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7页精选文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7页精选文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7页精选文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7页精选文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

测量驱动电路输出的六路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都符合要求,如用交流档测量正向激励脉冲电压的幅度约14V左右,负向截止电压的幅度约7.5V 左右(不同的机型有所差异),对驱动电路经过以上检查,一般检修人员就认为可以装机了,此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检查环节——对驱动电路电流(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查!很多我们认为已经正常修复的变频器,在运行中还会暴露出更隐蔽的故障现象,并由此导致了一定的返修率。

变频器空载或轻载运行正常,但带上一定负载后,出现电机振动、输出电压偏相、频跳OC故障等。

故障原因:A、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

B、驱动IC或驱动IC后置放大器低效,输出内阻变大,使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或电流幅度不足;

C、IGBT低效,导通内阻变大,导通管压降增大。

C原因所导致的故障比例并不高,而且限于维修修部的条件所限,如无法为变频器提供额定负载试机。但A、B原因所带来的隐蔽性故障,我们可以采用为驱动增加负载的方法,使其暴露出来,并进而修复之,从面能使返修率降到最低。

IGBT的正常开通既需要幅值足够的激励电路,如+12V以上,更需要足够的驱动电流,保障其可靠开通,或者说保障其导通在一定的低导通内阻下。上述A、B故障原因的实质,即由于驱动电路的功率输出能力不足,导致了IGBT虽能开通但不能处于良好的低导能内阻的开通状态下,从而表现出输出偏相、电机振动剧烈和频跳OC故障等。

让我们从IGBT的控制特性上来做一下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源所在。

一、IGBT的控制特性:

通常的观念,认为IGBT器件是电压型控制器件——为栅偏压控制,只需提供一定电平幅度的激励电压,而不需吸取激励电流。在小功率电路中,仅由数字门电路,就可以驱动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做为IGBT,输入电路恰好具有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因而也可视为电压控制器件。这种观念其实有失偏颇。因结构和工艺的原因,IGBT管子的栅-射结间形成了一个名为Cge的结电容,对IGBT管子开通和截止的控制,其实就是Cge进行的充、放电控制。+15V的激励脉冲电压,提供了Cge的一个充电电流通路,IGBT因之而开通;-7。5V的负向脉冲电压,将Cge上的“已充电荷强行拉出来”,起到对充电电荷的快速中和作用,IGBT因之而截止。

假定IGBT管子只对一个工作频率为零的直流电路进行通断控制,对Cge一次性充满电后,几乎不再需要进行充、放电的控制,那么将此电路中的IGBT管子说成是电压控制器件,是成立的。而问题是:变频器输出电路中的IGBT管子工作于数kHz的频率之下,其栅偏压也为数kHz频率的脉冲电压!一方面,对于这种较高频率的信号,Cge的呈现出的容抗是较小的,故形成了较大的充、放电电流。另一方面,要使IGBT可靠和快速的开通(力争使管子有较小的导通内阻),在IGBT的允许工作区内,就要提供尽可能大的驱动电流(充电电流)。对于截止的控制也是一样,须提供一个低内阻(欧姆级)的外部泄放电路,将栅-射结电容上的电荷极快地泄放掉!

大家都知道电容为储能元件,本身不消耗功率,称为容性负载。但正犹如输、配电线路的道理一样,除了电源必须提供容性元件的无功电流(无功功率)外——这使得电源容量变大,无功电流也必然带来了线路电阻上的损耗(线损)!驱动电路的功率损耗主要集中在栅极电阻和末级放大管的导通内阻上。我们常看到——尤其是大功率变频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级其实是一个功率放大电路,常由中功率甚至大功率对管、几瓦的栅极电阻等元件构成,说明IGBT的驱动电路是消耗一定功率的,是需要输出一定电流的。

而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应用在变频器输出电路的IGBT管子,恰恰应该说是电流或说是功率驱动器件,而不纯为电压控制器件。

二、装机前最后一个检测内容:

为最大可能地降低返修率,在对驱动电路进行三、四节的全面检测后,不要漏过对驱动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这样一个检查环节。

方法如下:

对驱动电路带负载能力的测量电路

上图为DVP-1 22kW台达变频器的U相上臂的驱动电路。图中GU、EU 为脉冲信号输出端子,外接IGBT的G、E极,检修驱动板时已与主电路脱离。虚线框内为外加测量电路。为电源/驱动板上电后,配合启动和停止操作,在m、n点串入直流250mA电流档,与15Ω3W的外加测量电阻构成回路,检测各路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能力,测得启动状态,有五路输出电流值均在150mA左右,其中一路输出电流仅为40mA,装机运行后跳OC的

故障原因正在于此,该路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大大不足!停机状态,测得各路负电压供电的电流输出能力均为50mA左右,负压供电能力正常。

串接RC,起到限流作用,其取值的原则:选取电阻值及功率值与栅极电阻相等(上图中DR45的参数值),以使检测效果明显。

对驱动电路做过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测,可以确定驱动电路完全正常了。在驱动电路与主电路连接的试机过程中,请先以低压24V直流电源为逆变电路供电,测试驱动电路和逆变电路正常后,再恢复逆变回路的正常供电。如手头无低压直流电源,起码应在逆变供电回路串接两只45W灯泡或2A保险管,试机正常后,才接入逆变电路的原供电!

上述对驱动电路的上电检测,是在脱开与主电路(IGBT)的连接后进行的,整机连接状态下,不得测量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入侧,会因人体感应和表笔引入干扰信号,使IGBT受触发误码导通,造成模块的炸裂!

