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总结摘要

精神病学总结摘要

精神病学总结摘要
精神病学总结摘要

精神病学复习题

1.精神障碍感觉知觉

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经验和(或)功能损害。普通人群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感觉障碍:包括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

2.内感性不适

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3.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可见于正常人,如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幻想性错觉:病人通过想象将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改变或增添一些细节,从而产生歪曲的知觉。可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与一般错觉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出现错觉的当时已经意识到本来的事物是什么;2)幻想性错觉的内容与当时的幻想有密切关系;3)可见于健康人,尤其是富于幻想的人更易产生。

4.幻觉

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根据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根据产生的条件: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和入睡前幻觉。

5.幻视

患者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视的内容可以是单调的光、色或者片段的形象,也可以是复杂的人物、景象、场面等。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幻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时的幻视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这些幻视常常形象生动鲜明,且多具有恐怖性质,如看到墙上壁虎在爬,房间内龙在飞舞等。

6.真假幻觉区别

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为幻觉内容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生动、鲜明,故患者常常述说是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患者对幻觉内容深信不疑,并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为幻觉内容往往比较模糊、不清晰和不完整,故患者常常描述为没有通过耳朵或眼睛,大脑内就隐约出现了某种声音或影像。虽然此类幻觉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往往仍然比较肯定地相信幻觉内容。

7.感知综合障碍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常见感知综合障碍包括:视物变形症、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和非真实感。

8.思维奔逸/迟缓

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型的联想障碍,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义联想(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联想困难。患者思维阻滞,对询问反应迟钝,言语慢,语量少、语音低,自觉脑子变笨,思考问题困难。多见于抑郁症。

9.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的鉴别

强制性思维: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迫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

强迫思维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是自己的思想,往往同一内容的思维反复持续出现,多见于强迫症;后者则是外力强加的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内容变化多端,且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本人解释,他人无法理解。如患者经常反穿衣服,表示自己“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1.妄想特征及分类(关系/被害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断和判断的结果。特征包括:

(1)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移动;

(2)妄想内容涉及患者个人,且与个人有利害关系;

(3)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并非集体信念;

(4)妄想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2.虚构

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失。由于虚构患者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虚构的内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所以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13.错构

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的记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14.遗忘

是记忆痕迹在大脑中的丧失,表现为对既往感知过的事物不能回忆。分为:顺行性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

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

进行性遗忘:指随着疾病的发展,遗忘逐渐加重。主要见于老年性痴呆。

界限性遗忘:指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发生通常与该时间段内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多见于分离障碍,又称为分离性遗忘。

15.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智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智力水平可能所有提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原因包括遗传、感染、中毒、缺氧、脑外伤、内分泌异常等。

16.情感淡漠

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即使对与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物也如此。多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

17.木僵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表现为患者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甚至大小便潴留。症状较轻者,可表现为少语、少动、表情呆滞,无人时能自动进食,可自行大小便,称为亚木僵状态。可见于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发作、应激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药物反应等。

18.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自知力恢复,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19.遗忘综合征

又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脑肿瘤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0.躯体疾病致精神障碍共有特征(4条)

(1)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发生时间上常有先后关系;

(2)急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也可由急性期迁延而来。在急性期,慢性期,迁延期均可以叠加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及神经症症状等。

(3)精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疾病又可表现出类似的精神症状。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

21.精神分裂症基本特征

精神分裂症定义: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4A”症状:联想障碍、情感淡漠、矛盾意向及内向性是本病的基本症状。

22.精神运动性抑制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显著减少。主要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23.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临床分型

(1)单纯型:多为青少年起病,病情进展缓慢、持续。以阴性症状为主症,极少有幻觉妄想,或仅出现一过性的幻觉妄想。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孤僻离群,被动退缩,生活懒散,对工作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缺乏进取心,本能欲望不足。情感日益淡漠,冷淡亲友,对情绪刺激缺乏相应的反应。早期不易被察觉,治疗效果较差。

(2)青春型:常为青年期起病,起病常为急性或亚急性,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思维破裂,言语凌乱,话多,内容荒谬,情感不协调,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好扮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蠢奇特,动作杂乱多变。病情进展较快,可有波动,甚至有短暂的自发缓解,但易复发。只要系统治疗、维持服药,可获得较好预后。

