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生成与演进

一早期的电影发明原理与基础

1.电影的发明首先是建立在人类认识并自觉运用“视觉暂留”现象的基础上。

2.“视觉暂留”是由罗格特提出,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特指出现在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而有短暂的暂留。

3.法国科学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俩,他们发现缝纫机的原理和电影放映机相似,经实验,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4.卢米埃尔兄弟是首先利用银屏进行投射式放映的人,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首次公映之日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之父”

二电影—从杂耍到艺术

1.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2.1903年鲍特的著名影片《火车大劫案》发展了卢米埃尔的户外真实的表现方法,他为叙述性电影开辟了道路,以至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

3.无声电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相继出现了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物和《一份国家的诞生》、《大独裁者》、《十月》、《摩登时代》等经典之作。电影迅速从幼年期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4.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电影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奠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开始。

5.格里菲斯让摄影机动起来,极大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

6.1927年,《爵士歌王》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7.1953年,马摩里安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又名《名利场》)。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9.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的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效果,基本上是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太注重剪辑,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起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

10.新现实主义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1.1960年至今,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命运动。

12.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打破商业电影垄断的道路,他的口号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这一次的电影运动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逐步形成了电影的语言体系。

13.193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有电视直播的世界博览会开幕式。

14.林少雄先生认为人类文明史可分为图画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视像时代四个阶段。

15.傅正义认为影视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在:

形象化地自由表现时间、空间运动;

画面运动均受到屏幕平面画框的限制;

可以采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和试点;

利用镜头组合和声音组合传达情意。

第二章数字影视艺术的技术基础

1.数字影视已经在以数字的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

2.数字影视就是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储存,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影视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后放映在银屏上的影视作品。

3.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产物。

4.数字电影的优势体现在:

节约了电影制作费用,革新了制作方式,提高了制作水准,实现了与高清时代接轨、

利用数字介质储存,永远保持质量

传送发行不需要胶片,发行成本降低,传输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

采用卫星技术,还可以附加重大文体活动、远程教育等

5.数字信号与模拟型号相比,具有许多优势: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

6.在前期创作中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数字技术的优势之一。

7.影视数字化的狭义解释为数字化电影和数字化电视;从广义上看数字化影视可以被解释为利用数字技术生产和传输并被接受的视音频信息,具体包括数字化电影、数字化电视和各种影视传播产品。

8.非线性编辑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而言的,具体是指可以对画面进行任意组合而无需从开始一直编到结尾的影视节目编辑方式。

9.数字特技是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各种特殊的电影制作技术

10.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字影像进行加工处理或者修复

11.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是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中,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多种原始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的图像处理过程。

12.数字影像生成技术是指计算机用来生成影像,它是除了摄影和手绘外第三种生成影像的方式。

13.运动控制技术包括控制摄像机运动,以及控制各种道具模型运动。

14.动作捕捉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只选取演员复杂的动作而舍弃形象,然后把动作赋予一个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人物,这样便可使虚拟人物的动作更加自然逼真。

15.、CG技术是计算机动画的简称,起源于建算计图形学,利用计算机算法模拟真实世界光学成像原理生成图像。

16.形象化预审视技术是指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根据形制作人员的创意和想象,用模拟图像的方式制作出模拟片段。

17.数字化电影制片通常是指把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的电影创作和制作工艺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并已日趋成熟的现代电影制片过程。

第三章数字影视的视听语言

1.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开创了苏联蒙太奇学派,奠定了蒙太奇在电影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2.库里肖夫注重通过镜头剪辑创造时空的能力;普多夫金较多关注与蒙太奇对电影工作各环

节的意义;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思想相当超前,他的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从艺术实践方面进一步确立了蒙太奇的地位。他们在近一个世纪之前奠定的蒙太奇理论体系任然是今天电影语言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数字影视媒体具有自己的语言元素和语法结构,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影响和声音是视听语言的语言元素,剪辑或蒙太奇是它的语法结构。

4.视听语言的修辞也能对应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方式,前一种对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镜头—的选择和锤炼,后一种则是在叙述中修辞格—主要是隐喻—的使用。

第四章五大基本视觉元素

人、景、物、光、色

一、人

1.演员借由动作、表情、姿势和声调扮演某一角色。在表演中,他们利用一切身边的有利条件去充分表演角色。

二、景

1.景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影视是时空艺术,景可以点明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可以是现实的时空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的虚拟的时空环境。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体现主题规定的情景。

2.优秀的场景设计在影片中不但能对剧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衬托和铺垫作用,而且对渲染环境、突出主题和怎家艺术感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影片场景的存在方式:

内景和外景;内景指一个封闭的空间,外景是建筑物、自然场景和人工场景的总称。

实景;实景是指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现实建筑的场景与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