驱动电路输出能力的不足,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A、电源供电能力不足,空载情况下,我们检测输出正、负电压,往往达到正常的幅度要求,即使带载(如接入IGBT后)情况下,虽然对Cge的瞬时的充电能力不足,但因充电时间太短,我们往往也测不出供电电压的低落,不带上电阻负载,这种隐蔽故障几乎不能被检测出来!电路电路的常见故障为滤波电容失容,如上图中DC41,因长期运行中电解电容内部的电解液干涸,其容量由几百微法减小为几十微法,甚至为几微法。另外,可能有整流管低效,如正向电阻变大等,也会造成电源输出能力不足;

变频器常用光耦驱动PC923和PC929详解

变频器常用光耦驱动PC923和PC929详解在变频器驱动芯片中,PC923与PC929算是比较常见的了。在知名品牌如台安变频器,安川变频器,富士变频器中都有使用到。两者可谓是黄金搭档。本文将对这两个驱动芯片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剖析! 图2 配对应用的驱动IC:PC923(8引脚)、PC929(14引脚) PC923用于上三臂IGBT管的驱动,PC929则用于驱动下三臂IGBT管,同时承担对IGBT导通管压降的检测,对IBGT实施过流保护和输出OC报警信号的任务。PC929与普通驱动IC的不同,在于内部含有IGBT保护电路和OC信号输出电路,将驱动和保护集于一体。 PC923的相关参数:输入IF电流5∽20mA,电源电压15∽35V,输出峰值电流±0.4A,隔离电压5000V,开通/关断时间0.5μs。可直接驱动50A/1200V以下的IGBT模块。PC923的电路结构同TLP250等相近,但输出引脚不一样。5、8脚之间可接入限流电阻,限制输出电流以保护内部V1、V2三极管。常规应用,是将5、8脚短接,接入供电电源的正极。如果将输出侧引线改动一下,也可以与TLP520、3120等互为代换。它的上电检测方法也同于TLP250,在此不予赘述。 PC929的相关参数与PC923相接近,在电路结构上要复杂的多。1、2脚为内部发光二极管阴极,3脚为发光管阳极,1、3脚构成了信号输入端。4、5、6、7脚为空端子。输入信号经内部光电耦合器、放大器隔离处理后经接口电路输入到推挽式输出电路。 10、14脚为输出侧供电负极,13脚为输出侧供电正端,12脚为输出级供电端,一般应用中将13、12脚短接。11脚为驱动信号输出端,经栅极电阻接IGBT或后置功率放大电路。PC929的9脚为IGBT管压降信号检测脚,9、10脚经外电路并联于IGBT的C、E 极上。IGBT在额定电流下的正常管压降仅为3V左右。异常管压降的产生表明了IGBT运行在过流状态下。PC929的8脚为IGBT管子的OC(过载、过流、短路)信号输出脚,由外接光耦合器将故障信号返回给CPU。

HID 灯集成电路驱动器UCC2305 及其应用电路原理图

HID灯集成电路驱动器UCC2305及其应用电路原理图一、引言 高强度气体放电(HID:High intensity Discharge)灯实际上包括了一大类采用小型高内压弧光管发光的照明产品,基本上有三种类型:水银蒸气(MV)灯,金属卤化物(MH)灯和高、低压钠(HPS或LPS)灯。HID灯全都按与日光灯相似的放电原理工作:当灯管里充填的气体,如被镇流器提供的电流激活时便会发光。HID灯和日光灯的关键区别是灯管里的压力更高。 金属卤化物(MH)灯是为改善水银蒸气灯的亮度、显色性差和效率相对低的特征而设计。MH灯功能非常象水银蒸气灯,但因在灯管内添加了如铊、铟和钠金属的碘化物(卤化物),故比之只有水银蒸气能发放更多和更优质的光。 金卤灯与传统卤素灯也不同,因为灯管内另有一小玻璃球灌满了氙气及少许稀有金属,受电流刺激进行化学反应,就会发出色温高达4000K-12000K的光芒,如图1。 汽车中的金卤灯需使用特制镇流器将车内蓄电池的直流低压转换为触发高压使灯启动。灯启动后0.8秒亮度约达20%额定亮度,4秒内达80%额定亮度以上,亮度稳定后镇流器向灯提供约80V供电电压,保持灯以恒定功率运转。金卤灯具有负阻效应,使用时必须配镇流器才能工作,目前金卤灯和电子镇流器的价格都较高,因降低金卤灯和电子镇流器成本,缩小其体积是普及推广汽车中应用关键。

车用金卤灯镇流器系统主要由包括从9-16V汽车硫酸铅电池输入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高压点火器,200-400Hz全桥逆变器以及保证稳态功率输出的控制电路4部分组成(图2)。DC/DC变换器须满足在9-16V输入电压范围内能输出直流电60-500V的压,并具有输入过压、输出短路/开路和过流保护功能。点火器的功能是产生瞬间高压20-30KV的击穿灯管放电。全桥逆变器提供200-400Hz全桥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完成DC-AC逆变,实现灯管两端电压极性反转,防止灯管单端发黑,延长灯管寿命。控制电路起到保证向灯稳态时提供恒功率输出。稳压时灯管两端的压降约为60-110V,如35W灯管稳态时其功率必须保证在35W±2W范围之内,功率太高的会损坏灯管,缩短灯管使用寿命;功率过低则会降低输出亮度,造成驾车安全隐患。 二、集成电路驱动器UCC2305 UCC3305是德州仪器公司一款针对车用HID灯应用设计的集成电路驱动控制芯片,UCC3305集成了控制和驱动HID灯所需全部功能,既能配合快速打开汽车前灯的要求,也适用其他选择HID灯的照明设备。具有下列符合车用HID镇流器设计的性能要求: ·9-16V输入电压宽工作范围及低至6V的快速启动特性 ·具有输入过压、输出过流及过压保护 ·针对不同灯管电压的恒功率输出控制 ·频率高达300KHz的电流型PWM控制器 ·全桥驱动输出 ·灯冷、热启动电流可调与正常工作电流控制 ·符合汽车电子要求的40°-105°C宽温度工作范围

616G3安川变频器驱动电路图说

《616G3-55kW安川变频器》主电路 HI-35E2T2CU-U/70A R r/R U V W 3CN/4 16CN 风扇故障检测端子 2.3开路时跳FAN故障 开路时跳FU故障 开路时跳OH故障 14CN/15CN 开路时跳OH故障

