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文本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文本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文本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文本

标题1:黑体3号加粗

段前距17 磅段后16.5磅

多倍行距 2.4

标题2:黑体小3号加粗

段前距0.5 行段后13磅

1.5倍行距

标题3:宋体, 4号, 加粗

段前距0.5 行段后13磅

1.5 倍行距,

正文宋体, 五号,

首行缩进2字符

行距: 单倍行距,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计算说明书

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三月

1灌区的概况

M灌区位于太行山前河北平原,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控制面积80km,约12万亩灌区地形平坦,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冬季多西北风,灌区内表层土壤以中粘壤土、砂壤土为主,灌区东部有一小部分盐碱土,灌区潜水不透水层埋深为20m,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

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春玉米0.1。在古河床以南,九里牌以北零星分布盐碱地约1.0万亩,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养殖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下泄流量可满足灌区灌溉要求。

灌区的工作制度采用干支续灌,斗农渠轮灌。灌区设有干渠一条,支渠5条,并设有2条直接从干渠上分水的斗渠。其中每支渠控制若干斗渠,1支有6斗,2支有5斗,3支有6斗,4支有5斗,5支有6斗,干渠的渠首引流量为4.34 /s。灌区排水为由中间向两侧排水,排水承泄区为C河,F河,末级农渠与末级排水农沟呈相邻布置。排水沟分干支斗农四级,

渠系建筑物有干渠进水闸,支渠分水闸,斗渠分水闸(1.2干斗处),节制闸,退水闸,桥涵,公路桥等,当地形较陡时,要布置跌水,建筑物的规划布置要尽量紧凑,减少工程量,减少投资。渠道的纵断面纵坡比降可根据平原区经验值取值,干渠1:4000,支渠1:3000,斗渠1:2000,农渠1:1000,根据《《GB5029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平原区的灌溉排水经验数据确定断面设计要素,进行水利计算,具体见附图。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M灌区位于太行山前河北平原,灌区范围西起京广铁路,东起京港澳高速公路,南临C河,北至F河,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魏县等县市部分土地。总控制面积80km2,约12万亩。M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1.1.2地形地貌

灌区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京广铁路一带的灌区高程约为58m,灌区东部一带高程约为50m,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已干涸,地面上仅残留些沙丘。灌区地貌较简单,没有特殊地形。

1.1.3水文

M灌区属海河流域南系(在永定河以南),C河及F河皆为海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太行山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河北平原。二河出山口处修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沙河沿岸加固了提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在一般情况下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1.1.4气象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5、6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2mm,多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干燥度为2.62,相对湿度一般在50%~85%。

1.1.5水文地质

灌区地质构成主要由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厚度在200~300m。灌区潜水不透水层埋深为20m,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灌区东西两部分水文地质条件略有不同,以古河床-九里牌-四十里铺一线为界,西部地下水埋深在5~8m之间,矿化度小于1g/L;东部埋深在15m左右,矿化度在1~3g/L之间。地下水补给来源包括汛期降雨、地下水侧向径流、旱季灌溉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潜水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1.1.6土壤

灌区内表层土壤以中粘壤土、砂壤土为主,中粘壤土占52.32%,砂壤土占37.63%。土壤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一小部分盐碱土,表土全盐量在0.2%~0.5%。灌区0~100cm平均容重1.45t/m3,孔隙率为43.5%(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1.2社会经济条件

1.2.1工农业生产情况

灌区内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充足,灌区总人口约8.0万,劳动力1.9万,建筑业熟练工人较多。灌区内村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有纺织、粮食加工、油脂、陶瓷、日用工业品等轻工业,铁路沿线及西部山区有机械制造、水泥、化肥和煤炭等重工业。灌区附近山区盛产石料,沙河河滩盛产砂料及卵石。灌区交通发展,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过。

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秋粮0.1。

该地区解放前洪、涝、旱、碱灾害频繁。解放后海河全流域进行规划治理,农田水利设施有了较大改善。随着X、Y二水库建设、沙河堤防加固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洪、涝、旱灾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近30年统计资料分析,旱灾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成灾率在50%~70%左右。涝灾多发生在七、八月,成灾率在40%~60%左右。

在古河床以南,九里牌以北零星分布盐碱地约1.0万亩,表土(0~20cm)全盐量0.2%~0.5%,作物减产10%左右。

1.3水利工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养殖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兴利调节按灌溉、发电要求计算,故水库下泄流量可满足M灌区灌溉要求。水库水质良好,水温适中,泥沙含量极低,含盐量小于0.001%。Y水库发电放水洞最低水位(干渠渠首设计水位)68.0m。

灌区西部铁路附近,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可开采模数在25.0万m3/km2.a,可作为辅助水源。

1.4水资源分析

M灌区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魏县等县市部分土地,总控制面积80km2,约12万亩。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秋粮0.1。根据华北地区历年降雨情况和该灌区作物种植情况,以及相关灌区的灌溉资料,该灌区平均灌水定额可拟采用50m3/亩,根据水量平衡可进行灌区水量估算。

灌区用水量可由下式进行估算。

1-1

式中:Q-----灌区用水量,m3/s;

m------灌区平均灌溉定额,m3/亩;

F------灌区灌溉面积,由灌区控制面积乘以灌区土地恳殖率而定,Km2。

灌区控制面积为80Km2,土地恳殖率0.8,平均灌水率q=0.35m3/s.Km2。灌区大概用水量为:

Q=50*0.8*80*1500=480万m3

该灌区可由上游的Y水库进行供水,Y水库年可供水量为600万m3,Y水库满足该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

1.5灌区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5.1灌区开发的必要性

M灌区地处于华北地区,该地区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降雨量集中在7,8月份,降雨集中,其他月份降雨量较小,不能保证灌区内作物的用水要求。灌区内经常发生干旱,渍害等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气候灾害,并且由于灌区内排水不畅,地下水位的升高、降低易造成土壤盐碱化,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品质下降。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设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田水利水利建设,根据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水流建设部分和M灌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保证该地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必需对该地区进行灌区规划,开发。

1.5.2灌区开发的可行性

M灌区地处华北平原,该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总的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较小,灌区内无特殊地形地貌,且Y水库正好位于西部高地,易于修建各级水渠,可进行灌区开发。

根据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灌溉水源的分配方案是:X水库提供郜河以西以北地区的灌溉水源;Y水库提供M灌区的灌溉水源。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修建引水枢纽,引取上游水库发电尾水进行灌溉。

根据计算书1.4部分灌区水资源分析,Y水库的水量满足M灌区灌溉用水要求,另外。该地区西部铁路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作为饮用水源,可满足该灌区生活用水。

地下水主要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水及设施农业用水。除特殊情况下,不作为大田作物灌溉水源。

2规划设计原则与依据

2.1规划原则

灌区总体规划要按农田基本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要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为目标,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土地,水利资源,扩大耕地,灌溉、水电、航运和渔、林、牧业,进行综合开发,一水多用。另外,进行灌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灌区内行政边界情况,尽量以行政单位进行灌区运行管理。

2.2设计依据与规范

根据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部分的发展规划和M灌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灌区规划设计。进行灌区规划设计时除需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外,还应参照国家规范,严格控制各项数据满足国家规范,如《《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3灌排系统总体规划

灌区总体规划是在通过简单水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旱、涝、渍害、土壤盐碱综合治理和土壤有效利用的原则,对灌区水源工程、灌排沟渠、渠系建筑物、承泄区等进行合理整体规划布置,绘制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图。

3.1规划布置原则

灌区规划应按照农田基本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要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为目标,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土地整治与其他规划相结合,实行农、林、水、沟、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土地,水利资源,扩大耕地,进行综合利用。另外,进行灌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灌区内行政边界情况,尽量以行政单位进行灌区运行管理。

