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2011.4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报不平成人之美汲.取(jí)循规蹈矩.(jù)

B.打前战一如既往着.陆(zháo)兵不血.刃(xuè)

C.翻两番自顾不暇饯.行(jiàn)刎颈.之交(jǐnɡ)

D.捉迷藏箭拔弩张甄.别(zhēn)稗.官野史(p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

....,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武装力量,应是捍卫自

身利益的不二法门

....。

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

....,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

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

....,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

4.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②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

③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④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A.王维蒲松龄杜牧贾谊

B.王昌龄苏轼杜牧屈原

C.王维苏轼杜甫贾谊

D.王昌龄蒲松龄杜甫屈原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历史的①,永远是那些走向未来的人们的思维追求。对于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国学热”,就有学者冷静

地指出,②,近代儒家文化曾经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③。只有正确看待这一点,才能真正有助于儒学在新世纪的复兴。

A.①反思②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悖离③绝境

B.①反省②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悖离③困境

C.①反思②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悖离③困境

D.①反省②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悖离③绝境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

..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

讼。于是石显微伺

..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

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

..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

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②辜榷:垄断、侵占。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数言事,刺讥

..近臣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

..掾史操持:筹划,料理。

D.与丞相翟方进有隙,咸坐免

..坐免:因……牵连被罢官。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抗直,数.言事 //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

B.乃.公教戒汝 // 父乃.不复言

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

D.然亦以.此见废 //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

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

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

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

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

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诚既勇兮又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3)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欧阳修《醉翁亭记》)

(6)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阙题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蹴鞠,“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用兽皮做的球。对蹴鞠记录的最早文献典籍是《战国策》,它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的蹴鞠活动。

西汉时期,蹴鞠不仅是底层民众的娱乐活动,也为贵族阶层所喜爱,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非常喜欢蹴鞠运动。西汉时期的军队,经常以蹴鞠活动来演练排兵布阵、训练士兵体格,将其作为“治国习武”之道。班固也曾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认为应属军事训练的兵技之类,可惜后来这本书失传了。

到唐宋时期,无论是朝廷宴乐还是民间消闲,到处都可以看到蹴鞠的身影。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就说明蹴鞠活动在当时的普遍。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写高俅因球技高超而受宋徽宗赏识,最后甚至于被提拔当了太尉。

历史地看,蹴鞠运动的兴衰,是与统治者的喜好提倡与否密切相关。元灭宋后,马背上的蒙古族出于生活习惯,对汉族许多娱乐游戏不适应,也不提倡。蹴鞠运动开始从官办转移到民间,并逐渐丧失军事意义而成为纯娱乐性的民间活动。再到后来,蹴鞠与歌舞淫乐联系在一起。据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领军出征,“不问军事,辄携樗蒲(麻将、牌九类)、蹴鞠”,渐渐失去相对于朱元璋的军事优势。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联系自身经历和宋朝灭亡的教训,认为鞠客不事产业,唯以娱人获利,把蹴鞠归为赌博之类,认为是颓废堕落、不思进取的象征。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清朝入关后,将禁鞠政策扩大到民间,顺治、乾隆二帝都曾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活动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在我国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蹴鞠活动逐渐衰微并最后消亡。

然而想不到的是,蹴鞠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光大。隋唐时期,蹴鞠运动经丝绸之路传入大食(今伊朗、波斯湾地区),再传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最终形成现代足球运动。长期以来,西方人不承认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是现代足球的前身,主要理由是近现代200多年中国没有人会蹴鞠。2004年初,经专家、学者考证,中国古代的蹴鞠是足球运动的雏形这一结论才为国际足联所确认。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

(取材于《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

14.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中有春秋时各地流行蹴鞠的描述,蹴鞠因此而被确认为现代足球的前身。

B.元代成为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与元统治者的某些民族习惯有关。

C.清代统治者承袭朱元璋全面禁止蹴鞠的政策,这直接导致蹴鞠运动最终走向消亡。

D.2004年以前,西方人不承认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因为在中国没有人会蹴鞠。

