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山水画

古代山水画

古代山水画
古代山水画

古代山水画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知道其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发展和完善的,掌握欣赏古代山水画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网上提前查阅资料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和价值:在分析、感受、体验、鉴赏作品之间不同的艺术特色的活动中,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情操,提升对祖国山水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分组讨论欣赏分析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2、赏析古代山水画最高峰时期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特色,领会内含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四、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3、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使用投影仪提示课题:古代山水画

●2、教师提问:中国的山水画为什么不以风景画命名呢?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说明。

●4、教师出示《富春山居图》和《日出?印象》的投影,学生比较不同点。。

●5、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三、传授新课:

1、概述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大致呈现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2、两宋时期:

(1)赏析观看:北宋初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体会: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变,人类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

(2)赏析观看:北宋中晚期:郭熙《早春图》。

体会:表现北方造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

(3)赏析观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体会:长卷,成功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4)赏析: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请问大家在这一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体会:大面积的空白。表面看空白是虚的,实际上虚中有实,实代表水、代表天。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突出江面的辽阔和寒意的萧索和渔翁独钓的景色。留白是中国构图创造意境的需要是艺术手法。

3、元代:情调主观抒发和个人风格

四、分组讨论:

赏析:《富春山居图》,理解、分析、分组讨论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色。

1.小组内根据作者黄公望的艺术手法,体会《富春山居图》的意境和情感。

2. 2.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

3.巡视观察各小组活动进展,协调成员分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组织集体汇报,合成学习成果展示。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课后思考题:

中国山水画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代,在形式风格和精神内涵上产生了什么变化?

七、下课礼仪:

背景材料:

赏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郑樗chu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师弟。黄公望在其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题跋上面写道"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其中的"无用师"就是指郑樗,此后《富春山居图》断裂为两段,后段名为《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前段称《剩山图》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赏析: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

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

【古代素描山水画】古代山水画

【古代素描山水画】古代山水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

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 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中国人的美意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将山水画分类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从山水画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渐成熟,直至两宋形成了繁荣的景象,到元代达到了高潮,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山水画走向了没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仕隐分工”,形成了隐士阶层,隐士们厌烦世事纷繁,回归自然,深入山水,通过自然山水以“畅神”“澄怀观道”,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 使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宗炳起了巨大的作用。宗炳的《画山水序》以及王微的《叙画》作为山水画初期的山水画理论,是难能可贵的。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吸收自然之精华,天地之精华,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 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或叫米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再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傅抱石和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现代又出现许多表现新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这首先表现在: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为此,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象,同时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当然,延续了近千年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唐代有王维、李思训等山水画家,后世称为“南北宗”;再以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如北宋最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作品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现存的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写北方雄伟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整个画面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迫求诗的意境。现存的许多南宋山水画作品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深堂琴趣、风雨归舟、秋山远眺、秋江暝泊、寒江独钓、长桥卧波、烟江欲雨等等。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很有代表性。画家以大胆的艺术概括,把与作品所要创造的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物一律删除,只画了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导入: 过度:闲暇之余我们都喜欢亲近自然,外出旅游。美丽的自然风景能带给我们心旷神怡,轻松自然之感。 提问:同学们都去过哪些中国的名山大川呢? 学生:黄山、泰山、、、、、五桂山(教师可幽默回答,当然五桂山、大尖山也算是我们中山的名山) 提问:我们常说的“三山五岳”是指什么? 学生:(略)相传古代的“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现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五岳”是指东岳泰山之雄(山东)、西岳华山之险(陕西)、南岳衡山之秀(湖南)、北岳恒山之奇(山西)、中岳嵩山之峻(河南)。(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等) 提问:我们现代人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一般都会用相机把美丽的风景记录下来。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呢? 学生:诗歌、绘画是常用的方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示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及脉络 提问:什么是山水画呢? 学生:(略)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中国画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彩作画于绢、宣纸、帛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提问: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呢?距今1500多年大概是什么时代。 学生:(略)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点讲) 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画就已经开始萌芽,但仍附属于人物画;(图例《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绢本设色(传是宋代摹本) 纵27.1cm 横572.8cm 这幅画现在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已在古地图中、在工艺美术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零星出现,虽或为非完整构图的孤立形象,或为人物神异活动的背景,但依稀可见作者的神话迷信思想,并遗留着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痕迹。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首创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据文献记载东晋画家顾恺之即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南朝的宗炳与王微继之完成了两篇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与《叙画》。尽管至今未见这一时期的作品存留,若干作品中的山水仍是人物的衬景,以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山水画理论已经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

