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肽

浅谈小肽

浅谈小肽
浅谈小肽

浅谈小肽

摘要: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后来发现,使用氨基酸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效益。随后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降解产物大部分是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他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吸收具有吸收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优势。二者在动物体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互不干扰,这就有助于减轻由于游离氨基酸间相互竞争共同的吸收位点而产生的吸收抑制作用,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近年来,编码小肽吸收转运载体活性蛋白质的基因已被克隆,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和生理活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肽;功能机制;展望

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生化物质,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是蛋白质的一个片段。由两个以上以至多达几十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聚合成肽,再由多个肽以侧链相接聚合成蛋白质。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酸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其中,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被称为多肽,而由2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寡肽,由2至4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小分子肽或小肽。

一、小肽的特点

1、蛋白质被摄入人体后,经过分解主要以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为细胞所利用。

2、由食品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才可能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而在人体内利用肽合成蛋白质的机率高于对氨基酸的利用约25% 。

3、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

4、能够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但是,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氨基酸,通过排列组合则可以构筑成百上千种多肽。

二、小肽的功能

1、因其结构简单,分子量小,不饱和,所以能够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以原形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需要再次消化,也不需要耗费能量。因此小分子肽的吸收、转化和利用,都是高效、完全、彻底的。

2、以原形直接进入细胞内,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体现。很多营养物质和药物尚且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对于大多数细胞病变医学还无能为力。小分子肽却可以轻而易举地直接进入细胞内,并且透过皮肤屏障、透过血脑屏障、透过胎盘屏障、透过肠胃粘膜屏障。

3、参与酶的合成,激发酶的活性,强化酶的功能,维持酶的稳定。

4、改善中间代谢膜(肠胃粘膜、毛细血管壁、肺泡、脑脊膜、红细胞壁、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能够有效的吸收营养,排泄毒素,并能防御病原体的入侵。

5、通过控制DNA的转录,保持细胞优势信息的遗传。

6、通过合成特异蛋白质,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

7、对于细胞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可以补充营养需求修复缺损,又可以改善功能状态。同时具备承载工具和材料的双重职责。

三、小肽的吸收机制

1、单胃动物小肽吸收机制

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1)依赖H+浓度或Ca2+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但他完全不同于肠细胞对游离氨基酸的转运,是一个独立的过程;(2)依赖pH的H+/Na+交换转运体系,不需消耗ATP;(3)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2、反刍动物小肽吸收机制

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可分为肠系膜系统和非肠系膜系统。其中,空肠、回肠、盲肠所吸收的物质进入肠系膜系统;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和十二指肠吸收的物质进入非肠系膜系统。非肠系膜系统是反刍动物吸收小肽的主要方式。反刍动物吸收小肽的主要部位是瓣胃,其次是瘤胃等其他非肠系膜系统和肠系膜系统。

四、小肽的生理活性

小肽除了能够为动物提供氨基酸外,还具有多样性的生理活性。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证实,所有的肽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促进金属离子的吸收。酪蛋白水解物中,有些含有可与Ca2+、Fe2+结合的磷酸丝氨酸残基,能够提高它们溶解性而促进吸收性。研究发现,对人体有益的含金属微量元素都能以小肽重金属的形式到达特定的靶组织。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水解产生的某些肽具有生理活性和生理调节作用。它们的生理作用是直接作为神经递质或间接刺激肠道受体激素或酶的分泌而发挥的。不仅酪蛋白,小麦谷蛋白的胃蛋白酶解水解物中也存在阿片肽活性作用的肽,这种生物活性的肽,可在肠道被完全吸收,然后进人体循环系统,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理活性作用。

蛋白质酶解产生的某些小肽具有免疫活性。很多试验证实,一些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肽对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产生影响。另外,乳铁蛋白和大豆蛋白酶解产生的肽也同样具有免疫活性作用。

五、小肽的生物医学功效

1、更新陈旧老化的细胞成分,置换排除细胞内的毒素。

2、通过细胞内外的特殊载体,运送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内,携带代谢物运出细胞外。

3、活多种酶系统。

4、恢复皮肤的年轻态。

5、激活性腺分泌轴,调节靶器官的状态及功能。

6、活跃和增强两大免役系统。

7、提高记忆系统。

8、消除过度活跃的自由基,推迟衰老延长寿命。

目前,人们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及作用特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肠道细胞不仅能够完整地吸收小肽进入循环,而且还能利用肠道中的游离氨基酸合成小肽转运进入循环,提高肠道、肝脏、胸肌等组织蛋白质的合成率。小肽比游离氨基酸在吸收率和利用率方面更具优势已逐渐被人们认可。不仅如此,人们已经意识到有些寡肽还可以作为生理活性物质直接被动物吸收,参与动物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因此,小肽对动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今后尚需对小肽吸收、转运、代谢机理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尚未弄清小肽在组织内代谢、利用的机制,