《616G3-55kW安川变频器》主电路图说 所有变频器主电路的结构都是相似的,乃至于是相同的。而安川变频器的主电路和台湾东元变频器的主电路更是如出一辙。稍后我观察到两机的控制面板是一样的,控制面板和参数的设置也是相似的。发现两种从硬件到软件都相似甚至于是相同的机器,给安装调试与维修,都会带来很多的方便。只要手头有一种技术资料参考,就可以调试和维修二种设备了。 打开这两种大功率变频器的外壳,检查主电路时,安装于逆变模块上方(与模块并联的)的六只长方形盒体状的大东西,首先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与每相上臂IGBT管子并联的是型号为MS1250D225P,与下臂IGBT管子并联的型号为MS1250D225N。用句网络上的话说: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安装于此处意欲何为呢? 大凡并联在IGBT管子上的东西,或电容或阻容网络,均是为保护IGBT管子而设置的。即当该管子截止时,快速消耗掉反向电压所形成的能量,提供一个反向电流的通路,以保护IGBT管子不承受(实质上是使其承受得少一点罢了)反压的冲击。众所周知,无论是双极型或是场效应器件,在承受正向电压上往往有一定的富裕量,但对于反向电压的耐受能力却是极其脆弱的。所以在IGBT管子上并联的一嘟喽一嘟喽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完成此一消耗反压任务的。 需要说明的是:MS1250D225P和MS1250D225N的内部电路,笔者并未打开实物进行验证,模块损坏后,这两种器件往往都是完好的,所以也不便将其破坏后拆解。上图的内部电路是据测量揣摩画出的,仅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参考。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和在网络上进行了搜寻,均未找到此元件的资料。从揣测电路的基础上进行原理上的分析,显然容易产生误导。故暂时省略对其原理的解析。 但在模块上并联了此类元件后,将在检修上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见下述。 按照常规的检修方法,我们在更换损坏的模块后,进行通电试验前,须将上图中的P点切断,串入两只25W(或40W)灯泡,再行上电,这样万一逆变模块回路或驱动电路异常,造成上、下臂两只IGBT管子共通对直流电源的短路时,因灯泡的限流作用,使昂贵的IGBT模块免遭损坏。其它品牌的变频器,在管子两端并联皮法级的小容量电容,在通电或变频器启动后,只要U、V、W输出端子空载,灯泡是不会亮的。但安川变频器在检修中的表现就有所不同了。在P点串入灯泡,上电,灯泡不亮,是对的,我松了一口气;按操作面板启动变频器,灯泡变为雪亮!坏了,输出模块有短路现象!这是我的第一判断。停电检查模块和驱动电路,均无异常。回头查看电路结构,在拆除掉MS1250D225P和MS1250D225N后,启动变频器后灯泡不亮了。测空载输出三相电压正常。这两只元件与外接10Ω80W电阻,提供了约百毫安的电流通路,使25W灯泡变为雪亮。以几十瓦的功耗的牺牲换来IGBT管子更高的安全性,这是安川变频器的模块保护电路的特色。 变频器空载启动后,由于MS1250D225P和MS1250D225N等元件的关系,逆变电路自身形成了一定的电路通路,并非为逆变模块不良造成。该机是一个特例。有了电路通路,也并一定是模块已经损坏了,观察一下,是哪些元件提供了此电流的通路?当新鲜的经验固化成思维定式,对故障的误判就在所难免了。 整机控制电源是由图下方一只多抽头变压器来取得的。插座3CN和4CN的短接线不同,可调整输入电压的级别,以保证次级绕组AC220V电压的精确度。散热风机是采用AC220V电源的,此电源又经整滤波做为开关电源的输入。单独检修驱动板时,须将风扇端子的2、3;接触器端子的3、4;14CN,15CN,16CN的端子均短接,人为消除欠压(FU/LU)、过热(OH)、风扇坏(FAN)等故障信号,才能使CPU输出六路脉冲信号,便于对驱动电路进行检查。

几种常用变频器驱动电路的维修方法概要

几种常用变频器驱动电路的维修方法 (1驱动电路损坏的原因及检查 造成驱动损坏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一般来说出现的问题也无非是U,V,W三相无输出,或者输出不平衡,再或者输出平衡但是在低频的时候抖动,还有启动报警等等。当一台变频器大电容后的快熔开路,或者是IGBT逆变模块损坏的情况下,驱动电路基本都不可能完好无损,切不可换上好的快熔或者IGBT逆变模块,这样很容易造成刚换上的好的器件再次损坏。 这个时候应该着重检查一下驱动电路上是否有打火的印记,这里可以先将IGBT 逆变模块的驱动脚连线拔掉,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六路驱动电路是否阻值都相同(但是极个别的变频器驱动电路不是六路阻值都相同的:如三菱、富士等变频器,如果六路阻值都基本相同还不能完全证明驱动电路是完好的,接着需要使用电子示波器测量六路驱动电路上电压是否相同,当给定一个启动信号时六路驱动电路的波形是否一致; 如果手里没有电子示波器的话,也可以尝试使用数字式电子万用表来测量驱动电路六路的直流电压,一般来说,未启动时的每路驱动电路上的直流电压约为10V左右,启动后的直流电压约为2-3V,如果测量结果一切正常的话,基本可以判断此变频器的驱动电路是好的。接着就将IGBT逆变模块连接到驱动电路上,但是记住在没有100%把握的情况最稳妥的方法还是将IGBT逆变模块的P从直流母线上断开,中间接一组串联的灯泡或者一个功率大一点的电阻,这样能在电路出现大电流的情况下,保护IGBT逆变模块不被大电容的放电电流烧坏,下面就讲几个在维修变频器时和驱动电路有关的实例: (2安川616G5,3.7kW的变频器 安川616G5,3.7kW的变频器,故障现象为三相输出正常,但在低速时电动机抖动,无法进行正常运行。首先估计多数为变频器驱动电路损坏,正确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确定故障现象后将变频器打开,将IGBT逆变模块从印刷电路板上卸下,使用电子示

变频器电路原理详解经典

要想做好变频器维修,当然了解变频器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迫不及待的。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变频器维修基础知识。大家看完后,如果有不正确地方,望您指正,如果觉得还行支持一下,给我一些鼓动! 变频器维修入门--电路分析图 对于变频器修理,仅了解以上基本电路还远远不够的,还须深刻了解以下主要电路。主回路主要由整流电路、限流电路、滤波电路、制动电路、逆变电路和检测取样电路部分组成。图2.1是它的结构图。 1)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是将主控电路中CPU产生的六个PWM信号,经光电隔离和放大后,作为逆变电路的换流器件(逆变模块)提供驱动信号。 对驱动电路的各种要求,因换流器件的不同而异。同时,一些开发商开发了许多适宜各种换流器件的专用驱动模块。有些品牌、型号的变频器直接采用专用驱动模块。但是,大部分的变频器采用驱动电路。从修理的角度考虑,这里介绍较典型的驱动电路。图2.2是较常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电源见图2.3)。