讨论了空间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未脱装饰遗意,但写实能力有极大提高,饶有抒情意味。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所画山水“怪石崩滩,若可扪酌”。中晚唐画家更创造了水墨山水、没骨山水亦出现于敦煌壁画中。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一个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荆浩的山水画论《笔法记》,把谢赫“六法”移于山水,以“真”为主,强调以树木体现一定道德观念。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山水画又出现了一个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的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创造的山水形象,参照书法开合起伏的法则,用以构置平面化的山水境界,造成了山水画的又一变异。入清以后,一派沿董其昌蹊径变化古法,在笔墨风格气味上谋求新意;另一派面向自然亦发挥笔墨传情的效能,独抒个性。后一派的代表石涛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谱》)是古代山本画论中最优秀的名篇。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变异发展,不但造就了为数极多的名家和作品,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流派,还完成了在中国画论中居于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八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八 351 《杂画册》 明陈洪绶绢本设色共八开每开纵30.2厘米横2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图册作山水、人物、花卉,画法工整,趣味古拙。其八开分别是:1.山图2.黄河巨津3.湖山深远山水4.远浦归帆5.石泉云树6.罗汉7.夔龙补衮图8.玉堂柱石。此选二幅作品,一幅是设色泉石云树。画面上云树如带,意境迷离,用笔工整,设色典雅,富有装饰感。另一作品,设色溪水山涧石桥,二人坐桥上对语。意境清新自然,古意森森。山石皴染结合,树木用横笔层层点出,墨色湿润。 352 《闭户著书图》 明沈颢纸本设色纵96.2厘米横40.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颢(公元1586—1661),明代画家。一作灏,字朗倩,号石天,江苏苏州人。性格豪放,博雅多闻。沈颢书法真、行、篆、隶无所不能。更精绘画,深研画理。“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是他的创见。他临习诸家,位置严整,小景淡远清旷,画风近于沈周。晚年笔意挺秀,点染清妍。写画山

水,笔墨秀雅,立壑奇突。名重一时。 353 《山水图》 明李永昌纸本设色纵125.7厘米横58.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永昌(生卒年不详),字周生,安徽修宁人(有认为是安徽欷县人)。善书法,画风学董其昌。工山水,仿元人笔意,画风清秀圆润,清逸疏简,为汪之瑞师,开新安派之先声。主要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山水图》是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代表作。 354 《江山卧游图》 清程正揆纸本设色纵26厘米横3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程正揆(公元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髡残与程正揆交谊深厚,曾在他的画上题道:“书家之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银钩虿尾,同是一笔,与画家皴法同一关纽。观者雷同赏之,是安知老斫轮有不传之妙耶?”此幅《江山卧游图》近似沈周的笔墨粗健,画家以一条崎岖的山径为脉络,自山庄屋宇间蜿蜒伸出,一路上清泉淙淙,碧潭如镜,瀑布飞泻,林木葱茏,景色旖旎。

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题目: 中国古代山水画 姓名: 邱锡超 班级: 2008 级 1 班 学号: 2 0 0 8 0 9 4 1 1 6 7 指导老师: 李臣英 1 课题: 中国古代山水画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上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本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绘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个学科。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变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简介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学好山水画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古老的传统与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了解并尝试山石、树木的画法,体验大胆运用笔墨表现自然景物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喜爱之情,感受民族传统艺术3. 独特的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中树、石、云、水的画法。 教学难点:对笔墨的运用和把握。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讲解和动手绘制相结合。 2、学法:欣赏、体会、绘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材、历代名画列、宣纸、毛笔、墨、盘子…… 学具准备:教材、宣纸、毛笔、墨、盘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进行上下课,并随时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5分钟) 2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请问同学们:国画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可分为哪些门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以笔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造型艺术(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与中医学、京剧艺术并称三大国粹。其分类方法多样: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比较法讲解,体会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区别。二是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和技法。三是要着重讲解元代山水画的特色。 欣赏每幅作品前要对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扼要的介绍。分析作品是应有详有略,并尽可能多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参与,并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2、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的主要区别。 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与学习方法

用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想结合,在建构注意教学方法的知道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主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故在讲解中充分运用了展示、启示提问、自主活动、讨论等多种语言。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古筝音乐《高山流水》 2.提问:曲名是什么?通过音乐欣赏,使我们联想到了眼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也许觉得古代山水离我们好遥远,但今天我们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接触。 3.展示山水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详) 1、表现内容:西方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而中国山水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

