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

1.中国历史上首次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的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或称“婚嫁礼书”),婚书上写明议定的聘财数额。

2.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

A.损害赔偿金√

B.罚金

C.罚款

D.违约金

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损害赔偿。

3.(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元典章》

D.《大札撒》√

《大札撒》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4.明朝的“受赃”一卷设于( )。

A.《工律》

B.《户律》

C.《刑律》√

D.《礼律》

《大明律》共有七篇,30卷,460条。其中《刑律》11卷,包括“受赃”一卷。

5.明朝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是( )。

A.南镇抚司

B.北镇抚司√

C.东厂

D.内行厂

厂卫干预司法活动,是明朝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明成祖夺取皇位后,除派遣锦衣卫军士负责政治性案件、重大案件的侦缉外,又增设“北镇抚司”,简称“北司”,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北镇抚司正式成为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

6.首创六部分篇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唐六典》

B.《宋刑统》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大明律》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吏、户、礼、兵、刑、工六篇为分则,首创了六部分篇的新体例,该体例为清朝沿用。

7.明朝的考课之法中,对在京官员的考核的法律称为( )。

A.外察法

B.三互法

C.考满法

D.京察法√

本题中,三互法是汉朝规定官员任官回避制度的法律。明朝的考课之法分为“考满法”与“考察法”两种,而考察法分为“京察”(对京官的考察)和“外察”(对外官的考察)两种,其中的京察最为重要。

8.明成祖死后,被废除的法律形式是( )。

A.律

B.令

C.《大诰》√

D.榜文

9.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

A.《大明律》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D.《明大诰》√

朱元璋以强行手段普及《明大诰》,以至于“家家有大诰、户户讲大诰”,从而使得《明大诰》成为空前普及的法规,像朱元璋这样推行法律普及的,在法制史上实属罕见。

10.《明大诰》是明初的一部( )。

A.特别民事法规

B.特别行政法规

C.案例集

D.特别刑事法规√

《明大诰》共四编236条;具有与《大明律》同等的法律效力。是明朝具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和案例,充分体现了“重典治世”的思想。

11.元朝婚姻制度的特色没有( )。

A.法定婚书制度

B.媒妁的管理和职业化

C.民间招婿之风盛行

D.寡妇带产改嫁√

元朝婚姻制度颇具一代特色。包括法定婚书制度,婚书即书面契约,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建立婚姻关系的意思表示。还有赘婿管理制度,对婚约的管理和职业化,收继婚制度,严禁寡妇带产改嫁制度及绝户女的继承权等制度。

12.元代对于典当的收赎年限是( )。

A.30年

B.未作明确规定√

C.20年

D.25年

13.清朝的则例( )。

A.专指刑事单行法规

B.指某一行政部门或某项专门事务方面的单行法规汇编√

C.指皇帝就某项事务发布的“上谕”或经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

D.指经过整理编订的事例

所谓则例,是清政府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可以视为清政府的行政法规。

14.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是( )。

A.《大清律例》√

B.《大清律集解附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律集解》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修律制定的第—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顺治年间制定的,《大清律集解》是清雍正时期制定的,《大清律例》制定于乾隆时期,因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

15.清朝审理宗族案件的机关是( )。

A.大宗正府

B.宗人府√

C.内务府

D.刑部

对于宗族犯罪,刑部不能过问,只能交由宗人府审理。内务府是清朝审理满洲贵族案件的机关;大宗正府为元朝的机关。

16.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风宪宏纲》

D.《元典章》√

《元典章》是由江西地方政府纂辑的。

17.《大清律例》颁行后,统治者规定条例的修订年限为( )。

A.每年修订一次

B.每两年修订一次

C.每三年修订一次

D.每五年修订一次√

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

A.发遣√

B.充军

C.枷号

D.徒刑

发遣是将罪犯发配至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发遣是仅次子死刑的重型,为清朝特别创立。

19.明初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律是( )。

A.《大明律》

B.《明大诰》√

C.《明会典》

D.《问刑条例》

明初的立法主要包括制定《大明律》和《明大诰》,其中《大明律》是明朝的基本法典,而《明大诰》则是由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

20.元代中央主审机构是( )。

A.枢密院

B.大理寺

C.审刑院

D.刑部√

元代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既仿中原旧制,又有变化。其中元撤销了大理寺,将其职能部分转移至刑部,因此,刑部成为中央主审机构。