科沃—工控维修的120 .gzkowo. 驱动电路由隔离放大电路、驱动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电源组成。三个上桥臂驱动电路是三个独立驱动电源电路,三个下桥臂驱动电路是一个公共的驱动电源电路。 2)保护电路科沃—电梯维修的120 .gzkowo. 当变频器出现异常时,为了使变频器因异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甚至减少到零。每个品牌的变频器都很重视保护功能,都设法增加保护功能,提高保护功能的有效性。 在变频器保护功能的领域,厂商可谓使尽解数,作好文章。这样,也就形成了变频器保护电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常规的检测保护电路,软件综合保护功能。有些变频器的驱动电路模块、智能功率模块、整流逆变组合模块等,部都具有保护功能。

马达控制驱动芯片

特点: 低静态工作电流; 宽电源电压范围:2.5V-12V ; 每通道具有800mA 连续电流输出能力; 较低的饱和压降; TTL/CMOS 输出电平兼容,可直接连CPU ; 输出内置钳位二极管,适用于感性负载; 控制和驱动集成于单片IC 之中; 具备管脚高压保护功能; 工作温度:-20°C-80°C 。 描述: L9110是为控制和驱动电机设计的两通道推挽式功率放大专用集成电路器件,将分立电路集成在单片IC 之中,使外围器件成本降低,整机可靠性提高。该芯片有两个TTL/CMOS 兼容电平的输入,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两个输出端能直接驱动电机的正反向运动,它具有较大的电流驱动能力,每通道能通过800mA 的持续电流,峰值电流能力可达1.5A ;同时它具有较低的输出饱和压降;内置的钳位二极管能释放感性负载的反向冲击电流,使它在驱动继电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或开关功率管的使用上安全可靠。L9110被广泛应用于玩具汽车电机驱动、脉冲电磁阀门驱动,步进电机驱动和开关功率管等电路上。 管脚定义: 序号 符号 功能 1 OA A 路输出管脚 2 VCC 电源电压 3 VCC 电源电压 4 OB B 路输出管脚 5 GND 地线 6 IA A 路输入管脚 7 IB B 路输入管脚 8 GND 地线 绝对最大范围: Ta =25°C 符 号 参 数 最 小 典 型 最 大 单 位Vcc max 电源电压 2.2 5.0 12.0 V Iout max 输出电流 - 800 1000 mA VH in 输入高电平 2.2 5.0 12.0 V VL in 输入低电平 0 0.5 0.7 V Pd max 允许电源消耗 - - 800 mW Topr 操作温度 -30 25 85 °C DP 后缀 塑料封装(DIP8) SO 后缀 塑料封装(SOP8)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 测量驱动电路输出的六路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都符合要求,如用交流档测量正向激励脉冲电压的幅度约14V左右,负向截止电压的幅度约7.5V左右(不同的机型有所差异),对驱动电路经过以上检查,一般检修人员就认为可以装机了,此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检查环节——对驱动电路电流(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查!很多我们认为已经正常修复的变频器,在运行中还会暴露出更隐蔽的故障现象,并由此导致了一定的返修率。 变频器空载或轻载运行正常,但带上一定负载后,出现电机振动、输出电压偏相、频跳OC故障等。 故障原因:A、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B、驱动IC或驱动IC后置放大器低效,输出内阻变大,使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或电流幅度不足;C、IGBT低效,导通内阻变大,导通管压降增大。 C原因所导致的故障比例并不高,而且限于维修修部的条件所限,如无法为变频器提供额定负载试机。但A、B原因所带来的隐蔽性故障,我们可以采用为驱动增加负载的方法,使其暴露出来,并进而修复之,从面能使返修率降到最低。IGBT的正常开通既需要幅值足够的激励电路,如+12V以上,更需要足够的驱动电流,保障其可靠开通,或者说保障其导通在一定的低导通内阻下。上述A、B 故障原因的实质,即由于驱动电路的功率输出能力不足,导致了IGBT虽能开通但不能处于良好的低导能内阻的开通状态下,从而表现出输出偏相、电机振动剧烈和频跳OC故障等。 让我们从IGBT的控制特性上来做一下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源所在。 一、IGBT的控制特性: 通常的观念,认为IGBT器件是电压型控制器件——为栅偏压控制,只需提供一定电平幅度的激励电压,而不需吸取激励电流。在小功率电路中,仅由数字门电路,就可以驱动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做为IGBT,输入电路恰好具有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因而也可视为电压控制器件。这种观念其实有失偏颇。因结构和工艺的原因,IGBT管子的栅-射结间形成了一个名为Cge的结电容,对IGBT管子开通和截止的控制,其实就是Cge进行的充、放电控制。+15V的激励脉冲电压,提供了Cge的一个充电电流通路,IGBT因之而开通;-7。5V的负向脉冲电压,将Cge上的“已充电荷强行拉出来”,起到对充电电荷的快速中和作用,IGBT因之而截止。 假定IGBT管子只对一个工作频率为零的直流电路进行通断控制,对Cge一次性充满电后,几乎不再需要进行充、放电的控制,那么将此电路中的IGBT管子说成是电压控制器件,是成立的。而问题是:变频器输出电路中的IGBT管子工作于数kHz的频率之下,其栅偏压也为数kHz频率的脉冲电压!一方面,对于这种较高频率的信号,Cge的呈现出的容抗是较小的,故形成了较大的充、放电电流。另一方面,要使IGBT可靠和快速的开通(力争使管子有较小的导通内阻),在IGBT的允许工作区内,就要提供尽可能大的驱动电流(充电电流)。对于截止的控制也是一样,须提供一个低内阻(欧姆级)的外部泄放电路,将栅-射结电容上的电荷极快地泄放掉!

