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资料、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教学过程,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产生相应的历史感悟;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文化动和五四时期,思想家们所具有的强烈爱国精神、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优秀个人素质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通过从“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让学生体会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100年前在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希望,人们以为清朝一倒,万事自好,以为中国从此可以独立,富强,民主。然而民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却与人们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那么中国民众和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有什么“巨大的希望”,当时的社会又怎样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呢?

1、背景: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保住政权,政权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人民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此执政的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假共和,真专制”,袁世凯进行企图称帝。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趋于萎缩。

思想文化:思想方面由于西学的传入和辛亥革命的作用,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袁世凯为称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这一切都显示中国社会“巨大的希望”和“巨大的落差”,强烈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文化运动

出现了。

师:新文化运动出现于那样一个激荡的年代,是什么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请大家阅读课本。

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解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当时北大的名声不好,由于开办时收的学生是“京官”,所以学生一向都被称为“老爷”。学生对教员的评价,不是看学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员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读讲义,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和顾全自己的体面。

蔡元培到校后,针对以往的陋习加以改革。他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在这时,《新青年》迁到了北京。《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那么这些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到底希望中国向何处去?他们又用什么样的新思想来改造着旧思想呢?

2、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民主又叫德先生(Democracry);科学又叫赛先生(Science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时期,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胡适在北大讲课,有位同学站起来责难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没有的。”那位同学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根据我不愿意从政的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咱们比较一下,看看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十分钟后,大家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的文言文电稿,其内容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不无幽默地说:“这份复电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随后,胡适解释说:“‘干不了’即含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则既含有对友人费心介绍的感谢之情,又有暗示拒绝从政之意。可见,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差别。”

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白话文,白话文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文学革命”

3、评价

(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谈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就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1917年,饱受一战苦难的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的消息,敏感的新文化者们透过这扇窗户又看到了什么?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提问: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接受马克思主义?

引导学生:你们为什么会接受一种思想?学生:它是正确的,而且适合自己。

答: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十月革命已经证明了其正确性。

2、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团、办杂志、工人学校。

四、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又转变成我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和传播者、实践者,真正找到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

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历了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走英日君主立宪道路,到走美法民主共和道路,到以俄为师,再到走自己的路,呈现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五、课后习题:

1、下列各项,属于新文化运动兴起根本原因的是:()

A 帝国主义列强在辛亥革命化后加紧侵华

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

C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思想尖锐冲突

答案选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选C

该题求解的答案是中国近代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的事件,也就是带有政治斗争和思想解放双重性质的事件。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仅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起步,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但不具备政治斗争的性质。符合条件的只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它们既是要求变革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运动,也在近代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思路较为清晰,补充了一些原始材料来活跃气氛。但由于是新手,经验不够丰富,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方面做得不够好。通过课堂讲授以及课后训练发现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有

以下两处:1、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须让学生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壮大才会站出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2、关于中国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如何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甲午战前,中国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甲午惨败,一方面证明洋务运动有不足,另一方面反过来证明变革制度的合理性。所以甲午战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经历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个阶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让中华民国有名无实,陈独秀等人认为需要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以唤醒民众觉悟。

