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嵩山地质地貌实习.

嵩山地质地貌实习.

嵩山地质地貌实习.
嵩山地质地貌实习.

郑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题目:嵩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时间:2014.10.18

院系:地理学院

姓名:苗新

班级:B13地理科学2班

学号:134108030063

绪言

时间: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农历:2014年9月25

天气:多云转晴,13℃—25℃

考察路线:登封市区—嵩阳书院—老母沟(逍遥谷—辉绿岩墙—吕仙庙—嵩阳广场—嵩阳运动—老母洞—白鹤观—黑风口—峻极峰(御碑峰

指导老师:马广钦、廉顺国、王海静、冯志强。

实习目的:1. 运用地质理论,认识地质现象,认识典型地貌,锻炼野外工作能力。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3.掌握地质工具(罗盘、放大镜等的基本用法,培养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4.认识并了解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尝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了解古环境。

5. 通过分工与合作,培养地质考察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

嵩山地质概况

嵩山,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

关于嵩山的形成,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时期,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经历了23亿年前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三次大的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在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有两个主要的山峰,太室山和少室山,少室山有36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

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73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嵩阳书院。太室山共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三大运动

大约距今23亿年前,嵩山地壳发生了一次剧烈运动,地质学家们管这次运动叫“嵩阳运动”。“嵩阳运动”之后,地壳开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底层的沉积。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10多亿年。现存的嵩山群地层厚度达到了2100多

米,其中由于地壳升降、风化剥蚀等,可能损失了一些,这一段时期属于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早期。这时,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如菌藻类植物慢慢开始形成,在其后期才开始出现一些原始动物。

在距今18亿年前后,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变动,巨厚的石英砂岩开始慢慢隆起,并且皱褶成山。这一次地壳运动的推挤力量来自东西方向,所以嵩山群的地层都被推挤成走向接近南北的皱褶了。皱褶作用十分强烈,有的岩层甚至被挤得直立了起来。这在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南侧都可以见到。这一次地壳运动被称为“中岳运动”。中岳运动也发生了一些断层。

中岳运动之后,地壳又慢慢被夷平、下降,开始是沉积粗大颗粒的砾岩,以后是砾岩、泥岩,一直到含钙镁的石灰岩,说明这里的地壳开始被海水所淹没。一直到五六亿年的时候,发生了“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古生代。这次运动的证据在少林寺的南面山坡上可以见到。少林寺位置正代表着地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寺的前面是元古代地层,寺的后面是寒武纪地层。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筑群,包括嵩阳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处独立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放华彩,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文化做出新的贡献。2010年3月9日,嵩山历史建筑群是2010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唯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

目。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嵩阳书院有三大景观,一是大唐碑,二是“三大将军”,三是石刻。

大唐碑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大将军”是三棵古柏。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老母洞

嵩山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庙观音像众多,不论座像或站像,头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观音像,头向一侧倾斜,故称“歪脖老母”。“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

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峻极峰

峻极峰是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介绍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是名符其实的,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异常吸引人的。沿着整齐的台阶向上,路会一下子变得陡峭起来,爬过几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后就来到了峻极宫。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继续向上,一直爬到白云深处,峭壁之颠,三个多小时即可登顶,这时你就可以体会“嵩高峻极”的感觉了。如果遇到大雾弥漫,不要说峻极了,路都会看不见,可以享受一下仙人的待遇。

嵩山地貌概况

我们在嵩山实习时主要观测到了构造地貌、重力地貌、黄土地貌、流水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一、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指主要有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按其规模可分为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三个等级。在实习中,我

们主要观察了一个典型的构造地貌 --单面山及夷平面两类。 (一单面山单面山(cuesta又称单斜山。在单斜构造地区,岩层倾角较缓,软硬相间,受侵蚀切割后, 软岩层蚀成谷地,硬岩层突露成山岭,即单面山山体延伸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山脊往往成锯齿形,两坡明显不对称。其特点是:1、陡缓差别很大;2、一面坡度与层面一致;

3、山脊走相与岩石走相一致。此地区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受到物理风化,岩石层面破碎,致使风化物在山坡处发生大量堆积。(二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夷平面是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辽阔的夷平地面,相当于侵蚀循环中形成的准平原;范围较小或发育得不很充分的夷平地面,常称剥蚀面。夷平面或剥蚀面经构造抬升和强烈的侵蚀切割,可形成不连续的高平地面,即古夷平面、古剥蚀面。在构造下沉地区,夷平面也可能被埋藏在地下。复杂的构造运动,可使夷平面产生复杂的变形,夷平面的高度一般反映其构造抬升的高度,同一夷平面经构造抬升也可