变频器基本电路图

变频器基本电路图目前,通用型变频器绝大多数是交—直—交型变频器,通常尤以电压器变频器为通用,其主回路图(见图1.1),它是变频器的核心电路,由整流回路(交—直交换),直流滤波电路(能耗电路)及逆变电路(直—交变换)组成,当然还包括有限流电路、制动电路、控制电路等组成部分。 1)整流电路 如图1.2所示,通用变频器的整流电路是由三相桥式整流桥组成。它的功能是将工频电源进行整流,经中间直流环节平波后为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三相交流电源一般需经过吸收电容和压敏电阻网络引入整流桥的输入端。网络的作用,是吸收交流电网的高频谐波信号和浪涌过电压,从而避免由此而损坏变频器。当电源电压为三相380V时,整流器件的最大反向电压一般为1200—1600V,最大整流电流为变频器额定电流的两倍。 2)滤波电路 逆变器的负载属感性负载的异步电动机,无论异步电动机处于电动或发电状态,在直流滤波电路和异步电动机之间,总会有无功功率的交换,这种无功能量要靠直流中间电路的储能元件来缓冲。同时,三相整流桥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属直流脉冲电压和电流。为了减小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波动,直流滤波电路起到对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滤波的作用。 通用变频器直流滤波电路的大容量铝电解电容,通常是由若干个电容器串联和并联构成电容器组,以得到所需的耐压值和容量。另外,因为电解电容器容量有较大的离散性,这将使它们随的电压不相等。因此,电容器要各并联一个阻值等相的匀压电阻,消除离散性的影响,因而电容的寿命则会严重制约变频器的寿命。 3)逆变电路 逆变电路的作用是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将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和电压都可以任意调节的交流电源。逆变电路的输出就是变频器的输出,所以逆变电路是变频器的核心电路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常见的逆变电路结构形式是利用六个功率开关器件(GTR、IGBT、GTO等)组成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有规律的控制逆变器中功率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可以得到任意频率的三相交流输出。 通常的中小容量的变频器主回路器件一般采用集成模块或智能模块。智能模块的内部高度集成了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各种传感器、保护电路及驱动电路。如三菱公司生产的IPMPM50RSA120,富士公司生产的7MBP50RA060,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SM50GD120等,内部集成了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电路、IGBT逆变模块及各种检测保护功能。模块的典型开关频率为20KHz,保护功能为欠电压、过电压和过热故障时输出故障信号灯。 逆变电路中都设置有续流电路。续流电路的功能是当频率下降时,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也随之下降。为异步电动机的再生电能反馈至直流电路提供通道。在逆变过程中,寄生电感释放能量提供通道。另外,当位于同一桥臂上的两个开关,同时处于开通状态时将会出现短路现象,并烧毁换流器件。所以在实际的通用变频器中还设有缓冲电路等各种相应的辅助电路,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对换流器件进行保护 1、概述 各国使用的交流供电电源,无论是用于家庭还是用于工厂,其电压和频率均200V/60Hz(50Hz)或100V/60Hz(50Hz),等等。通常,把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电压或频率可变的交流电的装置称作“变频器”。为了产生可变的电压和频率,该设备首先要把电源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DC)。把直流电(DC)变换为交流电(AC)的装置,其科学术语为“inverter”(逆变器)。由于变频器设备中产生变化的电压或频率的主要装置叫“inverter”,故该产品本身就被命名为“inverter”,即:变频器,变频器也可用于家电产品。使用变频器的家电产品中不仅有电机(例如空调等),还有荧光灯等产品。用于电机控制的变频器,既可以改变电压,又可以改变频率。但用于荧光灯的变频器主要用于调节电源供电的频率。汽车上使用的由电池(直流电)产生交流电的设备也以“inverter”的名称进行出售。变频器的工作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计算机电源的供电,在该项应用中,变频器用于抑制反向电压、频率的波动及电源的瞬间断电。 2. 电机的旋转速度为什么能够自由地改变? r/min电机旋转速度单位:每分钟旋转次数,也可表示为rpm.例如:4极电机 60Hz 1,800 [r/min],4极电机 50Hz 1,500 [r/min],电机的旋转速度同频率成比例。本文中所指的电机为感应式交流电机,在工业领域所使用的大部分电机均为此类型电机。感应式交流电机

电机驱动器说明

使用说明 两相四线步进电机控制方式使用说明 使用直流/步进两用驱动器可以驱动一台步进电机。A,B端分别用短

接帽接通5V电源点。M1和M2四个接线端子分别接步进电机的两个绕组。要实现步进电机的旋转,输入信号端IN1,IN2,IN3,IN4依次接入低电平。(正转接入低电平的顺序是IN1→IN2→IN3→IN4,反转接入低电平的顺序是IN4→IN3→IN2→IN1)。改变脉冲的速度即可改变电机的转动速度,脉冲越快电机的转速也就越快。脉冲速度超过了电机的反应速度就容易造成电机失步。(果接入信号正常,电机发生抖动现象,证明电机接线一相接反。须调节电机接线顺序。) 四相六线步进电机控制方式使用说明 使用直流/步进两用驱动器可以驱动一台四相六线步进电机和控制一台两相四线步进电机的程序是一样的。(只是接线方式有一点不同,

四相六线步进电机需要将其中的两个公共端接电源即可。如上图接法。)M1和M2四个接线端子分别接步进电机的两个绕组。要实现步进电机的旋转,输入信号端IN1,IN2,IN3,IN4依次接入低电平。(正转接入低电平的顺序是IN1→IN2→IN3→IN4,反转接入低电平的顺序是IN4→IN3→IN2→IN1)。改变脉冲的速度即可改变电机的转动速度,脉冲越快电机的转速也就越快。脉冲速度超过了电机的反应速度就容易造成电机失步。(果接入信号正常,电机发生抖动现象,证明电机接线一相接反。须调节电机接线顺序。) 下面是一个我们用C语言,使用AT89S52单片机编写的一个简单的使电机连续运行的程序及接线图:

附录: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步进电机是数字控制电机,它将脉冲信号转变成角位移,即给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机就转动一个角度,因此非常适合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简称VR)、永磁式步进电机(简称PM)和混合式步进电机(简称HB)。 步进电机区别于其他控制电机的最大特点是,它是通过输入脉冲信号来进行控制的,即电机的总转动角度由输入脉冲数决定,而电机的转速由脉冲信号频率决定。 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工作,控制信号由单片机产生。其基本原理作用如下: (1)控制换相顺序 通电换相这一过程称为脉冲分配。例如:三相步进电机的三拍工作方式,其各相通电顺序为A-B-C-D,通电控制脉冲必须严格按照这一顺序分别控制A,B,C,D相的通断。 (2)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 如果给定工作方式正序换相通电,步进电机正转,如果按反序通电换相,则电机就反转。 (3)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