(3)紧张型:大多起病于青中年,起病较急,常表现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亦可单独发生,以木僵为多见。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周。紧张性兴奋可自发缓解,或转入木僵状态。此型预后较好。

(4)偏执型:约占半数,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多中年起病,缓慢发展,初起多疑敏感逐渐发展成妄想,以关系、被害妄想最多见。此型自发缓解者少见,如能尽早系统治疗,预后较好。

(5)未分化型:指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上述论及的任何类型的一组患者。

(6)残留型

(7)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24.心境障碍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可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包括情绪低落、抑郁性认知(无望、无助、无用、自杀观念和行为)、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精神运动性改变、生物学症状、精神病性症状。-9条

(2)躁狂发作:“三高”症状,包括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其他症状。

(3)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25.双相障碍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称为双相障碍。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26.环性心境障碍

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都较轻,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波动幅度较小,每次波动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

27.恶劣心境

原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躯体不适症状较常见。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噩梦、睡眠较浅为特点。可有头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尚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等。但无明显早醒、昼夜节律改变及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方面改变的症状,且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

28.惊恐障碍临床表现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临床表现: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回避行为。

29.广泛性焦虑概念临床表现

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临床表现: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他症状(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

30.强迫障碍的临床表现

(1)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

(2)强迫动作和行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3)回避行为

(4)其他:焦虑,抑郁。

31.分离障碍临床表现(简答)

共同特点是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或身份,或出现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暴发。可以有遗忘、漫游、人格改变等表现,症状可具有发作性。

临床表现:(1)分离性遗忘;(2)分离性漫游;(3)分离性木僵;(4)出神与附体;(5)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特殊表现形式:多重人格障碍;Ganser综合征;情感暴发;集体性癔症。

鉴别诊断:癫痫;急性应激反应;诈病;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

32.分离转换障碍(癔症)与癫痫鉴别

癫痫大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可发病于夜间;发作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痉挛时四肢有规则的抽搐,常有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完全不能回忆。

而分离性抽搐称假性癫痫发作,没有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电生理改变。常与情绪激动或收到暗示突然发作,发作时患者倒地或卧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一阵阵抖动或于床上翻滚或角弓反张,呼吸时急时停无咬破唇舌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史数十分钟缓解,发作后无神情呆滞,但可成木僵或意识状态改变。

33.急性应激障碍ASD 临床表现

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一直,甚至木僵。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2)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部分病人表现为运动性抑制,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语少动,近亚木僵状态;

(3)创伤性经历常因想象、考虑、梦境、闪回、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引发个体反复重新体验,而个体则对能勾起痛苦回忆的刺激尽量回避;

(4)常伴有失眠、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

(5)幻觉妄想罕见。

34.PTSD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1)闯入性再体验:在重大创伤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叫症状闪回。

(2)警觉性增高

(3)回避:选择性失忆,抹去

35.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表现

是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9-12岁的心理年龄。患者在幼儿期即可表现出智能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如语言发育延迟,词汇不丰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不发达。患者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通过职业训练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有谋生和家务劳动能力。

(2)中度:智商在35-49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6-9岁的心理年龄。患者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计算能力为个位数加减法的水平,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就读。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在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

(3)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3-6岁的心理年龄。患者在出生后即可表现出明显的发育延迟,经过训练最终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不会计数,不会劳动,日常生活需人照料,无社会行为的能力。可同时伴随显著的运动功能损害或脑部损害。

(4)极重度:智商在20以下,成年以后可达到3岁以下的心理年龄,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对危险不会躲避,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的情绪,如哭闹、尖叫等表达需求。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害,伴有躯体畸形。

36.儿童孤独症定义与临床表现

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临床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交流障碍;(3)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4)智能障碍;(5)精神神经症状。

37.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影响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

临床表现:(1)注意障碍;(2)活动过多和冲动;(3)学习困难;(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

38.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不良反应

在传统上按其临床作用特点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精神振奋药;脑代谢药。

不良反应:

(1)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型运动障碍;

(2)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恶性综合症;癫痫发作;