也未完全阐述清楚小肽吸收的生理意义及其营养的重要性,各国学者仍在进行大量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宇光,李立丽,张彬,小肽的研究进展

2.段玉兰,小肽的吸收及其应用前景

3.呼红梅,朱荣生,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4.陈勇,曹光辛,小肽吸收机制及营养作用

5.朱启,来金良,反刍动物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6.李浩,梁泽新,周勤飞,小肽的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7.王秉玉,张勇,小肽的营养研究前景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一、抗菌肽概念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氨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具广谱抗菌性的一类小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干扰素、补体等组成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这类生物活性小分子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还可以抗原虫、病毒,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不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抗菌肽抗菌时一般没有特殊受体,直接通过物理作用造成细胞膜的穿孔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因而不会诱导抗药株的产生,它属于小分子多肽,在动物体内容易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问题,因而是绿色环保型药物。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包括抗革兰氏阴性菌(G -)和阳性菌(G +)、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 二、抗菌肽分类 抗菌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来源不一,种类繁多,分类也多种多样。抗菌肽除了具有广谱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功能外,还具有抑制一些肿 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一)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分类 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五 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残基的α-螺旋,或由无规卷曲连接的两段α-螺旋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3)含1个二硫键的抗菌多肽。(4)有2个或2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折叠结构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 (二)根据抗菌肽的来源分 类 根据来源分类可分为4类: (1)昆虫抗菌肽包括天蚕素类和昆虫防御素。天蚕素是从美洲天蚕的蛹中分离到的抗菌多肽。此后,人们相继从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中分离到了此类多肽抗生素。第1种昆虫防御素(M-asturyama)于1988年在一种双翅目昆虫肉蝇中发现,至今昆虫纲中已有15大类30多种防御素被报道。杀菌肽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对真菌和真核细胞没有毒性。(2)植物源抗菌肽是植物自身合成的能够防御环境中微生物侵害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包括硫素、 植物防御素、脂转移蛋白、橡胶蛋白类、打结素类、凤仙花素、蜕皮素等。(3)鱼类抗菌肽是鱼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其结构与组成复杂多样。鱼类抗菌肤的分布范围相对比较广,在鱼类体表黏液、皮肤、鳃、血液、血清、小肠和肝脏组织等均有过分离得到抗菌肽的报道。成熟肽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多在毫摩尔水平。(4)哺乳动物中,抗菌肽在吞噬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主要有3类,分别是防御素、cathelicidins 和histatins。 三、抗菌肽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结构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因为抗菌肽存在着多种结构所以其生物学活性也多种多样。 (一)抗菌肽的抗菌作用 抗 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细菌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种以上的不同细菌能被抗菌肽所杀灭。目前对于其作用机制并不是很清晰,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很多,但在认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王 涛,常维山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系,山东泰安 271018) 胺一类药物时, 以间隔8 h 为佳。 2.中毒时注意停药和补充饮水。出现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加0.50%~1.00%的碳酸氢钠或5%的葡萄糖液。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V B121~2μg 或叶酸50~100μg。 3.产蛋鸡禁用。蛋鸡如果用了此类药物,此药物就会与碳酸酐酶 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物减少,使鸡产软蛋和薄壳蛋。从而影响产蛋量。 4.配伍禁忌。磺胺类药物忌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钙等) 配伍,用药期间,禁用普鲁卡因等含对氨苯甲酸的制剂。不能与拉沙菌素、莫能菌素、盐霉素配伍 5.肾受损伤及3周龄以内的雏 鸡应慎用。磺胺类药物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而出壳不久的雏鸡肝脏中的代谢酶系统不健全, 解毒功能低,容易发生中毒。 6.勿在免疫接种时使用。畜禽在接种活菌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磺胺类药物,否则会导致免疫效果差甚至失效。■