3.2 干渠取水口位置、形式选择

M灌区灌溉用水由Y水库提供,Y水库的大坝左侧有出水洞,其高程为68.00m,满足灌区灌溉水位要求,不需要设置泵站提高扬程,可以直接在Y水库大坝左侧设置进水闸取水,所以取Y水库的左侧大坝作为取水口,即渠首位置。

3.3 灌溉渠道规划布置

3.3.1灌溉渠道规划布置原则

①、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②、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渠线应尽量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的投资较大,此时应通过经济比较再确定方案,要使填挖方量尽可能相近。

③、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④、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⑤、要考虑综合利用。山丘、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便发电和进行农副业加工。

⑥、灌溉系统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在多数地区,必须有灌有排,以便有效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常先以天然河沟作为骨干排水沟道,布置排水系统,在此基础上布置灌溉渠系。应避免沟、渠交叉,以减少交叉建筑物。

⑦、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3.3.2灌溉渠道规划布置

M灌区根据地形条件、控制要求、种植习惯、管理需要,初定干渠渠线,要求自流灌溉。然后依次布设支、斗、农渠。干、支、斗、农渠尽可能垂直布置,同一级渠道控制面积也尽可能相等,以利轮灌组划分。灌区设有干渠一条,支渠5条,并设有2条直接从干渠上分水的斗渠。选择一支渠作为典型支渠,布置斗、农级渠道。灌区各级渠道布置成果见表3-1。

表3-1灌区灌溉渠道布置成果

渠道名称渠道长度(Km)控制面积(Km2)渠道名称渠道长度(Km)控制面积(Km2)

干渠11.159 干渠一斗 1.958 2.752

干渠二斗 2.133 1.442 2-支渠 3.978 19.073

1-支渠 5.120 11.474 2-1斗 4.680 4.612

1-1斗 3.200 2.56 2-2斗 4.680 4.612

1-2斗 3.200 2.56 2-3斗 4.680 3.8422

1-3斗 3.200 2.55 2-4斗 3.961 3.323

1-4斗 2.710 1.978 2-5斗 3.240 2.684

1-5斗 1.687 1.161 3支渠 4.000 14.960

1-6斗0.641 0.665 3-1斗 2.560 2.56

4-支渠 3.400 15.113 3-2斗 2.560 2.56

4-1斗 3.960 3.733 3-3斗 2.560 2.56

4-2斗 3.600 3.217 3-4斗 2.560 2.56

4-3斗 3.240 3.064 3-5斗 2.560 2.56

4-4斗 2.880 2.797 3-6斗 2.160 2.16

4-5斗 2.160 2.302

5-支渠 4.000 13.004

5-1斗 3.200 2.708 5-4斗 3.840 2.936

5-2斗 3.200 3.007 5-5斗 1.280 0.951

5-3斗 3.840 3.281 5-6斗0.928 0.172

3.4 排水沟道规划布置

3.4.1排水沟到规划布置原则

①、各级排水沟要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的最低处,以便能排除整个排水地区的多余水量。

②、尽量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

③、利用天然河道作排水沟,干沟出口应选在承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稳定的地方。

④、上下级沟道要配合良好,下级沟道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使之不发生雍水。

⑤、各级沟道要与灌溉渠系的布置、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网、林带和行政区划等协调。

⑥、工程费用小,排水及时,便于管理。

⑦、山区考虑排除山洪的要求,应设置撇洪沟。

3.4.2排水沟道布置

灌区排水沟道布置沟道与灌溉渠道的呈相邻布置,排水承泄区为灌区两侧的C河、F河,在一二干斗下游处设置排水闸,干渠北侧与南侧分别排水,在灌区东侧与河道相邻处设置自排水闸。

3.5 渠(沟)系建筑物布置

渠道在输水过程中为,为了克服地形障碍,跨越河川,道路,保障渠道安全,合理分配水量,实现计划用水,必须在渠道上修建各类建筑物。布置建筑物主要有以下三种

⑴配水建筑物

①分水闸

建在上起渠道向下级渠道分水的地方,上级渠道的分水闸就是下级渠道的进水闸,结构形式采用开敞式。

②节制闸

主要用于以下3种情况:

a当下级渠道进水口水位低于干渠分水点水位时,为满足下级渠道的引水要求,需要在分水口下游设置节制闸,雍高上游水位。

b下级渠道实行轮灌时,需要在轮灌组的分界处设置节制闸。

c为保护渠道上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退泄降雨期间汇入上游渠段的降雨径流,通常在它们的上游设泄水闸,在泄水闸与被保护建筑物之间设节制闸,使多余水量从泄水闸流向天然河道或排水沟道。

⑵交叉建筑物

①隧洞

当渠道遇到山岗时,因石质坚硬,或开挖工程量大,如沿等高线布置渠线过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

②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或者,渠道底到路面距离不能满足净空要求,要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若修建桥梁不会改变过水断面则不产生局部水头损失,反之则要产生局部水头损失。

⑶泄水建筑物

为防止由于沿渠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或因下级(游)渠道事故停水而使渠道水位突然升高,威胁渠道的安全运行,必须在重要建筑物和大填方段的上游以及山洪入渠处的下游修建泄水建筑物,泄放多余的水量。

为了退泄灌溉余水,干、支、斗渠的末端应设退水闸和退水渠。

3.6灌区规划成果

综合以上几节内容,灌区规划布置成果见附图1-M灌区规划图。

4 作物灌溉制度设计与灌溉用水量计算

M灌区属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春玉米0.1。作物灌溉主要采用地面畦灌或沟灌溉方式。本次设计采用设计典型年法对灌区的用水量进行设计。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北方灌区旱作物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50%。

4.1 冬小麦灌溉制度

4.1.1冬小麦的基本资料

冬小麦生育期为10月10日至次年6月12日。根据试验资料分析,当冬小麦计划产量为430kg/亩时,相应的需水系数为0.70m3/kg。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及需水模比系数如表4-1。

表4-1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与需水模比系数

生育阶段起止时期计划湿润层深度(m)需水模比系数(%)

幼苗期10月10日~11月5日0.6 3.5

分蘖期11月6日~12月5日0.6 8.5

越冬期12月6日~月28日0.6 4.0

返青期3月1日~4月4日0.6 11.0

拔节期4月5日~4月29日0.6~1.0 31.0

抽穗开花期4月30日~5月9日 1.0 11.5

灌浆期5月10日~6月1日 1.0 18.0

成熟期6月2日~6月12日 1.0 12.5

冬小麦生育期内降雨资料选用灌区C县水文站代表灌区进行分析。C县水文站地理位置东径114°23',北纬36°21',多年平均降水量均值522.4mm。根据1956~2000年水文系列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由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50%,确定设计典型年:平水年(P=50%,相当于1970年)。该年降水量514.7mm,汛期降水量(6~9月)381.0mm,占全年降水量的74.0%.降雨资料见表4-2.

表4-2冬小麦生育期C县水文站典型年降水量分配表单位:mm

月份

日期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1

10 5.1 0.3 2.5 15.9

11 0.6 10.3 1.1

12 6.3 0.2

1

2 1.8 12.0

3 4.9 12.1 0.4

4 10.3 2.7 12.9

5 7.

6 8.4 4.