21.下列不属于体现清朝民事主体地位于变化的选项是( )。

A.开豁贱籍

B.改善雇工人地位

C.废除匠籍制度

D.解除雇工人的贱籍身份√

清朝民事主体地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废匠籍、改善雇工人地位和开豁贱籍三个方面。D项错在:雇工人虽然身份低下,但不属于贱籍。

22.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

A.充军

B.发遣

C.枷号√

D.廷杖

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枷号。它使犯人在监狱外带枷示众,受尽耻辱和痛苦。

23.明朝将御史台改为( )。

A.通政使司

B.布政使司

C.按察使司

D.都察院√

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司法机关职掌的变化和名称的改异上,如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24.明清时期的中央主审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军机处

明清时期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中央司法机关。其中,刑部为主审机关,大理寺负责复核,都察院负责法律监督。

25.清政府在( )下设置理刑司,受理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不能决断的死刑案件。

A.军机处

B.大理寺

C.理藩院√

D.刑部

清政府专门设置了理藩院,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在理藩院下设置理刑司,受理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不能决断的死刑案件。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26.明代负责军官军人诉讼的专职司法官有( )。

A.断事

B.锦衣卫

C.卫镇抚√

D.所镇抚√

27.明代例由( )组成。

A.条例

B.判例√

C.单行成例√

D.断例

明代例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判案依据的典型判例,一种是单行成例。例经过汇编并经朝廷认可,即可上升为有效的法律。

28.户部钱法堂和工部钱法堂周下设的铸钱供全国经费开支的机构是( )。

A.宝泉局√

B.厘金局

C.宝源局√

D.监造司

清朝时期的货币铸造由政府统一安排分局监造,中央的专门机构是户部和工部设立的钱法堂,户部钱法堂成立宝泉局,工部成立宝源局,分别管理全国经费开支的铸币事务。

29.元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直属机构有( )。

A.台院

B.察院√

C.殿中司√

D.内八道肃政廉访司√

30.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有( )。

A.《蒙古律》√

B.《回律》√

C.《苗律》√

D.《番律》√

清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定了多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如《蒙古律》、《回律》、《苗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等。

31.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主要有( )。

A.回律√

B.番律√

C.蒙古律√

D.苗律√

回律、番律、蒙古律、苗律都是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

32.以下关于“明刑弼教”说法正确的有( )。

A.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

B.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

C.可以“先刑后教”行事√

D.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中“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后人简称“明刑弼教”。从字面而观,“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德”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以前论及“明刑弼教”,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宋代以后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作了新的阐释。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经过他的注解,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而可以“先刑后教”行事。这看来小小的变通之义,却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礼法合一——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明清两代法律实施的方法、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一般说来,倡导“德主刑辅”,本意是注重道德教化,限制苛刑,所以它往往是同轻刑主张相联系的。而经朱熹阐发,风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则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33.下列关于清朝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清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方能成立

B.清朝明确区分了典当契约与典卖契约√

C.清朝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3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

D.清朝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

A项错在:宋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等四道程序。而清朝对于典当契约,无须过割赋税,但对于买卖契约,须过割赋税。C项错在:清朝规定的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期限为1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注意:宋朝规定的回赎期限为30年,且宋朝不区分典与卖。考生应半宋、清二朝的典卖契约对比复习,以强化记忆。

34.明代的充军按路途远近及地域分为( )。

A.附近充军√

B.边卫充军√

C.极边充军√

D.沿海充军√

35.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 )。

A.立决√

B.凌迟

C.剥皮实草

D.监候√

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立决和监候。一般罪名确实,应该处死者,可判斩立决或绞立决,即在当年的法定执行期内处死。如罪有可疑,或情有可悯,则判斩监候或绞监候,在监收押,留待来年秋审时再审。

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36.元代曾在法律上将境内之民分为高下四等,实行同罪异罚的原则。 ( )

A.正确√

B.错误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元代法律将全国各族人民的身份地位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同罪异罚。

37.廷杖之制始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前从无此例。 ( )

A.正确

B.错误√

38.“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

A.正确

B.错误√

清代共有《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五部会典,合称五朝会典,而不是指五个朝代的会典。

39.元朝法律确立僧侣地主在法律上的特权地位。 ( )

A.正确√

B.错误

40.清朝满人犯罪,依律享有“减等”“换刑”的特权。 ( )

A.正确√

B.错误

41.元律规定重大案件不得夜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 )

A.正确

B.错误√

元律规定的是,除了重大案件以外,不得夜审。

42.清代的秋审主要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以及京师附近的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 ( )

