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史作业教学提纲

建筑史作业教学提纲

建筑史作业教学提纲
建筑史作业教学提纲

建筑史作业

一.填空

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发起者是(朱啓钤)。

2.借鉴传统的三种方式(式的借鉴)、(符号借鉴)、(法的借鉴)。

3.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布局的主要方式是(庭院式)式组群布局。

4.间的概念:(四柱之间)(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

5中国古建筑中庙宇的正门称为(山)门。

6槫的另一个叫法是(桁),其中(檁)是宋式称呼。

7(北宋)时期木工(喻皓)所著的《木经》中将台阶的坡度分为(峻)、(平)、(慢)三种。

8《营造法式》是(宋)朝代的(李诫)主持编修的。

9.中国古建筑台基一般由(台明)、(台阶)、(勾栏)、(月台)四部分组成。

10歇山屋顶在宋代称为(九脊顶),庑殿顶在宋代称为(四阿顶)。

11仔角梁斜插在老角梁上并成50°的夹角,从而使檐口至屋角处形成很大起翘的做法称为(嫩戗发戗)。

12装修在宋代称为(小木作).

13清式彩画主要有(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三种.

14原始社会主要的居住形态主要有(巢居)和(穴居)两种. 其中(巢居)后来发展成干阑式建筑.

15我国最早在建筑中使用瓦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

16《园冶》是一部成书于(明)朝代的造园专著,作者(计成)。

17中国古建筑中庙宇的正门称为(山)门。

18槫的另一个叫法是(桁),其中(檁)是宋式称呼。

19.汉代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寺院是以(佛塔)为中心,隋唐开始转为以(佛殿)为整个寺院中心。鼓楼在佛寺中开始出现于(明)代。

名词解释

1.工官制度;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官制度是集制订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的制度。

2.中国营造学社:有朱啓钤创立的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学的学术团体。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均是其成员。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

4.斗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接柱、梁、檩、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的结构构件。有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5.计心造:哪一跳上有横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称计心造.

6.偷心造:哪一跳上没有横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称偷心造.

7.卷杀:对木构件做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

8.雀替:宋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一个构件。

9.须弥座台基: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 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10两阶制:台阶的一种型制,早起东西阶制, 艺术处理上不合理。后期,东西合一。

11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里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不一致的建筑处理的特殊手法。

12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13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柱外伸出四椽四档或三分之一檐柱高的做法

14檐不过步:是指出檐的上檐口超过的宽度不超过一步架(22斗口)的距离

15一整二破:旋子彩画中常见图案,它是一个整团旋子和两个半团旋子组成的彩花图案,固称

16茅茨土阶:茅茨—茅草屋顶土阶?---夯土台基。奴隶社会早期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把素土夯实,形成高高的方形台,然后在上面建建筑。

17兆域图:是古代用金银镶嵌的铜板地图,出图于平山县的?中山国古墓。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在铜板的背面中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的陵园平面设计图

18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河北赵县,由李春设计建造,距今14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19里坊制:是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居民居住的布局方式,把城市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是封闭的“市”里

20三朝五门:三朝:周代天子有三座大点用于处理政务,即外朝、治朝、燕朝。

五门:皋们、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黄肠题凑:是皇族使用的犉木,最高等级,犉室四周用柏木枋堆成的框架型结构。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一种组合,即枋木的端头指向内,犉室四壁都只见枋头的端头。

方上:帝王陵墓为方形截锥体的,称方上。

殿堂型:分三层,柱网层、铺作层、屋盖层。且水平分层,柱网层等高,上接铺作层,再接屋盖层。

厅堂型:内排柱上升几至屋顶,破坏了铺作层的完整。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绕内层。

