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帝皇地下寝宫装饰华丽,喜欢将自己的陵寝修建的很大,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欢迎阅读!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秦始皇陵全景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王扫六合,虎势何

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

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

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中国没被盗的帝王墓基本都是被盗过的,就拿洛阳来说,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数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的历代皇帝和历史名人,陵冢的数目是惊人的,但是洛阳有句老话是说十墓九空,看见盗墓有多严重,就拿帝陵来说,现在为止已经知道的,基本都是被盗的,包括最近才公布的曹休墓,他从唐宋时期开始被盗,最少有7个盗洞。

对于墓葬来说,考古上采取的是抢救性发掘,这是指原则上来说,即使知道这些墓葬是被盗过的,但是如果在自然环境下可以保存的话,专家们对其只是进行研究和保护,但并不会进行发掘,只有在被盗严重,在自然条件下无法保存的情况下,才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如果你对墓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长沙马王堆的汉墓,里面出土的很多文物有很珍贵值得品味,从辛追夫人的随葬冥器中可以发现很多汉代时人们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等等。当然还有徐州的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合葬墓发现最珍贵的有夫妇二人的金缕玉衣,还有很有名的长信宫灯,还有广州南越文王赵末的墓,会让你感受到同为汉代,不同地域,人们

的生活习惯各个方面的不同,里面很珍贵的有丝缕玉衣,还有全国范围内发现的唯一一对错金铜虎节。

而洛阳,我重点推荐,洛阳因为是十三朝古都,所以墓葬的数量数不胜数,就目前有资料可证的就有上万座,历代帝王比如周朝的历代帝王,汉代的武帝,唐代的武则天的长子李宏等等,名人就更多了,关羽的首级埋葬之地关林庙,狄仁杰,吕不韦,白居易,颜真卿。多不可数而且洛阳还有一座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以展示墓葬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是洛阳古墓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非常值得参观,当然还有震惊全国的级别最高的车马坑,天子驾六博物馆,等等。。。备注:十三朝古都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玉衣的不同: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丝缕玉衣这是根据主人的身份地位所使用的中国十个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在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全世界游客竞相前来的理由。

成吉思汗陵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

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明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鹏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陵区景色迷

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明孝陵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清东西陵

清东陵、清西陵同时于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缔约国大会上,被成员国全票通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揭幕仪式。清初先建陵于遵化县马兰峪西(东陵),雍正8年(1730年)选易州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西陵),翌年兴建泰陵,乾隆时有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东西二陵分葬,自此清皇室陵有东西陵之分。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虽然已遭到了毁灭性的破,然而外形虽毁,但骨架尚存,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残留的陵丘,仍可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昭陵

昭陵位于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太宗从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死后就开始营建昭陵,贞观二十三年完成,历时达13年。唐代皇帝的陵寝摒弃了秦汉时期掘土而葬的方式,而是沿用了魏晋和南朝以来流行的办法,选择风水极佳的天然山峰,凿开山的中部作为墓室,从外观上看山峰挺拔,气势压人,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冢如秦始皇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这位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皇帝生前显赫无比,号称“天可汗”,死后他的陵墓也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

巩县八陵

巩县在河南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少室,北临黄河天险,蜿蜒阻隔,东为巍峨挺拔、群山绵谒的青龙山,洛水东西横贯全县,自古以来就北风水先生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所以北宋皇帝除徽、钦二宗外全部安葬在这里,统称"巩县八陵"。巩县的北宋陵区,北起孝义镇,西至西村,中贯芝田镇,面积约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真可谓是大枕黄河,足登黄