变频器驱动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变频器驱动电路的结构 15KW以下的驱动电路,则由PC923和PC929经栅极电阻直接驱动IGBT,中、大功率变频器,则由后置放大器将驱动冗输出的驱动脉冲进行功率放大后,再输入了的C、E极。 驱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故障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而且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一不但要求其输出电压范围满足正常-带负载能力。每一相的上、下化IGBT驱动电路,因IGBT的触发回路不存在共电位点,驱动电路也需要相互隔离的供电电源。由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变压器绕组输出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成直流电压后,又由R68、 VS1(10V稳压二极管)简单稳压电路处理成正和负两路电源,供给驱动电路。电源的0V(零电位点)线接人了PC2的2、3极,驱动化的供电脚则接人了 28V的电源电压。 光耦合器的输入、输人侧应有独立的供电电源,以形成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通路。PC2的2、 3脚输入电流由+5V*提供。此处,供电标记为十5V*,是为了和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V5相区分。+5V*供电电路如图4-10所示。该电路可看作一简单的动态恒流源电路,R179为稳压二极管的限流电阻,稳压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值为 3.5V左右。基极电流回路中稳压电路的接入,使流过发射结的Ib 维持一恒定值,进而使动态Ic也近似为恒定值。忽略VT8的导通压降,电路的静态输出电压为+5V,但动态输出电压值取决于所接负载电路的“动态电阻值”,而动态输出电流总是接近于恒定的,这就使得驱动电路内部发光二极管能维持一个较为恒定的光通量,从而使传输脉冲信号的“陡峭度”比较理想,使传输特性大为改善。 变频器驱动电路的原理 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经R66加到PC2的3脚,在输人信号低电平期间,PC2形成由+5V*、 PC2的2、 3脚内部发光二极管、信号源电路到地的输入电流通路,〔2内部输出电路的晶体管VU导通,PC2的6脚输出高电平信号18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VT10提供正向偏流,VT10的导通将正供电电压经栅极电阻引人到IGBT的G极,IGBT开通;在输人信号的高电平期间,PC2的3脚也为+5V高电平,因而无输人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晶体管VT2导通,6脚转为负压输出(10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VT11提供了正向偏流,VT11的导通将供电的负电压——IGBT的截止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人到IGBT的G极,IGBT关断。在待机状态,PC2的3脚输入信号一直维持在+5V高电平状态,则驱动电路一直输出-10V的截止电压,加到CN1出触发端子上,IGBT—直维持于可靠的截止状态上。 因IGBT栅-射极间结电容的存在,对其开通和截止的控制过程,实质上是对IGBT栅-射极间结电容进行充、放电的过程,这个充、放电过程形成了一定的峰值电流,故功率较大的IGBT模块须由VT10、 VT11组成的互补式电压跟随放大器来驱动。

变频器工作原理图解

变频器工作原理图解 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分为 1 交---交型输入是交流,输出也是交流 将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又称直接式变频器 2 交—直---交型输入是交流,变成直流再变成交流输出 将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再把直流电变成频率、电压、均可控的交流电 又称为间接变频器。 多数情况都是交直交型的变频器。 2 变频器的组成 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主电路由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器组成 先看主电路原理图

三相工频交流电经过VD1 ~ VD6 整流后,正极送入到缓冲电阻RL中,RL的作用是防止电流忽然变大。经过一段时间电流趋于稳定后,晶闸管或继电器的触点会导通 短路掉缓冲电阻RL ,这时的直流电压加在了滤波电容CF1、CF2 上,这两个电容可以把脉动的直流电波形变得平滑一些。由于一个电容的耐压有限,所以把两个电容串起来用。 耐压就提高了一倍。又因为两个电容的容量不一样的话,分压会不同,所以给两个电容分别并联了一个均压电阻R1、R2 ,这样,CF1 和CF2 上的电压就一样了。 继续往下看,HL 是主电路的电源指示灯,串联了一个限流电阻接在了正负电压之间,这样三相电源一加进来,HL就会发光,指示电源送入。 接着,直流电压加在了大功率晶体管VB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VB的导通由控制电路控制,VB上还串联了变频器的制动电阻RB,组成了变频器制动回路。我们知道, 由于电极的绕组是感性负载,在启动和停止的瞬间都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电压的能量会通过续流二极管VD7~VD12使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升高,这个电压 高到一定程度会击穿逆变管V1~V6 和整流管VD1~VD6。当有反向电压产生时,控制回路控制VB导通,电压就会通过VB在电阻RB释放掉。当电机较大时,还可并联外接电阻。 一般情况下“+”端和P1端是由一个短路片短接上的,如果断开,这里可以接外加的支流电抗器,直流电抗器的作用是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直流母线电压加到V1~V6 六个逆变管上,这六个大功率晶体管叫IGBT ,基极由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控制某三个管子的导通给电机绕组内提供电流,产生磁场使电机运转。 例如:某一时刻,V1 V2 V6 受基极控制导通,电流经U相流入电机绕组,经V W 相流入负极。下一时刻同理,只要不断的切换,就把直流电变成了交流电,供电机运转。 为了保护IGBT,在每一个IGBT上都并联了一个续流二极管,还有一些阻容吸收回路。主要的功能是保护IGBT,有了续流二极管的回路,反向电压会从该回路加到直流母线 上,通过放电电阻释放掉。 变频器主电路引出端子

驱动芯片的选择

电机驱动有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当只需要电机单方向驱动时,可采用单极性驱动,如下图(a)所示,此电路由于续流二极管工作时间较长,损耗大,所以改进后的半桥驱动如下图(b): Figure 1.Illustration of the half bridge. 当需要电机正反两个方向旋转时,采用双极性驱动方式,如下: Figure 2.Illustration of the H bridge. 功能逻辑如下:(1:合并,0:断开) S1 S2 S3 S4 电机动作 1 0 0 1 正传 0 1 1 0 反转 0 0 0 0 自由 0 1 0 1 刹车 1 0 1 0 刹车 这又称为全桥驱动,上图中开关使用大功率MOS管替代,可以使用分立元件,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但是能用于PWM驱动的低电压大电流芯片产品并不多,在智能车比赛中使用最多的有:MC33886, VNH3SP30, BTS7960B, DT340I, IRF3205。 根据查阅的资料,使用单片MC33886时易发生发热、噪声等问题,对电源电压影响过大等问题,所以可以使用两片并联,如下所示:

