马凳”编号同步)明显标记于板模上。铺设时要平正、顺直,严禁缠绕、蛮力拖束,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束外包层完好。两方向交叉时,矢高点低的应先铺,避免两个方面的预应力束相互穿插铺放。所以,事先应编制预应力束铺设顺序图表,以便现场指导施工。 3、梁内预应力束的定位,一般采用Ф8钢筋加工成固定支架,按不同的矢高点焊接或绑扎在梁筋上,然后再将预应力束绑扎在固定支架上定位,板内预应力束的定位,采用Ф10的钢筋按矢高做成不同高度的“马凳”,将“马凳”固定在模板或板底筋上,然后再将预应力束绑扎在“马凳”上,为保险起见,宜在绑好束的“马凳”上再加“︹”式压筋,并绑牢。为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束的曲率,固定支架、马凳的间距应以1.5米~2.0米为宜,预应力束位置偏差,在板内为±5mm,在梁内为±10mm。 4、铺设预应力束应选派责任心强、文化素养较高的施工员,并固定一个专门的铺束班 组操作,以便保证预应力束铺设的质量及定位的可靠性。 (四)锚具的安装

2-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艺流程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艺流程 摘要:本文介绍了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施工中质量控制及安全注意事项。 关键词:预应力;后张法施工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长的同时,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平面尺寸超长、功能空间超大的建筑也迅速涌现。预应力技术具有明显的节约钢材、增大结构跨度、减少结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综合效益好等优点。经反复对比研究,本工程选用有粘结预应力梁和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板设计和施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预应力结构部分为有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结构,预应力筋用15.24合线,强度为1860N/m2 ,二级低松弛钢线,每米配7~12根。采用后张法,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后方可张拉,7孔张拉控制力为1350kN,12孔张拉控制力为2300kN。 有一端和两端张拉,张拉端采用群锚体系,固定端采用P型锚具,共三层。一0.08m标高处梁有3根7孔,5.320m标高处梁有5根12孔,10.772m标高处有6根7孔,共计14根梁。 二、预应力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的准备 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在施工前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审图,对关键部位放出大样图,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协商解决,并多次对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主要梁柱节点放1:1足尺大样,实地演练。 机具设备的选用:钢绞线张拉设备,根据张拉所需拉力值选用YCW 型液压穿心式千斤顶,千斤、油压表使用前要经过计量局校验,表盘读数60MPa。配套机具:挤压器、电动灌浆机,高压油泵等。 钢绞线的制作与穿束:钢绞线的下料长度,根据结构图尺寸配合选用的锚具、张拉设备等各项系数进行计算确定,两端张拉时L—L+2L2,L为构件孔道长度,L2为千斤顶长度,一端张拉时L—L1+L2;钢绞线下料宜采用砂轮切割机,必要时也可采用气割,气割时熔渣不得飞溅到其它部位钢绞线上,保证切口平整,丝头不散;钢绞线采用预先编束,每根钢绞线下料时,在两端头编号,应排列理顺。沿长度方向7根每隔2m用22铁丝捆扎一道;12根每隔l m捆扎一道,铁丝扎头朝内;钢绞线束编好后用人工先放入预应力大梁内,然后再穿入波纹管;钢绞线制作要求,钢绞线盘平放,并固定盘心,才可拆除扎线。将线头平拉出盘。钢绞线在画划线处切割下料,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钢绞线束应按梁编号堆放整齐且钢绞线顺直无弯曲,外观无裂纹,无锈蚀,油污。工作长度内无烧伤、无焊疤,成束顺直无扭曲,捆扎牢固;波纹管制作和接头,波纹管用0.75mm铁皮机加工制作,尺寸应正确,接缝严密。接头管可用长度为300mm的大一号尺寸波纹管,直径80mm 的可作直径70mm的接头在跨中,套管两端用胶带缠绕严密,以防水泥

2017装修施工技术之无粘结预应力筋工

无粘结预应力筋工 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 》(GB5223 一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 2.1.2 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 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 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 2.1.3 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 数为1.5~5范围内)。 2.1.4 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 分第二章第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