河了。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陕西帝王陵墓志概述

概述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之所在。自西周建立至唐灭亡的近两千年间,先后有14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按照“陵随都移”的规律,帝王陵是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城在陕西,帝王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归宿地陵墓修在陕西。因此陕西有80余座帝王陵,被称为“东方帝王谷”,比著名的“埃及帝王谷”的数量还多,属世界第一帝王谷。这里位于诞生人类文明的北纬34度线,作为人类文明中唯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埋藏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基因密码。这些帝王们生前叱咤风云、留下英名;死后仍然像生前一样,俨然继续统治着地下世界。因此历史上的周、秦、汉、隋、唐既为陕西创造了辉煌的地上文化,同样也为陕西创造了辉煌的地下文化。 陕西又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既出现了传说时期的黄帝、炎帝这样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涌现了历史时期的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 俗语云:“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充分反映出陕西帝王陵的影响之大。这众多的帝王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陵,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来到这里表达祭祀与敬仰。1987年,秦始皇陵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地下埋藏成为中国第一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之一。还有29座汉唐帝陵像金字塔一样迄今巍然屹立在渭河南北的高原上,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 “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留给后代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帝王陵墓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要求营建的,帝王陵地上、地下宫殿中随葬品应有尽有,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尽管由于古代社会所发生的众多战乱、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地上与地宫中的文物大多被盗掘,地面上雄伟建筑也大多荡然无存,但是通过考古勘探与发掘,陕西古代帝王陵仍然为复原中国古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中国帝王陵

古代封建帝王制度下生死的同一 ————论明清二代帝王陵寝建筑 摘要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是我国古代建筑体系中规格最高的,前期出于对封建制度下帝王至高无上的推崇,陵寝庞大复杂,后期植根于正统的儒家礼制思想既强 调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又能体现出对先人“志意思慕之情”。中国传统建筑 基本上都逃不出这种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而作为封建制度下最高一级的帝王,其陵寝建筑一直是后世研究的典范,其中明清二代封建制度到达鼎盛,其陵寝 更能反应出古代人们视死如生的等级概念。 关键字:明清建筑帝王陵寝园林封建等级 前期帝王陵寝的建筑 中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方魅力。神密 静穆的陵寝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 国就已出现了坟墓这种建筑形式,而在殷周时期的墓葬是没有坟丘的。中原地 区出现坟丘式墓葬,在等到孔子时代,当时孔子把父母亲合葬,曾说:“古也 墓而不坟”。 而根据河南发现的属于纪元前五世纪中叶的固始侯古堆的宋墓,可以推断在 春秋中后期,中原地区就已出现坟丘高大的陵墓建筑。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 会奴隶主贵族已经没落,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 墓葬制度开始兴起了。一方面是由于在当时,建筑大型的坟墓,由于棺材的重 数多,陪葬品的数目也多,所以墓室就要扩大,所挖掘墓圹的土方就加多了。 而陵寝一词也是出现在这一时期,据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记载有赵肃 侯十五年起寿陵一句,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将君王的坟墓称为陵。这既是由于 在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等级最高的一级,人们将其视为山陵,也是由于其坟墓 高大也如山陵一般。这同时也是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 园寝制度的起源与古代帝王墓葬制度息息相关, 在东汉班固《前汉书·郊祀志》,东汉蔡邕所著《独断》中均有记载。原先作为祭祀场所的宗庙建筑出现“陵”旁, 古制宗庙包括包括“庙”和“寝”, 这两个部分是相连接的。秦始 皇即位后不久即着手营建“山陵”,并把宗庙中的“寝”单独设置于墓葬一侧, 功能保持不变, “寝”与“陵”合称为“陵寝”, 自此“寝”从宗庙中剥离成 为单独的一组祭祀建筑,这种制度为西汉采纳。 而到唐朝时,国力日渐强盛, 帝王山陵规模宏大,陵寝被分割成三个部分:神 游殿(供帝王灵魂游乐)、献殿(祭拜之所)和寝宫(墓主灵魂日常起居)。宋代基 本沿袭唐朝墓葬制度, 所谓“上、下宫”建筑布局无非是将寝宫或献殿置于 “下宫”,寝殿位于“上宫”。另外宋朝帝王墓葬营建时间短,加上宋朝统治者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 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帝王陵寝的建制,按照时间顺序和先后传承,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 方上, (二) 以山为陵, (三) 宝城宝顶。 方上,即在帝王地宫上部的地面上,以黄土层层夯筑,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封土。这始自周代礼仪的建制,历经秦汉,到唐代终止。至今规模最大的方上,就是秦始皇陵封土,它远看如同一座不小的山丘,在岁月之流的冲刷下不复有当年的形态。西汉帝王也沿用了方上建制,只是规模已经无法和秦始皇相比了。 以山为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创。他借用长孙皇后的遗言“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唐太宗借助自然山川营造自己陵寝睥睨天下的气势,这一点连秦始皇如此巨大的方上亦难比拟。以山为陵,对于防盗也是大有裨益的。太宗的昭陵虽然被盗掘,但是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却因为山石坚固而至今未曾开掘。以自然伟力抗拒自古以来猖獗而神通广大的盗墓贼,唐代皇帝在这一点上远比历代帝王幸运。 宝城宝顶,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创意。此后的明清两朝帝王都采用了这样的建制。这种建制兼具了以山为陵和方上的特点。陵墓依山而建,在帝王地宫之上建起围城,城上有明楼可驻守陵官兵,围城中填入厚土,仅露出一个圆顶。宝城宝顶的说法因此而来。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 "子随父葬,祖辈衍继" 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