该接法降低了MOS管的导通内阻,增大了驱动电流,可以起到增强驱动能力、减小芯片发热的作用,但是起始频率受限,电机噪声大且发热严重。 VNH3SP30是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专用于电机驱动的大电流功率集成芯片。芯片核心是一个双单片上桥臂驱动器(HSD)和2个下桥臂开关,HSD开关的设计采用ST的ViPowe 技术,允许在一个芯片内集成一个功率场效应MOS管和智能信号/保护电路。下桥臂开关是采用ST专有的EHD(STripFET)工艺制造的纵向场效应MOS管。3个模块叠装在一个表面组装MultiPowerSO- 30引脚框架电绝缘封装内,具体性能指标如下: ①最大电流30 A、电源电压高达40 V; ②功率MOS管导通电阻0.034 Ω; ③5 V兼容的逻辑电平控制信号输入;④内含欠压、过压保护电路;⑤芯片过热报警输出和自动关断。与MC3886相比,它具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芯片不会发热,且保护功能强大,但是存在开关频率限10 kHz,电机噪声大且电机容易发热,但芯片较贵,很多场合性价比不高。 采用2个半桥智能功率驱动芯片BTS7960B组合成一个全桥驱动器,驱动直流电机转动。BTS7960B是应用于电机驱动的大电流半桥集成芯片,它带有一个P沟道的高边MOSFET、一个N沟道的低边MOSFET和一个驱动IC。P沟道高边开关省去了电荷泵的需求,因而减少了电磁干扰(EMI)。集成的驱动IC具有逻辑电平输入、电流诊断、斜率调节、死区时间产生和超温、过压、欠压、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BTS7960B的通态电阻典型值为16 mΩ,驱动电流可达43 A,调节SR引脚外接电阻的大小可以调节MOS

变频器驱动集成电路

IR三相逆变器驱动器集成电路 功率半导体专家国际整流器公司 (International Rectifier,简称IR) 推出IR2136三相逆变器驱动器集成电路系列,适用于变速电机驱动器设计。新器件集成了6个MOSFET或IGBT高电压栅驱动器,并融合多元化的保护功能,系统成本比光耦解决方案降低30%。 这些集成电路还有助简化电机驱动器设计,比同类解决方案节省30%的元件数目,还可将栅驱动电路的尺寸缩减一半。 IR2136集成电路系列适用于省电节能的电子驱动式变速电机,有助降低成本和简化电路结构。应用范围包括一般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及空调等,以及工业照明和汽车电机驱动器。 由于越来越多的电器制造商改用变速电机来设计产品,因为它能节省50%以上的能源,并能实现全新功能。例如,最新的节水型洗衣机便将高电压栅驱动器集成电路应用于省电节能的电子驱动型变速电机。IR最新的逆变器驱动器集成电路具备先进的工作和保护功能,可在竞争激烈的电器市场中,提供切合实际要求的变速电机技术。 全新600V IR2136集成电路能兼容CMOS输出或LSTTL输出,提供低至3.3V的逻辑,可直接接入微控制器或其它逻辑器件,并提供120mA/250mA输出源/承电流。此外,全新集成电路支持坚固耐用的设计,提供高达50V/ns dV/dt的耐量和较低的di/dt驱动电流,防止噪音干扰。 IR2136集成电路的性能超过光耦或变压器,并支持高频工作,死区时间低至250ns,一般接通/关断时间为400ns。 输出驱动器设有专为降低驱动器交叉传导的大脉冲电流缓冲级。该集成电路集成了交叉传导防护逻辑,以消除短路情况。单一集成电路封装内6个通道的传播延迟可互相配合,确保稳定的高频工作,从而在低速下发挥更完善的电机转矩性能,并降低可闻噪音。 新器件还可在过电流时切断6个输出电流,这项功能也可从外部电流传感电阻器产生。每当过电流或欠电压而导致工作停止时,主控制器会收到一个开漏故障信号,可同时关断全部6个输出。所有过电流状态都会经外设于R-C网络的延迟程序自动清除。 IR2136集成电路是专为2kW或以下的110V至360V输入逆变器设计,适用于交流感应、无刷直流或开关磁阻电机驱动。 IR2136集成电路基本规格如下: 产品编号封装电压 VS 输出源/承 电流 VCC 范围* VBS 范围* 死区 时间 电流脱 扣电平 IR2136 IR2136J IR2136S 28引线 PDIP 44引线 PLCC 28引线 SOIC 600V +120 / -250 mA 10~25V 备UVLO 10~25V 备UVLO 200ns 最小值 0.46V

变频驱动与控制技术介绍

变频驱动技术

绪论 以交流(直流)电动机为动力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的系统我们称之为交流(直流)调速系统,也称交流(直流)电气拖动系统。变频调速技术是交 流电气传动系统的一种。 目的 根据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通过改变电动机速度或输出转矩改变终端设备的速度或输出转矩。 意义 序号意义有代表意义的行业或设备 1节能风机、水泵、注塑机 2提高产品质量机床、印刷、包装等生产线 3改善工作环境电梯、中央空调 注:并不是所有的设备使用调速装置后都可以节能

调速系统构成 中间传动机构 交流电源输入 终端机械 交流电机 直流调速装置 直流输出 皮带轮、齿轮箱等风机、泵等 直流电机 交流调速装置 交流输出 执行机构 变频器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特点 直流调速系统特点: ●控制对象:直流电动机 ●控制原理简单,一种调速方式●性能优良,对硬件要求不高●电机有换向电刷(换向火化)●电机设计功率受限 ●电机易损坏,不适应恶劣现场●需定期维护交流调速系统特点: ●控制对象:交流电动机 ●控制原理复杂,有多种调速方式●性能较差,对硬件要求较高 ●电机无电刷,无换向火化问题●电机功率设计不受限 ●电机不易损坏,适应恶劣现场●基本免维护

国内调速技术现状 (1)晶闸管交流器和开关断器件(DJT、IGBT、VDMOS)斩波器供电的直流调速设备。 随着交流调速的发展,该设备在缩减,但由于我国旧设备改造任务多,以及它在几百至一千多kW范围内价格比交流调速低得多,所以在短期内有一定市场。国产设备能满足需要,部分出口。自行开发的控制器多为模拟控制,近年来主要采用进口数字控制器配国产功率装置。 (2)IGBT等逆变器供电的交流变频调速设备。这类设备的市场很大,总容量占的比例不大,但台数多,增长快,应用范围从单机扩展到全生产线,从简单的V/f控制到高性能的矢量控制。约有50家工厂和公司生产,其中合资企业占很大比重。 (3)负载换流式电流型晶闸管逆变器供电的交流变频调速设备。这类产品在抽水蓄水能电站的机组起动,大容量风机、泵、压缩机和轧机传动方面有很大需求。国内只有少数科研单位有能力制造,目前容量最大做到12MW。功率装置国内配套,自行开发的控制装置只有模拟式的,数字装置需进口,自己开发应用软件。 (4)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变频调速设备。这类产品在轧机和矿井卷扬传动方面有很大需求,台数不多,功率大。主要靠进口,国内只有少数科研单位有能力制造。目前最大容量做到7000~8000kW。功率部分国产,数字控制装置进口,包括开发应用软件。