塔刹:是指佛塔顶部的装饰,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佛塔的一种象征性代表。

明栿:是指在天花平闇,平棊以下的梁,在室内能看见,所以造形做以精致加工。

草栿:在平闇,平棊之上,看不见,无为精致雕饰加工

叉手:宋代建筑中位于脊槫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

托脚:宋代建筑上个槫均用斜杆固持,其中支撑脊槫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

叉柱造:上层柱子下端开十字口架于下层斗栱栌斗上,有的上层柱子较下层柱子向内收半个柱径的做法。柱与柱之交接是榫卬结构,是柔性结构。

缠柱造:古代汉族木结构建筑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

平闇:天花一种,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平棊:天花一种,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有彩图案的纸的?形式。

垂花门:处于二门位置,内外的界限。由于开间用地有一间的限制,且进深很大,若做成一个屋顶会很高,所以采用勾连搭屋顶。又由于檐柱落地会很碍事,后来截断不落地,饰以花瓣连珠,称为垂花门。

一颗印: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居住形式,有正房,厢房(耳房)和入口门团和成正方形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简答

1.庭院式组群布局的多元功能

1、空间聚合功能,联系方便,适合中国家庭结构。

2、气候调节功能

3、场地调试功能

4、防护戎卫功能

5、伦理礼仪功能

2.间的不等宽现象及原因

现象:1、依次递减 2、明见最大,尽间最小,其他间相等。

原因:功能要求,经济原因,艺术效果,结构要求,视线说

3简述斗栱的作用

1)增加承托作用。增加挤压面。2)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4)减少净跨5)抗震

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

4.中国古建筑正式建筑屋顶等级序列。

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

5.中国古建筑屋顶形态特点

1)具有深远的出檐 2)凹曲的屋面3)翘起的翼角4)反宇的檐口 5)突出的脊饰6)丰富的瓦件

6.简析殿式彩画和苏式彩画。

殿式苏式

象征的、城市化的主题写实的的话题

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

严格运用平面图案立体图案和褪运效果

7.简述<考工记>中的城市规划思想.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反应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

(2)反应了为奴隶主服务的思想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3)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思想

(4)形式主义规划思想

8.民居特点

1)北京四合院:

构成要素:正房;厢房;倒座;后罩房;大门;垂花门

宽度由“间口”限定 3.纵深布局,以“进”为单位

2)皖南民居:

■外观淡雅(白墙灰瓦),内部装饰精美、突出■构造方式,北方抬梁式与南方穿斗式结合。

■明中叶前,底层低、楼层高,祭祖在楼上;明中叶以后,底层高,楼层低,祭祖在楼下。

3)云南一颗印民居:

1.毗连型

2.三间四耳或两间三耳,正房常为楼房。

3.为节省用地和适应气候,采用小天井

4)晋陕窄院;(面阔小,进深大,窄长)

1)庭院窄长,防风沙,遮阳,省地。2)厢房进深小,“三破二”。

3)正房多为3开间,也有5开间,多采用覆土窑。正房宽度决定院子宽度。

5)客家土楼;

①以祠堂为中心②平面格局采用中轴对称方式③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6)窑洞

1)一个虚空间;2)无建筑师的建筑。

2)剖面:采用何种形式,由土质决定,“土好顶圆,土坏顶尖”。

优点:经济,就地取材,土尽其用。冬暖夏凉,节省能源。维持生态平衡、少占农田、保持生态风貌。防火、防噪音。

缺点:使用空间与占地存在矛盾性。内部空气不流通,排烟不便,采光不好;潮湿;排水、抗震有问题。

7)我国现存唯一最早的木塔是建于(辽)代的(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它位于(山西应县)。简述它的结构成就。