特技合成景与虚拟现实的场景,包括人工搭建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

4.场景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1)场景对影片创作风格的影响;场景的选择和运用对剧情发展起到良好的衬托和铺垫作用,在宏观上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的外景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3)场景对人物塑造的影响;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具有环境依据,是人物在叙述上跟有可信度,有利于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塑造。

(4)场景决定叙事诗情节的完整性;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段落,也可以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小部分。

三、物

1.物就是物件,也就是电影中的道具。

四、光

1.光源的分类

(1)按光源分,生活中的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按性质分,光线可分为软光源和硬光源

(3)按光的造型性质分,光线可分为主光和副光

(4)按光位分,光线还可划分为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底光等

正面光减弱空间的深度感、立体感。

侧面光又称立体光,有助于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是被摄物体富有层次感。

逆光又称轮廓光,可以看到被摄物体的剪影效果。

顶光是从头顶垂直下来的光线

底光往往使被摄物体看起来更狰狞

2.光线的作用

(1)光在影视造型上能够反映被摄物体应有的立体感、质感、轮廓形态感、生活真实感和美感,届时被摄对象的外形和形状,形成体积、大小比例协调感。

(2)光线可以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方,突出某些特点,隐没其他地方。

(3)构成环境气氛。光线能在艺术表现上有力的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主题和剧情。(4)影响构图。光线影响造型的表现,对影视镜头画面构图也有很大作用。布光能使物体之间产生相互联系,突出某些构图线条,使画面形体的形成更加协调一致。

(5)戏剧作用。光线作为手段可以表现戏剧化场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与心境,塑造、刻画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主题,体现传播情感与思想,渲染气氛、升华感情、表现象征意义,表现叙事的主体与核心。

3.利用光线时注意的三个层面

(1)自然形态;光的真实性还原,可以模仿特定时空环境下的自然属性。

(2)形式意义;光对画面构成的造型与光本身的造型。

(3)意念化戏剧用光。这是主观性比较强的作用与观众心里的视听手段。

五、色

1.色彩是电影重要的造型及表意元素之一,色彩的表现方法与影视作品的主题、内容的戏剧性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电影语言的一种强有力的因素。影片环境背景色彩、服饰和道具的色彩同样是电影叙事与风格的最重要的要素。

2.电影画面色彩的象征类型;独立象征、反复象征、对比象征、主观象征

3.电影画面色彩的主要功能:

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表达人物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

渲染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

第五章单镜头构成

一、景别

景别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物体的实际距离,二是所用摄像机镜头的焦距长短。两者都可以引起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构成了影视作品中景别的变化

1.景别的种类与画面表现

(1)大远景:被摄物体-----人物在画幅中占1/4

(2)远景:被摄物体-----人物在画幅中占1/2

(3)大全景:被摄物体-----人物在画幅中占3/4

(4)全景:被摄物体-----人物在画幅中的比例大小与画幅高度相同,是带头带脚的全身镜头。全景表现的重点是:使观众充分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人物是画幅中的绝对主体。全景决定着场面调度中镜头的调度。

(5)中景:被摄物体-----一般取人物的大半身,或是膝盖以上的部分。

(6)中远景:被摄物体-----取人物在画幅中腰部左右的位置,即“人物半身镜头”

(7)近景:被摄物体-----取人物在画幅中胸部以上,占画幅面积一半以上的位置。

近景表现的重点是:任务的眼睛和头部。进景拍摄中,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幅的主导位置,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脸部的细微动作成为主要表现内容。

(8)特写:被摄物体-----通常是表现任务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是某些被摄物体

(9)大特写:被摄物体-----表现的完全是人物或景物的局部画面或细部画面

2.景别的作用:

景别的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通过摄影造型满足观众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物体的心理要求。

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二、角度

1.摄影高度的角度

(1)平拍:摄影机与被摄物体高度大致相等,多数情况下,摄影机处于人眼高度。

平拍角度是生活化的叙事角度,具有客观性、纪实性的视点,局限性是表现能力弱,无法左右观众的注意力。常用于影视纪录片、新闻片。

(2)仰拍:摄影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背景是树梢、天空。被摄物体显得高大雄伟。仰拍的表现主体会产生赞颂、敬仰和优越的效果。局限是概念化,表达意念十分直接。(3)俯拍:摄像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以下,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现主体的压抑感和心理弱势。

2.摄影方向的角度

正拍、侧拍、反拍与正侧拍

正侧拍时摄像机与被摄物体成45°角,这个角度集中了正拍和侧拍的优点,是影视摄影中常用的角度。

三、运动

1.镜头运动的方式

(1)变焦运动:通过摄像机焦距的改变来使注意力范围改变,固定的视点具有心理视线的特点

(2)云台运动:利用云台,镜头机位不动,摄像机本身上下左右摇动

(3)机械运动:利用摇臂等专业摄影机械,得到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视角的全知的视点。(4)随身运动:利用肩扛、手持以及斯坦尼康等随身控制摄像机运动拍摄方式,有强烈的拟人效果。