能具有不同的高度。查明夷平面的高度、变形及其年龄,对于探索区域地质、地貌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登封地区夷平面可分为四级:一级海拔 1600 米(大约为少室山主峰高度。二级海拔 1300 米(五指岭。三级海拔 900 米(中岳庙后塔。四级海拔 600 米(居士山。二、重力地貌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 3 类,它们所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②滑坡。③蠕动土屑。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在嵩山地区,重力地貌显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崩塌地貌,随处可见。由于崩塌作用,在山麓地带常堆积着大片的岩石碎屑。但在此处也可看到众多的断崖,它们是由流水或其他内外力作用相互作用形成的。这些使得该区经常会发生崩塌或其他地质灾害,应该引起当地人们的重视。

三、黄土地貌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它们具有以下特性: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黄土结构疏松,颗粒之间空隙较多(易受流水侵蚀;无沉积层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可开挖窑洞。黄土地貌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典型。在河南主要以登封、洛阳等地最典型。在登封,我们在梁庄观察到了风成原生黄土经流水再次沉积后形成的黄土地貌。此处土层深厚,达 3-5 米,直立性良好,但由于受流水侵蚀,其剖面已不再平整。由于黄土易受流水侵蚀,当地应做好防范水土流失的工作。四、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流水具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使大地上出现了关于流水作用的地貌类型。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在野外,我们主要了解了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在王堂水库

左岸溢洪道处,河流阶地为二元沉积。最上层为粉砂,向下依次为砾石、砂岩。其剖面形态如图。洪积扇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山麓地带,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后,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泥沙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之为洪积扇。其面积可达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与谷地出口处相接的扇顶,坡度可达 5°~10°,向扇形地边缘,地面逐渐低缓。山前一系列的洪积扇联合起来可形成联合扇或洪积平原。在登封地区,整个登封市都在山麓洪积扇上,站在太室山半山腰即可清晰的看出。河漫滩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 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五、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称岩溶地貌。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地貌和地下地貌两大类。若地面抬升,地表侵蚀,喀斯特作用的加强,地下地貌会逐渐向地表地貌转化。在登封地区,以石淙河流域内的石淙汇饮处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此处素有"小桂林"之称。岩石以白云岩为主,表面有许多刀砍纹,颜色发灰,有巨厚层理,属地表喀斯特地貌,但岩石下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多形成暗河。石淙河溶岩发育不如南方的好,主要是因为:岩性不同(白云岩,气温高低不同,透水性好坏不同。结语嵩山是远古地质历史发展的见证,在世界地质史上都是罕见的,如果毁坏将不可再生。在实习中

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希望有关部门作出相应的对策,合理开发,努力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财产。短短的一天地质地貌实习结束了,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多的是遗憾。遗憾我们所停留的时间太短,遗憾我们对自然认识的浅薄。这些都未能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此地的地质地貌状况。但我们还是有收获的,还是学到了许多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实习,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观察到的景象相结合,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得我们对基本的地质地貌状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目录绪言嵩山地质概况三大运动嵩阳书院老母洞峻极峰嵩山地貌概况结语

中岳嵩山导游词

中岳嵩山导游词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嵩山属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 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 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 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

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 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 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 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 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 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 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 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 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

嵩山知识 答案

嵩山文化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1、中岳嵩山被称为五岳之尊、万山之祖,古称外方、崇高、嵩高等。 2、嵩山西起龙门,东至郑州,长120公里,绵亘于黄河南岸,自西而东由万安山、紫云山、大苦山、当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浮戏山)等组成。 3、嵩山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位于登封市境内,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5米,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8米。 4、嵩山位居天中,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等赞誉。禅宗祖庭,道教洞天,儒学圣地,武林盟主,天地之中,五世同堂,齐集嵩山,因此我们只能以仰视的角度来审视嵩山。 5、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在嵩山地区的也很多,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留下了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 6、历代帝王不断游历嵩山,留下了不少佳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礼登嵩山,拜谒启母石后,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观”。 7、唐高宗一生和嵩山关系密切,在皇后武则天的陪同下曾三来嵩山。永隆元年(680年)唐高宗第一次游历嵩山,他亲谒少姨庙、嵩阳观、启母庙,拜访了著名道士潘师正,并为其建隆唐观、精思观、寻真门、仙游门。 8、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游幸嵩山,并夜宿少林寺方丈室,当天晚上写下一首诗作:“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有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然后,他又游历了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峻极峰,临走时,乾隆还将越南贡品9只玉如意赐于中岳庙道士收藏保存,作为震山之国