15.依据原文内容,西汉及唐宋时期开展的蹴鞠活动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分条概括。(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 ~ 19题。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的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

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起初,我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生和花旦的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这才是戏!”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的心怀。“文革”禁绝所有传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10个京剧“样板戏”,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秦腔不姓秦了”的调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得兴起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今日咋还不放戏?”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的潜效能。

我在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儿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台田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儿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彩腔”,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取材自陈忠实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一段写到村里人看戏的不同场景,说明了不管季节如何变化,秦地百姓看戏的热情都不会减退。

B.在父亲的点拨下,最初对秦腔音乐没有感觉的作者逐渐找到欣赏门径,进而形成自己的戏曲欣赏倾向。

C.作者认为,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后,多了一些安静少了点热闹,因此让人觉得不够过瘾。

D.文中写对秦腔名家演出录音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秦腔的迷恋,也反映出作者与秦地百姓的真挚情意。

E.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因此评论普遍反映其中有秦腔风韵。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文章第三段详尽描述了秦腔的音乐、唱腔、语言,有什么作用?(3分)

(2)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中“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句话的含意?(4分)

18.文章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幻化出的两个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4分)

19.文章结尾说“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结合全文内容,联系你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或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思悟网”论坛,主题:关于“未知”。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2011.4

一、(15分)

1.C(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识记。A项中应为“抱不平”、“循规蹈矩(jǔ)”;B项中应为“打前站”、“着(zhuó)陆”;D项中应为“剑拔弩张”、“稗官野史(bài))

2.D(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名副其实”指名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B项“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C项“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D项“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指坏事))3.B(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A项句子不合逻辑,“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不能并列。C项句子语序不当,“高度”

应放在“关注”之前。D项中“建立”与“登记”搭配不当)

4.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5.C(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第一处:“反省”是对错误的检查,下文中无此意味,只有冷静思考之意,故选“反思”。第二处:下文以“近代儒家文化……”为主语,故上文应以“观念”为首,强调主观与客观的“悖离”。第三处:前有“自身难以摆脱”,后有“复兴”,故应选“困境”,指一时的困难,

而非就此灭绝)

二、(12分)

6.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操持”在此处的意思应该是“掌控”)

7.D(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D项中,两个“以”均为介词,“因为”。A项中,前“数”为副词,“屡次”;后“数”为数词,“几”。B项中,前“乃”为代词,“你”“你的”;后“乃”为副词,“才”。C项中,前“之”为代词,“他(指陈咸)”;后“之”为助词,无实义)

8.C(本题综合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朱云就向陈咸探听情况并等候裁决,陈咸教他给皇帝上书为自己申诉,这从后文写陈咸被奏“漏泄省中语”亦可知)

9.B(本题综合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陈咸是因“漏泄省中语”而被“髡为城旦”)三、(30分)

10.(10分)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评分标准:明确认识,2分;结合文中相关内容,3分;联系体验与思考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11.(5分)(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评分标准: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12.(8分)(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1)风乎舞雩咏而归(2)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5)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评分标准:每句1分,多字、少字、写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道题则以前4道题为准。若文字涉及版本区别,酌情处理。

13.(1)(3分)D(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2)(4分)(本题综合考查对古典诗歌作者情感的体察和对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参考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评分标准:解释句意、分析特色、概括句旨、联系全诗,各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8分)

14.(3分)B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A项中的内容,“春秋时各地流行蹴鞠”不同于原文“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而且,这一描述不是蹴鞠最终被确认为现代足球前身的唯一原因。C项中的内容,原文只是说朱元璋“严禁军人蹴鞠”,并进一步说清朝“将禁鞠政策扩大到民间”,可见朱元璋禁鞠并非“全面”。D项中的内容,“在中国没有人会蹴鞠”明显异于原文“近现代200多年中国没有人会蹴鞠”)