第六章轴线

1.轴线的概念: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两个以上主体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中的虚拟线。

2.双人对话场面轴线

(1)外反拍角度,对应图中6、7

(2)内反拍角度,对应图中4、5

(3)齐轴镜头,对应图中2、3

(4)全景镜头,对应图中1

3.运动轴线的运用

(1)切出镜头的使用

使观众忘记最后运动的方向感,不会对新变换的方向

感到不自然

(2)中性方向

中性方向的镜头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可使观众忘记最后

运动的方向感

(3)利用人物调度改变轴线

镜头可以跟随人物运动走过轴线,在新的一侧拍摄。

(4)运动轴线自身的改变。

第七章场面调度与视点

一、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导演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导演对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以及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

二、场面调度的技巧

1.镜头调度

摄像机机位与运动方式是导演控制视点时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视点展示被摄主体,或者通过多机位拍摄都可以加强场景的戏剧性。

2.调度手法

(1)纵深调度

纵深调度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或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调度的多种形式,使镜头位置作纵深方向的运动。

(2)重复调度

(3)对比调度

在演员调度和镜头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

3.场面调度的理论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影像本体论,

4.场面调度在理论著述上的代表人物有安德烈.巴赞和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等

二、视点

1.主观视点

主观视点是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描述场景、叙述故事,主观镜头吧摄像机镜头当作剧中人物的眼睛,直接“目击”场景中的人、物和事,使观众直接参与到剧情中。

2.客观视点

3.导演视点

导演视点是指导演有意图的参与剧情的发展,引导观众怎样看。通过特定的角度、虚实对比或画面造型技巧等方式来塑造、强化视觉形象,操纵观众的视点,迫使观众对看到的景象做出一定的情感反应。

第八章剪辑

一、剪辑的概念与意义

1.剪辑的概念

在影片拍摄之后,对大量的素材,经过取舍重新加以分切、组合,根据叙事的需要,叙事的节奏以及叙事的风格,将素材剪辑成一个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连贯、视觉画面流畅、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完整影片,这个过程就是剪辑。

二、电影剪辑的历史追溯

1.什么是蒙太奇

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俄国青年导演开始探索的一种新的剪辑方法——既能

讲故事,又能阐述思想、表现主题,这就是蒙太奇。

2.库里肖夫19岁时发现,不同镜头并列能创造出不同的含义效果,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这种效果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

三、剪辑的基本原则

1.保持连贯(不是保持连续)

保持连贯即在影像的时间线上保持连续性,强调时间与动作的不中断和不跳跃。

2.保持流畅

时间存在于动作之中,在剪辑中尽可能的保持动作的不停顿不重复。强调剪辑动作不被观众注意。

3.保持明确的方向感

电影构建的是荧幕空间,虚拟的空间要保持空间与时间的完整性。

4.制造节奏感

影片节奏除了通过调度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表演等因素来构造外、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的枝节。

5.镜头组接中影调和色彩的过度

在镜头组接中,要注意前后镜头之间的影调和颜色差别,两者之间的反差会使人有跳跃和不连贯感,影响内容的通畅表达。

6.声音剪辑

影片中的声音是错综复杂的,有人物语言及动作产生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声音可以渲染环境气氛,增强画面的生活真实感,衬托人物的情绪和性格。运用声音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取舍、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效果,要避免机械的配合画面,干扰语言和音乐。

四、影视剪辑技巧

1.无技巧转场

(1)同景别专场与特写转场

前一镜头的结尾与后一镜头的开场相同

(2)音乐专场与音响转场

前一场戏的音响向后一场戏画面开始处延伸一定长度,过度实现转场

(3)空镜头转场

用没有人物的镜头转场,具有明显的间隔效果

(4)相似内容转场

相似内容指非同一个主体但同一类

(5)运动镜头转场

指摄影机不动,主体运动,或主体不动,摄像机运动或者两者均运动。

(6)同一主体转场

指前后两个场景用同一物体来衔接,上下镜头有一种承接关系。

(7)出画入画

指前一个场景最后一个画面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场景第一个镜头主体走入画面。

2.技巧转场

(1)淡入淡出

(2)划出划入

(3)翻转(三维)