嵩山地区的地质实习报告(打印)

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王培亮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水文07-2班 学号:310703030223 指导教师:郭巧玲 实习名称:嵩山地质实习 实习时间:2011年3月

目录 引言 (2) 1 嵩山地区概况: (3) 2 区域地层与岩性: (5) 三、构造 (8) 四、岩浆活动、 (13) 五、地质发展史 (13) 六、感想和建议 (14)

引言 实习目的: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自然界的地质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地质学理论与实际的地质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地质学基础》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实习时间:2011年3月20日——————3月25日 实习路线:路线一:3月20号市区——书院河——玉皇庙村路线二3月21号市区——老母洞——石船——嵩阳运动——峻极峰——一线天——卢崖瀑布 路线三:3月22号市区——小顶山——黄盖峰——中岳庙 路线四:3月23号市区——三皇寨——猴子观海处——少林运动——塔林——少林寺 路线五:3月24号市区——十八盘——采石场——永泰寺 路线六:3月25号市区——石秤——启母石——石淙河——观星台

1 嵩山地区概况: 地理概况: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成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72峰。嵩山顶又名峻极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亿年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

论河南文化

论河南文化 世界文明在东方,东方文明在中国,而中国文明在河南。《史记》曾言河南曰“此为天下之中,四方人贡道理均”。河南的地位和影响怎可演说。中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更是孕育着惊奇的文化魅惑力。河南文化突出在一个“圣”字,河南文化是“朝圣”的文化。 朝圣之水 提到河南的水,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黄河!黄河!!一条震惊世界的河流。黄河像一条黄色的飘带,婀娜于华夏大地,哺育着这里的儿孙子辈,书写着这里灿烂的文化。 黄河是中华先民的栖息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引领世界的旧石器文化,先进的新石器文化,辉煌的裴李岗文化和商周文化等等。黄河流域是最先有中国的农业生产的,可以说黄河流域的农业是中国农业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黄河犹如一位智慧的老者,也向我们浇灌着先进时尚的诗词文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的缥缈即在眼前显现。“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黄河的铁戟即在耳畔回旋。“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浊贯中州”,黄河的气魄即在脑海闪现。我想,没有哪一条河会有如此“招摇”的文化。也只有她,也只有中原地段的她,才会那么的令人心生荡漾,那么的朝圣于她。 黄河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大河地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也是世人必须膜拜和朝圣的文化。 朝圣之城

一个河南是半个中国文化,那么,洛阳城也就可以说是半个中国文化了。 中原之西,有一水名洛,洛水之阳曰洛阳,其最是风韵莫过。 洛阳城里深藏着无数的封建文化,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历尽风云变幻,见证着中国一个又一个的朝野更替,一个又一个皇帝的兴盛没落。其身历的事故和体现出的封建文化内涵是哪一个地方也无法替代的。 洛阳的河洛文化同样是世界有知。河洛大鼓,方言文化,足以让洛阳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由其地而产生的中国姓氏文化,更让其文化盟主的地位无以抵抗、无法动摇。 洛阳也是各名流学派云集的场所。道学起始于洛,儒学渊源于洛,经学兴盛于洛,佛学首传于洛,玄学形成于洛,理学寻源于洛。这又是哪个城市可以替代的文化瑰宝啊! 洛阳的诗词文化同样出彩。由此地勃发出的灿烂诗词无数。“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让我心痴于洛。“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让我惊骇于洛。“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让我迷醉于洛。洛阳的文学也是无法超越和相抗衡的。 中原之洛,此乃旷世之“圣城”也。 朝圣之山 黄河之水西来涌,嵩岳之峨中镇天。脉连千里目,骨亘万丈山。嵩山作为“中岳”之山,必有其饱满的文化。 嵩山历来被人们看作为圣山,是圣人圣事聚集的场合。无论是普

工程地质学嵩山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嵩山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学》 实 习 报 告 班级:0224072 学号:20 姓名: 指导教师: 河南城建学院 2009年12月 前言 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实习任务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要改造和利用自然,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自然。实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该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工程地质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本课程讲授及考试结束后第十五周(12月7日-12月11日)进行野外集中实习,时间一周。实习地点为河南省登封地区。 三、本次实习基本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