(3)自主神经的不良反应

(4)代谢内分泌的不良反应

(5)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6)QT间期延长与心源性猝死

(7)其他不良反应:肝损伤

(8)过量中毒

39.抗抑郁药分类

分类——九类: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3)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4)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5)5-羟色胺阻滞和再摄取抑制剂

(6)a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或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7)褪黑素能抗抑郁药;

(8)三环类抗抑郁药;

(9)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40.LiCO3不良反应

早期的不良反应:无力、疲乏、嗜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

后期的不良反应:患者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

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

锂中毒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41.改良电痉挛适应症与禁忌症

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应症:

(1)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症:(1)脑器质性疾病;(2)心血管疾病;(3)骨关节疾病,尤其新发生者;(4)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5)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6)急性的全身感人、发热。(7)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8)利血平治疗者;(9)老年人、儿童及孕妇改良电痉挛治疗的禁忌症较传统电抽搐治疗少,如老年人或孕妇患者可以应用。

42.神经症的共同特点

(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2)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3)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

(4)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43.睡眠障碍分类

通常分为四大类:睡眠的启动与维持困难(失眠)、白天过度睡眠(嗜睡)、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中异常活动和行为(睡行

症、夜惊、梦魇)。

44.三环类抗抑郁药不良反应

(1)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口干、便秘、视物模糊;

(2)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镇静;

(3)心血管不良反应:低血压;

(4)性方面的不良反应;

(5)体重增加;过敏反应;过量中毒。

46.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3)大麻;(4)致幻剂(5)阿片类;(6)挥发性溶剂;(7)烟草47.急性脑综合征

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谵妄的特征包括: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等。

48.非血统妄想

患者毫无依据地坚信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的,虽经反复解释和证实,仍坚信不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9.关系妄想

患者认为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均与自己有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0.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某组织进行迫害。患者受妄想的影响可出现拒食、逃跑、报警、自伤自杀、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障碍。51.痴呆

指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能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痴呆的发生往往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丧失等,严重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可分为:全面性痴呆、部分性痴呆和假性痴呆。

刚塞综合征:又称为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故意或开玩笑的感觉。

加黄的为我们考试题。

精神病学整理汇总

一、绪论 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特征为认知、情绪、意志 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是以医学为对象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特别强调整体医学模式,即所谓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主要任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影响及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等。 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知觉障碍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以错视、错听多见。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常见幻觉按涉及的感官来分,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机能性幻听、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 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象征性思维相互理解,不会将象征当做现实、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 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妄想是由病态逻辑推理和判断的歪曲所致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妄想特征:1、虽不符合事实,患者却坚信不疑; 2、内容涉及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 服。但其行为却不一定受妄想的影响。 妄想分类:1、被害妄想 2 、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 8、嫉妒妄想 9、被动悉感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注意减退: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涣散: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 4、记忆障碍 分类: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错构 d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 时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e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精神科工作总结

精神科工作总结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为了方便各位护士工作者撰写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以下给大家提供一份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模板,仅供各位护士工作者参考借鉴。 各位朋友您们知道吗,曾有人称赞精神科护士是真正的英雄,说这话的正是我们从小就无限敬佩的英雄??警察叔叔。看到无须打斗也不用争拗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轻轻几句话就魔术般地让刚才还在喊打喊杀要生要死的精神病人服服帖帖地接受治疗和护理,于是他们由衷地赞叹:“没有枪和警棍,却面对同样的危险,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其实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着不畏强暴勇猛顽强,而我们面对病人偶尔被打了除了理解还要微笑。朋友们你们曾试过无缘无故被人打一巴掌或被人攻击吗?如果我说这些打人的人其实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你们相信吗?事实如此,精神病人在幻觉下看到护士的脸上有蚊子、身边有妖魔鬼怪就会奋不顾身的上前攻击它们想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护士。 一次一位护士的头部被病人的拳头击中,当时就出现头晕、呕吐、皮下血肿等,可这位护士仅休息了二天就上班了,因为病人需要他,当问及此事护士却淡然地说“病人也是在幻觉的支配下才会攻击我的,作为精神科护士的我不理解谁能理解。” 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着轰轰烈烈、大智大勇,而我们的工作更多时候是平凡琐碎的小事。一位十几年没有洗澡更衣裤裆里聚积了厚厚的约几十斤重粪便、全身污垢臭气熏天生活不会自理的病人来了,护士连手套都来不及戴就立即打水为他冲洗、细心地为他检查身体、为他理发、教他吃饭、穿衣、如厕、礼仪等等,当别人提及时,护士却坦然道:“虽说臭味让我几天没吃好饭但精神科护士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心和耐心,我做到了。”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琐碎也霜染了一群年轻男护士的鬓发,没有鲜花也