中国历代皇帝陵墓位置.pdf

帝王们为了自己死后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往往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没想到,正是 这些金银珠宝使他们死后不得安宁 帝王们往陵墓中大塞金银珠宝等随葬品,目的是为了自己死后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 但他们却想不到,正是这些金银珠宝使他们死后不得安宁,有的帝王的尸骸竟被盗墓者扯得 七零八落,甚至暴骨于荒野,景象十分凄惨。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 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三国志·文 帝纪》)作家皇帝曹丕这句话,可谓点明了古代帝王遭此下场的原因,一句话,都是财宝惹 的祸。 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六国,对中国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即位以 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中国之后,他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人参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时又继续修建,前后费时将近有四十年,并且一直到秦灭亡,陵园还没有全部峻 工。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内建筑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的奇珍异宝,以人鱼膏为灯 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有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始 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埋在墓里。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秦灭亡之后,项羽入关,动用了几十万士兵发掘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人寻羊,进入墓室,因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都没有熄灭。 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经发掘秦始皇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 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园地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坟丘。 东汉末年,兵荒马乱,两汉皇帝陵寝,皆被盗掘,有的陵寝多次被盗。曹操甚至设置过“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挖墓部队的官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帝陵地宫内 的随葬品大多已被盗取一空。盗墓者为了取走紧裹在皇帝尸骸上的金缕玉衣,放火焚尸,使得那些曾经至尊至贵的皇帝的骸骨化为灰烬。 民间传说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被赤眉军盗掘时,同陵异穴里的皇后吕雉姣丽如生,结果 遭到士兵奸尸。这件事记载在《后汉书·刘宣子传》上,称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 焚烧了皇宫,又把西汉帝王陵寝作为发泄的对象,“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 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赤眉军要作对的就是刘家天下,报 复辱尸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人质疑《后汉书》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因为吕雉死时 已经61岁,是一个老太婆,这不是苦了被迫奸尸的士兵们吗?另外,汉武帝刘彻茂陵也遭 到赤眉军的发掘,珍贵的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乱世枭雄董卓曾派吕布遍掘东汉帝陵与公卿陵墓,取其金银珠宝以充军饷。东晋诗人在《七哀诗》中,描写屡被盗掘的东汉诸帝陵:“,,园寝化为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1.成吉思汗陵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15世纪中叶,守护成吉思汗陵的蒙古鄂尔多斯部落进入“河套”,成吉思汗的陵寝-“八白室”也随之迁来。17世纪初,八白室供奉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顺治六年(1649),又将八白室移至今伊金霍洛旗,从此,成吉思汗的灵柩就长期供奉在甘德尔山岗。1939年,日本侵略者企图抢劫成吉思汗陵,为避免遭劫,成陵被暂时迁移到甘KCB齿轮油泵肃兴隆山。1949年,成陵又被迁往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成吉思汗灵柩迁回伊金霍洛旗。