浅谈杜甫律诗中的流水对

浅谈杜甫律诗中的流水对 (04年2月13日) 我们在中学时就都读过杜甫的七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与七律诗体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有的,一方面,杜甫是七律诗的集大成者。七律一体并不古,大约是在所有古、近体诗中最晚成熟的一种诗体,是在唐朝新起的,但是在杜甫之前,比较平淡,杜甫的七律一出,雄浑浩荡,超忽纵横,气象极尽阔大,不仅大大推而提升之,而且带动有有唐一代诗风的走向。后来的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杜牧、许诨、李商隐等都是以学杜甫为能事,成为七律名家,创作出了无数名篇流世;整个《全唐诗》里七律占了近一半,几乎都可以说是杜风之绪。 另一方面,杜甫自己的诗里,也差不多是以七律为代表的。我们知道杜甫弱于绝句;古风虽也不错,但仍以律诗为强项;在他遗今的律诗中,虽然五律数量多于七律,但后人公认,七律成就相对高于五律。所以可以说,杜甫诗以七律为代表,七律诗以杜甫为代表,仍可以说唐诗以七律为代表,这就与人们通常认识的唐诗以李、杜为代表很接近了。 杜甫对于七律有什么贡献呢?这是一篇大文章了,简言之,无论题材、手法、意境等方面,他都是开风气的集大成者。我今天只说到他的一个小特色而已。 我们知道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对仗是在律诗之前就有的古老的文字形式,写过律诗的人都知道,对仗其实又好写又不好写,好写在于完成它的文字游戏形式上,不难,就如对联,人家出上联都不难对,自出自对就更容易些了;但所谓不好写,是在于作为诗中的一部分,既要达意,又要融洽、流畅,更别说还要增彩增色了。所以自古以来,作为诗中不可分割部分的对仗佳作,真是少只又少呵。 杜甫非常长于对仗,堪称古今第一人,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流传万世的名对很多。关于他的对仗方面的正解,我不配讲,只说起我注意到他的几个花絮特色的一个。那几个特色,我注意到,比如其一,宁求意而可以失工为代价,这既是我们今天学写诗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实际也根本就是我们容易误解忽视走死的毛病;又如其二,巧借形式,妙夺天工,《曲江》的二联就是一个典型;再如其三,杜甫常常不止在二、三联里用对仗,而扩大到首、尾联里,像上面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与其说是因为杜甫才高而溢,或卖弄强项,不如说他是在探求诗体或诗风呢,因为这与下面第四个特色相联系着呢;其四,杜甫善于、惯于用流水对。

奋斗中学教学案例论文集萃

奋斗中学2006教学案例论文集萃 目录 ■序言■ 立足管理,强化内涵发展,创建品牌学校(代序)/彭银翔■教育与教学管理■ 谈谈公开课的误区/安兰伟教案应体现施教者的教学思想意识/张日 引领教师走上教研之路/魏欣丽听评课中的收获/付琰 迎接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彭惠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张宇航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魏峻 高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研究/高峰 ■语文教学■ 对《论贵栗疏》几个问题的探讨/李武军精灵的飞动思想的追求 ――-鸟所体现的魏晋文人的内在精神/姜艳 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教学思考/李兰芳 培养兴趣学好语文/杜芷月浅谈语文和谐教学的创设/刘敏

屈原的悲剧,士人的悲剧/王宏收放自如 ―――谈教师对语文课堂“局部膨胀”问题的驾驭/刘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德育渗透/聂忠艳一样梳妆别样情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片断/夏智慧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付英海议论文也要巧用过渡/丁学明语文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融合/李静打开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 ―――谈加强背诵的重要性/路适宜 如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张丽华 学生语言表达训练之我见/屈维清 ■文科综合教学■ 高考文综总复习呼唤研究型教师/魏欣丽 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王惠清 架起通往理想课堂的桥梁/邓久春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潘颖 谈政治思想课教学中“四步教学法”的践行/王振山 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肖毅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心态/杨有富 对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的思考/李慧云 怎样“上台”――关于高中教材中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上台”的几种表述及含义/潘玉辉 历史教学中的思考/王圆 浅谈世界近现代史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何亚林段瑞英 浅析中学历史多媒体网络教学/王玉芳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求异思想新探/甄新华

浅谈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浅谈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年第3 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 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宫晓静 1, 2 吴燕燕 八、、八、、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州510300; 2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201306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抑菌广谱, 稳定性高, 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 其应用日益引起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抑菌机理, 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 抑菌机理

结构 活性 食品保鲜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Preserv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Gong Xiaojing 1, Wu Yanyan 1 (1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 Guangzhou 510300;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 Shanghai , 201306 Abstrac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re wide bacteriostatic , high stability and harmless to organism.So their applications have attractedlarge researchers ' attention day.bRyedvaieyws on the several types , 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 the updated research progress , actual problem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were elu- cidated. Key words :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Structure Activity Food preservation

论文浅论杜牧诗歌的创作情怀

目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 (2) 一、忧怀诗 (2) 二、咏古诗 (2) 三、咏史诗 (3) 四、赠别诗 (4) 五、写景诗 (4) 六、宫词、闺怨诗 (4)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 杜牧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生于晚唐,在他之前已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但是杜牧仍然能于前贤之外,独树一帜。他的诗歌有忧怀诗、咏怀诗、咏史诗、送别诗、赠别诗、写景诗和宫词闺怨诗等多种。他的诗中经常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或是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或表达了对于能反抗权奸而遭受贬谪的朋友的赞扬和对朋友的真挚友谊;或表达了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寄与同情。他又善于用七言绝句体作抒情写景的小诗,写景真切而言情深婉,为千古所传诵。杜牧的诗风,总的来讲,是俊爽、情致豪迈,但又揉进了绮思柔情,在俊爽雄健之中,又带华美流丽。他不愧为晚唐的杰出诗人。杜牧抱负心特强,他在二十五岁时作感怀诗,陈述自己的抱负,结句说:“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可见他是以贾生作为千古知己。他有气节,忧国忧民,颇具用世之心,同时他才华横溢,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赋与深厚的修养,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所以放荡形骸,无拘不束,潜心为诗,遂使他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关键词] 独树一帜杰出诗人创作情怀