A.正确

B.错误√

清代秋审审理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

43.朱元璋主张治乱世用重典,反对使用礼义教化的手段。 ( )

A.正确

B.错误√

44.《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 )

A.正确√

B.错误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至治三年修订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45.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

A.正确

B.错误√

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对于危害封建统治的政治性犯罪加重处罚,而在“轻其所轻”原则的指导下,对伦理教化方面的犯罪从轻处罚。

四、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2.00)

46.在清朝,( )是中央主审机关,( )是中央监察机关。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刑部、都察院)

清代中央机关中,主审机关是刑部,监察机关是都察院。另外,负责案件复核的机构是大理寺。

五、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6.00)

47.简述明朝时期的刑罚制度。

(分数: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代刑罚体系沿袭了传统的五刑制,并规定徒刑、流刑一律附加杖刑。除此之外,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刑罚尚有凌迟、充军、迁徙、枷号、刺字、廷杖。凌迟起源于五代,适用于谋反、大逆之类的严重犯罪,是最重的死刑。充军是强迫罪犯至外地充当军户的刑罚。最初仅适用于犯流、徒罪的军人,后亦适用于平民。充军按性质分为“终身”、“永远”两类。终身只坐本犯,本犯死后后代可以为民。永远则株及后世,本犯死后,后代也要承袭军籍,世代为军。迁徙是强迫罪犯全家迁居千里之外的刑罚。枷号起源于唐宋,是强迫罪犯戴枷示众受辱的刑罚。刺字是一种附加刑,初犯刺右臂,再犯刺左臂。廷杖起源于隋,是皇帝对大臣施加的体罚。明代廷杖制度化,由锦衣卫施刑,东厂监刑。

48.简述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

(分数: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明确典、卖两种契约的区别。凡为典契的,须在典契中注明回赎字样,凡为卖契的,须在卖契中注明永不回赎字样。对于乾隆十八年前的旧有契约,如果契约没有注明是否回赎字样的,30年内可以回赎,或由典权人再向出典人支付一次“找价”,所有权归典权人;30年以上的,尽管没有写明“绝卖”或注明回赎,仍不得再请求找价或回赎。可见,典与卖的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允许回赎。此外,对于典当契约,无须经过官府加盖官印、缴纳契税和过割赋税。(2)明确典当回赎权的年限。清律规定,典当契约约定的回赎年限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的,以买卖契约论,并交纳契税。(3)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若出典的房屋失火焚烧,如果出典年限未满,由双方各出价一半合伙建造,典期延长3年,3年后出典人仍以原价回赎。如果出典人无力出资,由典权人出资建造,典期仍延长3年,3年后出典人按原典价的140%回赎。相反,如果典权人无力出资,由出典人出资重建,则典期届满后,出典人按原典价的60%回赎。双方均无力重建的,应将地基出卖,得价的1/3归还出典人。