两年后,在甘德尔山岗上新建起陵宫,成吉思汗灵柩被安放在其中。成吉思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镶嵌着蓝、黄两色琉璃瓦,组成传统的云勾浪纹图案。。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可调压渣油泵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似在雄鹰展开的双翼。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在通连东西两个侧殿的走廊里,绘有壁画。西走廊壁画高压渣油泵描绘了成吉思汗的毕生功勋和当时蒙古族的社会情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东走廊壁画反映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后蒙元帝国工、农、商、航海等各方面的盛况,臣民与朝廷的关系,以及与邻国的通商往来。KCB-300 在成吉思汗陵东南角,有金顶大帐、侧殿、选汗高台、草原市场、文物陈列馆、射击场、赛马场、摔跤场等设施。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l公里处,由直径18米、高13米的金顶大帐、侧殿、高8米的选汗台、射猎场、齿轮油泵kcb 55赛马场、3辆车轮高2米的巨大战车等组成。殿内有成吉思汗宝座和画像,殿外有8辆战车,车轮高2米。选汗高台高8米,是历史上牧民推选可汗时的仿古建筑。 在陵区内: 苏鲁德:形似黑纛,状如长矛,是蒙古汗国时期军队的象征和勇猛无畏的战神标志。传说,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战败后,高压渣油泵祈求“长生天”保佑。突然,一只又黑又大的神矛-苏鲁德从天而降,落入他手中,成为他日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器。 神马:在陵区,还奉养着据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爱骑的后代-两匹白色神马,它格外地受到蒙古人的尊崇。相传,它的祖先受过成吉思汗的禅封,是天神霍尔穆斯德神骏萨尔勒的化身。这里的牧民把它作为偶像供奉着。神马从成吉思汗时代到现在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当老白马死去时,要挑选新的白马来代替,挑选螺杆油泵的标准是:眼睛乌亮,蹄子漆黑,全身毛色纯白,不能有一绺杂毛,还要带一点粉白、闪光,通体不能有伤痕疮疤。 成吉思汗于1227年病逝至今700多年来,对他的祭奠活动在草原上一代接一代地始终进行着。据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30多次,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商王陵的地面上没有封土坟丘。在已经发掘的妇好墓中发现,墓口的上面有一座房基,平面是长方形的,大小与墓口差不多,上面排列着比较规整的柱穴。推断它应该是为祭祀墓主而建造的享堂或寝殿类建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同类建筑。 商代后期使用人牲和人殉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人牲是指把人当作牲畜杀死后祭祀祖先和山川神灵。被杀的人是战俘和奴隶。人殉则是为王室贵族殉葬的人,有陪臣、妻妾、侍卫、亲信和仆役等。商代王陵中使用的人牲和人殉,不但数量多,处置形式也最为残酷。这些人牲人殉分别埋葬在墓底、椁室外和墓道和填土中。 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在王陵区的东部,面积有数万平方米。已发现一千多座祭祀葬坑,坑与坑之间排列有序,多数是南北向的。坑内埋的人不仅有男女还有儿童。大多数死者被砍去头颅,有的在断肢断腰或肢解后扔在坑里。有少数女性和儿童做捆绑状,大约是被活埋的。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是多么的残忍野蛮。 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两周

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都有哪些

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都有哪些 古代的人在下葬时会有很多价值很高的陪葬品,因此会招来很多的盗墓贼,很多的皇帝陵墓都未能幸免。没被盗过的少之又少。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都有哪些,欢迎阅读! 秦始皇陵临潼县秦朝秦始皇 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市元朝成吉思汗 明十三陵北京市明代共葬13代皇帝 明孝陵南京市明朝朱元璋与马皇后 昭陵礼泉县唐朝唐太宗 茂陵兴平县汉朝汉武帝 西夏王陵贺兰山西夏王朝 多次被盗却仍然保存完好的陵墓盗墓之风始于何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刘邦、吕后墓被盗之后,汉朝就出现了盗墓的恶俗。曹操甚至组建了摸金校尉,专职盗墓,以筹措军饷。此后民间盗墓者成风。千百年来共有多少座古墓被盗,估计谁也说不清楚。 帝王陵因为陪葬品丰富,成了盗墓者眼中的香饽饽。唐十八陵中竟有十七陵被盗,只有乾陵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陪葬品想必比单一的帝王陵更为丰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盗墓者纷至沓来。历史上大规模盗