七、板书设计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政治、经济、文化

兴起时间

标志

一《新青年》的诞生代表人物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二、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为何接受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传播推广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一场关于文字的白话文革命也随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这场革命,我们无疑要感谢我们的先烈们对此作出的巨大贡献。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在古代文言文以其言简意赅、便于书写的特点,而适用于书写工具较为落后、纸张比较昂贵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晦涩难懂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达到了“中国的文字艰深难写、古文难读难懂,妨碍老百姓说话。”(——鲁迅)的地步,作为一门语言,如果已经让人交流都感到困难,那自然就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语言符号越简单越易于交流的这是永恒的定律。因此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便迅速推广开来,很多人开始加入到文学的队伍中,积极地进行阅读、写作,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同时也使得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另外由于文言文的难懂,对于某一概念或者现象的描述,不同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结论。自然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所以在文言的影响下,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必然很缓慢。白话文的出现则为之带来了生机。首先其简散的语言更加准确的表达了某一事实。其次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开始阅读更多的国内外的书籍、报纸、杂志,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进行研究、创新,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一点早在易峻的《评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中就有提到“该白话文因其词句组织之平易解放,活动自由,故其表现作用,有较文言文之须受法度声律等约束,为易于骋其奥衍曲折之致,以达其透切深密之旨,而能明白晓畅者,此殆可公认。则以学术思想之随时代进步,愈趋繁复精密,其文字上书写所使用之方式,亦必使之趋于繁复精密,以全其功用。白话文适应此种要求而起,亦不能否认者也。”同时这也道出了白话文于艺术和功用的意义。由此可见白话文的推广另一方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白话文的兴起还带动了符号的发展。在文言文中是没有没有标点符号、无句读的,不仅读起来困难,而起意思含混,易于出现分歧。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被后人理解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而这反应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通过白话文运动,刘半农等语言学家将西方的标点加以改造,编入汉语中,使得白话文更加完整,同时也避免了文言文存在分歧的弊病。从而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一种文化,其是具有时代性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他讲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遁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作为遍览古今、通融中西的胡适对此也发表过见解称“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早在清末裘延梁也提到“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吾中国而不欲智天下斯已矣,敬欲智之,而犹以文言树天下之的,则吾前所云八益者,以反比例求之,其败坏天下才智之民亦已甚矣!”为使得天下智,则白话须将文言取而代之。因此说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011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的标志、领袖人物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革命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和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认识其伟大意义,培养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判断其性质,培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 (1) (2) ②马克思主 复习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课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计划课时:二课时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点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①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位以后,便集中力量对付南方留守的革命党人,以除后患。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革命党人是他实现政治野心的障碍。他篡权后不久,就秘密向外国银行团贷出巨额款项以装备军队,此即所谓“善后大借款案”。同时他还一手制造了“宋教仁案”,以阴谋手段杀害了力主民主与法制的革命党领导人宋教仁。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以后,孙中山等人发动了“二次革命”,[17]矛头直指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独裁政府。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两个月以后,“二次革命”被扑灭。孙中山等人逃亡日本,在那里,组建了中华革命党,[18]准备寻找机会再举义旗。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以后,以为实现其政治野心的障碍不复存在,便先是逼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终身大总统,随后,又决定恢复帝制,抛弃民国。但是,他的“洪宪”帝制违背了历史潮流,甚至他原先的北洋班底如段棋瑞、冯国璋等也不予支持。在众叛亲离的状况下,他只做了83天皇帝梦,就在护国战争和全国各地的一片反对声中一命呜呼了。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北洋政府名义上恢复了《临时约法》与国会,实际上,中国的政权仍然处于封建军阀控制下,中国社会陷入长期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中。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在革命党人那里还是一种期望。 在北洋军阀各派系中,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实力最强,其次是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东北还有北洋别支奉系张作霖。在西南则形成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势力,如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其他各地均有大小军阀割据势力。在南北方军阀之间,甚至在北洋军阀内部各派系之间,为达到控制中央政权的目的,存在着激烈的明争暗斗,这是引发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 1917年6月,一贯拥护帝制的安徽督军张勋,打着调停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矛盾的旗号,率领辫子军进京,逼令黎元洪去职,并与康有为一起于7月1日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清朝旧制。此种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7月12日,段祺瑞打出反复辟招牌,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天津马厂誓师,率兵入京,赶走张勋,戡定了叛乱。张勋复辟的闹剧仅有12天,就被平息。 但是,段祺瑞也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妥协退让;对内以再造民国的功臣自居,在政治上大搞军事独裁,拒绝恢复被张勋废除的《临时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看来,《临时约法》和国会是中华民国的象征。没有临时约法和国会,就不成其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坚决揭露段祺瑞军事独裁统治的本质,提出打倒假共和,恢复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拥护引临时约法》,恢复国会。1917年,他从上海到广州,集合南下的国会议员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运动。孙中山和革命党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他们所借用的力量是与北洋军阀对峙的南方军阀。一旦南北方妥协,护法运动便宣告失败。事实正是如此。孙中山极为气愤地说,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仍在持续。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黑暗中,以愈挫愈奋的精神和毅力,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35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2010年北京文综)“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3.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5.(2010年海南单科)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8.(2011年山东潍坊三县质检)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9.(2011年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代史】邵芳分享《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论文标题】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论文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学术名家218——229共11页 【论文作者】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享者】湖北邵芳 【论文提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再认识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 1文学革命运动造成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利器 2新教育渐臻成熟 3在中西文化沟通中产生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和必要的精神条件 4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进一步扩展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影响 【摘要概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不时出现相关的争论。近年来有人提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启蒙运动, 也不是文艺复兴。文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具启蒙运动的性质, 也带有文艺复兴的意味, 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同时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作用作了切中实际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文化转型 【精彩摘抄】 1.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当时躬与其事的人们, 有过“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