(4)定格

(5)叠化

3.常用剪辑技法

(1)渐进或渐远式镜头剪辑

(2)动接动

(3)静接静

(4)静接动

(5)动接静

(6)分剪

(7)挖剪

(8)拼剪

(9)分剪插接

第九章影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声音

一、音响

1.音响的分类

动作音响、自然音响、军事音响、机械音响、交通音响、特殊音响

2.音响的功能

增强环境真实性、渲染画面气氛、叙事功能、转场功能、静音的艺术效果

二、影视音乐的特点

1.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其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必须根据影片的题材内容来进行构思创作,服务于影视的具体空间的叙事情境,与人物性格、情感状态、故事的发展走向有直接关系

2.影视音乐的限制:

一是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不连形态。

二是整体上要与影片相伴而行,音乐作为电影声音总谱中的一部分,必须要与整部影片的艺术风格相统一,并要有助于创造丰满的荧幕形象和表达人物的情感心理。

《视听语言》重点

题型: 1、单选 15题(15分) 2、填空 10题(10分) 3、名词解释 5题(15分) 4、简答 5题(30分) 5、论述题 2题(20分) 6、案例分析 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⑴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着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 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 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 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着配乐提名。 ⑤1942年《小鹿斑比》首创渲染式水彩概念画法。 ⑥1995年《玩具总动员》——电影史上首部全计算机动画长片,获奥斯卡特殊成就奖,最佳原着剧本提名,最佳音乐配乐提名及最佳歌曲提名。 (注意P7—P8中出现的作品,年代及出品公司) ⑸世界各国动画:(P8) ①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PA)——1943年成立。 1)理想——改革动画既定的风貌,作品注重平实的、风格化、当下流行的线条设

视听语言

一、视听语言 1、景别 根据视距的远近,即摄影机与被摄物体间距离的远近不同,分为大小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也有更细致的分类,如:把远景又分为远景和大远景,把全景分为全景和大全景,把中景分为大中景和中近景,把特写分为特写和大特写。 远景:被摄人物或景处于画面空间的远处,在画幅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感受宏观态势与规模。 作用:远景画面有较大的空间容量,它主要表现自然环境、某种气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远景中,人物降为次要位置,空间环境塑造上升到主要位置。通过远景的描绘,作者寓景于情,创造自然的含蓄美和无限深远的意境。 全景:人物在画中的范围比远景增大,范围包括人物全身。主体与环境的交融组合。 远景画面一般没有明确主体。全景画面则不同,它主要是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可以说,景的概念相对画面中的主题而言。 作用:全景的作用基本和远景的作用是相同的。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与环境的联系。 中景:人物在画中的范围,包括头部至膝上和腰下部。生动情节的展示。 作用:用的范围广泛,明晰地看到人物与人物半身的动作,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景的最佳特色是以其生动的情节吸引观众。在电视访谈、座谈、栏目主持人现场采访等镜头中,景别的运用基本上都是以中景为主。中景缺乏表现力,较之近景、特写缺乏力度和强度,较之远景和全景,缺少意境和韵味。 近景:人物在画中的范围,包括头部至腰上和肩下。重在神与态的表现。 画论上说: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作用:与中景相比较,近景开始把观众的注意力由人物动作、姿态、手势上引导到人物的神情表现上来。所以近景的作用是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变化,利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及对事对人的情绪的反应。 特写:画中人物肩部以上的头部。 视距最近的镜头,用以突出刻画被拍摄的对象。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 1、用来突出刻画人物,表现细微的令人不易觉察的心理活动和形体动作,如眼神的顾盼, 嘴角的颤抖,手指的痉挛等,用以传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极其微妙的变化。 2、强调物件细节。如作安后扔掉的匕首,服毒后留遗留在桌上的药瓶等。 3、交代关键性的剧情。 2、角度: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 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 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 系的问题。主要包括: 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 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1、“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一重假定性一一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一一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第三重假定性一一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笫四重假定性一一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 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2、独特的时空结构 A、独特的影像世界 B、独特的时间结构一一非连续的连续性

C、独特的空间结构一一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A、定义 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 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原理 “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试验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叙述性蒙太奇 b、表现性蒙太奇 c、平行蒙太奇 d、交义蒙太奇 e、复现蒙太奇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f、对比蒙太奇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着、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着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着地爬树,执着地呐喊,执着地刨石头、执着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着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渡。有的是鲜明与对立。最后,片中出现了大量破碎化的视觉印象,破碎的镜子、破碎的照片、破碎的碗碟、破碎的算盘,这些都暗喻出了主人公的脆弱。疯妈最后也破碎地、空空地漂走了。 第二篇——荒诞与尴尬 在某种历史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无法言表的荒诞与尴尬。在影片第二段中,以黄秋生扮演的小梁为视角,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却又荒唐的戏剧化事件。当激情遭遇压抑,当真诚遭遇虚伪,当欲望遭遇名誉,当明亮遭遇黑暗,小梁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于是,他选择很潇洒的"离开",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运用了忽明忽暗的、晃动的、压抑的光影,调制出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矛盾的味道。其次,色彩基调保持了一种黑白混合出的暗灰色,是人物内,心的写照。

