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环境考研中心经典笔记之

环境学

(2018版,左玉辉)

环境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

适合专业:环境科学

淘宝网店:https://www.doczj.com/doc/4317867014.html,

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

【展示细节】:介绍不同板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提升复习效果。

笔记使用说明

本套笔记由环境考研中心倾力打造,适用于考左玉辉《环境学》这本书的院校。主要内容包括:

1、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课堂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

各校出题虽然各具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或一本书来说,其侧重点大体类似。同类院校之间指定同一本书,出题无外乎书上的侧重点+外延。我们积累各个同类院校的相关出题,并将真题插入到笔记的各知识点中,那么每一章普遍的考点、考法、有无外延等情况,一目了然。

2、同类院校3年初试真题答案详解

同类院校的真题及答案,应对考试有两个作用:一是供参考侧重点;二是供大家模拟练习。题目作答,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参考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3、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学》经典习题集

本习题集参考众多同类参考书。下文中有相关介绍。

同类参考书知识点想通,不过关于一些知识点的解释、语言组织稍有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若指定参考书的知识点表述太简略或语言组织不恰当,可参考其他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答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参考书保持一致,只要语言组织到位、要点齐全,皆可得分。因而本习题集供大家巩固知识点,锻炼答题技巧之用。

二、资料更正说明

上文即环境考研中心设计这份全套笔记的初衷和缘由。本套笔记在编纂的过程中,听取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意见,使得我们这套笔记日益完善。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多给我们提意见,以便更好的打造更优秀的笔记。特别感谢环境小组的辛勤工作,同时感谢参与资料编辑的其他师弟师妹,还有负责审核和检校的工作室同仁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由于所有内容都由键盘输入,再加上校核水平有限,如果资料里面有错别字或不恰当内容等,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和指正!

环境考研中心

环境考研中心买家权益提示:

1、收到资料后,可以任意查阅和浏览,在不涂画、不复印的前提下,如果对资料内容不满意,三天之内(以签收时间为准),联系我们,可以直接退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解除大家对资料质量的担忧,保障大家的权益。

2、大家都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特别是专业课这块,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总之,环境考研中心会陪伴大家度过这一年时光。

【展示细节】:超详细目录,让你更快检索信息;清晰的逻辑线,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目录

序言...............................................................................................................................................................................I

一、关于“环境考研中心”.............................................................................................................................I

二、“环境考研中心”关于考研的一些看法................................................................................................II

三、全套笔记使用说明...................................................................................................................................III 版块一关于本套笔记整体格式与内容说明 (1)

一、笔记章节框架内容设置说明 (1)

◇备考指南 (1)

◇知识点解读 (1)

◇环境考研中心补充资料汇总 (1)

◇经典例题详解 (1)

二、关于笔记中各知识点权重的说明 (2)

三、关于笔记中内容组织格式说明 (2)

版块二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2018精品笔记及考试重点、难点解析 (3)

第一章水环境 (4)

◇备考指南 (4)

1、本章内容概述 (4)

2、本章出题特点 (4)

3、本章复习建议 (4)

◇知识点解读 (5)

知识点1:水资源与水环境(了解) (5)

知识点2:水资源的概念和特性及其解决对策(重点☆) (7)

知识点3:防洪减灾、旱灾减灾(了解) (8)

知识点4:水污染(重点☆) (11)

知识点5:水污染源(了解) (13)

知识点6:水环境质量标准(了解) (15)

知识点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重点☆) (17)

知识点8:水污染控制(重点☆) (18)

知识点9:水污染三级控制的内容(了解) (20)

◇环境考研中心补充资料汇总 (21)

◇经典例题详解 (23)

第二章大气环境 (24)

◇备考指南 (24)

1、本章内容概述 (24)

2、本章出题特点 (24)

3、本章复习建议 (25)

◇知识点解读 (25)

知识点1:大气的成分、边界层及其特征(了解) (25)

知识点2:大气分层及其特征(掌握) (26)

知识点3:大气污染(重点☆) (26)

知识点4:空气质量(了解) (28)

…………

第十七章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 (122)

◇备考指南 (122)

1、本章内容概述 (122)

2、本章出题特点 (122)

3、本章复习建议 (122)

◇知识点解读 (122)

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掌握) (123)

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了解) (124)

知识点3:五律协同中五律的关系(了解) (125)

◇环境考研中心补充资料汇总 (125)

◇经典例题详解 (126)

版块三重点高校《环境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教材为左玉辉) (126)

一、西北农大资环院《环境学概论》初试真题试卷1及参考答案 (126)

二、东华大学环境院《环境学》初试真题试卷1及参考答案 (132)

三、中国海洋大学环科院《环境学》初试真题试卷1及参考答案 (139)

版块四左玉辉老师《环境学》教学课件(电子版,后续发送) (145)

一、课件说明 (145)

二、课件与笔记的区别 (145)

三、怎么使用课件 (145)

版块五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学》经典习题集(纸质版,另附) (145)

一、编撰说明 (145)

二、参考来源 (146)

结束语 (146)

注意:

本文档为环境考研中心制作的缩略版,仅供大家了解资料框架和结构,并非资料的完整版。如果同学们想了解资料详情欢迎前来咨询。购买资料的时候切勿直接转账给对方,一定要通过淘宝购买,以防上当受骗。

版块二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2018精品笔记及考试重点、难点

解析

【展示细节1】:重难点解析以及精品笔记,节省大家复习时间,事半功倍的神器!