浅论杜牧诗歌的创作情怀 2011春汉语言本科 ************* 杜牧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生于晚唐,在他之前已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但是杜牧仍 然能于前贤,独树一帜。他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儒家文化的官僚家庭。虽家世显贵,但一生不是一帆风顺。自踏入仕途。先后任过多种官职。他的诗歌有忧怀诗、咏怀诗、咏史诗、送别诗、赠别诗、写景诗等多种。他的诗中经常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或是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或表达了对于能反抗权奸而遭受贬谪的朋友的赞扬和对朋友的真挚友谊;或表达了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寄与同情。他又善于用七言绝句体作抒情写景的小诗,写景真切而言情深婉,为千古所传诵。 下面我就杜牧的诗歌创作情怀以我个人的观点做一简单的阐释: 一、忧怀诗 他的诗歌中经常表现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怀,如削平藩镇,收复河湟,抵御回鹘等,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他曾写过《罪言》、《论战》等有关政治、军事的论文,曾注过《孙子》十三篇,还多次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方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郡斋独酌》中写道: “……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杜牧有感于国家的内忧外患,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又《早雁》: “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这首诗把遭受回鹘侵扰的难民比作受惊的哀鸿,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谴责朝廷的无能,致使百姓流 离失所。 二、咏古诗 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但他自己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之致。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感怀诗一首》针对藩镇割据而发;《河湟》诗对河西、陇右之地被吐蕃侵占久久不能恢复表示愤慨。运用比兴手法,把逃避回鹘侵扰的边民比作哀鸿。在抒发对人民同情的同时,隐含对朝廷未能御侮安民的不满。杜牧不仅怀古咏史诗数量多,而且有不少从总体看不属于怀古咏史的作品,也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怀古咏史诗,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杜牧的咏古诗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如《赤壁》:

浅谈杜十娘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2010年第25卷 第2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明代优秀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悲剧之一,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哀婉悲壮的结局和通俗巧妙的语言让很多读者为之赞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描写,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其中最让人痛心与惋惜的莫过于杜十娘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了。虽是风尘女子,但她的勇敢刚烈、执着善良、恩怨分明却令很多读者为之震撼。本文将分别从其身世经历、性格、爱情及理想几方面对其悲剧性加以分析。 一、 身世经历的悲剧性 杜十娘是京城名妓,虽在作品中并没有具体交代杜十娘的身世以及沦入妓院的时间缘由,但文中“自十三岁破瓜”一句就不难想象出之前她会经历过多少悲欢离合、世态炎凉,有过多少的辛酸与无奈。每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背后都会有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杜十娘自然也不会例外,当时作为一个未满十三岁的柔弱女孩,她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摆布与安排。可见这个模糊的身世注定是可悲的。正是这个可悲的身世把杜十娘这个如无暇美玉般的女子送到了“风尘女子”的阵营中,从一开始就在其生命中埋下了“悲”的种子。杜十娘从十三岁到十九岁七年间,虽说“不知经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都愿意为她“破家荡产而不惜”,这虽说是很多风尘女子做不到的,但历人愈多,就会愈发的体味到世间的真情难求。此时杜十娘“悲”的枝蔓已伸展到了她的精神世界。 二、性格的悲剧性 杜十娘虽是风尘女子,却聪慧善良、积极进取、执着坚定、恩怨分明、勇敢刚烈。她从小在妓院这样卑下复杂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要想生存就必须学会适应。正是这种环境多年的磨砺,逐渐形成了她聪慧、勇敢、坚定、刚烈的性格。她的善良、重情与恩怨分明也愈发显得难能可贵。同时她超凡脱俗、美艳出众的外貌以及众多公子王孙为博美人欢心不惜重金的行径,形成了她性格中自信、果断的一面。这种性格使得她勇于渴求跟正常女子一样的爱情。也恰恰是由于这些原因促使她耳濡目染的受到很多公子王孙的影响,在她的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可以用金钱换取自己想得到东西的思想,包括爱情。这也是她存“百宝箱”的原因,“百宝箱”可以说是她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她可以忘却身份、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砝码,是她下半辈子幸福与希望的寄托。因此有百宝箱在身边的杜十娘是踏实安心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杜十娘来说,有了百宝箱就意味着有了幸福和希望的保障。因此,有百宝箱的杜十娘也是自信的。也正是如此,当百宝箱还在,自己的爱情和憧憬的幸福却消逝时,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这种与身份不协调的性格和认知,也把她一步步推向了绝境。如果不是如此,她也不会在李甲辜负她时做出“投江”如此悲壮的选择。 三、爱情的悲剧性 杜十娘虽说是一个历人无数的风尘女子,但她跟普通女孩一样,也有着对爱情和常人恩爱生活的渴求与憧憬。她虽说年轻,但早已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悲剧性,因此她不甘心像其他年华逝去的风尘女子一样,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努力地为自己争取幸福。因此她在众多男人中苦苦地寻觅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在意中人没有出现前,她就已经提早为自己的未来做了打算,私攒了百宝箱。 当李甲出现时,阅人无数的杜十娘对他的判断是“忠厚志诚”便“有心向他”,可见杜十娘最渴求的并非富庶安逸的物质生活,而是一份彼此诚挚相待的爱情。她在意的是李甲对自己的在意程度而非其财富地位。当李甲落魄“囊箧空虚”时,杜十娘不但没有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反而“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不但慷慨解囊,甚至以死相逼鸨母还其自由之身。李甲不知杜十娘有能保证他们终身衣食无忧的财富,因此在伦理道德、势位富贵面前,他动摇了。在“情”与“利”不可兼得时他选择了放弃没有物质倚靠的爱情。李甲内心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他把曾经跟自己同甘共苦,视自己为至亲至爱的人的十娘当作货物一样出售给孙富的无耻行径却是不值得原谅的。 李甲的背叛对毫无准备的杜十娘的打击是致命的,让真心付出并沉醉在幸福与憧憬中的杜十娘措手不及。内心极度的不平衡是她无法承载的,她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折断了。万念俱灰的十娘再也鼓不起重寻希望的勇气了,只有放弃生命才能让她得到真正的解脱。 四、理想的悲剧性 杜十娘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对爱情的理想。她所从事的行业使得她想获取诚挚的爱情变成了一种奢望。然而这并没有让十娘放弃,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获得理想的生活。终于让她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如意郎君,她的自信使她对李甲毫不怀疑的全身心付出,认为李甲同她是志同道合的,认为李甲与她一样可以为对方不惜牺牲一切,是经得住考验的。然而,这只是杜十娘理想化的爱情罢了,她将现实与理想合二为一,并沉醉在理想化的爱情中,直到李甲的背叛才使她重新认清了现实。尽管这现实是残酷的令人窒息的。 综上所述,杜十娘的悲剧并非单纯意义上个体的殉情,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反映出了明朝中后期人们的思想状况。杜十娘的悲剧既看似偶然又着一定的必然性。 浅谈杜十娘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季 丹 (鸡西大学文法系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 要:杜十娘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悲剧形象之一。虽是风尘女子,但她的勇敢刚烈、执着善良、恩怨分明却令很多读者为之震撼。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描写,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本文将分别从其身世经历、性格、爱情及理想几方面对其悲剧性加以分析。 关键词:“悲”的种子;憧憬的幸福;无底深渊;解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0)02-0032-02 收稿日期:2010-01-21 作者简介:季 丹(1978-),女,黑龙江鸡西人,从事中文研究。 32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摘要】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活性,对多种癌细胞及动物实体瘤有明显杀伤作用。并具有抗菌广谱、作用强而迅速,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易产生耐药等众多优点。随着患者多耐药菌临床感染的日趋加重,抗菌肽成为一类潜力巨大的新型抗感染制剂。 【关键词】抗菌肽;药物开发;临床应用 抗菌肽(antimicmbia1 peptide,AMPs)是生物体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中,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抗菌肽主要包括抗菌素(cathe1icidins)和防御素(defensins)两大家族,具有广谱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及有包膜病毒的作用,并对某些耐药菌(如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杀菌活性[1]。这些抗菌肽除了具有病原体溶解活性以外,还具有抗肿瘤、促进细胞分裂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抗生物肽由于分子量较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广谱抗菌活性等特点,同时具有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抗菌机理,已成为动植物的基因来源和新型抗菌、抗癌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候选者,其研究和应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抗菌肽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抗细菌、抗真菌、病毒和抗癌药物,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活性和极低的耐药性。 1抗菌肽的结构特点 1.1抗菌肽的早期发现: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就知道蛙皮有药用价值。直到1962年Kiss和Michl在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一些能抗菌而且具血溶性(能破坏正常人体红血细胞)的肽类,并从中分离出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铃蟾抗菌肽(bombinin),人们才了解蛙皮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功效,是由于含有抗菌肽之类的活性物质。1972年,有人从蜜蜂的毒液中分离到蜂毒素(melittin)之后,人们开始对抗菌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在植物界中,抗菌肽的发现更早。大约50多年前,人类已从植物中分离到硫素(thionin),实验表明,它们在体外能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但直到1972年才第一次证实硫素可以杀死许多种病原菌,对植物具有保护功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发现分离了2 000多个抗菌肽。有的种类分布极广,如防御素(defensin)在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分布。近年来,还从猪小肠中分离到与抗菌肽相似的肽(cecp)[3]。 1.2抗菌肽的分子结构:抗菌肽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天然的抗菌肽通常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含有4个或4个以上带正电荷的氨基酸,N端亲水,C端疏水.水溶性好,分子量约为4KD。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100℃加热