不允许有死 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表 4 -44 顶次顶目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涂料层 (建筑油脂) 外观每米用量饱满,不漏涂,厚度均匀不低于0.035k g 目测每批抽样两组,每组三根1m长,每根称重后,将塑料皮剖开,用机 油洗净,分别对钢丝或钢绞线及塑料套管称重,然后计算平均油脂重量,称重用天 平 包裹层 (高压聚乙烯) 外观壁厚每米重量光滑,破损率不超过3%,均匀 0.8~1.2mm 不低于0.03kg 目测每批 (以调整挤出机挤出量或牵引速度 为准) 抽样三组,每组3根1m长。用千分卡尺测量,测点选最薄和最厚处。每根测 点不少于2处,取其平均值,然后用天平称重计算平均重量 钢丝 (钢绞线) 力学性能复试抗拉强度不小于1570N/mm2,延伸率不小于4% (抗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中 常见问题及预防和处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桥梁建设工程开始采用大跨度高强结构体系。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采用高强钢绞线作为受力筋,同时按构造要求配置非预应力筋,大大缩小了构件的配筋率和混凝土体积,减轻了结构自重,提高了构件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作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核心工艺,因其受力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业人士热烈研究和探讨。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几年来在后张法预应力连续桥梁中的施工经验,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浅要的分析,并对其预防和处理提出意见。 一、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和传统的张拉程序 1、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直线段采用公式: △L=P0×L/(Ay×Eg)式中: △L:钢绞线直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0:计算截面处钢绞线张拉力(N); 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m); Ay: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曲线段采用公式: △L = P×L/(Ay×Eg)式中: △L:钢绞线曲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预应力钢材平均张拉力(N); 其余符号同直线段. 关于P0,P的计算: P0 = P[1-(1-e-(kx+uθ))] P = P[1-e-(kx+uθ)]/(kx+uθ): P: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K:孔道每m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式中,Ay=钢绞线根数×单根钢绞线横截面积,单根钢绞线横截面积取实验值,一般为140mm2。K规范取值为0.015,U规范取值为0.225。 2、传统张拉程序和实测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分级张拉,传统张拉方式为: 0→0.1бk → 0.2бk→1.05бk(要求超张拉时)→бk持荷5分钟→回油 бk为控制应力。 实测伸长量计算: L0=(l3- l2)+2*(l2- l1) l3:张拉至бk时活塞伸出量; l 2:张拉至0.2бk时活塞伸出量; l 1:张拉至0.1бk时活塞伸出量。 二、张拉时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1、钢绞线伸长率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 规范要求张拉时钢绞线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偏差不超过±6%,但实际施工时,往往会出现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管道位置引起的偏差。波纹管安装时,管道定位不准确,或定位卡子数量不足,混凝土振捣时碰触波纹管导致其偏位。波纹管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时,理论伸长量发生变化,若位置偏差较大,则会引起钢绞线伸长率超标。 (2)钢绞线材质不合格。钢绞线原材料进场时,必须按批次进行抽样试验,确定其材质是否合格,弹性模量Ep及横截面积与标准值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张拉设备故障或未及时标定。千斤顶的精度应在使用前校准。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准。任何时候在工地测出的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有差异时,千斤顶应进行再校准。用于测力的千斤顶的压力表应同千斤顶视为一个单元同时校准,并在量程范围内建立精确的标

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梁

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1.梁板采用后张法有粘接部分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筋采用Φj15.24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fcon=1395Mpa,采用0-0.1fcon-1.00fcon张拉模式,单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力为195.3KN,不采用超张拉。 2.张拉段锚具采用QMV扁锚,一端锚固,一端张拉。 3.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端直接用混凝土封锚。 4.所有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具应凹入建筑物侧表面,预应力筋张拉端与固定端可根据布置方便决定。 5.在结构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得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上任意开洞和钻孔。在预应力筋的锚固区,不能凿除封锚区混凝土。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应力钢筋张拉端和锚固端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二、监理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JGJ140-200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三、材料监理 1.材料进场检验 预应力材料包括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金属螺旋管。这些材料进场后都要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包装、标志、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说明书;表面质量;尺寸、外形;预应力筋力学性能;金属螺旋管径、刚度和抗渗漏检验。锚具、夹具、硬度在国家标准GB/T14370-93中没有做硬性规定,应向供方索要产