第二章大气环境

◇备考指南

【展示细节2】:通过备考指南,明确考点、重点和复习要求。

1、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气的成分、五大边界层及其特征、大气污染(概念、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和控制措施)、空气质量、生物质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本章出题特点

本章每个知识点基本都有相关考题出现,其中大气的分层及其特点、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煤烟型和尾气型烟雾的区别、光化学烟雾的概念、成因已成为每年常考题,这些知识点大部分是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但是涉及光化学烟雾和两种烟雾成因、危害等比较时则会出现简答题和论述题。

3、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复习:

(1)掌握大气的分层及其特征。

(2)重点掌握大气污染有关知识点(包括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

(3)了解大气的成分、边界层及其特征。

(4)了解空气质量基准、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

(5)掌握一些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和技术

本章内容意义及其重大,根据历年考题总结,本章主要考察了大气分层、大气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需重点掌握和记忆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的类型,这一部分历年考察较多,同时还需记忆理解烟气脱硫脱氮的技术和原理。

◇知识点解读

【展示细节3】:按照知识点进行复习,逻辑清晰、层次明了;对重点和考点进行标记,方便大家复习。

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知识点1:大气的成分、边界层及其特征(了解)

一、大气的成分

大气是由多种气态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包含有N2、O2、Ar、CO2等

各种气体,以及水汽、水滴、冰晶、尘埃和花粉等。大气中除固态、液态物质及水汽之外的全部混合气体

称为干洁空气。

二、大气边界层及其特征

在对流层下部靠近下垫面的1.2~1.5km范围内的薄层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因为贴近地面,大气运动

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这一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在此层

活动。所以,边界层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①湍流运动

在大气边界层中,由于下垫面粗糙度的影响,风速越靠下层变得越小,因而产生了风速的垂直梯度,形成湍流。(湍流是一种具有强烈涡旋性的不规则运动,在边界层大气中,几乎总是存在湍流运动)。当

太阳辐射加热地面时,产生的热力对流也会引起湍流。近地面湍流强弱主要与下垫面粗糙度、平均风速和

大气稳定度有关,下垫面越粗糙,平均风速越大,大气越不稳定,湍流越强。因为几乎所有场合污染物的

扩散都是在大气边界层中进行的,因此,边界层大气运动的高度湍流性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起着重要作用。

…………

【展示细节4】:列举参考真题,明确考查形式,方便查漏补缺。

知识点2:大气分层及其特征(掌握)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的垂直运

动状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对流层:对流层内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每100m降低0.65℃。对流层中湍流、对流作用从不停止,因此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对流层很薄,但总质量却

占了整个大气层的75%。此外,对流层也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层,大气污染现象也

主要发生在这里。

平流层:在其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高,其下半部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较少。平流层内大多作

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而且大气干燥,没有对流层中的云、雨等天气现象,尘埃也比较少,大气透明

度好,是现代超音速飞机飞行的理想空间。但是,大气污染物能在该层长期存在。

中间层:该层的臭氧稀薄,而且氮、氧等气体所能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吸收,因

此温度类似对流层的情况,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

参考真题:★【东华大学,2010年真题】填空题:大气环境容量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B)混

合层厚度B.湍流运动强度C.风速大小D.云量

参考真题:★【中国海洋大学环科院,2016年真题】多选题:由于大气质量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均匀,结合大气的运动状况,并考虑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电荷等性质的差异,将大气圈进行分层。属于大气圈分

层的是()

A逸散层B暖层C电离层D热成层

参考真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真题】简答题: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垂直变化,简述其

分层及各层特性。

【展示细节5】:对重点和非重点直接标注,节省复习时间。

环境考研中心2018考研独家版权淘宝店铺:https://www.doczj.com/doc/4317867014.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为2018年1月知识点6:生物质能(了解)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第四大能源,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世界上生物质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它包括薪柴、农林作物、农业和林业残剩物、食品加工和林产品加工的下脚料、城市固体废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

生物质能开发应用的主要方面:

①在一些农村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能量一物质循环系统,使秸秆中的生物质能以沼气的形式缓慢地释放出来,解决燃料问题;

②是建立以植物为能源的发电厂,变“能源植物”为“能源作物”,如“石油树”,绿玉树,续随子;

③种植甘蔗、木薯、海草、玉米、甜菜、甜高粱等,既可作食品工业的原料,又可制造酒精以代替石油。

【展示细节6】:补充书本外的内容,扩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

◇环境考研中心补充资料汇总

环境考研中心补充资料:酸雨

(1)概念

酸雨是酸沉降中的湿沉降,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冰雹等各种降水形式。

(2)主要污染物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和NO2,其中SO2最重要。

SO2的物理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1:40)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较强的还原性,SO2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强还原性;弱氧化性,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形成条件: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有颗粒气溶胶存在(凝聚水分吸收SO2表面催化氧化SO2+H2O→H++HSO3-;2HSO3-+2H++O2→2H2SO4雾);无风或静风。

(4)形成机制

煤烟粉尘吸水形成浓雾,一方面吸收SO2,粉尘中的Fe、Mn等催化氧化产生H2SO4;另一方面吸收气相氧化产生的SO3生成H2SO4及硫酸盐气溶胶,经过雨水冲刷进入土壤、水体等生物环境中。