广告视听语言分析

先声夺人,先以鸽子声和高跟鞋的声音出现,带入飞翔的鸽子和穿着高跟鞋快步小跑的女人。以全景的构图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环境。鸽子首先飞过,以横向线飞入,女子从画面最右下角进入,以纵向线行走,与整个画面形成对角线构图,把女子作为主体放在对角线,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使火车站建筑这个陪体和主体发生直接关系。故事的开始就为故事的发展做出了铺垫,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显得活泼。鸽子的飞行方向与女子的行走方向形成聚拢,使画面有中心点,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高耸的建筑与女子的身高形成高低对比,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从色彩上建筑屋顶的绿色与女子的红色上衣形成对比,利于吸引观众的视线。

以汽笛声,高跟鞋声,火车站播报声,增加现场感。多角度的拍摄使画面更加丰富,先以一个全景交代地点和环境,机位轴线从左边切到右边,进入中景,镜头的斜街非常自然,镜头的运用为画面添加紧张感。人物在纵向跑动中,列车的倒影产生一些光影明暗变化,使画面更加丰富。 通过两个镜头的弧线运动,完成故事和画面的延续性,增加紧张感,配合此时的一声哨声,暗示故事的即将正式开始。此时列车的颜色加深,为深墨绿色,与女人的红色上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体。

机位从左侧的中近景转到右侧略俯视的特写镜头,再转回平视,使画面更加生动。 第一张在构图上把女主角至于中心点的位置,男主角通过手触摸玻璃,环绕着女主角慢步进入画面中心,玻璃的反光使人物更加灵动,中近景客观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环境,在狭小的车厢内,男主角侧身而过嗅到女主角身上迷人的香水味,这是男女主角的第一次邂逅。因为这个狭窄而又无人的环境显得私密,暧昧而浪漫。景别的切换使人物产生关联,拉近了角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填空10题(10分) 3、名词解释5题(15分) 4、简答5题(30分) 5、论述题2题(20分) 6、案例分析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身体媒介;?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视听语言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大小是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的,电影技术的发展又使它同时取决于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一般来讲,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意义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一、概念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汇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大景深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形式,画面由一系列的景别组成,即含不同景别人物的镜头。这种技术可以同时捕捉由近及远的不同人物,一个画面中包括特写、中景、全景,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和人物微妙关系有很好的表现力。 一、角度的意义 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 垂直高度的角度——俯角、仰角、平角

水平方向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不同角度的摄影,会使主体呈现的面积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前后景物的透视关系不同。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五、构图规则 (一)对比 1.色彩对比 2.光线明暗对比 3.线条对比 4.运动方向对比 5.动静对比 (二)均衡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三)对称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定、庄严和谐的感受,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视听语言考试卷

视听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 2、远景的定义是()。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 B.表现广泛空间 C. 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A.分割式 B. 重复式 C.平行式 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A .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A.焦距 B.焦点 C.主体 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所在的位置。 A.仰视 B.俯视 C.侧视 D.后视 12、()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A.移动镜头 B.推动镜头 C.移动背景 D.推动背景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侧视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A.背景 B.均衡 C.镜头 D.主体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视听语言的概念

1.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是视听艺术特有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独特的表意 指示体系。它包含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诸种语言元素及其运用手段、技巧、法则,它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实现交流传播活动,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2.克里斯丁?麦茨依据索绪尔的语言概念考察电影语言,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四 大差异:第一,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手段,银幕和和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因此电影是一种表意系统。第二,电影语言与天然语言的内部组织不同。天然语言中字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是任何的和约定俗成的,而电影中影像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为基础的。第三,天然语言的双层分节结构使它的字词、语素、音素等层次中成分具有“离散性”,而且基本离散单元可以确定,而电影语言中找不到这类基本的离散性单元成分。第四,电影的基本单元不是离散性的,而是连续性的,这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层切分无法进行。 3.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类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单个镜头严格说来不是 真正的组合段,而是构成另外七个组合段的组成部分。单个镜头表现一个完整的情节片段,其中有些是自主性的,有些不是。.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平行组合段即平行蒙太奇序列,它聚拢两个或多个交替出现主题,但未赋予两个主题间以任何准确的时空关系。.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在诸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有如括号之中诸字词之间的那种关系。.时序性描述组合段:在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连续形象的事实间的时间关系,但画面为电影“描述” 而非电影“叙事”。影像的连续性不与电影虚构世界中的连续性对应。.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交替组合段即交替蒙太奇,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系列,在每一序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联系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看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时序性直线叙事场景:直线性组合段是指单一的连续影像序列把一切行动串连在一起。.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断:事实的时序是非连续性的,但其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这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是无组织的、散乱的。影像序列中往往出现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4.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 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同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 5.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在声画对位