2.认识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依据; 3.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方法;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 (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 (2)会利用罗盘,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发育情况,能够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并分析节理的发育情况(程度、方向) (3)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据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 4.认识实习区的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 5.学会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产状。 6.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书。 四、实习基本要求 ⒈实习前的总动员由系里派人员组织实施,并在实习教师中产生一名实习队长,各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⒉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独自操作有一定困难,故要求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3.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4.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5.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需上交)。 6.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指导教师及电话 尹振羽、杨国洲、夏英志 六、实习纪律 1、实习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虚心听从院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全面完成实习任务。

嵩山地区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区。实习地区位于东经112°55′-113°09′,北纬34°19′-34°35′,主要在郑州市西南七十公里的登封市境内。 实习时间:2天,自2013年10月26日-10月27日。 实习路线:10月26日:雪沟村——迎仙阁——左庄东侧塄坎——耿庄427高地——颍河大桥——王堂水库——石淙河隧道——鸡山顶;路线沿嵩山南麓和九朵莲花山脚行进,之后由北向南穿过登封广谷,到达箕山山脉。10月27日:纸坊水库——三官庙486高地——陈庄——水峪村——九龙潭风景区;路线沿嵩山北麓石淙河上游河段溯源而上,直至石淙河源。 实习路线图见附图。 二、嵩山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嵩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南部边缘的一部分。本区最古老的基底岩层形成时间在25.8亿年前,当时本区被大海覆盖在经过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以及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等地质构造运动,历经多次海陆变迁,在沉积作用和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本区现有的地质地貌情形。 嵩山地区属于豫西复杂构造山地区,山脉近东西走向,是秦岭山脉的东端,属于外方山和熊耳山的东延部分。北部是嵩山山脉,整体山势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形态或单斜山岭,主要由五指岭、嵩山、玉寨山等组成。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米,最低处海拔220米,全区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南部是箕山山脉,由伏牛山、箕山组成,是典型的发育中期的普通褶皱山地。中间是登封广谷,东西方向延伸,底部中间微微凸起,水系由此东西分开,成为黄河与淮河流域在本区的分水岭。 实习区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唯独缺少平原,这是因为全区近期处于整体抬升,使平坦的地表受到破坏所致。山地按照高程山形可分为海拔900米以上的中山和海拔在200—900米的低山,也可按构造特征分为褶皱山和单斜山。本区的丘陵系流水侵蚀丘陵,分为山前侵蚀丘陵长岗状丘陵和花岗岩岗丘。盆地类型主要为向斜堆积盆地和断陷盆地。向斜堆积盆地即为登封盆地,断陷盆地发育较多。 本区的主要岩石种类有:石英岩,千枚岩,片麻岩,花岗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砾岩,黄土等。 三、实习点地貌分析 (一)构造地貌 1、褶曲构造地貌 10月26日:迎仙阁。此处位于登封市区以西,嵩山以南低山丘陵区,为复背斜构造地貌。嵩山整体是呈东西走向,然而在此处由于受到东西向的挤压,折为南北向(图1)。迎仙阁南方为蝎子山,中间鞍部由于流水冲蚀作用变得低平。中间有省道316通过,是登封进出口的战略要地。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嵩山交通位置和自然经济地理 第二节实习目的、内容和起止时间 第三节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地层 第一节新太古界 第二节古元古界 第三节中—新元古界 第四节下元古界 第五节上古生界 第六节中生界 第七节新生界 第三章岩浆岩 第一节辉绿岩墙观察点 第二节花岗岩采石场观察点 第四章构造 第一节构造运动 第二节路线观察到的构造运动 第五章实习区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优势矿产 第二节其他矿产 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第一节太古宙~古元古代阶段 第二节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阶段 第三节震旦纪~三叠纪阶段 第四节侏罗纪~第四纪阶段 第七章结语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嵩山交通位置和自然经济地理 一、交通位置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80km处登封市境内,亦包括巩义市、偃师市的部分区域,东西平均长36。24km,南北宽14.42km,面积450.12km2.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5′48”~113°11′55",北纬34°22′28”~34°36′40". 嵩山及邻近区域已经形成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郑少高速(郑州—少林寺)、少洛高速(少林寺—洛阳)、永登高速(永城—登封)已经全部建成通车,只需半小时车程即可向东到达郑州、向西到达洛阳。京九、京广、焦枝、陇海、新荷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于嵩山邻近城市。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嵩山地区开展地质实习。 图1-1 嵩山地区交通位置图 登封市就位于地质公园的中心,自市区到每一条观察路线都有柏油公路相