变频器驱动电路常用的几种驱动IC

变频器驱动电路常用的几种驱动IC 变频器驱动电路中常用IC,共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可以设想一下,变频器电路的通用电路,必定是主电路(包括三相整流电路和三相逆变电路)和驱动电路,即便是型号的功率级别不同的变频器,驱动电路却往往采用了同一型号的驱动IC,甚至于驱动电路的结构和布局,是非常类似的和接近的。 早期的和小功率的变频器机种,经常采用TLP250、A3120(HCPL3120)驱动IC,内部电路简单,不含IGBT保护电路;以后被大量广泛采用的是PC923、PC929的组合驱动电路,往往上三臂IGBT采用PC923驱动,而下三臂IGBT则采用PC929驱动。PC929内含IGBT检测保护电路等;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专用驱动芯片A316J,也在大量机型中被采用。 通过熟悉驱动IC的引脚功能和掌握相关的检测方法,达到对驱动电路进行故障判断与检测的能力,以及能对不同型号的驱动IC应急进行代换与修复。 一、TLP250和HCPL3120驱动IC: 8 Vcc 7 Vo 6 Vo 5 GND 8 Vcc 7 Vo 6 Vo 5 GND 8 Vcc 7 Vo 6 Nc TLP250 HCPL3120/ J312 HCNW3120 图1 三种驱动IC的功能电路图 TLP250:输入IF电流阀值5mA,电源电压10∽35V,输出电流±0.5A,隔离电压2500V,开通/关断时间(t PLH/ t PHL)0.5μs。可直接驱动50A1200V的IGBT模块,在小功率变频器驱动电路中,和早期变频器产品中被普遍采用。 HCNW3120(A3120):与HCPL3120、HCPLJ312内部电路结构相同,只是因选材和工艺的不同,后者的电隔离能力低于前者。输入IF电流阀值2.5mA,电源电压15∽30V,输出电流±2A,隔离电压1414V,可直接驱动150A/1200V的IGBT模块。 三种驱动IC的引脚功能基本一致,小功率机型中可用TLP250直接代换另两种HCNW3120和HCPL3120,大多数情况下TLP350、HCNW3120可以互换,虽然它们的个别参数和内部电路有所差异,如TPL250的电流输出能力较低,但在变频器中功率机型中,驱动IC往往有后置放大器,对驱动IC的电流输出能力就不是太挑剔了。 驱动IC实质上都为光耦合器件,具有优良的电气隔离特性。输入侧内部电路为一只发光二极管,有明显的正、反向电阻特性。用指针式万用表×1k档测量,2、3脚正向电阻约为100kΩ左右,反向电阻无穷大;用×10k档测量,正向电阻约为25kΩ左右,反向电阻也为无穷大。当然2、3脚与输出侧各引脚电阻,都是无穷大的。5、6脚和5、8脚之间,均有鲜明的正、反向电阻,当5脚搭红表笔时,有10kΩ/30 kΩ的电阻值,5脚接黑表笔时,电阻值接近于无穷大。因选材、工艺和封装型式的不同和测量

变频器原理与维修

变频器原理与维修 一、变频器原理介绍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臵。我们现在使用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VV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先把工频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源,然后再把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源以供给电动机。变频器的电路一般由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4个部分组成。 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 波形,中间直流环节为滤波、直流储能和缓冲无功功率。 变频器选型: 变频器选型时要确定以下几点: 1) 采用变频的目的;恒压控制或恒流控制等。 2) 变频器的负载类型; 如叶片泵或容积泵等,特别注意负载的性能曲线,性能曲线决定了应用时的方式方法。 3) 变频器与负载的匹配问题; I.电压匹配;变频器的额定电压与负载的额定电压相符。 II. 电流匹配;普通的离心泵,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与电机的额定电流相符。 对于特殊的负载如深水泵等则需要参考电机性能参数,以最大电流确定变频器电流和过载能力。 III.转矩匹配;这种情况在恒转矩负载或有减速装臵时有可能发生。 4) 在使用变频器驱动高速电机时,由于高速电机的电抗小,高次谐波增加 二、变频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1 变频器参数设臵类故障 在使用过程中变频器能否满足用户系统的要求,其参数设臵非常重要,如果参数设臵不

正确,变频器便不能正常工作。 1.1 变频器的参数设臵 生产厂在进行变频器出厂调试时,对变频器的每一个参数都设有一个默认值,这些默认参数值一般被称作工厂值。当用户使用的变频器是在这些参数值下工作时,则用户能以面板操作方式使变频器正常运行。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面板操作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多数用户传动系统的要求。所以,用户在正确使用变频器之前,必须要对变频器参数的默认值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辨识和重新设臵: 1)确认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转速、最大频率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从电机铭牌中查得)是否与默认值相符,如果不符时则要对默认值进行重新设臵; 2)确认变频器采取的控制方式(即速度控制、转矩控制、PID 控制或其他控制方式)后,一般还需要根据控制精度进行静态或动态辨识; 3)设定变频器的启动方式,一般变频器在出厂调试时设定为面板启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启动方式,可以用面板、外部端子、通讯等方式; 4)给定信号的选择,一般变频器的频率给定也可以有多种方式,面板给定、外部给定、外部电压或电流给定、通讯方式给定等,当然对于变频器的频率给定也可以是这几种方式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综和。 当正确设臵以上参数之后,变频器基本上能正常工作,如要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则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相关参数。 1.2 变频器参数设臵类故障的处理 一旦发生了参数设臵类故障时,变频器都不能正常运行,这时可根据产品说明书对参数设臵进行修改。如果修改后仍不行,则最好是把所有参数恢复到出厂值,然后按上述步骤重新设臵,注意每一个公司的变频器其参数恢复方式也不尽相同。 2 过电压故障及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