视听语言的心得体会

听 语 . 言 结 课 心 得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赵素敏 班级:数码设计二班 学号:09106401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更加深了我对数码设计这门课程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视听语言的认识: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是用画面和声音传达信息的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的思维方法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抽象的说他是由画面声音时间空间构成的。视听 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 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起初对于视听语言这门课程十分的不了解 ,基本上只知道应该是关于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如何观赏影片?但是上了冯波老师的课之后对于视听语言有了新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起初认识的肤浅和无知?对于冯 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觉得的是很新颖,很成功的.比起那些枯燥的学习理论来说,先理论再实践等方面着手能够让我们更加快捷深刻的明白这其中蕴涵的道理,和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的生动,对它充满兴趣?正是这种兴趣,鼓励着我们夜以继日的拍片子,剪辑,合成.虽然拍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但是我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漏洞中学习,和掌握技巧?这门课让我明白了,我们起初对电影认识的肤浅,对电影制作了解甚少.任何一部电影,一个短片,一首歌的MTV,甚至一个小小的FLASH!也都灌入了制作者的全部心血,它们同样是不简单的?过程一样的复杂,繁琐的?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再加上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作品中?我们将会受益 非浅. 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老师通过让我们实际操作,自己动手,让同学自己从中去体会。而不是按教科书上来教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从中学到了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从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学习让我体会很深,在学习过程中很轻松,也很开心,很轻松的学到很多东西。在拍摄中有很多东西是在书上学不到也感受不到,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才能学到,体会到和感受到。拍摄中需要一组成员在一起商量,这是一个团体,必须互相团结一起,才能做出一部好的作业。 在这几个星期的学习里我也学到了一些技巧,比如要避免大全景少用推拉,拍摄时间不宜超过六秒除非是要特殊表达的,要三级或二级跳,内反拍外反拍等。。。视听语言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团结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更加丰富有味,让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更多的有趣的东西。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 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 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

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它与广义的蒙太奇最大的不同就是介入了人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2声画关系的组合方式 影视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三种。 1.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声画组合方式,通常指画面上的影像和声音同时呈现,同时进行同时消失,二者如影随形,这增强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它是电影中普遍的表现方式。 2.声画对位是指画面中演绎的内容与声音所表达的情绪之间是一种对比关系,以此使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面,揭示心理更加深刻的内涵。《天云山传奇》中,宋薇结婚那场戏,画面是许多人在欢快的喝酒,而传来的是宋薇心里痛苦的无奈画外音。 3.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和画面的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离异,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呈平行关系发展。《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一个场面是德国人枪杀犹太人的画面,而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钢琴曲,节奏明朗欢快,使屠杀场面更加残忍。 3.功能:蒙太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组接镜头,即按照导演总的意图,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小段,再把一个个小段组成一个大段,再把一个个大段组织成一部完整流畅并让人看懂的影视片。默片时代,蒙太奇主要起镜头组接的作用,到了有声片时,蒙太奇除了连接镜头外,还要将镜头和音响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

《视听语言》复习 王丽娟版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视听语言体系 一、蒙太奇语法与修辞: 1、八大组合段学说:1967年由麦茨提出。划分如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时序性描述组合段;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时序性直接叙事场景;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段;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 2、声画对位:涉及的是电影意义单元中影像(或称画面、镜头)与声音的关系问题。即垂直蒙太奇,当然这种关系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声音和画面在影视艺术中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是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语言元素。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及其组合是视听语言考察的基本点。 3、声画蒙太奇: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这其中又包含两种具体的同步方式,其一,声音是画面动作的同步音效;其二,声画合一中的声音起到对画面内容补充、渲染和揭示的作用。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与复调音乐的对位类似,只不过强调的是视听语言元素间的对位组合。声画对位的组织方式造成了声音和画面各自不同的信息指向,从而使镜头含义显示出丰富的多义性。 4、单讲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包括声画平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态。声画平行又称声画并置,即视听信息指向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往往构成相加的信息关系。声画对立即声画对比,也就是说视听信息指向完全相反,镜头内的声音与画面本身构成一种张力,使观众感受到单独的声音和画面都未能体现的复杂信息。 5、蒙太奇修辞: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包括抒情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 6、各种蒙太奇定义: ①叙事蒙太奇:所谓叙事蒙太奇,那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分段篆集在一起。这些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自身都含有一种事态性的内容,其作用就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去推动剧情发展。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是指将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