掘乾陵的记录就有三次。 唐朝末年,黄巢占领长安后,曾派40万军队前去乾陵盗墓,连续挖掘多日最后无果而终。 五代时期,耀州刺史温韬曾带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最后以失败告终。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曾派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炸药都用上了,还是无法进入陵内。 这些盗墓者人数不可谓不多(黄巢40万),手段不可谓不狠(孙连仲炸药都用上了),但依然无法进入陵内,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乾陵一次次化险为夷了呢? 乾陵位于咸阳市干县境内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自公元683年开始建造,由吏部尚书为韦待价负责,到公元706年才真正完工,历时23年。乾陵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乾陵以梁山主峰作为墓冢,在山腰凿洞修建了地宫。传说墓址由星相学家袁天纲和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共同选定。唐高宗下葬后,玄宫洞口被巨型石板封闭,又在石缝间灌注铁水加固。武则天死后,地宫洞口被重新打开,然后又是巨石封闭,铁水加固。 历代盗墓者之所以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地宫是建在山腰上的,墓道口很难被发现,黄巢与孙连仲皆失败与此。另一方面它坚固的玄宫洞口(巨石封闭铁水加固)也令那些侥幸找到墓道口的盗墓者望而兴叹。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谁的 帝皇地下寝宫装饰华丽,喜欢将自己的陵寝修建的很大,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欢迎阅读!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秦始皇陵全景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王扫六合,虎势何

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

中国几乎所有皇陵都被盗过,只有这个朝代谁也找不到

中国几乎所有皇陵都被盗过,只有这个朝代谁也找不 到 大家知道,自从秦汉以来实行厚葬,汉朝是三分之一的国赋要送到皇陵里去。好东西埋到地下,当然就招人眼,所以盗墓的人就越来越多,不但地主们的墓被盗,就是皇帝的墓也被盗。 秦始皇的陵就被盗过,干这事的是,他派兵冲到秦始皇陵搬东西,据说搬了一个月还没搬完,最后还放了一把火。 比如汉朝的皇陵就被盗过。 先是西汉末年,赤眉军杀进长安,把西汉帝陵给盗了,后面的小说家还依此给赤眉军安了一个盗墓流派:卸岭。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劫汉献帝到长安,又让吕布带着人把帝陵过了一遍。当然,更有名的是曹操的摸金校尉,他主要挖了一些王侯墓。 曹操自己盗墓,就特别担心别人挖他的坟,所以搞七十二疑冢,但据说现在他的墓也被挖了。 抢他们家江山的司马家,他们的墓也被挖了。 唐朝的墓就更可怜啦,唐末的节度使温韬是个盗墓狂人,把唐朝的帝陵盗了一个遍,就剩武则天的乾陵实在不好挖,这才幸免于难。 宋朝的帝陵也是倒霉催催的。北宋的皇陵被金国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给盗了。南宋的帝陵被元朝的喇嘛杨琏真珈奉旨盗了。

明朝的帝陵稍微好一点,清兵入关之后,为拉拢人心,对明陵还是保护的。有一些被盗墓贼光顾过,不过,大规模的盗墓是没有的。乾隆皇帝倒曾经拆明陵的金丝楠木建自己的宫殿。想开点,这个事情算收保护费,人家替你守陵,拆点木头就拆点吧。 后面,为了考古发掘了万历皇帝的陵墓。 清朝就倒霉了,大家都知道的孙殿英盗东陵,大炮什么的都上了。慈禧太后的尸体都被拉了出来。 可以说,历代的帝陵基本都被挖开过。谁让里面的宝贝这么多呢。 不过,有一个朝代的帝陵却从来没有挖开过,不要说挖开了,就是在哪都没有人知道。这就是元朝的帝陵。 元代的帝陵现在还没有发现一座,当然也谈不上发掘或者盗挖,不但元代的帝陵没有发现,就是元朝贵族的墓也是极少发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元朝人的丧葬习惯造成的。 中原人的墓要么依山建陵,至少要封个土包吧,下面的墓穴叫墓,上面的土包叫坟。两者组合起来才叫坟墓。而元朝人是这样埋死人的:“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 “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中国帝王陵墓选址的玄机