六、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

49.试述唐、明律在量刑方面的主要差异。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律与唐律相比,量刑方面有“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差异。“轻其所轻”即在处罚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犯罪时,唐、明律量刑都轻较,但明律比唐律更轻。如对“别籍异财”罪,唐律为徒3年,明律仅处杖100。“重其所重”即在处罚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时,唐、明律量刑都很重,但明律比唐律更重。其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明律加重了对严重危害专制统治犯罪的处罚,扩大了株连缘坐的范围。第二,明律加重了对侵害皇权犯罪的处罚,特设“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事应奏不奏”等死刑罪名。第三,明律加重了对侵害财产犯罪的处罚。如对强盗、窃盗的量刑都较唐律为重。第四,明律加重了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量刑,株连面扩大。明律吏律特设“受赃”一卷。明代法律的以上特点体现了明统治者集中力量打击重大犯罪,巩固专制统治的企图。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题(A) 一、选择题 1.《法经》中相当于总则部分的篇目是()。 A.《盗》 B. 《贼》 C. 《杂》 D. 《具》 2.在西周宗法制度下,继承制度的主要形式是()。 A.父死子继制 B.兄终弟及制 C. 男女平等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3.唐高宗曾说过:“律令格式,天下通规”,这里的令是指()。 A. 国家机关进行活动的规则 B. 规定国家制度的法典 C. 中央各行政机关颁布的法令 D. 上级机关对下级的指令 4.在编纂《唐六典》时,是()。 A. 模仿周礼六典的体例 B. 按照唐代行政官僚体制编排 C. 按照中央六部的职能编排 D. 与律典的编排体例相同 5.从精神原则方面看,礼的核心内容是()。 A.五礼 B. 等级差别 C. “亲亲”,“尊尊” D. 三纲思想 6.按照唐律规定,处理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唐朝发生的诉讼时,按照()处理。 A. 司法官制定的法律 B. 当事人之一国家的法律 C. 唐朝法律 D. 当事人双方同意适用的法律 7.首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汉律》 B. 《晋律》 C. 《开皇律》 D. 《唐律》 8.对于家人共同犯罪,唐律中规定一般情况下是()。 A.以尊长为首犯 B.以在犯罪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者为首犯 C.以提出犯罪意图者为首犯 D.以最先实施犯罪行为者为首犯 9.在中国古代对某些人犯罪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他们包括()。 A.老人 B. 年幼者 C. 残疾人 D. 高级官员 10.大明律和唐律相比“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加重了对反逆犯罪的处罚 B. 加重了对强盗犯罪的处罚 C. 加重了对不孝罪的处罚 D. 减轻了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处罚 E. 减轻了对贪赃犯罪的处罚 11.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十恶”重罪的有()。 A.谋反 B. 不义 C. 内乱 D. 贼盗 E. 大不敬 12.清末修律方针是()。 A. 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B. 以固守国粹为宗旨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立法概况:一、四个发展阶段: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苏区、工农民主政权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边区、抗日民主政权 4、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解放区、解放区民主政权 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4年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 2、主要内容: (1)确立宪法的任务和工农民主政权的目的 第一条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工农民主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率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从而将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任务用宪法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2)确定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苏维埃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采取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作为其政权组织形式。最高政权是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地方政权为各级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 政治上、经济方面、文化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 (4)规定对外政策基本方针 中华民国完全自由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反革命政府所借的一切外债。 3、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宪政运动史上第一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宪法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在中国宪政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缺陷: 1、某种程度上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2阶级路线上暴露了左倾主义特征3、国家结构形式上照搬苏联革命经验,套用联邦制模式,违背中国具有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悠久历史传统,脱离中国国情。 抗日民族政权的民主政治制度: 政治机关的人员分配,实行三三制原则,在边区各级参议会和政府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占三分之一、中间人士占三分之一 土地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土地立法: 1、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领导制定,是革命根据地第一部土地法。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 2、在秦国,改法位律的人是__________。 3、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__________。 4、抗日民主政权时期施政纲领共同确认中共中央在政权组织的“__________”原则。 5、律,最早源于__________。 6、“夏有乱政,而作__________”。“商有乱政,而作__________”。 7、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__________”。“贪以败官为__________”。“杀人不忌为__________”。 8、《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__________”。 9、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沿袭了夏朝的__________。 10、商初,王位继承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行,但以__________为主。商末,逐渐实行了 __________。 11、商朝的监狱叫做__________,又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西周的“九刑”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四刑。 13、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14、西周区分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故意称为__________,过失称为__________,惯犯称为 ________,偶犯称为__________。 15、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__________。 16、1936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__________”。 17、北洋政府审判机构大体分为三种,一为__________法院,二为__________法院,三为兼理司法法院。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宋朝法律制度 学习重点: 1、两宋的法律思想; 2、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3、宋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4、宋代的司法制度。 一、两宋的法律思想 (一)第一个时期,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 (二)第二个时期,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第三个时期,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二、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一)《宋刑统》的编撰及其特点 《宋刑统》(《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宋朝初年制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宋刑统》在体例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有三: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 《宋刑统》12篇的每篇中,将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条文汇编为一门,分为213门。其中“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门是较特殊的一个门,它就某些概念进行界定,适用于其他律条中出现在的同一概念,此即“余条准此”。共有44条,如“‘亲属’,谓丝麻以上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注明“余条亲属,准此。”即整部律典其余条中所出现的“亲属”都适用这个定义。 3、立“起请”条 《宋刑统》中还有一些条文之后附有以“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开头的文字,称为“起请”条。它们是窦仪等《宋刑统》的编修者对某些律、律疏或“准”条的补充,作为参照,也具有法律效力。 《宋刑统》在内容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 1、删除《唐律疏议》每篇篇首的篇名沿革史。 2、增设“折杖法”的规定,即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以体现恤刑原则。 3、对官吏犯赃罪的处罚比《唐律疏议》明显减轻,对盗罪的处罚加重。 4、增加民事、商事方面的立法。 (二)编敕 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临时发布的诏旨,称为“散敕”,在宋代又称为“宣敕”。它不具有普遍性,要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形式,还须经过特定的编修程序,即“编敕”。 编敕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 编敕的地位高于《宋刑统》,但《宋刑统》并未被完全废弃,“诸敕令无例者从律,律无例