(5)危害

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一方面通过水体pH降低导致鱼类死亡。另一方面是由于酸雨浸渍土壤,侵蚀矿物,使铝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沿基岩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同时磷酸盐由于铝附着,难以被生物吸收,其营养价值降低,并使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初级生产力降低。

…………

参考真题:★【中国海洋大学环科院,2013年真题】综合分析题:(1)什么是酸雨?其通常被成为“空中死神”的依据在哪?(4)研究发现,该城市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且城市的上风向分布有火电、钢铁、造纸、化工等排放SO2的企业,市区居民多以煤炭作为燃料,请据此提出控制改成是酸雨强度和频率的对策。

【展示细节7】:通过经典例题,展示常考题型,方便举一反三。

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经典例题详解

【环境考研中心经典例题之一】辨析“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中国海洋大学)例题详解:

(1)光化学烟雾

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高氧

化性的混合气团。

特征:①棕黄或淡蓝色烟雾;②夏季晴天发生;③氧化型烟雾;④刺激性;⑤是一种循环过程,白

天生成,傍晚消失。

污染源:大气中NO2和碳氢化合物;NO向NO2转化是关键;碳氢化合物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

组分。

…………

伦敦烟雾(硫酸型烟雾)洛杉矶烟雾(光化学烟雾)

定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在有水气,含有重金属的飘尘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

学或光化学而生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的

现象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它是高浓度氧化剂的混合物

起源燃煤汽车排气

条件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日光较弱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湿度较低,日光强烈

特征还原性,烟雾呈黄色,白天黑夜连续强氧化剂;烟雾呈蓝色;刺激人的眼睛,是橡胶制

品开裂,伤害植物叶子,使建筑物老化变旧

成分颗粒物,二氧化硫,硫酸雾等臭氧、PAN、高活性游离基、某些醛酮,总称为光

化学氧化剂

来源SO2来源:

(1)天然来源:由天然源排入大气中的硫化

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硫。

(2)人为来源:含硫燃料的燃烧过程,硫化

物矿山的焙烧,冶炼过程NOx来源

(1)天然来源:土壤和海洋中有机物的分解,属于自然界的氮循环。

(2)人为来源:大部分来自化学燃料的燃烧过程;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

Tips:【环境考研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4317867014.html,)对考研的真心看法】

考研不容易,但考研又如此重要,大三的这次机会最为难得,所以资料的作用显而易见;考研复习也不仅仅是拿到资料,还有平时专业课复习的疑问和困惑,还有复试的应对,还有面试的准备,这些都是资料售后的过程。所以不要一味图便宜,还是要找个信得过的资料和服务提供者。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同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都是永恒真理。要不然最终吃亏的可能还是自己。

版块三重点高校《环境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教材为左玉辉)【展示细节】:同参考书院校考研真题答案详解,方便巩固重点

二、东华大学环境院《环境学》初试真题试卷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环境考研中心2018考研独家版权淘宝店铺:https://www.doczj.com/doc/4317867014.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为2018年1月

1、臭氧耗损潜势(ODP)

指某种物质在其大气寿命期内,造成的全球臭氧损失相对于同质量的CFC-11排放所造成的臭氧损失的比值。

2、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指数又称未空气污染指数(缩写为API)。它是环境质量指数或环境污染指数中的单要素指数。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

二、填空题

1、按污染源排放形式,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2、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光化学烟雾的化学性质属于氧化型,而硫酸烟雾的化学性质为还原型。

3、在环境空气质量(GB3095)中,二氧化氮的环境质量浓度标准限值有三个,分别是:年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

4、两个相邻的噪声源对某一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值均为70dB(A),则该点受到的总影响值为73dB(A)。

计算步骤:Leq=L1+3=70+3=73dB(A)

…………

三、简答题

1、请解释温室效应?列举5种温室气体?简述全球变暖的危害有哪些方面?为减缓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对策?世界各国在控制全球变暖的努力中,何谓“清洁发展几种(CDM)”?

【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解析】气候变化是研究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研究气候问题首先明确全球变暖如何产生,危害要涵盖各个方面,比如对人、对生态环境、对动物等的影响。

温室效应: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O2,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水汽(H2O)、CO2、N2O、CH4、PFC S、SF6、氟利昂

全球变暖的危害:

(1)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2)旅游业受到危害。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使某些脆弱性物种消失

②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割据发生了变化,同时也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

…………

四、论述与分析题

3、某一以牛羊养殖为主要业务的农场远离城市区域,因此没有接通市政污水接纳管道,而当地的环保政策不允许该农场产生的畜禽废水和工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地表水中,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后方可纳入周围的地表水体,但是该农场周围有大片的空置土地。

(1)请你为该农场提供一个污水生态化、低成本处理的方法,简要描述其思路。

(2)请你简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其主要净化机理是什么?