通,有的观察点可以乘坐市内公交车直接到达.嵩山地质实习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二、自然经济地理 嵩山地处北温带南缘,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气温10.2℃.嵩山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1月份平均气温0.4℃,最低气温—15。5℃;7月份平均气温26.3℃,最高气温40。5℃。嵩山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mm,7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0%~26%;4~10月集中年降水量的85%~89%。嵩山是避暑胜地,嵩山山上山下温差(平均)达4℃~5℃,每到夏季,常有游人来嵩山避暑。 嵩山山脊两侧山坡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近乎直立的陡崖随处可见,其中九朵莲花山的三皇寨的许多山峰崖壁直落谷底,故有“嵩山天下峻"之称。 嵩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特别茂密。正是由于茂密的植被影响地质路线观察,原少林寺西山-初祖庵实习路线遂被迫取消,而更换为太子够路线。 登封市是国家重点产煤市和全国煤炭重点开放区。登封又是全国“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仅属中央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8处之多,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城市。登封市经济比较发达。 第二节实习目的、内容和起止时间 一、实习的目的 嵩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等地址工具的使用,熟悉地形突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和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通过嵩山地质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的内容 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了以下实习内容: ①有老到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沉积 矿产,初布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②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岩石的主要岩性类型及其矿产成分、结构和构造 特征及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和岩石. ③观察区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 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及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④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景观。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基本概念.

河南简介

河南简介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自然地理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07年,全省耕地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与环境学院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班级一班 学号20140460*** 指导教师余老师王老师 成绩 批改日期 教师签字 2016年9 月

目录 0.序言 (3) 0.1实习目的和意义 (3) 0.2实习内容 (3) 1.嵩山地区地质概况 (3) 1.1自然地理及嵩山地质简史 (3) 1.1.1自然地理 (3) 1.1.2嵩山地质简史 (4) 1.2.岩石 (7) 一、岩浆岩 (9) 二、沉积岩 (9) 三、变质岩 (9) 1.3.构造 (10) 1.3.1褶皱 (10) 1.3.2 断裂 (11) 1.4.地下水 (12) 1.4.1地下水的补给 (12) 1.4.2地下水的径流排泄 (12) 2.实习路线 (14) 2.1嵩阳书院—太室广场—嵩山地质博物馆 (14) 2.1.1太室山脚下构筑物 (14) 2.1.2沿线各站点见闻 (15) 2.2.永泰寺牌坊—郭店桥—采石场—永泰寺(地层层序认识) (17) 2.3.少林水库 (19) 2.4三皇寨旅游景点 (21) (1)景点简介 (21) (2)测量节理的产状 (22) (3)边坡的测量 (23) (4)三皇寨裂隙统计 (24) 3.实习心得 (24)

0.序言 0.1实习目的和意义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0.2实习内容 本次地质认知实习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师生共同探究了嵩山地区的地质情况。本次实习进行了多条线路的实地踏勘,在同学们沿路观看的同时,于老师及王老师对线路上具有鲜明特点的岩层、构造、以及岩石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其中讲解内容包括岩石种类、和所属地质年代等内容。 同时,在经过各种土工设施时,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各类设施建设时需具备的地质条件以及该设施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在少林水库及三皇寨阶段的实习中,我们也充分的学习了罗盘、皮尺、卷尺等工具在地质勘测中的使用。并且,通过测量、计算所得出的一系列数据,在实习结束阶段,我们进行了汇总,并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了玫瑰图和赤平投影图的绘制,还计算了三皇寨部分公路沿线岩石的裂隙度、裂隙率等反映破碎程度的数据。 1.嵩山地区地质概况 1.1自然地理及嵩山地质简史 1.1.1自然地理 a 地理位置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东依郑州,西临洛阳,南靠颍水,北抵黄河。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60余千米。古名—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成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72峰。嵩山顶又名峻极峰,为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

嵩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 我们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

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观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还有求姻缘的,虽然我不信这一套,但面对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签,但最后没有去,而是跟着老师走。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碧莲池,可惜池里已

河南省简介

河南省简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河南简介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山水胜景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犹如一座浩瀚如烟的历史长廊、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