古代山水画

古代山水画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知道其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发展和完善的,掌握欣赏古代山水画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网上提前查阅资料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和价值:在分析、感受、体验、鉴赏作品之间不同的艺术特色的活动中,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情操,提升对祖国山水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分组讨论欣赏分析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2、赏析古代山水画最高峰时期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特色,领会内含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四、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3、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使用投影仪提示课题:古代山水画 ●2、教师提问:中国的山水画为什么不以风景画命名呢?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说明。 ●4、教师出示《富春山居图》和《日出?印象》的投影,学生比较不同点。。 ●5、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三、传授新课: 1、概述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大致呈现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2、两宋时期: (1)赏析观看:北宋初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体会: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变,人类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

(2)赏析观看:北宋中晚期:郭熙《早春图》。 体会:表现北方造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 (3)赏析观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体会:长卷,成功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4)赏析: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请问大家在这一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体会:大面积的空白。表面看空白是虚的,实际上虚中有实,实代表水、代表天。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突出江面的辽阔和寒意的萧索和渔翁独钓的景色。留白是中国构图创造意境的需要是艺术手法。 3、元代:情调主观抒发和个人风格 四、分组讨论: 赏析:《富春山居图》,理解、分析、分组讨论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色。 1.小组内根据作者黄公望的艺术手法,体会《富春山居图》的意境和情感。 2. 2.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 3.巡视观察各小组活动进展,协调成员分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组织集体汇报,合成学习成果展示。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课后思考题: 中国山水画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代,在形式风格和精神内涵上产生了什么变化? 七、下课礼仪: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中国古代山水画说课稿

《中国古代山水》说课稿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文亚斌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本中第六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说教材 A、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B、重点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人物画和花鸟画,同学们对中国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三大题材之一的山水画在绘画手法上、艺术形式上较之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认识它的艺术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作品欣赏。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中国古代山水的艺术特点。 C、难点分析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但意境往往较为抽象,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画家对意境的追求和表现都不一样,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我把如何理解山水画中的“意境”?作为本课的难点。 2.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的相关知识。这一

阶段中,学生主要是在对美术作品的初步体验、感受、实践的层面上,但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审美。由于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层面的制约,他们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深入有一定的难度。 3、说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了解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感受美好河山,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4、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5、说学法 1.自主性探究法。 2.对比法。 现在中学生绝大多数素质较高,自学能力较强,因此我增加了自学、讨论、问答的分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适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本节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运用对比法。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旧识和新识的对比,运用对比法能有效地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6、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中国古代山水画

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 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 (二)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 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 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 屏幕显示图片: 隋展子虔《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4. 屏幕显示图片五代董源《潇湘图》(水墨毕业论文的格式代表作)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中国古代山水画说课稿

中国古代山水画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国古代山水》说课稿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文亚斌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本中第六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说教材 A、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B、重点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人物画和花鸟画,同学们对中国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三大题材之一的山水画在绘画手法上、艺术形式上较之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认识它的艺术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作品欣赏。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中国古代山水的艺术特点。 C、难点分析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但意境往往较为抽象,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画家对意境的追求和表现都不一样,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我把如何理解山水画中的“意境”作为本课的难点。 2.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的相关知识。这一阶段中,学生主要是在对美术作品的初步体验、感受、实践的层面上,但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山水画

鉴赏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审美。由于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层面的制约,他们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深入有一定的难度。 3、说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了解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感受美好河山,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4、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5、说学法 1.自主性探究法。 2.对比法。 现在中学生绝大多数素质较高,自学能力较强,因此我增加了自学、讨论、问答的分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适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本节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运用对比法。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旧识和新识的对比,运用对比法能有效地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 6、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播放古乐《高山流水》展示古代山水画图片。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 一、引入新课: 回顾上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我们对中国画有了略微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去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以及体会它的中国人文精神。 二、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应了社会生活。 (一):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板书:画面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发和思想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包含这耐人寻味的意蕴。下面我们欣赏几幅宋、元的山水画。 江山秋色图赵伯驹北宋踏歌图马远南宋万壑松风图李唐南宋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提问:大家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1、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板书: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范宽《溪山行旅图》,是绢本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锋。中景与主山之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功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的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在这幅山水画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 郭熙《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 王希梦《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2、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板书: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 马远《寒江独钓图》。设问:大家在这幅画上都看到了一些什么?一条船、一个渔翁和水,还有大面积的白。是的,在画面表面上只能看到这些。大家是否想到还有天呢?画面上出现大片的空白,表面看这些空白是虚的,而实际上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这“实”既代表水——一片汪泽,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突出了江面的辽阔和寒意萧索的气氛和渔翁寒江独钓的情景。这种根据创造意境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画在构图上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既是创造意境的需要,又是增强画面形式美的一种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