精神病学(人卫第六版)总复习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精神病学考: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精神障碍考: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考 一、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神经发育、环境、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⑴遗传 ⑵心理社会因素:①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成为直接原因。②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③经济状况:差异性。④文化背景⑤人际关系 ⑶人格特征: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②分裂样人格③癔症样人格④偏执型人格⑤强迫型人格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考 第一节概述 1、精神病理学考: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深入精神病人心灵的钥匙。精神活动考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考 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 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3、精神症状的特点考: 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考 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 ⑴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对现实客观事物错误知觉(有现实刺激),正常人亦可见,比如; 杯弓蛇影.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正常人也可出现幻觉,多发生在觉醒和睡眠的过渡状态..如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感知障碍综合征: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思维奔逸:是主观体验为思维迫促的一种思维形式障碍,通常伴发于躁狂或轻躁狂。特征为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联想快,常出现音联、意联,言语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很易因偶然因素或无明显理由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是很突出的伴随特征之一。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晚期阶段的精神衰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强迫观念:是反复,持续出现的想法,冲动或想像等,明知不对不必要,不合理,但难以摆脱和克服。伴有主观的被迫感和痛苦感,抵抗(反强迫)是强迫观念的特点。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妄想:是一种在病人意识清楚的状况下出现的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特点有四:1、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不移;2、内容均涉及自身利益或安全;3、具有个人独特性;4、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错构: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是指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①发生于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前(<18岁);②大脑发育成熟受阻,停留于未发育成熟的某一阶段。 痴呆:是后天在器质性病变基础上,出现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突出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计算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 Ganser综合征: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

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

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3、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4、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 5、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一种有侼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方式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 7、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8、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9、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10、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12、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 13、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4、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15、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16、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空气枕头)

精神病医院工作总结

精神病医院工作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精神病院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院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关系,顺利完成了各项指标,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疗业务及财务运行情况 截止6月30日,我院业务总收入达元,同比上升%。药品收入元,同比上升%;药占比%,同比下降%;1—6月完成门诊量1089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49人次;重性精神病人住院103人。 二、加强行风教育及廉政建设 1、上半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教

育活动。如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术、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好一满意”等教育活动,通过深入的宣传动员和学习教育,使全体人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抵制不正之风的自觉性进一步得到加强。职工在思想上对行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较高的认识,院内风气良好,同事、领导之间团结协作,医患之间关系和谐稳定。 2、建立行风投诉接待处理制度。按照医院关于《受理行风违规违纪投诉接待处理的有关规定》,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及电子信箱,定期开启意见箱,收集患者意见及建议,对医德医风信访类投诉,认真调查处理,答复率100%。 3、建立出院病人电话沟通回访制。主要由医疗临床科室负责,重点从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后勤保障、健康教育、合理收费等方面进行电话沟通回访,对征求到的意见在院办公会上进行通报,分类分级进行整改,对行业作风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教育培训,全员服务态度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业务量明显增长。 三、多措并举,抓生产安全与医疗安全 1、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提高认识入手,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责任目标,上半年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医疗工作中切实落实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开展“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为契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主要做法:一是注重医疗安全。按年初计划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精神病工作总结5篇精选

精神病工作总结5篇精选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精神病工作总结篇一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亲切关怀下,全院干部职工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防治结合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目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狠抓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创新,强化医院管理与科室管理相结合,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强化职工的思想和素质教育,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狠抓农村疾病的防治工作,着重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力推进了农村卫生工作进程。全年较好的完成了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XX年门诊治疗人次46913人次,住院人次为5314人次,与__年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5%和70%,业务收入714余万元,其中医医疗收入482万、药品收入133万元。 一、强化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开创工作新局面