【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解析】考考察教材知识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远离城市区域以牛羊养殖为主要业务的农场,在没有接通市政污水接纳管道的情况下要使水质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需要将尾水进行回用处理。

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1)要使农场污水生态化,可采用生态农业方法。在空置土地上种植蔬菜,同时可养殖鸭等禽类。

牛羊的粪便可用作藻气发电,一部分也可用于蔬菜的有机肥,蔬菜可供牛羊、鸭食用,同时鸭进入河流可

对水进行搅拌,有利于污染物的分解。

(2)净化机理:

①物理过滤: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具有截流、滤除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能。

②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非极性吸附。

③化学反应与化学沉淀:重金属离子与土壤的某些组分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难溶化合物而沉淀。

④微生物代谢下的有机物分解。

⑤植物吸附与吸收:在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作物吸收、吸附而去除,再通过作物收获将其转移出土壤系统。

类型:

①慢速灌溉:即用污水灌溉农田、草场和林地。污水通过植物吸收、蒸腾、蒸发和渗漏而得到处理,处理后一般地表1m左右深处水质得到很好改善。

…………

版块四左玉辉老师《环境学》教学课件

【展示细节】:高校上课课件,便于梳理知识点,筛分重难点

课件是课堂知识的精华,也是科目知识的概括。因为原版课件图片等众多,打印不出效果,所以我们

提供的是《环境学》的电子版课件,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件说明

本课件是左玉辉老师的上课课件。左玉辉老师来自南京大学。各校所考参考书为左玉辉《环境学》的话,左玉辉老师本人的上课课件,可供梳理教材知识之用。

二、课件与笔记的区别

课件是课堂上老师给该校本科生课堂上教学时使用的引领学生入门及基础知识的汇总,更多体现了老

师对该学科的注解。而笔记则是由相关同学根据自己对重点的把握、考题的探索总结的一套注解。两者都

是考这门科目必不可少的、前后相继的辅助工具。

版块五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学》经典习题集(纸质版,另附)【展示细节】:结合6本参考书,查漏补缺,锻炼答题技巧

环境考研中心2018考研独家版权淘宝店铺:https://www.doczj.com/doc/4317867014.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为2018年1月

一、编撰说明

本习题集是由环境考研中心环境小组组长戴学姐总结。

首先,出题具有较强随机性,各校出题也不仅仅局限于指定参考书。因而大家复习时,必要的话,可阅读同类参考书。

其次,同类参考书知识点想通,不过关于一些知识点的解释、语言组织稍有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若指定参考书的知识点表述太简略或语言组织不恰当,可参考其他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再次,答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参考书保持一致,只要语言组织到位、要点齐全,皆可得分。因而本习题集供大家巩固知识点,锻炼答题技巧之用。

二、参考来源

基于以上原因,现学姐参考以下同类参考书,总结出相关重点习题,并附答案,供大家参考。

1、何强《环境学导论》

2、刘培桐《环境科学概论》

3、左玉辉《环境学》

4、周培疆《现代环境科学概论》

5、陈英旭《环境学》

6、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

7、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考研中心2018年考研温馨小贴士】: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结束语

环境考研中心买家权益提示:

1、收到资料后,可以任意查阅和浏览,在不涂画、不复印的前提下,如果对资料内容不满意,三天之内(以签收时间为准),联系我们,可以直接退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解除大家对资料质量的担忧,保障大家的权益。

2、大家都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特别是专业课这块,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总之,环境考研中心会陪伴大家度过这一年时光。

注意:

本文档为环境考研中心制作的缩略版,仅供大家了解资料框架和结构,并非资料的完整版。如果同学们想了解资料详情欢迎前来咨询。购买资料的时候切勿直接转账给对方,一定要通过淘宝购买,以防上当受骗。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环境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 )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出版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 2.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来源和定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 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五律协同与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与 科学发展

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关系。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如果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 3.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大会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世界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艰巨责任,也是人类的紧迫目标,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为着全体人民及其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尽管大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较粗浅,尚未确定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途径,尤其是没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责任,但它使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5.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此外,各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大会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总动员,使人类迈出了跨向新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生物环境【圣才出品】

第六章生物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剂量—效应关系 答:剂量—效应关系是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剂量与个体或群体呈现某种效应的定量强度,或平均定量强度之间的关系。 2.三致作用 答:三致作用是指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致癌作用是指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致突变作用是指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致畸作用是指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3.生物入侵 答: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其入侵途径主要是人为有意引入,无意识引入以及自然入侵。生物入侵会造成经济损失、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和威胁人体健康等危害。 4.生物安全 答: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广义的生物安全包括人类的健康安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与人类生存有一定关系的环境生物安全。狭义的生物安全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和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安全。 5.生物多样性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

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6.遗传多样性 答: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等多个层次上。 7.景观多样性 答: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由自然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各种活动所形成的。从原理上讲,景观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其他所有层次的多样性。 8.存在价值 答:存在价值是指环境的非利用价值。人们因感知某环境资源的存在而获得的满足,与是否实际利用该资源完全无关。存在价值是自然环境一种内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权利的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述光照因子、温度因子、水因子的生物作用。 答:生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生物依靠这些特征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生物适应。光照、温度、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在生态

左玉辉环境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sz《环境学》全书复习资料 六、生物环境 1.生物入侵的概念,途径及危害P194-197(名词解释、简答) 生物入侵又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 入侵途径主要有:(1)人为有意引入,包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其目的是为了生物防治引入物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入物种、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入物种以及在战争中运用细菌或病毒等作为武器;(2)无意识引入,即通过国际人员往来、商品贸易渠道、交通工具、海洋垃圾等引入的;自然入侵,即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或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传播的。 对环境的危害:(1)入侵物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种群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2)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物种。(4)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燃性(5)影响遗传多样性(6)危害农林业和经济的发展(7)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生物多样性P199-204(填空) 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七、全球化 1.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目标、措施P240-241(简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2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凑个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3坚持公约主导地位。《气候公约》及其《精度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各做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国性的国际公约。4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圣才出品】