全省共有焦作云台山、登封嵩山、王屋山—黛眉山、南阳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居全国第1位,安阳林虑山等国家地质公园7个,新乡凤凰山、焦作缝山等国家矿山公园3个,国家级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1个。全省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23处,共有A级旅游景区213处、4A级以上景区78处。嵩山、白云山、鸡公山、王屋山、尧山、太行大峡谷、宝天曼、老界岭、云梦山、岈山、南湾湖、丹江口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七百多公里,郑州至开封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3-5米,可谓“河从屋顶过,船在空中行”,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历史渊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文物古迹众多,全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

浅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浅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姓名:马雪阳 学号:080907217 指导老师:朱晓娟

浅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摘要】:始建于公元495年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的历代僧人创造了以言传身教为传承方式的少林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中最为通俗、传播最广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功夫历经1500年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禅武文化体系。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少林武术文化,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寺景区以文物古迹游赏、武术观演健身、摄影写生创作为主。本文则主要就嵩山少林寺武术文化这一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以此为例,进一步了解了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嵩山少林寺;武术文化资源;矛盾与冲突;开发与保护 嵩山少林寺是我国禅宗的发源地,被称为“禅宗祖庭”;同时也是少林派武术的发源地,是“天下第一名刹”,世界闻名。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登封市西12公里处的嵩山五乳峰下,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 1.嵩山少林寺的现状 1.1少林寺地理位置 少林寺旅游景点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东距河南省会郑州95公里,西距古城洛阳110公里。河南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也是少林武术的发祥地。 1.2少林寺概况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景区以“禅”、“武”文化为核心。规划通过对少林寺常住院的保护与修缮,少溪河沿岸自然风光重现,体现“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之意境。通过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及少林寺武僧制度的恢复,更好的进行“禅”、“武”文化展示。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禅、武、医举世闻名,经久不衰,沉积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明珠,华夏旅游胜地。 2.嵩山少林寺武术文化资源探析 今天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武功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观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是对少林功夫美称。2.1少林寺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潮版) 一、前言 2010年的7月2日至8日,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全体大一学生以及民生学院的相关专业学生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在实习前,带队老师给我们讲了实习时的注意事项和队伍纪律,交代我们必备的东西,并对我们分了组。根据实习的要求,每个组又配发了地质锤,罗盘仪,测绳等工具。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观察了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掌握了一些实习必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更深刻的掌握了有关自己专业的知识,了解其发展方向以及前途,学会了许多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白如何在野外保护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受益匪浅。 二、地质 (一)底层概况 我们对嵩山地区地质的认识主要是在7月3日,玉皇庙村。嵩山地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复杂多样,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实习地层和岩性的理想地区。我们首先在玉皇庙村西金屑河西岸进行观察。我们在这看到的石枰花岗岩与罗汉洞石英岩相接触,属于侵入接触关系。它们具有的特点是先有围岩,后有岩浆侵入围岩中,两者的接触面不规则,接触带有混染现象,围岩受到烘烤,侵入体边常有补虏体,围岩中有侵入体的分支或岩脉穿插现象。在该点位所在的小路西侧,沿途清晰看到石枰花岗岩上部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层所覆盖。两者的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说明岩浆岩形成在先,因地壳上升遭受剥蚀而裸露地表,后来地壳下沉才接受新的沉积物。罗汉洞组石英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具变晶结结构,节理发育,颜色为白色,但因含有铁质使其表面或节理面上常呈铁锈色。因受到构造运动影响,结构已具糜棱化特点,其厚度比其他部位要薄很多。上石盒子组沙页岩和泥岩有灰色砂岩、泥岩等,产状紊乱,岩层破碎严重。自玉皇庙断层出露点沿小路向南,可见下第三层地层,岩性为暗紫色砾岩,层理发育良好。砾石成分主要为红灰、紫红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属二叠系、三叠系早期产物。砾石分选性差,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胶结物以泥砂质为主,为基底式胶结和空隙式胶结。部分砾石可见“错断”现象。整体疏松易碎,岩石结构成熟度低。该点位自北沿路向南排列地层依次为石枰花岗岩、罗汉洞组石英岩、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的砂岩泥岩等,再向南为第三系砾岩。而其上部为第四系沉积物,有河床相白色石英岩卵石层,其上为河浸滩相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层等。 (二)构造 我们在该点位可见嵩山石英岩内巨大的断层滑面,为玉皇庙断层,是君召—太后庙断层的东延部分。下盘为罗汉洞组石英岩,上盘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页岩和泥岩。断层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表出露石英岩滑面并带有擦痕; 2.两盘间地层严重缺失; 3.上盘产状凌乱,严重破碎,够成断层破碎带; 4.在破碎带上可见断层泥、断层角砾岩。测得该处断层走向为NE166°,SW86°,倾向为176°,倾角为215°。如下图 (三)地壳发展简史