7 13.6

6 0.3 0.6 2.5 47.3

4.1.2冬小麦需水量的确定

⑴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运用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量系数法计算,公式为:

4-1

式中:ET——作物生育期内总需水量,;

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K代表单位产量的需水量,。

冬小麦计划产量为430公斤/亩,相应的需水系数为0.7

所以ET=K×Y=0.7×430=301()。

⑵、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

公式为:

4-2

式中:——某一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

——需水量的模比系数,即生育期各阶段作物需水量占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的百分比;

ET——作物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见表4-3

4-3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表

生育阶段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累计值( )

生育阶段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累计值( )

幼苗期10.535 拔节期174.580

分蘖期36.120 抽穗开花期209.195

越冬期48.160 灌浆期263.375

返青期81.270 成熟期301.000

4.1.3冬小麦播种前灌水定额的确定

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土址含水量或储水与土址中以供作物生育后期之用,播前灌水往往只进行一次。

按此式计算:

4-3

式中:M——播前灌水定额,

H——土址计划湿润层深度(m),应根据播前灌水要求决定;

n——相当于H土层内的土址孔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百分数计;

——一般为田间持水率,以占空隙的百分比表示,=67%;

——播前H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以占空隙的百分比计,=42%。

由已知数据,可得M=40 。

4.1.4冬小麦生育期灌溉制度

(1)灌溉制度的水量平衡公式

4-4

式中:----时段末计划湿润层(H2)内的储水量,;

----时段初计划湿润层(H1)储水量,;

-----由于计划湿润层H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蓄在H内的有效降水量,;

K-----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

M------灌溉水量,;

ET-----作物田间需水量,。

(2)参数确定

①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冬小麦各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厚度见表3-1.

②确定湿润层H土层内允许储水量的上限及下限,计算公式为:

4-5

式中:W-----计划湿润层的含水量,;

H-----计划湿润层厚度,m:

n------土壤的孔隙率,以百分数表示;

θ-----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以占土壤体积百分比计。

结果见表4-4。

表4-4WmaxWmin计算表

计划湿润层深度(m) 0.6 0.6~1.0 1.0

Wmax(m3/亩)116.64 116.64~194.45 194.45

Wmax(m3/亩)75.81 75.81~126.36 126.36

(3)确定有效降雨量

有效降雨量可参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α P4-6

式中:-----有效降雨量,mm;

α-----降雨入渗系数,本次计算中由降雨量小于50mm,取α=0.8。

冬小麦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计算结果见表4-5。

表4-5 有效降雨量计算结果表

日期(mm)

日期(mm)

10月上旬 4.08 3月中旬9.68

下旬12.72 4月中旬8.24

11月中旬8.24 5月上旬 6.08

12月中旬 5.04 中旬 6.72

2月上旬9.6 下旬10.8

(4)地下水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量为偏于安全,忽略不计。

(5)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由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4-7

式中:-----由于计划湿润层H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计划时段初、末计划层厚度,m;

----土壤平均含水率:

根据公式4-7计算得=64.15 。

(6)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的确定

播种时土壤初始含水量以下式计算:

4-8

式中:-------土壤初始含水量,;

H--------土壤湿润层厚度,m;

n---------土壤孔隙率;

θ--------土壤含水率。

根据公式4-8计算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64.15 .

(7)图解法确定冬小麦生育期的灌溉制度

①根据各旬的计划层深度H和土壤含水率的上限和下限,求出H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限和下限,绘于图上。

②分别绘制ET、和K 累积曲线以及净耗水量(ET- -K)累积曲线。

③根据设计年雨量,求出渗入土壤的降雨量,逐时段绘与图上。

④自作物生长初期土壤湿润层储水量,逐旬减去(ET- -K)值,即至A点引直线平行于(ET- -K)曲线,当遇有降雨时再加上降雨入渗量,即得计划湿润土层实际储水量(W)曲线。

⑤当W曲线接近时,即进行灌水。灌水日期除考虑水量盈亏的因素外,还应考虑作物各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与灌水相关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灌水和耕作的劳动组织等。

⑥如此继续进行,即可得全生育期的各次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

⑦生育期灌溉定额M= ,m为各次灌水定额

⑧校核灌水率图

K= 4-9

式中:————————死算所得的灌溉定额

————————绘图所得的灌溉定额

————————时段初和时段t时的土址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赋存于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雨量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ET————————时段t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

表4-6 冬小麦的灌溉制度表

生育阶段播前灌水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

灌水中间日10.06 3.09 4.15 5.03 5-25

灌水定额(/亩) 40 40 45 60 60

经校核计算K=3.26%<5%,可以确定冬小麦灌溉制度成果表4-6是合理的。

4.2其他作物的灌溉制度

夏玉米,棉花,花生,春玉米的灌溉制度根据经验拟定,各作物的灌溉制度如表4-7所示

表4-7其他作物灌溉制度

作物

名称生育期灌水

次序生育阶段灌水中间日(月、日)灌水定额

(m3/亩)

棉花4月10日

~10月30日 1 播前3月20日45

2 现蕾期6月25日40

3 开花结铃期7月18日40

夏玉米6月13日

~9月27日 1 拔节期7月2日 40

2 抽雄期7月20日40

春玉米4月15日

~8月10日 1 拔节期5月17日45

2 抽雄期6月24日45

3 灌浆期7月25日45

花生6月15日

~9月25日 1 花针期8月5日 45

2 结荚期8月20日45

4.3 灌水率

根据灌区内各种作物的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秋粮0.1;以及主要作物灌水延续时间:小麦播前灌10~20d,生育期灌水7~10d;棉花播前灌10~20d,生育期5~10d;玉米播前灌7~15d,生育期5~10d;其它作物7~10d。可以初步确定灌区灌水率。

灌水率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 ) 4-10

式中:—某次灌水的灌水率,;

—第i种作物的种植比;

—第i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

—第i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根据公式4-10计算得初步灌水率,见表4-8所示。

根据表4-8,绘制初步灌水率图,见图4-1。

由图4-1所示,各时期的灌水率大小相差悬殊,渠道输水断断续续,不利于管理,如果以其中最大的灌水率计算渠道流量,势必偏大,经济不合理。因此,需对灌水率图进行必要修正,尽可能的消除灌水高峰和短期停水。

修正灌水率图时,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

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移动,以往前移动为主,

前后移动不超过3d。

应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应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使渠道工作平稳。

消除短期停水,停水时间不少于5-7天。

表4-8 各作物灌水率计算成果表

作物名称种植面积比灌水次序灌水中间日(月、日)灌水延时天数灌水定额(m3/亩灌水率m3/s/万亩

冬小麦0.5 1 10月6日10 45 0.26

0.5 2 3月9日 10 40 0.231

0.5 3 4月15日10 45 0.26

0.5 4 5月3日 10 60 0.347

0.5 5 5月25日10 60 0.347

棉花0.2 1 3月20日 5 45 0.208

0.2 2 6月25日8 40 0.116

0.2 3 7月18日8 40 0.116

夏玉米0.5 1 7月2日 10 40 0.231

0.5 2 7月20日10 40 0.231

春玉米0.1 1 5月17日 3 45 0.174

0.1 2 6月24日 3 45 0.174

0.1 3 7月25日 3 45 0.174

花生0.2 1 8月5日 3 45 0.347

0.2 2 8月20日 3 45 0.347

根据修正原则,对灌水率图进行以下调节:

棉花播前灌前移3天;冬小麦第5次灌水前移1天;棉花第1次灌水前移2天;夏玉米第2次灌水前移1天;

灌水率图修正后,修正灌水率图见图4-2。

根据修正灌水率图,q取0.347 ,作为设计渠道的设计灌水率。

5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

5.1 灌溉渠道工作制度确定

灌区的灌溉渠道工作制度为: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本设计中斗渠分为两个轮灌组,农渠分为两个轮灌组。

5.2 各支渠流量推算

5.2.1典型支渠的选择

根据灌区规划布置成果,考虑各支渠控制下的农渠的控制面积,综合分析下选取3支渠作为典型支渠进行流量推算。

5.2.2典型支渠的流量推算

①典型支渠的基本参数及工作制度

3支渠基本参数见下表5-1,其中,3支1斗―3支5斗情况相同。

表5-1 3支渠基本参数

渠道名称渠道长度

(Km)控制面积(Km2) 灌溉面积(Km2) 渠道名称渠道长度

(Km)控制面积(Km2) 灌溉面积(Km2)