第四章 固体废物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固体废物定义 固体废物来源 固体废物来源和分类 固体废物分类 固体废物排放量 固体废物污染途径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特点 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管理法规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原则 固体废物管理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标准 综合利用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输送 固体废物的输送 预处理 物化处理 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 固体废物的处理 热处理 生物处理 海洋处置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陆地处置 冶金及电力工业废渣的利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化学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 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废塑料的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废橡胶的再生利用 废纸的再生利用 农林固体废物 其他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污泥 固 体废物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固体废物来源和分类 1.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的来源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3.固体废物的分类 (1)按化学活性分类 固体废物按化学活性分为化学活性废物(易燃易爆废物、化学药剂等)和化学惰性废物(废石、尾矿等)。 (2)按化学性质分类 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农业固体废物、食物残渣、剩余污泥、废纸、废塑料等)和无机废物(高炉渣、钢渣等)。 (3)按形态分类 固体废物按形态分为固态废物(粉状、粒状、块状)、半固态废物(剩余污泥)和液态废物。 (4)按污染特性分类 固体废物按污染特性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①一般固体废物是指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②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第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篇环境问题篇 第一章水环境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水资源和水环境 1.地球上的水 地球表层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等的一切淡水和咸水,大气中的水汽、水滴和冰晶,土壤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南北两极冰盖和各大陆高山冰川中的冰,以及生物体

内的水,构成了一个大体连续、相互作用、不断相互交换的圈层,称为水圈,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圈层之一。 (1)水量及其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由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部分构成。 ①海洋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4%。 ②陆地水包括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6%;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冰盖和冰川,80%位于南极地区难以开发利用,其次为地下水。 直接供应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河水和湖泊淡水的数量很少,是水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水的自然循环 ①水循环的定义 水循环即水的自然循环,它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②水循环的过程 从全球范围看,从海洋的蒸发开始,蒸发形成的水汽大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少部分被气流输送至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水汽凝结成降水。海洋上空的降水回落到海洋,陆地上空的降水则降落至地面,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和湖泊,一部分渗入土壤与岩石空隙,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后都汇入海洋。由此构成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自然水循环系统。

图1-1水的自然循环过程 ③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④水循环的必要条件 水循环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在地表温度、压力下水可以发生气、液、固三态转换。 ⑤水体的更替周期 水体的更替周期是指不同水体在循环过程中被全部更换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 (3)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①天然水的定义 天然水是由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所组成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溶液综合体。 ②天然水的化学成分(见表1-1) 表1-1天然水的组成

《环境学》左玉辉复习资料全

933 环境学(初试大纲) 考查目标 《环境学》是我校为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环境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兼顾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环境污染含义、特征及作用机制。 3.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相关知识。 4. 掌握全球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 5. 掌握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6.具有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 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 方式为闭卷、笔试,可使用计算器。3.考试题型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考查容 1.环境、环境问题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沉降、沙漠化等)的形成机制、危害与防治对策。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的根源。2.环境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3.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4.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及物理环境等污染的含义、特征、类型、作用机制及控制方法。5.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基准相关知识。 7.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 8.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科学发展观。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 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聚落环境 B.地理环境 C.地质环境 D.人类环境 【答案】D 【解析】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及科学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是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因此,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方法介于土地处理和水生生物处理之间。 A.慢速灌溉 B.快速渗滤 C.表面径流 D.人工湿地 【答案】D 【解析】人工湿地方法介于土地处理和水生生物处理之间。其构造为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按一定的坡度填充一定规格的填料(如土壤、碎石、沙等)形成填料床,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构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具有调节气候、促进土壤发育、保护水资源、分解和吸收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备择价值 D.存在价值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和科学研究素材等方面;②间接价值,体现在环境和生态价值等方面,具有调节气候、促进土壤发育、保护水资源、分解和吸收污染物等生态功能;③备择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为人类适应自然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④存在价值,生态学强调生物多样性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任何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利,与人类需求无关。 4.中国未来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 A.城市区域属于人口的自然负增长区域 B.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降低 C.人口低增长率状况会持续较长时间 D.中国未来10年就可实现人口总量下降 【答案】C 【解析】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最突出的两大特点是:①人口总量剧变。人口总量高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高峰即将到来,高峰过后人口总量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迅速下降,并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变化)【圣才出品】

第七章 全球变化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全球变化概述 1.全球变化的概念 (1)全球变化的由来 全球变化一词最早用于表述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安全 和生活质量逐渐降低这一特定现象。 (2)全球变化的内涵 ①全球变化是指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直接或潜在影响、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 ②全球变化的过程涉及三个基本方面,即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3)全球变化研究 全球变化的概念 全球变化概述 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后果 近现代气候变化回顾及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全球变化中的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后的全球环境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全球 变化