中岳嵩山七十二峰

中岳嵩山以辕山分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中岳期(在18亿年左右)“中岳运动”使登封城区的地层受东西应力作用形成大背斜构 造,即登封复式大背斜,轴部为太古宙登封岩群片麻岩地层,两侧翼部为古元古代石英岩地层,由于太古代片麻岩易风化剥蚀,又经流水冲刷搬运,在颍河下游沉积,形成登封周围丘陵地貌。古元古代石英岩坚硬难以风化,形成了北东翼的太室山和西翼的少室山。到了燕山期(0.65亿年左右)“燕山运动”后期,由于构造运动把东翼的太室山又往北西推移了三公里,中间被唐窑——中岳庙断层所隔断,形成了太室主峰——峻极峰,少室主峰——连天峰。太室、少室两山山体内部多锯齿状山岭和尖锥状山峰,褶皱断块单斜构造地貌发育,山势雄伟,景象异常。一、太室山 太室山在登封城北,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5公里,五指岭在东,辕山居西,颍河位南,黄河、洛水在其北。 太室山胜景多在山阳,绵亘横阔,高耸如立。正面仰望,浑沦端正,如巨龙盘卧,素有太室如龙眠之说。近则岭壑开绽,入则峭壁参差。南多悬崖,北多峻岭,东多断峤,西多重嶂。 峻极峰海拔1492米,俗称嵩顶或中顶,也称华盖峰。巍然居中,登上峻极峰可环顾群峰。大周武则天、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制碑于其上 ,故峻极峰亦称“御碑峰”。 青童峰:青岗坪海拔905.0米,位于峻极峰138°18'方向3051米处。汉武帝游嵩山时至此,遇二青衣童子捧书迎驾,欲问忽不见人影,故名。 黄盖峰:海拔635.9米,在峻极峰152°48'方向5377米处,中岳庙在峰南,相传汉武帝游嵩岳时黄云盖其上,故名。 浮丘峰:海拔880.9米,在峻极峰162°50'方向4278米处,因浮丘公曾居住此山而得名。 三鹤峰:海拔1414.0米,在峻极峰136°40'方向562米处。道士李八百炼丹于此,有三鹤翔其峰上,故名。 遇圣峰:海拔930米,在峻极峰160°40'方向3942米处。汉武帝登嵩山遇仙人,高约一丈二尺,两耳垂肩,说:“吾九嶷山人,听说嵩山上有石菖蒲,一寸九节,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特来采食。”说罢忽然不见仙人。后命此峰为遇圣峰。 万岁峰:海拔999.0米,在峻极峰167°20'方向3360米处。汉武帝元封元年,登中岳嵩山太室,路过此峰时,惊闻山呼万岁而得名,峰上建有登仙台和万岁亭,峰下建有万岁观。 玉镜峰:海拔1068.0米,在峻极峰155°42'方向3247米处。峰下曾见一镜浮空,光色如玉,故名。 狮子峰:海拔945.9米,在峻极峰159°45'方向3865米处。以此峰像狮子,取名。 虎头峰:海拔964.0米,在峻极峰173°50'方向2992米处。此峰如虎伸颈,取名虎头峰。峰上有虎口崖,为唐李荃得《黄帝阴符本经》处。 起云峰:海拔1334.7米,在峻极峰152°20'方向1370米处。因该山峰每出云,必下雨,故名。 凤凰峰:海拔1005米,在峻极峰168°05'方向2510米处。唐高宗游嵩山时,有凤凰集其上,亦称为凤凰台。 金壶峰:海拔1285.6米,在峻极峰174°06'方向887米处。传说浮提国人用肘后金壶墨,佐老子写道德经,余墨泼石上淋漓成蝌蚪文,故名。 玄龟峰:海拔1477.8米,在峰极峰347°48'方向410米处。亦称元龟峰,取北方玄武之义。山形如龟,且多墨石,故名。