3支渠 4.0 14.96 11.968 3支6斗 3.2 2.16 1.728

3支1斗 3.2 2.56 2.048 所属农渠0.675 0.216 0.1728

所属农渠0.8 0.256 0.2048

②计算支渠的设计田间净流量

在支渠范围内,不考虑损失水量的设计田间净流量为:

5-1

式中:——支渠的田间净流量,m3/s;

——支渠的灌溉面积,万亩;

——设计灌水率,由前面灌水率计算得=0.347m3/(s?万亩)。

③由支渠分配到每条农渠的田间净流量:

5-2

式中:——农渠的田间净流量,m3/s;

——同时工作的斗渠数,此设计n=3;

——每条斗渠里同时工作的农渠数,此设计k=5。

④计算农渠净流量

5-3

式中:——田间水利用系数,其值为0.90。

⑤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本计算采用经验公式估算输水损失的计算方法。输水损失系数:

5-4

式中:——每公里渠道输水损失系数;

——渠床土壤渗透系数,中粘壤土取1.9;

——渠道净流量,m3/s;

——渠床土壤透水指数,中粘壤土取0.4。

渠道毛流量:

5-5

式中:——渠道的毛流量,m3/s;

——最下游一个轮灌组灌水时渠道的平均工作长度,km,计算农渠毛流量时,可取农渠长度的一般进行估算。

⑥计算典型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5-6

表5-2 典型支渠计算成果表

典型支渠支渠控制面积(万亩)Q支田净(m3/s)同时工作的农渠数Q农田净(m3/s)渠别Q净(m3/s)输水损失系数σ渠道平均工作长度L(km)Q毛(m3/s)支渠灌溉水利用系数η支水

3支渠 1.7952 0.6229 3*5 0.0425 农渠0.0461 0.065 0.4 0.0473 0.809

斗渠0.2365 0.0338 0.72 0.2423

支渠0.7268 0.0216 2.8 0.7707

5.2.3其他支渠(干斗渠)的流量推算

以典型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用来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支渠设计流量:

5-7

式中:——支渠的控制面积,万亩。其余符号同前。

表5-3 其他支渠流量表

渠道名称灌溉面积(万亩)流量(m3/s)渠道名称灌溉面积(万亩)流量(m3/s)

干一斗0.3302 0.0931 二支 2.2888 0.9817

干二斗0.1731 0.0742 四支0.6293 0.7779

一支 1.3769 0.5906 五支0.5436 0.6720

5.3 干渠流量推算

5.3.1干渠设计流量

干渠简单形势图如下。

表5-4 干渠流量推算表

干渠

各支渠Q支毛(m3/s)干渠各段Q干净(m3/s)输水损失系数σ各段长度(km)Q干毛(m3/s)

干一斗0.0931 OA段

4.2255 0.0107 2.4750 4.3372

干二斗0.0742

一支0.5906 AB段 3.9910 0.0109 1.5420 4.0582

二支0.9817

三支0.7707 BC段 2.2866 0.0136 3.2000 2.3865

四支0.7779 CD段 1.4675 0.0163 2.0230 1.5159

五支0.6720 DE段.6720 0.0223 1.1760 0.6896

5.3.2加大流量、减小流量

①加大流量根据规范,续灌渠道干渠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数取35%。

5-8

②减小流量根据规范干渠减小流量取设计流量的40%。

5-9

表5-5 加大流量、减小流量结果表

渠段OA AB BC CD DE

设计流量m3/s 4.3372 4.0582 2.3865 1.5159 0.6896

加大流量m3/s 5.6384 5.2757 3.1025 1.9707 0.8965

减小流量m3/s 1.7349 1.6233 0.9546 0.6064 0.2758

6 灌溉渠道断面设计

6.1 各支渠口要求的干渠控制水位

6-1

式中:A0—渠道灌溉范围内参考点的地面高程;

h—参考点与农渠水面的高差,h=0.1~0.2m;

L—各级渠道长度;i—各级渠道的比降;

ψ—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

表6-1 各支渠口要求的干渠控制水位

位置1、2干斗口1、2支渠口3支渠口 4支渠口 5支渠口

高程(m)58.14 56.59 55.49 54.40 53.40

6.2 干渠横纵断面设计

6.2.1渠道过水断面设计参数

根据灌区情况,拟定干渠各设计参数如下:

表6-2 干渠横断面设计参数

名称纵坡比降i 糙率n 边坡m 流速比a 宽深比β不冲系数K 不淤速度V 顶宽超高

内外

数值1:4000 0.025 1.0 0.75 1.03 2.652 0.62 0.4m3/s 1.5m 0.5m

6.2.2干渠横纵断面设计

根据6.2.1拟定的参数进行断面计算

渠道横断面设计为经济实用断面,先计算渠道水力最佳断面,再计算实用经济断面,断面选用梯形断面。计算公式选用下式。

6-2

6-3 6-4

6-5

6-6

6-7

式中:A——水力最佳断面的过水面积,m2;

b——水力最佳断面底宽,m;

m——渠道内边坡系数;

h——水力最佳断面水深,m;

P——水力最佳断面湿周,m

P——水力最佳断面水力半径,m

n——渠床糙率;

Q——渠道流量,m3/s;

C——曼宁系数

——渠底比降;

v——水力最佳断面流速,m/s。

已知设计流量Q、糙率n、内边坡系数m、渠道比降i,设定b值,对h进行试算,按公式计算水力最佳断面。

在水力最佳断面的基础上有a=1.03计算实用经济断面。

6-8

6-9

式中:a----水利最优断面的流速与实用经济断面的流速比,a=1.03;

---水利最优断面的水深,m;

β---断面宽深比,β=2.652。

计算结果如表6-3所示。

表6-3 设计流量下渠道断面

渠段Q b h A v

OA 0.6896 1.5000 0.5600 1.1683 0.5902 0.5974

AB 1.5159 2.5000 0.9400 3.2454 0.4671 0.6463

BC 2.3865 3.0000 1.1300 4.6733 0.5107 0.6763

CD 4.0582 3.5000 1.3200 6.3609 0.6380 0.7132

DE 4.3372 3.5000 1.3200 6.3609 0.6819 0.7180

由说明书5.3.2可知渠道加大流量与减小流量,对其进行水力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6-4 加大流量下渠道断面

渠段Q加大 b h A v V不冲

OA 0.8965 1.5000 0.6900 1.5188 0.5902 0.6156

AB 1.9707 2.5000 1.1200 4.2190 0.4671 0.6660

BC 3.1025 3.0000 1.3900 6.0753 0.5107 0.6969

CD 5.2757 3.5000 1.6200 8.2692 0.6380 0.7350

DE 5.6384 3.5000 1.6200 8.2692 0.6819 0.7399

表6-5 减小流量下渠道断面

渠段Q减小 b h A v V不冲

OA 0.2758 1.5000 0.2600 0.4673 0.5902 0.5451

AB 0.6064 2.5000 0.4400 1.2981 0.4671 0.5897

BC 0.9546 3.0000 0.5300 1.8693 0.5107 0.6171

CD 1.6233 3.5000 0.6200 2.5444 0.6380 0.6508

DE 1.7349 3.5000 0.6200 2.5444 0.6819 0.6551

6.3 干渠横纵横面绘制

根据说明书6.2的计算结果按照一定比例绘制干渠纵横断面图,见附图2-干渠纵断面图,附图3-干渠横断面图。

7 排水沟道系统设计

农田排水设计主要目的是排除汛期多余降水和地下水,防止土壤盐碱化,提高农作物产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等相关规范,确定设计排涝标准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地面无积水,作物耐淹历时1~2d。

排水沟道设计时主要数据为:不透水层埋深20m,地下水临界深度1.0m,含水层渗透系数k=3m,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