1、八角形平面

2、殿阁型构架

3、高宽比合理

4、塔的合理收分

5、夹层光线很暗,设楼梯

6、每层都开门通向平座,不开门的四边设斜撑

7、楼梯每上一层换一边

8、建筑构件都是小构件,大构件仅在底层

9、大佛像在底层10、强化最不利的环节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案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 课程代码:1031xk31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建筑学 课程总学分、总学时: 2.5学分、48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依托广阔的世界历史背景,解读国外建筑产生的根源、民族特点、历史发展动态、建筑流派及其理论、技术进步的表现和呈现出的特征与本质。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脉络和重要成就,把握西方建筑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掌握外国古典与现代建筑的基本构造、结构、技术特征;比较国内外建筑的造型和室内外环境改造的艺术特征与风格;重点掌握外国古典与现代建筑典型实例的建成年代、类型、形制、空间、造型、构造、技术、文化等的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当今外国建筑发展情况与学术思潮。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学习外国建筑史的目的和意义。 2、了解外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性质;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与需要补充的知识。 2、外国建筑历史的学习方法与意义。 3、外国建筑体系及其分支、分类。 4、不同类别的国外建筑的差异特征,西方建筑的基本特征。 本章重点: 1、外国建筑史的发展特点 参考教材: 1、《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第三版),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婉英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4、《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弗兰姆普敦著(张钦楠等译),三联书店,2004 5、《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20世纪西方建筑史》,吴焕加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第一部分: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的西方建筑体系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 本章教学目标: 1、握古埃及金字塔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熟悉古埃及建筑特征 2、了解古埃及建筑史分期 3、掌握古埃及太阳神庙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石建筑的能工巧匠 2、府邸和宫殿 3、金字塔的演化 4、峡谷里的陵墓 5、太阳神庙 6、希腊化时期 本章重点: 1、金字塔的形成的步骤,太阳神庙的形制。 本章难点: 1、建筑形式和材料结构的关系。 参考教材: 1、《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第三版),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婉英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4、《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弗兰姆普敦著(张钦楠等译),三联书店,2004 5、《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20世纪西方建筑史》,吴焕加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类型和典型遗存 2.熟悉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特征 3.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史分期

《中外建筑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 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 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 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 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 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 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 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 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 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 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 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 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 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 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 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课程大纲】《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外国建筑史 (英文):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Foreign Countries 课程编号:14241020 课程学分:2.5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该课程以除中国以外的各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分为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部分。前者主要内容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和美洲的建筑,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资本主义初期的建筑,伊斯兰教国家的古代建筑,印度、东南亚国家及朝鲜和日本的古代建筑等,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具体生动的叙述和阐释建筑的发展;后者主要内容为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两百余年来建筑文化发展的概况,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建筑与建筑学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建筑历史精华体现在今日时空之中。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1)解读历史:深层次阅读从古代到当代历史上出现的代表性建筑、建造活动、建筑思想等各种建筑成就,识别各种时期的建筑特征,剖析形成这些建造活动与建筑成就的社会、宗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影响因素。 2)阅读理论:通过丰富的建筑历史脉络的展开,将各个历史时

期有深远影响的建筑理论引入阅读,并解剖建筑理论所包含的观念与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知识体系建构之间的关联性。 3)认知建筑:从理论与历史的阅读中再来认识建筑的语言,形成对于功能、空间、形式、秩序、文脉和建构等建筑语汇的深层认识,也形成关于建筑作为文化现象的深层理解。 4)形成史观:形成关于建筑历史与传统关系的基本观念,历史不是目的,传统将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未来。 2、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脉络和重要成就,把握西方建筑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2)掌握外国古典与现代建筑的基本构造、结构、技术特征; 3)重点掌握外国古典与现代建筑典型实例的建成年代、类型、风格、特点及在建筑历史中的意义; 4)了解当今外国建筑发展情况与学术思潮。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学习外国建筑史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外国建筑史的 主要内容;要求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性质,了解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了解外国建筑史的学习方法 和意义,了解不同类别的建筑的特征及相互差异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外国建筑史的发展特点以及中外建筑史之间的差异。 第一节学习外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方法的异同(1学时) 第二节外国建筑历史的分支、分期及分类(1学时)第一部分:十九世纪末叶以前的西方建筑体系(20学时)