15.(5分)(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要点:①蹴鞠运动不仅在民间流行,也得到统治阶层的喜爱和提倡(或:蹴鞠运动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流行);

②政府组织蹴鞠运动(或:蹴鞠运动有官办的);③开展蹴鞠运动不仅出于娱乐的目的,还有军事价值。

要点①、要点③,各2分;要点②,1分。意思对即可。

五、(25分)

16.(4分)A D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理解。B项中,“父亲的点拨”于文无据;C项中“多了一些安静少了点热闹”是对原文的曲解;E项中,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并非“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另也

并非“评论普遍反映”,而是有“不止一位评家说到”)

评分标准:答对一项,2分;两项都对,4分。超出两项,以前两项为准。

17.(1)(3分)(本小题综合考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和对文本思路的梳理)

要点一:使读者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要点二:形象表达了作者初听秦腔时的感受。

要点三:说明秦腔对作者欣赏倾向的深刻影响。

要点四:照应上文写出自己从看热闹到喜爱秦腔的变化过程。

要点五:为下文写秦腔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影响作铺垫。

评分标准:五个要点答出三个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4分)(本小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①“文革”中内容与秦人生活相去甚远的秦腔,让人觉得“秦腔不姓秦”;“秦腔到底又姓秦了”形象地传

递了人们对秦腔恢复与秦人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的联系而感到的由衷喜悦;②表现出秦腔与秦人生活的密不可分,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回归生活的赞美之情。

要点①要点②各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

①作者首先通过这两个幻景,形象地表现了秦腔带给秦人秦地的幸福愉悦。②表达出作者对秦腔秦人以及秦

地的真挚热爱。

要点①要点②各2分。意思对即可。

19.(10分)(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评分标准:正确理解“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2分;提出明确合理的观点或认识,2分;围绕观点或认识作分析,4分;语言表达,2分。

示例:“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是说黄土、秦人孕育了秦腔,以黄土、秦人为源,秦腔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本文写“文革”中“秦腔不姓秦了”,就是针对秦腔脱离了秦人生活而言的。文章还写到,饱含秦人生活性情与文化情感的秦腔渗透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又形成了《白鹿原》这样的新的文化结晶。秦腔与黄土、秦人关系的本质,便是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乃民族文化的结晶。无论是鲁迅笔下阿Q永恒的魅力,还是余光中所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都表明一个道理:忠于生活,忠于民族文化,艺术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六、(60分)

参考北京2010年高考阅卷标准执行。

【附一】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陈咸,字子康,十八岁,凭借父亲在朝中的地位担任郎官。他有非凡的才能,性情坦率耿直,多次评议政事,指责讥讽皇帝身边的大臣,给皇帝上书几十次,被提拔为左曹。他父亲有一次生病,召唤陈咸到床前教诲告诫,半夜时陈咸却睡着了,头倚着屏风。父亲很生气,要用棍子打他,说:“你父亲教诲告诫你,你反倒睡觉,不听我的话,为什么?”陈咸叩头谢罪说:“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他父亲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死后,元帝提拔陈咸做御史中丞,总管各州郡上奏的本章,负责考核评定各郡刺史,并在宫殿中执法,公卿以下的官吏都对他又敬又怕。当时中书令石显处理政事独断专行,陈咸多次议论他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当时槐里令朱云治政残酷,杀害无辜,有关部门呈上奏告发此事,元帝没有批复。陈咸一向和朱云交好,朱云就向陈咸探听情况并等候裁决,陈咸教他向皇帝上书申诉。因此石显暗中探察知道了这件事,就上奏章弹劾陈咸有意泄漏宫禁消息。于是将陈咸下狱拷打治罪。后来减罪免死,剃掉头发罚做筑城的苦工。陈咸因此被废黜。