等不同的提法。后来, 人们渐渐地都习惯于使用“新文化运动”的提法。 2.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是早先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还是近年来在争论中否认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的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都是拿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比较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3.“当十五六世纪时, 欧洲诸民族间发生一种运动, 起源于意大利, 传播于英、法, 而终极于日尔曼。是为中古时代与近世时代之蝉蜕, 历史家名之曰Renaissance, 意者再生也, 东人则译为文艺复兴。”——蒋百里 4.我觉得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性质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它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是针对旧有的宗教教条及教会统治而起的。把人从神光笼罩中拉回到俗世来, 承认人的需求、人的欲望的合理性, 承认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完善、追求荣誉, 是每个个人的权力。于是个人主义得以确立。总之, 是人取代神成为关注的中心。其次, 重新发现古代的文化典籍的价值,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典籍中, 人们重新发现古代人的鲜活的个性和不受神灵与宗教的束缚的伟大创造精神。那时代的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与活动都看做是追模古代先贤的典范。其三, 随着人文精神的发扬, 削弱了对神与宗教的依赖, 人们对外在世界认知的兴趣与能力得到提升, 自然科学随之逐渐发展起来。 5.“说到文艺复兴这个词,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方历史上那场预示着现代欧洲诞生的伟大运动。这同样的名词与过去十年来席卷全中国的一场思想与行动的意义深远的变革非常吻合。为了方便起见, 我就用这个名词, 并且会尽力给你们讲述一些它所包含的那场运动的意义。”②这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 中国的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7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岳麓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7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课后达标检测岳麓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解析:选D。《海国图志》通过对西方先进技术的介绍,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A、B项与《海国图志》无关,故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2.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关于李鸿章出卖国家主权的内容,故A项错误;“觉得”“辩论”“无甚可观”说明李鸿章反对西方议会制度,“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说明李鸿章主张引进、发展西方经济,故B项正确;李鸿章维护的是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点早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中就已经被证明破产了,和维新派以及革命派的思想观念比较起来,这种观点是落后的,故D项错误。 3.(2016·湖南永州模拟)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解析:选C。该报纸评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未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未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故D项错误。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说起鲁迅,最先想到的是他写的《狂人日记》,它以狂人的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达对以封建制度、礼教为主体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抗,更是揭示了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从来如此,便对吗”是狂人对吃人这一行为的提问,也是鲁迅对中国封建传统礼制的提问,他一直在思考着、探索着封建文化存在的意义,它还有继承下来的价值吗?在这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下,那些受封建礼制教育的国民却是腐朽愚昧的、麻木不仁的,对于国家的存亡好似不关他们的事,面对同胞被残害的场景,他们不会流露出半分同情。鲁迅尖锐地批判封建传统礼制是有理由的,与之有共同想法的陈独秀、胡适也同样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中去,在这场运动中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的理论。“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仁义道德成为一种假象,覆盖在它下面的是“吃人”的本质,这在鲁迅看来是何其的悲哀。国民受封建专制毒害之深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的妄图遵孔复古就可以看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他希望国民能从那“吃人”的礼制枷锁中走出来。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鲁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支持者,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有救国的一腔热血,于是他选择去学医以望学成之后上战场救死扶伤,可这一梦想被现实打破,在日求学期间亲眼看到身体健壮的国人麻木不仁,思想腐朽,精神颓败,这一目令他气愤,激起了他弃医从文的决心,想要以文艺运动来拯救国民。1907年夏,鲁迅酝酿了一场文艺运动,他和二弟联合许寿裳等人试图创办《新生》文艺杂志,但却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这并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后来他在《河南》刊物上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5221252 文琪凯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期,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如今,中国比已往强大了,弘扬传统是应该的,在国外,办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字、中国文化,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国内,让少年儿童熟悉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面,疯狂读经,守旧维统。否则,就有可能绕回去,抱住旧的文化不放,在思想上留着长辫子,拒绝接受新思想,影响我们现代化、国际化的改革步伐。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革命新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当时那些中国先进分子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的力量中体会深刻。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更迫切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种各样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1919年5月5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但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开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而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在

