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

比较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

比较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

比较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

相同:①都是本国一次空前深刻的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启发人们追求真理、民主和科学,冲破封建思想束缚;③都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④都推动了本国革命斗争的发展。

不同:①法国启蒙思想经过一个世纪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助西方之矛戮中国封建之盾,未及消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②前期新文化运动不象法国启蒙思想家那样号召人们用革命手段改造现实社会,而是与当时政治斗争、群众运动脱离,这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资产阶级显得胆怯;

③新文化运动呼唤了五四运动,启蒙思想呼唤了法国大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产生于世界近现代史交替时,受十月革命影响,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国民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⑤与新文化运动相比,启蒙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兴起于西欧,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影响全世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革命新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当时那些中国先进分子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的力量中体会深刻。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更迫切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种各样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1919年5月5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但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开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而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在

那时,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并且产生着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并且确定了每年的五月四号是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do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4、两个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思想转变;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广大青年民主意识空前提高,为他们后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紧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面对五四洪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承担起领导责任,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为运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杂志刊登的大量相关文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鞭笞帝国主义。由此可见,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前期设计思想启蒙的必然结果和效果体现。 6、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观点趋于相同,矛头一致;五四运动期间,虽然主将们的观点发生分期,但仍然精诚合作;五四运动之后,他们由合作走向分裂。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代表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历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鉴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两个片段后,教师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特别是封建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一场思想领域的反封建运动的兴起成为历史的必然。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展示课件)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由于教材对这一问题没有全面介绍,因此教师要作必要的补充。)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4亿多元。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11年产业工人人数约50多万,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超过200万人。此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200万人。工人阶级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还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性斗争。 (3)辛亥革命的影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学生齐读) 学生阅读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第一段的文字,提供给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课文告诉我们: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北洋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尊孔复古呢?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课件“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天坛祭天”图,或指导学生观看教材43页的同一插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是袁世凯于1914年12月23日身着祭祀服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的情景。祭典活动是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袁世凯的目的,是想借此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为自己复辟帝制大造舆论,袁世凯的“祭孔”“祭天”,实际上是他复辟帝制的预演。教师进一步阐述:在七年级时,我们已经学到孔子的思想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并非是正面吸取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中的精髓,而是借此恢复封建的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为其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服务。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 教师讲述: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中国一批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并接受了民主思想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奋起抗击。他们为捍卫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倒退,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反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民主主义新文化的运动,新旧两种思想文化可说是针锋相对。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以上内容,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分别展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

最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 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参考资料: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精品文档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 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摘要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向封建思想礼教发起了全面挑战,启发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的青年的“民智”,促进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革命、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产生的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

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新青年》的创办 (二)民主与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发展过程: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3)产生的结果: 由于当时尊孔复古的思想很严重,反对借孔孟之道恢复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突出问题,而反对迷信只能借助科学,同时,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制度来批判在当时还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不但新鲜,而且科学对中国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献身科学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民主”和“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大口号和主要内容,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新”的特点,从而为启发国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4)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不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 2.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作业布置】 1.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什么? 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什么?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 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 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 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 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 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 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 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

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 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概念: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 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目录 前言 (1) 一、新文化运动 (1) (一) 历史背景 (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 二、五四运动 (2) 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3)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并为一谈, 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形成一个错觉: 似乎先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认为这两个运动是同一个革命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两个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都不同的运动。因此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易误导大众,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区别,也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一、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1.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2.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3.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青年杂志》首篇文章陈独秀就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面旗帜。1917年,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常被大众称为“德先生”、“赛先生”。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b)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如: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2).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具体表现如下: 政治方面: 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三、新文化运动内容 1.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 (1)思想革命: ①“德先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赛先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 ③“打倒孔家店”(儒):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如:鲁迅与《狂人日记》 (2)文学革命: ④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如: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地合天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②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干不了,谢谢!” ) ③“妻丧速归”(“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具有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认识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认识 1914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历史意义: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族、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如绝对化的批判中国文化,片面地推崇西方文化。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许多领导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6、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把中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直接衔接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阶段。 二、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先导。 三、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统治,使这个绝对权威从神圣宝座上开始跌落下来。 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一代中国革命事业的杰出领袖。 五、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魏晓东:《试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甘肃理论学刊》1989年第3期。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同时是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同志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论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制度的变化必须伴以思想上的革命,他们没有重视对于封建思想的批封,而且在他们介绍的西学中还夹杂有许多封建余毒。新文化运动比辛亥革命进了一步,它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认为在中国实行“立宪共和制”,必须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批判封建主义的盲从、独断和迷信。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看来,制度的变革和思想的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这种认识在当时具有极大的思想解放作用。 新文化运动从学术思想、政治观点、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反对封建主义老教条、老八股,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中国近代前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提倡新文学方面,其成绩尤为显著。 总之,新文化运动批判老教条、老八股,提倡新文学、新伦理,主张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等等,都是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积极因素,这些为“五四”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初步的思想准备。如果没有早期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那么也不会有“五四”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过,早期新文化运动也有局限性。它虽然要求对文化遗产重新估价,可是在具体地评价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人物的时候,又带有形式主义的弱点,缺少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辩证精神(如否定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伟大的文学作品等),也还不能准确地区别封建文化中的陈腐传统和优良传统。当时的文化运动还只是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间进行,没有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相结合。这说明,早期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还不够深入有为,这是一个远远没有完成的历史课题。 “五四”运动成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分不开。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又说: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张岂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班级:10061224 姓名:骆恺闻学号:1004121127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看法。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二、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脱离广大劳动群众。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劳动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新文化运动后来的发展。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了俩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进步性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发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个口号在当时即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当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启蒙思想家,是敢于向两千多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自觉挑战的第一批不妥协的战士。 ②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李大钊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陈独秀就说过“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这样的话。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③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了。正因为如此,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局限性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