①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②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及方法; ④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建议。 2.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 (1)四大研究计划 ①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②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③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 ④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大气组成变化、生态系统变化、全球碳循环、全球人文、气候多样性的变化、全球水循环等专题。 (2)全球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主要从大气化学、生物排放和海洋生物化学三方面进行研究。 ②陆地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就植被在地球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和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③地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模拟 把海气耦合模式与陆地过程模式及环境系统中的化学过程、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耦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④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预测全球变化对农业、海岸带、能源等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在有关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源—环境调控)【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资源—环境调控 1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能源利用五律解析 1.化石能源 (1)自然解析 首先,作为能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储量要足够丰富,在考察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能源的 可再生性和地理分布。其次,能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包括能量密度和能源形态也要加以考虑。 ①资源量 总体而言,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紧缺,虽然煤炭资源是国内最具优势的能源,但资源量也不容乐观,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资源尤其短缺。我国能源供应将面临长期后备资源不足,特 化石能源 核能 能源利用五律解析 水电 风能和太阳能 生物质能 “四地” “四地”平衡基本概念 “四地”平衡 土地利用五律解析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需求预测 “四地”平衡五律解析 自然解析 技术解析 水资源—环境调控—大西线调水 经济解析 社会解析 环境解析 资 源—环境调控

别是优质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近期来看,化石能源的资源量可以保证与目标的协同,但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的资源量是有限的,终将耗竭,供给不可持续,与目标拮抗。 图15-1 化石能源五律解析(近期) 图15-2 化石能源五律解析(远期) ②自然属性 a.能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包括能量密度和能源形态,是决定能源开发利用重要因素。 b.相对于化石能源而言,多数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分散性强、不稳定、不连续,随时间、季节,以及气候等变化,造成现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成本高、效率低,大规模推广应用困难。 c.为了供应适合消费需要的能源,必须将能源转换成为容易储存、运输、分配并能在各种设备中使用的形态。 (2)技术解析

①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煤炭开发、燃烧、转化、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 ②油气利用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加,但其供应却严重不足,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由此产生的对油气高效开采和加工利用新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③电力 从发电设备技术看,提高火电的转化效率,降低火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是可行的。 (3)经济解析 目前化石能源的市场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未能体现出化石燃料的真实价格。长远来看,尽管化石燃料支撑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其资源量的短缺性将使其价格逐渐升高,难以继续支撑经济的发展。寻找廉价的替代能源,并且尽可能使用廉价的能源以提高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度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4)社会解析 ①能源安全意味着在国家、地区、消费者等各层面,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有足够的、多样的、环境友好的和能支付得起的能源供应和服务,从而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达到长期能源安全,应大力发展替代能源,保障能源安全。 ②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和谐及国际形象。 (5)环境解析 ①传统化石能源的局限性,是造成能源和环境问题、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化石能源从开采、加工、运输到使用的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左玉辉第二版环境学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环境考研中心经典笔记之 环境学 (2018版,左玉辉) 环境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 适合专业:环境科学 淘宝网店:https://www.doczj.com/doc/4317867014.html, 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

【展示细节】:介绍不同板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提升复习效果。 笔记使用说明 本套笔记由环境考研中心倾力打造,适用于考左玉辉《环境学》这本书的院校。主要内容包括: 1、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课堂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 各校出题虽然各具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或一本书来说,其侧重点大体类似。同类院校之间指定同一本书,出题无外乎书上的侧重点+外延。我们积累各个同类院校的相关出题,并将真题插入到笔记的各知识点中,那么每一章普遍的考点、考法、有无外延等情况,一目了然。 2、同类院校3年初试真题答案详解 同类院校的真题及答案,应对考试有两个作用:一是供参考侧重点;二是供大家模拟练习。题目作答,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参考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3、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学》经典习题集 本习题集参考众多同类参考书。下文中有相关介绍。 同类参考书知识点想通,不过关于一些知识点的解释、语言组织稍有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若指定参考书的知识点表述太简略或语言组织不恰当,可参考其他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答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参考书保持一致,只要语言组织到位、要点齐全,皆可得分。因而本习题集供大家巩固知识点,锻炼答题技巧之用。 二、资料更正说明 上文即环境考研中心设计这份全套笔记的初衷和缘由。本套笔记在编纂的过程中,听取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意见,使得我们这套笔记日益完善。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多给我们提意见,以便更好的打造更优秀的笔记。特别感谢环境小组的辛勤工作,同时感谢参与资料编辑的其他师弟师妹,还有负责审核和检校的工作室同仁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由于所有内容都由键盘输入,再加上校核水平有限,如果资料里面有错别字或不恰当内容等,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和指正! 环境考研中心 环境考研中心买家权益提示: 1、收到资料后,可以任意查阅和浏览,在不涂画、不复印的前提下,如果对资料内容不满意,三天之内(以签收时间为准),联系我们,可以直接退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解除大家对资料质量的担忧,保障大家的权益。 2、大家都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特别是专业课这块,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总之,环境考研中心会陪伴大家度过这一年时光。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物理环境【圣才出品】

第五章物理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噪声 答:噪声是指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噪声会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它不单独取决于声音的物理性质,而且和人类的生活状态有关。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2.放射性污染 答: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使局部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现象。放射性核素排入环境后,由于大气扩散、水流输送、地下水运输,会在自然界中稀释和迁移,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最后进入人体,使人们受到放射性伤害。其来源主要有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以及医疗照射等。 3.白亮污染 答:白亮污染是光污染的一种,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白亮污染会引发意外事故,伤害身体健康,以及间接造成经济损失。 二、简答题 1.噪声的主要特性和来源有哪些? 答: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1)噪声的主要特性