随着群众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职工素质教育,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院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突出抓好质量控制、服务模式转换、合理用药三个重点,深入开展了思想素质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就行业风建设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学习力度,开展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拒收回扣、红包,廉洁行医树新风”活动,严格收费制度,深入执行了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制度,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有了较大转变,医德医风呈现良好局面,。为开展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了对《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主导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广大职工真正懂法知法,医疗技术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避免了一些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个发展的生命线,我院历来重视,把它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以创建“百姓满意医院”为目标,以医疗质量管理为基础,制定了我院《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及《院领导行政查房制度》,院领导分工明确,定科挂钩

精神科医生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及同事们的协作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2、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临床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临床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科室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严谨,视病人为亲人,设身处地为精神病人着想,解除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及时指导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做到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工作做到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行为治疗等综合治疗,获得病人及病人家属一致好评。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病人,工作投入,热心为精神病患者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坚守岗位,全年没有请假现象,基本上节假日不休息,只要病人需要、病情需要,随喊随到,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学习先进思想楷模,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我决心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

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精神科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精神科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为了方便各位护士工作者撰写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以下给大家提供一份精神科护士工作总结模板,仅供各位护士工作者参考借鉴。 各位朋友您们知道吗,曾有人称赞精神科护士是真正的英雄,说这话的正是我们从小就无限敬佩的英雄~~警察叔叔。看到无须打斗也不用争拗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轻轻几句话就魔术般地让刚才还在喊打喊杀要生要死的精神病人服服帖帖地接受治疗和护理,于是他们由衷地赞叹:“没有枪和警棍,却面对同样的危险,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其实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

着不畏强暴勇猛顽强,而我们面对病人偶尔被打了除了理解还要微笑。朋友们你们曾试过无缘无故被人打一巴掌或被人攻击吗?如果我说这些打人的人其实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你们相信吗?事实如此,精神病人在幻觉下看到护士的脸上有蚊子、身边有妖魔鬼怪就会奋不顾身的上前攻击它们想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护士。 一次一位护士的头部被病人的拳头击中,当时就出现头晕、呕吐、皮下血肿等,可这位护士仅休息了二天就上班了,因为病人需要他,当问及此事护士却淡然地说“病人也是在幻觉的支配下才会攻击我的,作为精神科护士的我不理解谁能理解。” 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着轰轰烈烈、大智大勇,而我们的工作更多时候是平凡琐碎的小事。一位十几年没有洗澡更衣裤裆里聚积了厚厚的约几十斤重粪便、全身污垢臭气熏天生活不会自理的病人来了,护士连手套都来不及

戴就立即打水为他冲洗、细心地为他检查身体、为他理发、教他吃饭、穿衣、如厕、礼仪等等,当别人提及时,护士却坦然道:“虽说臭味让我几天没吃好饭但精神科护士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心和耐心,我做到了。”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琐碎也霜染了一群年轻男护士的鬓发,没有鲜花也没有人喝彩,为了这些琐碎他们默默的毫无怨言地奉献了他们的年华和青春。 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着所向披靡、意味着无泪,而我们却常常有泪:因为不被理解、因为被理解、因为心痛病人、因为被病人心痛、因为……。一次有一位病人胁持了我们的一个护士,40cm长的铁棍顶在胸前刺穿了皮肤,铁棍上殷红的鲜血让人惊心,此时此刻多希望有一位英雄能从天而降;惶恐的眼泪必须咽下,因为此时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冷静、智慧和我们所特有的沟通技术,几经周旋护士终于脱险了,医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 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级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野损害】 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上述经路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病变光反射不消失 辐辏及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指双眼同时注视近物时双眼汇聚、瞳孔缩小的反应。顶盖前区病变,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但影响瞳孔光反射。 Hor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经路损害可引起同侧的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面部汗少、结膜充血。 三叉神经 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①眼神经,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下睑与口裂之间、上唇、上颌、鼻腔、腭,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耳颞区、口裂以下、下颌,卵圆孔入颅→脑桥→深感觉-中脑核、触觉-主核、痛温觉-脊束核。 运动纤维→颞肌、咬肌、翼状肌、鼓膜张肌,司咀嚼、张口。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为分布区感觉消失。 半月节和神经根损害→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瘫痪。 分支损害→范围内痛、温、触觉减弱。 【核性损害】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面神经 运动纤维→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 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鼓索神经-内膝状神经节-中枢支形成面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经的味觉纤维一起-孤束核-发出纤维-丘脑-中央后回下部。 【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其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导致的面部肌肉的麻痹,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闭目无力或不能、患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健侧,鼓腮病侧漏气。伴发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泪腺分泌障碍、外耳道感觉障碍、乳突压痛。 中枢性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下部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故中枢病变引起对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病侧、口角低垂、示齿口角牵向病侧、鼓腮健侧漏气。也就是说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而皱额眉及闭目良好。伴发病灶对侧中枢舌瘫及偏瘫。 【面神经分段】 面神经核损害→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 膝状神经节损害→面神经受损、外耳道疱疹、舌前2/3味觉消失,亨特综合征hunt’s syndrome。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1