视听语言分析——基于公益广告片《家》

新加坡公益广告《家》视听语言分析 中山大学2010新闻学专业学生 影片是通过其视听语言来传递信息给受众的,这些语言实际上就是影片中所包含的画面设计、镜头调度、演员表现,以及声音语言。视听语言通过镜头的内容,将人物、行为动作、环境、对白结合在一起,并在镜头之间的组合中讲述影片故事。以下以广告片《家》为例,进行视听语言的分析。 优酷视频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33038098.html,/v_show/id_XMjU0MTg2MDYw.html 一、影片故事 《家》讲述的主体是家的亲情。片中以儿子的回忆来讲述他的父亲对他奶奶的无微不至的孝顺和照顾。在对父亲发出疑问——奶奶对父亲很不好,为什么还要对她这么的无微不至。父亲则回忆了小时候生病,奶奶冒雨送他去医院的经历。仅仅3分钟的影片,通过一个个镜头,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以父亲孝顺的形象表达了我们传统观念里的美德。 二、视觉分析 该片虽然时长很短(3:02),但视觉上有很多地方都能给到人一定的冲击。整部影片没有多少宏大的画面,展现细节的特写则有很多。因为该片的定位在于感人,传达一种价值观,通过细节更能表现人物情感。影片开头,父亲给奶奶干燥的嘴唇上抹上水的动作的特写,所表达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动作的信息,显然,父亲对奶奶的精心照顾、父亲的孝顺也同时表现了出来。 1、画面色彩 色彩的选择与影片要表达的主题和表现的内容是很相关的。整个影片的色彩显得比较淡,灰白色是主导色彩。如果该片的色彩是大红大紫,那么很难表现出父亲在奶奶病了后的那种心情,也会与儿子一开始不喜欢奶奶的情感相冲突。而且整部片旨在表达亲情这个主题,相对单调的灰白色会在视觉上给受众一定的心理影响——你心中的亲情是怎样的?另外,该片的回忆部分占主体,为了表达(或者说是区分)回忆部分,画面调成灰白色也是需要的。如父亲回忆那一段,色彩就全是灰白色了。这里实际上有一种古老照片的效果。 当然,该片除了灰白还是有其他色彩的。儿子回忆的第一个镜头——搬新家,这里有环境的色彩,树的绿色、车的蓝色、行李的红色,这里其实表现了搬新家的开心。而接下来一段,在家里吃饭,色彩又一次灰暗下来了。虽然有灯光的暗黄色,但整个画面逃不出灰色的色调,就来人物的装束都是暗色调。在这一段里,故事出现了冲突,以灰白色来表现冲突时一个很好的技巧。 2、构图与景别 影视上的构图实际上和摄影的构图和有相同之处,影视作品中,好的画面构图,截出来就是一张很好的照片。这部感人广告片中,画面的处理也是有追求的,它在表达主题的同时,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会有很深的意味。

视听语言 整理版重点

1、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特写的基本类型:细节特写,道具特写,运动特写,环境特写,心理特写 2、景深: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镜头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不过,景深大小不仅取决于焦距,而是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光圈越窄景深越深 长焦\短焦\标准焦 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由于长焦摄影的视域较小,如果被拍摄物体是运动的,为了避免视角,往往需要配合变焦摄影。长焦镜头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的空间,让需要被观众看清楚的人或物对焦清楚,让其他层面失焦、成像模糊。长镜头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响风格中。 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造成前景画面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 标准镜头:无论是长焦镜头还是短焦镜头,往往都展现了一种人为的、主观化的影像风格。因此,如果我们需要拍摄纪实风格的影像,还原生活原汁原味的视觉质感,往往需要避免使用非标准镜头。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它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间中一切应有之物,因而也就相对更为符合窗式电影美学观念。 3、视觉残留: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视觉残留是每个人都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1829 比利时普拉托 4、焦距:焦距是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5、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连接关系、组合结构。所谓被摄元素,可以使明显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造型元素。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线条构图、例子:塑造空间的透视表现力量冲突对比《战舰》“敖德萨阶梯”对角线(或“X”形)构图与“丁”字形(或十字架形)构图两种图式交替出现,动荡的状态与平稳的状态交替出现,画面构图形式本身就形成了一种视觉节奏的变化。本段落大量运用对角线的构图、倾斜的画面,画面在构图形式上协调统一,保持了剪辑的连贯性,有效表现了屠杀场景所要体现的极度动荡不安的状态。相比于水平的、平稳的线条构成的画面,交叉点、倾斜的线条构成的画面,更有助于表现动荡与不安的情境。 几何形状构图、例子:承担审美的意义、叙事的功能《公民凯恩》三角形构图构图分析:1、观察画框内各被摄元素的位置、重心,是否对称、平衡或失重;2、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是紧或松;3、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中是否水平、垂直或倾斜;4、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线条;5、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几何形状;6、观察面框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7、观察光影、颜色的构成; 构图原则: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动态构图的原则 6、《战舰波将金号》苏联蒙太奇爱森斯坦体现导演对于画面形式表现力的严谨追求 《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十月》 7、灯光照明:灯光照明在影视拍摄中的作用是对于摄影的配合,灯光部门应该成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影视语言表现力的开掘,灯光照明本身逐渐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审美功能。灯光照明的作用主要包括:曝光(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是灯光照明的最基本的作用。在场景已有的自然光源照明不足的前提下,有必要人为地增强场景中的照明,以增强胶片的感光,提高画面的亮度。)、造型、构图、强调、抒情、其他作用。 光的性质:硬光、软光 光的主次:主光、补光 光的方位:水平方向(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垂直方向(平角光、顶光、底光)