法制史讲义——第六章革命根据地法律守则-fashuo.doc

第一节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倡议由党中央制定“一个整个民权革命的政纲”,“使各地有所遵循”。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某些修改,最主要的是在第一条内增加“同中农巩固的联合”条文。这是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路线斗争的积极成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17条正文,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所谓专政,一是将地主资产阶级(军阀、官僚、地主、资本家、豪绅、僧侣及切剥削者)拒绝于政权之外,二是剥夺他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三是使用革命武力和法庭镇压一切反革命复辟活动。规定了苏维埃

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它保证工农大众参加国家管理,便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原则。它是根据革命实践及苏联经验建立的新式民主制度。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保障条件。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宣布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及不平等条约。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站在一起,苏联是巩固的同盟者。对受迫害的世界革命者给予保护。对居住在苏区从事劳动的外国人给予法定的政治权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律发布反对或推翻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 (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 1.中国历史上首次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的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规定,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或称“婚嫁礼书”),婚书上写明议定的聘财数额。 2.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 A.损害赔偿金√ B.罚金 C.罚款 D.违约金 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损害赔偿。 3.(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元典章》 D.《大札撒》√ 《大札撒》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4.明朝的“受赃”一卷设于( )。 A.《工律》 B.《户律》 C.《刑律》√ D.《礼律》 《大明律》共有七篇,30卷,460条。其中《刑律》11卷,包括“受赃”一卷。 5.明朝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是( )。 A.南镇抚司 B.北镇抚司√ C.东厂 D.内行厂 厂卫干预司法活动,是明朝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明成祖夺取皇位后,除派遣锦衣卫军士负责政治性案件、重大案件的侦缉外,又增设“北镇抚司”,简称“北司”,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北镇抚司正式成为直属皇帝的刑事特别法庭。 6.首创六部分篇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唐六典》 B.《宋刑统》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大明律》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吏、户、礼、兵、刑、工六篇为分则,首创了六部分篇的新体例,该体例为清朝沿用。 7.明朝的考课之法中,对在京官员的考核的法律称为( )。 A.外察法

[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一(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和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doc

[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一(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和革命根据地新 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西周时期的主体刑罚是:(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流刑 (D)墨、劓、剕、宫、大辟 2 在西周时期的刑罚体系中,体现保障少数贵族、官僚特权的制度是:(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D)流刑 3 《尚书.康诰》中记载:“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其中“眚”的含义是:( )。 (A)过失 (B)故意 (C)惯犯 (D)偶犯

4 《尚书.康诰》中记载:“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其中“惟终”的含义是:( )。 (A)过失 (B)故意 (C)惯犯 (D)偶犯 5 西周周王下的中央主要司法官员是:( )。 (A)大理 (B)大司寇 (C)士 (D)史 6 西周时期一般把刑事案件称为:( )。 (A)讼 (B)狱 (C)傅别 (D)质剂 7 西周时期的官府在受理诉讼以后,双方当事人都应该交纳诉讼费用,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用称为:( )。 (A)束矢

(B)钧金 (C)傅别 (D)质剂 8 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一种观察方式是:( )。 (A)五刑 (B)五行 (C)五听 (D)五过 9 《尚书.吕刑》中记载的西周关于司法官法律责任的制度是:( )。 (A)官刑 (B)三风十愆 (C)五过之痴 (D)大诰 10 西周时期审理案件都要将判决内容作成判决书,在西周铜器资料中,这种判决书被称为:( )。 (A)成劾 (B)读鞫 (C)乞鞫 (D)爰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0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 1.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分数:1.50) A.子产 B.邓析√ C.李悝 D.商鞅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法制史的考题很多考查细化记忆,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最好将选项涉及的知识点都简单回顾,以便达到理解记忆的效果,上述四人的成果或事迹分别是:子产铸“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邓析编订《竹刑》;李悝颁布成文法典《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封建性质法典;商鞅在秦国变法。重要法律人物的作为或成就一定是考试重点。 2.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休妻权的限制,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 (分数:1.50) A.丈夫 B.公婆√ C.自己的父母 D.夫家的祖辈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婚姻制度。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则可以不被夫家休弃,即所谓“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已尽子媳之道,亦不能休妻。“三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休妻的限制,但根本上是出于维护宗法伦理的需要。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另三个选项,为丈夫守孝则无所谓丈夫休妻了,嫁入夫家之后再为自己父母守孝是不合礼法的,再者,通常守孝都是儿子为父母、或者长孙为祖父母,对于已婚妇女而言则首要的是公婆,而且祖辈的概念太宽泛,所以只能是B选项。类似“七出三不去”这样长期延续的具体制度一定是考试重点。 3.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 (分数:1.50) A.惯犯 B.偶犯 C.故意 D.过失√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主要刑法原则。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古书上的生僻字的含义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有些只能简单记忆。现代法律概念在古代的名称是考试重点。 4.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 (分数:1.50) A..讼√ B..告 C..狱 D..诉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西周司法制度。西周时期将诉讼称为“狱讼”、词讼,针对诉讼案件的性质,对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已有所区分。其中“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狱”与“讼”,大致相当于近世的刑事、民事两类诉讼,因其性质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也有差别。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跟当代法律制度有对比的知识点一定是重点。