地下水排水沟断面尺寸根据规范,参照经验值取为:底宽1.0m,排日常流量水深为0.2m,边坡系数m=1.25.,沟间地下水位与沟内水位高差可取0.3m。

7.1 田间末级排水沟

田间末级排水沟与灌溉农渠呈相邻布置,其沟宽与农渠间距相同。沟深可按下式计算:

7-1

式中:D ——排水沟沟深,m;

——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深,m,本设计取1.6m;

——当两沟间的中心点地下水水位已降至H时,地下水位与够水位之差,本设计取0.3m;

S——排水沟中的水深,本设计排日常流量水深采0.2m。

根据公式7-1计算的排水沟沟深D=2.1m。

排水沟沟间距的确定

根据已知的设计资料,不透水层为20m沟深计算得2.1m所以非完整沟又根据设计资料,本设计为恒定流。

公式L=. 7-2

式中:L——排水沟的沟间距;

——透水层的厚度。H=(2 + )/2=18.25m

D——沟内的水面宽D=1.0+2*0.2*2=1.8m

——地下水位与沟水位之差,m,本设计取0.3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取3m/d;

r——地下水的补给强度,m/d,取0.001m/d

由公式算得:L=321.74m

7.2 排水沟流量

⑴设计径流深的确定

①设计面雨量的确定

设计暴雨采用十年一遇日暴雨147mm

公式:7-3

式中:──设计面雨量,mm;

──设计点雨量,mm;

K──折算系数,取1.0。

所以=1.0*147=147mm。

②前期影响雨量的确定

7-4

式中,Pa-前期影响降雨,mm;F-面积,km2。

灌区面积F=80Km2,<300Km2,计算得前期影响雨量为Pa=54.71mm。

③设计径流深的确定

由P+ =147+54.71=201.71mm查P61页《农田水力学习题试验集》上图9-2-3的(P+ )~R关系曲线(平原区Ⅱ曲线)可得设计径流深R=54.71mm。

⑵地面排水模数的确定

①地区排水模数公式

7-5

式中:──设计排涝模数,;

F──排水沟设计断面所控制的排涝面积,;

R──设计径流深,mm;

K──综合系数,取K=0.041;

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的关系,小于1,取0.92;

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是负数,取-0.33.

②平均排水模数

7-6

式中:──设计排涝模数,;

R──设计径流深,mm;

t ──规定排涝时间,根据作物的耐淹时间取1d。

③确定面积临界

计算不同控制面积使得排水量时需采用不同排摸公式。因此,需确定临界控制面积。

当F> 采用地区排摸公式计算排涝模数

当F< 采用平均排摸公式计算排涝模数

由此推算出设计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由= 推求临界面积,经过计算后,得=17.51Km2

⑶确定排水量

①各支(斗)渠的排水量

根据说明书采用合适的排水计算公式,计算各支(斗)渠的排水量,计算结果见表7-1.

表7-1 各支(斗)渠的排水量

渠道1干斗2干斗1支渠2支渠3支渠4支渠5支渠

排水量(m3/s) 1.743 0.913 7.264 11.519 9.470 9.567 8.264

②各排水闸处排水量

1干斗排水闸Q=1.743m3/s;2干斗排水闸Q=0.913m3/s;

干渠北侧排水闸Q=19.118m3/s;干渠南侧排水闸Q=17.357m3/s。

7.2.2地下排水

灌区地下排水取经验,设计排渍模数取0.025m3/(s..Km2)。

7.3 排水沟断面设计

排水沟断面取梯形断面,干沟水利要素参数按照规范,参考经验值可选取为:比降1:10000;边坡系数m=1.5;糙率n=0.025. 参照说明书6.2计算排水干沟的横断面尺寸。

8 工程量估算与投资分析

8.1 工程量估算

8.2 投资分析

9 经济评价

9.1 效益分析

9.2 经济评价

第12章 给排水

第十二章给水排水 12.1 给水 12.1.1设计范围及建设分期 本设计包括矿井工业场地及阎庄风井场地的给水排水、供水水源及矿井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污水处理、井下排水处理等。 选煤厂的日用消防给水及生产用水水源由本设计解决,其内部给水系统由其单项设计解决。 根据矿井分期建设的要求和分期建设内容并结合给排水专业的特点,本设计将工业场地给水排水、南二采区井下消防洒水、奥灰水源及输水管道、井下排水净化站、污水处理站列为一期工程。北一采区井下消防洒水、阎庄风井场地给水排水系统列为二期工程。 12.1.2用水量 矿井一期用水量为14337.05m3/d,二期用水量为14661.75m3/d。 按水源分:一期取用奥灰水1527.05m3/d,二期取用奥灰水1761.51m3/d;利用井下水12810m3/d。 按用户分:工业场地一期用水14337.05m3/d,二期用水14571.51m3/d;阎庄风井场地二期用水90.24m3/d。 矿井用水量详见表12.1-1。 12.1.3水源 本矿井处于较为缺水的晋东南地区,参照1983年以来收集到的矿区水文地质资料,对矿井可用水源分述如下: ⒈地表水 矿井中部有绛河流过,流量0.37~5.06m3/s。矿井西北约50km处有后湾(即Sting)水库,其库容为146Mm3。矿井东南40km处还有漳泽水库,其库容为197Mm3。因受山

表12.1-1 用水量表 2

西省水资源委员会有关规定的限制,本设计不考虑利用上述水源。就潞安矿业集团目前的情况来看,除50年代末投产的五阳矿水源部分利用漳河水外,其余各矿(含常村矿)的永久水源都未采用地表水而是开采深层的奥灰水。 ⒉地下水 本次设计奥灰水源地选择在距矿井工业场地2.3km处自建水源地,输水到矿井工业场地。水源地位于工业场地东边的东洼村西南侧,属中等径流区,岩溶裂隙发育,水位埋深267~700m,属SO4、HCO3—Ca、Mg型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阎庄风井场地用水在场地内自建水源井,取用基岩风化裂隙带或第四系潜水。 ⒊井下排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33.5m3/h (12810m3/d),最大涌水量为800m3/h (19216m3/d)。 ⒋用水水源选择 根据水源情况以及矿井生产、生活用水的特点,对矿井用水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充分利用井下水、分质供水及废水处理复用等节水措施安排矿井用水。 用水水源分配如下: ⑴矿井工业场地、阎庄风井场地、选煤厂生活消防用水均利用奥灰水供水以确保卫生要求。在距矿井工业场地东边2.3 km的东洼村西南建设东洼水源井,目前已打了2眼水源井,井深1100m,单井出水量50 m3/h 。阎庄风井场地由于用水量很小,其水源井拟采用基岩风化裂隙带或第四系潜水。 ⑵矿井井下消防洒水、选煤厂生产补充水、储煤场防尘洒水、电厂循环冷却补充水、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绿化用水均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12.1.4给水系统 1.奥灰水源至工业场地、阎庄风井场地给水系统 东洼水源井来水→工业场地日用消防水池 阎庄水源井来水→阎庄风井场地日用水箱、消防水池 2.选煤厂生产补充水系统 沉淀后的井下排水→生产清水池→生产清水泵→选煤厂生产水箱 3.回用水系统