①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周围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②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③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 (2)噪声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如小轿车、载重汽车、电车、火车、拖拉机、摩托车、轮船、飞机等,在行驶过程中会发出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等各种噪声,而且行驶速度越快噪声越大。 ②工业生产噪声。工业生产离不开各种机械和动力装置,这些机械和动力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消耗后以声能的形式散发出来而形成噪声。 ③社会生活噪声。由于商业经营活动、儿童在户外的嬉戏、各类家用电器的使用(尤其是各种音响设备),以及家庭舞会等,使城市居住区内的噪声源种类和噪声的强度均有所增加。 ④建筑施工噪声。建筑工地常用的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产生的噪声级常在80dB以上,对邻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干扰很大。 2.简述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答:近几十年来,由于核武器的频繁试验、核工业的不断发展、供医疗诊断用的电离辐射源的增加等,放射性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污染问题。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有:(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二~三篇)【圣才出品】

第二篇环境学原理篇 第八章环境多样性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进化 答: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体在历史发展中遗传组成的变化。生物进化的范围很广,包括某一物种、某一类群直至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现代的各类生物都是由较原始的古代生物经过长期、缓慢、复杂的进化过程演变而来的。 2.生态过程 答:生态过程是指生态系统内部,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迁移转化过程的总称。生态过程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等过程。 3.生态平衡 答: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状态是因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或自我恢复)能力,自动调节力是有限度的,外力干扰超过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破坏,表现为结构破坏和功能衰退。 4.环境效应

答: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环境效应按起因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5.生态效应 答:生态效应是指人为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的现象。如工业燃煤排出大量CO2,可能产生温室效应;SO2直接危害植物,还可形成酸雨,抑制林木、土壤微生物等正常生长活动。 6.气象灾害 答: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变化产生的各种天气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由于气象灾害的多样性与随机性、表现的隐蔽性、灾害的起源与路径的变动性、群发性,使得产生的后果更加多样化。 二、简答题 1.环境的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基本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环境多样性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和创造多样性,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1)自然环境多样性 自然环境中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环境过程、环境形态,以及环境功能都具有多样性。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环境科学【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环境科学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科学 答:环境科学是指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找人类与环境协同演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有: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结构、功能及其演化机制和规律;②揭示人类活动同环境和生态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关系;③探讨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及效应;④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人类和生物的毒理作用和影响;⑤研究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及管理措施;⑥探讨人类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论和方法等。 2.环境基本规律 答:环境基本规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律规则和五律协同四项基本原理。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环境多样性是基础规律,认识和解读环境多样性、揭示环境多样性的内在规律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人与环境和谐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核心规律,度量、维系和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是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环境规则,是环境管理的基本科学问题。五律解析是认知环境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五律协同是确定解决环境问题最佳策略的综合决策方法,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是环境决策的核心科学问题。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答:(1)环境与自然的联系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环境与自然的区别 “人与环境”和“人与自然”。“人与自然”是当前讨论环境问题时常用的一个概念,通常很容易被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这是人们误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的结果。 事实上,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而人工环境又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频繁、强度最大的重要环境客体。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容易使人们误以为人工环境的建设就是对“自然”的破坏,进而导致对必要的人工环境(例如大型水利工程、城乡人居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抵制。“人与环境”有三层含义,即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工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能够较为全面地概括环境规律的适用对象。 2.简述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 答: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其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其涉及范围之广是其他学科所研究的环境无法相比的。在环境科学研究中,不同的环境在功能和特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常,根据环境特征和功能的差别,将人类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不断影响自然环境的质量。例如,人类对植被的开发会引起土壤、

环境学左玉辉第2版配套练习题库

环境学左玉辉第2版配套练习题库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篇环境问题篇 第二篇环境学原理篇 第三篇环境调控篇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篇环境问题篇 第一章水环境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三章土壤环境 第四章固体废物 第五章物理环境 第六章生物环境 第七章全球变化 第二篇环境学原理篇 第八章环境多样性原理

第九章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第十章规律规则原理 第十一章五律协同原理 第十二章环境科学 第三篇环境调控篇 第十三章人口—环境调控 第十四章经济—环境调控 第十五章资源—环境调控 第十六章生态—环境调控 第十七章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篇环境问题篇 一、选择题 1兼有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双重特性的是()。[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研] A.钙循环

B.铁循环 C.磷循环 D.汞循环 E.锰循环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在气体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有O2、C O2、N、Cl、Br、F等。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物质,它们的主要储存库是土壤、沉积物和岩石,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明显,循环性能一般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性循环的物质有P、K、Na、Ca、Ng、Fe、Mn、I、Cu、Si、Zn、Mo等,其中P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元素。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循环。汞循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典型,汞以元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因此汞循环兼有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双重特性。 2富营养化是一种水污染现象,正确的描述是()。[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研] A.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水流流速较快区域 B.发生在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 C.只有含氮、磷的物质排放水体才会发生富营养化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规律规则原理 1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规律规则原理概述 1.规律 (1)规律的内涵 ①定义 规律,又称法则,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②分类

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和环境规律。这五类规律以人类智力行为为界可以分成以下两组: a.自然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行为规律是自然规律,属于非智力行为规律; b.人类智力行为规律包括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以及环境规律,它们依次是人类技术行为、经济行为、社会行为规律,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指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则 (1)规则的定义 规则是人为规定的,规范人类行为的伦理道德、规章制度、法律条例、标准规范等的总和。 (2)规则的分类