第七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 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导致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是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或物质所造成的一种躯体的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出现一系列特有的躯体和精神症状,使个体非常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 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是指用药后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并在心理上驱使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用药的欲望,从而产生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心理依赖构成药物或物质滥用和依赖的主要特征 耐受(tolerance)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指长期反复高剂量地使用某种物质后绝对或相对戒断时出现一组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酒精、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氯胺酮(K粉)、阿片类(海洛因、吗啡、阿片、美沙酮)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 3、致幻剂麦角酸二乙酰胺,大麻 4、挥发性溶剂丙酮 5、烟草 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4、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再外围是人格、适应不良。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1.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2.更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3.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基础. 4.如果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势必影响正常的精神功能.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 单胺类及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 如DA过高: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脑皮层下边缘系统)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如DA过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皮层内、前额叶皮质)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5-HT功能过高:躁狂 5-HT功能过低:抑郁 重性抑郁障碍:NE功能低下 ICD-10中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 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概述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 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 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 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 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 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 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 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 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精神病总结.考试复习笔记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 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3、结束 病史采集 重点:现病史(5)1、发病条件和原因:2、起病急缓及早期症状:3、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4、病时的一般情况:5、既往与之有关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详情。 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2、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传统分支,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主要是对异常心理体验,思维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并研究。 如何区别精神活动属正常与异常? 1、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