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八节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喷灌系统是由水源取水,经过水泵加压(自压系统除外),再通过各级压力管道,送至竖管及喷头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其中固定管道式多是将干、支管均埋入地下。半固定管道式多是将干管铺设在地上,支管位于地面,灌完一片后移动到另一片,它们的管道设计方法基本一致。机组式喷灌系统则有所不同,这里重点讲述固定管道式喷灌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一) 原则 1、管道工程分级喷灌系统较小时,管道分成两级,干管和支管;有三级管道时分为干管,分干管和支管;有四级管道时,分总干管、干管、分干管和支管。最末一级,带有喷头的工作管道,称为支管。连接喷头与支管的管道称竖管。 2、管道布置原则 (1) 管道布置应使管道总长度尽量短,管径小,造价省,有利于防止水击。 (2) 山丘区布置喷灌系统时,一般应使干管沿主坡向布置,支管则平行等高线布置。 (3) 管道布置应考虑各用水单位的需求,便于用水管理,有利于进行轮灌分组。 (4) 平原地区,支管尽量与作物耕作方向一致。 (5) 充分考虑地块的地形变化,力求使支管长度一致,规格统一。管线纵剖面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尽量避免管线出现驼峰。 (6) 管线的布置应结合排水系统,道路林带,供电系统及行政村的规划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 (二)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勘测和收集基本资料:(1) 地形图,(2) 土壤,(3) 气候,(4) 水源,(5)农作物,(6) 动力供应,(7) 交通,(8) 农业生产现状。 2、确定喷灌区域根据水源、地形、土壤、农作物及经济条件,确定喷灌区域的范围和面积。 3、计算喷灌用水量,进行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 4、确定喷灌系统类型,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设计,也可以选两种以上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5、计算工程、设备统计表、编制概预算。 6、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三) 主要设计成果 1、喷灌工程规划设计说明书一份。 2、喷灌工程平面布置图,管道、沟渠纵剖面图,管道结构示意图,建筑物设计图(泵站、泄水井、支墩、镇墩、农桥等)。 (四)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类型 1、管道式喷灌工程规划设计,包括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2、机组式喷灌工程规划设计,包括定喷机和行喷机。 3、自压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五) 喷灌工程规划设计依据(标准) 1、国家标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2、《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水电出版社。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水排水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招标文件。 2.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规范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三、设计内容: 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四、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分别从学府大道及20米规划路各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供基地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按照0.15MPa考虑。 2.生活用水量估算: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230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125m3/h。 生活用水定额见下表

3.生活给水系统: 本工程地下一和地上一、二层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地上二层以上用水由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无负压供水设备设于地下室的水泵房内。 4.热水供应: 根据各单体建筑功能,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年管理费用,并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本工程热水供水方案如下: 1)酒店考虑集中热水系统,热媒为锅炉房热水,经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客房卫生间及厨房等需用生活热水的地方。 2)办公、公寓等其他建筑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配以电辅设加热系统和贮热水罐,为卫生间和厨房等地提供所需用的生活热水。 3)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一致,热水采用机械循环方式。 5.饮水供应 自饮水供应由小型一体式直饮水供水设备在各供应点直接供应。 五、排水系统: 1.本工程各建筑室内采用生活污废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道或中水处理间的调节水箱;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地下室的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厨房排水须经过隔油处理); 3.室外污水管道统一排至室外化粪池,所有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20米规划路污水管道。 六、中水系统: 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本工程设有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水源为各单体建筑的盥洗用水,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基地的冲厕、绿化、道路洒浇和车库地面冲洗。中水工艺流程为:

作业-灌溉系统规划设计讲课教案

1) 某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上级渠道长3 km ,自渠尾分出 两条下级渠道,皆长1.5 km ,下级渠道净流量Q 下净=0.3m 3/s 。渠道沿线土壤透水性较强(A=3.4,m=0.5),地下水埋深为 5.5m ,要求:(1)计算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解: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0.3 m 3/s, A=3.4,m=0.5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18.0L/(S ·km) 且不受地下水顶托影响。 11000 S Q L 由 得:

118 1.51000 Q =? =0.027 m 3/s 所以下级渠道的毛流量Q g = Q n +Q 1 Q g = 0.3+0.027 =0.327 m 3/s 所以上级渠道的净流量为: g 220.3270.654n Q Q =?=?=m 3/s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0.654 m 3/s, A=3.4,m=0.5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27L/(S ·km) 12731000 Q =? =0.081 m 3/s 故上级渠道的毛流量Q g = Q n +Q 1 Q g = 0.654+0.081 =0.735m 3/s n c g Q Q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0.65488.98%0.735 == 2) 某干渠下有3条支渠皆实行续灌,干渠OA 段长2.5km ,AB 段长2.0km ,BC 段长1.5km 。支一毛流量为3.0 m 3/s ,支二毛流量为2.5 m 3/s ,支三毛流量为2.0 m 3/s.干渠沿线土壤透

水性中等(A=1.9,m=0.4)。要求:计算干渠各段的设计(毛)流量? 解: 一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2.0 m 3/s, A=1.9,m=0.4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28.0L/(S ·km) 11000 S Q L =由得: 128 1.51000Q =? =0.042 m 3/s 故BC 段的毛流量为:Q g = Q n +Q 1 =2.0+0.042 =2.042 m 3/s 二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4.542 m 3/s,

办公楼给排水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办公楼给排水工程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缺水国家。南水北调也在进行,但是我们要明白:调水是手段,节水是前提,环保是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给排水的管材,水质的防污染等等方方面面都要求也在不挺的提高。 1993年我国引入塑料管新型管材,当前我国重点推荐6种,这六种不是随意定的,而是实践的总结。它们是:PE-X,PE,PP-R,PP-B,PAP和PAP-X 。这里没有出现PVC-U,原因很多。国外用在室内给水的没有,而且它耐压强度不够,安全不好,很难保证50年的使用寿命,而且现在又有关于PVC-U的衍生物内分泌干扰素的问题。所以PVC-U不包括在内。另外,PB也没有提到,因为化学生产过程中有多次裂解合成过程,价钱太贵,而且原材料不能保证。塑料与钢的复合管也是一个趋势,但是必须中试离层问题,如果这种复合管解决不了离层问题,将是致命的。现在新型的复合管不断涌现,离层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 现在随着节水的呼声的高涨,水表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什么远传水表,投币式水表,IC卡预付费水表,代码交换水表,而且有的还可以透支,等等。可见,现在的给排水设备发展很快。 建筑给排水水质问题,标准也很多,什么杂用水标准,中水标准,直饮水标准等等。不管什么标准,什么水质都要避免二次污染。防间接污染,防回流污染,水箱注意消毒,水箱淹没出流二次污染,止回阀,防污隔断器等环节和设备需要注意,以防止二次污染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建筑给排水不仅要完成其本身固有的基本功能,还要向人们提供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其服务内容和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展和变化。其中,人性化的服务、节水与开源、舒适与安全以及给排水的整合管理问题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代表者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任何建筑都必须进行给排水设计,给排水设计关乎建筑使用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高层建筑因其建筑层数以及使用人员较多使得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显的尤为重

灌溉系统设计

灌溉系统设计 草坪喷灌系统简介 (Introduction of Turf Irrigation System) 灌溉是弥补自然降水在数量上的不足与时空上的不均、保证适时适量地满足草坪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措施。以往的草坪绿化工程,很多没有配套完整的灌溉系统,灌水时只能采用大水漫灌或人工洒水。不但造成水的浪费,而且往往由于不能及时灌水、过量灌水或灌水不足,难以控制灌水均匀度,对草坪的正常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工业和生活用水迅速增加,旅游、休闲、运动场及居民小区等各种绿地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供水的紧张状况日益突出。传统的地面大水漫灌已不能满足现代草坪灌溉的要求,采用高效的灌水方式势在必行。 喷灌,以其节水、节能、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草坪喷灌发展很快,有逐步取代人工地面灌溉的趋势。 一、草坪喷灌的特点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必须适应草坪的特点,才能满足其需水要求,保证正常生长。 1.喷灌设备的安装不能影响草坪的维护作业。草坪需要经常性的修剪、植保、施肥等,这些作业往往由机械完成。因此,除应选择草坪专用埋藏式喷头外,同时需精心施工,使之避免与草坪上的机械作业发生矛盾。 2.设备选型和管网布置应适应草坪的种植方式。由于景观的需要,园林绿化中草坪的种植地块很多不是规则的形状,如高尔夫球场,且有时同一工程中的不同地块呈零星分布,增加了喷灌系统中设备选型和管网布置的难度。 3.灌水管理应与草坪病害防治结合起来。很多草坪病害,特别是真菌类病害与草坪叶面和土壤湿度关系密切。在灌水管理中,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包括灌水周期、灌水时间、灌水延续时间等,对控制草坪病害十分重要。 4.喷灌系统在满足草坪需水要求的同时,需充分注意景观和环境效果。精心设计的喷灌系统,通过正确选择喷头和进行喷点的布置,不仅能满足草坪需水,而且在灌水时可以形成水动景观效果。 二、喷灌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喷头、管网、首部和水源组成。 1.喷头:喷头用于将水分散成水滴,如同降雨一般比较均匀地喷洒在草坪种植区域。 2.管网:其作用是将压力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草坪种植区域。由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分干管、支管、毛管等,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现代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塑料管道,如PVC管、PE管等。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