第十一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清朝的法律制度 【学习建议】 本章讲述的清朝法律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集大成者。在法律思想上虽然带有一定民族色彩,但并不像元朝那样严重。法律制度上完备和成熟,尤其是在律典体例、刑罚制度、司法制度上,这也是我们学习本章的重点。本章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名词解释,学习时应加以注意。 【本章知识点】: 1.清初的法制指导思想 2.清朝的法律形式 3.清朝犯罪和刑罚的特点 4.清朝的典权制度 5.清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6.清朝的海外贸易制度 7.清朝的诉讼和审判制度 第一节清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一、保持法律制度的连续性 清朝政府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法律制度的继承方面非常开明,对明朝法律的延续是全面和具体的,清初的《大清律集解附例》可以说是对《大明律集解附例》的抄袭。 二、正人心、厚风俗 清政府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力图以此来统一中原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同时防止任何不利于其统治的异端邪说的存在。“文字狱”、以人的文字言论论罪等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 三、有治人,无治法 在实施“人治”方面,清朝统治者首先强调皇帝本人亲自掌握刑罚大权。清初的皇帝高度重视立法、司法事务,三次定律都是皇帝亲自写律文,对秋审更是事必躬亲。其次,清朝重视法律的“人治“功能,也是要求官员对皇帝忠诚,强调皇帝的用人权,强调官员的素质,尤其是对纲常伦理的掌握才是决定司法成败的关键。 清朝统治者在实施法律方面还重视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重视具体措施上的“宽猛相济”、“世轻世重”,灵活运用法律打击威胁专制统治的犯罪行为。【疑难分析】: 如何看待清初法制思想中对中原传统法律的继承? 在满洲势力入关后,面对巨大变化的统治环境,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清代统治者迅速采取联合汉族地主官僚阶级,全盘继承明朝的政治法律制度。其立法思想秉承儒家正统法律思想,明刑弼教。清朝统治集团认识到要统治以汉族占大多数的中华民族,必须要树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并以此指导立法。在此思想下,明朝维护纲常名教的法规均被继承下来。同时,重视法律的连续性,参酌明朝的律例创立和完善清朝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满洲旧制的封建化。同时对明朝不合时宜的规定加以删改,以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______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C.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2.1946年,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文件或者法律是______。 A.“五四指示”√ B.《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井冈山土地法》 “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 3.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是一部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中国土地法大纲》代表了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立法的最高成就。 4.破坏坚壁财物罪是______确定的罪名。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C.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D.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主要罪名有:汉奸罪、盗匪罪、破坏边区罪和破坏坚壁财物罪。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______。 A.最高法庭√ B.高等法院 C.最高裁判部 D.政府审判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法庭。 6.在经济上规定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的宪法性文件是______。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普及文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7.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的土地法是______。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干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一些规定体现了“左”倾倾向,如在土地分配上,规定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