品硬度标准和权威的认可证明,如设计文件有规定,应按设计执行。预应力材料进场前还要核对预应力筋是否与锚具匹配。 2.预应力材料的临时防护检查 预应力材料进场直至灌浆期间应定期对材料的临时防护进行检查。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应不影响安装操作的效果和永久性防锈措施的实施。 四、设备监理 1.张拉机具设备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进度计划和对称张拉的需要。 2.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3.千斤顶与压力表的配套检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4.注意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检验的有效期。 五、预应力筋制作、管道预留监理 1.预应力筋的制作 (1)下当遇孔洞时,预应力钢筋可采取整体平移的方法布置。预应力钢筋在梁板中采用抛物线形状布置,开料时每跨需考虑一倍梁高或板厚的曲线增量。 (2)预应力梁板钢筋安装次序如下: a.绑扎梁钢筋; b.安装板非预应力底筋,板底长跨底筋放在短跨底筋之上; c.先安装板长跨方向预应力筋,再安装板短跨方向预应力筋; d.安装板普通钢筋负筋,最后组装张拉锚具及承压板。 (3)预应力筋编束应检查预应力筋强度是否相同和有无缠绕现象。 2.管道安装 (1)管道座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要求; (2)管道固定要牢固、接头不渗水;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完整已排版)

后张法预应力工程 1、钢绞线束和波纹管准备 1)钢绞线束采用标准值fpk=1860MPa级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钢绞线束表面必须无锈、油垢等杂质,且不能有断丝。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表面也必须无锈、油垢等杂质,且不能有孔洞。波纹管在搬运过程中轻抬轻放,避免碰撞弯折。钢绞线束和波纹管到场以后,必须专人专管,并备有防雨材料。 2)钢绞线束下料长度等于波纹管孔道净长加上两端的工作长度,另加适当富余。

2、波纹管安装 波纹管安装需要同绑扎钢筋一同来完成。根据设计图纸中规定的预应力管道坐标来放出波纹管的位置控制点。施工人员依据管道位置控制点定出波纹管的位置,按每0.5m的间距用定位钢片来固定波纹管。气孔与波纹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波纹管及喇叭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砂浆进入波纹管内。排气孔位置须定在波纹管最高点上。 3、穿钢绞线束 穿束前要检查混凝土构件的外形尺寸、外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钢绞束端头必须做成锥形并包裹,短束直接用人工穿束,长束可用钢丝并利用卷扬机进行牵引。 4、预应力张拉 1)预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且龄期不小于7d 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钢束张拉采用两端同时张拉,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以引伸量进行校核,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要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要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张拉过程中随时注意上拱度的变化,张拉时弹性上拱误差控制范围:±0.5㎝。 2)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50%左N1→100%右N1→100%左N2→100%右N2→100%左N1。 3)后张法张拉程序:0→初应力→100σk%→σk%(锚固) 4)后张法预应力钢材伸长值计算 计算公式△L=σ×L / Eg×〔1-e-(kl+μθ)/(kl+μθ)〕式中:△L——预应力钢绞束理论伸长值; σ——预应力控制张拉力;

现浇混凝土结构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总则 适用范围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如多层、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楼板、梁、墙体、多层大开间民用建筑中的楼板、梁以及无腐蚀介质的筒仓及其他适用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工程。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02);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JG/T5028-1993); 《预应力用电动油泵》(JG/T5029-1993); 《预应力用钢筋、钢丝液压镦头器》(JG/T5030-199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19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1993); 《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1993)。 术语 锚具 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锚具可分为两类:

(1)张拉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且可用以张拉的锚具; (2)固定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通常埋入混凝土中且不用于张拉的锚具。夹具 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又称工具锚)。 连接器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预应力钢材 各种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的统称。 预应力筋 在预应力结构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受力长度 锚具、夹具、连接器试验时,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夹具之问或锚具与连接器之间的净距。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受预应力钢材根数、孔道状况及试验装置等因素的影响,考虑预应力筋拉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

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 完成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现浇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型式之一。现浇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通过预埋管道、穿筋、张拉、灌浆等工序为混凝土结构建立预应力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形成本工法。 1 特点 1.0.1 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可靠粘结可使预应力筋能很好地发挥其力学性能,为所建立的预应力提供保障。 1.0.2有粘结预应力筋可根据受力的需要设计成多种曲线形式,使其能满足各种受力要求。 1.0.3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着良好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耐久性高,可有效地降低结构高度,节约材料,节约能源,使用性能优越。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房屋建筑工程,如大跨度的混凝土梁、大偏心的框架柱、大柱网的混凝土楼板、大悬臂梁、转换梁或转换板、抗拔桩、基础地梁、地下室底板等混凝土结构中的各种构件。其它土木工程中的有粘结预应力构件也可参照使用。 3 工艺原理 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预压应力,张拉完后灌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可靠粘结,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并使所建立的预压应力有更好的保障。 4 材料与机具 4.0.1预应力筋 常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规格及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1的要求。 常用1×7结构钢绞线规格及力学性能表4-1