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七绝诗 摘要:杜牧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七律七绝更为擅长,尤其是七绝,向来受到推崇,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能在短小的形式中表现一幅优美的图画,用精炼的语言传达含蓄的思想。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道。 关键词:七绝诗;论史;抒情;写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等。 杜牧诗文并佳,尤其以七言绝句为最佳。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他还称赞杜牧的《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泊秦淮》前两句说:“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语言如此精练,意境如此深远,又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 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论史借古讽今和写景抒情纪行

咏物两大类。本文主要从这两大类来浅谈杜牧的七绝诗。 一、论史借古讽今 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论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杜牧的论史诗通常借古讽今,其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统治者荒淫奢侈、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其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骊山作》等。而《过华清宫三绝句》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尤其是《过华清宫》的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诗人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又描绘了这样一个典型画面,人们远远望去,只见骊山顶上花团锦簇般的宫殿一道道大门突然依次地打开了,人们那里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只有贵妃在山顶上望着山下一匹卷起红尘的飞马破颜一笑,因为她知道,这是她喜欢吃的鲜荔枝送来了。诗歌以小见大,通过送鲜荔枝这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 简介 语气助词属于助词的一种。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现在汉语,语气助词有很多,如"阿、啊、啦、唉、呢、吧、了、哇、呀、吗、哦、哈、哟、么"等,在古时候,由于书写的不方便,只有"啊","者","也","焉","矣","乎","尔","否","耶","之"十个语气词,解释时有"古今同义"与"古今异义"两种: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

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折叠常用词 一、【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二、【乎】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昆虫抗菌肽研究现状

《生物工程进展》1999,V ol.19,No.5 综 述 昆虫抗菌肽研究现状 陈留存 王金星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济南 250100) 摘要 近年来鉴定了的化学结构的昆虫抗菌肽的数目有迅速上升的趋势,一些新型昆虫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不同结构的抗菌肽其抗菌特性及其抗菌谱存在着巨大差异,抗菌机制也不同。昆虫免疫与动物免疫机制既存在着区别也存在着某些相似性。 关键词 昆虫免疫 抗菌肽 天蚕素 防御素 1 引言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血淋巴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肽,当昆虫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刺激时,可大量迅速地合成。它具有热稳定性强,强碱性,抗菌谱广的特点,可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也可以抗革兰氏阴性菌,有些甚至对病毒和肿瘤细胞均具有抗性[1]。因此,自从1980年Baman发现第一种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以来,许多昆虫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氨基酸一级结构被确定,有些抗菌肽的基因结构也已确定。但80年代人们主要集中研究鳞翅目、鞘翅目等大型经济昆虫,进入90年代以来,除继续研究大型昆虫外,一些小型种类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如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而且除昆虫外,在其他许多无脊椎和某些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抗菌肽。因此抗菌肽逐渐成为昆虫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昆虫抗菌肽已有专文论述[2,3],但关于抗菌肽的分类及抗菌机制却很少涉及,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昆虫抗菌肽,就其结构、性质及抗菌机制分类作一介绍。 2 昆虫抗菌肽的类型 迄今为止,仅在昆虫中发现的抗菌肽已达100多种[4],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即天蚕素类(cecropins),昆虫防御素(insect defensins),富含脯氨酸(Pro)的抗菌肽(proline-rich peptides),富含甘氨酸(Gly)的抗菌肽(gly sine-rich piptides)。 2.1 天蚕素类(Cecropins) 天蚕素是最早发现的抗菌肽。1980年, Bom an等成功地把天蚕素与天蚕的溶菌酶在生化性质及功能上区分开,同年分离到纯的天蚕素A和B。1981年,Boman与Bennic合作测定了天蚕素A和B的一级结构,随后在柞蚕、肉蝇、烟草天蛾中都发现了天蚕素或类似天蚕素的抗菌肽。由表1可以看出,这类抗菌肽分子结构相似,都有31-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4kD左右,半胱氨酸(Cys)含量少,不能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有强碱性的N端和缩水性强的C端,在肽的许多特定位置有较保守的残基,如2位的色氨酸(T ry),5、8、9位具1个或1对赖氨酸(Lys),11位具天冬氨酸(Asn),12位具精氨酸(A rg),有些位置尽管残基不同,但仍是保守替换。 1988年,Halak等人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天蚕素A的三级结构,其分子结构含有两段 -螺旋,N端1-4位4个氨基酸是非螺旋化的,5-21位为第一个 -螺旋,该螺旋中极性与非极性氨基酸含量相当,因此该螺旋对水和脂都具有亲和性,称为双亲的 -螺旋,22-24 55