中国帝王陵墓选址的玄机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对皇帝本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富贵和皇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言,这是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 秦始皇陵为何朝向东面? 按照中国古老习俗,凡修庙、造坟、建房,通常要坐北朝南。中国历代帝王之陵,绝大部分也是坐北朝南的。但赫赫有名的秦始皇的坟墓,却很奇怪的是坐西朝东的。 过去一直以为秦始皇的墓是朝北的,因为根据一些军事、政治理论认为,他修筑长城,是防患匈奴。但匈奴直到秦始皇死了仍没有消灭,他死不瞑目,所以他的坟墓是面朝北面的渭河,表示时刻注视敌人,戒备不懈。 但是,作为秦始皇陵园组成部分之一的秦兵马俑出土后,人们发现,这几千个兵马俑都一齐面向东方。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便认为,秦始皇墓葬本身并不是坐南朝北,而是坐西向东的。那么,它为什么要坐西向东呢? 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灭六国,定一统”是成功了,但统治并不十分巩固。秦始皇常说“东方有天子气”,一直

放心不下。因此,他命人修驰道,先后四次东巡(仅作过一次北上),绝不会是单纯的寻欢作乐,游山玩水,而是出于“安内攘外”的考虑。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向东,除了显示自己雄踞西北,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威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前无法觅到不死之药,死后也要闭着双目瞻望东方,以求神仙引渡到天国。 纵观秦始皇一生,他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州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留连忘归,由此可见,他对东海仙境是何等地向往。 此外,人们发现骊山的西边,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父亲)、秦孝文王(秦始皇的爷爷)、秦昭襄王(秦始皇的太爷)、宣太后(昭襄王之母)、悼太子(昭襄王之弟)的四个陵(其中孝文王和昭襄王合一陵园)与骊山东边的秦始皇陵,都是秦东陵,同属秦代的正阳县,这些陵墓都坐西朝东。再向上溯源,凤翔的秦陵(春秋时代秦国诸侯多葬于此)也都坐西向东,这表明了秦人,由西向东进入中原政治舞台的轨迹。 宋陵为何远离开封城? 宋代帝王为了稳坐江山,也十分迷信风水。 宋陵在河南巩县南部,到过此地的人,总不免要问:为什么北宋的七个皇帝都要把陵墓修在远离开封二百公里之处?为什么宋陵的南面入口处高于北面的地形?按传统的

古代皇帝陵墓谁的最大

古代皇帝陵墓谁的最大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集中在一个地区。下面整理了古代皇帝陵墓谁的最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皇帝陵墓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在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全世界游客竞相前来的理由。 古代皇帝陵2:成吉思汗陵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古代皇帝陵3: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

帝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古代皇帝陵墓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明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鹏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古代皇帝陵墓5: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古代皇帝陵6:明孝陵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分布 崇陵。地宮中合葬著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秦始皇陵骊山 原始社会时期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盘古氏―――盘古冢―南海――――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太昊陵―河南淮阳县―传说之陵 女娲氏―――女娲陵―山东济宁――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湖南炎陵县―传说之陵 黄帝轩辕氏―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少昊陵―山东曲阜――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颛顼陵―河北高阳――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帝喾陵―河南滑县――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尧陵――山西临汾――传说之陵帝舜有虞氏―舜陵――湖南宁远县-传说之陵帝禹夏后氏―禹陵――浙江绍兴――传说之陵夏代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后启――――不可考 太康――――太康陵――河南太康县-传说之陵仲康――――不可考 后相――――不可考 少康――――不可考 后杼――――不可考 后槐――――不可考 后芒――――不可考 后泄――――不可考 后不降―――不可考 后扃――――不可考 后廑――――不可考 孔甲――――不可考 孔皋――――孔皋陵――河南洛宁县-传说之陵后发――――不可考 履癸(桀)-不可考 商代王陵