煤矿排水系统设计

主排水泵选型计算设计 一、概述 本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主斜井井口标高为+922m,副立井、回风立井井口标高均为+1195m,副立井、回风立井落底标高均为+220m,主斜井与暗主斜井斜交,暗主斜井落底标高为+206m,初期大巷最低点标高为+205m。 根据地质报告,本矿井正常涌水量807m3/h,最大涌水量为1234m3/h,正常涌水量大于120m3/h,最大涌水量大于600m3/h,对照现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按照现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本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或者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安装配备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电泵排水系统。根据本矿井开拓方式,结合现有成熟的防水闸门产品参数,设置防水闸门抗灾暂无合适的设备,因此设计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配备潜水电泵抗灾排水系统。 二、矿井主排水 (一)设计依据 地质报告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807m3/h,最大涌水量为1234m3/h,考虑矿井井下洒水和黄泥灌浆析出水增加50m3/h的排水量,因此在设备选型时按正常涌水量857m3/h,最大涌水量为1284m3/h计算;矿井水处理所需要增加15m扬程。 (二)排水系统方案 根据本矿井的开拓布置,矿井涌水量和排水高度等资料,设计对本矿井的排水系统方案进行了比较: 方案一:主排水泵房设置在初期大巷最低点,排水管路沿副立井井筒敷设,将矿井涌水排至地面副立井工业场地,在副立井工业场地设置水处理站。该方案虽然排水管路相对较短,降低了管路投资,但是由于副立井较主井井口标高高出约273m,年排水电费约增加560余万元,且送往井下的洒水管路水压大,需增加管路壁厚,管路投资增加约100万元,综合运营费用较高。 方案二:主排水泵房设置在初期大巷最低点,排水管路沿西大巷→主斜井井筒敷设,将矿井涌水排至主井场地。该方案虽然排水管路较长,管路损失较大,但主井较副立井

浅谈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摘要: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与系统规划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 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给排水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所以其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工程所设计的所有内容, 分析问题,促进城市给排水工程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城市规划;分析;设计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城市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 2.根据水源水质、水量,城市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自来水水质目标,选择处理工艺。 4.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管网等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及其卫生防护措施。 ㈡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1.估算分区用水量。 2.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3.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㈢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1.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2.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3.计算输配水管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4.选择管材。 5.进行造价估算[1]。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排水体制。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 4.确定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 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㈡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1.估算分区的雨水、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㈢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矿井排水系统设计技术统一口径

矿井排水系统设计技术统一口径 一、设计原则和依据 1、遵循《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排水泵站及排水管路设计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和《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以及其它有关规定; 2、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的高效节能产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采矿专业提供的矿井最大涌水量Q m 和正常涌水量Q z 、矿井水PH 值、敷设排水管路井筒的井口和井底标高H 1、H 2以及井筒坡度、矿井瓦斯等级。 二、排水泵站的能力确定 1、最小排水能力计算 (1)、正常涌水量时工作水泵最小排水能力:Q 1 =24Q z /20=1。2Q z (2)、最大涌水量时工作水泵最小排水能力:Q 2 =24Q m /20=1。2Q m 2、水泵扬程估算 H =K(H p +H x ) 式中, H p 为排水高度, 且H p = H 1- H 2, H x 为吸水高度, 估算一般取H x =5m, K 为管路损失系数,与井筒坡度有关: 立井: K=1.1~1.15, 斜井:当α<20。.时, K=1.3~1.35, α=20.~30。时, K=1.3~1.25, α>30。时, K=1.25~1.2. 3、 确定水泵台数 根据计算的Q 1、Q 2、H,查水泵样本选择水泵,并根据拟选水泵的主要技术参数,初步预计水泵的流量Q b (一般为额定流量),按《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相关规定,分别计算出水泵站內工作水泵、备用水泵、检修水泵台数。水泵站內水泵总台数N 按下面两种情况计算。 (1)、正常涌水量时:N= n 1+ n 2+ n 3 式中,工作水泵台数n 1= Q 1/Q b , 且n 1≥1,当n 1不为整数时,其小数应进位到整数。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精选版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 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 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第八章附则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 规划图纸

喷灌系统设计

3.1.1喷灌系统选型 由于贵州省受地形条件和产业种植的限制,大多数地方皆采用固定式喷 灌系统。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灌水频繁、劳动力缺乏的地方,灌溉对象为经济作物及园林、果树、花卉和绿地。 3.1.2喷灌系统设计步骤 3.121 基本情况调查 灌区水源(m或vm/s或m i s-1/万亩)、灌区面积(亩)、土壤类别(砂土、砂壤土、壤土、壤粘土、粘土)、风速及风向(m/s,°)、作物(蔬菜及花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蔬、牧草、饲料作物、草坪、绿化林木)、地形坡度(°)。 3.1.2.2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拟定 参数确定: 土壤容重丫(g/cm3):查下表-1确定 计划湿润深度h (cm):查表-12确定 土壤田间持水量:查表-1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上限B 1 (85%: 土壤田间持水量X 85%

土壤适宜含水量上限B 2 (65%: 土壤田间持水量X 65% 最大灌水定额确定(mr) I I r s=Y h (B i - B 2) 灌水定额(mm me r s 日耗水强度El (mr) 查表-2确定 设计灌水周期确定T (d): T=m/ET d 3.123灌溉分区及管道布置 依据灌区形状及长宽,合理布置干管、分干管、支管。布置规则为下: A、灌溉分区形状尽量规整、面积尽量相等。 B、分干管尽量垂直等高线布置 C、支管尽量沿高线布置 D支管两端喷头距地块边缘或支管入口的距离为喷头间距的一半。 3.1.2.4喷头的选择及组合间距的确定 依据作物的种植间距,拟定喷头的型号。依据拟选喷头的射程 R( m,计算支管的组合间距。 喷头参数:生产商提供

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 目录 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

(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 五、设计图纸校对63 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 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

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 项 施工图名称内容 图纸次比例 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 2 排水横主管 3 排水立主管 4 横支管 5 器具排水管 6 通气主立管 7 通气支管 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 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 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 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 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 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 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 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 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 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 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 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 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 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 5 清扫口的位置 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 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 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 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 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 1 管道转向位置 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 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 1 坡度 2 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 4 管路转向位置 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2 与结构的相邻尺寸 3 维修口的详细尺寸 4 屋顶泛水 5 屋顶盖、百叶窗、通风等施工措施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学校:扬州大学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1 基本资料 0 1.1 概况 0 1.2 气象 0 1.3 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 (2) 1.4 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2 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计算 (7) 2.1早稻的灌溉制度计算 (7) 2.2棉花的灌溉制度计算 (11) 3灌水率计算 (21) 4 灌排渠系及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25) 4.1 水源与取水口选择 (25) 4.2 各级渠道与排水沟布置 (25) 4.3 渠系建筑物布置 (25) 5 水位推算 (25) 5.1 初拟各级渠道比降 (29) 5.2 选择地面控制点 (29) 5.3 推算典型支渠渠首设计水位 (29) 5.4 推算干渠设计水位 (30) 5.5 确定引水方式 (30) 6 计算渠道设计流量 (31) 6.1 确定工作制度 (31) 6.2 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 (31) 6.3 计算干渠设计流量 (33) 7 渠道横断面设计 (35) 7.1 干渠各断面设计 (35) 7.2 支渠断面设计 (37) 7.3 斗渠断面设计 (37)