本文由sungaoshibaby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 这个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鸦片战争时期。在人民大众反侵略斗争的推动和影响下,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其代表人物是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他们要求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批判腐朽的封建政治法律制度,倡导“更法改图”,主张了解和学习西方,“师以长技以制夷”。他们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中,产生了洪秀全平等平均的农民革命思想。其法律思想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特点,但又表现出重刑惩罚主义。在太平天国后期主持朝政的洪仁洪仁玕,制定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自政新篇》,较全面的阐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提出了一些实行资产阶级法制的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开展了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内容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维护纲常名教,主张宽猛相济,“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戊戌变法时期。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迅速发展,成为一场规模浩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为了求妄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要求自上而下地用改良的办法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以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法律制度。 二、沈家本修律的指导思想 1、西法与中法通行,务期中外通行“务期中外通行”是晚清修律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2、研核法理表现:罪刑法定;法律体系;强化程序法作用三权分立;法院编制法 3、促进法制文明(1)删除酷刑(2)减少死刑条数(3)禁革买卖人口和蓄养奴婢——沈家本法律思想中最具有民主光彩的部分,反映了人权主义思想(4)改良监狱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因此,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2.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及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在新修订的法律中继续保持肯定和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大量引用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落后的封建法律内容与先进的近现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在这些新的法律法规之中。 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4.它是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一)《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清末刑法的修订,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为删修旧律旧例,改订刑罚制度,废除一些残酷的刑种和明显不合潮流的制度。这一方面以公布《大清现行刑律》为代表。一为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 1.《大清现行刑律》 (1)公布的原因与过程。《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稍加修改,作为《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由于近代中国国情的复杂,这些人民民主政权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个阶段。 根据地的法律从性质上讲“一方面与社会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欧美日本一切资本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同时也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草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则是完善时期,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法律走向胜利的时期。 第一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一)制定 自1927年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前后,全国苏维埃区域已达到十五六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一千多万。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l930年全国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讨论确定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及基本原则,该原则主要有七项: 第一,实现代表广大民众真正的民权主义。保障劳动群众自由、平等。 第二,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工农兵会议(苏维埃),使政治的权力握在最大多数工农群众自己手里。 第三,彻底地实行妇女解放,实行各种保护女性的办法和保障青年的一切权利。 第四,彻底地承认并且实行完全的民族自决,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第五,争取并且确立中国经济上政治上真正的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确立中国劳动民众完全的主权。同时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尤其是苏联结成巩固的联盟。 第六,实行工农民权的革命独裁,在将来社会主义的阶段更进于无产阶级的独裁。 第七,要彻底拥护工人阶级利益,实行土地革命,消灭一切封建残余,有系统地进攻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努力进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草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制定宪法的前期准备大致完成。l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上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为依据,经过讨论修改,正式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该大纲虽然不是正式的宪法,只是未来制定正式宪法的纲领,因而从形式上较为简单,但在当时具有宪法的效力。该大纲共计17条。l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对其进行过局部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的原则,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级路线和基本政策。 (二)基本内容 1.确定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与任务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至于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 2.规定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会闭幕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 3.规定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 4.规定经济、民族和外交政策 承认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拥有完全自决权,苏维埃政权帮助弱小民族脱离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王公、喇嘛、土司等的压迫和统治;外交上宣告同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同苏联建立巩固的同盟。 (三)历史意义及不足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 )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分数:2.00) 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 C.《大清会典》 D.《大清现行刑律》 解析:解析: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的《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大清会典》是从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五朝会典的总汇;《大清律例》制颁于乾隆年间;《大清现行刑律》制颁于清末。3.(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分数:2.00) 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 C.《大清律集解》 D.《大清会典》 解析:解析:《大清律例》制颁于乾隆年间,《大清律集解附例》和《大清律集解》都制颁于《大清律例》之前,而《大清会典》不属于基本法典的范畴。 4.明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是( )。 (分数:2.00) A.《大明律》√ B.《问刑条例》 C.《大明会典》 D.《明大诰》 解析:解析:朱元璋曾下令:以后子孙不得对《大明律》进行改动,《大明律》终世不改,一直沿用至明朝灭亡。 5.元朝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分数:2.00)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风宪宏纲》 D.《元典章》√ 解析:解析:《元典章》是由江西地方政府纂辑的。 6.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分数:2.00) A.宣政院√ B.刑部 C.大宗正府 D.大理寺 解析:解析:元朝专理宗教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宣政院。故选A项。刑部是元朝的中央主审机关,但并不审理宗教案件;大宗正府是元朝专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元朝撤销了大理寺。