浅谈古诗文教学

浅谈古诗文教学对作文的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学李娜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事精神上的富裕。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我们不能在应试的压力之下,使古诗文教学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目标,成为了考试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只记住文字层面的东西,把“会背会写”变成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歌艺术的同时,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古诗文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 鉴于此,我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充分挖掘古诗文的精华,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积累古诗文佳句增添文章辞采 浪漫又神奇的古诗文,其中每一篇诗文,都展示着一幅画面,都凝结着一份情感,就像美好的春天里那一朵朵艳丽的鲜花,是它们让春意盎然。每一朵花,每一种开放的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篇古诗文,都可以通过灵活的用法,让文章流光溢彩。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语言丰富是文章文采重要体现,而语言丰富要靠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背诵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妙语,充实语言仓库。并在背诵的基础上,把一些名句名篇,适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二、了解古诗文作者丰富写作素材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李白的作品,处理时可先根据王荣生教授“定篇”的理念,把它作为经典作品来教,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人,欣赏其诗。《行路难》一诗中抒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

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

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的比较 摘要: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将十九世纪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永恒的搁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而早他二百多年的中国明代冯梦龙编撰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样塑造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妓杜十娘。尽管在不同的中西方,随着时间的跨越,但同属京都名妓的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同是在风月场上走红的人物,都是陷入泥沼而又灵魂高洁。他们渴望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最终都在命运捉弄下落了个凄惨结局,一个怀抱价值连城的百宝箱葬身江中,一个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肺痨而死。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本文将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命运做初步的比较。 关键词:杜十娘;茶花女;背景;性格;比较 杜十娘是我国古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三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而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怒斥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茶花女》以悲为主线,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杜十娘与茶花女同为风尘女子,都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他们却经历几经相同的悲剧命运。杜十娘幼时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妓院,受尽凌辱饱尝辛酸,茶花女本是贫穷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巴黎红楼绿馆中,他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可怜一片无瑕玉,误入风尘花柳中。共同的身份,相似的命运。本文将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命运做初步的比较。 一、悲剧性的具体表现 从古到今,都有悲剧,都有悲剧性的存在与结局。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悲惨的遭遇,但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诉说悲剧性的命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万历年间,富家子弟李甲游教坊司院的时候,结识了杜十娘,俩人情投意合,倾心相爱。杜十娘自己出钱帮助李甲、求得从良,寄希望于李甲,经过波折后,十娘终于让李甲赎出了自己,二人相携离开京城,因李甲惧怕父亲,他们来到苏杭胜地,谁知,途中遇到不速之客富商子弟孙富,他见十娘生得国色天香,美艳无比,顿生歹意,便巧言相劝,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将杜十娘卖给自己,那李甲本是个没主见的人,听了孙富的话,背叛了十娘,十娘万念俱灰,她悲愤地把多年辛苦积攒的百宝箱投入江中,后投江自尽。李甲悔

小肽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一般是指二肽或三肽,小肽饲料就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本来不适合动物利用的蛋白原料分解,制成含有大量小肽的饲料产品。小肽饲料的营养价值在于小肽的吸收优势和其自身的质量。 标签:小肽;营养价值 1 小肽的概念 肽是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含氨基酸残基50个以上的通常称为蛋白质,低于50个氨基酸残基的称为肽。最简单的肽由两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称为二肽(dipeptide),其中含一个肽键。含3个、4个、5个氨基酸残基的肽分别称为三肽、四肽、五肽。通常把含几个至十几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统称为寡肽(oligopeptide),更长的肽链称为多肽(polypeptide)。有的学者把超过12个而不多于20个氨基酸残基的称寡肽,含20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称为多肽。在动物营养学上一般认为“含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肽为小肽”。小肽饲料是一种功能营养性添加剂,也称为小肽营养素。小肽饲料的产生是基于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 2 小肽的吸收机制及特点 研究表明,肽与氨基酸的吸收,存在两种独立的转运机制。小肽吸收具有转运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氨基酸则吸收慢、耗能高、载体易饱和,从而限制了其在肠道中的吸收量。目前普遍认为,动物从胃肠部位吸收二肽或三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且循环中相当数量的氨基酸是以寡肽形式被吸收的。 日粮蛋白质在胃肠道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游离氨基酸和二肽-六肽。这些肽在小肠绒毛膜刷状缘受到氨肽酶N、氨肽酶A的作用,最后大多以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完整地吸收,再转运进入血液循环。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不同,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依赖氢离子浓度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被抑制。第二种是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钠离子/氢离子交换转运系统。第三种是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由于谷胱甘肽在生物膜内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而GSH转运系统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但目前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据报道,肽在通过小肠黏膜的运转中,其构型起决定性作用。首先,肽的运转只能以小的二肽和三肽的形式进行;其次,肽的氨基酸组成也影响其吸收;再其次,氨基酸位于N端还是C端也是影响肽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赖氨酸位于N端与组氨酸构成二肽时,要比它位于C端吸收快,而它在C端与谷氨酸构成二肽时,吸收速度更迅速。 3 小肽的营养作用