7.4 农渠断面设计 (38) 8 干、支渠水位衔接校核 (40)

1 基本资料 1.1 概况 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总面积(20m等高线以下的)约12万亩。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1。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 1.2×108m3,总库容 2.3×108m3。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 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尾水进行灌溉。A 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 气象 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1及表1-2。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讲解学习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矿井主排水系统设计

矿井主排水系统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矿井简介 该矿井属于某煤田——河流区域,最高海拔+170米左右,平原最低标高+110左右,井田内多为缓岗丘陵,堆积平原和玄武岩地相间,该河蜿蜒蛇曲,横贯井田南部为老年期河流,沿河两侧有大片沼泽湿地,河宽10~15米,坡度%河深1~2米,平均流量米3/秒,最小流量米3/秒,最大流量(暴雨后)米3/秒。除此主干流外,还有季节冲沟,本区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25米。 矿井东南为背斜构造,地层倾角最大60度左右,中西部有不明显褶皱,倾角一般10~18度,区内断层共11层,其中除F11逆断层外,F1~F10均为正断层,断层落差最大120~150米,最小为0~17米。 二、水文地质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该河在本区段上游以粗砂含水层为主,分选性和渗透性较好,含水丰富,其厚30米以上,最宽分布2100米,分选性和渗透性由上游逐渐减弱,该河下游以灰色砾砂为主,分选性与渗透性均好,含水丰富,含水层厚度平均为15米最厚25米,分布宽1100米,水力性质为潜水,埋在地表米以下,水位米左右,砾砂层含水层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二者的联系是密切的。 2、侏罗系含水带

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来看,西部为补给区,东部为排泄区,当地下水流到大中沟时,在低洼处,形成上升泉排泄于地表,东区侏罗系含水带划分为: 1)裂隙含水带,分布在120米以上,主要由中粗沙层组成,强化风隙含水带裂隙发育,含水丰富。 2)孔隙含水带,含水带在120米以下,即位于强风化裂隙含水带以下,但二带无明显界限,孔隙含水带单位涌水量在~0.064升/秒.米,地下水受到到控制,总的规律是由西向东流。 3)自垩系隔水带 岩性为灰绿色岩,全区分布厚度不一,在背斜轴部岩基附近厚305米,两冀其它部分,平均厚160米,最低处为米,单位涌水量为升/秒.米,所以视为隔水层。 3、矿床充水 1)地表水对矿床充水,该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区,它的注入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合源。 2)地质构造对矿床充水的影响,主干断层F10伴生几条高度正断层,是沟通第四系含水层的煤系地层,含水层的良好通道,容易对矿井造成突然涌水和增大涌水量。 3)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主要来源,砾砂含水层和玄武岩覆盖层裂隙发育是大气降水渗入补给的良好通道。 4)煤系地层顶部80米以上岩石含水性强,区内百分之百的涌水部位多数岩性是中性粗砂岩,开采时要防止突然涌水。 第二章矿井主排水设备选择计算

给排水设计(文献综述)

****酒店给排水设计 *** (****学院 *******系,** ** ******) 摘要:一般来讲,任何建筑都必须进行给排水设计,这关乎着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但因其使用人数多,给排水结构复杂等原因而难以让设计者掌握。 [关键词]:安全性、舒适性 引言 随着城市建筑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设施越来越多样化。从过去一栋楼一只水龙头发展到现在一户两卫。卫生器具也从过去的一只大便器、一个洗菜池的传统设置发展到大便器、洗面器、淋浴器、净身气、洗涤池、洗衣机等现代设置,导致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建筑内部用水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在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用水点的增多带来的节水问题。 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 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2.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众所周知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同时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及用水的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文本

标题1:黑体3号加粗 段前距17 磅段后16.5磅 多倍行距 2.4 标题2:黑体小3号加粗 段前距0.5 行段后13磅 1.5倍行距 标题3:宋体, 4号, 加粗 段前距0.5 行段后13磅 1.5 倍行距, 正文宋体, 五号, 首行缩进2字符 行距: 单倍行距,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计算说明书 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三月 1灌区的概况 M灌区位于太行山前河北平原,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控制面积80km,约12万亩灌区地形平坦,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冬季多西北风,灌区内表层土壤以中粘壤土、砂壤土为主,灌区东部有一小部分盐碱土,灌区潜水不透水层埋深为20m,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 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春玉米0.1。在古河床以南,九里牌以北零星分布盐碱地约1.0万亩,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养殖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下泄流量可满足灌区灌溉要求。 灌区的工作制度采用干支续灌,斗农渠轮灌。灌区设有干渠一条,支渠5条,并设有2条直接从干渠上分水的斗渠。其中每支渠控制若干斗渠,1支有6斗,2支有5斗,3支有6斗,4支有5斗,5支有6斗,干渠的渠首引流量为4.34 /s。灌区排水为由中间向两侧排水,排水承泄区为C河,F河,末级农渠与末级排水农沟呈相邻布置。排水沟分干支斗农四级, 渠系建筑物有干渠进水闸,支渠分水闸,斗渠分水闸(1.2干斗处),节制闸,退水闸,桥涵,公路桥等,当地形较陡时,要布置跌水,建筑物的规划布置要尽量紧凑,减少工程量,减少投资。渠道的纵断面纵坡比降可根据平原区经验值取值,干渠1:4000,支渠1:3000,斗渠1:2000,农渠1:1000,根据《《GB5029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平原区的灌溉排水经验数据确定断面设计要素,进行水利计算,具体见附图。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M灌区位于太行山前河北平原,灌区范围西起京广铁路,东起京港澳高速公路,南临C河,北至F河,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魏县等县市部分土地。总控制面积80km2,约12万亩。M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1.1.2地形地貌 灌区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京广铁路一带的灌区高程约为58m,灌区东部一带高程约为50m,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已干涸,地面上仅残留些沙丘。灌区地貌较简单,没有特殊地形。 1.1.3水文 M灌区属海河流域南系(在永定河以南),C河及F河皆为海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太行山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河北平原。二河出山口处修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沙河沿岸加固了提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在一般情况下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1.1.4气象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5、6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2mm,多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干燥度为2.62,相对湿度一般在50%~85%。 1.1.5水文地质 灌区地质构成主要由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厚度在200~300m。灌区潜水不透水层埋深为20m,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灌区东西两部分水文地质条件略有不同,以古河床-九里牌-四十里铺一线为界,西部地下水埋深在5~8m之间,矿化度小于1g/L;东部埋深在15m左右,矿化度在1~3g/L之间。地下水补给来源包括汛期降雨、地下水侧向径流、旱季灌溉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潜水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1.1.6土壤 灌区内表层土壤以中粘壤土、砂壤土为主,中粘壤土占52.32%,砂壤土占37.63%。土壤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一小部分盐碱土,表土全盐量在0.2%~0.5%。灌区0~100cm平均容重1.45t/m3,孔隙率为43.5%(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1.2社会经济条件 1.2.1工农业生产情况 灌区内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充足,灌区总人口约8.0万,劳动力1.9万,建筑业熟练工人较多。灌区内村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有纺织、粮食加工、油脂、陶瓷、日用工业品等轻工业,铁路沿线及西部山区有机械制造、水泥、化肥和煤炭等重工业。灌区附近山区盛产石料,沙河河滩盛产砂料及卵石。灌区交通发展,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过。 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秋粮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