《建筑史》教学大纲

《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史是工程造价专业的选修课,是专业限选课。本门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吸取建筑营养的一个好途径。要较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手绘实践基础,还需要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基础、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等理论知识。掌握好本门课程,有助于今后的设计创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情况,了解不同时期建筑环境的典型特点、细部构造与演变,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为在工作岗位中从事设计活动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 2、了解近代中国建筑。 3、了解西方古代建筑。 4、了解近代西方建筑。 (二)技能目标 1、掌握中西方古代、近代中西方建筑细部构造。 2、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 (三)态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的意识。 2、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爱岗敬业,对学业精益求精。 3、通过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形成科学的态度。 4、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国建筑史 教学内容: 1、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2、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3、宋、辽、金、西夏建筑 4、元、明、清建筑 5、近、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近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至元明清建筑。 (二)外国建筑史 教学内容: 1、古代建筑 2、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4、近、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近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古代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西方古代建筑细部构造 1、教学要求 通过临摹中西方古代建筑细部构造,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的了解。 2、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采用手绘表现方式。 (二)近代中西方建筑细部构造 1、教学要求 通过临摹近代中西方建筑细部构造,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近现代建筑设计基本语汇 及设计手法的了解。 2、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采用手绘表现方式。 (三)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实地考察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外国建筑史13-16章 作业题 2(1)

试分析古希腊的的建筑特点及典型事例? 1.建筑物类型增多除住宅陵墓,庙宇外观出现了大量的公共性建筑 2.神庙具有雄伟庄严简洁明快的风格 3.建筑中的柱式逐渐发展起来 4.视觉校问题帕提农神庙 5.雕刻装饰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帕迦码的宙斯祭坛 6.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 7.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形式美:雅典卫城 简述雅典卫城群体布局特色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代表,宗教的圣地,是大众聚会社交的主要场所,它达到了雕刻柱式和布局在当时的最佳水平,是古典盛行的最杰出的的作品,他因地而建考虑到忍心地形和周边环境的等各方面因素不是机械的重复堆成而是以最好的角度示人 卫城的山门作为唯一的入口实出于西端由南面的胜利神庙作为平衡,帕提农神庙作为主体没设置于山势最高的地方再起北面是伊瑞克提翁神庙 简述其特色 1.发展民间自由活波的布局方式,顺应地势照顾山下和山上人们的欣赏 2.强化主体把圣地神庙出现于山顶的边缘之外

3.布局合理引人入胜雄踞与陡坡智商的山门进入之后,照面就是雅典娜的铜像,强化主体视觉也随之开阔 4.根据动态观赏条件而布局人们在每段路程中都能看到有没的建筑景观,他们相继出现前后呼应 5.建筑在形式形制大小柱式浮雕均有变化 伊斯坦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与罗马城万神庙的穹顶在结构形式的区别 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穹顶下的空间同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而侧半穹顶下的空间是完全连续的,这部分的平面纵深68.6m宽32.6m穹顶的中心高55m比古罗马万神庙的更高敞宽阔 哥特式教堂的特点与成就 1.形制平面为拉丁十字横翼很短,东端圣坛常委半圆形的平面,西端大门西侧有一对高塔,十字焦点处室内用穹窿顶或助架券,外观为一瘦高的尖塔 2.结构:1使用骨架券作为2 使用独立的飞券(飞扶壁哥特式特有)3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3.内部处理中厅窄长高且结构裸露有很强的升腾攻势 4.彩色玻璃窗 5.外部处理结构裸露装饰丰富有蜂拥向上升腾的强烈攻势,华丽的生气勃勃的窗子凌空的飞券玲珑剔透的尖塔强进的扶壁极轻快华丽热烈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24课时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4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适用班级:2015级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素: 1、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2、适用专业:公共选修课; 3、学时:24; 4、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它学习研究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主要讲授中华建筑的起源、发展、体系、演进、风格与辉煌。重点为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园林风景、宫殿陵墓、建筑形式、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的图片。使学生丰富自己对中华建筑历史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与概况、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古代木结构建筑特征等主要部分,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绪论部分: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特征。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建筑:学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阑干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建筑特征。 2、奴隶社会建筑:学习夏、商、周、春秋时期建筑发展。代表建筑有:河南偃师夏朝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陕