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综述?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周义文综述 尹一兵 涂植光审校 【摘要】 生物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有非特异性抗 细菌、真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的作用,又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抗菌肽是通过其两亲性正 电荷与细菌细胞膜磷脂分子负电荷的静电吸引而结合在细菌膜上,疏水端插入细胞膜中,最终通过膜 内分子间的位移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离子通道,使细菌失去膜电势,不能维持正常渗透压而死亡。抗菌 肽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将会给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食品防腐、动植物转基因等领域带来 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抗菌,肽; 抗菌机制; 分子结构 自从青霉素被发现以来,人们对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再束手无策,特别是β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对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飞跃,抗生素已成为临床治疗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武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抗感染治疗陷入耐药菌危机之中。为了应对耐药菌感染,人们一方面对传统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近年来出现的抗菌肽(antibacte2 rial peptides)就是一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抗菌药物,它是宿主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阳离子肽[1,2] ,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除有非特异性抗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作用外[3,4],还有抗肿瘤细胞作用,因此又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抗菌肽抗菌谱广,对多重耐药菌、肿瘤细胞、艾滋病毒有杀伤作用,甚至还可能有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kespiratory syn2 drome,SARS)病毒的作用。因此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是目前国际学术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 抗菌肽的分类及功能特征 抗菌肽最早由瑞典科学家Boman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 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出来,被称为天蚕素(cecropin)。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又陆续发现cecropin A、B、C、D等亚型,并相继在其他昆虫、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以及植物中分离到了cecropin类似物。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来自不同物种的抗菌肽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生物学功能及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其分子构型不论是α2螺旋或是β2折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具有两亲性。按分子结构及功能特征可将其分为4类。 11α2螺旋结构类:此类抗菌肽分子量约4kD,不含半胱氨酸,不形成分子内二硫键,N2末端区域富含亲水性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和精氨酸,所带正电荷有利于与细菌膜上的酸性磷脂头负电荷作用而吸附到细菌膜上;C末端含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疏水性的尾部有利于抗菌肽插入细菌膜的双层脂质膜中。分子的两端各形成一个两亲性α2螺旋,两个α2螺旋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这种α螺旋是破坏、裂解细菌的主要结构,当抗菌肽结合到细菌细胞膜上时,α螺旋相互聚集使细胞膜形成孔洞,细胞质外溢而致细菌死亡。若减少抗菌肽的α螺旋,其破坏细胞膜的能力降低,用圆二色谱法研究抗菌肽的高级结构发现,cecropin A的第1~11位氨基酸残基有很强的形成α螺旋倾向。抗菌肽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呈自由卷曲的构象,加入六氟丙醇降低溶液的极性以模拟细胞膜的疏水环境时,抗菌肽的α螺旋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抗菌肽只是在结合或接近细胞膜时才形成发挥功能的高级结构。 天蚕素是α2螺旋结构,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如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伊蚊等,目前已从昆虫体内发现20多种cecropin类似物,如从果蝇分离出的an2 dropin,从麻蝇分离出的sarcotoxinⅠ和Ⅱ等,还有从猪小肠、双卷螺等分离出的cecropin的报道。cecropin 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均具有杀伤力[5]。爪蟾抗菌肽(magainins)也是一类具有两亲性α2螺旋的抗菌肽,存在于蛙的皮肤和胃中。 21伸展性螺旋结构类:该类抗菌肽不含半胱氨酸,但富含脯氨酸和/或精氨酸或色氨酸等,由1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两性分子内部形成分子内的α螺旋。如从蜜蜂体内分离到的apidaecins中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高达33%和17%。从果蝇分离到的dorsocin在分子结构上与apidaecin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昆虫防御素首先从肉蝇(phormia terranovae)中分离得到,当时认为与哺乳动物的防御素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命名为昆虫防御素(insect defensin)。但研究 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