帝号及姓氏-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成汤――――汤陵―山西万荣县――传说之陵,已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没入黄河 外丙――――不可考 仲壬――――待考 太甲――――待考 沃丁――――待考 太庚――――待考 小甲――――待考 雍已――――待考 太戊――――待考 仲丁――――待考 外壬――――待考 河亶甲―――待考 祖乙――――待考 祖辛――――待考 沃甲――――待考 祖丁――――待考 南庚――――待考 阳甲――――待考 盘庚――――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小辛――――待考-河南安阳附近-待考

中国十大陵墓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中国十大陵墓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摘要:古时人们相信人生有来世,帝王们都希望自己来世还可以统治江山,因此他们都把陵墓当成自己未来的筹码,所以他们的皇陵都非常豪华,而且费劲心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十大陵墓。 1.秦始皇陵荣誉:陕西西安骊山北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中国古老文明的瑰宝,以其卓越的雕塑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门票:旺季(3.1~11.31):150.00元;淡季(12.1~2.28):120.00元 开放时间:3月16日~11月14日:8:30~17:30;11月15日~3月15日:8:30~17:00 游玩时间:2-3小时 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 建造时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8年 2.明十三陵荣誉:北京昌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国家5A旅游景区,以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完整为其特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景点门票:旺季:长陵50元;定陵65元;昭陵35元;神道35元。淡季:定陵45元;长陵35元;昭陵25元;神道25元 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8:00~17:30;淡季(11月~3月)8:30~17:00 游玩时间:2-3小时 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 建造时间:1409年~1645年

3.中山陵荣誉:江苏南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30~17:00 游玩时间:2-3小时 交通情况:公交地铁均可到达 建造时间:1926年~1929年 4.明孝陵荣誉:江苏南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氏皇后的合葬陵墓,明清皇家第一陵,中国明陵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景点门票:70元 开放时间:11月~3月:6:30~18:00;3月~10月:6:30~18:30。 游玩时间:2-3小时 交通情况:公交地铁均可到达 建造时间:1381年~1413年 5.孔林荣誉:山东曲阜,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宗族墓葬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帝王陵概述

陕西帝王陵概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我们熟悉的名句,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作者高歌吟诵了历史上五位著名的帝王,而他们中有三位都是在陕西长大成人、建功立业,并且最终在陕西黄土大地宽广浑厚的胸怀中,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归宿。“俱往矣”,数千年历史的风云叱咤,为陕西留下了七、八十座帝王陵墓,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乎一半。 一、陕西古代帝王陵的数量与规模 陕西的古代帝王陵,民间有“七十二陵”之说。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认为,除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经田野调查能基本确定的有39座,即春秋战国时代的秦景公、秦惠文王、秦悼武王3陵;秦朝秦始皇、秦二世2陵;西汉11陵;十六国至北朝时前秦苻坚、大夏赫连勃勃、西魏元宝炬、北周武帝宇文邕各1陵;隋代文帝杨坚1陵;唐18陵。还有虽未确定墓冢,但经多方面考察确认应葬在陕西的,有西周13位帝王中的7位;秦19位先公、3位先王;后秦1位、北魏1位、西魏1位、北齐2位、北周4位;隋1位,共计39位。以上合计79座帝王陵。其中,已正式发掘或局部试掘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秦雍城秦公陵区;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铜车马坑;西汉杜陵陵园遗址、阳陵阙址、丛葬坑;北周孝陵;唐代的乾陵羡道、三出阙遗址,让皇帝惠陵、靖陵地宫等。 陕西的帝王陵不仅数量浩繁无可比拟,而且有着光耀千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它们都是陕西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财富,同时也是中国震撼世界的民族瑰宝。 不论中外,帝王陵都是古代最重要的国家工程项目,在中国,秦始皇活着时就开始修建陵墓,并且动员了多达七十万人的惊人规模;西汉时明确规定,帝陵从新皇帝登基的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前221--前210年始皇陵陕西临潼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年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年安陵咸阳市韩家湾惠孝张皇后汉高后吕雉前187--前180 吕后陵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年霸陵西安市东郊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年阳陵咸阳市张家湾孝景王皇后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年茂陵兴平县南位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年平陵咸阳市大王孝昭上官皇后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年杜陵长安县东少陵原上孝宣王皇后汉元帝刘奭前48--前33年渭陵咸阳市周陵南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年延陵咸阳市周陵西南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前6--前1年义陵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公元1--5年康陵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原陵河南孟津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显节陵河南洛阳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敬陵河南洛阳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慎(顺)陵河南洛阳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康陵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恭陵河南洛阳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宪陵河南洛阳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怀陵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静陵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宣陵河南洛阳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文陵河南洛阳何皇后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禅陵河南修武曹皇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惠陵四川成都照烈皇后甘氏穆皇后吴氏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后追封高陵河北临漳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首阳陵河南洛阳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高平陵河南孟津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后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蒋陵江苏南京步皇后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定陵安徽当涂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河南洛阳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司马懿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司马师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司马昭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峻阳陵河南洛阳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太阳陵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建平陵江苏南京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武平陵江苏南京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兴平陵江苏南京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崇平陵江苏南京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永平陵江苏南京穆章何皇后