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春秋秦国宗庙遗址。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学习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人建筑发展概况。代表建筑有: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秦始皇陵、东汉明器、沂南汉代石墓、北魏洛阳永宁寺、云岗石窟。 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学习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时期的建筑发展概况。主要代表建筑有:隋河北赵州桥、唐长安城、西安小雁塔、宋东京汴梁城、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学习元、明、清等代建筑发展概况。主要代表建筑有:元大都、广胜寺、明孝陵、北京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等。 三、城市建设: 1、城市发展基本要素; 2、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 3、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汉长安城的建设;北魏洛阳的建设;南朝建康的建设;隋大兴城的建设;宋东京的建设;元大都的建设;明清北京城的建设;明南京城的建设。 4、地方城市建设:地方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赣州城市排水、明归德府平面布置;明代松江府建设、南宋平江府建设;登州及蓬莱水城。 四、住宅与聚落: 1、住宅形制演变;住宅构筑类型; 2、住宅实例:北京四合院、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河 南巩县窟洞、安徽歙县棠樾村、山西襄汾丁村。 五、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唐长安大明宫;明清北京宫殿;清沈 阳故宫; 2、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的类别;北京天坛;北京社稷坛;北京太庙;太原

中国建筑史提纲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栱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 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25-27 6、秦时期建筑概况27-28 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 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 9、宋代建筑概况39-42 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46-47 2、论述题-综合 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24战国26汉28;另109) 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厦门建筑史作业

外国建筑史·复习思考题 2009版 古埃及 1、名词解释:玛斯塔巴(Mastaba),斯芬克斯(Sphinx),牌楼门(Pylon) 2、金字塔的演变——形制历史(立、剖面简图) 3、吉萨金字塔群的组成、名称;朝拜仪式路线(平、剖面简图) 4、新王国时期庙宇的形制及其艺术效果;朝拜仪式路线的变化(卡纳克—卢克索神 庙群及神道总平示意图) 5、柱式特点(纸草花束) 6、纸草画与象形文字 7、神庙浮雕、神灵图像——正面法则 古西亚(两河流域) 1、名词解释:五腿兽(Winged bull),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巴别塔(Babel) 2、在地图上表现出各阶段历史的更迭 3、高台建筑与饰面技术的发展(陶钉——沥青+石子沥青——琉璃) 4、山岳台(塔庙、月神台) 5、亚述(浸染在鲜血里的土地)帝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萨尔贡王宫:布局(朝向)、设防特点、墙体结构、大门形制(雉堞、人首翼牛像);庙宇(君、神合一)四层色彩的象征意义。 6、波斯(杂糅的风格、炫耀财富)帝国最著名的宫殿——波赛玻里斯宫:组成、平 面简图。(大流士百柱厅、万邦之门、三门厅、柱头装饰) 爱琴文化 1、名词解释:大力神式砌筑,狮子门 2、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城的米诺斯王宫——“迷宫”特点 3、迈西尼卫城(城门)狮子门的特点(技术、艺术) 古希腊 1、名词解释:柱式(Order),圣地 2、古希腊地理、历史范围 3、地位、成就与局限性 4、圣地建筑群的演进 5、神庙形制的演进 6、柱式的演进 7、雅典卫城建筑群艺术特色(平面图) 8、帕提农神庙特点,画出平、立、剖简图