精神病学总结小抄版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hallucination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orientation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insight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delirium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 amnestic syndrome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ff's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依赖(dependence)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 e disorder)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 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 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为精神运动性 抑制,甚至木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也称延迟 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 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 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 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 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是 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 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 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以减轻 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明显的一种 疾病。 失眠症(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 (sleep onset)和维持(sleep maintenance)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 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 种状况。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 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 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 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 /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 会带来不良影响。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既往称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泛指以两性性行为的心 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 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 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理性的歪 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 特征:(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 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 移;(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 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3)妄想具有 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 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别,但常有深 厚的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是突 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 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 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性身份障碍,主要指易性症 (transsexualism),患者对自身性 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 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 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 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 素),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 是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 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autism)起病于婴幼儿 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 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 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 迟滞,预后差。 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是指 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 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 时的诊断标准。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主要临 床表现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 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 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指对客观事情的歪 曲的知觉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 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 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 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 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 害。 mood disorder :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 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疾病。 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是在意 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 一般均有事实根据。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 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 固定姿势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又称急性 焦虑障碍。其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 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病人常 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 惧,而终止亦迅速。 人格障碍与神经症的鉴别发生与发 展常经历一个疾病过程,健康与疾病 两个阶段明显不同;而人格障碍则是 自幼人格发展的偏离常态,没有正常 与异常的明显分界。人格障碍不是神 经症发生的必备条件,如神经症症状 继发于人格障碍的基础上,可以下两 个诊断。 医患关系原则:①相信医患之间可以 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患者是可以交 流、沟通的;②不以医生本人的价值 取向评判患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尊重患者的人格、信仰和文化;③从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充 分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 ④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以人文关怀 的态度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⑤理 解医患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医生 应根据情况适时做出调整;⑥医患关 系是围绕着疾病的诊疗而形成的,也 只应局限于求医和提供医疗帮助的 过程,不能发展任何超出此范围的人 际关系。 医患关系沟通重要性与技巧是良好 的医学实践的基石。它的重要性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的沟通是诊 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②有效的 沟通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③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临床 技能和自信心;④有效的沟通有助于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⑤有效的沟通可 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改进 卫生服务的质量.它包括倾听、接受、 肯定、澄清、善于提问、重构、代述、 鼓励患者表达。 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同的临床特 征:(1)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的 病情在程度上有平行关系,在时间上 常有先后关系;(2)躯体疾病常引 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智 能障碍和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和人格 改变也可由急性期迁延而来。(3)精 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以 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疾病又 可表现出类似的精神症状;(4)治疗 原发疾病及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 症状好转。 诊断躯体疾病精神障碍依据:(1)有 躯体疾病的依据,并且已有文献报导 这种躯体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碍;(2) 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系该躯体疾病 导致,如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在发 生、发展、转归等方面有时间上和程 度上的密切关系。但有时精神症状较 躯体疾病早出现,如抑郁症状可发生 于诊断胰腺癌之前;(3)精神障碍的 表现不典型,难于构成典型的功能性 精神障碍的诊断。如患者在老年时才 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或抑郁伴不常 见的症状,如幻嗅或幻触等。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1.偏执型 (paranoid type)是精神分裂症 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其临床表现以相 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 (特别是幻听)。情感、意志、言语、 行为障碍不突出。2.紧张型 (catatonic type)以明显的精神 运动紊乱为主要的表现。可交替出现 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典型表现 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3.青春型 (hebephrenic type)多于青春期 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以情 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思维破裂, 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4.单纯 型(simplex type)起病缓慢,持 续发展。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 的症状,常不引起重视。5.“未分化 型”(undifferentiated type)指患 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 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偏执型、 青春型、紧张型的诊断标准。6.残留 型(residual type)过去符合精神 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完 全缓解。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 个别阳性症状或个别阴性症状,称之 为残留型。7.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post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指患者在精神分裂症病 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且 持续2周以上,残留精神症状以阴性 症状多见。 精神分裂症经典分型I临床表现以 妄想,幻觉阳性症状为主;II型精 神分裂症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阴性 症状为主,混合型精神分裂症包括不 符合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或同时符合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与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 所致精神障碍鉴别不少脑器质性 病变的疾病也可产生生动鲜明的幻 觉和被害妄想,但往往同时伴有意识 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幻 觉多为恐怖性幻视。有确凿的临床及 实验室证据,证明患者的精神状态与 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情况是,精神症状在躯体疾病的 基础上发生,随着躯体疾病的恶化而 加重,躯体疾病的改善会带来精神症 状的好转。 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的鉴别,其鉴 别要点为:1)精神分裂症出现的精神 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其情感症状 并非是原发症状,而是以思维障碍和 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以心 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2)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 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常表现言语紊 乱、思维不连贯、情感不协调,行为 怪异;急性躁狂可表现为易激惹,精 神病性症状,亦可出现不协调的精神 运动性兴奋,但是在情感症状的背景 中出现,若患者过去有类似的发作而 缓解良好,或用情绪稳定剂治疗有 效,应考虑为躁狂发作。3)精神分裂 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 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精神症状或人格 缺陷;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 程,间歇期基本正常。4)病前性格、 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 等均可有助于鉴别。 一些精 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 症的某些表现。如有部分患者会在疾 病初期或疾病进展中出现强迫症的 症状。与神经症患者不同,精神分裂 症患者对待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 苦感,也缺乏求治的强烈愿望。有些 貌似“神经衰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存在显著的动机不足、意志减退。有 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内容 荒谬离奇,且“反强迫”意愿并不强 烈。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区分这两类精 神障碍。 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焦虑、强迫 以及其它神经症的症状。此时的鉴别 要点是心境障碍患者以抑郁(或躁 狂)为主要临床相,其它症状大多继 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 程度严重,社会功能受损明显;而神 经症的患者虽然也可有抑郁情绪,但 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较短,不是主 要临床相,多继发于心因或其它神经 症症状。 神经 症性症状的发生与发展常常不完全 取决于精神应激的强度,而与患者的 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起病与生活事 件之间不一定有明显关联,因而其致 病因素常不为患者所意识到,病程常 迁延或反复发作。而应激相关障碍的 致病因素常为重大的生活事件,症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