中国法制史综合题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古书上记载,夏刑共有三千条。 2、商朝的墨刑也叫鲸刑。 3、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4、春秋时范宣子任晋国执政时曾制定刑书。 5、“以刑杀为威”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6、“傍妻”是汉时期妾的名称之一。 7、三国时期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 8、隋朝《开皇律》共12 篇。 9、唐高宗时期颁布的主要法典叫《永徽律》。 10、南宋时期将“编敕”更名为“条法事类”。 11、《大明律》共460 条。 12、源于唐律的杀人离乡的刑名,明清时期将犯人强制迁出一千里外安置的刑罚叫做“迁徙”。 13、清末制定的旧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叫做《大清民律草案》。 14、太平天国的主要刑事立法是《太平刑律》。 15、北洋政府初期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叫《天坛宪草》。 16、我国第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法经。 17、《荀子》一书中记载“刑名从商”。 18、西周中央政府设有大批官吏组成“卿事寮”和“太史寮”。 19、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时曾“作”被庐之法”。 20、“法令由一统”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21、“小妻”是汉时期妾的名称之一。 22、《蜀科》是三国时蜀汉国的法典。 23、隋文帝时期颁布一部重要法典是《开皇律》。 24、唐玄宗时制定的行政法典,史称《唐六典》。 25、《宋刑统》在每篇之下设门,共213 门。 26、明朝历经30余年制定的法典是《大明律》。 27、清朝将罪犯发到边远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名叫发遣。 28、清末修订的一部过渡性法典叫《大清现行刑律》,开始将民刑分开。 29、太平天国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了国库(或圣库)制度。 30、北洋政府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作“袁记约法”。 31、汤刑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32、夏朝法令规定“昏、墨、贼”三种罪都处以死刑。 33、西周国家机关的总称叫“内服”和“外服”。 34、春秋时楚国在文王时曾作仆区法。 35、“事皆决于法”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36、“小妇”是汉时期妾的名称之一。 37、三国时期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 38、太平天国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 39、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迫于无奈,制定了《十九信条》,限制君权。 40、宋太祖时期所作的编敕叫《建隆》。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题。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其发展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一)发展脉络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中国古代刑与法含义相同,刑罚的出现,标志着法律制度已经产生。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其刑法极其严酷,战国时荀子亦说:“刑名从商。”到了西周,法律制度更趋成熟。《周礼》中包含有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内容。治、教、礼、事四典实为行政法的内容。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法的基础。 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诞生于该时期的《法经》,便是以刑为主、诸法并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 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的封建法制得以建立。秦代法律以酷烈而著称于世,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酷。到了西汉,确立了以律、令、科、比为形式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质乃外儒内法。这种思想构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汉代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职官法,尚书台六曹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六部制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朝都编纂法典。曹魏对法律作了重大修改,制定《魏律》18篇。保护贵族、官僚、地主等8种权贵人物在审判上享有特权的“八议”也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这是中国古代刑法的重要发展。其后产生的《晋律》、《北齐律》等,对后世的封建法典皆有重大影响。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诸种制度包括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隋朝制定的《开皇律》在封建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唐代尤为重视立法建设:唐太宗时制定《唐律》,全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划分,明确规定了社会各等级的不同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高宗永徽年间,又编定《唐律疏议》。二者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对中国乃至亚洲一些国家封建法律的发展影响极大。 宋朝全面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皇帝可随时颁布敕令作为断罪处刑的依据,诏敕成为最重要和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编敕成为宋代最经常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元代法律的基本内容依循唐律,形式上仍沿用宋代的编敕,但改敕为“条例”或“条格”。元朝的法律具有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特点。 明、清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两个朝代,在法律上亦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明、清法规以律为主,律外有诰、例、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南京国民政府及革命根据地 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 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负责解释法律,受理不服高等法院一、二审判决的上诉案件,受理死刑复核案件的司法机构是( )。 (A)边区高等法院 (B)边区政府审判委员会 (C)高等法院 (D)县司法处 2 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3 在内容上强调保护农民既得利益,确认农民分得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法规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C)《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

(D)《中国土地法大纲》 4 首次确立减租减息原则的土地法规是( )。 (A)“五四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兴国土地法》 (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5 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规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6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的宪法性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7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不能适用调解的案件是( )。 (A)刑事案件

(B)轻微刑事案件 (C)民事案件 (D)离婚案件 8 解放战争时期创制的新刑种是( )。 (A)拘役 (B)管制 (C)罚金 (D)没收财产 9 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的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B)《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0 下列表述属于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婚姻立法主要内容的是( )。(A)进一步提出女性保护以及结婚离婚自由等项原则 (B)规定订婚并非结婚的必经程序 (C)详细列举了离婚的条件 (D)在处理离婚问题上注重政治条件,并专门规定了干部离婚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