9、围廊式艺术作用 10、两种柱式的特点及所反映的美学观(立面简图) 古罗马 1、名词解释: 天然混凝土,明厅(Atrium),巴西里卡(Basilica),筒形拱,交叉拱 2、古罗马地理、历史范围、地位、成就与局限性 3、广场布局形式的演变(形制演变反映皇权力量的加强) 4、大角斗场的建筑结构设计及艺术处理(立面设计) 5、万神庙建筑特点,画平、立、剖简图 6、简述古罗马的建筑技术成就 7、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8、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成就与缺点 【作业一】 从古埃及、古代西亚、爱琴文化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中分别选取一、二个你感兴趣并能代表该建筑历史时期某方面最高成就的实例,徒手画出相关平、立、剖简图和外观钢笔画。要求写出建筑名称、年代、地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特点。5~8个实例,A3白纸横幅,装订,封面及每页注明姓名、学号。 注意:1、鼓励运用自己的观点将图形有机串联起来; 2、不许复印或各种方式的描图; 3、鼓励采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4、铅笔辅助线不要擦掉; 5、字体要工整,书写汉字建议采用仿宋字体; 6、注意排版,版面设计应简洁大方,简单装订。 中世纪 A拜占庭: 1、名词解释:集中式,帆拱(Pendentive),湿壁画,镶嵌画,小料厚缝 2、拜占庭建筑平面布局、结构、装饰各有哪些特点 3、圣索非亚大教堂的技术、艺术特点 4、列举拜占庭建筑实例 B早期基督教: 1、时代、特点、实例 2、巴西利卡 C罗马风: 1、定义与特点 2、比萨主教堂建筑群的建筑艺术特色 3、名词解释:拉丁十字式,(盲券)、比萨斜塔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05 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级培养目标: ?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 ?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 ?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 ?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 ?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外国建筑史 教学大纲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ZZB5180【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总学时】65【学分】4.5 【理论学时】65【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1、课程性质: 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2、教学目标: ①了解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当代外国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主 张;②了解建筑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辨证地比较及分析等; 3、教学要求: 理解各种自然条件、文化形态、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理解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理解过去及现在城市和建筑的风格是怎样发展形成的;有能力把历史理论及历史实例中吸收到的知识用于研究、考察建筑,并用于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掌握外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外国建筑史课程学习方法与参考书。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古埃及金字塔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熟悉古埃及建筑特征,了解古埃及建筑史分期;掌握古埃及太阳神庙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及重要的金字塔实例。 2、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石窟陵墓 3、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第二章古代西亚洲的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类型和典型遗存;熟悉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特征;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史分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建筑史考前提纲(完整版)

1.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2.原始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来的干阑 式建筑和黄河流域有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斗拱按照位置可分为哪三种?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4.苏州园林建筑的屋角起翘常用的两种做法是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 5.明清私家园林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主体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的当, 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2.水面处理:a 园无水不活,水面形成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山 石,房屋,花木等)形成对比,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b 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c 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3.叠山置石:a可看可游可居b塑造丘壑c体块缝隙纹理处理 d 用石得当 6.《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以何为建筑尺度标准?《营造法式》:材。《工 程做法》:斗口。 7.佛塔按结构和类型可以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 金刚宝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种. 8.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为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现存最早的 木塔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最早的密檐砖塔是河南嵩岳寺塔。我国最早的现存无梁殿建于南北朝,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为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9.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分为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 10.宋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营造法式》,明代我国古代最系统 的园林艺术论著是计成的《园冶》 11.中国墓葬制中,秦汉唐宋明清的帝陵分别以什么为陵?秦汉:方上唐:因山 为陵明清:宝城宝顶 12.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样式 雷家族 13.宋代雕刻种类 a按起伏高低有:1剔地起突(高浮雕),2压地隐起华(浅浮 雕),3减地平锻(线刻),4素平 b按材料分类:石、砖、木 c按照形式有浮雕和圆雕。 清代彩画常用的三类:和玺.旋子.苏式 14.近代中国的三中建筑思潮洋式建筑传统复兴现代建筑 15.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建筑潮有三种宫殿式混合式现代式 16.四种柱网及实例单槽(观音殿,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 双槽(太和殿、含元殿)、分心斗底槽(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7.斗拱出挑,清代宋代以何为计?清代以踩作计,宋以铺作计 18.高台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什么的解决?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茅茨土阶”的丑 陋状态,进入一个新时期。在木构架机构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