那时,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并且产生着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并且确定了每年的五月四号是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一、早期西学东渐 1、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2、两次转型: 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 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3、西学东渐的方式:传教授徒,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4、西学东渐的阶段: ①“明末、清初” 背景: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 ②“晚清、民初” 背景: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二、早期西学东渐 1、重要史实: ①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②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 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④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⑤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 ⑥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2、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 ①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②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③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3、早期西学东渐中断的原因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传教士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 4、中国古代的社会转型 第一次: 春秋战国,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急剧变革。历经500年的逐渐积累,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5、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①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②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 ③思想: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④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 ⑤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 ⑥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近代西学东渐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个后知后觉者对“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想法

一个后知后觉者对“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想法 秋按:关于“五四运动”,其实最应该看看周策纵教授的《五四运动史》。由于这个运动对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所有的政治力量都会纪念它。此外,还有在“五四”之前就萌发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也影响巨大,而有时它们往往又混为一谈。哄娃入睡,忽思约九年前,曾撰一小文,略谈我对“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想法,可以说是非常自由派了,至今有些地方已修正,有些则一仍如旧。2018.5.4 5月4日到家之后,难得正好翻到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会客厅,李小萌傻傻的样子很是可爱,而这一期的嘉宾、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则多少显得有些拘束,大致也没有怎么发挥,以与官方基本同调的“爱国运动”云云收束访问。 当日,在北京,“五四精神”的主流言说,依然以“爱国”为主,以“进步、民主、科学”为辅。而在台湾,马英九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时,有意抹去自己的政治身份,而强调自己的文化身份,并说“五四精神中的民主科学素养,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而且历久弥新的历史意义”。 “五四”是一个话题,各种政治力量都以不同的方式自觉去继承其传统,并以正统自居。即使是激烈反对者,也要借助“五四”话题来为自己设立标靶,阐述自身主张。 我不喜热闹,天性对人多之处有排斥心理。所以,虽然90周年很热闹,官方的,民间的,海外的,但迟至现在,我才决定写作这个帖子。它也仅仅是一个帖子而已。 一、“五四运动”及其代表的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知出自谁口来自何时,其实,“五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将“五四”生拉硬扯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前缀?难道除了这一场新文化运动之外,20世纪的中国还有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最早提出“五四运动”这个概念的北京大学学生领袖之一罗家伦,1919年5月26日以“毅”为笔名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指出“五四运动”表现出三种关系民族存亡的精神: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到了1967年5月,罗家伦比较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五四运动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也由五四运动而扩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贯的精神,就是要使中国现代化。要使中国现代化,必须从思想现代化做起,这仍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 用央视新闻会客厅的言说方式,罗家伦是“新闻当事人、事件亲历者”,我倾向于认可他对“五四运动”的狭义解释而不另行铺陈加以引申甚至最后变为一种政治隐喻。特别是罗家伦所说的“民族自决”,的确是发端于“五四”。在此之前,民族—国家的概念不曾在中国出现过。主体为汉族的中华民族有权利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而不能仅仅沦为一个被建构的地缘政治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对“五四运动”的背景描述如下:

新文化运动高考题章节汇编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 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 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 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4.(2009·全国文综一·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 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第35 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1862 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 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 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 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 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2010年北京文综)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 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王韬C .宋教仁 D .胡适 3.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 想主张?( ) A. 魏源 B .李鸿章C .康有为 D .孙中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 推断是( )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 .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 .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5.(2010年海南单科)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 ,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 ( ) A.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2011年山东潍坊三县质检)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一一开眼看世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 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9. (2011年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0?(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目录 前言 (1) 一、新文化运动 (1) (一) 历史背景 (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 二、五四运动 (2) 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3)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并为一谈, 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形成一个错觉: 似乎先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认为这两个运动是同一个革命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两个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都不同的运动。因此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易误导大众,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区别,也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一、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1.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2.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3.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青年杂志》首篇文章陈独秀就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面旗帜。1917年,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常被大众称为“德先生”、“赛先生”。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得与失

新文化运动的得与失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要是说起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第一个想起的无疑是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课本中阐述了很多新文化运动带来的益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而它确实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对于它的意义,相信学过近代史的人随口就能说出许多来: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但是现在,我想要主要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弊端。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认识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认识 1914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历史意义: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族、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如绝对化的批判中国文化,片面地推崇西方文化。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许多领导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6、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