中岳嵩山被称为五岳之尊

嵩山文化知识测试题 1、中岳嵩山被称为五岳之尊、万山之祖,古称外方、崇高、嵩高等。 2、嵩山西起龙门,东至郑州,长120公里,绵亘于黄河南岸,自西而东由万安山、紫云山、大苦山、当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浮戏山)等组成。 3、嵩山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位于登封市境内,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5米,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8米。 嵩山位居天中,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等赞誉。禅宗祖庭,道教洞天,儒学圣地,武林盟主,天地之中,五世同堂,齐集嵩山,因此我们只能以仰视的角度来审视嵩山。 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在嵩山地区的也很多,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留下了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舜帝传说曾到登封负黍城经商和到嵩山访贤大禹。 历代帝王不断游历嵩山,留下了不少佳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礼登嵩山,拜谒启母石后,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观”。同时,命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并划山下三百户居民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门奉命祭祀岳神。 唐高宗一生和嵩山关系密切,在皇后武则天的陪同下曾三来嵩山。永隆元年(680年)唐高宗第一次游历嵩山,他亲谒少姨庙、嵩阳观、启母庙,拜访了著名道士潘师正,并为其建隆唐观、精思观、寻真门、仙游门。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游幸嵩山,并夜宿少林寺方丈室,当天晚上写下一首诗作:“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有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然后,他又游历了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峻极峰,临走时,乾隆还将越南贡品9只玉如意赐于中岳庙道士收藏保存,作为震山之国

嵩山地质地貌实习

郑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题目:嵩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时间:2014.10.18 院系:地理学院 姓名:苗新 班级:B13地理科学2班 学号:134108030063

绪言 时间: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农历:2014年9月25) 天气:多云转晴,13℃—25℃ 考察路线:登封市区—嵩阳书院—老母沟(逍遥谷)—辉绿岩墙—吕仙庙—嵩阳广场—嵩阳运动—老母洞—白鹤观—黑风口—峻极峰(御碑峰) 指导老师:马广钦、廉顺国、王海静、冯志强。 实习目的:1. 运用地质理论,认识地质现象,认识典型地貌,锻炼野外工作能力。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3.掌握地质工具(罗盘、放大镜等)的基本用法,培养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4.认识并了解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尝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了解古环境。 5. 通过分工与合作,培养地质考察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 嵩山地质概况 嵩山,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 关于嵩山的形成,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时期,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经历了23亿年前的“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的“少林运动”,三次大的地壳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在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有两个主要的山峰,太室山和少室山,少室山有36峰,山势陡峭峻拔,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

河南卫视简介

河南卫视简介 河南卫视是河南电视台旗下的卫星频道,河南卫视的前身是1969年9月15日开播的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节目于1996年通过卫星方式传播后改名为河南卫视,截至2013年,河南卫视在全国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经多年探索和发展,河南卫视以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综艺节目为频道主打,是国内最具文化特色的卫星频道之一。在国内卫星频道中,文化类栏目收视率与影响力长期位居第一位。在百度娱乐卫视网络影响力排名中长期位居前5位。 主要节目: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知根知底、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最前线、网络大当家 简介 河南电视台(英语:Henan Television,英文缩写:HNTV)1969年9月15日正式播出,1996年6月1日,第一套节目通过亚洲Ⅱ号通讯卫星实现卫星传播后,正式使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的呼号。简称为河南卫视。2008年节目改由中星6B传播,停止在亚洲3号卫星的传送。2009年河南卫视又增加了中星9号传播,实现中星6B和中星九号两颗卫同步直播。河南卫视根植华夏厚土,以传播中原文明为己任,打造中国责任媒体。河南卫视始终追求与中原文化相称的博大境界,锐意创造与时代脉搏契合的恢弘气势,密切关注与真实纪录河南前进的点滴历程。 河南卫视定位为传播弘扬华夏文明,以多姿多彩的文化类节目为龙头,荟萃社教、戏曲、影视剧等精品节目,共开设各类栏目21个,全天播出近20个小时。《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知根知底》、《汉字英雄》等节目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收视反响。其中《梨园春》常年保持平均22%的稳定收视率。频道地域覆盖可达欧洲、东南亚、中亚和澳大利亚等5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已进入上千有线网络,是全国上星频道入网户数最多的电视台之一。日益成为河南了解世界、世界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 2接收参数 卫星名称视频方式下行频率极化符号率FEC V-PID A-PID 波束备注 中星6B 开锁3854 垂直(V) 4420 3/4 160 80 波束 中星9号ABS-S 12140 右旋28800 3/4 2125 3800 波束二代机接收 3台标含义 上方:一代台标,下方:新台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