成帝开始就位,大将军王凤认为陈咸从前指名斥责石显,有忠直的气节,奏请成帝将陈咸补为长史。后来再一次

被征召做南阳太守。他在管辖的境内以杀伐树立威望,遇有强横狡猾的官吏以及大户犯法,每每判处送交郡府,按照法规处置在司空的监管下做苦工。陈咸在辖区内调发属县出产的食物以便供自己享用,生活奢侈,吃得相当好。但掌控属下官吏很严,命令郡中长吏都要闭门思过自我约束,不得越法行事。官吏们都惧怕他,豪强们也被慑服,他要求做的立即执行,他不准做的就马上停止,然而也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他最终被废黜。

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任重用陈汤。陈咸多次向陈汤送礼行贿,最终被征入朝廷做少府。少府掌管的奇珍异宝贵重物品很多,陈咸上任后对属下的官吏都进行探查,考核,发现他们不法所得的赃物,就没收归入专管的府库。无论是下属还是官吏,陈咸都上奏检举按律论罪。这些人惧怕陈咸,都很沮丧。陈咸担任少府三年,与翟方进产生矛盾。翟方进作丞相的时候,向皇帝上奏说:“陈咸过去任郡守时,为官残忍暴虐,对官吏百姓施加毒害。”陈咸因此被免官。不久,红阳侯王立以方正名义向朝廷推举陈咸,陈咸出任光禄大夫加官给事中,翟方进又一次上奏罢免了他。过了几年,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请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陈咸因此忧郁而死。

【附二】句读文段参考译文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来献鱼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也不能自己为自己提供鱼了。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就能够长期自己为自己提供鱼了。”公孙仪是懂得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的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2016年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年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2020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有答案)(加精)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东方的粟通过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卫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唐代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一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中华古老的文明、繁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文化“大动脉”。 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采取守势,退入嘉峪关自保,丝绸之路至此彻底衰落。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 (取材于肖小勇、傅梦孜、高建新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 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

2016北京高考一模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6年北京高考一模城六区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海淀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②兄女:指谢道韫。 【参考答案】 13.(3分)B 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2)(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 15.(6分)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 二、(东城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2017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语文 2017.4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 ...条形码贴在答题纸规定处 ...........,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 ....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 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 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 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 ....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 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 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 ..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 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 ..”“不卑不亢”的 ..不伐 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2分)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 2014.3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偌(nuò)大杂揉五方杂处(chǔ)目不瑕接 B.偌(ruò)大杂糅五方杂处(chǔ)目不暇接 C.偌(nuò)大杂揉五方杂处(chù)目不暇接 D.偌(ruò)大杂糅五方杂处(chù)目不瑕接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深厚沉湎 B.浩瀚雄厚沉湎 C.浩荡雄厚沉醉 D.浩瀚深厚沉醉 浩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 深厚,(感情)浓厚;雄厚,(人力物力等)充足。 沉湎,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等方面),不能自拔;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言以蔽之 B.生机勃发C.柳暗花明 D.不知所以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机勃发:指植物生长初期,长势旺盛茁壮的意思。引申为生命力旺盛。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4.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宜用来迎接友人来访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 B.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C.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届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送友人远行,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中《思旧居三首》) 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 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 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________。与君 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 17.(6分)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 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2015.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à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乙)之妙。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丙)。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zhé)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御览之宝?的大章,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最迂.(yū)阔的是一些藏书印,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 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有时候还可于无意中遇到石质特佳的印章,近似旧坑田黄之类。先君嗜金石篆刻,积有铜器铭文、碑石拓片很多,印章亦不少,丧乱中我仅携出数方,除?饱蠹楼藏书印?之外尽属附章。有一块长方形寿山石,刻诗一联?鹭拳沙岸雪,□□□□□?,不知是谁的句子,也不知何人所镌.(juàn),我觉得对仗工,意境雅;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我喜欢它文字凸起有棱、圆融秀丽之貌。还有一块白文?春韭秋菘?,我曾盖在一幅画上,后来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2014.3 (考试时间l50分钟满分l50分) 本试卷共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偌.(nuò)大杂揉五方杂处.(chǔ) 目不瑕接 B.偌.(ruò)大杂糅五方杂处.(chǔ) 目不暇接 C.偌.(nuò)大杂揉五方杂处.(chù)) 目不暇接 D.偌.(ruò)大杂糅五方杂处.(chù) 目不瑕接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深厚沉湎B.浩瀚雄厚沉湎 C.浩荡雄厚沉醉D.浩瀚深厚沉醉 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一言以蔽之B.生机勃发C.柳暗花明D.不知所以 4.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宜用来迎接友人来访的一项是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 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 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诗歌鉴赏历年高考题