浅谈中国帝王陵墓风水

建筑系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帝王陵墓风水 课程名称:堪舆概论 任课教师:张奕 学生姓名:安先锐 年级:2015级 学生编号:1049721502519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导师:陈李波 时间:2016年7月10日

浅谈中国帝王陵墓风水 【摘要】:帝王陵墓规模宏大,地位至高无上,是墓葬中等级最高的,浓缩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礼制思想、地理环境、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也是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重要表现和“事死如事生”思想观念的充分流露。人们认为,帝王陵墓风水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子孙繁衍、朝代更替、国家盛衰等,所以历代皇帝对于陵墓选址极为重视,不惜耗费毕生的精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选择最佳陵址,修筑气势雄伟的皇陵。本文从清东陵和明显陵的选址及其建筑规划布局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风水学观念在陵寝选址和布局中的体现,为深入理解古代帝王陵墓建筑风水提供材料。 【关键词】:帝王陵墓风水清东陵明显陵选址 墓葬, 起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灵魂观念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古人认为, 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 人死了以后, 虽然肉体死了, 但灵魂还会存在着, 由此而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人死后, 灵魂何去何从是一个抽象的问题, 但对死者的埋葬问题, 却是一个具体而实 际的问题。遗体如何处理, 怎样入葬, 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和因民族信仰不同而异的。在古人看来, 尸体是灵魂的附体, 人的灵魂要和人间的活人一样生活, 尸体便是灵魂的归宿处,于是墓葬便成了灵魂的安托之所。如陕西临渔姜寨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中, 居住区和墓葬区是以壕沟隔开的, 氏族成员、夫妻伴侣、子孙儿女们共同埋葬在一处, 到另一个世界去欢聚。许多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及装饰品, 意即便于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使用。坟墓成了死人灵魂的住所和遗体安息处, 因此后来的风水家以“宅”相称, 把坟墓叫做“阴宅”。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首先,对皇帝本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富贵和皇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言,这是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最后,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也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一般来说,政府会设立专门负责修皇帝陵墓的机构,比如,在明朝主要是工部负责,而负责的大臣,主要是内阁大臣。主持修陵工程不但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表现,主持者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都会获得丰收。 按风水的说法, 一家之主坟墓的风水, 会影响一家人的命运; 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 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 以图皇权永固。皇陵一般都是位于京师附近, 以便就近拜祭洒扫, 如西周、秦、汉、隋、唐均以长安为京师, 故此,这五个朝代的皇陵大多集中在长安附近; 而元、明、清三代均以北京为京师, 所以这三代的皇陵大多集中在北京附近。由此可知, 皇陵集中在京师附近是历代的惯例。 唐朝帝王陵墓区, 分布于关中盆地北部, 陕西渭水北岸乾县、礼县、径阳、三原、富平、蒲城一带山地,东西绵延三百余里。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 , 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 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的形势。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九峻山山势突兀, 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 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 层峦起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