后张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采用其它规格、级别的钢绞线时,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要求;采用其它形式、标准的预应力筋时,应按相应标准执行。 4.0.2 预应力锚固体系 现浇后张预应力端部锚具分为张拉端锚具和固定端锚具。张拉端锚具有圆型锚具、扁型锚具,固定端锚具常用的有H型压花锚和P型挤压锚,并可根据需要采用预应力筋连接器。 1 张拉端锚具由夹片、锚板、锚垫板以及螺旋筋四部分组成,如图4-1、4-2。 图4-1 圆型张拉端锚具图4-2 扁型张拉端锚具 2 固定端H型压花锚具,包括梨形自锚头的一段钢绞线、与连接锚头的钢筋支架、螺旋筋、端部封堵的干硬性水泥浆体等,如图4-3。 3 固定端P型挤压锚具,包括挤压套(含挤压片)、螺旋筋、固定端锚板、端部封堵的干硬性水泥浆体等,如图4-4。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工艺 前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目钢筋混凝土桥梁梁上较为先进的一种施工方法,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理论与技术都已十分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桥梁结构中。本文结合抚吉高速宜黄河特大桥30m预应力T梁的预制施工,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的总结,提出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通过实践得出的有利于改进施工的方法。 关键词: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工艺 一、理论准备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预先施加预压力来抵消梁体自重的恒载及部分汽车人群的活载的配筋混凝土,通过施加预应力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不抗拉的特点,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从施加预应力方法上可将其分为先张法施工和后张法施工。在桥梁结构中,后张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即完成混凝土浇筑待到达一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钢绞线)并锚固的形式。 二、主要工序及注意事项 2.1工序流程 后张法预应力T梁的施工工序可概述为以下几部分:①清理底模并涂刷脱模剂②梁肋钢筋绑扎,包括主梁梁肋钢筋、横隔板钢筋、锚下钢筋,梁肋钢筋完成后穿正弯矩波纹并定位③拼装模板,包括端模、侧模吊装孔底模,装模前涂刷脱模剂④翼板钢筋绑扎,包括负弯矩齿箱钢筋,边梁另加防撞栏预埋钢筋,端跨梁有伸缩缝钢筋⑤浇筑梁体混凝土⑥梁体养生⑦达到强度后拆模⑧满足设计张拉后张拉⑨管道压浆、封锚。具体施工过程详见流程图

2.2过程中注意事项 2.2.1底模需清理干净后,确保无混凝土起其他杂物方可涂刷脱模剂,吊装孔两端外侧的滑动钢板必须归位 2.2.2主梁梁肋钢筋的绑扎包括主筋、下马蹄钢筋、腹板钢筋。安放主筋时注意接头位置不得在同一截面,应该交错布置,防止同一截面出现薄弱面。下马蹄钢筋交叉部位若与波纹管位置有冲突时应升高或降低钢筋交叉点位置,也可将其分开绑扎到侧面架立筋上,使之不再有交叉点。腹板架立钢筋与下马蹄钢筋一一对应绑扎,水平分布筋顺直间距均匀。 2.2.3横隔板钢筋下端两层Ф28钢筋层间距定位准确,以保证桥面系时钢筋的焊接连接。上端一层Ф25钢筋可在绑扎翼板钢筋时放入。 2.2.4波纹管使用前先检查有无破损,定位须准确,注意N2、N3平弯方向。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的波纹管套接,套接长度不小于20cm,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进浆堵塞管道,接头处用胶带缠绕密封。 2.2.5模板的安装注意吊装孔下方的底模板,用方木支垫与台座顶面一平,防止在浇筑后出现错台,影响张拉作业时滑动钢板滑动。安装端头模时,注意锚垫板与模板紧贴并垂直,可用双面胶粘贴一圈,防止进浆。如图2.1 图2.1锚垫板贴胶带 2.2.6绑扎翼板钢筋时注意横隔板上端一层Ф25钢筋安放,并保证间距,以便于桥面系时焊接施工。泄水孔PVC管预埋准确,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