视听语言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生成与演进 一早期的电影发明原理与基础 1.电影的发明首先是建立在人类认识并自觉运用“视觉暂留”现象的基础上。 2.“视觉暂留”是由罗格特提出,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特指出现在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而有短暂的暂留。 3.法国科学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俩,他们发现缝纫机的原理和电影放映机相似,经实验,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4.卢米埃尔兄弟是首先利用银屏进行投射式放映的人,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首次公映之日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之父” 二电影—从杂耍到艺术 1.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2.1903年鲍特的著名影片《火车大劫案》发展了卢米埃尔的户外真实的表现方法,他为叙述性电影开辟了道路,以至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 3.无声电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相继出现了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物和《一份国家的诞生》、《大独裁者》、《十月》、《摩登时代》等经典之作。电影迅速从幼年期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4.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电影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奠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开始。 5.格里菲斯让摄影机动起来,极大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 6.1927年,《爵士歌王》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7.1953年,马摩里安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又名《名利场》)。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9.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的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效果,基本上是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太注重剪辑,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起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 10.新现实主义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1.1960年至今,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命运动。 12.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打破商业电影垄断的道路,他的口号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这一次的电影运动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逐步形成了电影的语言体系。 13.193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有电视直播的世界博览会开幕式。

电影视听语言详解

电影视听语言 (一)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是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机位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而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冷静客观 (二)、运动镜头 镜头相对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包括镜头和整个摄影机两种情况)叫做运动镜头。、 1、推镜头 即光学镜头对准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1)、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2)、强化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3)、模拟视线的集中和投向 2、拉镜头 拉镜头的方向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摄影机向后退,这样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 (1)、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所处环境的关系(2)、拉出意外之物。有一部喜剧片,镜头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雪白的床单上一只手的特写,接着又一只手入画,紧紧地握着那只手的手指,然后两只手互相

揉捏起来。这时,人们都以为这肯定是一对情人在互相亲热。然而镜头拉出以后,我们看到原来是一个男人自己坐在床头捏自己的手。 (3)、结束一次叙述,进行换场或者收尾 (4)、造成剧中人物或者观众对主体物的远离感,赋予画面一种抒情色彩 3、摇镜头 这种运动镜头是指在摄影机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机身进行上下、左右甚至旋转式摇动的运动镜头。(1)摇镜头的种类: ①、纯描述性摇镜头 ②、表现性摇镜头 ③、戏剧性摇镜头 (2)摇镜头的作用: ①、扩大镜头表现视野、保持大范围空间的完整统一。 ②、在完整展现对象全貌的同时,有选择地表现细节。 ③、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间的关系。 ④模拟主观视线。 4、移动镜头 指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通过移动摄影机拍下的运动镜头便称为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论述(共2小题,每小题20分) 1、贝拉·巴拉兹认为电影语言的特征有哪些? (1)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景别。(2)能够把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镜头)。 (3)在同一场面中,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照一定顺序把镜头连结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序列。 2、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后面自己扩展) (1)分镜头分析:通过把影视作品还原为分镜头,理解作品的文本由局部到整体的完整结构。(2)截图、截取片段分析:有效的精读某一个镜头的影像,或某几个镜头的组合关系。 (3)机位图分析:更清楚的观察机位的选择,各个机位的组合,进而分析场面调度。 3、画框的概念:指用木条或者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4、构图的概念: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 5、画外空间构成的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话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6、角度的概念: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 7、从垂直夹角上看拍摄角度的分类及不同拍摄角度所可能表达的意义: (1)平视:镜头与悲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高度,典型的新闻摄影的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 (2)仰视: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被摄物体显得很高大,有从上往下倾轧的势态,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 (3)俯视: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被拍摄物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 8、中景的特点:中景是一种展现现场景局部或任务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中景技能看到人物的面部部分表情,又能看到部分身体的动作和姿态。在影视作品中常用语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家你的行动、交流,生动的展现人物的动作、姿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