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 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 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 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 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 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 析:明确知音的典故,一个弹琴,一个听琴,可以确定具体的句子。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020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2020.4 一、(18分) 1.(3分)A 2.(3分)C 3.(3分)B 4.(3分)B 5.(6分)答案要点: ①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 ②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疾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 ④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连带影响。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二、(25分) 6.(3分)C 7.(3分)B 8.(3分)D 9.(3分)B 10.(6分)答案要点: ①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 ②虚心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 ③奋斗不懈,出身低微,终成栋梁。 ④治军严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 ⑤率先垂范,同劳同苦,深得人心。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1.(7分) 第一问:(3分)礼、德、安贫乐道、学习方法、谦虚好学、学以致用。 评分标准:一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得3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问:(4分)围绕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 评分说明: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三、(24分) 12.(3分)C 13.(3分)B 14.(6分)答案示例: 《夏》诗两句写诗人散发乘凉,高卧闲静宽敞之地,重在表现诗人身形不受拘束的畅快;《宿》诗两句写诗人观松月而觉夜凉,听流泉而怡然,侧重表现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意。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答案示例: 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 个性气质豪爽豁达、高傲脱俗。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评分说明:诗意明确,2分;点明个性气质,分析基本符合原著,2分。 16.(8分)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④示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合题意的其他语句,亦可) 评分标准:每空1分。每空有多字、少字以及错字、别字的情况,则该空不得分。四、(18分) 17.(3分)B 18.(3分)C 19.(6分)答案示例: 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评分说明: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答案要点: 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 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 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 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 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4月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2018年北京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 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 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旱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灌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 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种。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 (取材于陈昌笃、林文棋《北京的珍贵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说明北京的植物具有多样性的一项是(2分) A.《北京植物志》共收入维管植物2088种 B.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 C.京西京北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 D.交流频繁带来了大量外来植物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因其多样性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B.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与北京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有关系 C.北京气候和自然地理的过渡性特点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D.东灵山和百花山上面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 材料二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2011年北京西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及作文范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2011.4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报不平成人之美汲.取(jí)循规蹈矩.(jù) B.打前战一如既往着.陆(zháo)兵不血.刃(xua) C.翻两番自顾不暇饯.行(jiàn)刎颈.之交(jǐnɡ) D.捉迷藏箭拔弩张甄.别(zhēn)稗.官野史(p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 ....,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 强武装力量,应是捍卫自身利益的不二法门 ....。 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 ....,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 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 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 ....,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 4.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 1 页(共8 页)

2018北京高三一模语文古诗词阅读汇编-教师版

2018年北京高三语文一模古诗词阅读 (东城)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1】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2】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3】欹,玉搔斜,酒初醒。 注释:【1】隐几:靠着桌案。【2】嚼花:指赏花。【3】绀云:头发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 16.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牡丹花》)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7.《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

轻胜马,谁怕?⑥。”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悟。 答案: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D 16.(3分)C 17.(6分) 答案要点: 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联想,赋予意象感情色彩,将意象人格化。 不同点:李白诗没有对意象进行细致描绘,《夜游宫》对意象描绘细腻。 18.(6分) ①当春乃发生②润物细无声 ③若夫淫雨霏霏④阴风怒号 ⑤何妨吟啸且徐行⑥一蓑烟雨任平生 (西城)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三登乐 范成大① 路转横塘②,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③,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④未老。 【注释】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②横塘: 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③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④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 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 C.“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 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 16.“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项是(3分) A. 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 B. 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 C.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