表10-1规则的分类 3.规律与规则 表10-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4.规律规则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由其背后的规律决定的,但其最终发展方向可能与期望相符,也可能与期望相反,这就取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人类行为所遵守的规则是否顺应了相应的规律。 偏离规律的规则往往是事物发展的离心力,背离规律的规则常常是发展的阻力,只有顺应规律的规则才是发展的动力,这就是规律规则原理的内涵。 二、环境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基准 (1)定义 环境基准是环境质量基准的简称,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环境基准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质量基准、水质量基准和土壤质量基准等;按保护的对象可分为保护人体健康的环境卫生基准、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水生生物基准、保护森林树木和农作物的植物基准等。同一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要素中,或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有不同的基准值。 (2)环境基准的研究 ①环境基准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其研究成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②环境基准的研究一般投资大、耗时长,一种环境基准资料的获得往往需要做较长时间大量而细致的研究工作; ③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④环境基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某一污染物,完整的环境基准资料应该是各种环境基准组成的体系,而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只需研究其中主要的环境基准。 (3)环境基准概览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篇环境问题篇 一、选择题 1.兼有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双重特性的是()。[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研] A.钙循环 B.铁循环 C.磷循环 D.汞循环 E.锰循环 【答案】D 【解析】在气体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有O2、CO2、N、Cl、Br、F等。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物质,它们的主要储存库是土壤、沉积物和岩石,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明显,循环性能一般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性循环的物质有P、K、Na、Ca、Ng、Fe、Mn、I、Cu、Si、Zn、Mo等,其中P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元素。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循环。汞循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典型,汞以元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因此汞循环兼有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双重特性。

2.富营养化是一种水污染现象,正确的描述是()。[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研] A.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水流流速较快区域 B.发生在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 C.只有含氮、磷的物质排放水体才会发生富营养化 D.富营养化不可控制 E.富营养化的危害不是破坏性的 【答案】B 【解析】氮、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多的营养物排入水体,则有可能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短生命周期生物的死亡和腐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色等颜色,这种现象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则称为“水华”。水体富营养化一般都发生在池塘、湖泊、水库、河口、河湾和内海等水流缓慢、营养物容易聚积的封闭或半封闭水域,对流速较大的水体如河流一般影响不大。自然的富营养化过程极其缓慢,但人为作用却大大加快了这一过程。富营养化对湖泊水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后果。 3.关于污泥稳定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研] A.污泥稳定处理常采用好氧分解法 B.污泥稳定处理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 C.污泥稳定处理仅能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D.污泥稳定处理是将污泥进行焚烧处理 E.污泥稳定处理是将污泥进行机械脱水处理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生态—环境调控【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生态—环境调控 一、名词解释 酸沉降 答:酸沉降是指酸性物质通过湿沉降(如雨和雪的形式)或干沉降(气溶胶或气态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诸如土壤颗粒、植物叶片等表面上)从大气中转移到地面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下: (1)工业污染源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最重要的污染源,包括工艺废水、设备冷却废水、洗涤废水,以及场地冲洗废水等,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居民(含服务产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员)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于厨房、浴室、厕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染源已逐渐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3)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由于其分散广泛、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面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2.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有何不同特征。

答: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不同特征如下: (1)河流污染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特点是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污染扩散的速率快。 (2)湖库污染 污染物稀释和搬运能力弱、生物降解和积累能力强。 (3)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特点是污染持续性强、污染扩散范围大。 (4)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在无光和缺氧的条件下,生物作用微弱,水质动态变化小,化学成分稳定,但如果受到污染,则难以再恢复其原来状态。 3.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答: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如下: (1)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主要通过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和生物化学氧化来实现,其中生物化学氧化作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2)无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准金属等污染物,一旦进入水环境,均不能被生物降解,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4.水污染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左玉辉环境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左玉辉环境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sz《环境学》全书复习资料 六、生物环境 1.生物入侵的概念,途径及危害 P194-197(名词解释、简答) 生物入侵又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 入侵途径主要有:(1)人为有意引入,包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其目的是为了生物防治引入物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入物种、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入物种以及在战争中运用细菌或病毒等作为武器;(2)无意识引入,即通过国际人员往来、商品贸易渠道、交通工具、海洋垃圾等引入的;自然入侵,即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或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传播的。 对环境的危害:(1)入侵物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种群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2)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物种。(4)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燃性(5)影响遗传多样性(6)危害农林业和经济的发展(7)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生物多样性 P199-204(填空) 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七、全球化 1.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目标、措施 P240-241(简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2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凑个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3坚持公约主导地位。《气候公约》及其《精度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各做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国性的国际公约。4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目标与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保护等实现森林的覆盖率。2、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力争实现全面恢复和营造红树林区,抵御海洋灾害能力明显提高。3、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通过能源开发、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提高。 2.中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立场 P241-242(简答) 第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我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二,适应气候变化,我国应充分考虑如何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及提高国家抵御灾害性气候事件的能力。第三,技术合成与技术转让,应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使全球共享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惠益。第四,切实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其率先采取减排温室气体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将认真履行规定中的义务。第五,气候变化区域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推动务实的国际合作,我国将本着该精神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区域合作。八、环境多样性原理 1.环境多样性 P247(填空) 环境多样性原理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多样性和创造多样性,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2.理解自然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248-275(填空) 一、物质多样性(一)生命物质多样性1,蛋白质2,核酸3,多糖4,脂质(二)非生命物质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